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節(jié)約字篇一
一、活動目的:
1、了解勤儉節(jié)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懂得勤儉節(jié)約的重要性,知道現在雖然生活條件好了,但還應該發(fā)揚勤儉節(jié)約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2、懂得勤儉節(jié)約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平時的一點一滴做起。
3、引導學生從小養(yǎng)成節(jié)約資源、愛護環(huán)境的環(huán)保意識和良好行為習慣。
二、活動準備:
1、收集有關古今中外名人勤儉節(jié)約的故事。
2、查閱我國水、電、森林資源等方面的資料。
3、收集有關勤儉節(jié)約的名言。
4、水電作用的小調查。
活動過程:
一、各中隊隊整隊、報告人數
二、全體立正,出旗敬禮。(出旗曲)
禮畢,唱隊歌一段。
三、大隊長講話:(主持人)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少先隊員們,《小手拉大手,節(jié)約從我做起》主題隊會活動現在開始。
(一)了解節(jié)約: 主持人:同學們,有一首古詩,我們代代傳唱,首先讓我們欣賞一下。
配樂詩朗誦《憫農》。
主持人:這首詩告訴我們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我們要節(jié)約每一粒糧食。其實在 我們生活中要節(jié)約的何止一粒米,節(jié)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從古到今,就有許多節(jié)約的感人故事,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下面就來聽幾個節(jié)約故事吧!1.講勤儉節(jié)約的故事。
(1)毛澤東要求別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樸,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準,不吃魚肉、水果。上世紀60年代,有一次他召開會議到中午還沒有結束,他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幾小碟咸菜,主食是燒餅。
(2)周恩來總理勤儉節(jié)約的故事,婦孺皆知,成為美談。他一貫倡導勤儉建國、艱苦奮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須是國貨必須節(jié)約樸素,切忌鋪張華麗、有失革命精神和艱苦奮斗的作風”。朱光亞同志曾回憶過這樣一則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專門委員會對當時第二機械工業(yè)部的一個規(guī)劃進行審議,會議從上午開到中午還沒結束,周總理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擺幾小碟咸菜和燒餅。周總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樣的飯菜。
(二)演一演、說一說身邊的浪費行為。
1.一個隊員坐在位子上寫字,寫著寫著,錯了一個字,他立刻把寫錯的紙撕掉,寫著寫著,又錯了一個字,他立刻把寫錯的紙又撕掉,終于寫完了,他把撕下來的紙看夜不看直接扔到了廢紙簍。
隊員:浪費行為,我們應該節(jié)約用水,不應該浪費。隊員:紙的原材料是樹,為了保護樹木,保護環(huán)境,我們應該節(jié)約用紙。
主持人:是啊,浪費真可惜,你生活中還見過哪些浪費的行為?
(三)交流有關浪費造成的危害報告:
一小組:小品c:一個化妝成鉛筆的隊員上,嘆息著:
生在森林野山,長在工廠車間,為小學生服務,咱心甘情愿。
誰知主人無聊,削鉛筆當作好玩。
一毛錢一支鉛筆,幾分鐘剩下半段。
隨手扔進垃圾里。
如此浪費現象,實在令人心酸。
中隊長:這就是一支鉛筆的自述,聽得叫人臉紅。鉛筆頭到處亂扔,練習本撕下一張又一張,就是丟失一分錢,也是不愿意伸手撿,這種浪費現象十分普遍。
大家好,我們小組調查的浪費鉛筆造成的危害:為了了解同學們使用鉛筆的情況和對使用鉛筆的認識,我們于 3月13日至3月17日抽了我們六小學5個班的同學問卷調查,共調查了學生256人, 經過對我們學校同學進行抽樣調查,我們發(fā)現: 有大約64%的同學偶而掉鉛筆,12%的同學經常掉鉛筆,48%的同學經常或偶而在桌上亂涂亂畫,從這里可以看出,他們對鉛筆的使用不夠重視。更可悲的是,當問他們用剩的鉛筆如何處理時,50%扔掉,31%保留,即使是保留的同學也不知怎么辦,最后還是丟棄。我們可以這樣算帳: 以我們一學期在校時間100天,一天丟棄60支鉛筆(平均數)計算,一個學校一學期要浪費丟棄6000支鉛筆。以一支鉛筆15厘米來計算,使用9支鉛筆就浪費了3支,我校共有學生1500人,照每人平均每學期使用15支計算,一年約使用22500支,照前面的計算方法,約浪費7500支鉛筆。這是多么令人吃驚的浪費啊!
