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對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可以幫助個人更好地理解和領悟所經歷的事物,發現自身的不足和問題,提高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與他人的交流和分享。優質的心得體會該怎么樣去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秀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蝸牛散步心得體會篇一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
哎,生活總有太多不如意。面對上帝下達的任務,我摸不清他到底想干什么。
翌日清晨,當第一縷陽光自門縫射入。我認命的牽著蝸牛出現在了門前的街道。鄰居們今天似乎都格外早起了一次他們早就聽說了這個上帝的任務,今天只為看我的笑話。
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了。我曾催它,唬它,責備它,可他依然還是那樣的緩慢。我無奈的接受了現實,就如同我改變不了生活,我只能改變自己。
嘲笑聲不斷從街道兩邊的人群中傳出。當然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在嘲笑。一些朋友在為我辯解,其實他們也不知道能解釋什么,掩飾什么,他們只能去阻止嘲笑,不致讓我太過難堪。我的另一些朋友躲在嘲笑的人群中,其中也有一些我認為可以交心的朋友。我笑了笑,低下頭,努力使自己不去聽那些吵鬧的歡笑聲和嘲諷的話語。
我感到平常快走幾步就可以走到頭的街道,今天卻如此的漫長。蝸牛總是挪那么一點點。當我又要忍不住催它時,一扭頭,正對上他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仿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啊!”我頹然,假如我把心放寬點,也許就不會這么焦慮。就如同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和行為方式,雖然我們無法理解,但我們可以試著寬容。
人群終于在不斷的散去,因為他們找不到更多的看點。我如釋重負,其實也沒有什么過不去的坎,熬一熬堅持一下,總會過去的。
當陽光灑滿街道時,我和蝸牛終于走到了街口。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這普普通通,早已看慣了的世界,頃刻變得新鮮了。
回頭望了望身后依然在緩慢向前爬的蝸牛,我似乎明白了上帝的意圖。
生活總有太多不如意,笑對生活,寬容生活,慢下來生活,才可有別樣的收獲。
我,牽一只蝸牛在散步。
蝸牛散步心得體會篇二
蝸牛散步在當今社會已經逐漸受到人們的青睞,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健身方式。蝸牛散步不僅能夠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和體力,緩解身體緊張和疲勞,更能夠讓人們享受大自然的風光,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之處。我也愛好蝸牛散步,以下就是我的心得體會。
首先,蝸牛散步是一種非常輕松放松的方式。與慢跑和高負荷的運動不同,蝸牛散步在保留運動的同時能夠更輕松地撫平身體的疲勞。這種方式特別適合那些想要減輕壓力和疲勞度的人。同時,蝸牛散步還能夠促進血液流通和新陳代謝,讓身體處于健康的狀態。
其次,蝸牛散步的另一個優點就是能夠帶給我們更多的美好體驗。在散步的途中,我們能夠欣賞到美麗的景色,并可以與周圍的自然環境親近。這時,我們就不再需要手機和電腦,更不用擔心各種紛擾或者工作上的壓力。如此一來,我們就能保持更好的生活狀態,更健康地面對一切。
第三,蝸牛散步還能夠促進心靈的成長。眾所周知,任何舒緩的運動都能讓人的心情變得愉快。散步是一種鍛煉身體和放松心靈的雙重效果。散步能夠有效地幫助我們改善負面情緒,緩解緊張的心境,讓身心兩方面都能得到極大的治愈和放松。每日一步,心靈更寧靜,更放松。
第四,蝸牛散步是一種社交方式。不同時期,我們可能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結識新朋友,認識不同的朋友,能夠豐富我們的人生。結識新朋友,開啟新的社交征程,豐富我們的生活。
最后,蝸牛散步是我們所能做的最好的減壓方式。通過蝸牛散步,我們能夠全方位地釋放壓力,讓身體和心靈都能夠得到放松。只有在這樣的狀態下,我們才能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和壓力,并越發地堅強強大起來。蝸牛散步的簡單、易行、舒適,能夠讓我們提升生活品質,擁有更好的人生。
