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并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于經驗總結。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質的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大全,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思修課心得體會篇一
通過這門課程,我深刻了解了中國是一個非常講究修身養性、崇尚道德的民族。我們都應當做個有教養的人.五千年來,無論世事如何變化,勤儉、忠義、謙讓、孝順都是恒古不衰的美德,多少古圣先賢更是視之為傳家寶.小事業的成功靠機遇,中事業的成功靠能力,大事業的成功就完全靠品格、看操守.大凡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德行高尚的人.所謂教養,就是應該知深淺、明尊卑、懂高低,識輕重,應該是講規矩、守道義.有教養的人,往往不以術而以德,往往不以謀而以道,往往不以權而以禮.有教養的人在自己獨處時,超脫自然,會管好自己的心,在與人相處的時候則為他人著想,與人為善,淡然從容,管好自己的口.方圓做人,圓通做事,寧靜致遠,自我反思,則事事放心、順心。
以前總覺得思修課沒有專業課重要,但學習之后才明白,思想品德是人的靈魂,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一個人立足于社會的基礎.思修課是不可缺少的.它與我們的學習、生活聯系是十分密切的,它來源于生活,最終也走入了生活.它開闊了我們的眼界,關注了時代的脈搏,同時也解決了許多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困難。
思修課心得體會篇二
經常聽爺爺他們老一輩講過去的生活,吃大鍋飯,集體勞動,大躍進,知情下鄉,還有“四人幫”,紅衛軍,斗地主,三年饑荒等等,也許是遠離了那個時代,沒有親身經歷,所以無法體會到爺爺他們對現在生活的滿足感。初高中也學習過歷史,對中國及中國共產黨有了一些了解,中國的崛起和發展離不開黨的正確領導,更離不開黨的領導人的英明決策。
經過這個學期對《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的全面學習,讓我對黨的思想和社會主義有了更深的理解。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進程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也了解到了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原因和經歷的歷史進程以及產生的重大理論成果;認識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各自形成的時代背景、實踐基礎、科學內涵、主要內容、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認識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我一直比較喜歡歷史,所以對這門課也充滿了興趣,平時上課認真聽老師講課,但是還是不太積極參與課堂,就自己在下面看書聽講。很喜歡老師找的那些視屏素材,很有針對性和趣味性,學習到的知識也很多,比如建國初期的發展的紀錄片,看到了在經過重重困難之后中國人們臉上的幸福笑容,他們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氣和毅力。最感動我的是那些為中國奉獻畢生精力的革命前輩。從一位農民到一位國家領袖,是一段艱難的路程,也是時世造就的英雄,毛澤東從小心懷大志,參加革命,帶領人民取得了八年抗戰的勝利,其中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中,爬雪山,過草地,吃樹皮的艱苦生活磨練了革命前輩非一般的耐力和毅力。正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毛澤東在實踐中探索中國的出路,毛澤東思想逐漸形成了,歷史證明他的思想是基于中國國情的。毛澤東思想大到可以指引一個國家,小到可以指導我們的日常生活,比如“實事求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等經典語錄,確實給我們在學習生活工作方面有很大的啟迪。
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應該與時俱進,學習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為建設社會主義事業添磚加瓦。
生在中國社會主義,如果連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都不知道的話,就枉費了老師的教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對現階段綱領的概括。要求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本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適合中國特點的道路,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把中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即一方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走社會主義道路;另一方面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不照抄、照搬別國經驗、模式,而是走自己的路,具有中國特色。
