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印在記憶中的淚字篇一
夜晚,風清意涼,輕輕翻來那本珍藏已久的同學錄,眼里閃過一個“喵”字,朦朧之中好像看到那張瘦削的臉,思緒萬千。
他的臉很尖,短短的頭發,一雙小小的眼睛,特別是皺眉頭時,眼睛成一條縫,鼻子很尖,嘴巴小而薄,人更是矮,身子又更瘦。整體給人感覺就是一病秧子,風一吹就倒,如果是女的,那就是翻版林黛玉。
老師總愛在課堂上講什么:“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高,”但是要想人家忍你,關鍵不要得寸進尺,否則一生氣就會“趕盡殺絕”。
記得,又是那溫暖的晨曦。只是我讀的是語文,不是背單詞。他照例皺眉走過,只是他今天可能腦子震蕩,“情有可原”的吧!椅子被他狠狠的一蹬三跳,我的課桌也被他那可惡的椅子牽引下隨之跳舞起來。動作非常“雅觀”!我是無心讀書了,就這么看著他的動作。“有的人給臉不要臉!”我聲音不大,卻足以讓前后桌的人聽見,他聽此,動作終于停下了。后來,我從其他同學的話語中得知,他以為我春心蕩漾,萌生出愛戀他的念頭,那么做是在暗示我快點放棄。有時我想,他怎么會有自信以為我會喜歡他那種人,他抽風了嗎?閉目思想,問題到底出在哪兒了?他居然會那么自信?聯想到我喜歡把手放在桌子邊緣的那幕,我頓時明白了。他果然夠自戀的!
想到是我招來的禍水,他自戀不是他的錯,便無可去計較這些了。不過前面提到的“趕盡殺絕”確是要爆發了。
臨近畢業,我拿著一大疊同學錄一張一張的發,同時也放了一張在他課桌上。這次,他做的真是有些過分,同學錄上,他親昵的話語如一個個嘈雜的音符在紙上彈奏起,我皺著眉看著他最后那幾個字:“喵喵~~~”當即脫口而出,“你以為你是加菲貓啊?”更可惡的是他給我同學錄上寫了幾段話,這里不宜講,總之就是叫我不要多想,什么我們只是同學而已,死了那條心吧!我頓時傻了要,我哪條心?又為何而死?,這個人讓我說什么好呢?我說不出來,確切的說是無法找到詞語來形容他現在的狀況。只是,我做了一舉動,拿著這張同學錄,一片一片的把他撕爛,走時還不忘用腳狠狠地踩,頓覺很爽,微笑的走開了。不知哪天,在考試的桌子角下,我發現了一道歉話語,署名是他的名字,是寫給我的。我看了,并沒有高興,更是暗罵這種人自戀又沒腦子,他想讓我去辦公室喝綠茶?存心讓老師以為我早戀?不過還好是我吧,要換作其他女生,他的那些舉動,會讓女孩子分心,從而成績下降!他的罪名可不小。
小考前一天,老師想讓我們好好放松,允許我們在教室里瘋玩。那天天氣熱,玩過頭了吧?他脫下外套,露出背后那一條條整整齊齊地筋骨。我知道我不該看這些,但很不幸,還是被我看到了,頓覺胸口一悶,我捂著嘴巴快速地跑出教室,把今早吃的東西狠狠地吐出來了。沒見過這么瘦的男生,至今想起來還是讓我毛骨悚然。還好還好,明天就是小考了,再多看一眼,我恐怕要得病。默默祈禱,小考不要和他靠近一起,否則我真要暈在考場里面。
輕輕地合上那本同學錄,我收回思緒。雖然他讓我討厭,不管怎么說,我都感謝他給了我一個小小的青春。
印在記憶中的淚字篇二
每逢中秋,腦海中總是浮現出兩縷蒼老的身影,他們雖已是背影婆娑,飽經風霜,但是他們的笑容依稀可見,他們的聲音依舊縈繞耳畔,他們的話語仍舊溫暖著我的心靈。
小時候,每到中秋節,他們總是向我講述嫦娥奔月的故事:“曾經射下九個太陽的后羿啊,娶了一個叫嫦娥的漂亮媳婦,還收了許多弟子,同時還收了一個惡毒的小人—蓬蒙,他呀,害得嫦娥不得不吃掉不死藥飛上了月亮,再也回不來了嗷……”他們年年講,我年年聽,年年盼著嫦娥能有一天飛下來帶著我去月亮。可是每當我坐在他們腿上,吃著月餅,看著月亮,傻傻地向他們訴說我的心愿時,他們總是笑著打趣道:那是因為我家寶貝不乖,嫦娥喜歡乖寶寶!而我卻每回都深信不疑。我在他們腿上晃來晃去,嘴里嚼著滿齒留香的五仁月餅,餅皮在嘴角殘留的渣子,如同調皮的孩子一樣,從嘴角滾落到了身上,跳到了腳上,卻再也不肯下來。
那時的生活,是那么的美好,皎潔的月光,點點斑斑地灑在月下那三個人的身影上,寧靜而又甜蜜。那時的月餅,是那么的美味,杏仁、花生仁、芝麻仁、核桃仁、瓜子仁,一顆一顆鑲嵌在月餅里,它們是那么的溫馨。那時的中秋,我是那么的幸福,家人的陪伴,歡樂的話語,還有那無聲的關愛。我們一起將月餅搗碎種在地里,等待著它們生根、發芽、開花,最后結出香甜的果實。
可是,月餅終究沒有如期所望,它帶著我的愿望和他們一起走了,去了另一個世界,去了我只能用思念來寄托的世界,也許在那里它們才能成長吧!
