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滸傳的閱讀心得篇一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遭_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的有一個人,那就是魯智深。
魯智深在故事中是一個嫉惡如仇、俠肝義膽、粗中有細、勇而有謀的人。
魯智深外號花和尚,原名魯達,只因為金翠蓮父女報仇而打死鄭屠,改名魯智深。他雖然出家為僧,卻他不守寺規,喝酒吃肉,還殺了人,所謂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大概如此,后來加入了梁山泊,成為了梁山好漢之一。
魯智深最有趣的故事就是倒拔垂楊柳了。書上寫魯智深脫了衣袍,右手向下,左手向上拔住,把腰只一趁,便把楊柳樹連根拔起,眾潑皮都稱贊他不是凡人。的確,魯智深力大過人,這在梁山好漢中,恐怕也只有打虎將武松和李逵才能與他媲美,魯智深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魯智深在《水滸傳》一書中曾單打二龍山,火燒瓦罐寺,大鬧五臺山等,干了許多大事,但他本人卻很善良。看到金翠蓮父女被鄭屠欺負,他執意要去為金翠蓮父女報仇,并給了金老十五兩銀子。為了救林沖,魯智深從開封一直跟著董超他們到了野豬林,方才動手。為了不苦百姓,他大鬧桃花山,偷走周通諸多器皿,為了不讓劉太公失所,魯智深與周通打起來,讓他把劉太公的女兒還給劉太公,以便劉太公養老。魯智深可以說是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人物。
身為天孤星的花和尚魯智深百戰沙場,他有勇有謀,也可算上是一位令對手聞風喪膽的英雄豪杰。
最后,在第一百九十回,魯智深在征方臘戰爭結束后,于浙江六和寺坐化,魯智深一生可以說是十分離奇。征方臘戰爭中,魯智深生擒方臘,立了大功。在六和寺時,魯智深竟知自己今日圓寂,真是出乎意料。
水滸傳的閱讀心得篇二
這個暑假我看了一本中國古典名著——《水滸傳》。《水滸傳》的內容豐富多彩,108名梁山好漢性格鮮明,讓我不得不驚嘆作者深厚的寫作功力。其中我最喜歡《花和尚倒拔垂楊柳》這個故事。
《花和尚倒拔垂楊柳》這個故事是講魯智深來到相國寺看管菜園時把“過街老鼠”張三和“青草蛇”李四等潑皮修理了一番。第二天潑皮們買些酒菜向魯智深賠禮,這時聽到門外大樹上的烏鴉叫個不停,他們認為烏鴉叫聲不吉利,魯智深就把那棵樹連根拔起。
別說潑皮們為魯智深的神力驚嘆不已,趕緊伏地拜師,我也對他佩服得五股投地。如果不是這樣,他又怎么能收復那一幫潑皮呢?其實,魯智深還有一顆慷慨大方、扶危濟困的善心。當他了解到金家父女的不幸遭遇后,雖然自己與他們非親非故,卻馬上主動提出要給金老盤纏讓他們回東京。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幾個月前發生的事。那天下午,我和媽媽去市場買菜,在南塘邊上三角地帶轉彎的地方,忽然看見一個上了些年紀的老奶奶騎著電動車摔倒了。可能是轉彎太急,可能是地板有點滑吧。只見老奶奶的腿被車頭壓住了,允許腿摔傷了,一下子拉不出來。我看見了馬上跑過去,可還沒到老奶奶身邊,就聽見街邊擺攤的幾個老人家七嘴八舌地喊:“不要去扶!”“有些傷不能動的!”“這小孩走開,不關你的`事!”……我愣住了,不知道該怎么辦。這時,媽媽急忙拉住了我,往街邊退去。這時候,我看見了旁邊站了很多人,或指指點點說著什么,或拍照或錄像,但就是沒有人上前去幫忙。
后來,還是老奶奶自己爬起來的,瘸著腿又把電動車扶起來,慢慢開車走了,圍觀的人這才漸漸散去。
我想,如果有像魯智深這樣力大勇猛又熱心的好漢還在的話,他一定會快速去幫助摔倒的老奶奶的。我多么希望每個人都有魯智深的善心啊!
