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字篇一
我每次在食堂吃午飯時,總能看到同學們毫不心疼地倒掉吃剩的米飯,因此感到十分痛心。
米這個字,可以分成三段,這三段像八、十和八。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從稻谷到我們人類吃的大米,需要經過八十八道工序。別聽只有八十八道工序,在沒有任何機器幫助的古代,經歷八十八道工序可是很累人的!
然而,當今世界上浪費糧食現象最嚴重的就是我們中國了,這可不是一件光榮的事。我們中國有十幾億人,每年浪費的糧食數以萬計,想想都不寒而栗。
浪費糧食的現象與一些人的道德低下密不可分。有些人愛“面子”,覺得打包很丟人,那他怎么不想想,剩飯豈不是更丟人?還有些人愛貪小便宜,只要是別人請客付錢,自己就無所謂浪不浪費,反正是別人的錢嘛!殊不知“糧食”等于“辛苦”,“辛苦”等于“農民的血汗”啊!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這些都是古人對那個時代人們的告誡,更是對后人的警告啊!可豐衣足食的現代人,卻感受不到食物的珍貴。這也許跟城市化有關,老人們知道糧食來之不易,年輕人卻置若罔聞。
糧食是一滴滴汗水,是一次次辛勤勞作,是一次次經受風吹雨打換來的,而浪費糧食,只要拿著飯盒,一倒就完事,即使餐廳的墻上貼滿了“珍惜糧食”的標語,可又有幾個人會真正去做呢?所以,節約糧食,刻不容緩,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從日常做起,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珍惜一米一糧。
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字篇二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衡量物力維艱”。這是在告訴我們要節約。無疑,科技的發展使得物質條件日益優越,但似乎也使得新一代的“花朵”們,忘記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小時候,每次跟老人同桌吃飯,都會發現他們總是愛惜地把桌上的飯一粒一粒地拾起,然后,慢慢的吃下去。而我,也被迫這樣做,但長大后,懂得了那樣不衛生,便似乎有了不這樣做的借口。一次,去村里老人那吃飯,她的小孫子把半碗飯倒在地上,然后用腳去踩。她心疼的罵著,然后拾起掉落在桌前的那一粒飯,重復著很久沒見過的那一場面。頓時我看著那粒飯,在想到了許多被人們遺忘的東西。
不要這樣了,你應該知道你所浪費的可以拯救多少人。會浪費多少人力物力,浪費多少的資源。不愿搬出許多的大道理,譬如: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等等。只希望你能從心底里知道要節約,從行動中表現出來。
愿每一個人學會節約!
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字篇三
有一次吃飯,我感到飯菜很不好吃,剛進嘴里就吐了出來,弄得滿地滿桌子都是掉落的飯菜。爸爸見了我這樣,很是生氣,質問我說:“明明,你知道我們碗里的飯菜從哪兒來的嗎?”“從田地里種出來的唄。”我滿不在乎地說。“你不知道農民伯伯多么辛苦才種出來的糧食嗎?”我搖搖頭。于是,爸爸決定周末帶著我去農村,看看農民伯伯是怎樣種地的。
在一個烈日炎炎的午后,爸爸帶我來到了農村的田地里,我看到一位五十多歲的老爺爺在拿著鋤頭吃力地鋤著草,已經汗流浹背,上衣已經濕透了,喘不過氣來。我想:農民伯伯真是辛苦啊!能在這樣烈日炎炎的天氣下干如此勞累的活兒,真不容易呀!老爺爺把雜草清理的是那么干凈,在看看他那雙長期勞作的手,早已成了黑黝黝的,結滿了厚厚的老繭,這時我才真切地感覺到我們的.糧食飯菜真的來之不易啊!對自己以往浪費糧食的行為倍感愧疚。
我們全球有五十億人口,我國就有十多億人口。一人一碗飯世界全球都要吃五十億碗飯,但我們農村里的田地正急劇地減少,一片片良田正變成高樓大廈,供我們食用的糧食也正逐年減少。如果我們每人每天節約一粒糧食,那么一天就可以節約五十億粒糧食,可以去幫助那些因為貧窮、自然災害等原因正在挨餓的人們免受饑餓之苦。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農民伯伯們為了糧食,冒著嚴寒酷暑,在田地里辛勤勞作,從而我們才有糧食吃。每當我再望著香噴噴的米飯時,農民那辛苦的背影總能在我眼前浮現,心中不由然想起這首詩。
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自己做起,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去珍惜每一粒糧食吧!讓我們每個人都成為愛糧節糧的模范。
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字篇四
“唉,你這孩子也真是的,也不把飯吃干凈,看看,那么多米粒!”每次吃飯,我都不免要挨父母的一頓啰嗦,于是我便只好心不甘情不愿地坐下來一粒一粒勉強地往下咽。
一天午飯過后,看著我碗中的剩飯,爸爸又生氣了,叫住了我,我振振有詞地對他說:“為什么一定要把飯吃干凈呢?”爸爸氣沖沖地說:“你呀,就是沒吃過苦頭,這一粒粒米可是來之不易呀!”說完,無可奈何地揺了搖頭,走開了。
我望著飯碗里的白嫩嫩的米粒,不禁若有所思。“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那些山區里的孩子們哪里吃得上這樣可口的飯菜呀!
