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我與孩子共成長家長會發(fā)言稿篇一
大家下午好!盡管屋外是細雨綿綿,寒意襲人,但禮堂內確是暖意融融,激情高昂,因為我們都是為著共同的目的,相聚在一起,那就是為了我們的孩子能健康、快樂、幸福地成長。
承蒙領導和老師的厚愛,讓我今天在這里發(fā)言,我覺得有些底氣不足,我們這一代父母,一般只生育了這么一個孩子,對于教育孩子,也沒有任何的經(jīng)驗可言,教育孩子的過程是邊學習,邊摸索,邊實踐,邊積累,邊反思,邊改進的過程,更是與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但我非常樂意與在座的一起交流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的一些感受,我想或多或少能給您一些啟發(fā)。因為我覺得在我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前輩的一些經(jīng)驗和建議讓我收益匪淺。
責任明確言傳身教我首先要感謝的是我的同事劉老師,她讓我明白了作為父母要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我覺得確實是這樣,老人們?yōu)榱藫狃B(yǎng)我們這一代,已經(jīng)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年華和全部心血,現(xiàn)在是他們安享晚年的時候了。現(xiàn)在社會在進步,教育孩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老人們能做的只是讓孩子別凍著,別餓著,別傷著。我們沒有資格,也沒有權利要求他們再付出更多了。幼兒園之前,孩子白天是爺爺奶奶照顧,晚上我們自己帶。從小班開始,全部是由我們來照顧。盡管幼兒園上學時間和我們上班時間不一致,但我每天早起一些,晚睡一些,中午忙碌一些把孩子帶在自己的身邊。所以孩子從小養(yǎng)成了獨自睡覺、早起早睡、不挑食的良好的生活習慣。
堅持自己帶孩子,還讓我有了意外的收獲。
收獲一:養(yǎng)成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孩子不喜歡午睡,為了不讓她迷戀電視,所以我給她買了很多的幼兒讀物,每天中午,她就自己捧著書,坐在地毯上從無意到有意,有模有樣地看起來,在邊讀邊猜,邊猜邊問的過程中,孩子認識了很多字,到大班的時候已經(jīng)能完整、獨立閱讀整本純文字的幼兒書籍,良好的閱讀習慣也使她的成長道路走得更順暢,各方面發(fā)展都還不錯,尤其是經(jīng)書香洗禮,她心地善良,心態(tài)平和,與人交往善于換位思考。
收獲二:促進孩子良好品質的形成。堅持自己帶孩子,再加上要參加學歷進修,工作也比較忙,因此,我也沒時間看電視,玩電腦,或與朋友打牌、聊天,回到家,通常安排好孩子的生活之后,我還要學習、備課、批改作業(yè)。每每這時,孩子就會自覺地或捧起一本書閱讀。現(xiàn)在回想起來,我在孩子面前無意中呈現(xiàn)出的工作和學習的狀態(tài),卻對孩子產生了非同尋常的教育意義。一直到現(xiàn)在,孩子都沒有看電視、玩游戲的愛好。而且孩子還能體諒到我的辛苦,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就承擔起了自己的房間自己打掃的任務。現(xiàn)在盡管學習任務很重,但一有時間,她還主動幫我們掃地、拖地,曬衣服,折衣服。說到這里,我要說一個小插曲。(樊楊用“如果”造句的故事)。通過這個小插曲,我不禁想到現(xiàn)在孩子進入初中,每天晚上或者每個星期五身心俱疲地回到家中,看到的父母卻在看電電視、玩電腦、打牌、我想孩子心中也一定會感到不平衡。作為父母,我們有權利享受生活,但在孩子面前盡量表現(xiàn)陽光、健康、積極的一面。
自己帶孩子,避免了長輩和我們之間因為教育孩子產生分歧而爭吵,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兩代人之間為了教育孩子而發(fā)生的家庭戰(zhàn)爭,爸爸媽媽要打要罵,爺爺奶奶是要管要護。結果這兩代人對陣上了,而在一旁察言觀色的孩子坐收漁人之利,長此下去,這樣的教育有何作用。因為避免了矛盾,教育的指向性更明確。家庭的關系也更加融洽,母慈子孝,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孕育了孩子幽默、開朗、有愛心、懂孝順的良好品質。現(xiàn)在孩子進入初中以后,孩子的爸爸又主動承擔起了接送孩子的任務。這種分工明確的家庭模式以及家庭成員強烈的責任意識也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從小責任意識特別強,把學習看做是自己在這個家庭中應盡的責任,因此學習上也非常主動和積極。
謝謝大家!
