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通過研究和總結具體案例的方式來展示某個知識點或技能的運用,它可以為我們提供參考和借鑒,以便我們更好地學習和掌握該知識或技能。以下是一些經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夠對大家的寫作提供一些思路和指導。
李清照聲聲慢的魅力(精選12篇)篇一
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
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
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
正傷心,
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
憔悴損,
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
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
怎一個、愁字了得!
翻譯:
獨處陋室若有所失地東尋西覓,眼前只剩下冷冷清清,于是凄涼、慘痛、悲戚之情一齊涌來。深秋驟然又驟冷的.時候,最難以調養靜息。喝幾杯清淡的薄酒,怎能抵擋晚上大而急的寒風。正在傷心之時,傳書的大雁飛過去了,卻原來是以前就相識的。地上到處是零落的黃花,憔悴枯損,沒有人有摘花的興致。守在窗子邊,孤孤單單的,怎樣捱到天黑啊!細雨打在梧桐上,一直下到黃昏時分,綿綿細雨還是發出點點滴滴的聲音。這種情形,一個愁字怎么能包容得了!
李清照聲聲慢的魅力(精選12篇)篇二
“尋尋覓覓”的動作;“冷冷清清”的環境;“凄凄慘慘戚戚”的心情;“乍暖還寒”的氣候;“舊時相識”的感覺;“守著窗兒”的哀嘆;“點點滴滴”的聲響——隨著李清照的勾勒,我的心,似乎被系在了她的筆尖上,與她一同感受。
我第一次與李清照相識,是在公元二零零四年的夏天。因為,那年我來到了李清照的故居——趵突泉。我見到了她在漱玉泉旁邊梳頭的倩影:修長的纖纖細手在捋著長長的秀發,連她身旁的艷美花鈿都失去了幾分光彩。那時,我就聽老爸說:李清照最著名的詞就是這首《聲聲慢》。同時,我也愛上了這位鐵骨柔腸的女子。
《聲聲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可以稱作是《漱玉詞》中的壓卷之作。全文是在猝然喪夫、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艱苦背景下寫成的。尤其是字里行間里流露出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有多少人曾經潸然淚下。
金兵南下,侵略中原,大宋皇帝的軟弱無能,致使老百姓在水深火熱之中。可偏偏李清照這位曠世才女就遇到了這樣一個危急時刻。其實,只有艱苦與困難才能開發出人的最高成就。李清照就是在這個時期創造了,不,應該是奠定了自己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崇高的地位。《聲聲慢》這首詞,無疑是最好的'代表。
全詞一開頭十四個疊字就緊緊抓住了讀者的心——“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將晚年喪夫、沒有兒女、孤苦寂寞、心酸艱難的生活體驗表達的大膽、細膩、貼切、震撼人心。
本來心情就差,再趕上乍暖還寒的暮秋時節,只能“借酒消愁”。酒烈,愁亦烈,酒是壓不過心頭濃愁的。從“濃睡不消殘酒”(李清照《如夢令》)到“三杯兩盞淡酒”,事隔幾十年,竟有如此之大變啊!當初無憂無慮的少女情懷哪去了?卻換到比酒還弄的愁,把烈酒都變成淡酒了!風再急,酒再烈,真是“此情無計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啊!
獨守窗兒,聽簾下細雨聲,到黃昏時分,陰雨還在啪啪不停地拍打著心扉,使李清照簡直不能自抑。李清照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國之痛、孤獨之病等等,僅用一個“愁”字又如何概括得盡?她給我們留下的,就是這么玄妙。
在不眠之夜,心中的一切掛戀,都在“點滴霖霪”(李清照《添字丑奴兒》)中大起大落。愁,何時才能消失?恐怕,這已經深深的刻在了李清照的心中,無法磨滅。
這首詞似乎都是非常的普通,并不難懂。但如果您在仔細去品味,您會發現這詞中蘊涵著李清照的含蓄與豪邁,透露出她不凡的心境。這首詞,字字珠璣,對于我們來說,這是千錘百煉才造就出來的文字,對于才女李清照而言,這叫信手拈來。這便是李清照的高才在于:第一時間感覺到被撥動的心弦并在第一時間行云流水般地記在紙上。
這首《聲聲慢》是她卓越成就、天才藝術創造力集中的體現,堪稱是一曲千古絕唱。我曾經也寫過一曲《聲聲慢》,不過比先生寫的差遠了。
撥弦落雨。
舞劍飛花。
風鳴散盡云霄。
好似天公潑墨。
莫言蕭條。
垂楊柳醉冷夢。
卷春簾。
簟涼悄悄。
不止住。
愈喧囂。
愈猛笑狂孤寥。
吊掛青靈嬌瑤。
輕舉傘。
聽塵世嘈雜聲。
袖盈泥香。
裙袂為芳飄搖。
忽晴霎云巧遇。
去來兮。
羽扇三搖。
至靜夜。
入詩境。
我雖然也是第一時間的感受、第一時間的記錄,但是文字功底遠不如先生。
聲聲慢唱,有唱不完的愁;聲聲慢唱,又唱不完的故情;聲聲慢唱,又唱不完的家國很。
李清照先生,請允許我喊您一聲“清照”:清照,一路走好!