而我們呢?幸福地生活在繁華的大都市里,有爺爺奶奶天天幫著炒各種各樣的美味佳肴,我們卻身在福中不知福。
望著眼前碗中一粒粒米飯,不得不,我的眼睛濕潤了,連忙將一碗飯扒得干干凈凈。
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字篇五
“吃飯不可以丟下一粒米!”這句話每時每刻都在我耳邊回蕩。我們一家人早就形成了不浪費的良好習慣,仿佛天生就是這樣。
不過調皮的弟弟是個例外。
三十晚上,我們一家人團團圓圓坐在一起歡樂地吃年夜飯,弟弟好像胃口大開,盛了滿滿一大碗飯,家人們也沒有說些什么,我猜可能是因為激動,大家都吃多了。
在年夜飯的過程中,大家都有說有笑,不知不覺把碗里的飯全都吃完了。但再看弟弟,他碗里還剩下一大坨米飯,看來免不了一頓教育了。
果然不出我所料,弟弟“被迫”聽了媽媽語重心長的教育:
“你所吃的飯都是從農民伯伯的辛苦耕種中得到的。”
“呃……”
“我跟你說話呢!知道了嗎?”
“呃……哦”
接受的這段教育弟弟仍然似懂非懂,并沒有痛改前非。于是一個艱巨的任務來到了我的肩上——有我帶著它進行“實地體驗”。
來到一望無邊的田野,接受烈日的照耀,走到同學家的麥地,找到了我的同學,表明了我們的來意。她一聽,便取出幾把龐大的農具,遞給了瘦小的弟弟。
陽光還是那樣狠毒,狠毒的抽打在我們身上,還沒開始勞作,弟弟已先行罷休,不過我仍讓他繼續勞動。看著他在田野里辛勤的背影,我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過了好久,我走到他的身邊,他累壞了,累的癱倒,他大口喘著氣:“真是太……太太太辛苦啦!”他已經體會到了農民的艱辛。
不僅僅是米飯,不僅僅是蔬菜,生活中的每樣東西都需經過艱辛的勞動。切記“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字篇六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古老的詩句寫得多么生動啊!是呀!糧食是我們人類生存的基礎食品。
說到這里,這讓我想起了我們在班級中午的習慣。我們每天中午都要吃得干干凈凈,無論是菜還是飯,我們就會吃得一個不剩。
記得有一次,我吃飯吃飯嘴巴“滿”了,好多粒米飯都掉在了桌子上,我愁了幾眼就繼續吃飯,過了一會兒,我吃飽了,就站起來到外面玩,可是,誰知被爺爺叫住了,我說:“干嘛!我吃飽了。拜拜!”“回來!”我心一跳,就只好返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坐下”“卟嗵”一聲就坐下來了。爺爺說:“你這幾粒米飯你知道怎么種出來的嗎?”“不就是耕耕地,除除草就行了。”“說的輕巧,他們是用汗水和精力種出來的,所以你給我吃掉!”我只好乖乖地一粒粒塞進嘴巴里。
1、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亂扔剩菜飯;
2、飯粒掉在桌上,要吃掉。
節約是美德,節約是責任。同學們讓我們動起手來,這樣才能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