我與孩子共成長家長會發(fā)言稿篇二
兒子六周半,小女兒三周半,在這六年多的時間里,我和孩子們每一個點滴都是值得回憶和記錄的,讀書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重要點滴。在這里和大家分享幾點我和孩子們共讀書的一點心得體會。
一、和孩子共讀書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父母絕對的耐心和毅力,所以一個積極平穩(wěn)的心態(tài)特別關鍵。
大家都知道,孩子在嬰幼兒時期成長最快,可以說一天一個變化,而且這種成長是不可逆的。我不想錯過孩子成長的任何一個細節(jié),所以首先從心態(tài)上做了調整,從不把帶孩子、養(yǎng)孩子看做辛苦的事情,而是把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看成是自己人生最珍貴的財富。心態(tài)的調整讓我和孩子在一起感到無比快樂和輕松。
孩子出生后,我們的共讀從看書開始,從五顏六色的卡片,到世界著名的童話,能夠拿到的書,我們都看。兒子漸漸長大,開始對讀書有了要求,每天晚上都讓我讀了一篇又一篇。有時在外面回家的路上,兒子說要到廣源書城去看書,即使只剩半個小時關門,我也會帶兒子去看書。不是說:“開卷有益”嗎?只要孩子有讀書的需求,我都會盡可能地滿足孩子。
二、做一個學習型的父母,為孩子樹立讀書的榜樣。
著名教育家洛克說:“教育上的錯誤比別的錯誤更不可輕犯。教育上的錯誤正和配錯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補救,它們的影響是終身洗刷不掉的。”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在“不可返工的教育”中,當然要學習在前,教育在后。
前幾天在《視聽之友》報上看到一篇關于“真人圖書館”的文章,是說由成功人士本人講解自身經(jīng)歷的真人圖書館。我在這里拿來用一下,父母不就是孩子的“真人圖書館”嗎?父母喜歡讀書,孩子也一定效仿父母,喜愛讀書。
我喜歡讀書。有了孩子,就經(jīng)常讀有關孩子教育的書,如,知心姐姐盧勤的書,家庭教育家尹建莉的書以及她推薦的其他書籍,井森大的《0歲教育》,老卡爾的《卡爾.維特的教育》等等。最近兒子在做作業(yè)時,我就在旁邊看書,小女兒就會跑過來問:“媽媽,你看書呢。”小女兒就要求看她喜歡的書。兒子更是到了衛(wèi)生間也要拿本書翻一翻。父母的讀書習慣對孩子影響深遠,會讓讀書成為孩子的一種生活習慣。
三、根據(jù)孩子的特質,選擇適合自己家孩子的書來讀。
我相信每個孩子是不同的,所以在與孩子讀書中,根據(jù)孩子的年齡和自身特點,選擇適合孩子的書會收到奇妙的效果,當然首先以孩子感興趣為前提。
兒子和小女兒性格截然不同,兒子淘氣、熱情、敏感、膽小,小女兒大方、堅韌。所以,我對給兒子選的書上用了點心思。比如給兒子選的《青蛙弗洛格的成長故事》系列、《托馬斯和他的朋友們》系列、《小熊維尼》、《班尼兔的晚安故事》、《皮皮魯送你100條命》、《居家、戶外、學校安全用書》等都是不錯的關于成長的書。每天,我都和孩子們一起閱讀,一起分析。漸漸地,兒子有了變化,膽子變大了,很多東西都敢于嘗試了,別人說幾句也不那么委屈了,抗壓能力明顯提高。
