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春天的圖畫字春天的圖畫三年級篇一
春天來了,小朋友們在草坪上捉蝴蝶、玩耍,尋找春天的足跡。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溫暖的陽光里。藍藍的天空下,小河里的冰融化了,大雁從遙遠的南方飛回來了,它們一會兒排成人字形,一會兒排成一字形。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翠綠的田野里,我要在春天撥下一顆希望的種子。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我們要抓住春天的美好時光,享受春天的快樂!
春天的圖畫字春天的圖畫三年級篇二
冬爺爺剛走,春姑娘就悄悄的來到了人間,給大地帶來了一片生機。
伴著微風,我們走進了春天的大門。
仰望天空,藍藍的天空上飄著朵朵形態各異的白云,有的像小兔、有的像綿羊、還有的像棉花糖……真美!近處,一條解凍的小溪嘩啦啦的唱著歡快的歌兒奔向大海。
小溪邊的草地上,原本枯黃的小草在春風的撫摸下又長出來了綠油油的小草,草地上盛開著五顏六色的野花,紅的似火、白的如雪、粉的像霞、黃的賽金……美麗極了!小溪那邊的一排揚柳抽出了嫩黃色的嫩葉,揚柳們有的對著溪水照鏡子,有的在春風中梳理自己又細又長的綠頭發。
遠處,一棵棵高大的楊樹長出了綠色的新葉,遠遠望去,像一排戰士站在那兒。
那邊的村子前面有一塊大大的田野,稻田里種滿了禾苗,到處綠油油一片,像一片綠色的海洋。
最遠處,有一座座連綿起伏的高山。
高山穿上了彩色的衣裳,真美!
春天的圖畫字春天的圖畫三年級篇三
前不久,荷蘭拉倫辛格博物館失竊,館內梵·高作品《紐恩南春日里的牧師花園》被盜。藝術家創作于1884年的作品,描繪了當時居住的紐恩南鎮的春日花園。那么他筆下的春日風光是怎樣的?今天,時尚芭莎藝術帶你來欣賞。
1883年12月到1885年11月,藝術家梵·高(vincent van gogh)在荷蘭東南部的紐恩南鎮(nuenen)與父母一起居住。彼時,其父是紐恩南教區的牧師。將近兩年的時間里,梵·高埋首于繪畫練習,鉆研素描技巧。這一時期,他的很多作品都受到荷蘭現實主義畫風的影響,色調昏暗、畫面深沉。
作品《紐恩南春日里的牧師花園》就體現了這樣的特點。在這幅畫作中,梵·高著重使用深綠色和棕色描繪畫面主體部分,再用少許綠色和紅色修飾細節,表明冬天已經過去,春天正在到來。
在1884年3月給朋友安頓·范·拉帕德(anthon van rappard)的信中,他寫道:“我還在尋找冬季花園的顏色。但現在它已經是一個春日花園了,變得完全不同了。”事實上,畫作中的花園正是藝術家父親住宅后的大花園,他一直在觀察其隨季節更替而產生的變化。
梵·高《吃土豆的人》,布面油畫,82×114cm,1885年
這一時期,梵·高對大地色調的鐘愛還體現在其代表作《吃土豆的人》。當時的紐恩南可以說是“農民畫家”的理想之地,不少農民、鄉間勞工和織工都住在那里,他有機會時常臨摹這些人物。為了表現勞動的艱辛,他用細致的筆觸刻畫農民粗糙的臉和干瘦的手,同時用灰暗的色調烘托出低沉的感覺。
直到梵·高去到陽光燦爛的法國南部,其筆下屬于春天的色彩才真正綻放出來。在給弟弟提奧(theo van gogh)的信里,他說:“于我而言,這里的鄉村如同畫里的日本一樣美麗。空氣清新、色彩明快,流水把陸地分割成一塊塊寶石綠或藍色的色塊。泛白的橘紅色夕陽讓土地看起來像是藍色的,而太陽是無與倫比的金色。”南法的旖旎風光為藝術家帶來了無限想象。
田野風光
