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觀后感了。可是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觀看感動中國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后感篇一
高爾基說過,如果沒有母親,既不會有詩人,也不會有英雄。
昨晚的《感動中國》節目,里邊有一位上臺領獎的母親,她叫姚厚芝,在自己身患癌癥的情況下,想自己在人世間留存的時間是有限的,就決定了自己繡一幅《清明上河圖》,等有一天,孩子上大學了,如果沒有上學的錢就可以賣掉它換作學費。抱著這樣一個想法,她忍著病痛的折磨,穿針引線,縫制成了巨幅十字繡《清明上河圖》。
只要有母親,就會人間充滿愛,正是那一個個偉大的母親,創造著人類的奇跡,感恩母愛,感恩世界。
我讀過一篇文章《母愛超越生命》,講的是一只用來做實驗的成年小白鼠,因為腋下有一硬塊被淘汰下來,研究人員單獨喂養它,想了解一下硬塊的性質。十幾天過去了,腫塊在長大,它的腹部也逐漸大了起來,以為是它的腫瘤在轉移。
有一天發現它不吃不喝,焦躁不安,以為它壽數已盡,打算對它進行解剖,打開手術包,一幕驚呆了,小白鼠死死咬住腫塊,猛地一扯,皮膚裂開口子,鮮血直流,它疼得全身顫抖,稍后又一口口吞噬著那些將要奪去它生命的腫塊,一大半被它吞下,為它那種渴望生命的精神打動。
第二天一早,研究人員想看看它是否還活著,吃驚的是它的身下,竟然臥著十只粉紅色的鼠仔,它們正拼命地吸著乳汁。看著它們一天天長大,才知道母鼠為什么一直在努力延長自己的生命。
那天終于來到了,在鼠仔滿二十一天時,母鼠離開了人世,它安然的臥著一動不動,小鼠依偎著它,研究人員想到仔鼠的離乳期是二十一天,也就是說小鼠從今天開始離開母乳,它們也可能獨立了。這個故事讓我們潸然淚下。
母愛的偉大可擋山河,可遮日月,感謝所有的母親,動物尚且能如此,人類的母親更是創造奇跡。
感嘆“人皆有母我獨無”,母親在我九歲時就去了天堂,不知道天堂里冷不冷,路有多遠,母親離開我三十六年了,我的記憶,她的愛充滿世界,愛我們的母親吧,她們用愛譜寫著人類的贊歌。
觀看感動中國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后感篇二
中華大地,萬物生輝;萬古精神,流淌于每個中國人民的血液之中,一脈相承,代代相傳······每一種精神,每一種人格,每一種信仰,他們都是一個鮮明的文化符號,烙印在我們心底,鐫刻在中華精神的史冊之上。
《感動中國》是我們精神文化傳承的橋梁,是一代一代人產生精神相通共鳴的紐帶。今年的《感動中國》令我大為感動,大為震撼。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共鳴感最強的莫過于我們的“巾幗英雄”我們的女前輩們。
一展英風振世界。從上世紀80年代到今天,30多年以來,中國女排是個家喻戶曉的名詞,女排精神更是一種跨越時代,亙古流傳的拼搏精神。今年,中國女排再次以出色的成績,頑強拼搏的精神榮登《感動中國》的頒獎臺。在這個輝煌有力的中國女排名字下,可否深知?這是女排姑娘用一次次不為人知的血淚,一次次頑強不息的奮斗,一次次失敗與困難的磨礪鑄成的!她們也有低谷,但從未停止前進的步伐;她們也有失敗,但從未一蹶不振,而是奮勇向前;她們也有苦痛,但從未輕言放棄,她們是一個頑強不屈的團體,更是愛國的“巾幗英雄”。
兩袖清風看中華。“像是一個浪跡天涯的游子,我終于找到了自己丟失的珍寶”,第一次再踏進中華土地,你感嘆道。伍淑清在今年香港叛亂中,看清現實,承受著被亂港分子打擊報復的壓力,毅然前往日內瓦,向世界說出真實的香港。多年來,她一直致力于香港和內地的交流合作,讓香港民眾更深刻的認識自己的祖國。她手攜清風,愛中華,她是海外的“巾幗赤子”;她敢于擔當,愛香港,她是剛烈的“巾幗女郎”。
三顧人民不忘本。黃文秀高校畢業后毅然選擇歸鄉扶貧,盡管家庭經濟壓力巨大,她仍樂觀面對。在她歸鄉一年多以來,她以自己所能幫助88戶貧困戶順利脫貧,村集體經濟項目收入翻倍。她用一個女子的柔弱之力書寫了生前最美的華章。她不求功名利祿,看淡榮華富貴,她的這種精神也正是當今時代的我們所需要的,我們所缺失的。她是“巾幗女孩”,是脫貧路上的“巾幗女將”。
今天無論是致力保護敦煌、堅守文化傳承的樊錦詩,還是澳門濠江中學傳遞民族薪火的杜嵐校長,她們都是中華精神文化的發揚者。昨天,無論是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捧起大唐錦繡江山的武昭儀,還是“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的秋瑾,她們都是中華精神文化的傳承者。
