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可以通過寫心得感悟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感悟嗎?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學習心得感悟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感悟初中篇一
孝道,一個永恒不變的話題,隨著時代的進步,也應該擴大范圍了。也許真的要我們對整個民族盡孝對一切眾生盡孝是大了點,聽起來也覺得十分困難,但是整個民族養育了你 ,你是應該盡孝的;是許多許多的人給了你一個愛的世界,所以你也是應該盡孝的;是一切的生靈給了你一個美麗的生存空間,所以你也應該盡孝的。
成就一番事業,然后在自己的事業上默默地奉獻,用自己的成績與愛心來回報世界上的種種,這也是孝順了吧!
感悟初中篇二
時光說長且長,說短也短;珍貴的人或事蕩在時光的河中——或淡去,或長隨左右。時光用來珍惜,也需要經歷。
回憶兒時,恍若就在昨天。
那時候,我愛坐在陽臺的窗欞下,聽我的外公講故事。陽光映著窗玻璃的藍灑入心間,也穿越著時間。外公那時所講總很有趣,故事的內容多而廣。那些古往今來的神話、童話他都是知道的。
在我印象中,外公在講故事時,手一上一下地比劃,隨著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那講故事的聲音也有抑揚頓挫。我總被那些略帶奇幻性的西游記故事與豪情的水滸小說所吸引,這大多也是外公講述的緣故。
不久前,重歸那時的屋,高樓上我透過窗兒眺望,陽光明媚依然,身旁的故事聲淡去了,遠方岳麓山和湘江河勾勒成時光的模樣。誠然,時間漫長,可也請多一些愛與珍惜。光陰的沙從指縫間流去,一些事物經不住似水流年的變化。
歲月啊歲月,隨著時光流淌,時而飛馳,時而徜徉。把握他!經歷他!珍惜他!他名為,時光。
感悟初中篇三
成長的過程是漫長的,在這漫長的過程中,我們會接觸到許多新事物,也一定有感悟的。
一
“爸爸!我知道天上有多少星星了。”小小的我驕傲地仰著下巴看著正對我微笑的爸爸說。“噢?真的嗎?那么有多少顆星星呢?”爸爸依舊微笑著。“嗯,是……是八十六顆。”我興奮地答道。“哈哈……”爸爸終于忍不住大笑起來。“你……你笑……笑什么?”我小臉脹得通紅,“真的是八十六顆,我昨天晚上親自數的。”“哈……傻丫頭,天上的星星你能數得過來嗎?一個銀河系里的星星就有成千上萬個,宇宙里又有許多許多的星系,那么多的星星,你能數得過來嗎?”爸爸邊笑邊說。“我昨晚就是數了八十六顆星星。”我固執地答道。“你看到的只是小的不能再小的一部分,另外還有數也數不清的星星呢!”爸爸解釋道。“那……什么叫銀河系啊?還有,銀河系里的星星怎么那么多啊?”我問道。“哎!說你也不懂,反正你記住天上有數不清的星星就對了。”爸爸不耐煩地走了。“噢”我點了點頭。我知道了天上有許多星星,數也數不清。
二
“喂!你過來!”小學老師憤怒地向我吼道。我乖乖地低頭走了過去,我知道這次考試沒有考好,老師很是生氣,“你啊!你要知道,一個好學生變成一個壞學生很簡單,可一個壞學生變成一個好學生就難了!”老師教導著我。我心里很難受。我開始努力。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在第二次考試取得了優秀成績,望著老師的笑臉,我明白,只要努力,壞學生變成好學生也沒什么不可以的。
三
我和爸爸在水門塘的大壩上練自行車。一路上坷坷碰碰。四周一片漆黑。左邊是一排樹,發出陰森森的“沙沙”聲響。右邊是水,在風的帶動下“嘩嘩”作響,仿佛馬上就要蹦出一個水怪似的。我騎著車子,走在那凸凹不平得簡直不能稱為路的路上。我怕,因為隨時都有從車上摔下來的可能,再加上兩邊的恐怖景象,使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某個鬼故事開頭的環境。突然,我眼前一亮,一片光穿透了這恐怖的漆黑。我加快了速度向那片光騎去。我走到了一片柏油馬路上,四周都是路燈,路平整得讓人感覺不到一點兒輕微的顛波。爸爸對我說:“這就是人生,當你努力,經過一段凸凹不平的路,不怕那些阻礙你的絆腳石,你會贏來一片光明。我感悟,噢,這就是人生。
仰頭望著天空中繁星點點,回味成長的感悟。隨著感悟的加深,我們逐漸成長,我們會逐漸了解未知的區域,在感悟中,我們成長。
感悟初中篇四
