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跡材料不僅可以激勵人們追求更高的目標,也可以成為人們互相學習和借鑒的寶貴資源。這些事跡材料記錄了一個個普通人的不平凡人生,通過他們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努力和奮斗的力量。
師德標兵主要事跡材料(通用19篇)篇一
我是一名普通的幼教工作者,在多年的幼教工作當中,“用愛鑄就師德”一直是我的工作信條,在幼教崗位上的,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用自己平凡的行動踏實的踐行著人民教師的職責,在平凡之中有著偉大的追求;平靜之中懷著滿腔熱血;平常中有著極為強烈的責任感。個人多年的教學狀況表述如下:
對于一名的幼兒園老師來說,要真正愛上許許多多與自己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的孩子,且要愛得公平、愛得得法,那是不容易的。愛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是打開幼兒心靈之窗的一把鑰匙。所以對待幼兒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她與孩子之間溫馨感人的故事數不勝數:我曾教過一位徐欣雨的小朋友,每天來幼兒園時都是衣冠不整、蓬頭垢面,滿手都是小口子。她性格內向,從不與其他小朋友交往,孩子們也都不和她玩。經了解得知,徐欣雨爸媽離婚后兩個人都不要她,她和年邁的爺爺一塊生活。為求生計爺爺整天忙于水果攤,顧不得照管孩子,就算從幼兒園接回來后,為怕孩子亂跑,大冬天也要把她用繩子拴在水果車的旁邊,致使滿手都是小口子。我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以后每天來園后都要給她洗臉、梳頭、還用熱水給她燙手,涂上護手霜;并把我們家孩子穿小的衣服拿來給徐欣雨小朋友穿。漸漸的她變得活潑開朗、愛打扮起來,其他的孩子也不在歧視她。徐欣雨有好幾次對我說:“王老師,你真好!我把爺爺買的水果拿來給你吃”,真可謂“以愛暖人心啊!”也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講的:“我們的工作對象是正在形成中的個性的最細膩的精神生活領域,只能用智慧、情感、意志、信念去施加影響。要關心幼兒的生活和健康,關心他們的利益和幸福,關心他們的完美的精神生活”。只要教師把愛均勻的撒向每一個幼兒,他們就會以真情回報。有愛就有寬容,寬容是溝通人與人之間的橋梁,是創造和諧氛圍的基礎。也許寬容不過是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句普通的話……然而就是這點點滴滴,自己把濃濃的愛意化作涓涓細流侵入孩子們稚嫩的心田,起著“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我在思想上具有高度的責任感與奮斗目標,弘揚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遵守園里的各項規章制度,,始終把熱愛教育事業放在首位,注重為人師表,立足本職,勤奮鉆研業務,努力提高文化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的技能。積極參加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工作中處處以身作則,做好教師表率帶頭作用,為跟上信息時代的步伐,積極學習電腦制作課件、還及時上報傳送園內信息。在認真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能耐心、細致地做好傳、幫、帶的艱巨工作,工作中勇挑重擔,使班級管理、教學活動、環境布置、陽光體育等評比中多項工作都名列前茅。
我總是敢于挑戰自我,因為自己深深感到: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只憑一些簡單的技能技巧是遠遠不夠的,要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就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各項基本功水平,適應形勢發展對幼兒園教師的要求。以“我是一名光榮的幼兒教師”為指導,面向全體幼兒,關心幼兒,堅持積極鼓勵、啟發誘導的正面教育,不虐待、體罰和變相體罰幼兒,加強業務學習與崗位培訓。
在教育教學活動方面,遵循各科教學大綱,刻苦鉆研教材,認真制定了課時計劃,按要求認真備課,并根據幼兒年齡特征的不同,遵循科學創新的教育原則精心設計每一節教育活動,力求使教學方法做到新穎,恰到好處的激發挖掘幼兒的思維潛力。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觀察認識周圍事物,綜合各方面的教育內容,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積極主動的去思考、去探索、去創新,從而掌握多方面的知識與技能。
我有“愛園如家”主人翁的精神,每天做到早來晚走,離園前總要再檢查一遍電源、走廊的門窗和自來水管才回家,而當發現隱患時總是在第一時間告知領導。有一次午睡后,二樓洗手的水龍頭突然間壞了,水流四射,頃刻間樓下一片汪洋,當時園內維修人員已經下班,于是我當機立斷,憑借著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親自動手修理水龍頭,十多分鐘后,水龍頭竟然被我修好了,及時控制了水流量,把幼兒園的損失減少到最小,而當時的我渾身上下就像一個“落湯雞”。在平時的工作中總是注意保管好幼兒的學習用品,清點有節存的物品泥工、畫紙時,請領導少為本班添置,節約幼兒園的開支。在搞好教學工作的同時,還協助班內其他人員,密切配合做好保教結合工作,認真完成班級各項教育教學與衛生保健工作,為讓幼兒生活在一個整潔、舒適的環境中嚴格按照園里的要求做好了班級各項衛生保健工作,做好生病幼兒的護理、觀察工作,班級無一例傳染病、事故發生,班級幼兒的出勤率一直是全園最高。
