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和平渴望和平篇一
不過,孔雀卻沒有停止做準備,而是更加賣力地干活了。夜鶯、百靈見了都不解地問:“你怎么這么傻,每天就知道干活。你看看我們,多么幸福。而且唱歌也比你好上千倍!”孔雀聽了,只是說了一句:“幸福是靠勞動的,我能這么勞動,我感到很幸福!”百鳥們聽了,更不解了。
之后,有更多鳥兒嘲笑孔雀。孔雀還是一如既往地勞動著。
后來,百鳥國發生了一場7。8級的大地震。許多鳥兒都遇難了,一些沒受傷的小鳥由于失去了家園,沒有糧食。餓得頭昏眼花。這時,孔雀趕緊把收集的糧食分給大家,并且以自己最大的努力救助其它小鳥,與大家共度難關。
這時,百鳥王鳳凰來到了,它說:“孔雀,我很敬佩你的精神。現在,我宣布,孔雀就是下一任的和平王了!”鳳凰說完后,場下一片歡呼聲!
和平渴望和平篇二
作為一名中學生,每次看新聞,都離不開“戰爭”“和平”這兩個詞。
當我們這美好的世界上有了戰爭,就失去了和平。因為有了戰爭,人們才渴望和平;因為有了戰爭,人們才知道和平是多么的重要是戰爭,還是和平?走在世紀邊緣,我們始終面臨著這樣一個兩難選擇。
戰爭,代表著世界的毀滅,代表著死神的降臨,代表著人類的滅亡。然而,和平卻能夠帶來希望,帶來幸福,帶來美好的生活。因此,我渴望和平,我渴望可惡的戰爭永遠在我們美麗的地球上消失、滅絕!
人們多么希望:橄欖樹在大地上自由地生長,任由和平之舟擱淺在荒灘上!在這個人類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古老星球上,戰爭,終會被劃上句號,徹底的結束,而和平則能永遠繼續!迎接他們的是人類朝思暮想的兩個字——和平!
回眸,從鴉片戰爭到甲午中日戰爭,從八國聯軍到武昌起義。每一場重大的戰役背后都有無數冤屈的人民在心底呼喊著“和平”。1931年的9月18日,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了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這場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空前的災難和損失,也給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歷史血鑒。明年,是九一八80周年,勿忘國恥,我們思考的應當更多、更深。還有,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中那30萬遇難同胞們,他們是這場戰爭無辜的犧牲者。當我們生活在這充滿歡聲笑語的21世紀,見證祖國的和平于飛速發展時,又怎能忘記舊日鮮血染紅戰場趕走侵略者的革命人士呢?被連累的無辜百姓們,永遠也不會放棄對和平的追求。他們組成一支支隊伍,去放抗戰爭,去呼吁和平。
我們熱愛和平,我們不喜歡戰爭,但在這個世界的槍聲,炮聲、爆炸聲,遠遠多于鞭炮聲和禮炮聲。就在過去的20世紀,全世界發生的大大小小戰爭總共不下400次!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人類更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試問,世界何時鑄劍為犁?21世紀的今天,我們更加熱愛和平。
和平渴望和平篇三
戰爭,
我數不清,
到底有多少人因為它而無比的恐驚;
戰爭,
我記不清,
到底有多少人看到過它面孔的猙獰;
戰爭,
我看不清,
到底有多少人因它碎了未來的憧憬。
人類是否已經被喚醒,
逐漸冷靜,逐漸清醒,
戰爭帶來的死亡、疾病,
讓我們每個人為之震驚。
多少人們失去親情,
多少人們失去家庭,
多少人們變成繁星。
難道人類還不能覺醒,
繼續讓無辜的人們去試聽,
去試聽這殘酷的血腥。
為何一定要兩敗俱傷,
為何一定要人員傷亡,
為何一定要留下創傷?
為何不能共同沐浴陽光,
為何不能一起放下那槍,
為何不能一起遺忘死亡?