1886年3月,梵·高前往法國巴黎,在那里結識了一眾新派畫家,了解到當時最流行的藝術流派——印象主義。他曾感慨:“(在來到巴黎之前)我還不知道什么叫印象派;現在我才見到,而且仔細看了一番。雖然我沒有加入他們的圈子,卻十分欣賞他們的一些作品。”在巴黎藝術氛圍的影響下,他開始采用較明亮的色彩,作品主題也從鄉間勞工轉向街景、咖啡館和花卉靜物等。
特別是到法國南部后,梵·高對色彩的使用更加自由了。他迷戀當地鄉村春日里的絢爛景象和光影變幻,在畫作中使用大塊的黃色、綠色和藍色。在同一色調里,他調整了色彩明暗度,為田野、樹葉增加了層次感,巧妙地捕捉到了草叢下的勃勃生機。
在描繪森林時,梵·高不直接表現高大的樹木,轉而對地面、樹干底部和低矮植被進行特寫。綠毯般的草地里,白色和黃色的野花肆意生長,郁郁蔥蔥的森林就這樣完整呈現于人們眼前。
不僅如此,他將自己早期使用的棕色也提高了亮度,以表現土地的質感。田地和小道錯落有致,綠色和黃色的植物點綴其上。遠方藍色的天空為畫面增添了春日的晴朗氣息。
相較于紐恩南時期,客觀形體的描畫技法已經不再重要,取而代之的是筆觸的變化和色彩的豐富。因為梵·高致力于表現出景物最自然、最真實的狀態,此后,他對色彩的使用愈加自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滿樹繁花
1888年春天,當南法阿爾勒(arles)的果樹盛開時,梵·高幾乎每天都要為它們作畫。杏樹、桃樹和李樹的花朵激發著他的創作熱情。在一個月之內,他繪制了14幅開花的果樹。果園的土地呈淡紫色,襯著藍色和白色的天空。樹枝向上的姿態使得生命的力量撲面而來。
其中,他的一些作品受到了日本版畫的影響。當時的巴黎藝術圈盛行日本浮世繪版畫,成為藝術界新的靈感源泉。此后,具有東方特色的粗糲輪廓和色彩對比在梵·高的作品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作品《杏花》的輪廓特點就受到了日本版畫的影響。其布局不拘一格,線條大膽張揚。作為慶祝藝術家侄子出生的禮物,早春開花的杏樹象征著春天的開始和新生命的到來。含苞待放的花骨朵躍躍欲試,試圖掙脫花瓣的包裹;大片寧靜的藍色襯托出花瓣的潔白,花朵仿佛頂著光芒般舞動。今天當人們再看這幅畫時,依然能感受到畫面溢出來的生命力以及藝術家巨大的喜悅。
梵·高《杏花》,布面油畫,73.3×92.4cm,1890年
生活圖景
除了田野和果園,梵·高也在一些作品中描繪了人物,頗富生活情趣。他善于用鮮活的顏色去表現春天的盎然生機,并將人物與景色完美結合。在作品《春日垂釣》中,深淺不一的綠色不僅體現在樹葉和船只上,也表現在垂釣者的衣服上。
梵·高《春日垂釣》,布面油畫,50×60cm,1887年
印象派的點彩畫法也為梵·高所借鑒。他發展出一種自由變化的點彩技巧,在不同方向使用顏料,使得空氣、植被、房屋和人物都具有自己獨特的紋理和厚度。同時,不同色調相互呼應,使畫面整體高度和諧。
與此同時,在畫村莊和農舍時,他將建筑的清晰輪廓隱去。“搖搖欲墜”的建筑擠在一起,形成了一大片傾斜的、不平整的屋頂,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建筑、天空和綠色植物的顏色彼此分離又聯系,使畫面具有流動性。
梵·高一生杰作無數。和他數量龐大的作品相比,他的生命很短暫。但正是這短暫的時光,讓他創作了藝術史上最偉大的作品。尤其在南法,他用最明亮的顏色描繪自己眼中的春天,表現出充滿張力的美。在梵·高眼中,春天是希望、是新生,他終其一生尋找的也許就是這種激情洋溢的生命力。
如何投資攝影作品?數據告訴你答案!
除了《西部世界》,今年最值得期待的10部科幻電影!
什么是“氣氛美學”?