師德標兵主要事跡材料(通用19篇)篇二
我踏上教師這個工作崗位已有七年了,七年來我始終熱愛教師這個職業,在工作中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切實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嚴格服從學校的工作安排,團結同志、關心學生、工作勤奮、樂于奉獻、嚴于律己,受到了學生的喜愛,家長的尊重,得到了同事的贊許,領導的信任。
一、傾心教育、無怨無悔。
2004年師范畢業,我懷著對教師的無限憧憬踏上了三尺講臺,做了一名小學英語教師。然而,理想很美好,現實卻很殘酷,現實工作中的困難是我沒有想到的。工作環境由原來的城市轉到最偏僻的農村,微薄的工資僅僅只有原來工資的三分之一,和我一起參加工作的同學也有受不了山里的寂寞而辭職離開的。然而這些對我來說并不是太大的問題。問題是學校缺英語老師,學校領導讓我走教兩個相隔30多里的村小,任教10個班級的英語課,這確實讓我感覺很困擾。交通不方便,村小不通客車,我就自己騎摩托車,每天往返于兩個村小之間,風雨無阻,不管天氣怎么樣,從來沒有給孩子們耽誤過一節課。自己一個女孩子騎車走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確實有些害怕,但是一想到那些天真無邪的孩子們還在等著我去上課,一切困難都顯得那么渺小。三年的走教生活讓我更加成熟。
二、鉆研業務、做學者型教師。
跨入教師行列的第一天起,我就一直都在不斷的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提升自身的素質。我認真的備課、上課、輔導學生、批改作業。一堂準備充分的課會令學生和老師都獲益菲淺。若照本宣科對學生來說是非常枯燥乏味的。我每次在備課時想方設法使學生的學習過程變得既是一種認識過程,也是一種探究過程。把備課和個人進修相結合,不斷吸取新知識,提高自己的業務理論和對實際問題的理解能力。
第一次參加縣里組織的青年教師講課大賽就獲得了英語學科一等獎的第一名,這給了我極大的鼓勵,工作起來更有動力。我抓住每次外出學習的機會,認真向優秀教師們取經學習,仔細聆聽專家們的講座,然后回到學校實踐,內化為我自己的東西,形成自己的特色,之后多次參加縣里的優質課比賽都獲得一、二等獎,撰寫的論文多次獲得獲獎,教學成績也都在全縣的兄弟學校中名列前茅。2007年我在縣級骨干教師系列評選中被評為“教學新秀”。2009年7月,我在全市小學英語骨干教師培訓中承擔了公開課,受到了領導和老師的好評。之后又多次在全縣的英語教研活動中承擔公開課。我一直都在不斷地認真鉆研業務,努力做一名學者型教師。
三、投身教育科研、做研究型教師。
在多年的課堂教學實踐中,我積極探索“小學英語有效教學策略”。2005年我撰寫的論文《在自然環境中學習日常英語》獲得縣級二等獎,2010年論文《快樂中學習英語》獲得省百佳論文二等獎,2010年《啟動學生學習英語的“永動機”》獲得縣級學法指導論文二等獎。
2014年我主持申報并立項縣級教研資助課題《小學英語有效教學策略研究》。作為全鎮的英語教研組長,我帶領全鎮的英語教師積極開展英語教研活動,開展資助課題研究。由于英語教師比較分散,都在不同的學校,于是我建立了“叩官小學英語教師qq群”,堅持每周一次的網絡教研活動,通過網絡進行集體備課,討論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將我鎮的小學英語教學打造為全縣的品牌學科。使我鎮各項英語教學成績位居全縣前列。2015年我被評為縣級“教研先進個人”。我鎮英語教研組被評為縣級“優秀教研組”。
四、終身學習、做智慧型教師。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有一個深刻的體會,那就是:老師要做一個“儲蓄罐”,“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要不斷的給自己充電,時時提醒自己吸收新知識,隨時向其他的老師們學習,常與同事交流。經驗就是財富,雖說這些東西不能照搬,但是善于借鑒往往能事半功倍。多聽課真好,不管是老教師的課,還是年青教師的課,對我都有幫助。聽課時要多思考,捕捉到別人的閃光點,彌補自己的差距,我每聽一節課都會有一些啟示,有一些收獲,包括教學方法、教案設計、課堂組織等各方面。
總之。現代社會是一個終身學習的社會,教育教學同樣處于與時俱進的狀態,通過學習,不斷改進、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才能適應教育不斷發展的需要,才有敢于創新、敢于超越前人、敢于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智慧和基礎,才能站在教育教學的前沿。所以,要能適應時代的要求,一定要終身學習,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潛力。
用力做事,可以做成,而用心做事,可以做好。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舞臺——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踏踏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努力做一名智慧型教師。
我不是偉人,也不是學者,但我是教師,我是孩子人生的啟蒙師,我愿在這片熱土中播撒愛心!不管漫長的路上荊棘叢生或是布滿沼澤,我將一如既往。我將一如既往地用愛心去澆灌每一位學生的心靈,如同對待我們心愛的孩子一樣,我們沒有理由不成功!我堅信,今天用愛心澆灌的樹苗,必將在明天成為國家的棟梁!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文檔為doc格式。
猜你喜歡 網友關注 本周熱點 精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