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生周記四年級小學生周記篇一
晨霧剛剛散盡,一輪燦爛的旭日從東邊的山頭冉冉升起。趁著上午升旗時的余興,老師帶我們在這花紅柳綠的沁中校園游玩。
漫步在林蔭小路上,身旁的氣息既不是冬天的冰冷無味,也不是勝春的沁人心脾,而是特有的一種青澀、幽暗的芬芳。兩旁是灌木,有不少的小花散落在草坪中,如滿天繁星點綴蒼穹,給這平凡無奇的灌木叢添了一些靈動與活潑。
一片花瓣忽趁細風飄落閑玩的我手中。抬頭一看,卻見一枝紫荊蘭怒然開放,一根樹枝上遍布著紫色荊花,四周時不時還有幾只逆風吮吸著花蕊。春風一起,便如同紫色風暴般席卷校園,余香彌漫。
圖書樓前的郁金香令我印象最為深刻。兩壇郁金香,紅紫映襯,香氣溢園。紅得鮮艷,如同滾滾熔漿,紫的又暗似原野羅蘭。兩處花壇使我仿佛身處郁金香之國,流連忘返。
倚靠在涼亭里,回想著剛剛領略到的校園好風光,聆聽著鳥兒的鳴啼,生活又是別樣的暢意。也許有時生活不需要那么繁瑣與忙碌,靜下心來,可能會有更多的美。
由于時間關系,我們不得不返回教室,我又成“何妨一出園”少年……
學生周記四年級小學生周記篇二
老師,如果您是一位辛勤的園丁,那么您不辭辛苦的培育著祖國的幼苗;老師,如果您是一棵挺拔的大樹,那么您的根深植于大地、您的莖堅強不屈;老師,您如果是一根默默無聞的蠟燭、無私奉獻、燃燒自己、照亮別人、讓知識之光照亮在自己學生的身上。老師,你們不像科學家們那樣馳名中華,也不像那些影視明星們那樣引人注目;老師,你們是那么普通、那么平凡,但你們身上卻肩負著下一代祖國幼苗的重任。
老師:不僅僅是陽光下最光輝的職業,同時也是月亮下最難熬的職業!
有許許多多的時候,我聽見學生在背后批評老師,那里不好這里不好。為此,在這里我問那些人一句:你們有沒有將心比心過,如果下一代的人這么批評你,你有什么樣的感受?有一位老師姓胡,她以前教過我,當時的我也曾像許多人一樣在背后不停地說她那里不好這里不好,我從來沒有去考慮胡老師的感受。現在,回想起那些批評她的話和那些罵她的話真的很不應該從我的嘴里說出來。我現在只記住了她說過的一句話:路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沒有你直接跑過去的路。因為人生路上有許許多多坎坎坷坷的坑坑洼洼等著我們去面對。
還有一位老師,她姓應。對她教過的學生而言,她是一個很不好的老師。因此,她的學生很討厭她,還在背后說盡了她的壞話;直到要期末考試了,她上課時許多好學生都感覺到了她在等那些不好的學生努力一些追上來,似乎從她眼神中我看出了哪怕有一點點的進步也能使她高興一些。她從未關心過我們,但我知道這是因為她要的是讓我們自己努力。從她對待我們的教學方法中我得出了一句話:你們要靠的不是老師,而是你們自己。
老師教育學生的方法雖然有千萬種,但是每一種都能幫助我們走向成功。
大家一起努力學習吧!我們要告訴老師和父母:我們不在乎努力學習之后的結果是什么,我們只在乎學習的期間我們是否真正努力過!
老師,謝謝您!
學生周記四年級小學生周記篇三
今天,我和媽媽做了蛋糕。
我們先拿了四個雞蛋,分開蛋清和蛋黃。在蛋清里放一些鹽和一勺糖,(注意!鹽放的不要太多),連續攪拌十五分鐘,蛋清就變成了奶油。
接著,在蛋黃里放三勺面粉、六勺牛奶、放兩勺糖,攪拌均勻。
最后,加入奶油攪拌,然后倒在預熱后的電飯鍋里,按下煮飯鍵,等指示燈跳到保溫鍵時,用濕布蓋上排氣孔,等二十分鐘以后,再按下煮飯鍵,等再跳到保溫鍵時,再等二十分鐘,蛋糕就好了。
要想做好蛋糕,最關鍵的是打蛋清。首先,碗里一滴水都不能進去,然后要用三根筷子不停地攪拌。我驚奇地發現,經過攪拌的蛋清像被施了魔法似的,由透明變成白色的泡沫,又變成粘稠的、雪白的奶油。15分鐘連續的攪拌,真的很辛苦,攪著攪著手指都要抽筋了,但是想到香噴噴的蛋糕,我心里很興奮,也不覺得累了。
看著自己做的蛋糕,聞起來香噴噴的,摸著軟軟的,吃到嘴里真好吃啊,我的心里也美滋滋的。
怎么樣,你們也做一個蛋糕試試吧?