我們大學生也應該具有時代感和建設國家的責任感,了解國家正處于什么階段以及是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它可以引導我們將來的選擇的職業,實現自我的價值。鄧小平說: “過去我們以農村包圍城市,取得了革命的勝利,這一點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書本里是沒有的。現在我們還是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這里有繼承的部分,有發展的部分。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準確地說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樣才是真正地堅持了馬克思主義。”一切從實際出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以上是我學習這門課理論部分的一點理解和感想。老師除了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還設置了三次實踐課,讓我們學以致用,親身體會,用實踐來檢驗真理。
思修課心得體會篇三
剛接觸思修課時,我并不了解這門課程的意義。經歷了高考的洗禮,每天都在大量的題海中奮筆疾書,對于我來說早已經習慣了這樣乏味枯燥的課程學習,所以并不了解《思想道德修養》這門課程。后來我發現這門學科不僅僅關系到我們大一新生的思想道德這些問題并且還關系到我們的大學四年時光如何度過、自己以后的人生如何才有意義的問題。通過思修課的學習,我有以下認識。
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修養教育課程,能使我們21世紀的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將自己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剛進入大學生獲得我們是很迷茫的,在新的陌生的環境,我們憧憬著未知的一切卻又渴望著未知的一切,通過四修課的學習我了解到要培養自己的道德修養,努力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樹立了理想就不會在為未知中迷失方向,并且可以更好的威力理想而奮斗,充實自己的生活,讓生活變得有意義的同時自己也變得更優秀。《思想道德修養》就像是一盞指路燈,給我正確的指引,讓我找到方向,在人生這條路上少點頭破血流的悲愴,添些目標明確的激昂。
培養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這也充分說明了“德”是每個人不可或缺的品質,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只有堅持以德為先,德才兼備,才能為國家為社會做出更多貢獻。
這關系到我們的大學三年時光如何度過、自己以后的人生如何才意義。依稀記得老師在課堂上我們未來希望從事什么樣的工作,這有何嘗不是一個自我定位,我想每一個現在一直在為自己未來理想而不斷奮斗的人是幸福的;反觀那些從不自我定位,從不思索自己以后人生的,不得不說是一個悲哀,因為他們不知道存在這里的理由,只能虛度光陰。這是我們每一人要引以為戒的。
總之,思修課教會了我很多東西,特別是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課程后,我對大學生活和學習環境充滿了熱愛,以一種平和的心態處事,通過一些有益的活動,鍛煉了自己能力,增強了自己的人格素質,完善了自己人格魅力的修養和陶冶。
思修課心得體會篇四
思修課,我的第一印象是高中那樣的思修政治課。沒想到,上大學第一節思修課時,我徹底改變原來的觀點。我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學老師——那就是傳道授業解惑,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教,更重要的是用自身的學識,經歷,個性來影響學生,使之思考,使之感悟,使之懂理 。
而當時老師總結為兩個字——“素質”!。
如今大一就要結束了,但是還是感覺自己的成長速度太慢了。大一上時,因專業不是自己所喜歡的,所以會注意到學習方面要抓緊,我用對待高三的態度來對待大一上的學習生活,畢竟轉專業會看你的成績的。于是在平常的學習中,有一個潛在的意識的驅動,個人就會覺得生活過的很充實,成績也還可以。但是大一下當我得知自己轉專業面試失敗時,……瞬間讓我成長了很多。
我突然明白了,有些事情不是你努力就能成功的,我突然意識到,原來個人的力量是如此渺小。什么是現實?“現實”二字,“現”的左邊是王,右邊是見,而“實”的下面是頭,上面確是寶蓋頭。就是說,我們用理想的色彩之眼來世界時,還得記得我們不是萬能的!這就是現實。那段時間,我沒有了明確的目標,我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該做什么。那段時間算是墮落吧,感覺每天都提不起干勁,都過得渾渾噩噩,不知所措,隨波逐流。
可是,現在想想那時,雖然會不甘心,但是感覺都是好遙遠的過去的事情了。而我不是真正做到了第一節思修課上我自己所說的嗎?“去體驗更多的事情”,舉這個真實的自身經歷,主要是想表達自己對生活的體驗。
生活的百分之九十五是平淡,而那百分之五的起伏不是我所能控制的。而我所要做的就是在那百分之九十五的平淡中體驗生活。記得,羅曼羅蘭曾說過,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后繼續熱愛生活。我算是偏理想主義的一個人吧。是的,我一直熱愛著生活,一直在以一種虔誠的態度去體驗生活。
我相信,在接下來的生活中,我會盡量做到自己的承諾,我會一直相信善良,我會去感受生活的溫度,我會去追求屬于自己的自由!