水滸傳的閱讀心得篇三
“山東及時雨,孝義黑三郎”,“仗義疏財,忠肝義膽”,“梁山呼保義,鄆城宋公明”,這一切的聲音,都在共同呼喊著一個名字——宋江。一個父兄眼中“孝字為先”的孝子,一個朝廷眼中“水泊草寇”的頑劣之徒,一個由“忠”和“義”交織而成的歷史碑文。
施耐庵筆下的宋江是《水滸傳》中矛盾的中心,在報效朝廷和建設梁山中,在盡孝道和上梁山中,他始終處于矛盾之中。但最核心的是他在“忠君”與“仁義”間的選擇。
宋江是“仁義”的,“及時雨”的稱謂非他人所能及,“救晁蓋”、“濟武松”、“殺閻婆”、“三打祝家莊”,這一幕幕至今仍然歷歷在目。“生死之交一碗酒”是他的人生信條,“急人之所急”是他的做事準則,這一切,都樹立了他在一百零八將中的地位,位列天罡,執掌地煞,何等的榮耀;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何等的暢快;劫富濟貧,攻城掠地,何等的威風。
但這恰恰是施耐庵為宋江吹響挽歌前的空響,宋江畢竟還是一個鄆城小吏,在他的骨子里,透著的是對大宋王朝忠貞報國的志向。“敢笑黃巢不丈夫”是宋江留在望江樓的詩,看似輕視朝廷,實為他因報國無門而自嘆息。不論是晁蓋打曾頭市后的私見宿太尉,還是水淹高太尉后的盛情款待,抑或是晁蓋死后,替換“聚義廳”為“忠義堂”大匾,處處透著他對朝廷招安的渴望。然而他卻忘了,在腐朽的趙宋王朝里,哪有他一個鄆城小吏的生存空間。可悲呀,可嘆!可憐梁山一百零八將盛極一時,最后卻落得死散凋零。
縱然面對這些,宋江在忠與義之中還是放下了曾經緊握的刀槍,在忠與義之間做出最后的選擇。對于宋朝的毒酒,他一飲而盡,想以死“表明忠義”,更令人嘆惋的是,為防止李逵再反朝廷,也讓其服毒酒隨他而去;留下的只有“茫茫乾坤方圓幾何,成大任,重大義,男兒本色……”的悲歌。
宋江在施耐庵的筆下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在忠與義的交織中,迷失了自己,最終只能淹沒在宋王朝的浪花之中。在“忠君”與“仁義”之中,他選擇了忠君,選擇了一條看似美麗卻永無出頭之日的道路。他走了,或許他依然會笑對朝廷,依然毫無怨恨,而留給我們的卻只有無盡的感慨。
水滸傳的閱讀心得篇四
合上書本,算是又看完一本書?—《水滸傳》。想想書中的精彩內容,感受頗多,說也說不盡,真是回味無窮啊!
要講《水滸傳》,要先從梁山好漢講起,而講梁山好漢,又要說起一百單八將。這一百零八個頭領,雖說記得不太牢,但有幾個卻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呼保義宋江、玉麒麟盧俊義、智多星吳用、豹子頭林沖,他們身上發生的故事,猶如一場場精彩的戲劇展現在我面前,而他們身上那種講信用、守的優秀品質,更讓我刮目相看。
不說那聰明有智慧的軍師吳用,也不說那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我就來談談梁山伯主—宋江。他為人講義氣,做事大氣,從不斤斤計較,所以,天下許多好漢都來投奔他。記得梁山伯好漢和沒羽箭張清交戰時,那張清會飛石子,百發百中,梁山好漢幾個都被他的石頭打傷,但張清最終還是被捕,押歸宋江。此時,那些被打傷的頭領,都要求殺了張清,宋江卻立刻制止。張清見宋江如此大義,也順歸于他。
若此時宋江聽從眾好漢的提議殺了張清,自己既得不到一員愛將,還使得兩軍之間鬧得更僵,這樣豈不是得不償失。這更讓我體會到宋江為人的大氣,心胸的寬廣,才使得他成為梁山伯頭領,讓眾人心服口服。
平日里我跟同學相處就缺少大氣,總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鬧得不可開交。
有一次,我和同桌為一支筆吵鬧起來。雖然這支筆最終被我搶走,她哭了,但我心里并不高興。事后回想起來,我非常后悔,不就是一支筆嗎,讓給她就行了,何必要吵吵鬧鬧呢?為了一支筆而失去一個朋友太不值得了。
水滸傳的閱讀心得篇五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創造了璀璨的文化。四大名著更是具有代表性。這個暑假,我翻開了其中一本極具“英雄氣魄”的書——《水滸傳》。
北宋時期,官場腐敗,民不聊生,平民百姓造反起義已成常態。梁山上的一百零八個好漢也是如此,雖然他們都并非完人,雖然他們最終還是失敗了,但擁有英雄氣概的人卻層出不窮。
一百零八個好漢,他們個個個性鮮明,活靈活現,但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還屬花和尚魯智深。他魯莽,直率,總是輕易動手打人,說話也從不拐彎抹角,在寺廟里也不守規矩,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粗人了。但他也是一個講義氣的人,他為了幫素不相識的婦人和老人報仇,二話不說就打死了鎮關西,雖然是以這種方式解決問題,但他的勇猛和英雄氣概實在讓我敬佩。