學生周記四年級小學生周記篇四
一個周末的早晨,綠地、暖陽、翠柳、紅花、到處都洋溢著盎然的景色。經過一夜姍姍來遲的春雨的洗潤。這正是撿石頭的好機會。
一番整理之后,我跟媽媽、妹妹背著挎包出發了。一路上,鳥兒與我們同歌,蝴蝶與我們共舞,那拂面的柔風更使人興致倍增。我們來到一塊離河堤不遠的空地上,便停下了腳步。這時候,一顆顆溫潤澄凈的石頭展現在我眼前。我俯身打量著這些滿地的小精靈,把一顆顆可心的撿起來。在一堆亂石邊,我發現了一塊黑紅相間的水潑紋奇石,它是一塊"心’形的石頭,上面黑色的條紋,似心臟上在跳動的脈管。真是一個寶貝,我高興極了。喜得我合不攏嘴。媽媽接過來翻來覆去的欣賞了好半天,也贊不絕口。
“鵪鶉蛋”妹妹驚叫起來,媽媽、這塊石頭似“鵪鶉蛋”我接過來一看,真是一塊似鵪鶉蛋的石頭。我注視著它,它的形狀、大小、白底褐斑的色彩,太似一個鵪鶉蛋了。媽媽說就叫他鵪鶉蛋吧!
回到家里我才發現,這塊石頭剔透玲瓏,晶瑩光潔、放到暗處閃閃發光。我越看越喜歡,愛不釋手,特地做了個盒子,把它裝起來。
這是我最快樂的一個周末。
學生周記四年級小學生周記篇五
實習第一周主要任務是見習,以聽課為主。現在聽課的感覺和以前不一樣:以前聽課主要是為了學習知識,而現在聽課是學習教學方法,目的不一樣,上課的注意點也完全不一樣,現在更多的注重觀察老師怎樣講課,如何駕馭課堂,如何控制授課的時間。在這期間我也盡量去聽其他科系老師的課,做好聽課記錄,多學習不同專業老師的教學方法和經驗。課下又和隊友交流,在聽前輩老師的課中獲得了哪些知識。例如對不同的學生要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對于班級中成績較好的學生,就盡量出一些思考題,以便他們積極思維,開拓他們的解題思路,提高他們的解題能力,對于差生,也不要氣餒,總是及時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利用課余時間,耐心的幫他們輔導,不厭其煩地教,鼓勵學生不懂就問,端正其學習態度,努力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在教學中,要多向經驗豐富的教師請教,學習其優秀的教學經驗,取長補短,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
第二周
由于盡快進入角色指導老師馬上讓我第一次正式進行課堂教學,上欣賞課,我的體會是第一次上課感覺自己就是在亂耍猴,幸運的是我早有準備,不過理想和現實很大差距,我認真準備教學課件全未能派上場,沒有電腦,一下子蒙了,不過還好學生看到新老師上課都很激動,也很配合,課堂氣氛還是比較輕松,而我在講臺上有些戰戰兢兢,課后老師對我所講的課進行了總概括的評論,并沒有太多批評,害怕打擊了我的志氣,說只要邁出了第一步,剩下的路就好走了,隨后隊友又告訴我一些他們的想法與感受。我回去又重新編寫教案,反復備課,盡量挖掘新的教學方法來應對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從點滴入手,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查找資料,精心備課,努力創設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學生知識,所以每上一節課前我都準備好教案,考慮課堂會出現的各種細節問題,盡量在講課的時候發揮好一些,剛開始時聲音不夠洪亮,后面的學生聽起來較困難,我就立刻調整過來,不過在語速語調上面做得還不夠,缺乏抑揚頓挫的感覺。慢慢地老師也給我一些建議,老師肯定了我的進步,也談到我與學生互動的環節很好,達到課堂氣氛的一個高潮。
第三周開始接受實習班主任工作事情,熟悉學校的規章制度、教學管理、了解班里的情況了解學生并且熟悉班上每個學生的名字,掌握學生的學習態度、紀律和學習水平情況。 我認為在班主任工作方面: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重視班會,開好班會;一是重視與學生的思想交流,多與學生談心。重視班會,開好班會,為的是在班中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大環境,重視的是學生的共性。配合學校各項工作,我們班積極開展了許多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明事理、長見識。高中的學生已經是十七八歲的人了,很多道理都明白,但自尊心也很強,直接的批評換回來的可能是思想的叛逆,利用班會課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好處,就是避免單調重復的批評說教而引起學生的反感,容易為學生接受,能切實幫助學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認識,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我開班會不一定要等一節完整的課,利用一些零碎的又不影響學科學習的時間開短小精干的班會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不必長篇大論,班主任把及時發現的不良思想的苗頭一針見血地指出來,對事不對人,進行警示性的引導教育。重視與學生的思想交流,多與學生談心,注重的是學生的個性和因材施教。在這個時候,我就是他們的好朋友,盡量為他們排憂解難,也正因如此,我得到了班上學生的愛戴和信任。