編輯、文武妍虹
本文由《時尚芭莎》藝術部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春天的圖畫字春天的圖畫三年級篇四
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對“春”情有獨鐘。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景:“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春柳:“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春風:“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不同意象,不同趣味。以下是關于春天的詩配圖畫,歡迎閱讀。
唐·上官婉兒
密葉因裁吐,新花逐翦舒。
攀條雖不謬,摘蕊詎知虛。
春至由來發,秋還未肯疏。
借問桃將李,相亂欲何如。
鑒賞:“和”指依照別人詩詞的題材和體裁做詩詞,以詩詞酬答。“奉”是表示對原詩作者的恭敬之詞。“圣制”指皇帝的親筆詩文。“翦彩花”是古代立春日的一種習俗,用色絹、彩紙剪成花朵,并且相互贈送。“翦”同“剪”。
唐·杜甫
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纖手送青絲。
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
此身未知歸定處,呼兒覓紙一題詩。
鑒賞:唐朝立春日時興食春餅、生菜,稱之為“春盤”,所以說“春日春盤細生菜”。杜甫從晉人立春日以蘆菔、芹菜為菜盤相饋贈的風俗起興,接著回憶起當年梅花開時在“兩京”(長安、洛陽)過立春日的盛況:春盤捧出高門,生菜由纖手傳遞,滿眼白玉青絲;最后感觸到自己遠客在外,歸計未定,巫峽江寒,說不盡飄零的悲傷,只有呼喊孩子拿來紙筆題詩遣懷。
唐·張九齡
忽對林亭雪,瑤華處處開。
今年迎氣始,昨夜伴春回。
玉潤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東郊齋祭所,應見五神來。
鑒賞:古人立春之時,有祭五神的習慣,詩中的“五神”指勾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等五方神,后土居中,其它四神分別主管春夏秋冬。
這首詩寫了古人迎春的習俗,還表達了詩人對春的喜悅之情。無論從春種秋收的勞動收獲的實用角度講,還是從春回大地、風光無限的審美角度說,春天都是值得歌唱的。
唐·白居易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闈。
兩人攜手語,十里看山歸。
柳色早黃淺,水文新綠微。
風光向晚好,車馬近南稀。
機盡笑相顧,不驚鷗鷺飛。
鑒賞:“立春”為正月節,“立”為月建的開始,春木之氣始至,故稱為“立”。“下直”是下班、歇班的意思,公務結束,回家休息。“禁闈”指宮內或朝廷。
春立于“冰雪鶯難至”時,所謂“玉潤窗前竹,花繁院里梅”,春就在冰雪中靜靜地培育。不待冰消雪釋,便“柳色早黃淺,水文新綠微”了。
唐·羅隱
一二三四五六七,萬木生芽是今日。
遠天歸雁拂云飛,近水游魚迸冰出。
鑒賞:立春三候是東風解凍、蟄蟲始振和魚陟zhì負冰。立春之日“東風解凍”,東方屬木,木為火之母,火氣溫,由此才“凍痕銷水中”,“波起輕搖綠”;立春日后五日“蟄蟲始振”,“蟄蟲”是冬藏之蟲,此時被驚醒,動而未出;再五日“魚陟負冰”,“陟”是升的意思,魚因水底暖,感知陽氣而上升,因為冰尚未消融而負冰,“立雪鶴深睡,負冰魚聚沉”,春氣還弱。
唐·韋莊
青帝東來日馭遲,暖煙輕逐曉風吹。
罽jì袍公子樽前覺,錦帳佳人夢里知。
雪圃乍開紅菜甲,彩幡新翦綠楊絲。
殷勤為作宜春曲,題向花箋帖繡楣。
鑒賞:“青帝”是我國古代神話中的五天帝之一,是位于東方的司春之神,又稱蒼帝、木帝 ;其子鎮星,居東方,攝青龍;為春之神及百花之神。“罽”指羊毛織物。“紅菜甲”指紅菜苔,在唐代是著名的蔬菜,曾被封為“金殿玉菜”,與武昌魚齊名。“彩幡”即彩勝,女子插在頭發上的飾物。
宋·晁沖之
巧勝金花真樂事,
堆盤細菜亦宜人。
自慚白發嘲吾老,
不上譙門看打春。
鑒賞:“巧勝”即彩勝。“金花”即彩花。“堆盤細萊”指春盤,古時立春日以韭黃、果品、餅餌等簇盤為食,或饋贈親友,稱之為“春盤”。“打春”即打春牛。“譙門”即譙樓,城門上的瞭望樓,泛指門樓。古時迎春在東門之外。
