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寫事寫事的優(yōu)選篇一
臘月初八,感覺好親切,在我們老家,有句諺語,叫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想想再我們老家,那個山區(qū),外來物資比較匱乏的年代里,臘八還真是我們孩提時解饞的節(jié)日。
只記得,每年臘月初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做糍粑。
村子里母親們就開始煮好一鍋鍋糯米飯,放上芝麻,放點姜,有條件的人家還會放上點臘肉,壓瓷實了放涼。等到臘月初八的早上,母親們就起個大早,煮上一鍋粥,但是在我們的印象中,好像我們這里的習俗都是煮白粥。
然后把我們家里自己榨的香油倒在鍋里,把頭天做好的糍粑切成小條,開始炸糍粑了哦,糍粑外殼酥脆,內里軟糯,再加上炸點面湯,炸點芋頭絲,哈哈,好嘴饞。
在這天,還可以跟家里人要上個五毛或者一塊錢,去小店,買個擦炮,或者摔炮,簡直是無敵的日子了。
不過隨著一天天長大,這種記憶正在遠去,記得讀到三元高中的時候,老媽都不做糍粑了,直接去街上買點,東西一樣,可是味道全無。
如今,很多跟我同歲的人,可能都不記得還有臘八這個節(jié)日,早上起來,到公司,告訴大家今天是臘八,居然大家都沒感覺了,呵呵。
還好,早上在商貿區(qū),按照義烏的習俗,喝了一碗臘八粥,可是我想吃得是糍粑,嘻嘻。
年味淡了,這是近幾年許多人,尤其是我三元高中的那些同學們共同的感慨。的確,現代人整天忙于繁雜的事務,馭于現代物質利益及所謂的精神享受,逢年過節(jié)完成任務似的匆匆忙忙回老家跑一趟,跟家里的父母都說不上幾句話,屁股還沒坐熱,又匆匆忙忙趕回去,那顧得上靜下心來真正感受下拿永遠割斷不了的親情沒和純天然味的節(jié)日快樂呢。
靜心想想,真正讓人懷念的,依然是童真快樂和記憶中的味道。!!!!!!! 還有你們這些沒“良心”的老同學。
和好幾個高中同學約了要聚會,(比如劉姓,賈姓同學,張姓,王姓同學等等)可是每年都約,每年大家都失約,并不是不想來,是實在是忙。
今年再約一下,報名的抓緊,呵呵。
祝福所有在外忙碌的同學們,臘八快樂,晚上大家集體去買糍粑啊,別忘了。
寫事寫事的優(yōu)選篇二
一個電話,每天在固定的時間響起,一響就是10年。這樣的事你也許會覺得莫名其妙,但它確確實實就發(fā)生在我身上。
我是個14歲的女孩,從我記事時起這個電話就一直陪伴著我。別的孩子在睡覺前都習慣聽搖籃曲,而我在每天晚上九點左右就會聽到“丁零零”的電話鈴聲,這成了我的習慣。無論我去哪兒,爺爺奶奶的這通電話是一定不會少的,它已經與我的生物鐘同步了。“丁零零……”你聽,電話鈴聲又響了。按鍵——接聽,這個動作我熟練得不能再熟練了。“孫女啊,你在做啥呢?”爺爺洪亮的聲音從話筒里傳來。他今年已經83歲了,身體很好,只是有點兒耳背,講起話來聲音很大。
“作業(yè)做完沒?”“看人與自然沒?”這幾乎是每天必問的問題。為了跟我有話說,爺爺投孫女所好,每天關注人與自然,我有時也偷偷地讓我爺爺替我看人與自然,然后把介紹過的動植物告訴我。“爸爸在家沒?”這個問題可是我爸爸的“軟助”,如果我說“還沒回來,出去應酬啦”,那爸爸的電話就一定會在第一時間響起。奶奶說話總是輕聲細語的,我每天跟奶奶的通話內容也很豐富,她會揀些有益的東西說給我聽。“要少吃油炸食品”、“每天一個雞蛋,一杯奶”、“粗糧有益健康”等,最后一句是,“明兒個來吃飯不?想吃點啥,奶奶給你做”。
10年,3600多天,這是一份怎樣的惦念、怎樣的愛呀!孩提時的我不懂,只顧著自己玩兒,有時竟然會不理不睬。漸漸地,我長大了,能體會他們的心,也愿意聆聽他們的愛。