和平,
我依然還記著,
曾有多少人為它譜寫動人的頌歌;
和平,
我依然回味著,
曾有多少人享受著它帶來的快樂;
和平,
我依然思考著,
曾有多少人愛慕那潔白的和平鴿。
濃黑的硝煙已經被那微風吹散,
爆炸的炮彈已經被那綠樹遮掩,
鋒利的刀尖已經被那河流沖斷。
抬頭看天,
一片蔚藍,
再無爭戰,
世界改變,
擦干淚眼,
露出笑臉。
和平,
再現!
和平渴望和平篇四
告訴了我們和平的真滴,和平是寧靜,是財富,是幸福……讓和平在我們心中永恒,讓和平在世界中永恒吧!
和平是寧靜,是財富,是幸福。只有在和平的環境中,世界才會美好,國家才會發展,人民才會安全幸福,孩子才會快樂無憂。所以,我非常向往和平。
但是,世界上還有很多地方戰火連綿,那里的人民正陷于戰爭帶來的痛苦中。就像現在的伊拉克。從電視中看到的伊拉克,就像是一片廢墟,許多房子都倒塌了,街道上冷冷清清的,偶爾看到的人們都穿得破破爛爛的,瘦得皮包骨,據報道,他們許多人整天只有一點點食物,城市里沒有干凈的水和足夠的糧食供應。電視鏡頭前,我們還可以看到小孩子們時常在垃圾堆中出現。由于戰爭,環境被破壞了,食水被污染了,糧食又不夠,伊拉克發生了瘟疫,許多的無辜受難者得不到治療,許多人痛苦地死去……這全都是戰爭帶來的后果。不管是什么理由開戰,戰爭都會帶來死傷無數,使國家財產、個人財產都會受到損失,使人民顛沛流離,生活艱難。每當我看到這些場面,我的心便沉重起來。
我真不明白。國與國之間發生了矛盾,難道不能用其他辦法來解決嗎?不能雙方坐下來好好商談嗎?戰爭大多數都是因為少部分人的自私心而起的。或者是為了爭奪別國家的`資源,或者是為了占領土地……只有人們都收起自私心,才能換來真正的世界和平。如果人類不自私,我們的世界一定會變得十分美好。
戰爭是黑暗的,無情的,殘酷的,人類啊,快醒悟吧!
看啊!我們的世界是多么的美好,天空是蔚藍的,花兒是燦爛的,鳥兒是活潑的。假如我們不懂得珍惜,還這樣自相殘殺下去,后果將不堪設想。
讓我們熱愛和平,負起保護世界,保護地球母親的責任。讓和平在我們心中永恒,讓和平在世界中永恒吧!
和平渴望和平篇五
淡藍色的窗簾溫柔地垂到地面上,靜謐的書房悄無聲響,一束陽光在窗外徘徊,在書頁上無聲游走。
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東方的夏宮,一個強盜洗劫,另一個強盜放火。火光中的宮殿依稀可見,街上的人們被強盜趕進了街角,隨著一聲炮響,我從夢中驚醒,而角落里的人們不知是否已經到了天國。昨夜的夢,為何又出想在我的眼前。
也許在歷史中的某一天,這個場景曾經出現過,又或者更加慘烈。不知哪位文學家曾說過:“人類的'歷史是血戰前行的歷史”。人類不是只有靠燒,殺,搶,掠才能活下去。和平快樂的現在,不也是飛速發展的時代。無休止的戰爭,只會想我們展現同樣的事實:流血。雨,總是似有一種說不清的浪漫,因此,雨中的窗子總會蒙上一層詩意的美;而戰爭中的炮火,也會給世界朦朧的感覺,那時確是一種說不出的陰森。
流星不為許愿的人而存在,只為有夢的人劃過天際,也許我們的心中就有一個共同的夢:讓遠去的聲響,永不回歸;讓過去的場景,將不重現。戰爭原不是溫柔,而是這般冰冷。因為戰爭的冰冷,天使才會把和平的金光灑在大地上;因為戰爭的殘酷,人們才會熱愛和平。
我要感謝戰爭,它讓我們的心中存有和平的愿望。清晨的陽光灑在大地上,世界渺然如溶銀想銀河在這里傾倒,遠處點綴著五彩斑斕,古老的記憶將會成為和平的襯托。也許陽光會把我的謝意傳遞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看見的,熄滅了;記住的,模糊了。花開花落,曇花一現。把和平留在心中,世界沒有燈塔的時候,希望它依然可以綻放。
和平渴望和平篇六
剛剛遭受日軍狂轟濫炸的上海火車站,硝煙未散、斷臂殘存。一個失去父母,嗷嗷待哺的幼兒在廢墟中驚恐的哀號……這就是攝于1937年上海火車南站的照片,這張照片留給了我們當年慘烈血腥的場面。
又是一樁日本侵略軍侵占中國。令人痛心!令人揪心!令人反思!令人夢醒!
