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期待作文結尾篇一
雨,在下。
太陽,不見了。
哦,秋似乎要來了。你細細地找,細細地,細細地,不要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你看見了嗎?一年級時的秋天,入學的那年,秋天來得很早。天真的男孩、女孩們來到滑滑梯旁邊,討論著一條邊悄悄發黃的樹葉。突然,一片樹葉飄落,真巧,嗨,落在了女孩的頭上。調皮的男孩拿起女孩頭上的樹葉,傻傻地一笑,插在了女孩的馬尾辮上。女孩并未發現,只是感到后面癢癢的,一摸,竟然是一片樹葉!那片葉子在黃昏陽光的映照下真的好美,好美……女孩開心地追著男孩跑,而秋天的夢就在這里開始。
時間如流水,在淙淙聲中又過了兩年。還是秋天,陽光同樣的美,葉子同樣的金黃。我們這些天真的小屁孩開始喜歡上了收集葉子,這兒找那兒找,我們要比誰的葉子更紅,更多。突然,女孩發現有一片很美的葉子掛在樹上,試了幾次就是夠不著。畢恭畢敬地把男孩請來,男孩說:“你可要從你的盒子里拿出三片給我喲。”女孩答應了,小心翼翼地選了三張美麗的葉子。男孩接過葉子,一板臉,又調皮地跑走了。和兩年前一樣,女孩還是追著男孩跑,灑落一串歡笑……
又是一年秋來到,女孩男孩已經進入了小學的最高年級。童年的那份快樂已經成了夾在書本中的片片楓葉,肩頭的壓力成了心中的責任。這一年的秋天也許才是小學生涯真正的秋天,豐收之季!雖然不能再像以前嬉戲,那樣快樂無憂,但,他們將獲得小學階段所有的知識,朝著下一個夢想,啟航。
夢,秋天的夢,曾經是翩飛的金黃,載著我們的憧憬;如今,還在繼續。
雨,在下。
我們的夢不會中止。秋天,會永遠美好。
期待作文結尾篇二
如果多出半天時間休息,我會干什么?
看電視?打游戲?不可能,老媽在監控里看著我呢。
睡覺?更不可能了,要么就是睡不著,要么就是越睡越累,也不知為什么。
出去玩?算了吧。就半天時間,在溫州市區那些已看過的地方再走一遍,沒甚味道,況且爸媽也不一定同意。最多的,就是在樓下走走,再摧殘一下那些已經“奄奄一息”的花草樹木。最大的可能,又是多一張“題海半日游”的免費券罷了。
再者,看著墻發呆。這和做題沒甚區別,都是“好—無—聊—啊”!在學校里,好歹還可以和同學們一起學習、玩耍幾下。
雖說如此,但這據說的“2.5天小長假”還是有些可以期盼的。萬一哪天老爸心血來潮,突然拉著我們去往某個我沒去過的山頭,某個不知名的小鎮,或者某片不知名的海域?也說不定呢。溫州那么大,我也不敢說全去過了。
再說,不是還有蒼南老家嗎?再回村里去看看我的“牛朋友”,再坐在田埂上看一次日落,再去老院子里回想我的“過去”。
總之,這個“2.5天小長假”對我來說,可能有好也有壞吧。
壞的是,即使有了多出的半天,在這緊張的大環境里,心靈仍是比較空虛、無聊的吧。
好的是,時不時,可能會有點意外的“驚喜”。
誒,保持期待吧,結果誰知道呢。
期待作文結尾篇三
今天是兒子秋季開學報到的日子。早上起來,天陰沉沉的,但是陰沉沉的天氣并沒有影響我和兒子的好心情。
昨天兒子才拆的線,本來擔心孩子今天的報到呢,但是今天一早不到六點半孩子就起床了,其實真沒有必要這么早,因為八點才報到,因為我們家離學校也就十幾分鐘的路程,但是我知道,兒子期待這一天很久了,暑假放了兩個月——他想念他的同學、老師和學校的一草一木。
因為兒子的身體沒有完全康復,他爸出差沒回來,所以兒子答應,今天我送兒子上學。
路上,兒子不住的叮嚀我,仿佛我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愛“媽媽,還記得吧,只把我送到學校西邊的‘運動之星’就可以了,千萬不要直接到學校的大門口,會影響其他人的,還有……”我答應著,我知道,那是放假之前,學校老師規定的,因為都把孩子送到大門口勢必造成嘈雜和混亂,這些話我怎么會不記得呢?