總之,蝸牛散步作為一種簡單健身方式,具有很多的優點,有利于身體和心靈的成長。我們可以在蝸牛散步中釋放壓力,體驗美好,認識新朋友,在人生的旅途中良辰美景與夥伴相伴。希望更多的人們能夠加入到蝸牛散步這個大家庭,享受到這種美妙的體驗,走向更加健康和美好的生活。
蝸牛散步心得體會篇三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我們的眼睛缺少發現而已。
——題記
處身于如此快速的生活節奏中,難免會使人們心煩、壓力加重,覺得生活缺少美的存在。這時,我們不妨擠出點點時間,牽一只蝸牛去散步。
在傍晚時分,靜下心來,牽上一只蝸牛重走往日的路,或許你會發現生活原來處處都那么的美。
匆忙一天后,不妨牽上一只可愛的蝸牛出去散散步,你會發現世界原來是如此的美。
蝸牛散步心得體會篇四
我養著一只蝸牛,是從奶奶家的菜地里捉到的。
蝸牛的身子是淡棕色的,上面背著一個圓圓的`殼,是深褐色的。頭上長著兩根和針差不多粗細的觸角,上面嵌著小小的黑珠子,那是它的眼睛,不仔細看,還真看不出來。
一開始,我看到它的時候,一點兒都不喜歡它。因為它的身子粘粘的,又背著褐色的大殼,真是難看極了。可是有一天, 它在吃菜葉時,我有了好奇心,想看它是怎么吃葉子的。我開始仔細地觀察它。觀察著,觀察著,我居然愛上了這只“丑八怪”。
我發現, 蝸牛的嘴里長著很多細小的牙齒, 像一顆顆珍珠。這些珍珠把一條齒舌圍住了。蝸牛用齒舌把食物磨碎,再把食物碎末一點一點吃下去。
這只蝸牛特別喜歡吃青菜葉。無聊的時候還喜歡把自己倒掛在窩里的天花板上,像個蜘蛛俠一樣。碰它一下,它就會躲到殼里面,可依舊還是會倒掛著,一點兒也沒有要掉下來的意思,真奇怪。
觀察蝸牛真有趣,我以后還要仔細觀察其他的東西。
蝸牛散步心得體會篇五
周末的午后,我坐在秋日的陽光里,暖暖的,隨手翻開了《牽一只蝸牛去散步》,這本書早已聽同事談起過,只是一直還沒認真讀過。在如此燦爛的日子我便美美地讀了起來,一讀便已愛不釋手。
想想自己的兒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就像這只小小的蝸牛嗎?從他開始呀呀學語,到上幼兒園上小學,我何嘗不像書中那位牽蝸牛的主人公一樣!記得兒子在上一年級的時候,我總是覺得孩子作業寫得慢,寫得不規范,幾次改不過來我心里就會著急,就會大聲訓斥,現在回想起他當時的眼神真得就像文中的小蝸牛的一樣,仿佛在說:媽媽,我已經盡力了。還記得兒子三年級的時候,一次語文考試考了八十幾分,當時的我心里全是抱怨,導致怒火沖天,后來才了解那次試卷真的很難,孩子已經盡力去做了。現在想想如果我能換一種眼光去看待孩子的學習,換一種心態去面對孩子的成績,也許我的孩子生活得會更加快樂些。
如今兒子面臨小升初,在這種應試的大環境下,做家長的我比孩子都著急,給孩子報了這班報那班,本來孩子學校的作業已經占用了一些時間,又要花費時間去做“班”的作業,彈琴、寫奧數……玩的時間自然要少很多很多。有時候想想,明知道這樣不好,但是在這種大環境下感覺又不得不,不得不趕著、催著、唬著他往前跑,也不管他流著汗、喘著氣。看了這本書讓我恍然大悟,我們總是給予孩子太多的期待,卻忽視了他的感受,我們總是給予他太多的要求,卻束縛了他的成長。孩子的成長需要我們家長的關懷,但不是由我們家長安排孩子的人生,孩子成長的每一步對于孩子來說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如果我們為了自己的想法而不顧孩子的感受來安排孩子的人生,那么我們除了得到焦慮、急躁之外,還會讓孩子失去一個美好的童年,美好的回憶。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讓孩子幸福快樂地成長比什么都重要,很多東西童年沒有學會,以后還有很多的學習機會,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作為家長的我們更應該關注孩子的興趣所在,讓他們朝著自己的興趣方向發展,同時放慢我們的腳步,慢慢地陪孩子一起成長,這時我們也會聞到花香,我們也能聽到鳥鳴,我們也能看到滿天閃亮的星星!平時我們多看看孩子燦爛的笑臉,多聽聽孩子無邪的笑聲,少一些催促,少一些抱怨,也許我們會發現:原來上帝是叫孩子牽著我們去散步!這樣一路走過來,孩子和作為家長的我們也會感到更加快樂和幸福。
