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鄉情抒情散文實用篇一
我的家鄉是一個平凡的鄉村,沒有名勝古跡。可我時時眷念著她。眷念哪里的一草一木,眷念那片熱土,眷念哪里與我相識相知的父老鄉親、兄弟姐妹們。
每次回去,恨不能插上翅膀一刻飛到。站在那塊土地上,能喚起我對兒時的回憶,對家鄉的片片癡情。
待到春天來了的時候,田間傳來陣陣蛙聲。她喚醒了春眠。催生了春耕播種,犁耙水響,耕牛遍地走。這時節油菜花開滿了村子的周圍,綠芽吐滿了寬敞的草坪地上。孩童時的我,與村里的小伙伴們在一起游戲:丟手絹、老鷹抓雞。在油菜花地里捉迷藏。沿著那地溝,我們穿行在油菜花叢中,那滿地飛行的花蝴蝶也在我們旁邊飛來飛去,為我們伴舞。我們張開雙臂時而追趕,時而撲捉,還有那 踩花蜜的野蜂,圍著我們 發出隆隆的嗡嗡聲音,為我們伴奏呢。孩童時的我們在一起童心綻放,童趣怡然,此時,孩童時的我們天真爛漫,與大自然相交融,春日的陽光照在我們的身上 ,沐浴著我們的每一根脈搏,和煦的春風吹散我們的頭發,吹紅我們的臉頰,稚嫩的臉頰個個都是通紅通紅。這時,不遠的湖面在微風中碧波蕩漾,清澈的湖水在陽光下波光粼粼。老屋旁高高的刺槐樹上的鳥巢里喜鵲時而在高空翱翔,時而在巢子里嬉戲,聞啼鳥聲,燕子飛回來了,我們聽不懂呢喃的燕語,但看得出她是歡快的,她像閃電般的,即刻鉆進老屋的樓板鳥窩里,即刻快速地飛向天空,太祖父看在眼里,發出洪鐘的聲音,溫情的說,你們這些伢們不要去惹它,再過上一個月,就會孵出小燕子了,怪不得太祖父有時故意在地上撒些細米粒,讓燕子啄食,原來是怕他們餓著了。太祖父把保護生態成為自然行為,給我們幼小的心靈以深深的啟迪。這鳥語花香,田間溪水潺潺,付著父輩們勞動的吆喝聲,此起彼伏。一場春鬧賽江南,來年春鬧夸江南,年年春鬧勝江南。一花引來萬花開,不是江南,勝似江南 ,那小小的村莊把江南美景盡收閬中。我為家鄉癡情,我以我情戀家園。
春日在一村老小的喧鬧中悄悄溜走。夏日來了!
離村不太遠的左前方是一個荷堰。這荷堰是村里祖祖輩輩留下來的財富。她共全村享用。家家戶戶都可以在這里采蓮摘花。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漸漸長大了,還是我們那群鬼,半大不小的,一下邀在一起,下堰摘蓮蓬。這蓮蓬是天然的,不象現在的蓮蓬隔一夜吃起來是苦的。那時我們摘的蓮蓬,是自然甜,不膩人,但也不苦。一摘一大堆我們自己舍不得吃,還帶回去給弟弟妹妹吃,因為他們小些。母親有時用冰糖把蓮米揣爛腌一下,來喂嗷嗷待乳的`弟弟。母親說,這是好東西,是養心去火的。當你走近荷堰。眼花繚亂。那些紅、黃、白的荷花開滿整個荷堰。一句美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尤其是夏日的清晨,那蜻蜓立滿了荷尖、花瓣上。小時候我們也問過,這蜻蜓歇在上面是采花蜜呢,還是吸吮上面的水珠呢。大人回答是,蜻蜓點水!還有那荷葉掌心上的水珠,明晃晃晶瑩剔透的,你上前一搖,水珠夾著荷葉的芳香散落在身上涼快及了。這一搖還逗的大伙仰天大笑,哈哈哈哈。哎喲! 愜意的我們無拘無束。荷堰的泥土烏黑烏黑,肥沃的很。可長出來的荷蓮是那樣的清爽、靚麗、迷人。這荷是出污泥而不染的。
忙種時節,稻花開滿了田野。她沒有牡丹的雍容華貴,國色天香,也沒有君子蘭的典雅,可她著實淳樸恬靜,白花花一片,奶白奶白的,看上去,就象米粒在吐漿。母親教我們,早晨用毛巾在上面涮水洗眼睛,眼睛不疼,(其實這個沒有考究,只是意想。)清晨,父老鄉親們就站在田頭,對它品頭論足,預算畝產多少。農民們的希望從這時開始,希望是豐收年。
夏日的暴風雨極為兇猛,那雷聲是霹靂嘩啦,轟轟轟通啪的。那暴雨一停,馬上出現彩虹,最明顯的是紅黃白,大人通常稱為“杠”,說是東杠日頭,西杠雨,小時候我們經常看到每次暴雨過后,都會分別出現東杠、南杠、西杠。怎么如今看不見了呢,說也巧啊!