我多么希望這電話會一直響下去……
文章以電話鈴聲為線索,用樸實無華的語言描述生活的片段。多處采用人物語言羅列的方式,如“作業(yè)做完沒?”“看人與自然沒?”等等,雖然只是簡單的羅列,但從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是爺爺奶奶深切的關愛。行文流暢,情感真摯,筆淡而情濃。
寫事寫事的優(yōu)選篇三
對樟樹的最初的感官印象有二。一是中國的藥都,二是四特酒。列車停靠樟樹,本想按圖去筑衛(wèi)城遺址看個究竟。當地人告訴我,那是個空城。
來樟樹,必得看大樟樹去。
想想,中國的地名確實有意思。上海,得名于松江(即蘇州河)的一條支流上海浦,意為“通向大海的地方”。樟樹本乃宜春的板塊,也以其“夏冷冬暖,瑩媚如春,飲之宜人”盛名,不過一座叫“春”的城市的廣告,著實讓今日的宜春并樟樹火了一把。
下火車的一刻,樟樹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墻體灰蒙蒙的色調,陰沉的氣氛不算太好。去看千年古樟樹成了我第一選擇。安義古村的樟樹也有500-600年了,我總想知道千年的古樟樹又會如何。讀過一篇散文《故鄉(xiāng)的大樟樹》,里面有動情的描寫,樟樹就象一位慈祥的母親,把死去的孩子緊緊擁抱在懷里,晚風把樹葉吹得嘩啦啦地響,仿佛是樟樹在垂淚痛哭……。死去親人的遺骸回到村口一定安放在大樟樹下,并此搭建靈堂,其風俗至今流傳湘贛地區(qū)。
樟樹的千年古樟樹,據說有村落后就栽植下了。在樟樹爺爺廟后的小山坡拔地而起,好似一個飽經蒼桑的老人保護著鄉(xiāng)里鄉(xiāng)親。村民指著樟樹告我,不遠處正在修建另一座樟樹奶奶廟呢。看我照相,一老夫問我,說能不給剛蹣跚學步的孩兒留張相片,我爽快的答應了,并回去后一定寄上幾張大相片過來。看著老人認真從村里叫來會寫字的留下地址,直到動筆的時候我還羞愧無比,不僅因為丟失了一張閃存卡,也丟失了我在閤皂山百花園所有影印。想起此,一陣難過。
踏入閤皂山,由百草園折回,經大萬壽崇真宮(道教福地)大門,往前有是一條沙石道。步行二百米上行,便是“紫陽書院(道德宮)”了,是當年朱熹(字紫陽)兩次在 “道德宮”講學。書院的今景實難相信,按動快門的時候我的手是顫抖的。再下行,葛玄悟道修真建造的“臥云庵”的深井,似乎也在印證樟樹的藥都史。
不虛此行,閤皂山。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一種忘卻,或說是一份消解;這里,仿佛有了空靈的對峙。其流水潺潺,翠竹掩映,百花爭艷,就如步入鳴水橋“水流激石如飛雪,樹影連山欲化云”的夢幻場景。明清江知縣秦鏞《閣峰晴雪》更有詩云:“閣峰縹緲放云端,積雪猶封禮斗壇。山遠地偏游不得,幾回駐馬隔江看。”,何等的壯美。又恰逢天空作美,飄起了毛毛細雨。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果不其然。
寫事寫事的優(yōu)選篇四
同學發(fā)來信息告訴我,每年這幾天都會飄起另類的細雨,我問他原因,他給我的結果讓我為之震撼,即便我是個不易在臉上表露情感的孩子。他告訴我,七十年前在南京,日軍對南京人民大屠殺。這場雨是他們的眼淚,雷聲是他們的嚎叫,昏暗周圍的烏云是他們不愿散去的靈魂。盡管不足以為信,甚至有些荒唐,可我還是愿意聽他細細說來。