四、和孩子讀書時,給孩子提出一些問題來回答,也讓孩子向父母提問,這樣孩子可以在閱讀中學會思考和總結。
這種解讀的方式,不但能鼓勵孩子開動腦筋,激發(fā)孩子主動發(fā)言的熱情,而且父母的肯定也讓孩子自信心倍增。
和孩子讀書時,我變成了六歲和三歲的孩子,我學著孩子的語氣讀書,試著從孩子的角度理解問題,孩子們非常開心。
前幾天,兒子無精打采地和我說:“我很丑!”,我說:“你一點也不丑,相反你很帥。”兒子不以為然。我問:“爸爸帥嗎?”。兒子看了看爸爸說:“還行吧!”。我接著問:“那媽媽漂亮嗎?”兒子立刻來了精神,說:“媽媽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媽媽!”我說:“那就對了,你長得像媽媽,所以你一點兒也不丑。”兒子點點頭說:“是啊!可同學們說我丑。”我說:“同學們還太小,不太知道美丑,就像你不知道你有多帥一樣。”陽光又回到了兒子的臉上。事實是兒子很帥氣,很陽光。如果在過去,我可能直接告訴兒子你很帥。通過讀書學習,了解到和孩子溝通,也需要找到合適的孩子能理解的角度。
各位家長,由于時間關系,我只將這幾點。可能我的體會不感人,但很實在,是我最想和大家共同分享的,希望與各位家長共勉。
最后,讓我們和孩子通過共讀書,開啟一扇扇智慧之門,創(chuàng)造一個個幸福的人生。
我與孩子共成長家長會發(fā)言稿篇三
各位家長,下午好!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家長對高二(4)班的班主任及所有的任課老師表示我們深深的謝意!感謝老師們幫助我們的孩子構建了寬松、和諧、進取、健康的班集體!昨天晚上當我接到朱老師的電話時,我還以為我兒子發(fā)生什么事情,我第一個反應是我兒子可能病了;第二個反應是,我兒子可能犯錯了。在思想準備好了后,我才去接電話的。當電話里頭傳來輕松的話語時,我才如釋重負。今天作為家長代表在家長會上發(fā)言,不是因為我教育孩子的成功,而是讓我們有機會分享教育孩子的成功和困惑。在我看來,困惑遠比成功多。我為什么說“讓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當我們的孩子呱呱落地時,也是我們?yōu)槿烁浮槿四傅拈_始。我們不是天生就會當父母,所以,初為人父、人母必須和孩子們一起成長。就像我們初戀時不懂得愛情那樣,初為父母時,我們不懂得教育。于是孩子們在我們還沒弄懂什么是教育時就成長了,讓我們措手不及!一晃20xx年過去了。孩子伴隨著問題生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成長。而且有時問題出在孩子身上,根卻在父母的教育方式方法之上。回顧20xx年,因為兒子的成長,啟迪了我的教育智慧,讓我逐漸成為一位成熟的母親。
和兒子一起學習:學拼音、學唱歌、學鋼琴、學英語……
我的普通話是兒子教會的。當兒子學拼音時,我請他當我的拼音老師。我懂得了整體認讀音節(jié)、前鼻音、后鼻音、翹舌音、兩個第三聲詞組的讀法等。我在普通話測試中取得了二甲的好成績。
兒子從酷愛音樂,這也是我的最愛。我和兒子一起唱兒歌、一起學聲樂。我們擁有同一個聲樂老師,一起上課。在家我彈琴,他練聲或他彈琴,我練聲。我們一起自學鋼琴,但他現(xiàn)在可以當我的鋼琴老師。兒子上高中了,我會向他請教英語,在探討中,我丟掉的英語詞匯又撿了回來。我們在學習中,共同進步,重要的是,我們有更多的交流話題!
