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好奇初二篇一
《蜜蜂的歡叫》寫的是關于蜜蜂是如何發聲的。眾所周知,蜜蜂是靠翅膀振動發聲的,如果翅膀停止振動,那么蜜蜂也將不發聲。可就是這么一個廣為流傳的真理,卻被一個小女孩揭開了真正的面紗,原來小女孩在玩耍時發現了一個現象:蜜蜂翅膀不振動,仍然發出聲音。由此她便開始了質疑書上和老師的答復,并逐漸觀察起來,還進行了無數次的實驗。終于,在第四十二次試驗后,她得到了一個結論:蜜蜂翅膀不振動也發出聲音。接著又是一個月的觀察與實驗,她終于推翻了蜜蜂是靠翅膀振動發聲的荒繆結論,揭開了蜜蜂是靠雙翅根部的小黑點發聲的真理。就此,這個小女孩獲得了雙項獎的榮譽和無比巨大的成功,而她只是一名普通的五年級學生——聶利。
這只是一位學生因好奇心而獲得的成功,那么那些名聞遐邇的大人物們就更不用說了,他們手中的鮮花幾乎都有好奇心、思考、觀察、敢于質疑的身影,接下來我們就看看古代工匠的祖師爺魯班的例子:一天,魯班到一座高山上去尋找木料,突然腳下一滑,他急忙伸手抓住路旁的一叢茅草。手被茅草滑破了,滲出血來。“怎么這不起眼的茅草這么鋒利呢?”他忘記了傷口的疼痛,扯起一把茅草細細端詳,發現小草葉子邊緣長著許多鋒利的小齒。他用這些密密的小齒在手背上輕輕一劃,居然割開了一道口子。他想:要是我也用帶有許多小鋸齒的工具來鋸樹木,不就可以很快地把木頭鋸開了嗎?那肯定比用斧頭砍要省力多了。于是,魯班請鐵匠師傅打制了幾十根邊緣上帶有鋒利的小鋸齒的鐵片,拿到山上去做實驗。果然,很快就把樹木鋸斷了。于是,就在這個偶然的機會,鋸子便誕生了。不止這一位名人,其實還有許多成功者都是擁有好奇心才成功的,而這好奇心卻從不青睞更多人,所以導致許多慧眼失去了應有的價值,這才讓那些謬論有了可乘之機,只能讓它們逍遙海外,迷惑人的心靈。所以我們要擁有好奇的心,使自己擁有閃亮的慧眼,去探究生活中害人的謬論,重新揭開真理的面目!
好奇心——制勝的法寶,是我們擁有過人的雙眼,識破謬論隱藏的詭計,是真理的光明重新普照人間,讓我們向著美好世界,一起努力吧!
好奇初二篇二
好奇心是什么?好奇心就像一支爆竹,一點開,它就劈啪作響,給于我們許多“爆炸性”的想象。
發明了“牛頓定律”的牛頓,坐在蘋果樹下乘涼,一個蘋果“咚”的落在他頭上。好奇心就像那蘋果,“咚”一下,把他的想象全撞開了,當即,他就提出一個質疑:蘋果為什么會落在地上,而不飛上天呢?他立刻對這個看似普普通通,毫無價值的問題展開了研究,最后,終于發現了地心引力,他的名字也被收錄進世界名人簿上。
牛頓的成功源于好奇心。好奇心讓社會進一步走向文明。
大昆蟲學家法布爾,小的時候為了捉一只紡織娘,竟到黃昏都沒有回家,長大一點后,父親叫他去放鴨子,他把鴨子放入水里后,就開始去捉昆蟲,捉到傍晚,太陽西下了,他才趕著鴨子回家,以至于“兩個口袋都塞的滿滿的”。
回家后,父母禁止他再玩昆蟲,他就背著父母偷著玩,最終邁入了科學的殿堂。
好奇心的長久成就了法布爾。好奇心必須伴隨著不怕困難的執著,才能最終成功。
“是一個圓唄!”20幾個中學生都這樣說著。專家微微吃了一驚,這里的孩子都沒有好奇心,于是搖搖頭走開了。