為實習工作更好的開展,指導教師給我們制定了非常詳細和全面的實習計劃,針對這個學校學生學生上課紀律差等問題,我更多地是注重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使他們在快樂中主動地學習,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方法,在課堂的教學環節中穿插與學生互動環節,基本上能夠較好地調動整節課的課堂氣氛,以學生為主,教師指導的教學模式。而且這期間音樂部的工作基本上是以我們全體實習生為主,指導教師指導為輔,指導教師讓我們放手大膽去探索,去研究,給我們充分自由發揮的空間。這期間我們全體實習生本著對學生高度負責的認真態度,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強化管理,進一步規范教學行為,并力求常規與創新的有機結合,形成學生嚴肅、勤奮、求真、善問的良好學風。認認真真備好每一堂課,盡最大努力上好每一堂課。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上40分鐘要效益;扎扎實實做好常規工作,做好教學的每一件事。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總之今年我的教學工作苦樂相伴。今后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干”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勵,把工作搞得更好。
學生周記四年級小學生周記篇六
今天,同學吳少琪邀請我們去她老家——淤上外童村給她過生日。
大家約好今天早上9:00在市民廣場集中。我們到的時候,他們已經在市民廣場等我們了。大家分兩車坐好,就出發了,大概過了十幾分鐘就到了。
淤上外童村是一個很美麗的小村莊。山上到處都是高大的樹木與竹林;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河從村中央穿梭而過。她老家的房子是既高大又寬敞,坐落在路旁邊。我們發現,村里人都和藹可親,一副純樸的樣子。
同學生日周記
到那之后,我們利用自己的”火眼金睛“發現了目標——村里的健身場地,那里有秋千、翹翹板、乒乓球桌等許多健身器材。大家就一窩蜂似的狂奔過去,都搶著要玩秋千。因為吳少琪是”壽星“,所以大家都聽她的,她把大家分成一個人”一班“,輪著玩,大家玩著不亦樂乎,忘記了吃中飯,直到”壽星“媽媽來叫,我們還不以為然,你們說我們玩得高興吧!
吃中飯時,我們還為”壽星“點了蠟燭,唱了生日歌,吃了蛋糕,吳少琪高興極了。
這真是一個有意義的日子。
學生周記四年級小學生周記篇七
看看這綠油油的西瓜,又望望那明晃晃的刀。我突然有一種“老虎吃天,無從下口”的感覺。該怎么切呢?用刀一圈一圈地割?不行!這種方法我已經在小甜瓜上試驗過了,效果呢。十分“悲慘”。母親是怎么切的呢,我努力地回想著。對了!想起來了。她是用一只手握住刀柄,另一只手按住刀背的前端,一口氣兒切下去,很容易便把西瓜切開了。
光想不行,還得實施。我連忙拿起菜刀,學著母親的樣子,使出吃奶的勁兒。只聽見“咔嚓”一聲,西瓜切開了,切面還很平滑呢!掌握了方法,切起來便容易了,我干脆利索地先將西瓜平均分成四份,但在“四變八”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小麻煩。
第一塊,我舊使用舊方法,但是,由于刀不夠長,導致西瓜前端的瓜肉變得稀爛(被手按的)。唉!看來此法是不靈了!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還是我自己想辦法吧!
第二塊,我用了自己發明創造的新方法,就是使出全身的力氣向西瓜劈去,可當我試驗了這種方法后,發現了一個缺陷——瓜倒是劈開了,可桌子也“破相”了。
第三塊,我改進了一下方法。勁兒使得小了一些,但是,當我切完后發現,仍有一點瓜皮“戀戀不舍”地連在一起。我不得不用手將它們掰開。
切第四塊的時候,我先切西瓜的后半段,再切它的前半段。我試了一下,真靈!
看著我親手切好的一塊塊西瓜,綠綠的瓜皮,鮮紅的瓜瓤,“饞勁兒”和自豪感頓時油然而生。我狠狠地咬了一大口,不光甜在了嘴里,也甜在了心里。
我永遠也忘不了第一次切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