二小組:
大家好,我們小組進行的是電資源浪費的調查。
大家好,我們小組進行的是一次性筷子的調查。經過調查得知,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發(fā)明的,日本的森林覆蓋率高達65%,但他們卻 不砍伐自己國土上的樹木來做一次性筷子,全*進口。我國的森林覆蓋 率不到14%,卻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國。我國北方的一次性筷子產業(yè)每 年要向日本和韓國出口150萬立方米,減少森林蓄積200萬立方米。這是一個多么無知而可怕的浪費呀。
主持人:這些調查資料公布出來真是觸目驚心,看來不想出一些節(jié)約的辦法前景真是令人擔心呀。
(四)議一議勤儉節(jié)約好辦法。
(五)主持人總結:勤儉節(jié)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一種責任。讓我們攜起手來,積少成多,積沙成塔,從現在開始,從我做起,從每一天做起,節(jié)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張紙,每一分錢,每一粒糧食,從一點一滴做起,讓節(jié)約成為習慣,傳遍校園、家庭、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七)輔導員講話:節(jié)約不僅僅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責任。建設節(jié)約型校園,營造節(jié)約型社會,我們能做的其實很多很多。
在“勤儉節(jié)約從我做起”的主題班會中,同學們認識到勤儉節(jié)約的重要性,并提出很多不錯的點子:節(jié)約用水,適度用電,隨手關燈,合理飲食,變廢為寶等。這些雖然都是小事,如果大家都能做到,每年也可以為國家省下不知道多少資源。
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共創(chuàng)節(jié)約型校園!
師:跟我呼號:
師:準備著,為共主義事業(yè)而奮斗!
生:時刻準備著!
三、隊儀式
中隊長:全體起立→退旗、奏樂、敬禮。
節(jié)約字篇二
1.節(jié)約能源度危機,共創(chuàng)經濟新契機。
2.節(jié)約能源做得好,用水用電沒煩惱。
3.節(jié)約能源做得好,省錢省能又環(huán)保。
4.全體人民一齊來,節(jié)約能源做環(huán)保。
5.發(fā)展臺灣科技島,節(jié)約能源不可少。
6.隨手關燈一小步,節(jié)約能源一大步。
7.節(jié)約用電沒訣竅,隨手關燈為首要。
8.隨手關燈很容易,積少成多省電力。
9.只要舉手小動作,成為省電大贏家。
11.購買電器要記牢,用電效率第一條。
12.選購電器有方法,節(jié)能標章真正好。
13.節(jié)約能源有訣竅,建筑節(jié)能很重要。
14.節(jié)約能源要做好,冷氣效率要提高。
15.選購冷氣有一套,eer值必需高。
16.若要冷氣耗電少,溫度適當設定好。
17.照明品質要提高,省電燈具不可少。
18.節(jié)約能源有良方,充分利用自然光。
19.節(jié)約能源一起來,生活省電真方便。
21.人人省電,人人省錢。
22.節(jié)約能源不是口號,是一種行動力。
23.節(jié)約能源保護資源,源源不絕。
24.節(jié)能n次方,地球更健康。
25.節(jié)約能源就從居家做起。
26.節(jié)約能源生活化,節(jié)能推動更落實。
27.珍惜能源,創(chuàng)造美好環(huán)境。
28.節(jié)約能源共創(chuàng)美麗新世界。
29.節(jié)能大作戰(zhàn),等你來挑戰(zhàn)。
31.隨手做節(jié)能,創(chuàng)造好人生。
32.動手做節(jié)能,環(huán)保又省錢。
33.節(jié)能盡一份力,環(huán)保多一點心。
34.節(jié)能多用心,大家都開心。
35.節(jié)約能源,源源不絕。
36.節(jié)約能源一起來,共創(chuàng)美好的未來。
37.珍惜現有能源,保有未來資源。
38.有能源就是有資源,有資源就是有本錢。
39.節(jié)能多盡力,未來多美麗。
41.萬般能源眾家省,源遠流長照世人。
42.節(jié)約大家做,能源大家享。
43.節(jié)能解危機,地球有轉機。
44.節(jié)能做的好,朝朝無煩惱。
45.欲享資源用不竭,各種能源隨手節(jié)。
46.能源來自大自然,節(jié)能保護大自然。
47.省一分鐘電,多一分鐘電。