南宋·王镃
泥牛鞭散六街塵,生菜挑來葉葉春。
從此雪消風自軟,梅花合讓柳條新。
鑒賞:“泥牛”即春牛,舊時打春儀式上所用的土牛,在立春前一日,用土、蘆葦或紙做成,官府打春牛迎春,以催耕迎春,祈求豐收。“六街”指唐宋京都宮門外左右邊各三條的中心大街,后來泛指京城的大街和鬧市。立春日各官府要奉上肉果食品于芒神土牛前,在正午時舉行隆重的打牛儀式,吏民擊鼓,由官員執紅綠鞭或柳枝鞭打土牛三下,有的是用棍子打,然后交給下屬吏與農民輪流鞭打,把“牛”打得越碎越好,以示人們對春天的熱愛。所以詩中說:“泥牛鞭散六街塵”。
舊時習俗在立春日做春餅、生菜,稱之為“春盤”,所以說“生菜挑來葉葉春”。
南宋·張軾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鑒賞:“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古人以律呂定陰陽氣候,律屬陽氣,呂屬陰氣,分配于十二個月中。十二月應屬呂,正月屬律,立春于此前后,故有“律回“之稱。“歲晚”意思是寫這首詩時的立春是在年前,民間稱作內春,所以叫歲晚。“生意”這里是生機的意思。“參差”指不齊貌。
南宋·楊萬里
星淡孤螢月一梳,迎春早起正愁予。
土牛只解催人老,春意來自何事渠。
官柳野梅殘雪后,金幡玉勝曉光初。
卻思歸跨青山犢,繭粟仍將掛《漢書》。
鑒賞:“月一梳”是形容月亮像一把梳子。“土牛”指塑土牛勸春耕之意。“金幡玉勝”指古人立春前后所用的飾物。“掛漢書”是借用隋末的李密騎牛外出,在牛角上掛上《漢書》,一手著鞭,一手翻書閱讀的典故,言其貧窮不廢讀書。
南宋·朱淑真
停杯不飲待春來,和氣先春動六街。
生菜乍挑宜卷餅,羅幡旋剪稱聯釵。
休論殘臘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諧。
從此對花并對景,盡拘風月入詩懷。
鑒賞:“和氣”指古人認為的天地間陰氣與陽氣交合而成之氣,萬物由此“和氣”而生。“六街”指唐京都長安的六條中心大街,北宋汴京也有六街,此處泛指京都的大街和鬧市。“生菜”指鮮菜、青菜,亦特指不烹煮而生吃的蔬菜。
詩人在立春日挑生菜,卷春餅,剪幡勝,好一派迎春景象,使詩人感到新一年的良辰美景,都是吟詩抒懷的好題材。這首詩反映了宋朝京都立春日的歡樂情景,如此歡快的詩詞在朱淑真的作品中是不多的。
南宋·范成大
竹擁溪橋麥蓋坡,土牛行處亦笙歌。
曲塵欲暗垂垂柳,醅pēi面初明淺淺波。
日滿縣前春市合,潮平浦口暮帆多。
春來不飲兼無句,奈此金幡彩勝何。
鑒賞:“麴”同“曲”,指的.是釀酒用的酒母、酒曲(釀酒用的曲)。“曲塵”即“麴塵”,就是釀酒時候攪動酒母,使得釀液變得渾濁,像弄起了塵土。“醅”指的是沒過濾的酒,也泛指酒。“醅面”指的就是浮在酒面上的綠色泡沫,這里形容泛著綠色波浪的河面。
竹茂麥肥,土牛笙歌,垂柳吐芽,河水泛波,還有融融春陽耀春市,帆船往來如穿梭。這自然激起了詩人的詩興,而吟詩抒懷,是立春日剪金幡、扎彩勝無法比擬的。
清·趙懷玉
條風勢屈石尤伸,孤負江干春氣新。
病眼云迷三素去,客杯盤懶五辛陳。
梅留荒徑宜寒雪,松種名園合作鄰。
欲學東坡老簪勝,平生從未勝于人。
鑒賞: “條風”指“融風”,本為立春時所吹的東北風,后來多指春風。“石尤”指“石尤風”,是逆風﹑頂頭風的俗稱。傳說古代有商人尤某娶石氏女,情好甚篤。尤某遠行不歸,石思念成疾,臨死嘆曰:“吾恨不能阻其行,以至于此。今凡有商旅遠行,吾當作大風為天下婦人阻之。”見元代伊世珍《瑯嬛記》引《江湖紀聞》。后因稱逆風﹑頂頭風為“石尤風”。
“三素”泛指各色云煙。“五辛”指蔥、蒜、韭、蓼嵩、芥辛等,《本草綱目》說,將這五種新嫩之菜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立春有吃五辛菜或吃春餅之俗。
末聯的第一個“勝”字即“彩勝”,本指古代婦女頭上的飾物,杜甫《人日》:“勝里金花巧耐寒。”這里“勝”指的是頭上簪的花。
“欲學東坡老簪勝”典出蘇軾《吉祥寺賞牡丹》:“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蘇東坡詩句的意思是:人老了,頭上還帶著花,自己不感到害羞,花或許害羞跑到了老人的頭上。
末聯的第二個“勝”字是名詞用作動詞,“平生從未勝于人”的意思是:詩人平生從未在自己的頭上簪花。
宋·蘇軾
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
