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北京海洋館導游詞篇一
昨天,爸爸媽媽向我和弟弟宣布了一個好消息:明天帶我們去參觀北京海洋館。聽到這個消息,我興奮地一整夜都沒睡著。
早上,我一骨碌就爬了起來。一家人吃完早飯,整理好背包,便開心地向海洋館出發了。
到了海洋館門口,我看見門外的墻上畫著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便迫不及待地想進去看看了。
我們首先來到了“雨林奇觀”館。在這里,我看見了各種各樣的魚,有的五彩斑斕,有的黑金重疊,五顏六色,漂亮極了。這些魚有的我認識,有的叫不上名,我蹦蹦跳跳地從這條魚看到那條魚,魚兒們則吐著泡泡悠閑地游來游去,實在是太新奇了。
通過今天的參觀,我學到了許多海洋知識,認識了很多種魚類,知道了要保護海洋,讓魚兒們生活在安全的環境里,這樣才能造福人類。
北京海洋館導游詞篇二
去年寒假,我去參觀了北京海洋館。
北京海洋館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海洋館,由六部分組成。我們首先來到了”雨林奇觀“,在這里,你可以放心觀看有保護色的比目魚,兇猛的食人魚等魚類。
然后,我們到了”觸摸池“,你可以親手觸摸海星、海參、海葵、海龜等生物。
下面是”鯊魚碼頭“,那里有可怕的鬼鯊,長相奇異的槌頭鯊,甚至還有世界上最兇猛的鯊魚之一——大白鯊。
我們又到了下一站,”海底環游“,這是一個通道,上下左右由玻璃制成,有各種各樣的魚類,被人們稱為”真正的海底萬里游“。
然后是”海豚灣“,各種各樣的海豚在一個大玻璃鋼里面自由自在地嬉戲。
海洋館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到了。只見這里大得很,可以容納5000個人,水池里,海豚、海豹、海獅在一起跳躍、舞蹈,是名副其實的”海洋劇院“。
海洋館太有意思了,來玩玩吧,祝你們玩得開心!
北京海洋館導游詞篇三
朋友,你去過北京海洋館嗎?要是沒去過,我帶你來這走走吧。
海洋館在西郊動物園里。從遠處看就像一個大海螺。走進大廳往上瞧,房頂是深藍色,上面掛了好多海洋生物模型,就跟我們到了海底似的。
往前走進入海底隧道,它是拱形的,頂子是厚的鋼化玻璃,透過玻璃頂,能清楚地看見海洋館的各種魚類,你會看見潛水員喂魚,一條鯊魚飛快地游過來,搶下了一塊鮮魚肉,一大群色彩艷麗的海魚也來爭食了,可惜我叫不出它們的名字。
走到觸摸池,你會看見紫紅、金黃、淺粉等各色的五角形活海星,還有形狀、顏色各異的海參、海膽、海葵等海底生物,你要是膽兒大,還能親手摸摸它們呢。
末了的節目最精彩,那就是在海洋劇場看動物表演。在這你會看到只有四歲的海獅從水中躍起鉆火圈,它還會用嘴舉球爬上岸,接著五歲的海豚跳出水面觸十米多高的紅球,更讓你驚奇的是它竟能在水上用尾巴直立行進,看到這些你肯定會為它們的精彩表演鼓起掌來。
參觀結束時,你一定會感到時間過得太快,還沒看夠。
北京海洋館導游詞篇四
周日,課外班都放假了,于是,我們去了北京海洋館。
北京海洋館座落在北京動物園內長河北岸,南倚長河、毗鄰北京展覽館、天文館和人人都知道的.首都體育館。占地1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4.2萬平方米,綠化面積可達8萬多平方米。集觀賞、科普教育、休閑娛樂和商務會展為一體的水族館。
進了海洋館,我們先瀏覽了雨林奇觀。那里有大而兇猛的巨骨舌魚,有可愛的美國花“貓”,還有“世界動物三大偽裝大師”之一的變色龍,以及大名鼎鼎、腦袋小、脖子長的長頸龜等等。我最喜歡的是可愛的綠鬣蜥了,它有一雙銅鈴一樣的大眼睛,在它的深綠色的眼眶里轉來轉去,好奇地看著旁邊來來往往的游客。
第二站是鯊魚小鎮,那里有許多游來游去的鯊魚。
第三站是白令海峽,可愛的白鯨發出了響亮的叫聲。
然后,我們去了海底環游,我看見了許多漂亮的流水母,它們在照耀下,萬紫千紅,晶瑩剔透,如同一個個閃閃發光的玻璃球。五顏六色的熱帶魚成群結隊的在一只只蜘蛛蟹的頭頂上像一枚枚魚雷一樣,飛快地游來游去。在蜘蛛蟹身邊的一個個美麗的珊瑚,把那個魚缸打扮得猶如仙境。
接下來,我們去了中華鱘館,那兒有好多中華鱘。在古代傳說中,它們曾是龍的化身呢!
