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的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天龍八部讀后感天龍八部讀后感篇一
長大之后似乎已經沒有小時那般迷戀武俠了,丟失了那份童真與心勁,想想似也悲傷,但聽聞金庸先生逝世之際又重新看了一遍胡軍版天龍電視劇,這是迄今我認為拍的最成功的一部。而“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原著完完整整也就大致讀過一半,仍最喜《天龍八部》,超越其他很多,想想如未能讀過一遍原著,也是遺憾,于是補全。
一直堅定金庸男主里我最喜歡的角色一直是蕭峰,從小到大。他大概是唯一一個從一開始就武藝高強的男主,沒有福厚奇緣式的成長,武功大成皆源自自身努力。他大概也是唯一一個最后死去的男主,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八部天龍各有幻化,蕭峰是天部“帝釋天”的代表,一生帶著英雄主義的悲情,一切起于雁門關,又終于雁門關。杏子林一夜之間從丐幫幫主、青年才俊、武林豪杰淪落為契丹孽種、武林公敵,苦苦追尋的大惡人是自己生身父親,生平最得意武功打死最心愛的女人。他一生光明磊落,俠肝義膽,追求忠孝仁義,卻最終難兩全,蕭峰的武功似乎不敗,卻最終死于自己的無法自處。我為此至今傷心,成為天龍里最不愛看的一場戲,但是似乎也是最好的結局,不然這個充滿矛盾的英雄當歸于何處。
最喜歡的幾場大概是為了阿朱血洗聚賢莊,和眾位昔日老友推杯換盞,恩斷義絕;決戰少室山,面對莊聚賢、丁春秋、慕容復三人不光彩的夾擊,“你三人一起上,我蕭峰何懼”,將慕容復高舉頭頂,摔于地下“我蕭峰大好男兒,怎會跟你這種小人齊名”。種種一直收藏心中,如數家珍。
《天龍八部》是最具佛學的一本,反映了蕓蕓眾生皆苦,人人難脫“貪嗔癡”三毒,怨憎會,求不得,正所謂“無人不冤,有情皆孽”,沒有佛學基礎,至今一知半解,也許也是貪戀紅塵溫暖,不愿自己斬斷吧。
如今金庸先生已逝世一年多,但他所構建的這個宏大江湖,相信會一直在。
天龍八部讀后感天龍八部讀后感篇二
今天是8月20日的傍晚,我終于把天龍八部看完了,斷斷續續地,我竟耗費了足足兩個月。
心里面有太多的感受,太多的變幻,如同海浪般起起伏伏,時而笑出聲來,時而淚溢眼角。
在讀的過程中,曾暗暗想過列一張惡人表,排一下我認為的那些惡人究竟誰更壞些,可是當今天全部讀完之時,才發覺當真沒有那個必要了。心口一酸,便想起原來下手殘忍的南海鱷神卻為了保護師父段譽而死;對嬰兒毫不留情的葉二娘年輕時卻經歷了那么心酸的一段情史;表面正人君子實則欲吞并天下武功秘籍的鳩摩智最終武功盡廢,一心向善,倒也不失為一件好事;至于天山童姥的生死符雖兇狠毒辣,但從他對虛竹真誠相待的情分來看,本就不是惡人,再看他一生的情感都為無崖子而存,到頭來卻無絲毫回報,不免心生悲憫之情。像小康,全冠清,丁春秋,慕容復這等我曾恨之入骨之人,最終也得到了應有的報應,便也釋然不究了。一切既因欲望和誤會而起,也就沒那么多過錯與不過之分了。
當真如那句“無人不冤,有情皆孽”啊。人生百態,又怎說不是如此呢!