便與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
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楊花似雪花。
鑒賞:“春牛”即土牛,古時農歷十二月出土牛以送寒氣,第二年立春再造土牛,以勸農耕,并象征春耕開始。“春杖”指耕夫持犁杖而立,杖即執,鞭打土牛,也有打春一稱。 “丐”是乞求的意思。 “春工”指春風吹暖大地,使生物復蘇,因此人們將春天比喻為農作物催生助長的農工。“肉紅”指狀寫桃花鮮紅如血肉。 “春幡”指春旗,立春日農家戶戶掛春旗,標示春的到來,也有剪成小彩旗插在頭上或樹枝上。 “春勝”指一種剪成圖案或文字的剪紙,也稱剪勝,以示迎春。“天涯”多指天邊,此處指作者被貶謫的海南島。 “楊花”即柳絮。
南宋·辛棄疾
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
無端風雨,未肯收盡余寒。
年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
渾未辦黃柑薦酒,更傳青韭堆盤。
卻笑東風從此,便熏梅染柳,更沒些閑,
閑時又來鏡里,轉變朱顏。
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
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
鑒賞:古稱“立春”春氣始而建立,黃河中下游地區土壤逐漸解凍。《歲時風土記》:“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彩為小幡,謂之春幡。或懸于家人之頭,或綴于花枝之下。”南朝·陳·徐陵《雜曲》:“立春歷日自當新,正月春幡底須故”。開篇用典,妥帖自然,不露痕跡,正是“使事如不使也”。
“盤”即“春盤”, 唐宋以后,立春之日有食春餅與生菜的風俗,餅與生菜以盤裝之,即稱為春盤,源于漢代,與六朝元旦之五辛盤也有一定聯系,所以春盤有時也稱辛盤;明清之時,于春餅、生菜外,兼食水紅蘿卜,據說能去春困,因而整個嘗新活動稱為“咬春”,表示迎接春天的意思。
“青韭堆盤”是說春盤中的生菜是韭菜,有起陽草之稱的韭菜自古以來便是立春滋養陽氣之物。韭菜在中國已有3000多年歷史,在《詩經》中便有“獻羔祭韭”之說。韭菜辛溫補陽、溫補肝腎,春季食用有益于肝。以季節分,初春的韭菜最佳,晚秋的次之,夏季的最差,故有韭菜“春食則香,夏食則臭”的說法。
從美人頭發上的裊裊春幡,看到春已歸來。雖已春歸,但仍時有風雨送寒,似冬日馀寒猶在。燕子尚未北歸,料今夜當夢回西園。已愁緒滿懷,無心置辦應節之物。東風自立春日起,忙于裝飾人間花柳,閑來又到鏡里,偷換人的青春容顏。清愁綿綿如連環不斷,無人可解。怕見花開花落,轉眼春逝,而朝來塞雁卻先行回還。
元·貫云石
金釵影搖春燕斜,木杪生春葉。
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熱。
土牛兒載將春到也。
鑒賞:“木杪”即樹梢。“火候”本指烹煮食物的火功,這里指氣候溫度。“土牛兒”即春牛。古代每逢立春日或立春前一日有迎春儀式,由人扮成芒神,鞭土牛,地方官行香主禮,勸農民耕種,即“打春”,象征春耕開始。
女子戴上了金釵,剪彩為燕;人們扮神,鞭(biān)土牛,開始迎春儀式。中間三句從樹梢、水池、地氣等方面渲染出生機初綻的春意,讀時有春風撲面之感。 “杪”、“始”、“初”都準確地點出立春時萬物蘇醒、生機萌發的意境,具有很高的藝術表現力。
這支元曲是應酬之作,有“金”“木”“水”“火”“土”五字位于每句之首,每句都用了“春”字,這是作賦前所定的規則。作者扣緊“春”字,全方位地展現立春時節的春景春情,寫得清新自然,情趣橫生。
春天的圖畫字春天的圖畫三年級篇五
咦,是誰打翻了綠色的油彩瓶呢?打開窗戶,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哦,原來是春姑娘給大地換上了綠色的新衣。
春天飽含著全新的氣息,捎來了春的柔情,瞧,春姑娘輕啟朱唇親吻著藍天,纖纖細手輕輕地撫摸著山岡,擁抱著大地。
小草被春風喚醒,悄悄地探出小腦袋,伸伸懶腰,好奇地張望著眼前的世界,流露出對未來的無限向往。
春風里,沉睡了一冬的樹木又披上了綠色的紗衣,枝頭上,幾棵嫩綠的幼芽,帶著對新生的渴望,對未來的憧憬,在微風中歡笑著抖動!