快到“運動之星”的時候我說:“小宇,要不我和老師交代一下,告訴你身體還沒有恢復,讓她少讓你幫班里做些事情?”“哦,媽媽,不用,沒事的,班里也沒有很重的活兒,我會照顧好自己的。”看著兒子堅毅的臉,我點點頭……
一個暑假,兒子長大了很多,每天自己去上英語、奧數課,像極了一只游弋在大海里的魚兒;我們帶他出去旅游,他像一只脫韁的駿馬一樣爬遍群山,讓我不得不承認歲月是一把殺人的刀——生活在都市里的我明顯的感覺體力跟不上了;假期里孩子經歷了他人生的第一次手術,讓他和我感受了人生的苦難和艱辛……
要說收獲,孩子的這個暑假,收獲最大的就是參加校訊通書香班級活動了,讀著自己喜愛的書,寫著自己喜愛的文章,不僅自己發文,還幫同學發;不僅和同學一起收獲了書香班級特別獎,還收獲了自己的“學生博腕兒”的桂冠。
兒子無論做什么事情都很有毅力,就拿這個博客來說,有很多人寫著寫著就慢慢的擱淺了,一周一次,或者是半月一次,但是我兒子,四年來一直在堅持,也終于獲得他期待已久的榮譽。
新的學期開始了,我首先希望我的兒子健健康康、開開心心的,因為經歷了苦痛才知道健康是那么的重要;其次,我希望我寶貝讀他自己喜歡的書,做他自己喜歡的事情。
我知道,即使我再怎么舍不得,孩子終歸也要長大,終歸有一天會離開我的庇護,那么我就做兒子成長路上一個最忠實的觀眾——為他的每一次進步喝彩,也期待他的展翅飛翔!
期待作文結尾篇四
隨著《百家講壇》在國民中的火熱,那些被請到熒屏講壇的學者教授們也變得驟然成名。很多學術界的人們開始把《百家講壇》當作自己傳揚自己思想觀點的一個黃金島。而隨著講壇上眾位“明星學者”的聲名鵲起,卻也遭受到了學術界諸多的批判攻擊,其中不乏有資深的學術泰斗,更多的是那些有著強烈學術熱情的新秀們。他們開始批判這些把“學術”當作“商業”以及“成名工具”而把“學術”講的低俗的講壇人。正當于丹《論語心得》賣得不可計數的時候,她身后遭受的學術攻擊卻也如潮水一般涌來。
無論是于丹、易中天還是那些學術界的批判者們,他們爭辯的結果卻都使得傳統文化在國土上的再度興起。指責者與被指責者都懷揣著自己的一套理論,辯論得不可開交。他們對于傳統,對于歷史的分歧似乎永遠達不成一致,除非一方泯滅了自己的觀點,但在今天文化如此開放的時代,似乎又是不可能。他們言論的背后是自己對于文化的一種理解,這正如同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一樣,他們的理解也必然不會相同。更確切的說,文人們都是懷著自己的某種期待去研究文化的,他們對于自己所研究的事物總會融入自己的理念。柏拉圖曾經說過這個世界是理念的世界,這道理很深,它對于人們觀念的世界而言是一條永恒的真理。固然文人們所言所論的始終只是他們的一家之言。
今天的學術界早已與兩千多年前的“百家爭鳴”時代相去甚遠。《百家講壇》名字起做“百家”固然有著它的深意所在,但就中央電視臺的這個傳媒節目來說,它所涉及的更多是一個大眾接受的領域,是一個廣泛的社會范圍。而戰國時代“諸子百家”都是圍繞著“如何治世”的縱橫百談。現在這些學術界的人們一旦走進熒屏,投過傳媒似乎就可以輕而易舉的“走紅”,而不用向古代諸子那樣為宣揚自己學說而云游列國了。