天龍八部讀后感天龍八部讀后感篇三
《天龍八部》是金庸小說中故事最長的一部,也是主角最多的一部,更是許多讀者最愛的一部。
故事發生在大宋年間,講了大理國王子段譽、犯戒的僧人虛竹和丐幫幫主喬峰的命運。他們有的武功高強、酒量過人;有的心慈手軟、殺人就嚇得魂飛魄散;還有的墨守成規,卻被逐出寺廟。
段譽的故事讓我知道,出身能決定一個人的氣質。王子養尊處優,會有一些任性,談吐之間也頗有名家風范,而且知識廣博,有家財萬貫的底氣。而普通人民就要粗獷一些,喝酒是大碗地灌,吃肉是大口地塞,充滿了市井之氣。
虛竹相貌丑陋、頭腦遲鈍,但無意之中得了真傳,集逍遙派三大高手武功于一身,還當了逍遙派的掌門人。這讓我知道,運氣可以在關鍵時候順水推舟,讓我們于無心之中獲得成功。但運氣極為稀少,是那些自帶主角光環的人才會有的,所以自己的努力也十分重要,努力比運氣更容易把握,更容易讓人獲得成就感。
喬峰一出場就是一個真正的英雄好漢,但他隨即身受奇冤,繼而發現自己是契丹子民,為大宋人所憎恨。大宋多年的養育之恩和突厥的血統讓他在雙方沖突時彷徨搖擺,最后在雜亂的思緒中為了平息沖突自殺而死。他的悲劇詮釋了一個真正的道理:謠言的力量能摧毀一個人,無論內心多么強大都會受到影響。所以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不要把面子看得太過重要,要做好自己,相信事實,再接再勵努力證明自己,讓真相浮出水面。
除了三大主角外,四大惡人也是《天龍八部》的一大特色。老大是被奪去王位的“惡貫滿盈”段延慶,他雙腳殘廢,嘴唇不能活動,全靠腹語術和兩根細鐵杖生活;老二是“無惡不作”葉二娘,自從親生兒子被偷了以后,她每天都要偷一個別人的孩子來弄死;老三是“兇神惡煞”南海鱷神,使一把剪刀,精通水性;老四是“窮兇極惡”云中鶴,輕功最好,似云中之鶴。他們雖然被稱為惡人,但也先受過不可言狀之苦,并非一出生就是惡人。
除了“四大惡人”,書中還有許多形象鮮明、性格生動的人物,他們一起造就了這部經典——《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讀后感天龍八部讀后感篇四
小說《天龍八部》寫的是造化弄人,倏而地獄,倏而天堂,人在命運面前極其渺小,大部分遭遇都是愛別離、求不得,怎么做怎么錯,苦海無邊,但只要苦苦求索,結局多半是好的。
我想找小說中的八個人物和天龍八部中的八個神怪一一對應,但附會的成分太多,就不執著了。
蕭峰是大英雄,他做不好漢人也做不好契丹人,以死使遼宋罷戰,功德無量。段譽是情圣,但愛的都是妹妹,而結局突然轉折,又都不是妹妹了,最后和女神終成眷屬,還做了皇帝。虛竹本來命苦,一心一意要做和尚,但終究做不成,卻學成神功,成了消遙派掌門、靈鷲宮尊主、西夏駙馬,福緣深厚。段延慶本是太子,卻成了殘廢,浪跡江湖,但終究自己的兒子做了皇帝。鳩摩智的目的是打擊少林寺、天龍寺,進而打擊中原武林,而有利于土蕃,履行國師職責,屢不成功,最后武功全失竟大徹大悟。慕容復一心做皇帝,他說人心思定是不對的,當時正逢亂世,只不過他家底太薄,又沒能和權力中心扯上關系,每次都有蕭峰、段譽、虛竹等壞他好事,所以他雖然非常努力,臨機選擇也都是對的,但不夠幸運,最后瘋了,自己在心中做了皇帝。游坦之也是情圣,但自始至終求不得,而且不分是非,結局不好,是可憐的人。丁春秋道德敗壞,手段高強,要在中原武林稱雄,但被更強手制住,不能再做惡。
