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游薊縣字篇一
大家好!歡迎您來到“幽谷神譚,飛瀑流泉”的梨木臺風景區觀光游覽,我是導游員××,很高興能在這崇山峻嶺中與各位相識,古語說的好: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希望梨木臺的青山秀水能給您帶來愉快的心情!
現在我簡要的為您介紹一下梨木臺的概況:天津九龍山國家森林公園梨木臺風景區,坐落在薊縣縣城東北部35公里處,總面積1000多公頃,原為國營林場,20xx年9月25日正式揭開神秘的面紗,向世人展示她特有的自然魅力。
景區峰蘭疊翠,主要山峰80多座,其中500米以上的山峰65座,主峰梨木臺。海拔997米。景區的底層巖石古老,分布著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變質巖和沉積巖,經過長期的地質演化,構造變化和風化剝蝕,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梨木臺景區雕塑成了類型多樣、形態各異、既有觀賞品味又具有科研價值的地質遺跡博物館,現已是薊縣國家地質公園的一角,被船家學者稱之為北方的“神農架”!
那梨木臺的名稱是怎么又來的呢?據說,在十里長的深山峽谷砬硼北面,四面高山聳立,唯有一塊隱蔽的平臺,周圍生長著許多野梨樹,過去老鄉們打獵砍柴歸來,總是來平臺上小憩,野梨熟透之時,用它來解渴充饑,這些野梨樹的果實不僅可以防病保健,同時也解救了砍柴人的饑渴,后人為記住這些梨樹的恩情,故命名此處為“梨木臺”,延用至今。
景區集奇山、秀水、怪石、幽林、雄關、古長城為一體,使您能夠在“綠色與秀美共存、蔚藍與清新共享”的優質旅游中品味到時尚的休閑,是人們;回歸自然,返樸歸真,度假休閑的理想境地。 這里峰林峽谷雄險,森林景觀秀幽,潭瀑溪水長流,藤蘿攀援纏繞。被來此考查的專家學者稱為“北方的張家界”。公園地質景觀奇特,是薊縣國家地質公園石英巖峰林峽谷景區,形成了登天縫、五指山、萬卷天書、峰林巖畫嶺等地質景觀。這里有距今大約26——35億年的太古界巖石,古老的巖石和原始的森林把我們帶入了時空的遂道!
目前,景區的旅游項目有林區觀光游、生態科普游、攀巖健身游、地質考察游、深山尋寶游、休閑度假游、田園采摘游等。根據大家的要求,我們今天要走的線路是林區觀光游。
來到梨木臺自然風景區,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修筑在石英巖峰脊上的古長城,據考證建于北齊年間,距今有1400多年的歷史。梨木臺景區段全長5600米,有敵樓五座,城墻全部為毛石壘砌而成,全部建于500——900米的山脊上,連綿起伏,陡峭險絕,令人生畏!部分長城至今保存完好。如果哪位朋友對古長城感興趣,可以順著左邊的石砌臺階向上走,您就看到古長城的全貌了。
如果看到古長城的一部分就已滿足了,那我們繼續往前走!朋友們,請順著我的手指方向向上看,在城墻左前方的半山腰絕壁之上,自然形成了一座象形石,尤如英雄戚繼光將軍身披戰袍,手持寶劍鎮守在船艙寨口,所以當地人稱它為將軍石!
