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中欣賞課教案篇一
《耳朵上的綠星》是一篇充滿溫情的童話故事。小松鼠想去參加森林音樂會,但它不愿傷害小草與玫瑰花,這種美好純潔的心靈與沒打扮就去參加音樂會的傷感共同構成了一種略帶憂傷的溫情,讓讀者不由自主地為小松鼠著急。慶幸的是兩只可愛的螢火蟲知道了這件事,他們為了報答小松鼠的善良和好心就悄悄地停在了小松鼠的耳朵上裝扮了她,讓大家徹悟――美好的東西必定有美好的結局。
之所以選擇其作為教學內容,是因為它不同于一般的童話抒情故事,它還有著引人人勝的情節和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善良可愛的小松鼠、柔弱美麗的玫瑰花和小草、知恩圖報的螢火蟲,作者賦予了他們鮮明的個性特征,符合幼兒的欣賞特點,容易激發幼兒的欣賞興趣,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同時,在該童話故事中還蘊涵著多領域的價值.體現了活動的多元和整合。
(1)通過理解故事情節、內容,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和語言美,懂得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而美好的事情。
(2)激發幼兒語言表達的欲望,提高對文學作品的感受和表現能力。
故事所蘊含的深刻思想和作者的情懷,通過形象和情景的描繪表現出來。達到情景交融、物我交融,這就是意境美。而這種優美的意境是由語言的彩線編織而成的,文學作品之美,離不開語言之美。可見,意境美和語言美是故事欣賞的兩個重要內容。因此,活動的重點目標定位在“通過理解故事情節、內容,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和語言美,懂得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而美好的事情”。對于現今的獨生子女,幫助別人這一美德離他們越來越遠,運用多種形式讓幼兒“懂得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而美好的事情”定位為本次活動的難點。難點的解決并非通過說教來解決,是在理解故事、表演故事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感受作品所傳達出的美好意境,從而產生幫助別人的美好情感。
物質準備:
1.場景設置(大森林、美麗的。小草和玫瑰花)。
2.關于童話《耳朵上的綠星》的flash多媒體課件。
3.故事形象的胸飾。
說話動過程說活動特色
1.注重幼兒的情感激發和遷移,使主題得到拓展和升華。該篇故事始終以情感線索相連,隨著情節的發展,孩子的情緒也在不停地發生著變化,從安靜平緩到傷感,再到感動和喜悅。幼兒如果能一步步體會這種情感的變化,也就理解了童話的內容和意境。因此,本次活動沒有把活動的.重點放在詞語和句子的學習上,而是通過配樂、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誦、多媒體課件的渲染、孩子的模仿表演等手段讓幼兒體會各種角色的心境,引發幼兒的內在情感。同時通過情感的遷移:“你會去幫助誰?怎么幫助他?”達到主題的深化。
2.注重氛圍的營造,引領幼兒來到故事情境中。環境賦予人的作用是眾所周知的,幼兒的聯想能力、進人情境的能力又是很強的。該篇童話故事具有特定的情境,故事發生在一個大森林里,那里有美麗的小草和玫瑰花……如果讓幼兒置身于這樣一種環境.就能讓他們更快地進人作品意境,身臨其境、親身感受。為此,本次活動營造了這樣一個怡人的氛圍,孩子們坐在其中欣賞,與作品情境相吻合,為實現教育目標服務。
3.尊重幼兒,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新《綱要》中指出:“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在本活動中努力體現這一點。從座位的擺放、幼兒自選角色、師生共同合作表演、鼓勵幼兒自己評價乃至教師與幼兒身體、目光間的交流都有意識地貫徹這一理念,從而使孩子在學習中專注傾聽、動情對話、合理而豐富地想像、積極而主動地學習。