48.隨手關燈,隨時有燈。
49.“陽光如此充足,何必點亮明燈”、
50.“節(jié)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讓我們一起承傳這種美德吧!”、
節(jié)約字篇三
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以黨內法規(guī)的形式固定下來,“就是要以剛性的制度約束、嚴格的制度執(zhí)行、強有力的監(jiān)督檢查、嚴厲的懲戒機制,切實遏制公務支出和公款消費中的各種違紀違規(guī)違法現象”,擲地有聲的話語,傳遞出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的堅定決心和明確方向。
無論是黨政機關經費管理還是辦公用房標準,無論是公務接待還是公務用車,凡容易滋生浪費奢靡的領域,《條例》都做出了全面規(guī)范、提出了明確要求。近一年來,從八項規(guī)定提出“厲行勤儉節(jié)約”,到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反“四風”,“反浪費”取得了明顯成效,也進一步明確了方向。在這個意義上,把反浪費的要求上升為黨內法規(guī)、出臺《條例》,既是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制度成果,對推進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工作的制度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也具有重要意義。
“少數人靠覺悟,多數人靠制度”。現實中,一些浪費現象時有反復,一些鋪張行為禁而難絕,除了認識層面的欠缺,還在于制度約束的疏漏。公務接待超標了,一些人不以為然,“不就吃點喝點嗎,有什么大不了的”;公務用車超配,一些人推脫,“并不知道違背規(guī)定”。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相關規(guī)定模糊乏力,懲戒措施溫柔缺位。這說明,從源頭上狠剎浪費奢靡之風,不僅需要道德自律、動員號召,更需要剛性的制度約束、嚴厲的懲戒機制。
厲行節(jié)約正在日益成為社會共識。政府層面,“浪費也是腐敗,節(jié)約也是政績”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社會層面,“光盤行動”成為越來越多人的時尚選擇。也要看到,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浪費現象遠未根絕,奢靡之風依然存在。最近就有兩則新聞:一則是江蘇沛縣的豪華辦公樓,縣級干部竟享受“部級待遇”,辦公室面積超標、裝修豪華,“里面啥都有”;一則是內蒙古四子王旗——一個國家級貧困旗建起豪華接待中心,歐式建筑掩映在密林深處,演繹“低調的奢華”。這些現象的存在,充分說明反對浪費依然任重道遠。
經常出現的問題要從規(guī)律上找原因,反復發(fā)生的問題要從制度上去想辦法,“制度問題不解決,思想作風問題也解決不了”。隨著教育實踐活動進入后半程,面對頂風作案的鋪張浪費,越應該堅持運用“制度權威”斬斷僥幸心理,形成利劍高懸不敢浪費、預算約束不能浪費、法規(guī)昭彰不易浪費的長效機制,如此,才能對浪費奢靡之風正本清源、釜底抽薪。
揆諸以往,也曾有過“上百個文件管不住一張嘴”的經驗教訓。可見,制度的生命在于實施,不能落到實處的制度規(guī)定,只是寫在紙上、貼在墻上、掛在嘴上,非但不能產生約束作用和震懾效果,還會減損制度威信、削弱公眾信心。因此,出臺《條例》只是開始,下一步,應該不折不扣地執(zhí)行到位,避免剛性約束在落實中軟化,防止懲戒機制在執(zhí)行中異化。
無論是古人告誡“取之有度,用之有節(jié),則常足”,還是市場經濟鼻祖亞當·斯密指出“奢侈是公眾的敵人,節(jié)儉是社會的恩人”;無論從“過緊日子”的現實必要,還是從“群眾路線”的角度看,堅持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的意義都不言而喻。根除浪費奢靡之風,需要毫不手軟,一抓到底。
節(jié)約字篇四
水穿石,積沙成堆,只要我們少買一瓶礦泉水,少買一袋方便面去幫助那些貧苦的人們,就可以讓他們吃一頓飽飯,穿一件暖和的衣服。
進入初中以來,由于自己拿著一星期的伙食費。所以我漸漸的養(yǎng)成了愛吃零食的壞習慣,大家都知道,所有的習慣都是在無形中養(yǎng)成,直到那一天,我比較要好的朋友提醒了我,我才發(fā)覺,當時我感到非常的詫異,但最多的還是慚愧。