而我,也回不去了。
從那以后,我就再也不吃五仁月餅了。
又一個中秋過去了,腦海里的那兩個身影已逐漸模糊,但是,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
我只知道,
他們叫——
爺爺、奶奶。
印在記憶中的淚字篇三
女孩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油燜大蝦!害怕母親做不出合乎自己口味的菜肴,女孩一個勁地叮囑母親:就是我高考的時候你老給我做的那種,就是那種味道!
放下電話,女孩兩眼放光地給火車上的同伴描述她記憶中的油燜大蝦。從女孩的眉飛色舞的神態上,你似乎能體會到美味給女孩的味蕾曾經所帶來的刺激,無奈火車上人人食欲不振,口味寡淡,任憑女孩說得如何起勁,同伴也只是勉強地擠出禮貌的笑容。
美味像永久的病毒,蟄伏在腦海中,并與某一段獨特的記憶相契合。一旦我們在不經意間開啟這段記憶,病毒迅速釋放信號刺激舌尖,隨之食指大動,美味饒舌,思緒也像羽毛般輕輕地落在記憶的心田。
朱自清的《冬天》中有一段極精彩的父子四人圍著桌子吃白水豆腐的描寫:父親得常常站起來,微微地仰著臉,覷著眼睛,從氤氳的熱氣里伸進筷子,夾起豆腐,一一地 放在我們的醬油碟里。陰冷的冬夜,一鋁鍋冒著熱氣的白水豆腐足以滿足貧窮年代的人們對于美味的幻想。但是這種美味只停留在豆腐的嫰而滑上嗎?假如讓朱自清獨享這一鍋豆腐,或許豆腐的滋味在朱自清的記憶中要寡淡許多。之所以如此難忘,是因為豆腐的味道虛化為對父親筷子掉下來的豆腐的期待。
沒有記憶的美味不過是饕餮后的一聲飽嗝而已。明朝,有位大太監到南京做官,一天吃完鯽魚后,把廚子叫來責備:為什么鯽魚不新鮮?廚子甚是委屈,呢喃道:餐餐都是新鮮的`鯽魚。太監怒斥:既然新鮮,為何沒有臭味!原來,鯽魚從南京貢往北京,由于路途遙遠,所以入宮已經有些腐爛,做出來的魚當然有臭味。太監只記得臭味便是鯽魚的獨特標記,并以此衡量魚的正宗與否。但他想吃的是鯽魚嗎?他內心真正需求的不過是一種身份的象征臭味的象征。
小時候每次挑食或有挑食苗頭的時候,祖母總會不厭其煩地嘮叨一遍朱元璋殺廚子的故事。故事的內容很簡單,講的是朱元璋當年討飯的時候,從老鼠洞挖了一些糧食,熬了一碗熱粥,吃粥時頓覺天下美味不復如此!等朱元璋坐江山后,找廚子來復原當年的那碗粥的味道,卻怎么也不合自己的胃口。于是朱元璋一怒之下殺了一批又一批的廚子。最后,有個聰明的廚子讓朱元璋餓了一天,再來吃自己做的粥的時候,朱元璋狼吞虎咽,覺得這才是當年那碗粥的味道!朱元璋急忙問廚子的配方,究竟放了幾碗水?放了幾碗糧?用的是什么火候?結果,廚子甩出五個字:肚饑好下飯!