過了將軍石,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巨大的楓林巖畫嶺,整個巖畫嶺好像一幅動人的山水畫卷,山外有山,峰上有峰,千峰競秀,萬木爭榮,盡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巖畫嶺上初露基巖為中上元古界長城系常州溝組石英砂巖,距今18億年沉積后經印支、燕山造山運動斷裂和節理改造,風化剝蝕以及河流下切,古河床抬升等地質作用而形成砂巖峰林和峽谷,砂巖中還清晰地保存了距今18億年的古氣候、古地貌、古地理環境、水動力條件的痕跡。大自然把自己的千姿百態演變成峽谷、山峰、象形石、象形山,構成了迷人的風景。您不防以這難得的地質遺跡為背景,在這里留下千載難逢的瞬間。
請朋友們向我的左邊看,這個地方叫“登天縫”,地質學家又稱一線天裂隙陡崖。這道裂縫直上直下,似乎與地面垂直。如果您沿著縫隙向上攀爬,仰望天空一線,沿壁似墻,直插云霄,猶如登天,故稱登天縫。它的形成是由于平緩壘疊陡立的石英砂巖被 垂直地層走向的大裂隙切割,使巨大巖塊裂開,但兩側巖石尚未錯位,這種一線天險景,是地殼張性動力顯示出的絕大威力。
俗話說“有山無水缺靈秀,有水無山不溫柔”,梨木臺景區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年四季泉水叮咚,涓流不息,踏水尋源,趣味無窮,特別是夏秋季節,溪水潺潺,自然匯成幾十個清澈的潭水和瀑布?,F在我們來到的就是“三潭映月”,您看三潭泉水相連,清澈見底,碧綠欲滴,它們染綠群山,洗翠林海,清清靈靈使群山、峽谷萬物充滿了生機與活力,有詩贊美到:清清流水清清山,山如畫屏人如仙,仙人若在畫中走,一步一望一重天!
大家從這里遠眺對面山峰,可以看見陡峭的山崖上聳立著五座山峰,高低錯落有序,挺拔雄偉,酷似如來佛祖五指擎天,因此我們稱它為五指山。其形成是由距今18億年的長城系常州溝組石英地層經地殼運動隆起,斷裂和風化剝蝕而成。
大家請看,正前方的那個水潭叫 “仙女沐浴潭”,潭水隨著石砌臺階盈盈而墜,形成了水石瀑布。相傳,仙女們曾在此地逗留嬉戲,在潭面的上側您會發現地質遺跡——褶皺構造。朋友們請看,頁巖中清晰的彎曲現象是水平巖層受地殼擠壓力的作用,發生彎曲形變而成,這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地質科普的典型實例。
現在大家順著我的手勢向前看,可以看到一塊高大的巨石孤立無依的矗立在山巔,猶如天外來客一般。這就是景區有名的飛來峰,顧名思議就是從別的地方移到此處的石頭,是指巖石層發生巨大的位移,翻江倒海,將時代老的地層覆蓋在時代年青的地層之上。這比正常的地層層序不同者就是距今18億年的常州溝組石英砂巖覆蓋在年青的距今17億年的串嶺溝組頁巖地層之上,這是由于巨大的逆掩斷層造成的“飛來峰”構造。
中國自古就有“山是骨架水是靈魂”之說,依山水的結合而評論風景的秀美、雄奇,梨木臺應該說是山水結合比較完美的地方。下面我們去黃砬硼觀瀑布。大家請看,泉水在石英砂巖斷崖上飛流而下落差達30余米,水聲隆隆,銀花飛濺,氣勢磅礴,有“疑是銀河落九天”之壯觀。
好,我們繼續前行,大家看對面的山體,象被刀削斧劈一般形成一道道相互平衡裂隙,這就是著名的節理構造地質剖面。節理是指巖石受動力作用切割成兩塊,形成裂縫,但又無任何顯著相對位移的皺裂構造,一片巖石可以出現多個方向的節理,沿著節理裂隙面經大自然風化,侵蝕形成眾多凹凸不平峰脊。遠看這些峰脊構成十分壯觀的險峰圖案,我們稱之為“節理峰”。