從那天起,我開始告誡自己:自己是消費者,花的是父母的血汗錢,我沒有理由在學校里揮霍,夏天上完體育課,我熱的大汗淋淋,看著同學們都拿著冰棒,我看著眼饞極了,但我極力克制自己不去浪費,在這個過程中,非常的不好堅持并且很痛苦,但當自己終于忍過去的時候,收獲的又是甜蜜。當然,也有違法的行為出現。每當這時,我一定會在我的飯錢中除去零花錢,雖然這樣做不對,但我為了戒掉這個壞習慣,我依然選擇了這條途徑。
直到現在,我都很少光顧小賣部,慢慢的我養(yǎng)成了這個習慣,同學們都發(fā)現了我的轉變,并且夸我非常有毅力,我聽到后覺得不好意思又覺得欣慰,不好意思的是沒想到以前愛吃零食的我竟然引起同學們的注目,欣慰的是這一轉變感到驕傲。我記得在一年級的下半學期,我已經存了37。5元,我非常的珍惜這些錢,一直沒敢買東西,但那一次汶山大地震的消息傳來后,我毫不吝嗇的將錢一分不剩的捐給了貧苦的人們,雖然我有存錢罐里的錢又要從零開始,但我卻很高興,因為我利用這些錢做了一件好事。
上一星期,我看了一下存錢罐,拿起來非常沉,我把錢嘩啦的一下倒了出來,一看,有29元錢,媽媽說要給我買條褲子,我高興的對她說我有自己的錢,媽媽問我原因,我一字不留的告訴了她,她點著我的腦袋說:原來你有私房錢呀!我們都開心的笑了。
同學們,好習慣成就一生,壞習慣毀人生前程,讓我們?yōu)橹鹘裹c美好的前程打拼吧!我相信你一定能行。
節(jié)約字篇五
老師們,同學們:
你們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勤儉節(jié)約,從我做起》
曾幾何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常在耳邊回響;
曾幾何時,偉大領袖毛澤東擲地有聲的一句話:“浪費是極大的犯罪”,指引著幾代人艱苦創(chuàng)業(yè)、自力更生。
勤儉節(jié)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自古便有“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歷史反復證明了這個道理:奢”能敗國、敗家、敗自己。一個沒有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一個沒有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的;一個沒有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也許有人會問:“現在我們的生活這樣好了,還需要勤儉節(jié)約嗎?”我的回答是:“當然需要。”勤儉節(jié)約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精神。它不以物質是否豐富為前提。
今天,隨著我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勤儉節(jié)約的精神內涵更加豐富。勤儉節(jié)約要從今天做起,古人的話仍值得我們借鑒: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如果我們從今天起,節(jié)約每一滴水,天長日久,我們就能節(jié)約一個江河;節(jié)約每一張紙,日積月累,我們就可能節(jié)約一片森林;節(jié)約每一度電,日積月累,我們就可能節(jié)約一座小型發(fā)電站。
就讓我們從今天做起,把勤儉節(jié)約的美德傳承下去吧!
謝謝大家!
勤儉節(jié)約演講稿《讓勤儉成為一種風尚》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或許,你是第一次聽說,在十月的最后一天,有這樣一個“世界勤儉日”,那么你驚詫的反應是再正常不過的了。然而,如果你未曾聽說過“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的古訓,也未曾聽說過“綠色環(huán)保、低碳生活”的風尚,那么你就out(落伍)了。
“勤儉”之于每一個中國人而言,是再熟悉不過的了。中華民族自古就是勤勞節(jié)儉的民族:上古有神農氏,“遍嘗百草”,才有了后世百姓的安樂;春秋有季文子,雖貴為上卿大夫,卻住所簡陋、穿著布衣、以儉為榮,才有了魯國的富庶。大而論之,貪圖享樂的奢靡之風,會使一個王朝失卻民心、土崩瓦解;小而論之,一個家庭不知“勤儉持家”,就經不起風浪的洗禮,稍遇不測,就難免舉步維艱、甚至流離失所。
你以為你做到了勤儉,那么你錯了!