雖是杜撰口傳的野史,卻也有幾分值得咂摸的滋味!廚子是極聰明的,他知曉朱元璋所牽掛的美味更多地來說是一種記憶,而這種饑餓的記憶便是這碗粥的關鍵。
下了火車,女孩直奔出站口。望著她急匆匆的背影,慘淡許久的口鼻竟嗅出幾分油燜大蝦的味道,或許記憶總有交疊的部分吧。
印在記憶中的淚字篇四
晚,你待門旁掌燈等我。
到你那里已是深夜,你見我藍色襯衫上已有污土便也接過我的背包細聲問道路上是否勞累,莞爾一笑說著我還是短發好。夜靜,空氣都像是活的。
白術三千,甘草半錢加一絲綠茶,煮之泡茶。你便要給我來一碗,說是可調身體虛弱。我謝言婉拒,說生理期還是溫水就好。你隨手綰發說住在這里清凈得可以聽見花開的聲音,邀我小住幾日。我微困,倚在藤椅里,書散落在腿邊,隨口應著只放三日,最多住一天。清冽的月光透過鏤刻木窗逃到妝臺上,朦朧的睡眼望著你低眉卸妝的`身影,正如初識那日,你對著半畝池塘里的蓮花微微一笑。
晨起,你開西窗,周圍外墻的藤蔓垂下來,遠處炊煙渺渺。
你幫我梳頭問及我最近還有沒有讀柳永的詞,一直讀著呢,我說。隨后我躺在藤椅上說著,書中自有生命的情調,與你相識這么久,也該有色彩一些。你站起來彈彈布衣的絨毛笑著看我,我以為你這一生都甘于平靜,不屑亂世烽火呢。我笑著看你眉梢跳躍的光。
黃昏,你帶我出門。為我,你專門定做了一只簪子,你讓我蓄起長發,配著這支簪子一定別有風味。語畢,你帶我回家,一件一件你親手疊好的衣服早已放入背包。清風蔥門外入,汲予你的眉發。我才驚覺,原來你早已與這山林和睦,才可這般寡淡舒服。
第二天,你告訴我你要繼續遠行,到達一處必寄包裹與我。
至今,我已收到。是你淘來的首飾和贈與我祖母的長裙。
你似這一抹虛無。踏花而來,隨風而走。
?
印在記憶中的淚字篇五
我最喜歡的湯是爺爺做的湯。爺爺從來不去廚房,但對我來說,他開始學做飯。一整天不是放更多的鹽就是放更少的水。雖然對他來說做一個老人并不容易,但終于有一天,我忍不住爆發出壓抑已久的憤怒。
那天晚上,爺爺帶著燦爛的笑容給我端來了一碗湯。我嘗了嘗,皺起了眉頭。我的手顫抖著。沉默了幾秒鐘后,我悶悶不樂地從筷子上掉下來說:這種食物是人吃的嗎?爺爺的笑容僵在他的臉上,他很久沒有說話了。我生氣地走進房間。
過了一會兒,我的胃開始抗議。我聽到隔壁房間里煮湯的聲音,這讓我的貓爪子抓我的心臟。所以,我偷偷摸了摸桌子,那碗湯還在那里。我想:不管有多難,它總能滿足饑餓。所以,我吃了它。我閉上眼睛,腦子里的電影屏幕閃著光:隔壁做飯的聲音,溫暖的黃光,那雙布滿老繭的手,布滿皺紋的臉,一個七十歲老人的眼淚和湯,慢慢流入我的心臟。
從那以后,爺爺的湯越來越好了。他總是把湯端給我,然后帶著一絲微笑看著我,看著我狼吞虎咽地喝湯。當他喝完湯時,他臉上會露出高興的微笑。如果有一天我的胃口不好,我沒有喝光湯,他會很沮喪。為了一碗像親情一樣濃的湯,為了比濃湯更好的親情,我總是把湯喝得干干凈凈。
溫暖,記憶烤得蓬松而芬芳。這就是時間的魅力!他會悄悄帶走那個人,但會給別人帶來溫暖的回憶。
印在記憶中的淚字篇六
在成長路上的我們,往往珍藏著許多寶貴的回憶。這些回憶里有歡笑,有淚水,也有體驗與感動。對于正一步步走向成熟的我,還一直念念不忘的是一次深刻的勞技體驗。
大半個學期過去了,剛剛面臨了考試的我們終于迎來了曙光。沒錯,期盼已久的勞技活動終于來臨啦。于是,這熱火朝天的制作場面立刻拉開了帷幕。