思修課心得體會篇五
以前總覺得思修課沒有專業課重要,但經過了一學期的學習才明白,思想品 德是人的靈魂,語文學得再好,如果品德不好,只能是有害于社會和人民的人。思修課是不可缺少的。它與我們的學習、生活聯系是十分密切的,它來源于生活,最 終也走入了生活。它開闊了我們的眼界,關注了時代的脈搏,同時也解決了許多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困難。
學完了思修這本書, 我深刻了解了中國是一個非常講究修身養性、崇尚道德 的民族。我們都應當做個有教養的人。五千年來,無論世事如何變化,勤儉、忠義、謙讓、孝順都是恒古不衰的美德,多少古圣先賢更是視之為傳家寶。小事業 的成功靠機遇,中事業的成功靠能力,大事業的成功就完全靠品格、看操守。大凡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德行高尚的人。所謂教養,就是應該知深淺、明尊卑、懂 高低,識輕重,應該是講規矩、守道義。有教養的人,往往不以術而以德,往往不以謀而以道,往往不以權而以禮。有教養的人在自己獨處時,超脫自然,會管 好自己的心,在與人相處的時候則為他人著想,與人為善,淡然從容,管好自己的口。方圓做人,圓通做事,寧靜致遠,自我反思,則事事放心、順心。
“人之初,性本善” 。善良是人性光輝中最溫暖、最美麗、最讓人感動的一 縷。老師給我們課上放的片子,都在告訴著我們,人生不一定人人都很成功,不一定人人都能成為英雄豪杰,但一定要善良仁慈。善良是和諧、美好之道,心中 充滿慈悲、善良,才能感動、溫暖人間。沒有善良,就不可能有內心的平和,就不可能有世界的祥和與美好。愛是基本的善良情感,遇到乞討者,我們就施舍他 點錢,遇到老弱病殘、孕婦,我們就主動讓座,遇到迷路的小孩,我們就把他送回家,為他指點方向。一個微笑,一個簡單的動作,一句發自內心的問候,這對 我們并不難做到, 卻可能因此幫助別人走出困境。
一切人, 一切事物都是相連的, 在施予他人的時候,你實在是利益自己,當傷害另一個生命時,實質是在傷害自己。所謂善良,無非就是擁有一顆大愛心、同情心,不害人、不吭人、不騙人。
有了善良的品性,就有真心愛父母、愛他人、愛自然的基礎和可能。一個善良的 人,就象一盞明燈,既照亮了周遭的人,也溫暖了自己,善良無須灌輸和強迫,只會相互感染和傳播。所以,我們不一定要活的頂天立地,過的轟轟烈烈,但一 定要善良真誠。
“不想當將軍的士 兵,不是好士兵” 。毛澤東也說過“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 。如何做人?怎樣做人?做一個什么樣的人?這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很多人一輩 子都沒有弄明白。
學習完此課程,我懂得了做人應該有信仰,應該有信心。信仰是引導我們走 向成功的航燈,自信是達到人生頂峰的動力。美好的前途來自于自強、自立、自信,不達目的不罷休,咬定青山不放松,打跨自己的往往不是別人而是自己,不 要把一次的失敗看成是人生的終審。逃是懦弱的,避是消極的,退就顯得更加無 能。
成功的道路得靠自己闖, 做人有困惑, 做事有困境, 世上沒有一帆風順的事, 只有堅強不倒的信心與毅力。男兒立世,自己拍板,不怕失敗,不言放棄。
老師說,為理想而不斷奮斗的人,是幸福的。我的理想,我知道很難達成,我卻仍然覺得幸福,因為那是我真正想做的事,即是超越我現在的所有可能性,我仍會去爭取, 我不后悔, 因為我沒有騙自己。
思修課心得體會篇六
我的人生觀