現在我們來到的就是風景秀麗的風景埡。這里山高林密,疊置高峰被云霧繚繞掩蓋,我們稱之為風景埡,這與湖北神農架的風景埡相比絕不遜色。
景區森林景觀豐富,是我國典型的原始森林生態體系。森林起源于距今七千萬年前新生代第三紀時期,歷盡滄桑歲月,飽經風雨洗禮,仍枝葉繁茂,郁郁蔥蔥。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景區內有暖溫帶落葉、闊葉林,針闊混交林,茫茫林海,萬壑堆青。因此有“綠色寶庫、特種基因庫”之美稱。是開展生態旅游、科普考察、探險、野營的極佳之地。景區內還生長著熱帶、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寒帶等區域的高等維管束植物100多科600多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幾十種。尤其藤本植物穿插攀援于林中,形成了特殊的南方熱帶雨林景觀。滿山遍野的野生獼猴桃,猶如綠蛇,纏繞于樹叢之中,時而藤空,時而攀旋。其藤蔓上一簇簇碧綠滴翠的果實,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營養價值、藥用價值極高。據有關資料記載,一個獼猴桃的營養價值相當于吃10個蘋果的營養。因此被譽為“水果之王”。景區還是中草藥寶庫,它生長著200多種中草藥,主要有丹參、桔梗、柴胡、遠志、知母等種類齊全、品種繁多,棵棵青草散發陣陣藥香,因此使這里的空氣清新潔凈。這里更是您強身健體、休身養性、陶冶情操的最佳場所。
春季,山桃報春,杜鵑如霞,梨花似雪,山梅花飄香讓您盡情在花的世界,花的海洋中邀游。
盛夏,綠陰濃郁,溪流噴涌,碧水潺潺,欒樹花、山丹花、東陵八仙花、丁香花、照山白、中華秋海棠開滿峽谷。
金秋的梨木臺秋高氣爽,景色怡人。茂密的森林染成五顏六色,山巒披錦,萬壑異彩,多情的金秋用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筆把梨木臺描繪成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您不僅可以觀賞到“霜葉紅于二月花的勝景”,還可以品嘗到天然野果的甜香。
冬季的梨木臺呈現給游客的是一個北國的銀色的世界;滿山的積雪,滿樹的霧松,滿溝的冰河,滿潭的銀鏡,懸崖的冰瀑布…,使你目不暇接,讓你陶醉在銀色的梨木臺冬景之中。
朋友們,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長壽山。這絕不夸張,它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巖石隆起形成的山,據用放射性同位素測定,這里的石頭有25億年的歷史,太古界變質巖類,是名副其實的長壽石。踏在長壽石的山上,飽攬這原始森林的景象,撫摸著這象征延年益壽的長壽山長壽石,真是您一生中最大的幸事,其樂無窮,妙不可言。請朋友們選好角度拍照,留下這千載難逢的瞬間。在此我要預您吉祥如意,福祿壽長。
朋友們請看,石海到了,一眼望不到邊的石海讓我們驚訝!這片石海里還有一個傳奇的關于清東陵寶藏被盜埋于此地的傳說。據當地上了年紀的老人講:當年東陵大盜孫殿英指使手下官兵盜竊清東陵寶物之后,為掩人耳目,把一部分竊取的慈嬉寶藏埋藏于此。只是當時由于這些官兵把所有道路都封鎖了,所以并不知曉官兵在此干什么,而這些曾經參與過埋藏寶物的官兵,應該早已離開了人世。寶藏到底藏在那里,也至盡沒有人能考證。并且這里在經過多年的大水沖刷,寶藏到底埋藏在何處,當初埋藏是什么寶,至今仍無人知曉,到現在還是個迷。后來雖然有很多當地和外地的探險家力圖找到寶藏,但面對這么一大片石海,終究功虧一簣。而寶藏之迷也一直延續到今天。