李清照聲聲慢的魅力(精選12篇)篇三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將息:將養休息。
怎生:怎樣,怎么。
這次第:這一連串的情況。
靖康之變后,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傷于人事。這時期她的作品再沒有當年那種清新可人,淺斟低唱,而轉為沉郁凄婉,主要抒寫她對亡夫趙明誠的懷念和自己孤單凄涼的景況。此詞便是這時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這首詞起句便不尋常,一連用七組疊詞。不但在填詞方面,即使在詩賦曲也絕無僅有。但好處不僅在此,這七組疊詞還極富音樂美。宋詞是用來演唱的,因此音調和諧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李清照對音律有極深造詣,所以這七組疊詞朗讀起來,便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只覺齒舌音來回反復吟唱,徘徊低迷,婉轉凄楚,有如聽到一個傷心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然而她還未開口就覺得已能使聽眾感覺到她的憂傷,而等她說完了,那種傷感的情緒還是沒有散去。一種莫名其妙的愁緒在心頭和空氣中彌漫開來,久久不散,余味無窮。
心情不好,再加上這種乍暖還寒天氣,詞人連覺也睡不著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還能在短暫的時間內逃離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難以入眠,于是詞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來。披衣起床,喝一點酒暖暖身子再說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獨引起的,而飲酒與品茶一樣,獨自一人只會覺得分外凄涼。
端著一杯淡酒,而在這天暗云低,冷風正勁的時節,卻突然聽到孤雁的一聲悲鳴,那種哀怨的聲音直劃破天際,也再次劃破了詞人未愈的傷口,頭白鴛鴦失伴飛。詞人感嘆:唉,雁兒,你叫得這樣凄涼幽怨,難道你也像我一樣,老年失偶了嗎?難道也像我一樣,余生要獨自一人面對萬里層山,千山暮雪嗎?胡思亂想之下,淚光迷蒙之中,驀然覺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為自己傳遞情書的那一只。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舊日傳情信使仍在,而秋娘與蕭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這一奇思妙想包含著無限無法訴說的哀愁。
這時看見那些菊花,才發覺花兒也已憔悴不堪,落紅滿地,再無當年那種“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詞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時的日子多么美好,詩詞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在受這無邊無際的孤獨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得似往時。”獨對著孤雁殘菊,更感凄涼。手托香腮,珠淚盈眶。怕黃昏,捱白晝。對著這陰沉的天,一個人要怎樣才能熬到黃昏的來臨呢?漫長使孤獨變得更加可怕。獨自一人,連時間也覺得開始變慢起來。
好不容易等到了黃昏,卻又下起雨來。點點滴滴,淅淅瀝瀝的,無邊絲雨細如愁,下得人心更煩了。再看到屋外那兩棵梧桐,雖然在風雨中卻互相扶持,互相依靠,兩相對比,自己一個人要凄涼多了。
急風驟雨,孤雁殘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詞人的哀怨重重疊疊,直至無以復加,不知怎樣形容,也難以表達出來。于是詞人再也不用什么對比,什么渲染,什么賦比興了,直截了當地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簡單直白,反而更覺神妙,更有韻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連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稍覺失色。一江春水雖然無窮無盡,但畢竟還可形容得出。而詞人的愁緒則非筆墨所能形容,自然稍勝一籌。