今天和昨天,巾幗女將們展現出了不讓須眉的擔當,巾幗女將們把中華精神文化一代代相傳,她們,挺起了國家脊梁,扛起了時代責任,肩負起了民族使命!明天,我們新一代的青年姑娘們,更要做好中華精神文化的繼承者,在我們身上也要體現“巾幗何須讓須眉”的女將精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這是黃文秀姐姐日記中的一句話。的確,我們每代人都有自己的責任與使命,未來長路漫漫,但請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
看我中華女兒,巾幗亦不讓須眉!
觀看感動中國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后感篇三
在我的美好世界里,有許許多多讓我感動的事。他們好似大海里的貝殼,在大海爸爸的保護下悠游自如;他們好似天空中的星星,在天空姐姐的陪伴下盡情玩耍;他們好似土地上的小草,在大地媽媽的哺育下自由成長;他們好似我們,在爸爸媽媽的懷抱中不需長大。
保密
翻開十一歲時的一頁,早上,正要吃早飯時,爸爸媽媽在廚房小聲說話,好奇的我把耳朵貼在廚房門上,仔細聽,但什么也沒有聽見。我便問爸爸怎么了,爸爸想告訴我,但卻又被媽媽一個神奇的眼光給“殺”了回去。我便沒有再問,帶著疑惑就去上學了。
天作之合
瞬間感動
蛋糕上的蠟燭一閃一閃的,“生日快樂”曲調在我耳邊回蕩,我的雙眼也變得朦朧。那一刻,我才知道爸爸不告訴我的原因,明白了爸爸媽媽的良苦用心,才知道自己不記得的生日爸爸媽媽卻記得這么清楚。我真的特別感動,我認為這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原來,我也是幸福的。
生活中,處處都有那么一個瞬間,也許是你不經意的一瞬間,也許只是悄悄的一瞬間,也許是驚訝的一瞬間,我想說,只要在生活中發現那么一瞬間,就會無比感動,無比幸福!
觀看感動中國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后感篇四
一個個閃耀的名字,刻寫了偉大時代的凡人善舉;一串串感人的事跡,彰顯著推進社會前進的精神力量。
9月5日,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組織開展的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舉行了頒獎儀式。評選出的58位全國道德模范以平凡無私的舉動,創造了不平凡的感人事跡,傳遞著人間溫暖,傳遞著善行的力量。
她就是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李惠利小學退休教師周秀芳。
周秀芳不僅助學,還是“扶貧帶頭人”。她牽頭成立愛心基金,精準幫扶湖南溆浦、吉林延邊等地產業脫貧。她在吉林和龍成立周秀芳愛心驛站,在湖南溆浦創設滬杭甬(鄞州區)研學實踐基地……她用大愛情懷為山區點燃了希望之燈。
退休前,周秀芳是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深受學生愛戴。20_年退休后,她被一所私立學校返聘。雖然拿著豐厚的薪水,周秀芳的內心卻依然不平靜,只因她還有一個未實現的支教夢想。
周秀芳的支教夢源自年幼時的經歷。在念小學時,周秀芳因家庭貧困差點輟學,班主任鮑老師為她墊付了三元五角的學費,讓她得以繼續學業,也在她心中照進一束光。正是因為這段經歷,她希望有生之年能為和她有著相同經歷的孩子做點什么。
20_年,66歲的周秀芳得知貴州省惠水縣正在招募支教教師,她的內心又燃起了這把火。在家人的理解與支持下,周秀芳帶著簡單的行囊踏上了“高齡支教路”。20_年春節,從貴州回寧波過年的周秀芳聽好友說湖南省溆浦縣九溪江鄉更需要支援,便決定去看看。而她這一看便不走了。
周秀芳說:“我永遠不會忘記第一次到桐林小學的情景。”長途跋涉輾轉來到九溪江鄉桐林小學門口時,眼前的情形讓她震驚了——一棟簡陋的木房,16個孩子正在認真聆聽一位60多歲的老教師講課,這位老師也是桐林小學的老師。見此情景,原定要重返貴州的周秀芳決定留在湖南。
周秀芳開始了在溆浦的支教生涯,她把先進教育理念帶進了鄉村學校,用啟發式的教學打開了孩子們的眼界。當地村民收入很低,很多家庭都是困難戶,走訪貧困學生時,她總會偷偷給學生家長塞點錢;看見孩子們穿著單薄,她張羅著給他們買校服;為讓留守兒童可以和在外打工的父母視頻通話,她又張羅著給學校買電腦;看到有孩子患眼疾,她自掏腰包聯系醫院給孩子做手術……周秀芳和兒子、兒媳長期結對資助16名貧困生,用于支教的錢超過了10萬元,而她自己卻常常一碗米飯、一碟泡菜對付一餐。
