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陪伴初一字陪伴字初一篇一
陪伴,給人帶來溫暖。
——題記
陪伴童話中那個小女孩的,是一盒火柴;陪伴海倫凱勒的,是夢想中的三天光明;陪伴史蒂芬·霍金的,是輪椅上的高科技電腦……而陪伴我的,是一個熱氣騰騰的地方——澡堂。
我與澡堂的交往是從我學會說話前就開始了。
第一次去澡堂是爺爺帶我去的。爺爺抱只不到一米長的橢圓形木盆,盛著幼年的我,邁進霧氣朦朧的澡堂。喧鬧聲、敲打聲、水花聲,響成一片,本就怕水的我嚇得嚎啕大哭。澡堂陪伴我度過了一個驚恐的下午。
漸漸地,我長大了。寒冷的冬日,澡堂成為繁忙的地方,每到夜幕降臨,門外總是停滿了車。帶我去澡堂的,不再是爺爺,而是父親。
掌柜熱情地招待我們。澡堂像往常一樣,水汽氤氳,伸手不見五指,眼鏡上像是覆蓋了一層霜。澡堂里一個個身軀或躺或坐,有老人,有小孩,有看電視的,有聊天的,好不熱鬧!此刻,就快凍酥的骨架被溫暖環保,十分愜意。
兩丈見方的池子,熱氣裊裊,池邊坐滿了人:有泡在燙水里的老人,有把腳撂在池外搓背的中老年人,有在池子里把水花打得四處飛濺的頑童,也有坐在塑料盆里哭鬧的幼兒。各種各樣的嘈雜聲混在一起,形成共鳴,聽著像轟隆的雷聲。
澡堂和早茶店一樣,都是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可聊的地方。老年人們聊,中年人們聊,小孩們聊,聊得不亦樂乎。泡在池子里,閉目養神,肌肉放松,稍不留神便會被夢鄉勾了去。
擦背的時不時探出頭來吆喝幾聲:“底下到你了,馬上就好!等一下……”跑堂的樓上樓下來回奔波,一會兒捧著甘蔗汁跑上樓給娃娃解渴,一會兒又下來打“熱把子”給澡客揩身。澡客們總會禮貌地遞上香煙,大家都是熟客,一派和諧溫暖的畫面,比池子里的熱水更有吸引力。
澡堂里,沒有母親的嘮叨,沒有老師的叮嚀,只有人們的對話,自然而舒適。與澡堂相伴的時光,疲憊隨著升騰的熱氣消逝不見,煩惱也伴隨談笑聲煙消云散了。
陪伴初一字陪伴字初一篇二
陽光普照,遼闊的天空一望無際,白云柔柔地飄。高山流水、空氣、溪流、動物,一切的一切構成了陪伴我已久的故鄉。
在此之前,我和小伙伴們是多么愜意,多么輕松,多么愉快;自從來了那么些“人”,就奪走了我的愜意,輕松,愉快。
我在飛,飛往所謂的城市,看見了廢氣污染,看見了陪伴我已久的藍天不再如從前般藍與透明,仿佛被不知什么無形的東西披上了一層薄黑紗,我欲哭無淚。
我悄悄飛離大海,在心中痛苦,同時對那群“人”感到憤恨卻又無可奈何。
我累了,回到我的故鄉,找到我搭建的鳥窩,甜甜入睡。“吱——吱——”一聲巨響,隨即我感動一陣搖搖晃晃,我睜開睡眼,“噢!不!又是‘人’,他們拿起鋸子,想奪走我大樹朋友的生命。”我張開翅膀,不舍地望著我的大樹朋友,卻不得不趕緊離開。
我啜泣著直沖上云霄,我憤恨,連我的故鄉我的家園也不放過,也逃不過“人”充滿血腥的手。我無助,我,該何去何從?我沒有了家園,沒有了陪伴我已久的故鄉,我的命運到底也是個未知數。
陪伴初一字陪伴字初一篇三
沒有音樂,生命就沒有意義。