前人評此詞,多以開端三句用一連串疊字為其特色。但只注意這一層,不免失之皮相。詞中寫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卻從“尋尋覓覓”開始,可見她從一起床便百無聊賴,如有所失,于是東張西望,仿佛飄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點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點什么來寄托自己的空虛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尋尋覓覓”的結果,不但無所獲,反被一種孤寂清冷的氣氛襲來,使自己感到凄慘憂戚。于是緊接著再寫了一句“凄凄慘慘戚戚”。僅此三句,一種由愁慘而凄厲的`氛圍已籠罩全篇,使讀者不禁為之屏息凝神。這乃是百感迸發于中,不得不吐之為快,所謂“欲罷不能”的結果。
“乍暖還寒時候”這一句也是此詞的難點之一。此詞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氣候應該說“乍寒還暖”,只有早春天氣才能用得上“乍暖還寒”。這是寫一日之晨,而非寫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陽初出,故言“乍暖”;但曉寒猶重,秋風砭骨,故言“還寒”。至于“時候”二字,有人以為在古漢語中應解為“節候”;但柳永《永遇樂》云:“薰風解慍,晝景清和,新霽時候。”由陰雨而新霽,自屬較短暫的時間,可見“時候”一詞在宋時已與現代漢語無殊了。“最難將息”句則與上文“尋尋覓覓”句相呼應,說明從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正與上文“乍暖還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時飲酒,又稱“扶頭卯酒”。這里說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過也”的“雁”,是南來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見到的,所以說“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了。《唐宋詞選釋》說:“雁未必相識,卻云‘舊時相識’者,寄懷鄉之意。趙嘏《寒塘》:‘鄉心正無限,一雁度南樓。’詞意近之。”
上片從一個人尋覓無著,寫到酒難澆愁;風送雁聲,反而增加了思鄉的惆悵。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轉入自家庭院。園中開滿了菊花,秋意正濃。這里“滿地黃花堆積”是指菊花盛開,而非殘英滿地。“憔悴損”是指自己因憂傷而憔悴瘦損,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謝。正由于自己無心看花,雖值菊堆滿地,卻不想去摘它賞它,這才是“如今有誰堪摘”的確解。然而人不摘花,花當自萎;及花已損,則欲摘已不堪摘了。這里既寫出了自己無心摘花的郁悶,又透露了惜花將謝的情懷,筆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要深遠多了。
從“守著窗兒”以下,寫獨坐無聊,內心苦悶之狀,比“尋尋覓覓”三句又進一層。“守著”句如依張惠言《詞選》斷句,以“獨自”連上文。秦觀(一作無名氏)《鷓鴣天》下片:“無一語,對芳樽,安排腸斷到黃昏。甫能炙得燈兒了,雨打梨花深閉門”,與此詞意境相近。但秦詞從人對黃昏有思想準備方面著筆,李則從反面說,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來而使人尤為難過。“梧桐”兩句不僅脫胎淮海,而且兼用溫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詞意,把兩種內容融而為一,筆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個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徑獨辟之筆。自庾信以來,或言愁有千斛萬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別見李煜、秦觀詞),總之是極言其多。這里卻化多為少,只說自己思緒紛茫復雜,僅用一個“愁”字如何包括得盡。妙在又不說明于一個“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說還休”之勢,實際上已傾瀉無遺,淋漓盡致了。
這首詞大氣包舉,別無枝蔓,相關情事逐一說來,卻始終緊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賦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語的樸素清新的語言譜入新聲,運用凄清的音樂性語言進行抒情,又卻體現了倚聲家的不假雕飾的本色,誠屬個性獨具的抒情名作。