初中欣賞課教案篇二
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種你們非常熟悉的音樂,希望你能把你所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大膽的說出來,希望我們合作愉快。
一、課題:音樂與影視
內容:
1、電視連續劇《西游記》片頭音樂
2、電影《平原游擊隊》中鬼子進村音樂
3、電影《悍牛與牧童》配樂、欣賞《泰坦尼克號》主題音樂部分
5、欣賞《神話》主題歌
6、電影《辛德勒的名單》
五、教學過程(一)導入
vcd播放電視連續劇《西游記》片頭音樂
問題:該段音樂的風格特點,對電視畫面起什么作用。
(導入語:在大家記憶中除《西游記》音樂外肯定還會有許多令同學們難忘的影視音樂,不信聽我唱上一段我幼時觀看過的一部電影中的樂曲片段,音樂雖不優美,但令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刻骨銘心:引出所聽音樂“鬼子進村音樂”)
(二)《平原游擊隊》中“鬼子進村”音樂片段欣賞
1、投影:該片劇情介紹
2、播放該片段
問題:(1)聽后的感受
(2)為何會有這種感受(分析音樂表現手段:配器、銅管樂恢宏的氣勢、強力度、進行曲風格)
3、比較欣賞:《櫻花》與鬼子進村音樂的聯系,認識音樂與畫面的關系
問題:該段音樂換成日本民歌來表現刻畫日本鬼子的形象效果會怎樣,你們熟悉的日本民歌有哪些,請唱唱,試試,想想。
(櫻花是一首抒情的日本民歌,表現日本人民對生活、大自然的熱愛,日本的音樂文化是美的,而日本的侵略行徑是丑惡的。語言設計:音樂其奇妙,同一音樂材料通過變換表現手段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下面的音樂更加奇妙,你們聽聽便會知道它的奇妙之處)問題:如讓你為該曲配置畫面,你會配之以什么樣的電影畫面。
4、音畫結合完整欣賞 導入
影視音樂、主題音樂、主題歌的定義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種你們非常熟悉的音樂,希望你能把你所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大膽的說出來,希望我們合作愉快。
最初的電影是無聲的,人們觀看電影只能看演員的動作和眼神,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的需求,音樂的姊妹藝術影視音樂出現了。
2、什么叫影視音樂呢? 影視音樂:是指為電影和電視劇而創作的音樂,是電影和電視劇這一綜合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3、師:教學目標:在今天的這節課上我們要學習的內容主要是了解影視音樂的表現手法,以及音樂在影片中的作用。
4、欣賞《泰坦尼克號》主題音樂部分 什么叫主題音樂呢?
主題音樂: 鮮明的表達影片主題思想、基本情緒或主要人物性格的音樂。伴隨著劇中主要人物的出場,主題音樂以原型或原型的變化發展多次再現。
5、欣賞《神話》主題歌 主題歌定義:
6、影視音樂中除了主題音樂、主題歌外,還有哪些音樂? 學生回答
7、欣賞《花木蘭》海報,請學生講解花木蘭的故事。師:欣賞迪斯尼動畫片《花木蘭》片段:木蘭原本是一位藏在深閨中的妙齡少女,為了年邁的父親,她女扮男裝來到軍營。
插曲:穿插在影視中的短小樂曲,一般在影片中不反復出現。
2、師小結:這是《花木蘭》中的一個片段,“代父從軍”的木蘭經過刻苦的艱難的訓練,從一個普通少女成長為一個英勇善戰的戰士的過程。這個過程用了3分鐘的時間。3分鐘就完成一個學習過程。只有音樂和畫面的結合才能做到如此完美。
3、音樂在影片中的作用是什么呢? 音樂在影片中的作用之一:
音樂貫穿了一個個學習片段,在這里的作用貫穿過渡劇情
在電影中,音樂有時就像一條綢帶,把一些分散的、跳躍的鏡頭串連起來,使其成為一個整體,這是影視音樂獨具特色的功能。音樂的這種連貫作用又稱‘音樂的蒙太奇’”。
貫穿過渡劇情
