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讀后感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名著讀后感750字篇一
主人公阿廖沙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暴戾的外祖父家,認識了很多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貪得無厭的舅舅和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以及樸實的“小茨岡”。后來,阿廖沙和外祖父、外祖母搬進了新房子,認識了另一些人,他從他們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18世紀俄羅斯小市民家庭里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斗角;為了爭奪財產常常因一些小事爭吵、斗毆……但同時也有堅強、勤勞、善良在其中隱藏著——阿廖沙的外祖母總是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像丑惡現象屈膝、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人。
我想,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五彩斑斕的,更是陽光的。我們沒有真正見過家人之間的毆斗,也沒有親身體驗過被鞭子抽打的感覺,更不會看到有人被活生生地折磨死。我們沐浴在親人、朋友、老師賦予我們的愛之下,卻不懂得發現和回報愛,理所當然地認為這些本來就應該有。
看到好吃的零食,我們本能地向父母伸手要錢買,如果父母不允許,告訴我們吃太多零食對身體百害而無一益,有些孩子非但不聽,還哭鬧著說父母不愛自己。做錯事了,朋友誠心幫助我們改正錯誤,有的人不僅不虛心改正,反而覺得朋友啰嗦。考試失敗了,我們沮喪地嘆氣,老師加班加點為我們補課不求一絲回報,有些同學不但不認真聽講,反倒認為老師有意給我們增加負擔。
我們實在太不懂得“理解”二字的含義了!我們是如此任性地認為自己總是對的,以自我為中心,從未替別人著想,一刻不停地抱怨生活的枯燥無味。請珍惜吧!我們不能永恒擁有這些,所以,就趁著我們還擁有的時候好好體味、好好珍惜吧!
學會知足,學會珍惜,學會體諒,《童年》與我前行。
<
<
名著讀后感750字篇二
書的主人公簡·愛從小便有一種富于反抗的精神。與欺負自己的約翰·里德搏斗,扯下好友海倫被綁在額頭上寫著“邋遢鬼”三個大字的紙牌。她敢愛敢恨,面對羅切斯特瘋妻的存在,自尊的她選擇了出走。羅切斯特使出全身解數,對她進行了解釋和挽留,簡·愛卻沒有聽從羅切斯特的勸說,而是離開了他。她的恨合情合理,你沒有資格說她這樣遠離一個愛她卻又欺騙她的男人是一種錯誤的行為。當然,簡·愛也絕非女漢子一樣單一武斷。簡·愛她愛羅切斯特。這一點在她回到桑菲爾德莊園后,看到整個莊園變成一片廢墟。得知羅切斯特是為了救他的妻子——伯莎,一個瘋女人,而被燒瞎了雙眼,孤獨生活。簡·愛向他吐露了自己的愛情可以看出,她的愛是高尚的、真摯的。但是當你成為書中的“我”,走在19世紀英國一個莊園里,這里的社會充滿了地位與金錢的趨附與偏見,你又怎么可能不沾染上一些勢利,留下一點骯臟的足跡?我們生活在這個世上,一旦我們追求的是物質的利益,就免不了與他人爾虞我詐的競爭和沖突。只有這樣,你的夢想才不是遙不可及。就像書中吉卜賽算命人說英格蘭姆小姐一樣:“我要提醒她的那個黑臉求婚者當心,要是再來一個求婚的,手里的房租、地租更殷實——他可就完蛋啦。”生活中不免有像英格蘭姆小姐一樣趨炎附勢的人,而他又偏偏擋在你前面,你會怎么辦,是生存還是毀滅?
簡·愛無疑是我們好的榜樣,她非常地重視自我,她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平等。當簡·愛發覺她深深地愛上主人后,在地位如此懸殊的情況下,她卻敢于去愛,因為她堅信人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她的心并沒有被丑惡的現實所摧毀,她的精神卻因粗糲的生活而錘煉得頑強。當我們撐不下去的時候,想想簡·愛,想想《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在發表《簡·愛》時,夏洛蒂不得不使用了一個男性化的化名柯勒·貝爾,這是由于19世紀的英國婦女從事文學創作仍有極大的偏見和抵觸情緒。
所以,為了心中那塊最干凈、最純凈的地方長存于世間,為了不再迷茫,永遠都要保留本心,才會快樂地活下去,才會愛自己,愛自己的父母,愛他人,愛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