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總結書優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學生上音樂課的總結篇一
;(豐寧滿族自治縣第二小學 河北 豐寧 068350)
【摘 要】在實際的音樂課堂教學中,許多喜歡音樂的學生卻不喜歡上音樂課。究其原因,我認為是學生在學習中不能享受到樂趣。當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樂趣時,學生必然會愛上音樂課。本文從三個方面對如何讓學生喜歡音樂課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音樂教學;
興趣培養;
課堂導入
我在小學音樂教學實踐中認識到,成功的秘訣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實現良好的音樂課堂教學,就應該從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入手。因此,我在音樂課堂上對如何實現良好的音樂課堂教學作了一些膚淺的探討。
1. 教學時要運用好導入形式 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學生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全面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情景,是實現良好課堂教學的關鍵。在課堂教學中,我根據不同課型設計出不同的課堂導入形式,如故事導入、游戲導入、場景導入等。這些情景導入形式都給我的音樂課堂教學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在歌曲學唱的環節,我用了范唱、模唱、表演唱等多種形式進行教學。使學生了解歌曲、感受歌曲,最終達到學習歌曲的目標。我還會鼓勵學生進行現場表演,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表演的角色,分組討論,分組進行角色表現。整堂課在我創設的情景中,學生學得輕松、自在,玩得開心、快樂。
2. 課堂上要多一些愉悅、和諧的氛圍 美好的課堂氣氛是教學成功的一半,教學中應采用靈活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教師和學生之間應該是朋友、合作伙伴的關系,需要有一種愉悅、和諧的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每位學生都參與到音樂課堂之中,增強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結精神,使學生在動中學、玩中學、樂中學,在生動有趣的音樂課堂中體會音樂的美感。音樂課堂上多一份關愛,少一份指責;
多一份包容,少一份批評。這樣,學生才會喜歡音樂教師,喜歡上音樂課。教師要懷著對學生的愛和對知識的愛的感情向學生傳授知識,應用知識。學生需要知識,更需要積極的熱情。教師的一個關愛的眼神,一句真誠的話語,都能深深地打動學生,感觸學生,瞬間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在輕松、愉悅、充滿愛的空間里學習,他們的情感思維才能得到釋放,他們才能更好地展開自己的雙翅,到知識的世界里自由地翱翔。
3. 以積極的課堂評價來激發孩子學習的熱情課堂評價是為了引導學生更準確的學到知識,更好的開展課堂教學工作,所以評價的前提是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怪異、尊重學生的選擇、尊重學生的創新成果。同時,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人,他們更了解課堂評價與學生之間的重要關系。在課堂上運用不同的評價方式,使學生更積極的投入課堂,并樂于參與。評價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才是評價的最終目的。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和發展,課堂的評價體系越來越完善,教師對如何使用好課堂評價都有獨到的見解。我看見使用較多的一句課堂評價是“你最棒!”。我認為,任何的評價都不應該是隨意的,也不應該是單一的,評價應該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點、參與狀態等方面進行。例如在教學一年級的《母雞叫咯咯》一課時,我針對低年級學生模仿力強的特點,讓學生模仿公雞、母雞和小雞的叫聲,使學生積累感性經驗,為音樂的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我采取合作學習方式,讓學生分別扮演小雞的一家。同學們都投入了極大的熱情。當每一組同學表演完后,我就讓全班同學進行評價。只要學生說得好或者說得不太離譜的,我都報以點頭、微笑鼓勵。最后,我這樣給予點評:“同學們平時觀察得可真仔細!老師剛才看了同學們的表演,還以為真的有一群雞在這里歡叫,你們演得可真像!演得真好!”孩子們一聽,可樂了,參與的欲望更強了。有些年紀小的學生紀律性不太好,好奇心比較重,在課堂上愛搞小動作,這時,我會以表揚其他表現好的同學來激勵他們,并開展一些有趣的游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果面對的是高年級的學生,教師的評價就要有所改變。教師要是用了比較的方法進行評價,他們就容易產生一種逆反的心理。他們希望得到好的評價,善意的批評、用心地引導是他們最容易接受的方式。