和兒子一起運動:兒子不喜歡運動,我只好陪他運動。從小就帶他接觸各種運動,可就無法引起他的興趣。這是我最失敗的地方。我現(xiàn)在最期待的就是能夠在運動場上看到兒子的身影。
和兒子一起做菜:兒子現(xiàn)在可以做很多菜。這是我最為自豪的。去年的年夜飯,是我們倆共同完成的,贏得了家人的高度贊揚。我們會一起做壽司、肉丸等。他喜歡看烹調節(jié)目,所以我們經(jīng)常嘗試各種菜肴。我的烹飪技術也有了長進。
我還和兒子一起購物、一起喝茶、一起玩電腦游戲、一起旅游、一起做家務、一起談教育……我和兒子共同成長了。
二、教育心得:
1、注重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孩子的終身榜樣。孩子身上的優(yōu)點、缺點、習慣和品行基本上出自于父母和周圍環(huán)境的熏陶。為了讓孩子樂于學習,善于學習,我在他讀小學一年級時,開始讀本科函授,并在20xx年獲得教育碩士學位。我是想通過自己的學習來激勵兒子。這比“兒子呀,你要好好學,爸爸、媽媽沒讀好書,你要認真呀”話語要有分量得多。
2、讓孩子在關心、關注、愛護和親近中成長。關注要粗、細結合。改放手時時,就放手。孩子才會對父母還以尊重、愛戴和親近。
3、相信孩子。要諒解和包容孩子的缺點乃至錯誤。不要因為孩子在某個階段的落后對孩子失去信心。要用長遠和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即便是孩子犯了錯誤也應該以平和語調、建議和探討的方式轉達給孩子,既要明白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也存在缺點。我們對孩子有多少的期待,孩子不會讓你失望。
4、多贊美、少批評。贊美使人溫馨和感激,能讓人產生一種向上的力量,孩子需要這種善意與美好的表達。但贊美要恰到好處,多贊美過程的努力。例舉:我給班主任寫信,其實是也在間接地表揚了他。記得有個故事:一位中國有人贊美一位美國人女兒的美貌。在女兒不在身邊時,美國老很嚴肅的對中國人說:容貌的美是天生的,你不該贊美,你應該贊美她的努力。
5、糾正錯誤的藝術。糾正孩子的關鍵性缺點時一定要把握時機,運用成熟有效的方式方法,使其覺悟自己錯在何處,為何是錯的,當然也別忘了選擇最佳地點,以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和面子。
專家們認為,青春期是一個克服的過程,是您與孩子重建關系的過程,是您與孩子一同成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您和孩子都有可能找到一把開啟彼此心扉、自由表達思想的鑰匙。當您進人了這種角色,您就能體驗到一種新的滿足感。
我幻燈片上之所以用綠色字體,是兒子教會我的。他說,“媽媽,上課時,幻燈片上的綠色字體對孩子們的眼睛有好處。”從那時起,我經(jīng)常會用綠色字體。
一位母親的成長經(jīng)歷,有太多的酸甜苦辣,一言難盡。希望我們家長多交流,讓我們的孩子更健康的成長!
謝謝大家!也再次感謝老師們的辛勤付出!
我與孩子共成長家長會發(fā)言稿篇四
我們?yōu)楹⒆犹峁┮率常⒆咏o我們帶來快樂;我們付出了辛苦,孩子豐富了我們的人生。尊重孩子,就像孩子沒有選擇比我們更好的父母一樣;接受孩子,和孩子一起努力、一起成長,而不是自己原地不動,卻一味地去苛求責備孩子。
很多時候,孩子需要的并不是多么昂貴的玩具、多么漂亮的衣服,他們需要的只是家長能夠抽空陪伴他們,并且能夠平等地和他們說說話,耐心而不訓斥地聽他們講述他們自己看到的世界。教育孩子需要的是愛心,教育的技巧是必需的,但所有的技巧都要以發(fā)自內心的愛為基礎。
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和子女共同成長。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和孩子一起成長的路上,原來還可以這樣快樂,這樣幸福,這樣生動有趣。
在忙碌的日子里,在繁雜的公務中,我忙中偷閑倚窗望,關于孩子的那些童言稚語、天真趣事,總會溫柔地浮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