辛德勒的名單 音樂有時會超越現場畫面,深化影片主題 現在請同學們看一段電影短片,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猶太導演斯皮爾伯格對二戰期間德國納粹屠殺600萬猶太人慘劇的回顧,影片透過主人公辛德勒的眼睛,重回二戰時波蘭。
這部影片榮獲第66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指導、最佳配樂等七項大獎。
請欣賞著名的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中的片段: 無聲電影片段
[1]師:你看到了什么? 學生回答 師小結:
我們看到了燒殺搶掠,看到了滿目瘡痍 我們看到了生命像螻蟻一樣低賤
[2] 師:你聽到了什么? 學生回答
與音樂所表達的情緒 之間是一種對比的關系,以此使音畫的結合產生更加豐富的表現層次,揭示更加深刻的內涵。
深化主題思想,貫穿在全片中的哀婉動人的旋律,完全游離于畫面之外,從宏觀的角度刻劃了一個災難深重的民族的心理歷程。
欣賞無聲電影,設置三個環節:讓學生一看、二聽、三感受 加深對音樂的記憶。
六、總結本課布置作業
結束語:通過今天的影視音樂欣賞,我們發現,恰當的音樂放在哪里,哪里的畫面就會生輝,音樂在影視中的作用也各有不同,音樂是美妙的,學會欣賞它是其樂無窮。
作業:觀看電視vcd《大宅門》欣賞其中的片頭音樂及片中主題音樂,思考:這些音樂的風格特點,在片中起到什么作用,省去這些好不好,為什么。
初中欣賞課教案篇三
樂曲名為《鞋匠之舞》,屬于典型的abab結構,為了幫助幼兒更好形象的理解音樂,所以設計了修鞋、試鞋、展示鞋的情節,并希望通過引導幼兒的自由表現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
1、能理解并使用自己的動作表現abab結構。
2、能變換節奏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
3、能大膽想象、創造,在音樂b段時夠迅速做出有創意的造型。
《bingo》和《鞋匠之舞》音樂cd
1、活動引入
2、熟悉a段音樂,嘗試用不同節奏表現音樂
(2)幼兒說說鞋匠是如何修鞋子的,并進行模仿釘鞋子。
(4)提問:“我們修鞋子時除了用鐵錘來敲,還可以怎樣修?”當幼兒說到其它的修鞋方法時,教師帶領幼兒學一學,變換節奏修鞋。如:粘――粘――粘――粘――、粘粘粘粘粘。
3、幼兒創編表現abab音樂
(1)幼兒隨音樂用自己想用的方法來修鞋子,并引導幼兒在聽到第一個b段音樂時“穿”上自己修的鞋子,第二個a段音樂時踏踏腳,試試自己修的鞋子是否結實,第二個b段音樂時將鞋子伸出來給大家看看。
(2)鼓勵幼兒想想除了簡單的伸腳展示鞋子,還能怎樣展示。教師請個別幼兒上前做個大家看一看。
(3)幼兒隨音樂完整修鞋并展示,教師及時表揚和鼓勵。并請個別幼兒示范一下自己修鞋和展示的方法。
(4)提醒幼兒要用自己的方式展示鞋子,讓大家都能夠看得到。幼兒再次隨音樂修鞋子,并展示。
(5)引導幼兒與朋友一起相互展示自己的鞋子:“我們的鞋子修得真好,這一次要更認真地修哦,修好后去給你的朋友看看,比一比你們誰修得好。”幼兒隨音樂修鞋并展示。
(6)請1、2對幼兒向大家展示自己是如何互相展示鞋子的。
(7)鼓勵幼兒隨音樂,將自己修好的鞋子與更多的朋友進行相互的展示。引導幼兒與同伴合作,共同商量創編各自展示鞋子的方法。
(8)幼兒隨音樂,與同伴合作將商量的創意表現出來。教師及時對合作得好的幼兒進行鼓勵和表揚。
4、活動結束
初中欣賞課教案篇四
欣賞《出發》
1、聆聽管弦樂合奏《出發》,感受并想象樂曲所描繪的音樂形象。
2、記憶樂曲第一主題。
3、能感受樂曲三個部分的音樂形象。
欣賞《出發》
1、如何啟發學生通過不同的方式感受火車出發、行進時的不同情緒
2、如何聽辨每個樂段的不同樂器并用來表現樂段教學準備:
電腦、鋼琴、課件課時安排:
一、導入(課前讓學生跟隨老師的節奏模仿火車行進來進行律動播放a出題旋律)
生:火車
師:這可不是一般的火車,而是蒸汽火車,看它來了(播放視頻)
師:在這段視頻中你聽到了火車的那些聲音呢?
生:略
生:略
二、分段欣賞
1、引子部分
(1)請學生聆聽引子部分表現火車怎么樣了?使用了什么樂器?