孩子的世界充滿了自由和快樂。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課堂教學上,我們都應該要用心去維護他們的自由,保持他們的樂趣。特別是音樂教師,更應該利用好音樂學科所具有的情感特點去激發、培養學生。如果學生不喜歡上音樂課,音樂課在學生心目中沒有地位,那還談何音樂教育?如果音樂教師能夠使原來不喜歡音樂的學生喜歡上音樂,我想,那應該是我們音樂教育教學的最大成功。俗話說:“不管黑貓白貓,能捉到老鼠都是好貓。”我覺得這句話同樣適用于我們的實際教學工作中。要做這只好貓,音樂老師要做很多的準備工作,不管你用了多少種方法,你最終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并能夠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取極大的樂趣。
相關熱詞搜索:;學生上音樂課的總結篇二
無情的時光老人像一陣寒風,走得無聲又匆匆,回顧一段時間以來的教學經歷,我們收獲到了很多經驗,這也意味著,又要準備開始寫教學總結了。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么寫一份精彩的教學總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淺談低年級音樂課的審美教育教學總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音樂與其說是一門聲音的藝術,不如說是一門情感的藝術,它的震撼人心的力量,使其比別的藝術更能直接地作用于人的情感、人的心靈。同時音樂更是一門美的藝術。它用情感、陶冶美的心靈,培養美的情操。這種美的陶冶,雖然需要漫長的積累,持久的滋潤,需要潛移默化,但它的效果卻是刻骨銘心的,要提高審美教育在課堂中的地位,教師就必須自覺地積極主動鉆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內在因素,挖掘審美內容,通過提高審美水平,精巧地完成美育任務。
我在教學中,都要讓學生充分理解歌曲內容,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達到審美教育的目的,如教學《不再麻煩好媽媽》我先從談話引入,再進行歌詞學習,讓學生找找哪些詞要讀重些,通過這樣,再進行小結:媽媽愛我們,她平時為我們操了很多心,所以我們要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為媽媽多分擔。
音樂美包括:節奏美、旋律美、音色美及和聲美等,歌曲是最自然、最流暢、最優美的音樂表現形式,我們要通過教唱歌曲,讓學生在音樂中陶冶情操。
1、節奏美是低年級學生最容易體驗的,除了設計各種節奏
讓學生練習外,要更重視學生理解所學歌曲本身的節奏。如教學《過新年》這課時,讓學生為其中的“咚咚鏘”伴奏,通過伴奏,讓孩子進一步了解歌曲節奏,通過伴奏,又增加了氣氛,更好地烘托出歌曲的氣氛,不僅為學習歌曲打下良好的基礎,又進行了愉快的審美教育。
2、教師范唱是學生直接體驗音樂美的一種有效形式。
如教唱《小紅帽》這首歌時,我精心設計了范唱這一環節。范唱時,我突出了一個“情”字,又不失一個“動”字。在突出“情”字方面,我處理了幾個圓滑音的唱法,把圓滑音用得圓滑、連貫并加上用手劃弧線,顯得特別親切、可愛又自豪表現小紅帽活潑、快樂、天真的神態,這幾個音也正是學生容易唱錯的地方。在“動”方面,我在范唱時,準備了一頂小紅帽戴在頭上,邊唱邊表演,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說說故事,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歌曲的故事內容,加深印象,有利于學生的表現。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音樂欣賞教學就是讓學生聽賞各式各樣的音樂作品,通過對音樂的感受和審視來達到的教學目標。一般情況下,學生對樂曲的感悟可分為初步聆聽、理解聆聽、評價聆聽三個階段。由于受生活經理、文化素質、欣賞情趣、性格特點、藝術修養的制約,學生欣賞能力有限,因此教學時必須循序漸進、層層深入。
當然美育僅僅是這些還不夠,還要充分展示教師的職業特點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樹立一個知識豐富、充滿睿智的音樂教師形象,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一個美的榜樣,陶冶學生美的心靈,培養學生美的情操,使學生無時無刻都處于美的沐浴中,讓學生感受到美其實到處都有!