《聲聲慢·尋尋覓覓》的作者是李清照,被選入《全宋詞》。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通過秋景秋情的描繪,抒發國破家亡、天涯淪落的悲苦,具有時代色彩。在結構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詞一氣貫注,著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訴,感人至深。首句連下十四個疊字,形象地抒寫了作者的心情。下文“點點滴滴”又前后照應,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憂郁情緒和動蕩不安的心境。全詞一字一淚,纏綿哀怨,極富藝術感染力。
宋欽宗靖康二年(公元一一二七年)夏五月,徽宗、欽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趙明誠于是年三月,奔母喪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載書十五車,前來會合。明誠家在青州,有書冊十余屋,因兵變被焚,家破國亡,不幸至此。建炎三年(公元一一二九年)八月,趙明誠因病去世,時清照四十六歲。金兵入侵浙東、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隨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東,飽嘗顛沛流離之苦。避難奔走,所有庋藏喪失殆盡。
紹興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清照再嫁張汝舟,遇人不淑,旋即離異。清照無兒無女,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籬下,孤寂而死。
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頭,無法排遣,她和著血淚寫下了千古絕唱的《聲聲慢》。
李清照聲聲慢的魅力(精選12篇)篇四
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賞析: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點點滴滴,疊字精妙。
到無法可想,唯有吟哦而已。
以奇橫字淺俗語,寫盡萬種情思。
李清照聲聲慢的魅力(精選12篇)篇五
這首詞寫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一題作“秋情”,賦秋就是賦愁,但這里的愁已不是女詞人閨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詞人經歷了國家危亡,故鄉淪陷,丈夫病逝,金石書畫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難的隊伍中,飽經離亂,所以這里的愁是深愁,濃愁,無盡的愁。
詞一開頭就用了十四個疊字。“尋尋覓覓,”詞人好象有所尋求,但又不知道要尋求什么,這時她已經歷了國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擊,生活中美好的東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已經沒有什么可尋覓,也沒有什么需要尋覓的了,但詞人還是希望找點什么寄托自己空虛寂寞的情懷,支撐自己孤苦無助的人生,但尋覓的結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圍的環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讓人感到現實的.孤苦無援。“凄凄慘慘戚戚”,寫詞人內心的凄涼、悲苦、慘戚的情緒。這三句都在表現女主人的愁苦無聊,寂寞哀傷,但各有側重,第一句寫神態,第二句寫環境,第三句寫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尋尋覓覓”的結果,“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慘慘戚戚,后感于心,進入愁境”(吳熊和《唐宋詞通論》)。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剛覺得有點兒暖和卻又變冷了,這是秋天的時令特征。“將息”,調養。人在天氣多變化時,是很難適應的,更何況是年歲已大,身體衰弱,又遭遇了如此不幸的人,就更是對天氣的變化特別敏感,更覺得難以將養適應了。
為了適應這多變的秋天時節,詞人企圖以酒御寒,但“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酒是“三杯兩盞”,量少,又是“淡酒”,怎么能抵擋黃昏時的陣陣秋風呢?淡酒不敵風寒,飲酒也不能排遣憂愁。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雁飛過去,正令人傷心,原來雁是我過去見過的。這里我們可看到三層意思:(一)雁飛過去了,雁叫聲聲,凄厲難聞,正令人傷心,原來大雁是老相識了,觸動我內心的創傷已不止一次,現在又來觸動我,使我傷心難過。(二)古代有雁足傳書的傳說。雁以往是給我帶過信的,給我安慰,現在丈夫已逝,親戚離散,雁飛過去無信可帶,不能再給我安慰了,使我傷心。(三)作者的故鄉在北方,而此時作者淪落南方,秋天北雁南飛,引起了對故鄉的思念,所以使她傷心。雁在北方就相識,現在看到雁不是在故土,而是在異鄉,發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寄托懷鄉之意。