勤儉是一種行為,需要我們用習慣去養(yǎng)成。從身邊的點滴做起吧,去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習慣。譬如你去食堂,根據你的食量來打飯,你節(jié)省的不僅是金錢,更是有限的資源。而由此,你才會清楚你自己想要的,千萬不要盲從于別人的腳步,“從眾”是件危險的事,你可以自己去準備一個針線包,順手關一下燈,你獲得將是別人的稱贊,這便是勤儉的芬芳。
勤儉更是一種修養(yǎng),你的一舉一動都會無形地被人們所記錄下來。在物質匱乏的時候理應勤儉,在物質富足的時候,同樣不能忘記“勤儉”,看似關乎物質,其實關乎精神,一個勤儉的人,其做事必然是有條理的。勤儉也不僅關乎空間、更關乎時間,當你有條理地做事時,你的生命在延續(xù),正如時下流行的“低碳生活”,每減少一點碳的排放,地球的生命就在延續(xù),我們的生命也因此而精彩。
你以為這就是勤儉,那么你錯了。
這是我的勤儉觀,你或許以為勤儉就會影響你的學習效率、生活質量?你或許甚至認為你不去更新自己的衣物,就影響了國家的產業(yè)發(fā)展和gdp嗎?不必去多想了,我們能做的,是我們自己,“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是對的,有限的生命里應當活出無限的精彩,這也是對的!
你以為勤儉是否與我們的生活相矛盾了呢?那么你錯了。恰恰相反,勤儉是恰是國人的一種智慧,是古人教會我們應對自然的一種法則,處理人生的一種策略,如同沒有痛苦就沒有快樂,沒有個人的勤儉、國家的勤儉,就無所謂文明傳承、社會和諧了。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當勤儉成為一種風尚,成為我們血液中的一種自覺,我們便不會驚詫今天這個日子了,愿勤儉之風尚遍徹校園。
謝謝大家!
勤儉節(jié)約演講稿《我勤儉,我自豪》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勤儉,我自豪”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我小時候學會的第一首古詩,詩歌教導我們要節(jié)省一粒米,農民伯伯太辛苦,我們吃的每一口糧食都是用雨水和汗水澆灌的。千百年來勤儉節(jié)約的思想一直貫穿于中華民族悠悠5千年的歷史,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最值得我們關注的話題。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是父母的寶貝,從小生活在蜜罐里,成長在關愛中,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例子不勝枚舉。生活雖然富足,但我們千萬不能忘記古人有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勤勞節(jié)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勤勞”可以創(chuàng)造財富;“節(jié)儉”可以聚集財富。無論在哪個時代,勤儉總是被看作持家立業(yè)的根本、安邦定國的保證。勤儉不是吝嗇,也不是守財奴的代名詞。勤儉就應該是像愛國華僑陳嘉庚說的那樣:“應該用的錢,百萬千萬也不要吝嗇,不應該用的錢,一分也不要浪費。”陳嘉庚先生一生勤勉,不斷發(fā)展自己的事業(yè),成了一位大實業(yè)家。他擁有千萬家財,卻生活簡樸;住的兩層樓房又小又暗,穿的衣服甚至還打了補丁,還給自己定了很低的伙食標準。他自己舍不得多花一分錢,卻散盡家財辦教育,創(chuàng)辦了規(guī)模宏大的集美學村和遠近聞名的廈門大學,創(chuàng)辦和資助了近百所學校,為祖國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勤儉不是小氣,而是一種“世界通用”的美德。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日常生活簡樸節(jié)約,他認為,不管是富足還是貧窮,一個人只有當他用好了他的每一分錢,他才有可能事業(yè)有成;致富不忘本,這就是一個人的品德和素質!讀到這些小故事,我不禁臉紅了,這些擁有無盡財富的人用自己的言行舉止為新時代的勤儉作了注解,反觀自己,有時候可能會想口袋里的零用錢是長輩給我的就是我的了,愛怎么用就怎么用,別人管不著!亂買的零食往往吃一半扔一半;五花八門的文具用品買了一大堆,真正能用的卻少之有少??看著這些被我棄置高閣的嶄新文具,想到那些被我隨意丟棄的零食,這么多被我浪費的錢可以花得更有意義,或許可以買一套好書,或許可以資助一個貧困孩子讀一學期的書,或許可以??原來,勤儉并不難,有時候就是舉手之勞,有時候就是轉念之間,假如我能在合理科學有意義地用好手中的每一分錢,珍惜珍愛一切生活資源,相信過不了多久,這朵勤儉之花一定會在我的心間綻放!