周秀芳退休工資每個月有7000多元,最困難的時候,她的工資卡里只剩下3.6元。“看到孩子們的笑臉,我就覺得自己很富有。”周秀芳說。
觀看感動中國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后感篇五
每一年的開學,我們都會收看《感動中國》,這會讓我們懂得很多,讓我們知道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人物。
其中,最讓我感受深刻的人物就是其美多吉。他是一位開郵車的司機,郵車我們都知道,里面裝滿了郵件,報紙,可以讓山區里的人也知道外面的生活。一聽這個名字,就知道不是漢族的,是的,他是藏族的。
藏族是一個地區危險的地方,尤其是在下雪天,山路特別難走,很容易滑倒。這輛郵車在艱難的行駛著,其美多吉要把全身的精力都投入到開車上,一旦出現危險,就會車毀人亡。再一次運送中,發生了雪崩,一個巨大的雪球與車身擦肩而過,這是多么危險。他們只能在風雪中吃飯,他們已經習慣了。2012年的一次運送,途中遭到劫匪搶劫,他為了阻止劫匪,身上挨了整整17刀。當他醒來的第一句話就是:“車有人守嗎?”他已經這樣了,心里想的還是郵車,可見他對郵車這種熱愛是多么強烈啊!
說實話,我并不明白他為什么會那么熱愛郵車,在這么艱險的環境下,他就不害怕嗎?他就不擔心自己的安慰嗎?他就不感到害怕嗎?我心中涌上來了種種問題,知道影片結束,我的問題還是不明白。或許,他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心里有個照應,因為這一車上滿載了人們的期望,他不能把所有人的期望都毀滅。
每次觀看《感動中國》,心中總有一種澎湃,總有一絲激動,當危險的音樂響起,我們的心也會隨著影片緊張,當他們遇到了事情,我們也會熱淚盈眶。20_年致敬:_。
觀看感動中國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后感篇六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轉動。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永恒。”當《感動中國》的熟悉旋律在耳邊唱響,_月_日,央視“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又一次潤濕了我們的眼眶,用榜樣的力量傳遞中華美德的正能量。
當感動的淚水無聲的滑落,當心靈的悸動蕩漾在美德的春風里,當我們的精神又一次接受感動的洗禮,當道德模范們不平凡的事跡震撼著我們,“感動”這個詞變得那么清晰,感動中國就像一面旗幟,高高的飄揚在中華民族美德的高地,指引著我們向道德楷模們學習。
讓我們細數那些感動著我們感動著中國的道德模范們的先鋒事跡,隱姓埋名30年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退休后20年堅持每天出診的仁醫胡佩蘭;榮譽遲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見義勇為好市民方俊明;5年前仆后繼、追逐科技夢想的“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守護開國將軍夢想,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的革命老人龔全珍;年屆90仍然堅持拾荒助學的山東老人劉盛蘭;努力改變鄉村面貌的基層好干部山西村官段愛平;懸崖邊上的護夢人,西藏墨脫山區教師格桑德吉;為報答戰友深情,幾十年守護天山筑路士兵墓園的老兵陳俊貴;為子女籌學費,耗時3年繡出《清明上河圖》的重病母親姚厚芝。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用自己一言一行詮釋著中華民族“仁義禮智信”的傳統美德,用自己的堅持信念忠誠奉獻無怨無悔的付出和滿腔熱情的濃濃愛意為我們書寫出中華民族美德的壯麗畫卷,讓我們沉浸在深深的感動里,也我們的靈魂接受了一次美德的洗禮,讓我們反思自己的言行。
伴著感動的淚水,相信每個人都會陷入沉思,是什么力量讓道德模范們做出這些不平凡的壯舉。我想,應該是愛吧。對祖國對民族的愛、對生活對美德對正義的愛、對父母對子女親人的愛、對工作對戰友同事的愛等等,這些滿含真情的愛就像一盞盞明燈,讓文明的天空更加明亮。