現在我們來到了景區的最北部,號稱“天津北極”。這里是二十五億年太古宙與十八億年元古宙的分界線,界線兩側地質年齡相差8億年,這在地球上是罕見的地質遺跡。我們站在元古宙巖石界邊,跨越象征8億年的時光遂道,踏上太古宙的巖石上。可使人想象到時光倒流,象科幻電影中一樣,跨越時空追尋遠古的足跡。忘掉煩惱,重新再來擁抱希望。人類無法實現的夢想,在我們里您可以得實現。踏上長壽山,采得長壽石、品嘗長壽果。您再感到自已偉大的同時是多么的欣慰與自豪。它預示著您的成功與幸福。
大家請看,這里山體中成千上萬的朝一個方向傾斜的中上元古界石英砂巖地層,像一部厚重的書本記錄了18億年以來地殼運動變化的歷史。實際上,薊縣中上元古界厚9197米,包括12個組,從常州溝組直到府君山的景峪組,坦露在薊縣大地上,地質學家形容它是一本“石頭記”,為萬卷天書。此處是“萬卷天書”的首篇——常州溝組18億年的記載。
朋友們,我們踏著一路的泉水叮咚,穿溪越谷,終于攀上了梨木臺的最高峰,站在河北省與天津市的分界線上,看著滿目的蒼翠,不得使您由然而生“到此已非塵世客,過來便是長壽人”的感慨!另外梨木臺的景觀具有多樣性,隨著季節變化而變化,每次來梨木臺您將會有不同的收獲。
如果您有時間有雅興,可以在梨木臺多住幾日,享受一下農家飯的特色,躲開鋼筋水泥、車水馬龍的困擾,讓純凈的大自然洗禮我們疲憊的身軀,讓清新的空氣洗滌我們紛亂的思緒,讓自己盡情享受大自然帶給您的凈化空間。
我們的梨木臺之旅到此結束了,與您相識相伴實屬緣份,非常感謝各位對我工作的支持與合作,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我記住了您,不知您是否記住了世外桃園——梨木臺!
最后祝您健康長壽,一路平安!再見!
游薊縣字篇二
作為一名樂于為游客排憂解難的導游,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導游詞,導游詞事實上是一種對旅游景點進行歷史的、文化的、審美的`解讀的文體。那么應當如何寫導游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薊縣白塔導游詞,歡迎閱讀與收藏。
在薊縣城西南隅,獨樂寺正南300米,舊稱漁陽郡塔。建于遼統和年間,遼清寧四年(1058)重建,在明嘉靖、隆慶、萬歷和清乾隆年間重修。明嘉靖十二年(1533)在塔前修建觀音寺,塔身白色,所以亦稱觀音寺白塔。
塔平面呈八角形,由高大的束腰須彌座、八角重檐亭式塔身、碩大的率堵波和頂部的十三天相輪組成。通高30.6米,磚石結構。塔基下部砌花崗巖石條,上部的仿木磚雕須彌座,其壺門內浮雕舞樂伎,刻工精細,栩栩如生,是研究遼代音樂舞蹈的重要例證。塔身南面設門,內置佛龕;東、西、北三面設磚雕假門;四個側面凸雕碑形,上書佛教偈語。八個轉角處作重層小塔。塔身上出三層磚檐,檐角系銅鐸。檐上置塔座承覆缽形圓肚、十三天相輪。此塔下部為密檐塔型,上部砌作覆缽式,是中國遼塔造型奇特之一例。素有“金峰平掛西天月,玉柱什擎北塞云”之譽。
上層室內曾藏有遼清寧四年舍利石函一具和珍貴文物百余件。
游薊縣字篇三
白塔在薊縣城西南隅,獨樂寺正南300米。20--年,十一假期期間,獨樂寺白塔寺聯票價格是40元。