(2)教師介紹所使用的樂器,模仿樂器的演奏方法,尤其是低音鼓。
(3)用動作表現引子部分2、欣賞a主題
(1)請同學聆聽思考樂曲的音樂情緒
(2)用“lu”模唱,聽主題在樂曲中出現了幾次
(3)使用了什么樂器,模仿樂器的使用方法
(4)學生分兩組模仿樂器的演奏方式,間奏模仿低音鼓進行表現
2、欣賞b主題
(1)分辨樂段b的.音樂情緒和a的音樂情緒有什么不同?
(2)再聽音樂提問使用的打擊樂器名稱是什么?
(3)提問學生眼前浮現了什么畫面?帶領學生模仿火車行進來感受樂曲
3、欣賞a樂段
生:略
(2)師:表現了火車怎么樣了呢?
生:略
三、完整聆聽作品,學生表現四、出示小節小節線微課
五、出示火車發展史及中國的蒸汽火車視頻介紹
六、結束語:今天的內容我們就學習到這,希望同學們能親眼見見我們國家的蒸汽小火車,下課。(學生模仿火車行進離開教室)
初中欣賞課教案篇五
——實用與文化的造型藝術:建筑 路春雷
課
型:綜合欣賞課 教學方式:欣賞,討論
一、導入新課:
建筑:營造空間形體,有欣賞價值與人文內涵 具實用功能
二、講授新課
1、欣賞世界著名建筑:巴黎圣母院,艾菲爾鐵塔,泰姬陵,大山巴,悉尼歌劇院 ◆思考:如何來欣賞建筑藝術呢?建筑的人文內涵有如何理解?(西方的建筑藝術非常著名,中國的傳統建筑同樣有它豐富的內涵)
房間布局:中堂(條桌:東平西靜,終生平安),天井
◆從人文角度:反映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含蓄、保守(安徽建筑的功能性與文化性,從另一種形式上亦有所體現)
3、徽州三絕之一:牌坊
象征著忠、孝、節、義,是封建禮教的體現
三、結束語
1、題目的范圍較大,因為課堂內容大部分以中國安徽民居為主;
2、在教學過程當中各環節的銜接過渡應當再緩和;
3、整個教學過程融入的民族文化還不夠;
初中欣賞課教案篇六
1、引導幼兒以歡快的情緒較完整參與演唱
2、引導幼兒用自然聲演唱
3、激發幼兒上幼兒園的`愉快情緒
小貓、小鴨和小白兔的玩具
1、在《我上在《我上幼兒園》音樂伴奏下,拍手進教室。
老師:“小朋友們,讓我們拍著小手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去吧!”
2、教師出示玩具小白兔,并示范唱歌曲《我上幼兒園》。
3、出示小鴨、小貓,并示范唱歌曲第二遍。
老師:“小鴨、小貓也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了,它一邊走,一邊唱。”幼兒園》音樂伴奏下,拍手進教室。老師:“小朋友們,讓我們拍著小手高高興興的讓小鴨和小貓進教室。
4、幫助幼兒理解歌詞(逐一出示圖片,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作小魚游的動作后出示圖片:“這是誰游來了呀?”、“它愛在哪兒游呢?”,幼兒回答后,放入背景圖中。
(2)教師作小鳥飛的動作后出示圖片:“這是誰飛來了呀?”、“誰知道它應該放在哪兒?”,說著放入背景圖中。
(3)出示“小朋友”圖片。
老師:“小朋友愛上哪兒呢?為什么?”
5、幼兒學唱歌曲。
(1)教師領唱,幼兒跟唱。
(2)重難點句教唱,引導幼兒用自然聲演唱。
初中欣賞課教案篇七
1、通過欣賞《在鐘表店里》,感受音樂所描繪的鐘表形象,能初步分辨樂曲的三段體結構。
2、能根據音樂,創編表演動作,體驗輕松愉快的音樂情緒。
ppt,音樂,三種樂器:小鈴、木魚、三角鐵
一、經驗再現
小結:我們的生活里有各種各樣的鐘,他們都有自己的語言,如:當當,嘀嗒嘀嗒,布谷布谷。
二、分段欣賞音樂
過度句:夜深了,鐘表店里的鐘們活動起來了。聽,他們在干什么?