讓我們心中充滿愛,長懷感恩 的心,擎起美德的大旗,以道德模范為榜樣,從日常點滴做起,在工作生活中于一言一行里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美德的光和熱溫暖我們,也照亮我們未來的路。
觀看感動中國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后感篇七
3月3日晚,2021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揭曉,在東京奧運會上,打破男子百米亞洲紀錄并歷史性地闖進男子百米決賽的“中國飛人”蘇炳添獲評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在8月1日東京奧運會田徑男子百米半決賽中,中國選手蘇炳添以9.83秒的成績獲得小組第一順利晉級決賽,并打破亞洲紀錄,他也成為了首位闖進奧運男子百米決賽的中國人。在決賽中,中國選手蘇炳添以9.98秒的成績獲得第六,他再一次創造了歷史。
整個過程,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守在屏幕前,屏住呼吸,緊盯著那張被黑色、白色皮膚人種包圍著的面孔,緊盯著那雙充滿堅毅和信心的眼睛!雖然最終決賽沒有拿到獎牌,可是,以32歲的運動員之高齡,以9.83秒的成績打破亞洲紀錄,兩次進入10秒大關,已讓世界萬般驚嘆,國人無比沸騰。
蘇炳添是廣東中山人,出生在古鎮,是一個地道的廣府仔,從他的身上,我們收獲了太多太多。這個沒有得到任何獎牌的運動員,卻沒有讓大家感到失望和不快樂,反而是讓我們很多人興奮得一夜難眠。
首先,過程勝于結果,雖然喊了那么多年,但是這一次,卻真切地被大家認同。雖然沒有獲得任何獎牌,但是蘇炳添在賽場上拼盡全力、攥緊拳頭,往前沖刺的鏡頭,他那胸前的紅通通的“china”,他那興奮得大吼大叫的馬步和表情……整個過程,都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這個黃種人身上的堅強與斗志,感受到了他為實現這個目標所付出的百倍艱辛與汗水,感受到了他圓夢之后的狂喜和欣慰!人民日報也在第一時間發表評論:致敬中國速度!不是奪得獎牌才值得慶賀,超越自我就能贏得尊崇!
是啊,全身心付出,超越自己,創造新的紀錄,本身這個過程已經十分精彩絕倫,給人驚喜,至于結果,問心無愧即可!在生活中,特別是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我們很多時候都會這樣說:“好好努力,只要全力付出了,結果和成績不重要。”可是,來到真正接受現實的時候,或許很多人都不淡定了,嘴上那么說,心里還是萬分看重那個結果。
是啊,我們要言行一致,才能給孩子們做好榜樣,既然這么說了,就要這么做。蘇炳添的經歷,就是最生動鮮活的教育案例:只要認真和艱辛地付出過,享受過程,超越了自我,即便是結果不如期許,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其次,什么是正能量,什么是負能量,哪些東西該大力宣揚,哪些東西該遠離唾棄,每個成熟的人心中應該都有一桿秤,都能明辨是非。8月1日晚上,我帶著兒子看了蘇炳添半決賽跑出9.83秒的那一幕,小家伙激動得上躥下跳,像個欣喜若狂的猴子,馬上催促我趕緊吃完飯,回家去看決賽。在車上的時候,我給他講了近期發生的事件,有某個明星,剛剛被刑拘了,還沒講完,他已經知道我要說什么,對我笑了起來。我說,哪些是真正的明星,哪些是真正的英雄,哪些人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我們的心里,要十分清楚;每一個人,必定要有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才能立足于社會;必定要憑自己的實力和問心無愧的付出,才能贏得別人真心的尊重。聽完我一席話,兒子點點頭。
蘇炳添,本身就是一個最好的學習榜樣。健康自律,訓練刻苦,堅忍不拔,胸懷國家榮譽……當前,我們真的不必要去崇拜那些只會蹦蹦跳跳,靠臉蛋、靠流量去贏得燈光和打賞的小鮮肉們,我們的孩子,需要更堅實更勇敢的榜樣;我們的下一代,需要更多的時代英雄和正能量,更多的堅韌意志與人生歷練。所謂“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正是這個用意與要求!