學生上音樂課的總結篇三
;摘 要:以音樂開啟智慧之源,以律動喚醒生命之根!以境激“情”,游戲互動,樂有所成。形式多樣的音樂課,讓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領悟音樂的神韻和真諦,將參與唱歌、舞蹈、表演、演奏和創編作為一種享受,在多姿多彩的文藝表演活動中使學生從中感受美、鑒賞美。
關鍵詞:小學;
音樂課;
游戲互動
作者簡介:劉娜拉,湖北省恩施市施州民族小學教師。(湖北 恩施 445000)
“以音樂開啟智慧之源,以律動喚醒生命之根”,在這絢麗多姿的教學改革春潮里,如何打破傳統,尋求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讓學生愛上音樂課,是值得音樂教師去探究的。學生告訴筆者:“音樂課是快樂的。”對!音樂課應該是快樂的,筆者也這樣認為。如何讓學生在感到快樂的同時,又能讓他們掌握音樂知識呢?這是值得每位音樂老師思考的問題。
一、以境激“情”,樂在其中
情境實際上是一種氛圍,就是根據音樂的內容創設與此有關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音樂、體驗音樂、拓展思維。師生通過語言、事物、人體造型及表演等手段創設生動形象的情境,使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自然轉換角色,身臨其境,猶如置身快樂的音樂旅途中。
1. 將情境故事與教學內容有機地整合在一起,中心突出、生動、活潑,富有教育性。如教唱歌曲《大鹿》前,可給學生講故事,教學內容就由小白兔和大鹿兩個主人公引出,并緊緊圍繞音樂活動展開,音樂性較強。
2. 在情境游戲中進行教與學,營造活潑、愉快的學習氛圍。學生在音樂游戲中逐步掌握音階、節奏、學唱新歌等。如“小白兔跳音階游戲”,既可復習音階,又能進行發聲練習。
3. 在情境展現中學唱歌曲,使學生身臨其境,并在分段歌曲中逐步體現,感知歌曲的內涵。如在教歌曲《春天在哪里》時,老師布置教室,有紅花、綠草,有池塘、小鳥,遠處還有綠色山林……讓學生轉換成尋找春天的孩子這個角色進行生動、形象地學習與歌唱,激發孩子對野外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4. 在情境表演中發展學生合作學習、自主創編、積極表現的能力。如歌曲《大鹿》,在音樂的背景下,孩子們進行豐富的聯想,自主創設各式各樣的故事情境。孩子們快樂地構思著、參與著,不管當哪個角色,都樂在其中。
二、共同探究,互相分享
抓住互動點,強調過程與方法目標。在練習中讓學生感悟音樂要素的變化對歌曲的表現作用,在歌曲的學唱中根據樂曲的風格特征探究音樂的表現,既讓學生在審美體驗中獲得知識與技能,又促進了師生之間的互動,讓課堂更有樂趣。
1. 對比中品味不同音樂的風格特征。如六年級第四課“茉莉芬芳”一文中提供了不同地區流傳的3種《茉莉花》歌曲版本,教學時可將它們進行比較,讓學生感受風格差異,初步了解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從模唱中,師生互動、共同探究,最后產生師與生之間的互動演出,學生自然從中感受到民歌帶來的樂趣。
2. 一曲展開,綜合學習。如在教《如今家鄉山連山》時,從歌曲內容中展開討論:媽媽為什么笑彎了腰?還要親我小臉蛋?學生紛紛發言,從而自然地引申到歌曲的學習。
3. 復習回顧,分享交流。幫助學生建起一個小單元快感,在每個單元的學習中都能讓學生實實在在地有所積累。通過建立小單元快感,最終使孩子深深地喜歡上音樂并具備較強的音樂學習能力。
三、善于激勵,激發潛能
激勵性評價的正確運用,能不斷地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潛力,其核心是千方百計地促使每個學生都走向成功。
1. 發掘學生的閃光點。小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存在著共性和個性。特別是對音樂不感興趣、學習較困難的學生,要經常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進行適時、適度、經常地激勵性評價,使之漸漸走上“我要學”的軌道。