第一段:
聽到了嗎,他們在干什么?你從哪里聽出來的?
你聽到誰在跳舞?請你來做鐘寶寶,跳一跳。
集體—————經驗分享(老師示范)
第二段:
過度句:跳得開心嗎?跳累了,聽聽鐘們在做什么?你從哪里聽出來的?
鐘寶寶們,我們休息啦。
讓我看看,你們是怎么休息的?—————動作得分享
第三段:
在孩子們休息時,放音樂
1、聽,鐘寶寶們又在做什么?你怎么知道?
2、讓我們一起來跳舞吧!我來找找,誰跳的舞和剛才是不一樣的?
個別示范,集體模仿
完整欣賞
你們跳得真好看,我來學學你們的舞蹈好嗎?
幼兒邊聽音樂,邊看老師的舞蹈。
三、幼兒集體完整地聽音樂表演
你們也來跳一跳吧。
四、延伸
出示樂器,你們覺得這些樂器發出的聲音像那種鐘的聲音?請你試一試。
初中欣賞課教案篇八
卡門序曲年級:九年級課時:一個課時
錄音機、音響設備
以聆聽感受為主,教師講解為輔。
一、通過對《卡門序曲》的欣賞教學,使學生感受作品的藝術魅力,從作品的結構深入認識音樂作品。。
二、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序曲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回旋曲式的結構特點。
四、欣賞歌劇《卡門》中的著名唱段。直觀性地了解──歌劇,定義:歌劇是把戲劇、詩歌、音樂、舞蹈和美術結合在一起的綜合性藝術。
一、介紹歌劇《卡門》
1、法國作曲家比才于1874年創作的歌劇《卡門》中的前奏曲。開始呈示的快板主題選自歌劇第四幕斗牛士上場時的音樂,生氣勃勃、充滿活力,表現了斗牛士英武瀟灑的形象和斗牛場內興奮活躍的氣氛。由于它帶有進行曲特點,故又稱《斗牛士進行曲》。它是埃斯卡米羅所歌唱的詠嘆調,廣為傳唱。《卡門》是世界著名歌劇之一,在這部歌劇中最具代表性及流傳最廣的器樂作品就是管弦樂作品《卡門序曲》又稱《卡門前奏曲》,經常被一些交響樂團作為音樂會曲目來演奏。而在歌劇中作品并沒有結束。
2、《卡門》故事簡介:故事發生在1800年左右,出身于農家的下級軍官唐·霍賽,在吉普賽煙草女工卡門的誘惑下,墮入情網,成了走私販。過了些時候,卡門對唐·霍賽冷淡起來,她愛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羅。霍賽的妒忌,使卡門煩惱。他干涉她愛情上的自由,她被這種干涉所激怒,于是與他絕交了。后來,在一次1群眾對埃斯卡米羅斗牛獲勝的歡呼聲中,霍賽刺殺了卡門。
3、作者介紹:比才,法國作曲家,于1838年生于巴黎,19歲時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1857年獲羅馬大獎并到意大利進修三年,1861年回巴黎從事作曲,1857年6月3日逝世。他的代表作有歌劇《卡門》《采珍珠者》等,還有管弦樂組曲《阿萊城姑娘第一組曲》《阿萊城姑娘第二組曲》等。在他的作品中現實主義得到深化,社會底層的平民小人物成為作品的主角。在音樂中他把鮮明的民族色彩,富有表現力的描繪生活沖突的交響發展,以及法國的喜歌劇傳統的表現手法熔于一爐,創造了十九世紀法國歌劇的最高成就。
二、欣賞管弦樂作品《卡門序曲》
a段欣賞
1、通過聆聽樂曲,來感受旋律的節奏和力度。
2、出示譜例向學生講解頓音并熟悉這條旋律的節奏型。
3、第二次聆聽,通過音樂,感受到了怎樣的一個場面?熱鬧、歡騰的場面
4、引導學會模仿軍叉演奏,隨著音樂一起用軍杈演奏來加入這個熱鬧的場面(播放音樂)
b段欣賞
1、聆聽b段主題,對比與a主題音樂情緒是否存在變化嗎。
2、出示譜例,看到頓音和圓滑線的同時出現。利用鋼琴的彈奏讓學生感受兩者的區別。
3、學生用“啦”來感受旋律的形象。
4、問題:這條旋律符合人群中的哪類人物形象?我們可以用三角鐵,用鈴鼓來表現。
c段欣賞
2、第二次聆聽,感受演奏形式的不同?