好奇心必須由著豐富的想象力引導,豐富的想象力則能激發出更大的好奇心。
好奇心變化無窮。它滑稽可笑,常引的你哈哈大笑。它刁鉆古怪,逗得你猛追緊跟。好奇心雖然變化無窮,但有一點不變,那就是永遠很好奇,使心不會變老,讓社會向著文明猛跑。
好奇初二篇三
傍晚的夕陽柔和著,天空飄著白云,直轉悠,奮力地抬頭準備接受夕陽的洗禮。
我一如既往,背著書包、低著頭走在回家的路上。“嚶嚶嚶嚶”聲伴著燥熱的空氣突然出現在耳旁,我輕輕擦了擦汗,抬頭就看到一輛嶄新的電動三輪車,載著三個人悠悠地向前駛著。
那是怎樣的人啊?我感到非常好奇,定睛思索著。
那是下關常有的電動三輪車,車上一位母親背著一個小姑娘,大概2歲吧。她的眼睛水靈靈的,眸子里閃爍著那種獨特的空靈,那空靈竟于悄悄中把我怔住,她似乎是發現了我。我急忙把頭邁開,裝作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打算悄悄地再把目光輕輕靠過去。
“好小子!我居然被識破了!”。
我心里一驚,說實話,當時我已經被那空靈蕩滌了,那是一種發自心靈深出的原始的波動,我至今都無法確切地描述。
那小姑娘才兩歲,她當然不知道什么是害羞,也更不會明白人與人在不經意間對視的尷尬。她在無意間用最原始的方式捕捉到了我思考的目光,然而我的舉動她看得一清二楚,她感到好奇——為什么這個人要那樣地看我?為什么這一個人要躲避我的目光?所以她本能地盯著我看,不斷地把那些空靈拋向我的眼睛。
“好小子!她的目光壓根就沒離開!我被她看得一干二凈!”。
待我再次把目光落在她的眸子上時,我感覺我整個人好像被穿透了,一干二凈,她的目光毫無保留地把我洗刷了一遍。我竟感到有些齷齪,我居然在躲避一個小姑娘的目光,不,是我的心在躲避她,可我的心卻一直在問我這是怎么回事。
這次我決定直視著她——我要讓她首先躲避我的目光。但是我錯了,她的目光漸漸變得圓潤、柔和,那種空靈摻雜著好奇突破了空氣,迎面襲來,射穿了我的眼球。我惱羞成怒,不想再看,便匆匆把目光轉向了旁邊的小男孩。
我的目光思考著。
那小男孩粗糙的頭發混亂著,或安逸地貼著,或倔強地豎起,顯然是好久沒有打理了。他穿著一套銀色的運動裝,其實不然,那運動裝早已黑一塊銀一塊,只有那個三角形的熒光標識還在炫目著。
“怎么比我小時候還臟啊!”我思忖著,我小時候是在田邊長大的,身上不是泥土就是水。
“嘿嘿嘿,呵呵。”我偷笑著。
他側過臉來,我沒有驚訝,他的臉和那運動裝渾然一體——煤塊黑、泥土黃,相互交錯,不分你我。不過還好,我沒有和他對視。
突然那“嚶嚶”聲消失了,他們在一個文具店前停了下來。盡管隔著十來米,依稀中,我還是能夠看到小男孩臉上洋溢著喜悅。我暗自高興,我終于明白了,他一定是要去那文具店里買些小玩意兒,他的臉、他的目光儼然出賣了他。
“啊!!”我端莊了幾分。
還沒等我回過神來,那親切的“嚶嚶”聲又在耳旁響起,這次沒錯了,他的表情告訴我,他有所斬獲。夕陽淡淡地灑在地上,三輪車的背影悠悠地向前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