我一直在尋求,一直在尋求,尋求一種的音樂,一種可以詮釋生命的音樂,15年的光陰如同流水般傾瀉,15年所尋求的音樂如同被礁石激起的水花,澄澈的陽光將它染成金黃,而那些不變的旋律仍然在我的耳邊回蕩。我的朋友,隨我一同去吧,去尋找,尋找,尋找那些曾經熟悉的旋律。
我的朋友,輕輕地隨我來吧。田園在遠方的薄霧里,你是否聽到了《田園交響曲》?是誰在指引我們前進?遠方有一個男人,站在高高山巔上俯視著我們。他的手筆直地伸向藍天,扼住了命運的喉嚨。風中顫抖著他的聲音,“來吧!我的孩子,這有一望無際的田園。”田園?那是什么?那是我所尋求的家園。作文。
雨輕輕地飄了起來。抬頭,看見天空藍藍的,有幾片白云。那是誰在雨中彈奏?肖邦端坐在那里彈奏著《雨滴前奏曲》。雨滴靜靜地落下,在樹葉上,在小草上,在土地上,讓我那顆小小的心為之顫動。那是什么?那是我所追求的寧靜。
我的朋友,盡情地放肆吧。在這遼闊的田園,我們應該是自由的。難道你沒有聽見風中飄來舒曼的《夢幻曲》嗎?在這夢幻的國度,我們可以構思我們自己的音符,來譜寫一首無人知曉的旋律。我們將在其中遨游,飛翔。那是什么?那才是我所追求的夢。
“啊!朋友,何必老調重彈!
還是那歌聲,
匯合成歡樂的歌聲。”
也許,我的朋友,你會問:“你所追求的歌聲呢?”。我將告訴你,“瞧,它們一直陪伴著我們”如果可以?請同我一起感謝這一路的音樂,感謝一路有你同行。
陪伴初一字陪伴字初一篇四
前天在拿身份證的時候,無意間看到父母的結婚證。
父親和母親結婚有十八年了吧!
從我記事起,父親與母親吵過幾次架,起因都是母親關心父親的身體,父親雖看起來很好說話,但骨子里卻有他自己的堅持,于是,一言不合就吵起來。而每次吵架兩人都是一連幾天不說話,一家人一塊吃飯那場面異常尷尬。
而往往結果是被迫無奈的我身負當和事佬的重任!
父親在幾年前生了一場病,讓母親膽戰心驚了三個月,我曾看到母親躲在廚房偷偷地哭,我記憶中的母親很堅強,不曾落淚,如今想來只是未到傷心處。
父親很懶,每天一回到家要不“躺”在椅子上,要不就四處閑逛,與鄰居叨幾句家常。母親常常為此與父親抱怨,但每次都被父親一筆帶過。而當母親不舒服的時候,父親總是一人包攬全部家務,在他工作時,總是千叮嚀萬囑咐我們不能讓母親做一點家務,我在電話前耐心地聽完父親的喋喋不休。
母親總會在飯桌上說著過去她與父親的艱難生活,父親總是笑著傾聽,有時補充一兩句。我想,兩個相愛的人在一起,無論面對著怎樣的艱辛困苦,心連著心,總能挺過去,最終海闊天空,最終天長地久。
父親很少對母親說“我愛你”之類的話,卻很喜歡談論“老了以后要怎么樣”。一次在飯桌上又談到這個話題,引來母親的反駁,兩人又照例吵上幾句,但母親眼底的那一抹輕笑卻最為真實。
他們的感情,或許很深,深到把彼此藏進心里的最深處。
他們的感情,或者很慢,在歲月的年輪上慢慢刻下彼此最為熟悉的默契。
歲月很殘忍,在他們的臉上、身上、心上刻下了不容更改的痕跡,但他們相濡以沫十八載,過著細水長流的生活,彼此的陪伴成全了最長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