北歸的大雁又投進了春的懷抱,回到了綠的世界,枝頭上的小鳥伴著涼涼的溪水歡快地歌唱,歌唱著春風,歌唱著春雨,歌唱著這一片勃勃生機!
春姑娘忽然把長袖一揮,“轟隆隆——”一陣春雷響起,貴如油的春雨淅淅瀝瀝地飄落大地:看,春雨中,一簇簇嫩綠的麥苗挺了起來,一個個金黃的希望升到了人們的心頭,一張張笑臉在春雨中晃動!藍天上掛滿了花花綠綠的風箏,孩子們在春風中歡騰、跳躍,就像一顆顆小樹苗,在春雨、春風下茁壯成長。
春天的圖畫字春天的圖畫三年級篇六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2、《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3、《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4、《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5、《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6、《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7、《晚春》
唐·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8、《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9、《絕句》
唐·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10、《江畔獨步尋花》
唐·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11、《憶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12、《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13、《初春小雨》
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14、《春雪》
唐·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15、《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春天的圖畫字春天的圖畫三年級篇七
咦,是誰?擊翻了綠色的油彩瓶呢?哦,原來是春姑娘給大地換上了綠色的新衣。
春地鼓露著春的氣味捎去了春的柔情。瞧呀,春姑娘的纖細微手微微地撫摸著大地,撫摸著天空,撫摩著所有的所有!
小草在春雨的潤澤津潤下,偷偷地從地面鉆沒來了,遙遠地看往似乎一塊碧綠的翡翠。千萬顆小草在大風的撫摸下長得更添茁壯,更加富有堅強的性命力。古人說“家火燒不絕,東風吹又生。”實是一點也不錯。
果園里的蘋果花似雪,桃花似霞。一陣風吹過,桃花瓣像一對對翩翩訖舞的紅娘,紛紜揚揚地飄漲下來。爾走從前一瞅,只睹多少個未經落光了花瓣的花蕊,被一個個幼桃從兩頭底開了,含出了毛茸茸的小腦袋。那半個新開的花蕊心在小桃花頭上,多像一個個戴著花冠的小王子啊!