教育是一門藝術,而作為教師的我們來說,不僅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還要教育好許許多多其他的孩子。作為小學老師,我們更要有陪蝸牛去散步的精神,因為小學的孩子,由于年齡和心理特點,他們在動手能力、學習能力等方面都相對來說慢一點,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更有愛心和耐心,有更多的寬容和等待,陪著孩子慢慢成長。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去年暑假陪兒子上外教課的情景。課堂上,外教老師micle總是一次次重復著、手舞足蹈地演示著孩子們沒有聽懂的話,直到所有孩子明白了,回答了,他才會繼續下一個話題。記得班上有個小女孩年齡相對來說似乎小一點,還有點坐不住,當micle問她“canyoudance?”時,小女孩好像聽不明白,沒有回應,micle老師并沒有說聲“sorry”了事,只見他充分利用了肢體語言,邊跳邊說:?look,?小女孩被老師幽默的舞姿逗笑了,也跟著老師舞動著回答:yes,ncewell,too.這個答案更加完整,而且相信小女孩也明白了“dancewell”的意思。整節課簡單而純粹,一節課一個任務,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參與體會,從不催促,更多的是鼓勵表揚、耐心和等待,整個課堂讓人感覺輕松愉悅,孩子們也很享受課堂,樂在其中。
但在我們的日常教育工作過程中,我們有時會急于求成,恨不得要求每個孩子能快速按照自己的標準回答,順利地進行到下一個教學環節,造就一個所謂的高效課堂。因此,我們平時的課堂似乎比他們多了些任務,多了些壓力,對待孩子的錯誤我們老師似乎少了些寬容,少了些等待,多了些抱怨。通常有些老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為了把班級成績搞上去,為了成為學校的教學能手,我們課堂的教學節奏也似乎快了許多,教學內容也多了許多,教學目標也狹隘了許多。從而,我們學生的負擔也重了很多,在我們有的老師大搞題海戰術,填鴨式等急功近利的教學方式下,我們的孩子不堪重負,尤其使我們反應慢半拍的孩子們深感挫敗和自卑,他們往往受到輕視和忽視,從而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個性受到壓抑,甚至有的造成心里亞健康。因此教育需要時間,需要等待。在教育上,我們來不得半點急躁,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要允許孩子在錯誤中成長,要引導學生一點一點地進步,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成長,拔苗助長、急功近利是萬萬不可的。教育的耐心就是在教育上要循序漸進,按教育的規律、科學的規律辦事。教育的等待也是一種智慧,但絕不是得過且過、任其自由發展。智慧的教育就是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以智啟智,要學會賞識孩子,等著孩子一點一點的進步。教育的等待需要堅持,堅持科學的方法,堅持良好的習慣,堅持信任,堅信孩子能做好每一件事情,態度要始終如一,絕不能因為某些因素的變化而否定一切,尤其不能否定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平時我們經常能聽到一些老師的抱怨:某某孩子不聰明,拖了班級后腿;某某孩子不聽話,怎么教訓都不行等等。這些孩子跟其他孩子相比也許稍有不同,但對于稍有不同的孩子我們如果能多觀察,多留心他們的內心世界,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更多的耐心和愛心,也許他們也一樣很棒,或許他們在某些方面還能做得更好。有位教育專家說過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要有足夠的耐心、愛心、細心、信心、寬容之心靜待花開,相信花兒一定會開得鮮艷芬芳。
我們每個孩子都是一塊未經任何雕琢和修飾的美玉,需要我們父母和老師用智慧、用愛心、用耐心去發現去雕琢。每個孩子也是父母的寶,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作為父母和老師,面對孩子,我們確實很多時候有無奈,有苦惱,但是當我們想要抱怨的時候,我們可以靜下心來再想想辦法,想想比抱怨更好的辦法,相信會有一個不一樣的結果。記得最早是老教育家陳鶴琴說過“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現在被不少教育者廣泛引用,而且引起了爭論。我想,陳鶴琴當初說這話也并不是沒有道理的。也許現在社會的應試教育大環境,以成績論英雄的單一的社會評價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我們一些老師的教學態度。但是教育孩子就像是牽著蝸牛去散步,只有耐心地陪著他們,多些耐心,多些鼓勵,少些急躁,少些抱怨,看著他們一點點成功,一點點長大,我們會發現生命中真正的成功,和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的一面!