舊稱漁陽郡塔,明嘉靖十二年(1533)在塔前修建觀音寺,塔身白色,亦稱觀音寺白塔。遼清寧四年(1058)建,明嘉靖、隆慶、萬歷和清乾隆年間重修。
塔平面八角形,通高30.6米。塔基下部砌花崗石條,上部筑仿木磚雕須彌座,其壺門內浮雕舞樂伎,刻工精細,栩栩如生,是研究遼代音樂舞蹈的重要例證。
塔身南面設門,內置佛龕;東、西、北三面設磚雕假門;四個側面凸雕碑形,上書佛教偈語。八個轉角處作重層小塔。塔身上出三層磚檐,檐角系銅鐸。檐上置塔座承覆缽形圓肚、十三天和銅剎。素有"金峰平掛西天月,玉柱直擎北塞云"之譽。
此塔下部為密檐塔型,上部砌作覆缽式,是中國遼塔造型奇特之一例。 1976年大地震,塔身震損,通體酥裂,1983年大修加固。
景點簡介: 在薊縣城西南隅,獨樂寺正南300米。舊稱漁陽郡塔,明嘉靖十二年(1533)在塔前修建觀音寺,塔身白色,亦稱觀音寺白塔。遼清寧四年(1058)建,明嘉靖、隆慶、萬歷和清乾隆年間重修。塔平面八角形,通高30.6米。塔基下部砌花崗石條,上部筑仿木磚雕須彌座,其壺門內浮雕舞樂伎,刻工精細,栩栩如生,是研究遼代音樂舞蹈的重要例證。塔身南面設門,內置佛龕;東、西、北三面設磚雕假門;四個側面凸雕碑形,上書佛教偈語。八個轉角處作重層小塔。塔身上出三層磚檐,檐角系銅鐸。檐上置塔座承覆缽形圓肚、十三天和銅剎。素有"金峰平掛西天月,玉柱直擎北塞云"之譽。此塔下部為密檐塔型,上部砌作覆缽式,是中國遼塔造型奇特之一例。 1976年大地震,塔身震損,通體酥裂,1983年大修加固。
景點簡介: 獨樂寺坐落于薊縣西關口北面,始建于唐代,重建于遼代,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歷史。據說安祿 山叛唐,就是在此處誓師,他喜獨樂,故以“獨樂”二字名寺。 山門的門楣上,懸掛著一塊醒目的的牌匾,上書“獨樂寺”,這三個大字頗有來歷----出自明朝嚴嵩之手。 觀音閣高23米, 木質,集我國木結構建筑之大成,是國內現存最早的木結構樓閣。 觀音閣看似只有兩層,實際是一座3層式古老的木結構建筑物----在上下層之間還夾著一個用腰檐和平坐欄桿圍繞著建成的暗層。閣內有一座高達16.27米的觀音菩薩像,是遼代泥塑藝術珍品,又是國內最大的觀音塑像。
形體高大的觀音像,矗立在閣內中央的須彌座上,向上穿過二、三層平臺,直入頂層覆斗形的八角藻井之中。觀音像慈目低垂,面露微笑,親近如在人間。為顯示觀音法力高強,塑造者在觀音頭頂上又塑出10個小觀音,所以又有“十一面觀音”之稱。 獨樂寺自創建以來一直是宗教活動中心。1961年獨樂寺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獨樂寺已和白塔寺、魯班廟、鼓樓一起成為薊縣古城內的著名旅游景點。
景點簡介: 大悲院位于天津市河北區天緯路,是天津市保存完好,規模最大的一座八方佛寺院。由西院和東院兩部分組成,西院又叫舊廟,始建于清順治年間,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擴建,由文物殿和方丈院等組成,東院又叫新廟,建于1940年,由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地藏殿、配殿、耳房和回廊組成,是寺院的主體。殿內藏有銅制釋迦牟尼佛像,還塑有大悲菩薩、倒坐觀音、彌勒佛、天王像、羅漢像等。 位于院中央的大雄寶殿內曾珍藏著魏晉南北朝至明清各代銅、木、石刻造像數百尊,工藝和藝術水平很高。殿內還曾供奉過唐僧玄奘法師的靈骨,1956年轉贈印度那蘭陀寺。