我們的勞技學的是小制作,也就是制作航模。第一天上課老師就在全班面前用他自己做的飛機在教室里環繞了一圈,最后穩穩當當地落到了他的手里。那場面,有誰會不激動不已,興奮不已?于是,在飛機落到老師手上那一刻,全班立即響起雷鳴般的掌聲。之后,老師就開始教我們如何制作航模。于是大家伙動起手來,量一量,畫一畫,剪一剪,好不熱鬧。可是后來大概是因為一大圈的同學都嘰嘰喳喳講個不停,教室里亂糟糟的,老師便生氣了,用一種警告的眼神和一些略帶縱容的語言來提醒那些同學。可他們就像是沒聽見一般,仍舊大聲講著話。老師便一直都很生氣,對于那些來問問題的同學,他一概不理。聽他說這種他講的時候不認真聽,后來又跑來問的人,他是最討厭的人了。就這樣,我們班給這位老師留下的印象非常不好。到第三天,也是我最期待的一天,因為航模上的膠水干了,我們就可以試飛啰。我領到我親手制作的航模,走上講臺,準備試飛。它是那么的精致,那么的好看,我想我的航模一定可以飛得很遠。可是萬萬出乎了我的意料,在我投出兩秒后,它便一頭栽倒在了冰涼的地板上。我正疑惑、不知所措著,老師忽然幽幽地開口,說:“看到了吧,這就是反著轉的后果。”反著轉?我回頭看看黑板,那幾個白色大字告訴我:順時針轉一百二十圈左右。原來如此。我找到了問題的根本,于是照著黑板上的大字重新又來試飛了一次。后來因為時間有限,我只轉了七十幾圈,但也勉勉強強地飛過了良好這條線。沒辦法,沒機會了。
印在記憶中的淚字篇七
記憶里總存著這樣一個身影。
每至傍晚,太陽已半遮了面,空中隱約著月的蹤影,巷口高大的老樹下,她佝僂著身子,影子在地上拉得很長很長。
她的手掌很粗糙,指腹和掌心有很厚的老繭,她總愛用這刻滿了歲月滄桑的手撫摸我的臉頰,雙目中含著滿滿的憐愛。
那時我頑皮,放學后往往要與同學玩鬧上許久,夜色將近才記得歸家,她便在那棵樹下,一直等了許久,時至今日,我依然記得她掌心的溫度,暖了我的整個童年。
記憶里,也總有這樣的一個聲音。
“奶奶,你看,這顆桃樹怎么總不開花啊?”她的大手按在我的頭頂,輕輕揉了幾下,臉上的笑意極淡又極遠,她指著一刻枯瘦的枝椏,道“你看,那不是嗎”我湊近去看,上面的一點粉紅嬌弱卻倔強地挺立在枝頭,已是欲綻之勢。
“孩子記住,沒有一種植物是不開花的。”
她的聲音有微微的沙啞,并不是特別動聽,可是每晚伴我入眠的,便是這永遠都帶著慈愛的聲音。
記憶里,還有這樣的一種目光。
我愛鬧,衣服遭殃便成了常事。偶爾夢醒,看到她坐在陳舊的木桌前,一針一線縫得得仔細,眉頭微蹙,努力睜大眼睛試圖看的清楚,卻不愿開燈驚擾我,蠟燭的火苗晃呀晃,將我晃入了夢鄉。
清晨,我撫摸著床頭疊的整齊的衣服,桌上的蠟燭只剩了一小半,而她依舊掛著笑,將早飯端上了桌,看著我一口一口吃地香甜,眼底不自覺深了笑意。那目光,是樹對葉的目光,是天空對翱翔在自己懷中的鳥兒的目光,滿滿的全是愛,擋不住。
她“嗯”了一聲,我轉過身,卻仿佛仍能感到那抹溫柔的目光,直到走出很遠,在路口拐彎時,我回頭,她小小的身影佇立在寒風中,已經看不清面容,而那份沉甸甸的關心,我知道。
聽媽媽說,她年輕時很漂亮,可爺爺去世的那年,她逐漸衰老,往日明亮的眼睛蒙上了霧,背一天天得彎下去,瘦削地得讓人心疼。
可是,她卻從未在目光中帶給我一絲憂愁。
太陽又漸漸地落了,而她依舊在。
我微笑著,迎向了我生命中的溫暖。
印在記憶中的淚字篇八
小學同學,讓我明白了快樂是什么,讓我明白了頑皮是什么,讓我明白了搞笑是什么。他們是我童年時伙伴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懶洋洋的太陽兩手一舉,伸了一個懶腰,打了一個哈欠,好像在責備我們的壞習慣。那陽光透過玻璃,悄悄的飛進我們的教室,隱藏在教室的每一個角落,整個教室都暖洋洋的,充滿溫馨。