是呀,1937年的12月,那是個黑暗的12月,是一個真正寒冷的12月,是一個讓我們心碎的12月。日軍在六周內殘殺南京人民30多萬,平均每12秒就有一盞生命的燈火熄滅。這個無法改變的過去誠然牽動著我們的心。那是一個反人類文明的歷史悲劇,當時的日本人違背了人類的本性。從某種角度來看,日本人將永遠無法得到南京人的尊重,盡管中國五千年來是一個禮儀之邦。他們“痛快”的贏了這場戰(zhàn)爭卻徹底地輸了道德,徹底。這場硝煙漫長,至今我們依然覺得毛骨悚然。這是我們的悲哀,心中永遠的痛。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電視看到了一個記錄片,一個關于南京大屠殺的記錄片。“赤裸裸”圖片和惡心的數據在我的眼前游蕩。那是一個個讓人悲憤不已的片段。真正的生靈涂炭難道就真的是人類發(fā)展的歷史趨勢?我不是南京人民,但我想只要是身系中國心的人或者是稍有良心的人見到那一幕都會難以控制內心情感的宣泄,是悲傷也好,是憤怒也好。
然而,我內心卻被南京人民感動至深。在記錄片的最后,導演給了南京紀念館一個特寫,在石碑上刻著清晰的“和平”二字。看至此,我的眼淚便倏然落下。和平二字才十二筆畫,多么簡單的兩個字啊。可正是因為這兩個字,讓多少人丟棄一切,哪怕是放下生命也要去追求,他們得付出多大的勇氣去詮釋,這不僅僅是中國的和而不同了。“南京大屠殺——可以寬恕,不可忘卻”,這是南京人民七十年來對世界的交代,也的中國對世界發(fā)的交代。
其實,無論是誰都是戰(zhàn)爭的受害者,其中人性的淪喪與生命的無奈,歸根結底都是戰(zhàn)爭的殘酷和慘淡。就連我們這一代也會因曾經的戰(zhàn)爭而被深深地傷害。沒有人會喜歡戰(zhàn)爭的,戰(zhàn)爭只是強權和霸權的訪客。就像馮小剛在他親導的電影“集結號”中的訪談會上說的'“美國的戰(zhàn)爭片之所以很受人們的喜愛,是因為美國戰(zhàn)爭片上的的戰(zhàn)士在戲中所表現出來的對戰(zhàn)爭的恐慌和厭惡,都是人類的真性,沒有人會因為戰(zhàn)爭的到來而感到興奮和快樂。那是一種虛偽,另類的虛偽。”中國累了,世界累了,我們早以厭惡了。這世界不能再有戰(zhàn)爭了,每個人都有他們活下去的權力。
寫事寫事的優(yōu)選篇五
這次的國慶很與眾不同,和中秋是同一天。
在八天的假期中,我去了趟姥姥家。姥姥和姥爺年齡都已過八十,但身體仍然非常健康。
后來大家決定帶姥爺去雁蕩山玩。
因為是干旱期,原本氣勢雄偉的瀑布難以尋見。河道里只能見到一小片水洼,偶爾游過一兩條魚。
大家和爸爸一行人開始尋瀑,從瀑布腳下開始,朝瀑布的上頭尋去。瀑布的原是水流的地方全是亂石,方向不一,大小不一。
我像一只猴子,手腳并用,輕松地爬上石頭,探尋落腳點,非常快爬上了中間的大石頭。站在石頭上,居高臨下,眺望遠方。峽谷風撲面而來,從胳膊下鉆過去,吹起衣服,全身涼爽。旁邊草木茂盛,還種著中醫(yī)藥材,風中攜帶清香,拂去汗水與燥熱。
回頭繼續(xù)向上,就近水源頭了。聽見水聲,都興奮著,終于都爬入石穴之中。
“很大的水流啊!都要把我沖掉了!”我聞聲沖進來一看,原來只有在一條凹渠中的“小溪”。大家多少都有的失落,但畢竟收獲了無限的風光,也好安慰自己。
至山頂,秋風送,日漸小雨至,草木皆為所動,石頭有了些濕意,雨滴的氣息在微微濕潤的空氣里醞釀,遠處的風景盡收眼底……無限感慨。
無聊的國慶假期因此次爬山變得多彩。
“嗚呼!”山谷風又在我的耳邊響起……
寫事寫事的優(yōu)選篇六
那是一個很普通的夜晚,卻讓我有了和平時不一樣的感覺。
晚飯后,外面下著小雨。
窗外的雨斷斷續(xù)續(xù)地被引入教室,使得原本嘈雜的教室突然安靜下來。每個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著這個雨夜的寧靜。
我在思考數學實驗班的難題,右手指間轉動著筆。不經意間手指一歪,黑筆畫斷了。在一個安靜的夜晚,我“啪”的一聲倒在地板上,發(fā)出刺耳的“巨響”。我羞愧地低下頭,趕緊撿起來,四下看看有沒有打擾到同學。