總結:弦樂表現的流暢帥氣,管樂表現的威武、雄壯。
3、第三次聆聽跟著老師用不同的手勢來表現音樂
4、這條旋律來自埃斯卡米洛的詠嘆調《斗牛士之歌》,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下歌劇中的這首作品。
5、再次用手勢來感受這條旋律的形象。
課后學習:同學們如果想欣賞到更多歌劇《卡門》,可以通過互聯網觀看作品。
初中欣賞課教案篇九
1、能對民族音樂感興趣,愿意了解民族音樂的相關風土人情與文化背景。
2、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創編與表現活動,從中體驗瑤族邊寨的歡樂場境。
3、在欣賞中引導學生感受民族器樂曲豐富的表現力,使學生對我國的民族音樂產生學習興趣。
電腦機房,課件、學生自備自己能演奏的樂器、打擊樂器
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曲調特點。
能為全曲分段,分辨各樂段的音樂特點
瑤族風情
課件展示:瑤寨風景、瑤族服飾、瑤族婚俗、瑤族長鼓舞
師:剛才同學們已經了解了一些有關瑤族的風土人情,瑤族是一個古老的山地民族,他們以大山為依靠,趕山、吃飯、逐山而行,世代流動繁衍,是我國少數民族中遷徙最頻繁的一個民族。瑤族主要居住在廣西、湖南、廣東、云南等130個縣。瑤族有30多種稱謂,主要以頭飾區別劃分支系。訂婚儀式上,瑤族婦女往男方來賓臉上抹泥巴,以圖吉利,他們常常跳長鼓舞進行自娛自樂。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欣賞《瑤族舞曲》,共同感受和體驗瑤族邊寨的`歡樂生活吧!
1、演唱主題音樂。
學生跟音樂演唱
2、欣賞民族管弦樂曲《瑤族舞曲》。
思考題:1)全曲分為幾部分?
2)注意聽剛才演唱的主題旋律依次在哪一部分出現?
3)聽完全曲有什么感受?
學生回答提出的問題。
教師小結:《瑤族舞曲》是彭修文根據劉鐵山、茅沅同名管弦樂改編的民族管弦樂曲,它展現了瑤族人民歡度節日的動人場面。全曲分為三部分,屬于帶引子的復三部曲式。
課件展示:
復三部曲式結構圖:aba
引子||:a:||||:b:||cdcab尾聲
第一部分:引子、主題音樂一、主題音樂二
第二部分:主題音樂三、主題音樂四
第三部分:主題音樂一、主題音樂二
1、給學生提供大鼓、碰鈴、木魚、響板、镲等打擊樂器,學生為《瑤族舞曲》的主題旋律即興配打擊樂器伴奏,分成四大組,每一組配一段。在配打擊樂器伴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一部分所要表達的音樂情緒。
第四組:第二部分主題
再現部分在老師的指導下配打擊樂器伴奏。
3、合奏《瑤族舞曲》的主題旋律
師:同學們,長鼓舞是瑤族常跳的一種自娛性的舞蹈,今天我們也隨著《瑤族族舞曲》一起走進歡樂的瑤家山寨,去共同分享他們的快樂吧!(按復三部曲式結構演奏《瑤族舞曲》,在演奏的過程中應該注意旋律的速度和力度,不會演奏樂器或沒有拿到打擊樂器的同學,可以用手拉成一個圈或者是即興創編一些簡單的舞蹈動作進行表演。)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我國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樂器(像瑤族的長鼓、蒙古族的馬頭琴等),人們借助這些民族樂器和民族器樂曲(像我們今天欣賞的《瑤族舞曲》)來表現各族人民在社會主義大家庭里的幸福生活。這些民族樂器和它們的各種表演形式有著豐富的表現力,在表現我國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勞動和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文化中能起到其他樂器所不能達到的效果,在五年級里我們將開始介紹這些民族樂器和器樂曲,讓同學們進一步了解我們的民族音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