詞的下片承接上片。“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黃花”是指菊花,品種是黃色的。“堆積”,指花開之盛,可能是小菊花密密麻麻地開放,不是言落英滿地。“憔悴損”指人因傷心而消瘦。損,煞,是說憔悴得很。有人認為是黃花“憔悴損”,不妥,因為前面的“堆積”不作零落解,菊花是枯在枝頭的。“誰”,指自己。“堪”,能夠,經得起。菊花盛開,本要摘花插在瓶子里,可人已憔悴,如今還有什么心思和興趣去摘花呢?已經沒有賞花的心情了。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一個人坐在窗邊,象守著什么東西一樣,百無聊賴,希望天早一點黑下來,看不到窗外一切使人傷心的東西,但天偏偏與人作對,越等越覺得時間漫長,度日如年。
寂寞難耐,好不容易等到黃昏,等來的卻是更令人傷心的東西:“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風吹梧桐葉,蕭蕭瑟瑟,本已悲涼,又加細雨滴到梧桐上,更助悲涼。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李清照是位敏銳善感的詞人,雨打梧桐點點滴滴,好象敲擊著她破碎的心靈,使她悲傷至極。
這種種情形不斷地折磨詞人,情何以堪?所以詞人最后沖口而出:“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次第”是說這種種情形或這種種光景。這種種情況加在一起,怎么是一個“愁”字可以概括得了!“愁”說不清楚,用人間文字和語言概括不了,寫出了無盡的愁緒,傳達出種種難以言傳的哀痛。
這首詞是在國破家亡、流落異地時寫的,詞中訴說了詞人孤愁無助、生意蕭條的處境,寄托了極其深沉的家國之思,深深地打上了時代的烙印。
詞的描寫純用賦體,寫了環境,寫了身世,寫了心情,并將這三者融為一體。詞中寫客觀環境的事物有:淡酒、晚風、飛雁、黃花、梧桐、細雨,這些景物都貫穿濃重的感情色彩,滲透著作者的主觀感受,創造了冷落、凄清、寂寞的意境。凄涼的景物一路寫下來越積越多,傷感越來越濃重,最后堆砌的愁苦迸涌而出。
詞中用了九對疊字,疊字用得很自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前人稱贊她筆力很健。這些疊字用得自然妥帖,是經過作者錘煉而得的,使寂寞、悵惘、痛苦的感情通過這些疊字的渲染得以盡情的表現。
詞的語言通俗平易,雖是尋常語,但富有表現力,表現了深刻的內容。《聲聲慢》詞調可押平聲韻,也可押入聲韻,詞人選用了入聲韻,能夠很好地表達憂郁的情懷,并多次運用雙聲字、舌音和齒音字,更加重了凄切悲苦的情調。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李清照聲聲慢的魅力(精選12篇)篇六
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
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
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
最傷心,
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
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
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
怎一個愁字了得。
注釋:
1、尋尋覓覓:意謂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來,表現非常空虛悵惘、迷茫失落的心態。
2、凄凄慘慘戚戚:憂愁苦悶的樣子。
3、乍暖還寒:指秋天的天氣,忽然變暖,又轉寒冷。
4、將息:調養休息,保養安寧,養息適應。
5、怎敵他:對付,抵擋。
6、損:表示程度極高。
7、堪摘:可摘。
8、著:亦寫作“著”。
9、怎生:怎樣的。生:語助詞。
10、梧桐更兼細雨:暗用白居易《長恨歌》“秋雨梧桐葉落時”詩意。
11、這次第:這光景、這情形。
12、怎一個愁字了得:一個“愁”字怎么能概括得盡呢?
翻譯:
苦苦地尋尋覓覓,卻只見冷冷清清,怎不讓人凄慘悲戚。乍暖還寒的時節,最難保養休息。喝三杯兩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風急襲?一行大雁從眼前飛過,更讓人傷心,因為都是舊日的相識。