還有那天真爛漫的李逵。他也一樣是個“粗俗”的人,脾氣又大,動不動發火,一發火就動手打人動口罵人,但每次發完火,留下的卻只有后悔與愧疚。他身上,也體現著一種放蕩不羈的英雄氣魄。跟魯智深還頗有幾分相似。
但是,也有人記得他們的英雄本色,也有人體現著他們的英雄氣概。比如消防員,他們可以不顧自身安危,到深井里救出失足掉下去的男孩,到樓頂上,在千鈞一發之際抱住輕生的少女,沖到到火海里抱出一家子的人……他們做這些是為了什么?為了自己嗎?不,只是為了挽救他人的生命。他們,就是當今社會的英雄好漢。
《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個好漢的形象讓我難以忘懷。但我也不會忘記現實生活中的英雄,他們值得我們銘記。
水滸傳的閱讀心得篇六
最近,我校有好書漂流的活動,我們班拿到的是《水滸傳》這本名著,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許多歷史知識、也讓我明白了以后如何做人。
在這本名著中,每一回都離不開忠和義。忠每個人都做得到,但義卻很少人做得到。
面對金錢的誘惑,有人背叛了義字,義字是人生中的目標,在現實的社會中,有的人因為一個義字而取得成功,也有人因為一個義字,而錯失良好的機會。雖然義字只有三畫,但卻是用一生來譜寫的這三畫,一個不留神,就會寫錯。
魯智深雖然性情急躁,為人卻很豪爽,但總是不分青紅皂白就打人,我讀了那些魯智深打人的文字,不禁毛骨悚然。現實生活中,在我們班上有不少像魯智深這樣的人。記得有一次,一位同學看見有兩位同學在“打人”,他就立刻跑上去,不分青紅皂白就打人,事后,他才知道原來他們是在玩游戲,他真是后悔不已啊,但他過后,馬上就向他們道歉。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也要向書中的'一百零八個好漢一樣,吸取他們的好漢精神,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有意義。與其一生都平平常常,不如擦出一些火花。
讀了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水滸傳的閱讀心得篇七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我國古代有著家喻戶曉的四大名著。《水滸傳》是其中之一。暑假期間,我仔細讀了這本小說。不禁為那些英雄而婉息。
它描寫的是北宋時期宋江領導的一支起義軍形成、壯大至失敗的全過程。小說以太尉高俅為中心,刻畫出了各個地區大大小小的貪官、污吏和惡霸。比如:鎮關西、蔣門神、西門慶等等……他們一個個面目猙獰,使整個社會暗無天日,民不聊生。所謂“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實,在小說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小說中以大量的筆墨塑造了林沖、魯智深、武松等一大群梁山英雄的形象。小說中智取生晨綱、大鬧清風寨、倒拔垂楊柳等一系列故事情節都描寫得繪聲繪色,引人入勝。
這些好漢個有優點和缺點。我個人最喜歡李逵這個人,他雖有點野,一身魯莽莊稼漢和無業游民的習氣,動不動就發火,遇事不問青紅皂白,總是一說二罵三打。結果不是吃虧就是后悔,但是卻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種英雄氣概,有一種愿意為兄弟兩肋插刀的仗義,他這一點讓我尤其感動。
景陽崗武松打虎的故事也讓我如癡如醉。這個故事也最能表現武松的力和勇,他是力量的化身。雖說是迫不得已而上山的,但他遇到老虎時的淡定和勇氣卻讓我敬佩。“一只斑斕猛虎朝武松撲了過來,武松急忙一閃身,躲在老虎背后。老虎一縱身,武松又躲了過去。老虎急了,大吼一聲,用尾巴向武松打來,武松又急忙跳開,并趁猛虎轉身的那一霎間,舉起哨棒,運足力氣,朝虎頭猛打下去。只聽”咔嚓“一聲,哨棒打在樹枝上。老虎獸性大發,又向武松撲過來,武松扔掉半截棒,順勢騎在虎背上,左手揪住老虎頭上的皮,右手猛擊虎頭,沒多久就把老虎打得眼、嘴、鼻、耳到處流血,趴在地上不能動彈。”作者的描寫很真實,讓我感覺他就在我面前一樣。武松武藝高超,勇敢無畏,疾惡如仇的英雄氣概讓我佩服。
生活中我們也會碰到一些困難,但要向武松一樣勇敢地面對這些難題,要去尋找正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你才可以成功。
綠林好漢的故事讓我為之敬佩,他們的兄弟情誼讓我為之動容,他們的英雄氣概值得我學習。
我們要以他們為榜樣,如今的社會也有許多貪官,壞官,違法,犯法的人,當然將他們完全除去是不大可能的,但也不能放棄,發現時一定要舉報,做一個公平公正的當代“綠林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