這八個人都是求不得,但都執著求索,最后的結局是蕭峰、段譽、虛竹、段延慶、鳩摩智五人的結局是好的,慕容復好壞參半,游坦之、丁春秋結局不好,可見渺小的個人在命運面前苦苦掙扎,只要堅持,是好結局的概率大,這是金庸先生給我們的希望。
其余最矛盾甚至可笑的是少林寺,武林中的泰山北斗,高僧沒一個行的,方丈犯戒,七十二絕技當成寶貝卻早傳出去了,藏經閣誰想來都能來竟一直毫不察覺,最后是一個掃地的出來收拾局面。
段正淳的女人都不是合格的母親,甘寶寶知道女兒鐘靈被擒不去救,秦紅棉和自己女兒朝夕相對卻不認,什么都不教木婉清只教她殺人,王夫人不讓自己女兒出家門,阮星竹把孩子送人,康敏殺了自己的孩子,也就刀白鳳還行,但她是王妃不用操心養孩子。讀后感·段正淳的情人對段正淳都是一片癡心,希望段正淳離開大理留在自己身邊,而段正淳卻是愛美人更愛江山,與情人分手的原因都是為了回大理履行鎮南王的職務,慕容復和段延慶誤以為可以用女人脅迫段正淳交出帝位,段正淳卻眼看著情人一個個在眼前死去而不答允。段正淳理性。
學到一個催淚的方法,人在死時說一個美好的事情,比如想著一個人或者暢想和一個人在一起的美好情景,這是在扼殺美好,是悲劇,容易催淚;或者死的原因是為了一個人很小的一件事,這是為一件小事付出巨大代價,表達震撼的感情,也能催淚。
里邊的人物都很二,我的理解是為了情節需要,作者筆下的人物越二,做事越沒有邏輯,作者越容易把握情節。也許有諷刺,但作者很多作品都有這種情況,所以做上面的猜想。
天龍八部讀后感天龍八部讀后感篇五
三年級寒假的時候。有一天,哥哥興沖沖的拿回家兩本武俠書。我閑來無事,就翻了一下,這下可不得了,入迷了。迷到什么程度呢?為之神魂顛倒也不為過。對于一個初次看武俠小說的小孩來說,總覺的書里講的都是真的。
有驚奇、有感嘆、有熱血沸騰、有淚流滿面。拿著書能看到晚上12點,困得睜不開眼才戀戀不舍的跟大俠們說再見。睡著的時候手里還在抓著書,夢到自己學會了飛檐走壁、學會了段譽的六脈神劍,在夢里還跟俠女們聊天,說了什么現在已經忘記啦!(偷樂)
有崇拜的英雄吸引,早上早早的醒來,不理會澀澀發酸的眼睛一頭又扎進了打打殺殺、愛恨情仇的武俠世界。吃飯的時候,實在是舍不下那些武功高強、說飛就飛的俠男、俠女們,一手抓著書、一手拿著勺子往嘴里送飯的同時還要往書本上瞥一眼。
“哪有八部那么多呀,你不要糾結“八部”這倆字好吧!”
意猶未盡的后果是拿著書又從頭到尾的與書里的大俠們過了一次招。
天龍八部讀后感天龍八部讀后感篇六
這部小說描述的時間跨度大,人物多,場景復雜,特別是人物與事件之間各種懸念倍出,但讀著又覺合情合理,令人不忍釋卷。
我看到第一冊時被段譽所吸引,我欣賞的是他的至情至性,才貌俱佳,幽默風趣,認為他以后定會是武林高手。
看到第二冊時主角換成了喬峰,且疑竇叢生,懸念從出,究竟他是不是契丹人?究竟是誰殺死了他親生父親及其養父母和師傅?書中的情節把我徹底地迷住了。特別是看到喬峰親手誤殺他心愛的阿朱那一節,忍不住的落淚,不忍卒讀,心都碎了。
待看到第三四冊,又生出許多變故,才知道原來殺死喬峰養父母和他師傅的不是別人,正是喬峰的親生父親,因為他在墜入懸崖之后并沒有死亡。
金庸的書總是這樣,讓你以為蕭遠山真真確確的死了,金庸不但沒讓他死,并且還讓他光明正大的復活了,隱匿于天地間若干年,該出現時自然出現,讓你猝不及防卻又感覺理所當然。
這之間的錯綜復雜,人性之中的善惡,旅途中的兇險,看似荒謬實則現實的情節,真是太精彩了,再加上金庸本身強大的文字功底,用上優美的語言,使得小說變得十分吸引人,無怪手風靡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