照片中的孩子,孤零零地生活在這個慘無人道的世界上,戰爭使他失去了父母!失去了房屋!失去了美好的家園!失去了幸福的童年。戰爭在他的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們呼喚和平!我們拒絕戰爭!遙想當年日本侵略軍肆虐中華的八年,一顆顆炮彈在中國大地爆炸,雄偉的建筑,優美的景致不復存在!一顆顆炮彈在手無寸鐵的百姓手中開花,多少人身首異處,血肉橫飛。人們說:“生命誠可貴。”可在這時,生命如草芥,可以隨意毀滅。
此情此景,讓千萬中國人熱血沸騰、義憤填膺。我們呼喚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的人們,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安定局面吧,讓友愛充滿人間,讓世界和平共處。
和平渴望和平篇七
今天,我在語文書上看到了一張圖片。這張圖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轟炸上海火車南站時,被記者拍下來的真實情景。
是什么造成了這一切,使得孩子沒有父母,妻子沒有丈夫?我的腦海中突然漂浮出了這樣一條答案:是戰爭。
這讓我想起了南京大屠殺,多少無辜的百姓在戰爭中失去了生命。他們一個個被活活埋入了一個大坑。由此可見,戰爭把多少百姓卷入了殺害之中。
戰爭,停止吧!雖然現在中國沒有戰爭了,可是世界并不太平。有多少國家和地區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在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為了我們的地球,為了我們的家園。全世界應該一致行動起來,呼喚和平,制止戰爭,為戰爭敲響喪鐘。讓明天的世界真正成為充滿陽光。鮮花和愛的人類家園。渴望和平,杜絕戰爭,那是我們全人類的夢想。
文章到這里就結束了,希望同學們能夠學習更上一層樓!
和平渴望和平篇八
和平英語作文(和平的意義英語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和平英語作文(和平的意義英語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和平渴望和平篇九
;藝術歷程
王和平的意義在于崇尚真切、平實、自然,把功夫用在大道上。
且錄王和平詩三首:
《紫藤》篇:
老藤生性近書家,古籀參差狂草斜。
取勢無聲饒自在,春風帶雨夾飛花。
《悟道》篇:
月照清溪隱樹叢,天寒斂羽宿高桐。
自然景象皆含道,盡在息心感悟中。
《山間紅葉》篇:
峭壁盤根疏影斜,抱霜浥露正嬌奢。
山間野樹無人愛,自染紅衣笑落花。
新文人畫
和平的畫
他的畫取法自然,演繹生命,滿懷樸實真切的人生感懷。他的家庭教養、知青經歷、恩師提攜以及榕城特有的文化氣息,總是使他在情感上、在品格形成上如沐春風。幾十年間,他在治學上的進取有為同生活上的隨遇而安互為因果。去年春天組織上又宣布他出任福州畫院院長,對他幾十年不懈努力,取得顯著成就予以肯定。家庭、事業、朋友、生活環境,無一樣不讓他舒心暢意。他有意到西北邊陲荒寒之地采風,感受大漠風急,遠山險路,用這種經歷沖淡現有的愜意和舒適。他寫詩、作畫,真切體會一個文化人對生活、生命、大自然這些永恒話題的思考。他是如此的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花草樹木和小鳥。他的畫和詩便是這種愛的演繹、轉換,是他心境的寫照,流露著真切的哲學思考。