一個人只有在社會中磨練才能成為真正的人,我們從出生的那一顆刻起,就注定我們要融入社會,經歷種種挫折與磨難最終成為一個堅強的人,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那就是為我們的幸福而奮斗,都說人生是一場悲劇,但是我們仍需以一種樂觀的態度面對人生,充滿信心的迎接每一天的挑戰。這樣才會使我們的人生價值得以體現,讓我們感到做任何事都是有意義所在。
我的價值觀
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會有自己的價值體現,或大或小的影響著社會的前進,我只不過是這么多人中普普通通的一個學生。但是我有我的人生目的,我有我的生活方式,或許這樣的生活能夠創造價值,它能使我們感到每天都很充實。我相信付出定會有收獲,通過自己努力,完善自己,實現人生自我價值,為社會奉獻自己的一點微薄的力量。
我的道德觀
人生觀,價值觀的確立,讓我們選擇了正確的行為方式,從而承擔起歷史使命,道德觀的學習,讓我懂得了一個人的立生之本。從思修課中學到的不僅僅是這些,它讓我們明白如何讓大學生活愉快充實。
從開學的懵懂到現在擁有一個清醒的人生目標,離不開思修課的作用。對于新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以及人際關系,起初我很不適應,再到慢慢的改變自己,漸漸的融入了集體。我擁有了自己的知心朋友,有了一個小小的人際圈,這使我開始適應大學生活,不再感到孤獨與畏懼。從思修課中我還學會給自己制定一些近期目標,使每天有事可做,不至于覺得荒廢時光,碌碌無為。
樂觀的生活,不對家人產生依賴心理,遇到問題需要理智考慮,對自己要負責,對待別人要誠實禮貌,保持一顆自信心理,獨立解決問題。這樣才能成長為一個自立大學生。
學習完此課程,首先我懂得了做人應該有信仰,用該有信心。信仰是引導我們走向成功的航燈,自信是達到人生頂峰的動力。美好的前程源于自強,自立,自信。不要把一次失敗看做是人生的終審。成功的道路得靠自己闖,做人有困惑,做事有困境,世上沒有一帆風順的事,只有堅強不到的信心與毅力。
老師的每一節課都在告訴我們如何充實的度過大學生活,如何使自己的生命有意義。如今我已明白,珍惜著來之不易的大學生活,如何使自己的的生命有意義。如今我已明白,珍惜著來之不易的大學時光,珍惜這一縱即逝的光陰,珍惜這美麗的生命,做一些有意義的事,為自己的理想打拼。“沒有人為我們準備了一切,而我們是為了一切而準備,立志是從此岸到達理想彼岸的心路。”這句話伴隨我度過初中和高中,如今我又在大學繼續堅持著,克服眼前的困難,人生中的挫折難免會有,拍拍土,站起來,微笑前行,不灰心,不喪氣。偶爾我會成功,但不會迷失自我,為自己的理想奮力前進!
再有,我應該做一個善心人,在別人處于困境中,盡自己的力量幫助他們走出人生的陰影。樂于助人,尊敬別人,孝順父母,遵守法律。將自己的行為影響他人,溫暖身邊每一個人。大學四年以后,也許我會成為一名教師,會像我們的老是一樣教書育人,傳承他們的知識。而今我在為這個神圣的職業奮起拼搏,努力修煉自己。這門思修課讓我考慮了很多,讓我重新審視自己,從中得到的東西不僅僅是這些,更多的是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了為人的要領,體會到了人生的價值所在,使我在大學生活中有了目標,使我充滿信心的對待自己的人生。
大學里有這樣的話,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知道自己知道。這四句話唯有走過這四年時光,才能深刻領會。然而這四年的時光說長也長說短也短,關鍵在于我們會怎樣走過。如今我仍舊以大一新生的稱呼在校園里無憂無慮的玩樂。從上第一節思修課到此刻答這份思修卷,只覺得是一眨眼的功夫,突然感到時光是無情的,你在乎或者不在乎,它都會在那里偷偷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