園中菊花堆積滿地,都已經憔悴不堪,如今還有誰來采摘?冷清清地守著窗子,獨自一個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葉上細雨淋漓,到黃昏時分,還是點點滴滴。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個“愁”字了結!
賞析:
此詞為悲秋抒懷之作。靖康之難后,李清照隨其夫趙明誠逃亡江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秋八月十八日趙明誠亡故。此詞在其夫亡后所作,是抒發家國身世愁之作。首用七對疊字發端,“尋尋覓覓”寫國破家亡夫死己寡之后的精神失落,獨身彷徨之情狀,“冷冷清清”則寫時世、境況之凄清冷寂,“凄凄”句更細膩深微地描摹詞人心情的悲苦凄戚。薄酒難御風寒,過雁觸動鄉思,菊花萎謝無人憐惜,獨守寒窗時間難熬,黃昏冷雨敲擊梧桐,種種場景,無不益發加重愁情分量,折磨一己孤獨、柔弱、痛苦的靈魂。全篇字字寫愁,層層寫愁,卻不露一“愁”字,末尾始畫龍點晴,以“愁”歸結,而又謂“愁”不足以概括個人處境,推進一層,愁情之重,實無法估量。全詞用白描鋪敘,講究聲情,巧用疊字,更以舌齒音交加更替,傳達幽咽凄楚情,腸斷心碎,滿紙嗚咽,撼人心弦。
李清照聲聲慢的魅力(精選12篇)篇七
在歷史的長河中,你是中國文學史上綻放的絕世之花,你是閃耀著傳奇色彩的亂世美神。你幼有才藻,語出驚人,博覽群書,風華照人。正如李調元在《雨村詞話》中說:“蓋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須眉。”這是對你一生的真實寫照。你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李清照。
拜讀你的詩詞,我真想穿越歲月的長河,跨越時代的鴻溝。去到大宋王朝,去認識你,我心中的美神。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你與閨中姐妹們一起出游,我仿佛也在其中。我們劃著小船,水面漣漪層層,驚起了一旁歇腳的鷗鷺。一陣清香襲來,我們都沉醉其中。抬頭再望,鳥兒展翅飛翔,荷花叢中落下幾片花瓣。你就這樣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如夢令》。
時光匆匆,你很快長大了。在書海度過的日子中,一個儒雅溫和,滿腹書香的年輕男子與你邂逅,他就是趙明誠。你和趙明誠結為了夫妻,一生一世一雙人。你們最大的愛好就是收集金石書畫,并為此建造了一棟藏書樓,取名“歸來堂”你們的日子也就不那么枯燥了。“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三言兩語道出了你的思念之情,一腔柔情極盡纏綿卻能花開不艷。婉約清新的語言一經你的撥弄,就成了濃得化不開的情感。讓我為你斟上一杯酒,細細聽你訴說你們的離別相思之苦。我被你們的愛情感動了,不愧是人們口中的“神仙眷侶”。
李清照,我最欣賞你在那場歷史變故中,面對國家的殘破,面對當年項羽兵敗自刎之處,心潮起伏,吟下了一首千古絕唱:“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一個柔弱的小女子,一個對國家民族的憂心忡忡的封建女子,在歷史的苦海中,雖然像一葉扁舟也曾無助地飄搖,但是在民族大義面前,表現出來的豪氣,讓后人無不敬佩!
我喜歡你的羈放和無拘無束,我驚嘆你對于苦難是那種堅定與毅然決然。你站在山頂,吮天地之銳氣,吸日月之精華,你不會孤獨。你周身散發著光芒,你是我心中永久的美神,永遠的追求,是無法取代的。認識你真是三生有幸。
你猶如一朵搖曳的花,守護著中華史上那座盛世空城。
李清照聲聲慢的魅力(精選12篇)篇八
我獨自在陋室里若有所失地東尋西覓,找著戰亂所失去的永遠不回來的東西。
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環境,多么凄涼。
秋季忽冷忽熱的時候,最難以保養將息了。飲進幾杯淡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風。
死,書信無人可寄,雁已是老相識了,心里感到傷心。
地上到處是零落的黃花,憔悴極了,如今又有誰能與我一起摘呢。
我整天守著窗邊,孤孤單單的一個人,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
到黃昏時,又下起了綿綿細雨,一點點,一滴滴灑落在梧桐葉上,發出令人心碎的聲音。
這種種場面,一個“愁”字怎么能說盡!
李清照聲聲慢的魅力(精選12篇)篇九