院內朱門綠瓦,佛壇高筑,松柏參天,莊嚴靜穆,是全國重點佛教寺廟之一。 大悲院是因為供奉大悲觀音(又叫千手觀音)而得名,廟內原有柏木雕千手觀音像,毀于"十年動亂"之中?,F在大悲院后殿里一尊高3.6米,寬4 米的千手觀音金身像,神態莊嚴、姿容動人,是天津美術學院王家斌和其助手用了兩年的時間,于1984年精心設計、雕塑而成的。 新的塑像融傳統佛教藝術與現代造型藝術于一體。
在設計和雕塑過程中,吸取了河北省正定縣興隆寺、山西平遙縣雙林寺觀音像的特點,表現觀音菩薩"救苦救難"的形象,注重了面部表情的慈樣、親切、莊嚴、溫柔、美而不媚等特點。在手的塑造上,改變了清代塑像從背后展出手臂的做法,采取了從肩和腋下伸展手臂的方法,而使其符合現代美學的透視法,從身體上塑出那么多的手,每只手都有不同的姿勢,拿著各種不同的法器,既要有組織,又不能呆板;既要美觀,又不能雜亂無章。佛像左右兩邊手臂排成扇狀,每組成一雙手,其動態都有變化,都有聯系,仿佛是一個慢鏡頭,有動態美,又富有音樂。
游薊縣字篇四
實習時間、地點、目的的詳細安排:
㈠、時間:2013年5月6日—2013年5月10日;
㈡、地點:⑴ 石門寨、沙鍋店、⑵祖山東門、⑶北戴河鴿子窩;
㈢、實習目的:
1、鞏固和加深在課堂學的理論知識,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教學效果
2、掌握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3、學會野外觀察地質現象和分析評價工程地質問題的初步能力
4、能比較正確地分析和認識一些地質現象
5、了解實習區地層發育情況及接觸關系和總的構造構架和特點
6、了解三大巖石的形成過程,產生年代、結構、產狀、形成原因及現象
7、流水的地質作用對巖石的影響和沖刷成河谷的過程
二、實習區域概況
㈠、具體實習地點地理位置
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島市區之北的撫寧縣境內,屬石門寨鄉管轄。祖山位于秦皇島 青龍縣境內,由于渤海以北、燕山以東諸峰都是由它的分支綿延而成,故以“群山之祖”命名。其最高峰天女峰,海拔1424米,略遜于泰山。鴿子窩位于秦皇島北戴河海濱東北角。在那由于地層斷裂所形成的20余米的臨海懸崖上,因這里曾是野鴿的棲息地,所以留下了鴿子窩的名字。
㈡、工程地質概況
秦皇島地區,表現為北高南低,西高東低,總的趨勢是西北高、東南低,主要有山地、丘陵、平原、濱淺海地帶組成,總體上屬于丘陵地區,北部和西部局部為山區。秦皇島市柳江盆地,是我國北方著名的地質公園。盆地地層出露明顯,構造豐富多彩,并有多條河流從其間穿過,是理想的地質填圖教學和普地教學基地。盆地南北長約20千米,東西長約12千米。地勢總體為北高南低,自南而北,由群山丘陵、臺地殘丘轉而為傾斜平原。
㈢、自然地理情況
秦皇島市的氣候類型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因受海洋影響較大,氣候比較溫和,春季少雨干燥,夏季溫熱無酷暑,秋季涼爽多晴天,冬季漫長無嚴寒。其流域面積大于500平方公里河流有6條,大于100平方公里河流23條,大于30平方公里的河流54條。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湯河、戴河、洋河,主要以降水補給為主。
三、實習內容
㈠石門寨、沙鍋店實習
1、認識早奧陶世至二疊紀沉積巖的結構和構造特征