再次,蘇炳添的人生經歷,也讓我們看到了很多人生哲理。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奇跡總會降臨,逆襲遲早發生!一直以來,因為體質和肌肉構成等原因,黃種人都被認為無法在田徑100米短跑上跑贏那些黑人和白人,而蘇炳添做到了!通過系統而科學的訓練,長年的艱苦付出和不斷突破,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改命和逆襲!無論在哪個行業,我們都可以看到這樣的希望,人人皆可通過卓越努力,達到并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此外,從蘇炳添成功的人生經歷中,除了他個人艱苦的付出之外,我們可以看到國家對體育人才系統的培養,也可以佐證,基礎性、系統性的體育建設十分重要,我們要高度重視孩子的體育鍛煉與培養,從小抓起,抓出實效,無論硬件還有軟件,都要加大投入。而現在的“雙減”政策,就是要讓孩子們從繁重的作業和培訓之中解放出來,給他們一個快樂的童年,給他們一個健康的體魄!
只有這樣,才能讓一代又一代身心健康的孩子們,站上自己或者國家的榮譽臺,為自己的人生或我們的國家增添絢爛的光彩!
觀看感動中國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后感篇八
中國,我們偉大的祖國,走過戰爭,解決溫飽,全面小康,為人民謀幸福;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我們經遇挑戰,奮勇拼搏,為的是,讓鮮花再爛漫,游人再奔赴;有一群人,他們為國為民,誓死拼搏,奉獻大愛,感動著你和我。
在看過《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之后,我更深切的有了對于祖國的崇敬,對于那些可愛的人的發自內心的崇尚,他們堅強有責任,無畏肯奉獻,拼搏示大愛,堅持架暖爐,勇敢展技藝,心細寄熱血,突破長騰飛,報國攜風雅,開山又拔路,吃苦獻國力,英勇常留存。我們更多的感懷,是源于他們的義無反顧,無私無畏,勇敢向前,有擔當,不氣餒,不放棄,他們從平凡走向了偉大,他們的事跡,他們帶給我們深思的偉大歷程,是精神的財富,人格的精煉,價值的提升。
他們從人民中走來,為了人民,他們舍棄了許多,遺憾了許多,激動了許多,悲痛了許多。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他說能夠幫助別人很幸運,壯烈也很平常,一聲定宇兄,一腳為民生,抗疫一線他沖向前;抗洪防汛戰士陳陸,與家人最后一張合照,村民不曾遇見的大洪水,不愿相信他已離去;山區老師張桂梅,一塊兩塊為女子搭一方校舍,重疾纏身,時間留給女孩,喪葬費留給孩子;“抗癌廚房”,萬佐成,熊庚香,早點鋪成爐火處,萬家廚房,偶然改軌跡,必然見善良;空軍英雄王海,跨過鴨綠江,不畏強敵,140米開炮,不怕死,死不了。他們的精神體現,讓我們更加懂得,生活并不總是如意,或是難以接受,但我們應該堅強,把一切都交給時間,為了未來,拼就再拼一點,健康就是財富,對美好持有期待,對一切懷有熱愛。
志愿者汪勇說,十公里不能讓醫護人員走過去,他察覺醫護需求,迅速解決,他認為醫護是神圣的;技術突破人謝軍,他傾心傾力北斗國產原子鐘,三次暈倒,關鍵器件全部國產,工作值得;風雅先生葉嘉瑩,筑民族修養,頌經典,結詩緣,文化傳播,書生報國,謙虛自謙,傳承一家;開路主任毛相林,修路是可行的,改變村莊命運,挑戰艱難,身先士卒,架起康莊路;獵獵風旗國測一大隊,珠峰高程測,扎西德勒,雙腿丈量,生死考驗,年輕人接力,情誼深。汪勇坦誠相見,持之以恒,汪勇真勇,熱血融化恐懼,新的目標挑戰,奮勇向前,品格提升見價值,無聲覺悟有聲教育,敢于抗爭命運,不忘向往美好家園,感受集體的珍貴,無私無畏。