脫去夏日的炙熱,秋不約而至。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也是收割的季節。村里大部分農作物都在這時收割。棉花、芝麻、稻谷都要一一歸倉。秋收的喜悅。帶著那份收獲把她全部裝進糧倉里。豐收了,父老鄉親們踏實了。忙活了一年,就盼此時。
“七七”到了,初秋還有些熱里熱乎的,母親陪我們一起出門乘涼,整天忙活的母親難得陪我們,坐在母親的身邊,格外踏實。母親教我認北斗,講“七七”故事,“七七”中的牛郎織女會天河的故事是浪漫的,坐在母親的身邊,聆聽母親的講述,小時侯對這故事似懂非懂,只是緊緊的依偎在母親的身旁,把追求浪漫化作對母親的深情與敬意。有母親在的日子,我心安然。好、好幸福。好溫馨、好溫馨 。母親十分愛撫地對我們說,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要有好的歸屬。母親的希望是真誠的。是善意的,更是淳樸的。
深秋了,大雁在村子的上空飛過。時而排成一字,時而排成人字,象書里寫的一樣。同樣是村里那些伙伴們,坐在草坪地上,望著高空比賽,看誰數的最多。看誰數的最快。記憶中那些大雁的翅膀剛勁有力,飛翔中還聽得到清晰的鳥語,但我們聽不懂。大雁的飛行緩緩前行,大雁的翅膀剛勁有力,飛起來很有秩序。小時候,我們讀書就有這么一課《南飛的大雁》,老師說:大雁南飛,是到南方到溫暖的地方去越冬的。
是啊!不經意間冬天走進了我們,也走進了這個村子。記憶中,那天,天陰沉沉的,傍晚一灘一灘的麻雀席地而飛。母親說:這麻雀打碰,(農村方言)天要下雪的,(那時沒有天氣預報)。果然不錯,第二天,天下著鵝毛大雪,卷著呼嘯的北風,漫天飛舞,一會就把村子壓得嚴嚴實實。我們伸出雙手,接住雪花,那純潔的心靈與潔白的雪花交融,一起飛揚,撒落大地,種下片片癡情,播下心中的夢想。
又是一個冬日的雪天,那是下了一晚上的大雪,父親早早開門是要喂豬。突然一只野雞飛了進來,再看看豬圈旁,還有兩只躲在旁邊避寒,父親當然就擒。從沒看到父親殺雞宰鴨,那天父親格外麻利,一會把野雞剮的干干凈凈,再到菜地扯幾個蘿卜,然后在堂屋點上柴蔸,燃起篝火,架上鍋熬起了野雞湯來。怎么一會村里來了些人,大伙樂不可支,圍著那一團火,有說有笑,一起打起牙祭來了。半大不小的我混在人群里,看著這濃濃的親情溢滿全屋,真是血濃于水啊!