易安,這是你的號,僅是兩個簡單的漢字,卻有種剛強的味道。皎月清照,有些清冷的光輝,更有柔和而明亮的色彩。婉約的詞句述說著一個又一個故事。“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年少時的你活潑又無憂無慮,字句間是說不盡的欣喜。這時的我多想握住你的手,陪你寫下《點絳唇》,又伴你度過這美好的時光。放下一灣秀水,一黛青山,只為和你邂逅在這“紅藕香殘玉簟秋”的藕塘下,你深邃的目光深處是數不盡的哀愁,幽怨而凝重,愁苦的滋味侵襲了你的思緒,這時的你已沒了“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時的幽雅情趣。目光在金兵南下的鐵馬中慌亂迷離,“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你的一葉扁舟輕輕,載不動憂郁的愁緒,憂郁的清淚跌落在泛黃的詩頁中。“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戰亂紛爭已使你家不能回,心無處歸。你的思緒被這漫天的愁所包圍,我多么想握住你的手,陪你面對物是人非,品味斷香殘酒。
凜冽的寒風摧殘著你,你卻不甘心墜落在地上,依然倔強地挺立枝頭,盡情開放,溢出芬芳的清香,學富五車的你一定是一朵奇葩,不曾枯萎凋謝。“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這是你人格的真實寫照,你一副柔弱身軀,卻有著男兒般的剛強;你雖有小女子的多愁善感,卻也有著大丈夫的博大胸襟。兵荒馬亂、改朝換代、國破家亡沒有擊垮你,塑造了一個堅毅頑強的你,詩詞是你滿腔熱血的載體,道出了你無盡的愛國之情。
朦朧的煙雨是美麗的,可終究會被驕陽蒸融;絢爛的煙花是美麗的,可終究會消失在茫茫黑夜中;你的詞卻是最美,永恒無暇,讓純潔的心靈在詩詞中升華,你的憂愁快樂就這樣隨著詩詞飄到了二十一世紀。
朝花夕拾,歲月更迭,你那千年的眼神,跨越了金國的金戈鐵馬,跨越了那“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的惆悵,跨越了千年的風雨,盡管容顏不再艷麗,人們卻會永遠記住你,你那滿腹詩書的才華也會凝在歷史的長河中。
那個清晨,有幸讀你。
李清照聲聲慢的魅力(精選12篇)篇十
理解李清照在詞中表達出的“愁。
在中國的詞壇上,有一位才情出眾的女詞人,她的詞作哀婉凄,美打動了無數后人,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婉約詞中的杰作《聲聲慢》。
李清照,字漱玉,號易安居士,出東濟南人、宋代婉約派人的代表之一。
補充介紹:李清照出身于書香門第,良好寬松的家庭教育環境,使她出落成為一個外美如花,內秀如蘭的才女。十九歲嫁給宰相之子趙明誠,夫妻兩人志趣相投,琴瑟和諧,經常一起踏雪尋梅,插花折柳,共同收集金石古玩、題詩作畫,堪稱神仙眷侶。但是好景不長,公元1127年,金人南侵,高宗皇帝趙構倉皇南逃,李清照夫婦也跟隨著南下,一路歷經戰亂。不久深愛他的丈夫趙明誠病逝離開了她,她又被誣陷通敵買國,一個失去丈夫的弱女子,在這種情況下能怎么辦?她只能終日凄凄惶惶急急忙忙的追趕著那個南宋小朝廷。在流離失所之中在戰亂之中在匆忙之中,她與丈夫多年收集的視如生命的金石古玩也大部丟失了,多少痛,多少傷啊。在心灰意冷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她答應了當時一個財政部長求婚,帶著名節被毀的恥辱,只想晚年能過一些平靜安定的.生活。誰知這個人,卻是個衣冠君子,娶李清照只是為了得到她身邊尚存的金石古玩,一到手就撕下文人的面紗,對李清照拳打腳踢。李清照冒著牢獄之災,解除樂這段痛苦的婚姻。晚年的的李清照無兒無女,只能一個人孤苦伶仃住在杭州城里的一個孤清的小院過日子。名滿天下的一代才女競淪落到這樣的田地。
所作詞,前期多寫閨中的生活情趣和大自然風光,風格清新明麗(板書)。后期多反映戰亂痛苦的生活,風格沉郁凄愴(板書)。
《聲聲慢》是她在遭受國破、家亡、夫死、半生收藏的金石丟失殆盡,嘗遍顛沛流離的苦痛后所作,是李清照后期作品中的代表作。
1、全體男同學朗誦詞作,女同學細聽,挑他們讀得不準確的地方。
2、女同學齊讀,請輕聲而滿蓄李清照的傷痛情感(女聲在“二泉映月”背景音樂下彌漫了整個教室)。
3、師總結:我特別注意的是所有的同學讀書時的表情,知道好多同學感受到了李清照的種種苦痛!最好的是把自己換位成李清照,去用語言表達那無盡的傷痛!
問:這首詞中作者寫了哪些景物?
明確:天氣、淡酒、秋風、過雁、黃花、梧桐、細雨(板書)。
問:這些景物流露出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意象探究:
明確:
1、淡酒“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在一個寒冷的夜晚,詞人獨自一人守著窗口,寒風不停的襲來,喝了好幾杯酒,卻仍抵擋不住寒風,身上很冷,總覺得這酒很淡,酒性不烈!實際上不是酒不烈,只是詞人的憂愁太濃,愁得用酒都無法消除,所以才感到這酒是很清淡!詞人的愁苦就是再濃的酒也不能讓她從中解脫出來啊,愁比酒濃得太多了!這里的什么字讓我們感受深刻?“淡”自古以來借酒喻愁的句子就很多,大家能舉出幾句嗎?(學生舉出自己所知道的有關酒的詩句。)。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看來果然是“酒”文化就是“愁”文化啊!
秋風怎么理解“晚來風急”?秋風渲染什么情緒?