他們的事跡啟發著我們當代的少年,一代一代的少年,唯有將自己的熱血灑注祖國,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感動中國,感動你和我,支撐感動的背后,是我們共同有責任,為我們的國家而奮斗,揮灑青春汗水,激揚美好樂章。
全國上下,共克時艱,2020,必定不凡。我們偉大的祖國,昨天已然是一美好的畫卷,新的藍圖已經鋪就,我們國家有能力,有信心以一大國姿態立于東方,在她的身后有國士無雙,亦有朝氣蓬勃的新一代。
同祝愿,祖國好;共奮力,展宏圖。唯愿與感動中國人物一道鑄美好明天。
觀看感動中國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后感篇九
《感動中國》,它讓我們知道了很多英雄事跡,每一個都催人淚下,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陳斌強和張莉麗。
陳斌強,一名偉大的教師,因為母親得老年癡呆,所以,他決心將母親綁在身邊,騎著電瓶每周往返于30公里的山路中,照顧母親5年如同照顧1日,他的事跡經過廣泛傳播后,學校深被感動,決定將陳斌強的工作地點從鄉下調到了縣城。
看了他的故事,我的眼眶已經有淚水在打了,我很敬佩他的孝心和堅持不懈的精神,要是換作別人,5個星期恐怕就不行了,而他卻堅持了5年,他說過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最深“孩子是可以等的,可是媽媽,她卻沒有時間可以等了。”讓我霎時潸然淚下。
小時候,這根布條是母愛,媽媽用它背著你,長大了,這根布條是兒子的深情,你用它背著媽媽,有一天,媽媽的記憶走遠了,但愛不會,它在兒女的臂膀上一代代傳承。
張莉麗,一個關愛學生,無私奉獻的教師,她愛孩子勝過愛自己年5月8日,她在失控的汽車沖向孩子時,猛地推開兩個孩子,自己卻被車輪碾壓造成全身多處骨折,雙腿高位截肢,不過,現在已經逐漸康復。
別哭,孩子,那是你們人生最美的一課。你們的老師,她失去了雙腿,卻給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們不多,卻讓我們學會了很多。都說人生沒有彩排,可即便在面對那一刻,這也是她不變的選擇。
觀看感動中國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后感篇十
不是的,快樂,是發自內心的感覺 ,同樣,做一名老師應該用心 去體會教孩子們的快樂,聽到孩子們整整齊齊的說句:“老師,這堂課我學會了!”這便是老師的快樂。
有人還說“好人難做。”我倒覺得不是。當一位好人,其實就是隨手撿撿垃圾,給素不識路的老奶奶 指路,這,便是好人。就如那位阿姨,為了救一個素不相識的孩子,居然受傷 了一只胳膊,值得我學習。
讓我學會堅持的是擁有 “隱形的翅膀”的大哥哥,因為小時候的意外 ,兩只胳膊離他而去,他哭過,怨過,罵過,后來他覺得人生活著就應該創造價值 ,于是他去參加艱難的游泳訓練,正在他克服了種種困難,準備參加奧運會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病情,讓他不得不放下游泳這個夢想。
看到這里,我干脆索性捂住雙眼。原以為他會放棄,會自暴自棄,竟沒想到他沒哭、沒放棄、堅持自己的價值、夢想,他開始學音樂 、堅持適應用腳去彈鋼琴,最后,可想而知,他,成功 了!
這讓我想起一句話:“你做了一件事 ,可能會失敗 。但你不去做,一定會失敗。”人生活著就是為國家創作價值。這,便是理智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