風停了,雪也停了。太陽冉冉的從東方升起,照著雪白的大地銀裝素裹,分外妖嬈。特別是那湖面,沒來得及走掉的野鴨被冰凌在湖面,大膽的人就去撿,基本上家家戶戶三兩只,大人就把它作為臘貨腌起來,放著第二年作為葷菜補貼。
瑞雪過后,春又要來了。
家鄉啊,家鄉,你雖然是武漢郊區的一角,可你既有江南魚米之鄉的秀美與豐盈,又有北國風光的大氣與浩然。在這里有山有水,又有四季分明的景致,這不就是藝術家們寫生的好去處嗎,經過歲月的沉淀,她不就是供后人們閱讀的一部完整的歷史資料嗎。你從遠古走來,你自己就是一處名勝古跡。
站在村子另一頭的我,時時把相思寄托給那里的一草一木,寄托給那里生我養我的一片熱土,寄托給與我相識相知的父老鄉親,兄弟姐妹們。
當我離開的那一刻,我的心情十分難依難舍,一步三回頭,步步再回頭。
鄉情抒情散文實用篇二
五一小長假,從蝸居的小縣城帶妻兒回鄉下老家。說是老家,其實只剩下幾間老房子了,親人都已移居新疆。平日和兒子說起我的童年,兒子很是向往,一臉的嫉妒。現在正好有了時間,兒子也十歲了,應該能真的理解我的童年了吧,坐車,一路顛簸,回家。
我出生的村子叫臺車嶺,是一座頂部較為平坦的獨嶺,三面環山,要想去我們村子,必須爬山。不足丈許的小徑,蜿蜒而上,算是大路,重載的馬車上山就需人力幫忙抬車。我懷疑是因為抬車實在不易,所以老人們才寫為臺車的吧,也算是一種心理的慰藉。
雖說快要立夏,但這兒卻剛剛看到春的腳步,只有零星小花點綴在枯草間,荒涼中透著期盼。
“爸----,這是啥樹?爸----”
兒子攀爬在小路邊的小斷崖上,指著一處荊棘喊我。
“下來,那邊危險!”
妻子大叫著,蹣跚的過去保護。高跟鞋卻別在碎石中了,一臉的幽怨。
呵呵,穿高跟鞋就想爬山?做夢去吧你。
“嘿嘿,你就省省吧,我過去看看。”
幫她處理好了鞋子,我就和兒子攀爬而上。她就時不時的驚呼,讓我注意兒子的安全。
“爸,你說的毛個個呢?”
“你剛才指的不是嗎?可是現在還沒有開花。”
兒子一臉的失落,繼續著他的探險。
沿羊腸小路緩緩而上,轉過山脊,就看見村莊了。處處殘垣破壁,但那中熟悉的熱烈卻撲面而來。人都有戀舊心理,況且這兒的一草一木還時時的出現在夢中呢。在這依山勢而行的老路上緩緩行走,就像在生命的長河中漫溯,一切都清晰,一如昨天。
“快點呀,我還要去老屋掏鳥窩呢!”
兒子走出老遠,看我慢騰騰的樣子,就猴急的催促了。呵呵,兒子哪掏過鳥窩,麻雀都沒見過幾只!童心頑劣,我幼時常跟在哥哥身后,屁顛屁顛。
“嗯---”
回答兒子的聲音,自己都能聽出悠遠。
“不,不掏鳥窩,看看就好!掏鳥窩,我就揍你!”我大聲的.叫了回去,把兒子嚇得直點頭。
“鳥,只有飛翔在藍天里才好看!”摸了摸兒子的頭,我輕輕的說。
這是懺悔,兒子能明白嗎?
“好好說不行呀?”
拉著兒子的小手,妻子就瞪我。
近了,我的故鄉,生我養我的故鄉!