延伸閱讀·自家畫語
畫為無言之詩,然非詩也。畫能明道,然非道也。萬物出本心而生于素紙間,萬物合乎道,則氣韻生焉。氣韻生則情溢于畫。情溢于畫則慧心明發。此乃畫之道也。
易曰:“道成而上,藝成而下,道成藝成。”余從藝三十余載,于斗室中揮毫潑墨,隨心所欲,造乎自然。山中煙云時浮案間。或道成乎?或藝成乎?唯依仁游藝而已矣。
夫畫若有法,何不教億萬之眾皆成畫師。畫若無法,何不廢之學堂。惟畫不可有法也,不可無法也。有詩偈曰: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畫非教而能之,亦非不學而能畫者。羚羊掛角,無跡可尋。
純是天真,閑散舒暢,清正超邁,乃為逸品。凡畫須工拙相半,不可全工亦不可全拙。使其皆工,則處處見雕琢痕跡。使其皆拙則散漫無精骨。意筆之畫如此,工筆之畫亦如是也。
用筆當知密處見空靈,多而不厭其繁。疏處皆實地,少而不覺其空。通體一氣,生動無礙。不見斧跡,而知其慘淡經營也。“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畫。”畫者體察自然,以形喧言,文與畫之性能皆備也。
文為畫之先,畫乃文之極。胸存千卷書,意趣奇古,筆下自然風流。
以手指月,意在月不在手。以筆墨造境,須在筆墨之外觀之。
以畫寫性靈。然未知法度便求性靈,筆力不逮,終無一得。
畫之力透紙背者,乃其筆墨精湛、意趣深邃,并非力夫所為也。
畫之瀟灑出塵,有在章法之外者。乃胸中夙有煙霞,非務為高格調也。
畫有簡約數筆,而逸氣襲人者。非關學養,乃其天性使然。
學畫如登山。歷盡艱辛,上一層則見高一層風景。然苦心戮力者未必即能上一層。有誤入歧途,困于荊棘叢中者;有每況愈下全然不知者。待其年老體衰,知道已晚。更有甚者,忙碌一生,癡迷不悟,始終未能聞于道者也。豈不悲哉?或有幸一路高攀,占一小丘,以為登峰造極,沾沾自喜,睥睨同行,不求思進,不知山外有山。立意不高,其所作乞人亦不屑也。惟學者必無智無為,不以登高為高。每上一層獲一樂趣而自足,樂此不疲。是終不為高,故能成其高。登至高處,入無垠之境,得逍遙而自在。后之學者昂其首未能度其高,不能量其博,視之不足見。惟其變化之無窮。蓋得藝術之真諦者,天下無不向往之也。
中國畫有三個層次:其一,狀物,將所見之物再現紙上,惟妙惟肖,此為寫生家之本事;其二,寫景,以所繪之物呈現詩景,畫家即詩家,畫中之詩聲色不能拘,此較寫生家進一層也;其三,造境,惟表達心境,筆墨間流露出浩然之氣,咫尺之內,覺有萬里之遙,非氣質高邁者不能及也,此較詩家又進一層耳。
楊誠齋有一言:“從來天分低拙之人,好談格調,而不解風趣。何也?格調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風趣專寫性靈,非天才不辦。”當今畫家常談格調不重風趣。作品如假面具一般,有形無神。唯有真性情方能感人,方顯高格調。
畫有“真畫”、“假畫”者。真畫者,畫家之學識融入畫中,借物抒情,以物造境。假畫者,不動真情,以法理作畫,描物而已,雖亮麗而無精神也。
(王和平《壺天論畫》)
延伸閱讀·參考書目
《中國名畫家全集·當代卷—王和平》,王和平,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
《當代中國畫名家—王和平》,王和平,海潮攝影出版社,2002年出版。
《王和平作品集》,王和平,榮寶齋出版社,1998年出版。
延伸閱讀·評論