這各種色彩嬌艷的花,更是令我沉醉,它們有的像蓮花有的像紛球……它們顏色各異,有的艷如彤霞,有的紅如瑞雪。啊,那濃烈的花臭引來一群蝴蝶跟采花粉的小蜜蜂。
菜地里一片綠油油。咦,那一顆顆又綠又皂,胖乎乎的是什么?噢,本來是大白菜,它們一棵打著一棵,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它們在細雨的滋潤下,茁壯地成長著。小河的水清啊,清得透亮中泛著明光,清得能夠看見水頂的卵石:小河的水真靜啊,靜得像一點鏡子,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顯得更綠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顯得更藍了,白云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顯得更文了。河里的小魚,小蝦歡樂地游著,讓人惡似到了世間仙境。
春姑娘突然把長袖一揮,“轟隆隆”一陣春雨響功,貴如油的春雨匆匆瀝瀝地降了下來。望,在春雨中,一簇簇嫩綠的麥苗挺了伏來,一個個黃金的愿望啟到了人們的口頭,一弛張笑容在春雨中擺動!藍天上掛謙了花花綠綠的鷂子,孩子們在春風中歡躍、跳躍,就像一棵一棵小樹苗,在春雨,春風的津潤下茁壯成長。
“一年之計在于春”嫩綠的小草,明麗的花朵,歌頌的小鳥以及歡啼的己們,形成了這殘暴無比的春天。春天帶來了活力,帶來了盼望。謝謝你,春姑娘。
春天的圖畫字春天的圖畫三年級篇八
春天,天氣轉暖;萬物復蘇,充滿希望。下面是關于春天的圖畫片,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在不知不覺中,春姑娘來到了大地,為萬物送來了春天的禮物。
春天的使者——春風,滿懷深情地來到了人間。她來到田地上,“大家快起來,春姐姐來了!”一片麥苗歡快得叫了起來。剎時間,寬廣的田野里一片翠綠;“嘿呦,嘿呦!”,只見,農民伯伯抗著鋤頭,開始了新年里的第一次耕地,他們汗水浸濕了衣裳。春風看見了:“我得幫幫他們。”春風吹在了農民伯伯的身上,吹在了他們的心窩里。
春風滿懷興奮的來到了果園里。果樹們一一向她招手歡迎。她來到了柳樹面前,好像在說:“柳樹妹妹,我來幫你長出新枝。”說罷,她輕柔的一吹,柳樹便生出了鑰匙般的新芽,嫩嫩的,綠綠的,神氣十足。她們扭動腰肢,微微的搖著她那秀發般的枝條。“哎,真舒服啊!謝謝春姐姐。“花叢中,春風拂過爭奇斗艷的花兒們,使他們充滿了生機。小蜜蜂們成群成隊的采著蜜,而蝴蝶們則在花叢中左飛飛,又看看,好像正在春天的大好風光下游覽著。再看看天際,除了藍天,白云,又增加了幾只風箏點綴著空中,春風則帶著它們在天空中搖擺。
春風剛使萬物復蘇,春雨哥哥又來湊熱鬧。他在夜里無聲無息的下落,使萬物受到了滋潤,更增添了幾分活力。
咦,誰給大地披上了綠衣裳?哦,原來是溫柔細心的春姑娘啊!
春姑娘拂袖而來,給大地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花兒披上了五顏六色的披肩;小草戴上了顯眼的帽子;柳樹穿上了美麗的綠裙子……春天的到來,使大地生機勃勃,綠意盎然,到處鳥語花香。
我常常透過窗戶,看到花兒因聽了春天的笑話而張開了笑靨;小草在春天的照顧下生龍活虎,露出了甜甜的微笑;柳樹在春姑娘的伴奏下,扭動她那纖細的腰;小溪聽到春姑娘的“天籟之音”,叮叮咚咚地為她伴奏……路上的行人見此情景都心曠神怡。
春姑娘的魅力不僅在于美麗,她溫柔的性格在所有姑娘中獨樹一幟——人們紛紛出去郊游,不僅可以看到美麗的風景,還可以享受春天給予我們的天倫之樂!
啊,這就是春天的饋贈!
不知不覺,一個愉快的新年就過去了。在那個寒冷的冬天,我享受到了溫暖。一轉眼,時間就從冬天身邊溜走,投進了春姑娘的懷抱。
春天是一個鳥語花香的美麗季節,也是一個新的開始。春天一到,萬物復蘇,沉睡已久的大地掙脫了冬的捆綁,活躍了起來。
瞧,“莊家守護神”——青蛙伸了伸懶腰,一不小心摔了個四腳朝天。太好了,太好了!青蛙醒了,我們就可以播種了,再也不怕莊稼的“天敵”們了!看,小燕子們也成群結隊地回來了,給世界增添了幾分生機。
小動物們都醒來了,人類的好朋友們都回來了!我知道,這是春姑娘的恩賜。
瞧,小草彈出了腦袋,來到了這個嶄新的世界,不時隨著風兒翩翩起舞;小花張開了笑臉,沖著太陽升起的方向祈禱著:希望這又是一個風調雨順的春天;柳樹抽出了新條,在河邊梳洗那動人的'長發;小溪上的冰化了,它又能盡情地釋放自己了。
大地脫去了冬裝,告別了銀裝素裹的日子,展現出一幅幅生機勃勃的優美畫卷。我知道,這是春姑娘的恩賜。
一陣微風吹過,輕輕地撫摸著我的臉龐,好舒服啊!天氣真好,人們也都脫去了厚厚的冬裝,在微風中貪婪地享受著陽光。這是一種久違的、美好的感覺。現在家里似乎不再那么凝重了,充滿了歡樂祥和的氣氛。
我們的生活充滿了樂趣,我知道,這是春姑娘的恩賜。
田野里開滿了金燦燦的油菜花,小動物們盡情地享受著大自然的美好。孩子們在田野中嘻戲。我知道,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春姑娘的恩賜,我喜歡春天的禮物!