在看海洋動物表演時,我從海豚那可愛的叫聲中和聰明的表演中,又一次體會到了海洋動物們獨一無二的智慧。
今天真開心!
北京海洋館導游詞篇五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我們現在所在位置是北京海洋館,海洋館位于北京動物園長河北岸,總投資10億人民幣,主體建筑分上下兩層,總建筑面積4.2萬平方米,是世界內陸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海洋館,它的外型酷似一個大海螺,海洋館內部分為雨林奇觀、觸摸池、海底環游、鯊魚館、鯨豚灣、海洋劇場等六個展示部分,現在跟隨我一起逐一參觀吧。
雨林奇觀廳,在這個展館展缸中有一堆白骨。大家看到了為什么水中會有堆堆白骨嗎?這與灰色的小魚有關。這些灰色的小魚看上去溫和可愛,其實是很危險的。它們是來自亞馬遜河的食人魚(也叫食人鯧),體長可達15-20厘米,有銳利的牙齒和發達有刺的下顎,具有極強的領域性,在原產地巴西亞馬遜河流域,誤入其生活水域的動物往往在短短幾分鐘內就被成群的食人魚吃的只剩白骨,甚至人也不例外。我們看到的所說只是小小的展缸,但共展示了100多種雨林及內陸河川的淡水魚類,充分體現著自然界的高度和諧與統一。
我們即將要進入大海的身邊,我們來到了妙趣橫生的觸摸池館。觸摸池長36米,也是象征著彎曲綿延的海岸線。大家請看我這邊,很多生物,它們大多棲息著淺水海域的潮間生物,對,這個事軟體動物紅螺、這是七角螺,這叫棘皮動物海星,著就是我們常說起的活化石之稱的中國許鱉,它是古老的節肢動物,據說血管里流淌著藍色的血液。
前方就是海的天堂,大家是不是有一種眼前豁然開朗的感覺,仿佛一下子來到了寧靜、遼闊的藍色世界。這道螺旋形的坡道,大家注意腳下,坡道上銀光閃閃,很像是是潔白、柔軟的海灘,我們現在正置身于一個美麗的大海螺。 海洋館建設也是為了讓游客們更多的對世界上不同海域的魚類情況有一個初步認識,這里采取了多層窗、短隧道的展示方式。32個展缸展示著地球上最富典型性、代表性海域的觀賞魚類,不用走出北京,我們就可以經歷一次奇妙的環球海底旅行。這些玻璃窗是用亞克力玻璃建造的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大展窗,里面有各種各樣非常漂亮的深海魚類。這些號稱“龍頭魚”是專門給魚看病的,是名副其實的海中游醫。你看它好象正在給魚清潔身體,其實既能吃到其他魚身上寄生的豐富食物,又能減輕病魚的痛苦,由于這些魚生活的海域不同,那么每個展缸中的海水鹽度和海水溫度也有不同,這里所有展缸中使用的都是人工海水,而且人工海水使用量為當今最大。
中華鱘是淡水魚類中最大的魚,生理結構特殊。它全身無刺,只靠少量硬骨和背部一列、體側和腹部各兩列共五列漂亮的骨板及軟骨脊椎支撐起龐大的身軀。中華鱘形態威猛,個體碩大,成年鱘可達四米多長,體重近千斤,居世界27種鱘魚之冠,被譽為"鱘魚之王",素有"長江魚王"的美稱。
中華鱘是典型的海河洄游性魚類,其生活習性獨特。 每年夏秋,在大海里長大成年的中華鱘,成群結隊齊聚長江口,耗時整一年,逆江而?000多公里,開始其浪漫而艱辛的戀愛和婚配旅程。到了第二年秋天,中華鱘游回到朝思暮 想的故鄉--水流湍急的金沙江一帶產 卵繁育后代。