我立刻調整了自己的狀態(tài),讓一些亂七八糟,無法形容的思緒回到了心里。認真理解一個問題,一個我覺得很難的問題,想真正有所突破。我絞盡腦汁,想找到突破口。“一定是我干的。”我一邊自言自語,一邊在草稿本里快速計算,一次又一次否定自己的答案,始終沒有找到正確的方向。心中莫名的泛起一絲絲煩躁,深吸了一口氣。
這個問題,就像一朵烏云在我頭頂盤旋,讓人飄飄欲仙。怎樣才能找到平等的關系和突破口?我下意識的抬頭望向窗外,看到遠處的天空中有微弱的星光,原來是“一元一次方程”。也許這就是烏云為我點亮的光,就像黑暗中的祁鳴燈和海航的燈塔。我盡力擦亮眼睛,摒棄雜念。終于看到了更多的“星星”、“公式、二元線性方程組、數學定律”,心里豁然開朗。
雨還在繼續(xù),但已經不再是我的迷茫。它成了我最好的朋友,清除了我內心的陰霾。
我堅信,烏云暴雨背后總有一個光點——星星;困難和疑惑背后總有一個道理,我很清楚。
寫事寫事的優(yōu)選篇七
與媽媽在一起的時光,是世界上最美的時光。她精心呵護著我的成長,關心著我生活的點點滴滴,牽掛著我的喜怒哀樂。在我的視線里,媽媽的身影就是這個世界上最美的風景。
進入初中,我像上緊了發(fā)條的鐘,不停地往前跑。晚上寫完作業(yè)走出書房,常常已經是十點多鐘了,可一回頭,就是你坐在客廳里的身影。沙發(fā)上的你,頭微微向后仰著,橘黃色的燈光溫柔地灑在你臉上,卻怎么也掩不住你的皺紋。你實在是太累了,輕輕地打著鼾,你面前的茶幾上,擺著一碗剝出來的石榴籽,沒有一點渣兒,散發(fā)著飽滿誘人的紅色,像一顆顆紅寶石。你每晚這樣守候著我,你怕我沒時間吃石榴,就為我一顆顆剝了出來。我似乎看見了剝完石榴時嘴角泛起的微笑。無論何時,我都不會忘記那碗滿溢著愛的石榴籽,還有燈光下你為我執(zhí)著守候的身影!
進入青春期的我也漸漸地開始叛逆。你的那些嘮叨、那些叮囑,有時總被我惡聲惡氣地駁回。還記得那次,你和爸爸晚上都有事,你急急忙忙為我做好了晚飯,出門時還不忘叮囑我一句:“在家好好學習,回來以后我給你檢查。
”我迅即拉長了臉,隨口冒出一句:“你就是不信任我的學習!
”我連“再見”都沒說,便“砰”地一聲把門關上了。一邊做作業(yè)心里一邊糾結著,怕你生氣,又怕你不理我,在忐忑中度過了半個小時,然后接到了你的電話:“自己在家著不著急?媽媽做的飯菜好不好吃?一定要多吃點!
”我一下子覺得耳邊嗡嗡地響,鼻子酸得要命,你出門那一剎那的身影浮現在我眼前,眼淚順著臉頰流了下來。無論何時,我都不會忘記你那苦口婆心的叮囑,你那時時包容我的身影!
媽媽,在你的身影里,我才知道什么是無微不至、無私包容的愛!媽媽,在你的身影里,我看到了亦如冰心筆下那蔭蔽著紅蓮的荷葉!媽媽,在你的身影里,我讀懂了成長,讀懂了感恩。
寫事寫事的優(yōu)選篇八
正月十三,我迎來了期盼已久的圍棋比賽。
我十分激動,早早的來到了比賽場地,邁著輕快的步伐走了進去。進入大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參賽選手的名單。再往里走,又是一個大廳,比賽開幕式就在這里舉行。開幕式結束后,我們便來到了三樓進行比賽。
圍棋比賽總共要進行七局。
出師不利,第一局我便被對手毫不留情的打敗了。我很心痛,但我不氣餒。我想,第二局我一定要贏!我更加認真的去思考,在我的小心努力下,局勢雖然看起來不錯,但最后還是被對手給打敗了。這時,我有些扛不住了,心情非常的低落。
之后,我和王海成對局。這下,我可得加把勁了。絕不能再輸了!但是,我攢足了勁兒,卻發(fā)現對手是那么的不堪一擊,我不費吹灰之力的贏了這一局。我終于體會到了贏棋的快感。
最后,我取得了七局三勝的成績,雖然不是太理想,但這次比賽很有特點:輸的每一局都各有特色,贏的又都是千篇一律的那么容易。總的來說,這次比賽讓我感覺到差距,我還要繼續(xù)努力!