大自然饋贈給人類無數的,無價的禮物:資源,生命,良辰,美景……聽,那暢快的溪流是輕盈的步伐;聞,那淡淡的花香是迷人的氣息;感,那柔和的風兒是溫暖的撫摸——你是否發現,春姑娘已經悄悄地,慢慢地走向大地,走上山坡,走進每一個生命里?她帶著大自然的禮物,微笑著走來。
大地有了春天,增添了一份新綠;萬物有了春天,便有了生命的氣息。而她帶給我們的禮物,卻遠遠不只有這些——溫暖,快樂,精力,風光……讓我們融入春天,享受春天帶給我們的禮物吧!
春天的圖畫字春天的圖畫三年級篇九
春天到了,春天到了!我拿出在柜子里放了好久的風箏,沖出家門來到草地上玩。
我來到草地上一看,啊!天上有一道多么美麗的彩虹呀!蔚藍的天空飄著幾朵白云,太陽公公都把臉曬紅了,我從背包里取出風箏玩起來。
有兩個小朋友在草地上拉著手看我放風箏。
春天可美了,小草綠油油的,這是春姑娘的眉毛,小鳥在天上飛著,還跟著春姑娘學唱歌,小蝴蝶快活的飛來飛去,這是春天的舞蹈家,跟著春天的琴聲隨風舞動。
大雁從南方飛來,給人們報告:“春天來了”。
啊!春天多美呀!真是一幅幅另讓人陶醉的圖畫!
春天的圖畫字春天的圖畫三年級篇十
笨的我也沒有辦法把圖畫畫得更好看些,更沒有辦法把照片照得亮堂堂的。
還好,我只畫給你看。
寬容的你,不會笑話我。你只會微笑。
你還會喜歡這粗陋的筆觸,只為是我畫的,畫給你的。
聽南來風的聲音,遙遠地從不知名的國度傳過來。
喚醒,我的耳朵和歡喜。
和你一起聽風的冬天,最后會變舊,如圖畫。
可是春天還在雪下深呼吸,在梅枝上,輕盈、清香。
你說,是嗎?
要怎樣畫出我心里的關懷?
深的,深到我都沒有料想的深。
重的,重到我會在熱鬧繁華的街上,
忽然想,世間該有一個角落,收容我無處放置的關愛。
花的關懷太重了,就開放成夢的迷離和美麗。淚的關懷太重了,就落下來。
生命是多么輕啊,象花草經不起露水,我時時感覺到自己的單薄,
經不起世間起起落落的想起又放下,放下又想起。
這些花,是我畫不倦的啊,因為
它們是我一日一日內心遇到的春天。
曾經落在你窗外的蝴蝶,曾經翻過你書頁的四月風,曾經讓我流淚的詩行。。。
有時候,我會在衣衫某處的顏料痕跡上,回味那些與春天有關的片斷和友人。
又有時候,在冬天下午的陽光里,想一些美麗的意象,我的筆不能達到的美,真實存在著。
世界很吵,你的聲音我卻總能聽到。
我的朋友,你永遠不會用某種標準來審視我畫給你的圖畫。
你只要一個“春天”就心滿意足了。
世界很嚴厲,有無數的老師。
真好,你是我的朋友,僅是我的朋友。
對于愛,我一直找不到一種最全面的定義。留給哲學家去做好了。
愛中一定是有一項,叫做了解。
你了解我不懂繪畫,你了解我走過千山萬水,最大的遺憾是愛而不能表達得更象千山萬水的樣子。
千筆萬筆,哪一筆是山?
千筆萬筆,哪一筆是樹?
可是,我清楚地知道,在畫這一樹春天時,我是幸福的,是在愛中的。
愛是一種狀態吧,我愿意在這狀態中與你相遇。
文:人間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