2. 緊握時機。時機及場合的合理選擇,能使激勵性評價收到最大效果。例如,筆者經常運用的時機和場合有:新課導入時,唱好一首難度較大的歌曲時,比賽得獎后,對某種需求存在強烈愿望時,學生積極性高漲或低落時……契機很多,認準后都不可錯過。
3. 找準切入點。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在良好的課堂氣氛下,找準切入點的激勵性評價,能使小學生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學習。抓住他們出現的興趣點、興奮點、感懷點、疑問點、變化點,切入后進行激勵性評價,使音樂之魂牢牢進駐于他們心間,經久不忘。
四、游戲互動,樂有所成
著名教育學家福祿培爾說過,小孩的工作就是玩耍。游戲是小孩最喜歡的一種活動。因此,在音樂課堂上,筆者常常設計一些游戲環節,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活動中培養豐富的情感,使他們快樂地接受音樂知識。
1. 競爭性音樂活動。開展融知識、娛樂為一體的音樂智力競賽,包括音樂知識測試、音樂技能技巧展示,這樣做既能反映學生獲得的信息量,又鞏固了知識,還充分地顯示出個人的特長。
2. 趣味性音樂活動。利用“音樂猜謎”“音樂游戲”“聽音樂猜歌名”“聽音樂進行舞蹈即興”等一系列的活動培養學生的興趣及音樂技能。
形式多樣的音樂課,讓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領悟音樂的神韻和真諦,將參與唱歌、舞蹈、表演、演奏和創編作為一種享受,在多姿多彩的文藝表演活動中使學生從中感受美、鑒賞美。
音樂教學應該作為一種自由和歡樂來努力追求、盡情享受,教師應該拓寬音樂教學途徑,使音樂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讓孩子們一走進音樂課堂就開始享受快樂之旅,在自由和歡樂的天地中盡情享受。
參考文獻:
責任編輯 易繼斌
相關熱詞搜索:;學生上音樂課的總結篇四
;感受與鑒賞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徑,并往往以欣賞課的課型來實現。新課程下的欣賞我們要關注是什么呢?關注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與知識技能的統一;注重教學生成性的同時關注預設。音樂課堂中的精彩源于充滿互動、動態生成的教學。下面結合《伏爾加纖夫》一課,談談音樂課的生成。
一、揭示課題 欣賞歌曲
談話“初聽歌曲,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由于上一環節鋪墊)第一遍傾聽:還沒等我講好,調皮的陳杰在底下輕輕說:“像牛叫一樣”大部分同學好象有同感,都在竊竊私語。我本來要批評他幾句,可腦子一轉,說不定他有他的道理。我違心地表揚他,“你聽的真仔細,可真的像你所說的嗎?”可能他是想引起我對他的注意,這時他還覺得很不好意思。是呀,對于聽慣了流行歌曲的同學來說,確實很少感受過男低音這種渾厚的聲音。我順著這勢頭:“那牛的聲音怎樣?”他們嚷到:“很低”,“很悶”有幾個還在底下偷偷地模仿。我心中竊喜,這正是我下面要講的內容,乘機我繼續追問:“那這首歌曲為什么要用這聲音?這里暫且不說,讓我們再仔細傾聽一次。”(第二遍),帶著懸念,他們樂曲聽畢,我請學生回答從中聽到什么,學生紛紛舉起小手。有的說:“我好象聽到他們很痛苦,郁悶的心聲。”有的說:“我好象聽到他們想吶喊,反抗感覺。”還有的說;“我好象聽到纖夫們從很遠地方把船拉到我們面前, 又從近到遠。”……我不得為學生豐富的相象力所佩服,趁熱打鐵。繼續追問:“你從那方面聽出船有遠到近,又由近到遠”平時不愛說話的肖梅很自信站起來說:“演唱者剛開始唱的時候很輕,接著聲音慢慢響起來,中間時最強,到最后又慢慢輕下來” 我又接著問:“那聲音的強弱,我們平時學過,應用什么符號?”這時,全班同學紛紛嚷著:“老師,我知道,我知道。”“應該用強弱記號”“非常好,說明同學平時上課在用心”“那強弱記號怎么表示。”請一位同學上來寫一下,很快一位同學很利索寫出,f和p“那我們剛聽到這段,根據剛才同學說得,又怎樣表示呢?”這時,教室沒有了剛才的熱鬧,同學皺著眉頭,苦思冥想,因為問題難度加深了。一位同學小心翼翼的說:“老師,能讓我試試嗎?”我走過去輕輕拍著她的小腦袋說:“相信你一定能行。”