他的畫風早在四十多歲就已成風貌。大家并不陌生。隨著歲月的增加,功力亦是自然的。我最欣賞他一如既往的心態—平淡、溫和。“人不知而不慍”,一心做自己的學問。故我們叫他“平和王”。
他的平淡就是他的個性。在今天多變的社會里,大多人心浮躁,作品浮躁。王和平平淡的精神是很可貴的。 (劉二剛)
他的寫意花鳥畫無論是章法的營構,物象的塑造,還是運筆的力度,水墨的控制都能把握自如。
他將傳統中熟悉的題材與表現手法,以自己的筆墨將其在更善更美中賦予其新時代的意義。
樸厚中見含蓄,這是王和平繪畫的風格特征。他在紛繁噪雜的碰撞之中堅貞不渝地操守著自己的藝術道路,虔誠地走著他所向往的路。恬靜無爭,超然脫俗,不矯飾,不做作,富于和平之氣。 (高偉川)
王和平是寫意花鳥畫家,他選擇了文人寫意的道路。讀他的作品,我感到他的確是文人畫精神上的傳薪者。
王和平的花鳥畫散發著恬靜、溫潤的氣息。他的藝術創造了一個個充滿和平與和諧的自然環境。花鳥畫當然離不得花與鳥,但并非每位畫花鳥的畫家都能營造出如王和平的畫里那一種平淡、天然、寧靜的氣氛。這是畫家性格、心境的反映,最后又通過筆墨表現在畫面上。儒學的精神概而括之曰:“中庸”。反射到文藝上,則是要求中和沖淡,溫潤醇厚,不激不厲的宗旨,在技法表現上,更是提出“過猶不及”的標準,董其昌在其《畫旨》一書中,屢次提出要“盡去畫史(士)縱橫習氣”。惲南田在題畫中也含蓄地寫道:“高逸一種,蓋欲脫盡縱橫習氣,淡然天真。所謂無意為文乃佳,故以逸品置神品之上。”這種儒學正統的觀點,相當長的時期給文人畫的影響,從哲學與美學的高度看,不是沒有道理。中國畫家歷來講究“功力”修養的深厚,其表現之一即在于“火候”,是以鑄煉鋼鐵來作比喻,所謂“百煉鋼成繞指柔”,所謂“爐火純青”,無非是“燦爛之極復歸平淡”,則“縱橫習氣”、“霸悍氣”都在應克服之列。然而清純平淡不是沒有味道,而是在平淡天真的后面品味到更為悠長細膩的雅韻來。黃賓虹反復提倡的“內美”,即是此一精神。
王和平對畫境的追求,我感到與上述暗合。中國畫的表述語言,第一要素是筆墨。王和平畫風溫厚,主要在筆墨運控得法。筆走中鋒,舒緩自然如行云流水,較少有剛拗硬折之跡,不急不險,更不求急求險。在寫意花鳥中,以軟毫筆運多種墨色,尤其擅長于干、淡墨的使用,特別有潤澤華滋之感。這不僅是一種技法語言的習慣,更深層的意思還在于畫家審美理想的追求。王和平用墨用色都不過度,用墨方面,他極注意層次的豐富和過渡的細膩,不孟浪,不唐突。色彩的使用以和諧的美為目標,美而不俗,麗而不艷。可見畫家之用心良苦。
不知別人怎么看,我玩味他的作品愈久,愈是把他和清初杰出的畫家惲南田放在一起。在王和平的作品里的確是有許多與惲南田相近的地方。由于篇幅所限,我只想做一點概略的提示。首先,雖然二位相距近四百年,一位是沒骨花卉畫家,一位是寫意花鳥畫家,但他們對花鳥世界代表的大自然的美是同樣的癡迷的,是共同的性格使他們同樣的留連、徜徉在充滿生命和美善的花鳥世界里,因之從那畫面表現的溫和平靜的個性,也頗相近。其次是在王和平的作品中所追求的文學精神、在題詩和款跋中表現的與大自然契合呼應的意境,我不敢直稱他已能比肩先哲,但那心靈的境界無疑是有相通之處的。試舉一詩:“曉霧初開云半湖,欹斜荷葉幾枝枯,水禽飛起鳴高處,俯看群魚啜綠蒲。”又有一跋:“清風里觀飛禽來去,綠水中見游魚聚散, 寧靜忘言,心通神會,豁人性靈,識天地之和氣,宇宙之逍遙,超物外而游于寥闊無垠之境。”讀過《南田畫跋》和《甌香館集》的,當有同感。 (孫?克)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