“叮鈴鈴”上課了,這一節是語文課。我們正聚精會神地聽著老師講課,過了一會兒,門外突然站著一個人,眼睛不停的掃蕩著每一個人,好想在找什么人。老師發覺了,走了出去,我們的眼睛也不約而同的跟了出去,只見那位男人跟老師說了幾句,并把一樣東西交給了老師,便轉身走了。
老師走了進來,這時,我們才發現,原來那樣東西是一件衣服。只見老師拿這件衣服給了一位女同學,并對她說:“這是你爸爸拿給你的,說天氣涼了,怕你感冒,所以給你送來了。”說完,老師又繼續上課。
這一幕,震動了我那顆小小的心。啊!多么感人啊!一個小小的舉動,足以見得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是多么的關心。孩子,在父母的眼里,好比是自己的全部生命,這一點生命有任何破綻,父母便會心痛萬分,猶如一顆針扎進了你的心。
母愛是我們所需要的,父愛也是。母愛是裸露的,讓你看得一清二楚,但是,父愛是深藏不露的',就好比那沉埋于大山底下的一粒碎石,如果不擦亮眼睛仔細觀察,是看不出來的。父愛就是在背后鼓勵你,默默支持你,看到你豐收的收獲,父親也就心滿意足了。
感悟初中篇五
一次午后的下午,我坐在陽臺,用力地揮舞著扇子,驅趕著炎熱的暑氣。我的眼神不經意的一瞟,猛然發現,2只蝸牛在花盆上慢慢地蠕動。這2只蝸牛一大一小,應該是一對母子吧。小蝸牛費力地跟在母親的背后,在它的背后留下一條彎曲的黏液小道。我饒有興趣地把2只蝸牛抓了起來,小蝸牛驚慌地縮進了殼里,而大蝸牛卻豎直觸角,像是想對我實施攻擊。我從書上了解到,蝸牛是當今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牙齒有25600顆,它的牙齒有135排,每排有300—350顆。不過,它的嘴巴實在太小,諒它也傷害不了我。我輕蔑地一笑,用扇子柄輕輕地戳了大蝸牛一下,大蝸牛也縮進蝸牛殼里不動了。
我又把2只蝸牛放在一張紙上,靜靜的觀察它們,不久,大蝸牛探出了身子,它輕輕地碰了碰小蝸牛,2只蝸牛又開始慢慢地蠕動起來。我不禁感到發笑,都在人眼皮底下了,還想逃跑??我悄悄地舉起一只手,重重地捏住大蝸牛的觸角。大蝸牛痛苦地扭了扭身軀,頭不住地擺動,被我捏過的觸角迅速的萎縮了,變成了一根短短的“火柴棍”。可2只蝸牛仍是矢志不渝地朝前爬去。我猛地抓起大蝸牛,輕輕地一扔,我想,這回大蝸牛一定必死無疑了!等我再把大蝸牛放在紙上,沒想到,大蝸牛竟然慢悠悠地回醒過來,拖著那個有些破碎的大軀殼,朝著小蝸牛爬去。我透過破碎的外殼,看到了大蝸牛的軀體,我不禁也被大蝸牛的這種精神所打動。
至今,那一幕幕場景仍然歷歷在目。每每想起,心中就有著無限的感慨。在那個午后的下午,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親情,它是那么樸實純潔,一覽無余。
哦,可愛的親情!
感悟初中篇六
到了粽子飄香的端午節,人們就會不約而同地想起偉大詩人屈原,因為這個節日,就是為了追思偉大先賢為理想舍身追求的高潔情操而演變而成的。端午節,如今留在我的記憶里的全變了味。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竟產生了如同過春節那樣的百無聊賴的感覺,認為端午節無非就是吃粽子,掛香袋,懸蒲艾。
其實,在中國的歷史傳統中,認為五月五日是惡月惡日,按照《易經》等典籍記載,陰惡從五而生,五月五日恰恰是陽氣運行到端點的端陽之時,惡癘病疫就會肆虐泛濫。因此,這一天人們便插艾葉、掛蒲艾、喝雄黃酒、配香囊等,以驅邪辟邪、保健健身。現在,已經沒有人想到,過節就是對苦難的懺悔,過節就是苦中作樂。
五月初五,還是偉大的詩人,三閭大夫屈原投江的日子。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大概屈原就是有意選擇在農歷五月初五這個惡月惡日投江自盡,以順應人們心中的傳統日子,表達自己對國家民族的忠心吧。于是,偉大的詩人,英勇的就義,就給傳統的日子賦予了新的含義,就有了端午節一說。
從此以后,每到這一天,小孩子胸前就掛香袋,是為了昭示屈原的品德節操馨香溢世;吃粽子,據說是為了堵魚蝦的嘴,防止屈原的尸體受損,久而久之,就演變成為了一種傳統節日的食品;插蒲艾,俗稱“蒲劍斬千妖,艾旗招百福”,可以驅邪避邪。
而賽龍舟,有的人認為是為了競相營救屈原而演變來的;還有的人說屈原投江后化為白龍而去,人們為了紀念他,追思他的高風亮節,而劃船競渡去追尋他的仙蹤演變而來,等等歷史傳說,不一而足。就演變成了今日的龍舟賽。故而,每一個節日,大體都是由一個悲滄的故事,集思了諸多美好的傳說而這樣形成的。