10月31日是“世界勤儉日”。聯合國人口基金會發(fā)布的2009年世界人口現狀報告顯示,世界人口已經突破67億,僅就地球資源消耗來說,人類也必須做到勤儉節(jié)約,才能使更多的人生活得更幸福。在“世界勤儉日”到來之時,我提議大家行動起來,通過自己帶動家人,還有身邊更多的人一起來響應現代低碳環(huán)保的生活方式,堅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節(jié)約一滴水;少開一盞燈;多走一步路;少開一天車;“讓節(jié)約成為習慣”、“讓節(jié)約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
高尚的道德,會讓我們感動,讓我們享受,更會讓我們的生活快樂而幸福!
謝謝大家!節(jié)約是對家庭幸福的盤算,也是一份社會義務的擔當;節(jié)約是一種遠見,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和子孫負責的身體力行。
有的中學學生每學期用的圓珠筆竟達40多支之多,大部分的筆芯只用了三分之一就扔了,目的是為了外觀新潮。
有的中學食堂一個月的一次性飯盒竟達一千個左右,吃剩的饅頭、米飯到處皆是。有的教室白天陽光充足卻照開燈,學生外出時,電風扇照轉,遍地紙張,有些同學桌上還有紙飛機。
還有的學生一個月的零花錢就一千多元,大多用在聚會、請客等豪華消費,僅有10%左右用于學習文具或參考書。
更常見的是,用完水不關水龍頭的現象,公共衛(wèi)生間更是如此。
近年來,隨著人口的驟增和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資源緊缺的矛盾已經日益突顯,尤其是水、電、煤、石油等非可再生性資源的告急,不僅影響了經濟的發(fā)展,更威脅人類的生存,我國的資源供應情況愈加不容樂觀。據數據顯示,我國人均占有耕地 僅為1.2畝,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淡水資源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均礦產資源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2,在探明的45種主要礦產中,到2020年可以滿足需求的僅為6種。資源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面對當前嚴峻的資源形勢,世界各國家為了走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都在提倡節(jié)約的行為。而對于中國來說,這一點顯得更為重要和緊迫。
前不久,國家發(fā)改委、中央文明辦、中央電視臺便共同發(fā)布了《公民節(jié)約行為準則》,號召全民節(jié)約,以達到創(chuàng)建節(jié)約型社會的目的。建設節(jié)約型社會的核心就是節(jié)約資源。資源節(jié)約型社會是指在生產,流通,消費等領域通過采取法律,經濟和行政等綜合性措施,提高資源利用率,以最少的資源消耗獲得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收益,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因此,我們中學生作為公民,就要在日常的生活中用實際行動為建設節(jié)約型社會做出點滴貢獻。
節(jié)約字篇六
聽了我的話,媽媽臉紅了,低下頭,不好意思地說:“想不到你還是個小大人呢!你說得對,我們不該浪費水。”媽媽趕緊把水龍頭關了。我也開心地笑了。
節(jié)約字篇七
開學了,又該包乘坐公交的月票了。以前總是馬馬虎虎地粗略算算,這回積極響應“厲行節(jié)儉反對浪費”口號,我也認真地算了算,何種方式更為合算。
2月下旬便開始上班了,因為沒有包學生月票,帶著暢坐公交就不受月票的約束,只要是來了過橋又不擠的公交,我們就立刻上車。這樣一來,時間上相對寬松了些,還總是能坐到座位(有的公交乘客特別少)。
綜上,便有了新的想法:到底何種乘車方式對我和暢更為有利呢?
暢在我身邊乘公交的次數一周只有八次(周一早上來,周五下午走),以前就粗略的以為是十次。刷ic卡只要約35次*0。9元=31。5元,刷月票一個月20元100次。貌似刷月票便宜些,但是限定了只能乘坐一趟客流量特大的公交。遇上趕時間或者天氣不好,我們還是在包了學生月票的情況下選擇刷卡坐其它公交。所以,當初的選擇,并沒有讓我們節(jié)省車費,反而是又擠又累的,遇上沒有職業(yè)道德的司機更是氣死人。
再說說我吧,每月乘公交的次數約六十次,刷ic卡得要60次*0。9元=54元,包月票的話只要40元120次,乘坐線路還挺多的,其中就包括沒啥乘客的公交。以前只是按上班時間算,覺得包張月票沒有省到幾塊錢,還要找人月票卡用用,麻煩!現在想到,我每個周末也是要陪開心坐公交的。
這么一算的話,上個學期貌似節(jié)省了點車費,其實沒有省到,還累得要命。于是,這個學期變成我包張成人月票,暢刷ic卡,再加上開心周末的車費,一個月下來,也就是九十多點,一百不到。關鍵是,我的成人月票對所有過橋的公交“通吃”,坐哪路都行。這樣,我和暢往返學校就輕松多了。
哈哈,千萬別狹隘地理解節(jié)約就是省錢哦。我這般雖沒省錢,但是省下了體力精力和時間,真好!