蝸牛散步心得體會篇六
今天下午,我和媽媽在花壇里抓了一只蝸牛。
蝸牛背著沉重的殼,頭上長著兩對觸角,觸角頂端長著圓圓的眼睛。它的全身由腹部、腹足類、觸角、嘴、殼等器官組成。
蝸牛爬的.地方會留下粘液,肯定會找到這個小家伙。粘液也有很大作用。分泌粘液可以減少摩擦,幫助行走,防止螞蟻等昆蟲入侵。
蝸牛喜歡生活在黑暗潮濕的環境中。當它們被放入水中時,它們會伸出頭來(否則它們會窒息而死)。蝸牛討厭陽光和鹽。如果他們在身上放一些鹽,他們的肉就會變成水。
我摘了幾片綠葉給蝸牛吃,它一直不肯吃,我就去玩了。大概過了半個小時,我又來看蝸牛,驚呆了。它居然吃了一小塊。原來蝸牛是在沒有被監控的情況下進食的。
聽說蝸牛還能吃!它含有高蛋白,是一種營養,但不是所有的蝸牛都能吃。
大自然是奇妙的。小蝸牛有這么多知識。我想努力學習,揭開更多的謎團。
蝸牛散步心得體會篇七
最近看了《牽著一只蝸牛去散步》一文,感觸很深,讓我重新審視了我的工作,文章寫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上帝交給我一任務,讓我帶著一只蝸牛去散步,可我卻嫌他爬的慢,催他,唬他,責備他。放棄他,任他往前爬,忽然,我聞到了花香,聽到了鳥叫,體會到了這些以前沒有的東西,我恍然大悟,原來,是上帝叫蝸牛帶著我去散步。
其實在這篇文章里,最引我注意的是那只蝸牛。那只蝸牛真的很可憐,已經盡力了卻還被責備、被訓斥。我覺得班里有些孩子像極了那只“小蝸牛”,無論他怎么努力,怎么用功,只要沒有達到老師和家長的要求,得到的總是責罵。
但是,我們有誰真正的去了解過學生的內心,又有誰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上看問題,他們還只是一個什么都不會的孩子,還需要父母和老師的細心教導與呵護。而我不正是文中提到的那位牽蝸牛散步的人嗎?作為一名教師,我覺得嚴格的要求孩子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事情沒有做好的時候,不會的時候,我會去責備他,我會心情急躁、焦慮和不耐煩,恨不得抱著、背著他,替他往前走。在這樣的心情驅使下,蒙蔽了自己的雙眼,急于求成,看不到孩子眼中的歉意,看不到孩子其實已經很努力了,也看不到沿途美妙的風景,最后,孩子受傷,自己疲憊,弄得“兩敗俱傷”。
詩的另一小節是:
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還有個花園,我感到微風,原來夜里的微風這么溫柔。慢著!我聽到鳥叫,我聽到蟲鳴。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
咦?我以前怎么沒有這般細膩的體會?我忽然想起來了,莫非我錯了?是上帝叫一只蝸牛牽我去散步。
讀著詩句,心靈觸動的我眼前立刻浮現出了另一番景象:中午時,“小蝸牛”送我一顆葡萄,一瓣橘子;教師節,“小蝸牛”送我一支筆;還有“小蝸牛”熱心幫助老師、同學的畫面……這些悅耳的“鳥叫蟲鳴”,這些亮麗的“星斗”,竟是這些“小蝸牛”送給我的。在朝夕相處的日子里,我慢慢地發現他們原來是那么的善良,那么的可愛,雖然他們的成績不好,但他們那顆純真的心足以感動每個人。
有人說:“幸福就像一只蝴蝶,在被人追求時總是無法捕捉到。如果你安靜下來,他可能棲息在你的身上”。現在,我懂得了我應該停下腳步,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把自己主觀的想法放到一邊,靜下心來傾聽孩子的聲音,慢慢掌握住孩子的自然成長規律,不慌不忙,因為,上帝上帝交給我一任務,讓我帶著一只蝸牛去散步。
蝸牛散步心得體會篇八
朱敏:靜待花開。孩子需要一定的成長空間,而我們應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陪伴者,一同感悟鳥語花香、滿天星斗。
馮翠:其實只要我們能靜下心來,善于分享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所有快樂,分擔孩子的擔心,憂慮,不安和煩惱,和孩子做好朋友,走進孩子童話般的心靈世界,和他們一起笑,一起哭,傾聽他們的心靈之音,讓他們感受心與心碰撞產生的溫暖,感受到我們的支持、鼓勵和幫助帶來進步的快樂。