腳步自然加快,就像幼時因貪玩而錯過回家時間的樣子,急切而忐忑。太陽已經落山,只有家才是溫暖的歸宿,而心中卻怕爸爸的皮鞭。我現在的心情就是如此!
故鄉是溫暖的,就像母親的懷抱,不管你走多遠,走累了,就想在母親臂彎里小憩。
故鄉是威嚴的,就像父親的眼神,不管你做多好,做完了,就得接受父親嚴肅的批判。
故鄉!生我養我的故鄉!我回來了!
鄉情抒情散文實用篇三
鄉愁是一杯苦澀的酒,雖無意酣飲,卻總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總也是稀里糊涂的醉倒,醉成一條倒淌河,反流向我的故土。
想起故鄉,就想起回老家。
故土是一盞明燈。故土是一杯香醇的美酒。故土是一條干涸的小溪。故土是一彎明鏡的圓月。
回老家的感覺真好。盡管那里已經無多牽掛,但故鄉的溝溝壑壑,山水林田,時時縈繞于夢中,誘著我回到故鄉去。
回老家的感覺是一首歌。它的旋律清新高雅,久遠悠長,透視著清醇與渾厚。
回老家的感覺是一彎新月,總要比別的地方圓而華貴,明朗而光輝。
回老家的感覺是一張擺滿菜肴的.餐桌,等著你去品味,去咀嚼。
回老家的感覺是一鋪溫暖的熱炕頭,伴著甜甜的鼾聲入夢,悠哉悠哉,實實在在。
回老家的感覺是一眼望不到頭的稻浪,散發著幽香,透視著成熟。
回老家的感覺是一杯清醇的茉莉花茶,嗅著芬芳,喝著清香,咽下去滋潤肺腑。
所以,鄉愁雖苦澀,但透視著回家的甜蜜,凝聚著思鄉之子的真情。這就是鄉情。
鄉情是什么?
鄉情是稻田、老樹、水渠。
鄉情是土路、田園、炊煙。
鄉情是雞鳴、犬吠、童謠。
鄉情是小橋、流水、人家。
鄉情抒情散文實用篇四
茶,中國之國粹也。起于秦漢,盛于唐宋。潮汕茶道,又名潮汕功夫茶,是我國傳統文化之精髓,在我國古老的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茶道之一。
沿海地區的人多好品茶,潮汕地區大概是其中之最了吧。似乎上天賜予每個潮汕人品茶的天賦與興趣,幾乎每一個潮汕人,無論身在何方,都熱衷于飲茶品茗,從小就養成了品茶的習慣。對于潮汕人來說,一天不喝茶,就像一天不吃飯一樣,渾身難受,心里失落落的。
作為一名潮汕地區的人,我從牙牙學語的時候就跟著爺爺,走到幾里外的小石亭,聽著古箏,品著香茶,在爺爺手把手的教導下學著“關公巡城”“韓信點兵”,頗有一番雅致的古風韻味。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我便在這濃濃茶香中由兒童成長為一名少年。如今,想想當年生澀的泡茶手法,深深的感到童年的美好。
可以說,每一代潮汕人是在茶韻中長大的吧……
潮汕功夫茶真的僅僅是一門茶道,僅僅是一門藝術嗎?或許,答案對你來說是肯定,但對于千千萬萬的潮汕人來說絕對是否定的!
對于在茶香中成長的潮汕人來說,潮汕功夫茶早已經埋藏在心靈的最深處。它代表的'是故土,代表的是家鄉,代表的是生生世世、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無論歲月如何變遷,無論時光如何流逝,無論身在何方,無論富貴貧窮,無論滄海桑田、白衣蒼狗,永遠都改變不了潮汕人的赤子情懷,都改變不了潮汕人對故土真摯而濃烈的愛。
在這天底下,有茶韻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就有鄉情,而有鄉情的地方,就是家鄉啊!
這就是潮人的茶韻。
這就是潮人的鄉情。
這就是潮人永生永世、絕不改變的赤子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