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勤儉節約的奶奶字勤儉節約的奶奶字篇一
屋外,奶奶又在那里嚷嚷了,我趕緊沖出房門,將奶奶提到的,她不滿意的一一改正。其實,對奶奶的嚷嚷,我早就習慣了,要是哪天她不在家,沒人監督我,我還不習慣呢。
奶奶是個節儉的人,只要有空,她精神來了,就會拉著我講半天她們小時候如何如何的艱苦,要我生在福中要知福,要是我做出不想聽的舉動,那么,一整天,我可就慘了,奶奶會沒完沒了嘮叨個不停,直到她認為我已經對她的話全記住了才肯罷休。幾次之后,我投降了,只要她說的,就算我不想聽,也要裝作認真傾聽的樣子。不過,說歸說,有時,我對奶奶還是很敬佩的。
上周末,起床后的我到洗手間擠牙膏,可半天都擠不出來,就隨手將牙膏扔進垃圾桶里,奶奶見了,跑過來撿起牙膏,對我說:“乖孫子,你真是敗家啊,怎么能浪費呢,還有牙膏,怎就丟了?”說完左擠右擠,將牙膏擠了出來。沒辦法,我只好聽奶奶的,上擠下擠,又用了幾天,終于,牙膏擠不出來了,我想奶奶應該沒轍了,就在一天早晨故意對奶奶說,這次牙膏真沒了,我要丟了。令我想不到的是,奶奶又阻止了我,只見她笑瞇瞇地找來一根針,在牙膏的尾部戳了幾個洞,再使勁一擠,牙膏就像牙簽一般鉆了出來。
看著奶奶那得意的模樣,我搖搖頭,不服不行啊,只好無奈地向她豎起了大拇指。
這就是我的奶奶,一個勤儉節約,給我樹立了榜樣的老人。
勤儉節約的奶奶字勤儉節約的奶奶字篇二
“怎么回事?家里才兩個人,燈全開了!”奶奶又生氣地嚷嚷,奶奶平時十分節儉,一分錢都要掰成兩瓣花,總是看不慣我們大手大腳的行為。雖然她有時總令我們哭笑不得,但有時也令人敬佩。
前個月,家里的牙膏快用完了,肚子扁得不能再扁了,一天早上,我對奶奶說題目:“牙膏沒了,扔了吧?”“不,不,還有呢!”奶奶急急忙忙跑了過來,先從兩旁用力向中間一擠,再向上一壓,一節牙膏就乖乖地從里頭探出了小腦袋。
第二天,我想題目:今天總不能用了吧。正要把牙膏扔進垃圾桶,奶奶又趕來了,“別扔哪,別扔哪,不是還有嗎?”拿過牙膏,從后往前用力卷,牙膏便蹦了出來。
便喊題目:“奶奶,這會兒總該扔了吧?”奶奶過來二話不說,拿起一要針,在牙膏上扎了一個洞,再用力一擠,牙膏就像一條細線,爬上了牙刷,我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真神了,又可以撐上一天了。
奶奶是那樣節儉,她那節儉的精神那么值得我們學習。她有時真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勤儉節約的奶奶字勤儉節約的奶奶字篇三
已經六十多歲、滿頭白發的奶奶,對待生活,卻還是依然十分的節儉。
記得在以前那種艱難的日子里,奶奶養成了儉樸過日子的好習慣,現在生雖然好起來,而我奶奶仍然保持以前那種儉樸的生活。我的奶奶喜歡積攢碎布片。連一塊小小的碎布片都舍不得丟,現在已經積攢兩大包了。有一次,我的衣服被刮了一個小口子。媽媽說:''把這件衣服丟了吧,我再幫你買一件新衣服吧。''奶奶說:''可以不要買新衣服,還可以繼續穿。''過了兩天,我看見奶奶把衣服放在我的床上,我一看,原來是奶奶用碎布片把口子縫了起來。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奶奶是這個傳統美德的好榜樣。
勤儉節約的奶奶字勤儉節約的奶奶字篇四
我的奶奶今年50歲了,烏黑發亮的短發,兩邊的頭發掛在耳朵后,顯得很精神,很利索。他是一位勤儉節約的老人。