在耗時近兩年、游程近萬里的溯河洄游繁殖及降河游向大海過程中,中華鱘粒食不進,全靠消耗自身的營養儲備來維系暢游的體力,堪稱魚類中忍饑耐餓的冠軍。進入長江口的中華鱘,其魚卵發育提供營養,以保證其抵達金沙江時完全成熟。這種神奇的能量轉換現象至今還是個不解之謎。
中華鱘在江里出生,在海里長大,適宜于鹽度在1‰~36‰之間的水環境中生存。從幼鱘孵出游入大海到成年鱘返回長江繁育后代,最短也需要十年的時間,世世代代,周而復始。中華鱘游遍天涯也眷戀著母親河,其堅定不移的方向性和執著的回歸性,就像旅居在海外的中華游子一樣對祖國母親始終懷著眷戀之情。1963年,我國著名魚類學專家伍獻文教授深情命其名為"中華鱘",也叫"愛國魚"。
于八十年代興建在長江中游宜昌江段的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截斷了中華鱘繁殖洄游的通道,大批洄游的中華鱘撞擊大壩而亡。加之現代工業的排泄物對海洋、江河水體的嚴重污染,中華鱘資源日漸稀少。中華鱘生存危機突然凸現在世人面前--如何保護中華鱘?!
經專家調研論證,最終選擇了以人工繁殖放流增殖作為中華鱘資源的主要保護措施,并于1982年組建了全國唯一一家人工繁殖中華鱘的專業科研機構--葛洲壩中華鱘研究所。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在廣大科技人員的不懈努力下,人工繁殖中華鱘試驗工作取得了一個又一個重大突破。此外,中華鱘有“活化石”、“愛國魚”等美譽,選擇中華鱘作為奧運吉祥物,能向世界展示我國在生態環保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和福澤后世的成績。 中華鱘為中國獨有,居于世界27種鱘魚之冠,選擇其為20xx年奧運會吉祥物,符合國人希望中國體育健兒多拿冠軍的心理期望;歷屆奧運吉祥物多為陸生動物,把魚作為吉祥物尚無先例,因此選擇中華鱘還具有創新意義。
剛看完極具價值的海底世界,我們現在所在的是海洋劇院,這里的海洋劇院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劇院,可同時容納3000多觀眾,由10幾位動物精靈組成的明星演出團,每天都有精彩表演。看!海獅出場了,大家看它在訓練員的引導下,做的動作是多么有趣可愛呀!它還非常具有環保意識,把廢塑料瓶扔進了垃圾筐中。海獅尚能如此,難道我們人類不應該愛護環境,保護我們共有的家園嗎?小海豚出來了,每次海豚的出場是最令人們激動和欣喜的。海豚是海洋動物家族中最聰明、機靈的。據專家說,其智力相當于3-4歲的孩子,又特別愿意和人接近。看它的水中芭蕾真是令人拍案叫絕,這真是世界水平的水中藝術表演。在這里,我們發現海洋中的精靈像我們人類一樣,充滿了智慧。我們人類也要有海洋保護意識,保護這些海洋精靈,因為海洋是我們人類共同的希望。我們今天海洋館的游覽全部結束了,希望各位游客有個美好的旅游!感謝大家的配合!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