沉積巖又稱為水成巖,是三種組成地球巖石圈的主要巖石之一。沉積巖是在地表環境中,先前存在的化石(巖漿巖、變質巖和早已形成的沉積巖)的物理、化學和生物風化的物質、有機物質和某些火山作用產生的物質經搬運、沉積和成巖等地質作用而形成的巖石。沉積巖是地殼表面分布最廣的一種巖石,雖然它的體積只占地殼的5%,但是露出面積約占陸地表面積的75%。沉積巖主要由碎屑物質、粘土礦物、化學沉積物、有機質及生物殘骸等一些物質組成。沉積巖的結構按其組成物質、顆粒大小及形狀等方面的特點,一般分為碎屑結構、泥質結構、結晶結構和生物結構,它最主要的構造是層理構造。
此處的沉積巖由地質構造形成,多數為灰巖,包括石灰巖、蟲孔灰巖、竹葉灰巖和泥質灰巖。石灰巖主要成分為碳酸鈣,經長期風化作用,裸露在外表的部分呈深灰色,中間為淺灰色。竹葉狀灰巖較破碎,屬碎屑結構,這些碎屑物質經膠結后形成灰巖。此處巖石屬早奧陶世至二疊紀沉積巖,粘土礦物發黃,巖石經強烈的構造運動,由水平變為傾斜,產生背斜現象,并出現了上盤沿斷層面相對下降、下盤相對上升的正斷層。
2、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的走向。測量傾向時,將羅盤的短邊緊貼層面,水準泡居中,讀指北針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巖層的傾向。因為巖層的傾向只有一個,所以在測量巖層的傾向時,要將羅盤的北端朝向巖層的傾斜方向。測量傾角時,需將羅盤橫著豎起來,使長邊與巖層的走向垂直,緊貼層面,等傾斜器上的水準泡居中后,讀懸垂所示的角度,就是巖層的傾角。用地質羅盤測該處巖石的產狀,走向為北偏東10°,傾向為北偏東100°,傾角為30°。
3、對巖漿巖的認識
該處巖石以巖漿巖居多,同時有沉積巖存在。巖漿巖又叫火成巖,占地殼總質量的95%。巖漿巖是由巖漿冷凝形成的巖石。巖漿巖上升侵入圍巖,在地殼深處結晶形成的巖石,稱為深成巖。在地面以下較淺處形成的巖石稱為淺成巖。兩者統稱為侵入巖。由噴出地面的巖漿凝固形成的巖石成為噴出巖,包括火山碎屑巖和熔巖。巖漿巖的礦物成分巖漿巖主要由sio2、 al2o3、fe2o3、mgo等氧化物組成。其中sio2是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它是反應巖漿性質和直接影響巖漿巖礦物成分變化的主要因素。巖漿巖由于形成的環境不同,產生了各種不同的結構和構造。巖漿巖的結構是指巖石中礦物的形態、大小和結晶程度,以及顆粒之間的關系。巖漿巖的構造是指巖石中礦物的空間排列及其填充的方式。
4、對巖溶地貌的觀察和巖溶作用的認識
這里巖溶現象較為明顯,是因為水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與巖石經長期化學反應,使巖石具有可溶性。這里還有大面積的巖石間侵入接觸現象,沉積巖中夾有巖漿巖,說明此處經歷過火山噴發。該處亦發現有巖墻,較長,寬約3-4米,其走向為南北方向320°,由花崗巖、長石、石英、云母組成??拷乇淼膸r石經長期風化,產物為第四紀土,巖石中還發現有巖洞。此處向東南方向約200米處,有大量石灰巖形成的巖層,基本走向為南偏北。
5、粗砂巖的球形風化現象
(二)祖山東門實習
1、祖山的形成過程及對花崗巖的了解