(老師明確:“晚”即可指晚上,也可指晚年,自喻晚年的凄苦悲涼。用秋風渲染愁情。)。
2、“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雁過也”這句話。
(老師明確:秋天大雁由北向南遷徙,李清照南下避難,所以覺得大雁舊時相識,并且在一剪梅當中寫過:“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大雁尚且能按時南來北往,而自己卻漂流困頓,寄寓他鄉。以前尚可鴻雁傳書,現在丈夫已死,家人疏散,就算有千言萬語,也無人可托,無處可傳,內心已是永遠的絕望。)。
詩人哀戚之際,南飛的大雁橫空而過,她抬眼望去,多么像在溪亭近旁,繡水江邊時常見的那只呀?北來的鴻雁啊,家國可曾無恙?溪亭可免于戰火?耦花還那樣嬌艷嗎?可南飛的雁群卻頭也不回地飛走了。只留下我一人獨自徘徊傷心。
不僅寫得有形,而且有聲,渲染出了一各哀哀欲絕的凄苦氛圍,讓我們仿佛與作者一同聽到了長空中那南飛雁一聲聲凄厲的哀鳴。這哀鳴,聽來猶如杜鵑啼血,讓人心痛,心酸、心碎!而作者的心情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在急風、淡酒、愁緒難消的情景中,它們的摹然闖入,便打破了眼前的孤寂,使人不無空谷足音之感。但這感,不是喜,卻是“傷心”。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詞人亦是北人,避難南下,似乎是“舊時相識”。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卻只能客寄江南,“舊時相識”在異鄉相逢,使得這種種情債匯集一起,就更增加了詞人的天涯淪落之感。
李清照聲聲慢的魅力(精選12篇)篇十一
寂寞暴走,風雨依舊。風蕭蕭,心感傷。心緒亂,剪不斷的,是離愁。相思紅豆,朋友,已走。雨疏風驟,心死蝶留。嗟嘆千年,人面桃花,心難懂,唯淚橫流。
心傷,如何救?千瘡百孔,血淚橫流。花已謝,無神雙眸,人未老,心卻老。尖刀犀利,在心上雕鏤,捱不明的,更漏!
夢里花開百度,殘香進不了心靈深處。孤單停駐,亦想敞開心路,活著,好苦!菊花殘,零落成泥碾作塵;痛得哭了,哭得累了,說再見,難開口,淚已干,心既死。幾度嘲諷,只當濃酒傷性。
懵懂,心涌,黯然心痛。停駐,難開口。心頭,心結扣,淚雨,揮灑無盡頭。蝶難留,心朽,眼神,滯留。時間,暗淡星空,月不留。
燈蕭瑟,風難柔,心,剪不斷離愁,淚,流到水盡山窮。思念,如泉涌;悔,惟我懂。只言片語,抒寫煩愁心事。
空寂難熬,夢魂憶逍遙。時日,寥寥。夜,一秒一秒,人,變得好小好小。憂難忘,亦沮喪,風,吹來混沌的我!
李清照聲聲慢的魅力(精選12篇)篇十二
1、知人論世,結合詞人生平及詞作背景理解作品。
2、了解詞作中各意象的特定屬性。
3、體會詞人作品中的別樣“愁”情。
1、理解詞中表達出的“愁”。
2、背誦全詩。
寫作背景:
《聲聲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寫于李清照晚年。靖康之難以后,詞人的丈夫已故,他們精心收集的金石書畫,都已散失。詞人飄泊江南,由一個無憂無慮的貴婦人,一變而為流落無依、形影相吊的寡婦。國破家亡,引起的國恨家愁,像鉛一樣壓在她的心頭,在這位女詞人的心里點燃了愛國思想的火花。這是女詞人在一個秋天的黃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寫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獨凄涼的境況。全詞所寫,不外一個“愁”字,但與她南渡以前所寫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內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1、結合課下注釋,疏通詩意。
2、背誦全詩。
3、思考:那些景物觸動了詞人的愁思?
明確:(投影)淡酒、風、雁、黃花、梧桐、細雨。
孤寂落寞悲涼愁苦。
1、”首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為全詞奠定了怎樣的感情基調?反復品讀,體會本句的表達效果。
2、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傳達出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1、“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這一句描繪出詞人怎樣的生活狀態?
2、“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大膽展開聯想與想象,用詩意的語言還原此句描繪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