汨羅江上,波譎云詭,靜寂悲滄。屈原大夫,鵝冠博帶,一葉扁舟,懷石涉江,竹篙輕點處,水波蕩漾中。漸行漸遠直至被吞沒之際,頓時草木含悲,云霧蔽日,風云變色,江水嗚咽,浪花悲鳴。待風平浪靜時,汨羅江上,一條白龍緩緩游弋,偉大的神靈已融為浩瀚之江水,泊泊東流去,后人聞之,無不哀泣,世代緬懷。
數千年后,我手握竹篙,極目瞭望,一次次地駕舟前行,卻永無止境地地難抵目的。在緬懷屈原滄涼悲壯的同時,極力追索《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中那淡泊寧靜的高遠意境。前程漫漫,需要追尋的東西又太多太多,但我不會泄氣,還會點篙前行,不息地探索,任重而道遠,我在努力搜尋著理想中能給我帶來永久安全感的堅實彼岸。
端午節是這樣一個節日嗎?吃著香粽,嘴是甜的,可你的心里呢?掛著蒲艾,是為了避邪,可你要知道,這個世界上,丑惡和美好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的。年年端午,今又端午,端午的啟示就是告訴我們,陽氣運行到端點的端陽之時,人的意境就要需要足夠的定力來把持。人“難得糊涂”地活著,并不是因為境界高,而是選擇了順其自然。知道人生是苦的,你所能做的,就是苦中作樂。明白了這個道理,那么,你度過的每一個節日,都將會是快樂的。
感悟初中篇七
小時候,總是害怕寫作文。絞盡腦汁都想不出一篇好的作文,每個單元要求寫作文的時候,對于我來說都是一場噩夢。那時候老師十分嚴格,我們必須按到她的要求來寫。寫錯一點兒,題目偏題,內容不恰當不完整,都要落得一個零分的下場。
我討厭作文,因為那時候的我怎么寫作文也寫不好,無論看了多少本作文書也不能寫一篇優美完整的作文。每次語文考試,作文成為了我拖分的關鍵。當我咬著筆絞盡腦汁的想作文的時候,卻見班上許多同學都已悠閑地交完卷子回到自己座位上聊起天來了。
我常常一個人在想,難道是我的腦洞太缺乏了?想象力不充足?不仔細觀察事物?誰也不能給我一個完整的答案,問班上作文好的同學,他們卻高深莫測的笑了笑說,自己一套的作文方法是要自己探索才探索的出來的。
我很迷茫也很無措,寫作文還要講究方法?我試著開始把每看見一個事物所想到的內心活動,和想到的第一想法及時寫下來,慢慢的我也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
現在到初中了,我也漸漸長大,已經成為了班上的作文寫手,我再也不擔心作文字數不夠,不會寫作文,作文缺乏的問題了,我知道我要寫什么,我該寫什么,我需要寫什么。
每每這個時候,我總會想起以前那個抱著作文書狂啃的我,那個不會寫作文,而被老師訓斥的哭鼻子的我,那個每一次因為作文拖分跑到一邊傷心流淚的我,想起這些時,我心里已經沒有了當時的酸楚和對老師的怨恨,而是無限的感激與慶幸。
作文,你現在已經是我心靈的通道,你能讓我傾訴,在最困難的一段時期幫助我,謝謝你!
感悟初中篇八
上小學時,就聽到上初中的哥哥姐姐們天天叫苦,我總是不解的想著:初中有什么苦的?好像和小學沒什么兩樣呀!
每次聽到哥哥姐姐們考上了96分就很高興,我還嘲笑他們:“96分等于100分考試卷的80分,這么低有什么可高興?”到現在,自己上了初中,終于明白了。
轉眼間,我已經步入初中三個月了,初中這兩個字眼,對于我來說并不那么遙遠。陌生了,而是那么清晰。初中這個階段會很苦,先苦后甜。
初中,學習任務重,作業繁多,和小學比,簡直天壤之別。原來的周末玩一天或一天半。現在的周末還要補課,作業寫不寫得完都是個問題,更別說玩了,而且作業的難度也比小學大。雖然作業難。題目多,但是當我解出一道深奧的數學題時,那種成就感會讓我非常開心。在學習中收獲快樂。
這些就是說初中苦中有樂的感覺。那么,為什么說初中先苦后甜呢?因為,初中的學習確實很苦,但是你的付出得到回報時,那成功的喜悅將會把曾經的苦完全替代。
學習的過程畢竟是苦的,但苦中也會有甜,在你解出一道深奧的數學題時,會有很大的成就感;在你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時,會很有信心;在你付出得到回報時,會有很大的滿足感,所以學習是苦中有甜。先苦后甜的。上了初中一定要有一個好心態,要學會用學習的甜來激勵自己,讓初中更加輕松。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