祖山為早白堊紀形成,此處沉積巖中有破碎帶,火山爆發時巖漿從中冒出,冷凝成巖漿巖。巖石中以花崗巖居多,占65%左右,為中粗粒,成分主要是成肉紅色的正長石。石英其次,占20%-25%左右,透明發亮。此外,還有云母、斜長石。在此處觀察,長石顆粒大小在1厘米左右,為結晶結構。山體構造為原生結理構造,山體中有裂縫,都為豎直方向,有原生孔洞,又稱之為晶洞構造。此處地貌陡峭,險峻,由于長期的風化作用及地表水的侵蝕作用,巖石部分豎直掉落,形成深谷奇峰。巖石傾角較大,巖體破碎。山體中有河流,稱為石河,發源于祖山響山山脈。
2、花崗巖呈現不同顏色的原因
花崗巖巖石為肉紅或灰白色,巖體分布很不均勻,結構構造變化大。其中有很多混合巖化跡象和老變質巖的殘留體或捕虜體巖體大多呈肉紅色,由正長石、斜長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組成,具中細粒顯基斑狀結構。花崗巖由石英(硬度7)、長石(硬度6)和少量黑云母(硬度2-4)等暗色礦物組成呈現黑白色。
3、考察流水的侵蝕作用及流水地貌特征
河水在流動過程中,以其自身的動力及所攜帶的泥沙對河床的破壞,使其加深、加長和加寬等過程稱為河流的侵蝕作用。包括化學溶蝕和機械沖蝕的作用,以機械沖蝕作用最為明顯,它包含兩種作用:下蝕作用(河水攜帶的碎屑物質對河床底部產生破壞,使河谷加深的過程稱為河流的下蝕作用,亦稱底蝕作用)和側蝕作用(河水以自身的動力以及攜帶的砂石對河床兩側或谷破進行破壞的作用稱為河流的側蝕作用,亦稱旁蝕作用)。
4、沉積巖與花崗巖的分辨
侵入巖的巖石都結晶了(能肉眼看到礦物顆粒大小);沒有成層性(雖然有時有板狀侵入巖,但不會連續成層);野外形態不穩定;與周圍巖石界限明顯,并且接觸帶內有周圍巖石的大碎塊(稱為捕虜體)
沉積巖有穩定的成層性,通常情況下層內還發育有層理構造(成層的紋理);有化石(含有機質);有特殊的礦物(粘土礦物、海綠石等);大部分有碎屑結構;高價鐵離子含量多于低價的。
(三)北戴河鴿子窩實習
1、巖石砂石岸線范圍及潮汐特征
秦皇島海岸砂巖相間,除北戴河到山海關分布有 20.5公里巖石岸線外,其余均為砂質岸線。以砂質岸為主,砂質岸長106公里,巖石岸長20公里。北戴河海域每24小時50分鐘內有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從高潮到低潮和從低潮到高潮的潮差幾乎相等,這類潮汐就叫做正規半日潮。
2、基巖海岸的海蝕地形
此處巖石又遠古火山噴發而形成,以巖漿巖為主,巖石受海洋水動力作用,常見有海浪作用、潮汐作用和洋流作用,使此處形成有特色的海蝕地貌,有海蝕崖,海蝕柱,海蝕拱橋和海蝕平臺等,形成原因有沖蝕作用,磨蝕作用等,使巖石破碎。
3、不凍港成因
秦皇島海岸曲折,港闊水深,風平浪靜,可以停泊巨輪。在嚴寒的冬季,雖然也有一個月的結冰期,但冰層較薄,對大船的航行影響不大,不失為北方著名的不凍港。
秦皇島港附近沒有較大河流注入海洋,海水含鹽分較高,所以不容易結冰。海洋是一個巨大無比的貯熱倉庫,它能夠吸收和貯藏大氣的熱,并且把熱保存起來,嚴冬來到以后,海洋緩緩地把熱放散出來,減輕冬季嚴寒的程度,因為秦皇島港的海水深,海水貯藏的熱也比天津港的多。這是使秦皇島港冬季不凍的又一個原因。第三個原因就是海流。流經秦皇島的海流,是從黃海流來的一股暖流,它給秦皇島帶來的熱,使得海水不易結冰。上面三個原因,就是秦皇島港嚴冬不凍的原因。
4、海浪行進波形運動變化特征
海浪是發生在海洋中的一種波動現象。我們平時看到的海浪是由風產生的波動,其周期為0.5至25秒,波長為幾十厘米到幾百米,一般波高為幾厘米到20米,在罕見的情況下波高可達30米以上。
四、實習收獲與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