果真,她非常果斷寫出:ppp∠fff∠ppp我驚訝同學的表現,我不曾想到同學對音樂的感受有如此清晰,一致我不用很費力去講解,讓音樂本身自己去感染學生,懂得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剛才有個問題還沒解決呢?“歌曲為什么請男低音演唱,而不請男高音來演唱呢?”我說。這時,剛才搗蛋的調皮鬼陳杰搶著說:“男高音唱得話,纖夫的拉船聽起來就很輕松了,這怎么行。”另一位插著說:“男低音的聲音才能表現纖夫們的生活艱辛。”語文課代表還沒等他們議論好,就大膽站起來。發表言論:”因為男低音聲音渾厚,深沉,有力,更能準確地刻畫出纖夫們不畏艱難,不被生活所累倒,還在堅強的抗爭。”多么精彩的講解。如果老師再引導的話,是多余的。學生的描述緊緊圍繞音樂要素來分析歌曲,還能從男低音的音色及表現力進行闡述。是呀學生是重要的課程動態生成資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要用心留意,精彩無處不在。
好戲還在后頭呢,在創作表現,深化主題環節:參照列賓的油畫《伏爾加纖夫》,在《伏爾加纖夫》的歌聲中做纖夫拉纖的即興表演,這種視覺藝術和聽覺藝術的結合學習,同學們參與強烈,爭先恐后說:“我去,我去。”最后選定一組。這時,其中一位同學說:“老師,你是否給幾件道具,這樣容易表演。”旁邊同學推了他一下,輕輕說:“把老師的鍵盤布條拿來當纖繩不就行了”多么有創意的簡單想象,當時我就心里默默贊許這一舉動。如果我當時以要愛惜公物為由,不愿借出,那不是扼殺了他們的精彩創意。此時,我毫不猶豫把平時珍愛的鋼琴鍵盤布給了他們,隨著錄音機的音樂,他們表演得惟妙惟肖,還把細節之處相象得合情合理,和著節奏,一個蹣跚,跌倒了,起來繼續行走,有個耷拉著腦袋,哭喪著臉,腳像灌了鉛似的艱難地行走,無比沉重。還有個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喘著粗氣用整個身心,負著沉重的腳步前行,一隊纖夫隊伍,好象前面的路程仿佛永遠沒有盡頭……表演完畢,全班同學報于最熱烈的鼓掌。我也為他們有這么多深刻的理解而喝彩。在教學中,如果老師一味把作品的意境強加給學生,學生只能機械的接受,只有讓學生自己真正領會作曲者所要表現的意圖,那才是真正理解。
二、教學反思
1.從本案例中我們可以知道:新課程理念下音樂教師在其課堂上應該關注什么問題?是只關注課前預設好的答案,還是課堂的動態資源呢?關注的是學生興趣的激發,還是音樂能力的培養呢?通過較長的實踐,應該很明確這些問題。案例1學生一邊欣賞歌曲,一邊看油畫,聲像結合,透過那深沉的音調,背纖的號子聲和沉重的步伐節奏,既領會了力度的變化,又體會了歌曲形象,懂得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另一方面,通過平等的對話,既符合學生音樂學習的規律,又有創作表現中的精彩創意。音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在教學中,注重教學生成性的同時關注預設。所以,在實踐中,我們要巧妙設計,用活教材,隨機點撥。在新理念的指導下,許多未曾預料的精彩在師生共同構建的音樂新課堂中誕生,讓學生在動態生成的音樂情境中加深體悟,構成學生整體感悟的音樂教育的動人樂章。
2.教師的教學設計應以挖掘歌曲所表達的深刻情緒為基礎,在欣賞之前為音樂學習營造和調適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心理環境,并有的放矢地采取一些策略,使它處于最佳狀態。由此,使師生在教學活動中都獲得審美的愉悅,這才是音樂工作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3.爭議:在教學中突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就必須削弱“知識與技能”,這兩個目標維度無法在教學中統一起來嗎?案例2教師沒有從音樂要素出發,雖突出了學生的興趣,課堂表面呈現出一派熱鬧的景象,但這難道就是新課程所追求的課堂教學的理想境界嗎?“課標”中并無否定音樂知識與技能的表述,那么“知識與技能”的問題到底是“要不要”的問題,還是“怎么教”的問題,值得每一位一線教師認真思索。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