楊娜:教育孩子就是帶著蝸牛去散步,讓我們的教育慢下來,前行路上偶爾退一退,給頭腦以思考的空間,讓我們可以有時間反思每步是否沿著初心一路前行,讓心靈趕上自己的腳步。慢下來,心才能定下來,教育才能開出智慧之花。
商曉娜:孩子從來都是一個完整的個體,她的當下應該就是她最好的狀態。我覺得從此可以不必再急著做任何事,我可以慢慢來,讓我和孩子們慢慢地互相了解,互相喜歡,共同成長,多一種體驗,多一個親人,我覺得成為一名老師,陪孩子們慢慢長大,是一種幸運。
張麗娜:曾經看到過一個詞語,叫做“慢教育”。跟這篇文章放在一起,確實搭配。教育這件事,急不來。生命的成長需要時間。不要急躁。靜下來,陪著孩子一點點成長,一點點進步,其實也是一種幸福。在享受這種幸福的同時,也許一個不經意就會發現孩子突然間有了驚人的變化。如果一味急躁,急于求成,反而容易傷害到孩子,結果適得其反。
趙林林:孩子的成長步伐是一定的,拔苗助長的做法不可取。教育孩子,一定要遵循規律,有耐心,放慢腳步的陪伴孩子成長,不經意間,孩子就會給你不一樣的精彩。
曹孟盈:教育恰如教孩子學步。對待學生的成長,來不得半點兒急躁,放手是必要的,嘗試是必要的,等待是必要的。
靳浩然:作為老師,我們陪伴孩子成長,就是一次牽著“蝸牛”散步的“慢養”之旅,急不得也快不得。我們不能只顧著倉促前行,而忘了觀賞沿途的景色。也許等待之后,我們可以看到別樣的風景。
傅英:教育,就如同陪蝸牛散步,應有愛,應有耐心,應是相互陪伴共同成長。接受孩子的所有,不以成人的標準去對待孩子,相信他們的每一次努力都會有收獲。
崔葉馨:對待孩子需要的是細心和愛心,認真地去對待每一位孩子,對他們細心地呵護,每天都會受到不一樣的禮物的。孩子們就像可愛的小蝸牛一樣,是上帝送我們老師的最好的禮物!
于艷紅:與孩子相處就是要把自己變成他們的同齡人,去他們的世界看不一樣的風景。有時我們要感謝孩子們,讓我們又經歷了一次成長。
馬菁:我想到了家庭生活中,孩子和父母的關系,你伴我長大,我陪你到老。作為父母我們不能缺席孩子成長中的每一個時期,作為老師我們更不能缺失對每個孩子的愛。因材施教擔任起國家給我們的使命。讓我們用行動,成就最美的自己。
陳亞男:很多時候作為老師,不要老是以一個成年人的標準去要求一個孩子,孩子每天都在向前努力,他不是停滯不前的。牽著蝸牛散步的時候,其實蝸牛也在牽著老師,孩子讓我們重溫成年人世界里少有的那種單純和率真,我們也要邊走邊學會欣賞著路上的風景。
李珊珊:登頂固然很好,但是沿途的風景更是美不勝收。讓孩子們成龍成鳳是所有家長和老師們的心愿,因此家長老師常常催促孩子,想讓孩子們學的快一點再快一點,但是殊不知我們正在牽著“小蝸牛”在散步,他們已經努力了,當我們愿意陪伴他們一同散步成長的時候,會發現我們的童年回來了,我們的童心回來了,散步中的風景更是別有一番風味。
崔炳霞:與孩子相處,我們老師或是家長應該做的便是耐心加愛心。心理學中提到,在人的成長路上需要學習動機,恰當的激發孩子的成長動機才是我們引領的方向,希望大家都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多一點耐心,成就孩子,成長自己。
蝸牛散步心得體會篇九
一場秋意綿綿的雨下過以后,學校里的空氣十分清新。
中餐過后,我發現花叢旁有幾只蝸牛,細細打量,這幾只蝸牛的殼顏色還不一樣呢!白殼的'蝸牛我就叫它“白雪”,粉色殼的蝸牛我叫它“粉色女孩”,綠殼的叫“綠葉”,紅色殼的叫“紅寶石”......
太陽出來了,蝸牛把身子探出來,他們的身體是深棕色的,殼上長著褐色的斑紋。他們的頭上有兩根黑色的長觸角和兩根短觸角,觸角的頂端是兩個小黑點,那就是他們的眼睛。
看見它們那么可愛,我不禁伸手去摸他們,但他們像受驚似的,一個個迅速縮到殼子里去了,讓我又愛又氣。
不一會兒,他們便把頭伸了出來,我突發奇想,用水瓶灑了一點水在它們身上。他們好象很喜歡水,把脖子伸得長長的。
想知道這些蝸牛在哪兒嗎?我就是不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