大眾的心理始終是以“先入者”的觀點作為標準去對事物品頭論足,比如人們看新版的《神雕俠侶》往往會說某個角色“不像”,其實是否像不像只有金鏞自己一個人知道,觀眾們是依據著老版的人物形象卻衡量新版的人物。易中天在《品三國》中對于《三國演義》做了很多修正,但盡管他如此受到大家的歡迎,卻始終難以撼動《三國演義》在人們心中設置的傳統人物形象。
對于大眾而言,他們也有著自己對于文化現象的獨到理解,只不過在大多數人生成自己完整的觀念之前,卻已經受到他人觀念的影響而不自覺走進了先行者的思想當中。這是一種承襲,也是人性思維上的一種惰性。大眾往往很少去自己思索那些在他們看來“不礙于生計”的問題,他們更習慣于隨著大潮而動,而不愿自己也去翻起另外的浪花。對于學術上,乃至文化上各種言論的支持或者冷淡、反對,都只是他們個人感性上的決斷罷了。大眾所喜歡的更多的是文化其中的通俗性與趣味性。
這大概就是“講壇明星”們走紅的原因,或者也是學術界攻擊他們的原因。人們不愿意自己去翻閱古典的東西,況且大眾的文化程度好像也很難達到透徹理解古典原著的水平。而當這些東西被通俗并趣味地搬上熒屏的時候,大眾對于如此輕便的方式獲取文化而變得欣喜與慶幸。更加上社會潮流的驅動,無論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或者隨大流還是真正的想了解文化,人們都更容易接受這個方式。于是講壇上這些學者教授自己對于文化的理解與期待卻具有了“明星效應”,掀起一陣陣風潮。在大眾把他們的東西當作“商品”購買的時候,卻也無形地接受了他們的觀點。如此可見商業以及傳媒在文化傳播于大眾中的力量所在。可是這樣類似于“炒作”的方式會不會真的導致文化的低俗化呢?
這自然會引起學術界的強烈批判。不僅僅是對于講壇學者觀點的批判更是對于他們“明星式炒作”的批判。大眾文化與精英文化始終有著相悖的一面。文化過于大眾化會顯得低俗,而過于精英化了又似乎失去了文化真正的意義。大眾文化始終會受到精英文化的影響和引導,精英文化也必然是依靠著對大眾文化的滲透才會真正引領整個社會文化。在當今這個時代,大眾的地位不斷提升,誰能受到大眾的支持,誰的`影響就會變大。即使他在學術界的資望不是很高,他的言論也會變的有分量。于丹就是一個例子,無論學術界對她的講述如何地批判,卻始終阻止不了《論語心得》的熱銷。這是大眾對于于丹的親睞,還是大眾文化對于學術的不屑一顧?
對于傳統、歷史的解讀,不僅學術界觀點不同,在民間人們也各言其是。人們之間在觀點上的不同是必然的,更是合理的。他們把問題爭論得愈加激烈,大眾就會愈加得關注,無形中也就達到了文化傳播的效果,而且大眾所獲取的卻也是一種多樣性的文化。國民真正在文化上的提高,不是機械地接受某個論點,而是自己形成一個獨立的文化思維,批判繼承以及形成自己的文化理念。而學術界的人們所要做的是引導國民文化的和諧。
當大眾文化真正理性地晰出判斷的時候,一個社會的文化才會真正的興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