我們在天都城干過的事有:假日小隊就是冒險小虎隊——爬山,當一回駕駛員——玩碰碰車,頭發受罪——被別人噴成洋娃娃。
時間有限,歡樂無限!就這樣,我們最后一次的春游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在車上時,我坐在窗戶旁邊,看著昏黃的天空,灰色的云,好像應景似的要下雨了。難道天空也知道我們明天即將分離?快下了,已經下了,雨滴重重地敲擊著窗戶。當時的這一切在我的眼里成了一處讓人記憶深刻的風景。想到我們就要分離了,我的眼角泛起了一滴“雨”,打濕了我的眼睛。
雨滴重重地敲擊著窗戶,班車緩緩地行駛在即將離別的小路上,這就是我記憶中的風景。這班車也是我和小學同學的末班車,不會再出現了。
印在記憶中的淚字篇九
花是美好的象征。或許你喜歡素氣無暇的桂花,她喜歡秀氣大方的百合,而我喜歡的則是那株默默無聞的小花。
那是在一個溫暖的春日,剛滿三周歲的我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為了讓我這個“好奇寶寶”安靜下來,家人帶我外出賞花。一路上,綠樹與藍天相映成趣,構成一幅和諧優美的自然風光圖。越來越接近目的地了,周圍也從充滿生機的藍綠世界向七彩斑斕的畫中之景轉變。終于到了,看!那么多的花!這童話般的光景,讓我不由得興奮,我跑下去,在花的海洋中奔跑、歡笑,與花朵共舞。
那芳香始終縈繞在我的身旁。我蹲下,它就在我頭頂;我站起,它就在我周圍;我轉圈,它就隨我一起舞動。我貪婪地吮吸著醉人的花香,想得到更多的美好。突然,我的目光聚集在了一株黃色的小花上。“媽媽,這是什么?”小小的我用稚嫩的聲音問道。“它是蒲公英,是一種很了不起的花呦。”“了不起?”“是啊,它現在是黃色的小花,一段時間之后,它就會變成白白的小傘,那小傘是它的孩子,這些小孩子隨著風姐姐,四處旅游。最后,它累了,就找一塊舒服的地方,歇歇腳,慢慢長大,再后來又把它的孩子送出去……”“那它還能旅游嗎?”“不能噢。因為呀,它很慈祥,它以自己的束縛完成了孩子的自由和成長,懂嗎?”天真的我只是點了點頭,帶著一點兒似懂非懂,繼續玩了起來。
回家了,在路上,帶著一身的疲倦,我甜甜地進入了夢鄉。“孩子,醒醒,看,是蒲公英!”我醒了,看向窗外,大樹的蔽蔭里,一片黃,一片白,匯成了蒲公英的樂章。我下了車,拿起一棵蒲公英,輕輕吹了一下,那一把把的小傘,便乘著風,自由飛翔。看著手中光禿禿的花莖,我很想哭,“媽媽,這株蒲公英,它……”“孩子,沒事,看,它的孩子在飛翔,這是它留給這個世界的財富。孩子幸福了,父母就會很開心的,你說,對不對?”望著媽媽慈祥的臉龐,聽著那些溫暖的話語,我似乎明白了什么。望著飛翔的蒲公英,我的心里升起了一種敬意,我知道,它們也將重復上一代花的行動,直到永遠。
幾年以后的我已是初中生,對花朵這類事物已沒有那么重視,我不會再為它的開放而歡欣鼓舞,也不會為它的離去而傷心落淚。但,對蒲公英,我卻越來越關注,它的花朵中蘊含了對自由的渴望,對子女的關愛。它不僅僅代表著一株花對世界的向往,更代表著天下父母那拳拳的愛子之心。
這一抹芬芳,我不會淡忘;這一份關愛,我將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