節(jié)約字篇八
大家好!為了傳達中央關于“厲行勤儉節(jié)約,反對鋪張浪費”的重要文件精神。以更好了解當代大學生的勤儉節(jié)約意識。現請允許我們占用您幾分鐘時間回答以下問題。
1、請問您是大幾學生?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2、您最近有沒有聽說過“光盤”行動?
a沒有b有
3、您大量的環(huán)保意識一般來源于哪里?
a父母或身邊朋友b學校c書本d其他途徑
4、您在食堂吃飯后是否經常與同伴分享一張紙巾?
a經常b偶爾c極少d從不
5、您會經常使用一次性餐具嗎?
a經常b偶爾c極少d從不
6、您有隨手關燈的習慣嗎?
a有b偶爾忘記c經常忘記d沒有
7、您以及您周圍的同學是否會循環(huán)利用洗衣服后的廢水?
a經常b偶爾c極少d從不
8、離開較長時間時,您會如何處理開著的電腦?
9、當您考試后,不需要的考試資料,那您會怎么處理?
a隨手扔掉b留給下一屆使用c繼續(xù)做草稿使用d其他處理方法
10、您在學校一般選擇的出行方式?
a電車b公交c自行車d步行
11當您看見不環(huán)保不節(jié)約行為時,一般會怎么做?
12、您對垃圾分類持有什么態(tài)度?
a贊成b不贊成c無所謂d不清楚
13、您在生活上有環(huán)保節(jié)約小妙招嗎?(至少寫一條哦)
節(jié)約字篇九
“您現在收看的是中央電視臺第10套節(jié)目——”。我正坐在沙發(fā)上期待的《探索發(fā)現》的開始,終于到了播出的時間,我專注地看了起來。突然,原本說說唱唱的電視突然沒了聲音,屏幕也變黑了。與此同時,全家的電燈也滅了,我懵了。這時,爸爸氣喘吁吁的從書房里跑了出來,告訴我沒電了,我這才明白了怎么回事。原來我們上個月買來的600度電全用光了!
一個月就用了600度電,這也用的太勤了吧?媽媽分析了一下原因,因為我們怕冷,每天晚上都開空調,導致電用了那么多。經過了這一次教訓,我們都注意到要節(jié)約資源,可節(jié)能環(huán)保并不是我們多喊幾句口號就可以實現的,它需要我們真正的從實際生活中去改善,去實踐,從身邊的每一件事情開始做起。所以,我們約法三章:“1,出了房間就要及時把燈關掉。2,看電視不要把聲音調那么響。3,晚上不要通宵開空調。”爸爸媽媽都一致同意,當晚開始實行。
許多人認為,就這么一點點,浪費了也沒關系,這么一點點,少了也不會有多大的影響。話是這樣說沒錯,可是積少成多,再加上有那么多的家庭,每家浪費一點點,那總的浪費會是一個怎樣驚人的數字啊。
有一句話說的好:“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現在好多地方還窮得吃不起飯、穿不起衣。如果我們都能節(jié)儉一點,不暴飲暴食,控制食量,把飯碗里的飯粒吃干凈,這就相當于為吃不起飯的人提供了一碗飯。
節(jié)約節(jié)儉是我們這個新社會的主題,每人節(jié)約一點,加起來就能節(jié)約巨大的能源。讓我們積極響應節(jié)約這個話題,攜起手來,從我做起,從每一個家庭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資源,善待地球,讓我們大家都自覺地來做環(huán)保節(jié)能的宣傳者和實踐者,為建設節(jié)約型社會及實現我國的綠色可持續(xù)發(fā)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我回憶完后,又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真是讓人回味無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