每次媽媽為奶奶買回新衣服,她總是不舍得穿,只有外出的時候才肯穿,唯恐把衣服給弄臟了。有時,我的作業本還沒有用完便換新的了,奶奶看了覺得非常可惜,她總會把舊本子上沒有用完的紙拆下來,重新裝訂成一個新本子。
記得有一次,我在上體育課時摔了一跤,褲子裂開了一個小洞。我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媽媽,媽媽決定再給我買一條新的,把那條褲子扔了。奶奶聽到后,立刻拿過媽媽手中的褲子。來到我身邊說:“褲子只是破了一個小洞就不要了,怪可惜的。縫一縫還能夠穿,奶奶給你修一修。”我不高興了:“不行,現在生活條件那么好了,為什么我還要穿帶補丁的褲子,再說了,這樣別人會笑話我們。”奶奶笑了笑:“我為給你縫的很漂亮的,不信的話,我縫給你看。”說著,奶奶便從抽屜里拿出了針線。她選擇了一塊上面帶有一只小白兔的藍色碎布,然后一針一針地縫在褲子上。
我愛我的奶奶,更敬佩我的奶奶,她讓我養成了不與別人攀比,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勤儉節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把它牢記在心頭!
勤儉節約的奶奶字勤儉節約的奶奶字篇五
節約是一種品質,使你的品德變得高尚;節約是一種態度,使你的生活有了細微的變化;節約是習慣,使你的生活豐富多彩。從現在開始節約,讓天空越來越藍;讓花兒越來越美麗;讓大樹更加強壯;小草更加驕傲。節約靠你靠我靠大家,讓我們共創美好的明天!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戶戶都變得富裕起來,這種美德便漸漸被人們淡忘了。但是,有些人并沒有忘記這一傳統,依舊勤儉節約,我的奶奶就是其中的一員。
奶奶已經七十多歲了,滿頭白發,臉上堆滿了皺紋。她平時十分節儉,恨不得把東西復制幾個,按奶奶的話說就是:“這東西沒壞,湊合著用吧。”奶奶平時喜歡撿瓶子去賣錢,小時候,在奶奶的感染下,我也有了這個習慣,在我上一年級時,一次在校園里,我看見了一個瓶子,于是我把它偷偷藏了起來,到了下午放學的時候,我放下書包,馬不停蹄地往我藏瓶子的地方跑去,當我看見瓶子還在時,欣喜若狂,連忙跑到欄桿前,對著欄桿外面的奶奶喊到:“奶奶,我找到一個瓶子!”說完,我用盡全身的力氣,把瓶子扔了出去,奶奶撿起瓶子,拍了拍上面的灰塵,放進了隨身攜帶的袋子里。奶奶夸獎我,“真是個勤儉節約的好孩子。”我聽了后,心里美滋滋的,現在回想起來真覺得有點可笑。
別看奶奶平時這么節儉,但遇到大事上卻一點也不含糊,聽媽媽說,在20xx年汶川大地震時,奶奶把自己節省下來的錢,全部捐贈給了地震災區,用來幫助那些急需幫助的人們。
這就是我勤儉節約的奶奶,我要學習奶奶的這種美德,并把這種美德傳承下去。
我奶奶可節約了!節省得太過火了,有時連一元錢公交車費也舍不得花,不管路有多遠,總是步行去,有時因為太節省而壞了事。
一天,北風呼嘯,我冷得瑟瑟發抖,在奶奶家門口,我本以為里頭開了空調,可以舒服一下。可是,進門一看,我吃了一驚,奶奶身披大衣,空調關著,我倒抽一口冷氣,“啊一欠”我渾身發抖,實在受不了,拽著奶奶說:“唉呀,奶奶,您老人家發發慈吧!就開開空調吧!”“不行!”奶奶一點兒也不領情。
這樣經過幾翻周折,奶奶勉強用煤炭取暖,我心想:現在什么時代了,還用煤炭取暖,不料,房間里頓時烏煙瘴氣,怎么回事?我瞅了一眼煤爐,唉呀!里頭哪里是煤呀,全是木頭!看來奶奶的“節省病”越來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