寫事寫事的優(yōu)選篇九
窗外的夜空,偶爾會升騰起一多多絢麗的煙花,這一切都告訴我們:新年的腳步正在悄悄走近。
臨近新年,山村里的年味和城市里的真的很不一樣,山村里進入臘月人們就開始為新年而忙碌了。
臘月二十三這一天,按照習俗是送灶神上天過年的日子,人們會準備一些甜甜糯糯的食物,如臘八粥、糖水年糕、糯米湯圓,送灶神,希望灶神在玉皇大帝面前為自己多美言幾句。大年三十那天,家家戶戶準備了好酒好菜隆重地把灶神接回來,讓灶神爺在一年當中好好照看整個家。
送完灶神,接下來家家戶戶就開始撣塵了,撣塵就是把家里的積塵打掃得干干凈凈,清清爽爽地迎接新年。
除夕這天,人們最開心也是最忙碌,貼春聯,掛燈籠,貼門聯、貼窗花,把家里打扮得熱熱鬧鬧的。
到了晚上才上過年的重頭戲,家家戶戶都會準備一桌特別豐盛的晚餐,餐桌上肯定會有一條魚,但這條魚是不能吃只能看的。因為“魚”和“余”是同音,餐桌上有魚,就代表著年年有余的意思。吃完了年夜飯,小孩子可開心啦!不僅可以拿到鼓鼓的紅包,還可以盡情的放鞭炮,“九龍戲珠”真像九條龍在天空中嬉戲飛舞。“哨聲月旅行”也很有意思,就像有誰吹著優(yōu)美動聽的哨子,更重要的是不受大人的約束,想多晚睡就多晚睡,因為這叫“守歲”。
鄉(xiāng)村的年過得可真是有滋有味,那種年味兒我想沒有親自品嘗過是永遠感受不到的。
寫事寫事的優(yōu)選篇十
我呆呆地望著天空。已經是傍晚了,晚霞在向我們招手。它們在天空中悠閑地舞動,飄舞,隨心所欲。風伯伯有時也是調皮的,總會跟它們開幾個玩笑,但它們還是不已為然,繼續(xù)快樂地嬉戲玩耍。人們仰望天空,看見它們,贊美它們的美麗。可我,喜歡贊揚它們的活潑可愛。它們對應的就是小朋友。小朋友跟它們一樣,活潑、好動,讓人看了總覺得很開心,很高興。它們是美麗的,它們也是調皮的。
在夏天里,夏天哥哥把路邊的小樹又添上了一把綠,使小樹綠得深沉,綠得茂盛,小樹們也許是為了報答夏天哥哥,就把自己和旁邊的小樹連接了起來,使得大路上綠陰一片,令路人大贊大夸,真是好不得意呀!夏天哥哥又把田野旁的小花裝扮得漂漂亮亮的,真是可愛極了!若是被我看見,我一定會被陶醉在那些可愛而美麗的花兒中間,仿佛覺得這不是地球,而是天堂啊!
在夏天里,人們?yōu)榱私馐睿投既チ舜竺飞郴蛘呤切∶飞衬莾和嫠;蛘呤怯斡荆褪窃谧蛱欤谘籽琢胰障拢钲诰团e行了一次大型的游泳比賽,那個場面真是你看都沒有看過呀!差不多有幾萬人啊!真是人山人海呀!除此以外人們還會出去旅游、逛街……看者大伙人來人往的,真是熱鬧呀!
盛夏,天氣熱得連蜻蜓都害怕在樹葉上停留,好像太陽會燒壞了它們的翅膀。整個城市快要燒焦了。池塘像一鍋熱騰的開水,里面的小魚都快要被燒熟了。河岸邊,柳樹的葉子都打著卷兒,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太陽像一個巨大的火球,把馬路烤的發(fā)燙,腳踏下去好像會冒白煙似的。接下去的幾天更加熱了,太陽剛一出來,地上已像著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霧非霧的灰氣,低低的飄在空中,使人覺的很憋氣。
啊,美麗的、悶熱的夏天,你給人們帶來了歡快和煩惱!我真的很喜歡你的悶熱和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