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美麗的月球教案篇一
探索奧秘,是人類的天性,因為每個正常的人都有求知欲。從某種意義上說,謎是推動人不斷探索、不斷前進、不斷發展的動力。讓孩子們從小就心中有謎,試圖去解開這些謎,這本身就是一個孕育發展和創造的過程。因此,本教學設計力圖通過語言文字的閱讀,把謎播種在孩子們的心田,使之成為持續學習和進步的動力。怎樣才能把謎播種在孩子們的心田里呢?語文課有語文的方式,那就是:引導孩子在與文本、文化和客觀世界的對話中,去敞亮,去點染。
《月球之謎》是新課程標準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的一篇科普性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蘊含了豐富的科學知識,可讀性強,趣味性強。全文緊扣謎來寫,可謂謎象叢生。開篇從遐想入手,引出一連串的問題,首寫謎。接著寫人們對月球的了解,以及開展的實驗,看似在揭密,其實,處處生謎,用一個自然段的省略號,留下無窮無盡的謎。正因為如此,課文為讀者留下了無限的空間,讓讀者去遐想,去探索。因此,這是一篇激發學生探索熱情的好教材。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況,以及課文提到的和月球有關的未解之謎。
(2)培養學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問題的能力。
(3)積累一些與月亮有關的詩句。
2、過程與方法。
運用想象、資料交流、質疑等各種方法,強化學生對月球魅力的感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同學們探索大自然的興趣,培養同學們熱愛科學和大自然的情感。
因為月球對于人類來說是充滿神秘色彩的,迄今為止,只有少數宇航員登上了月球,而且由于各種原因,不能在月球上久留,只能從月球上采集一些標本或做一些簡單的實驗。所以對于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他們對有關月球的知識是知之甚少的。依據此點和對教材的分析,特定本課的教學難點為:利用資料交流、古詩句積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導學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與奧秘,同時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1、創設情景法:
《月球之謎》一課描寫了月球奇異的景色。對于月球上面的神秘之處,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材雖配有插圖,但卻是靜止的,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于是我利用悠悠課堂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創設了形象、直觀的和諧情境。
2、合作探究法:
在探究中通過有效的小組活動的開展,展現一個小組集體智慧的結晶,培養了學生質疑的能力。
3、以讀代講法,讀中感悟法。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一堂新課的導語設計是至關重要的。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駕起一座溝通心距的橋。通過橋梁,師生的心會拉近。
《月球之謎》這一課的導語我是這樣設計的:每當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它到底藏著多少秘密啊?在1969年7月20日,美國兩名宇航員首次登上月球,發現了很多的月球之迷。
如此激趣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思維與想象及學習的情緒都被調動起來,同時,由課文第一段導入,既使學生重溫了上節課學習的內容,也為新課起到了連接的作用。
現在就讓我們跟隨這兩名宇航員乘坐阿波羅號宇宙飛船向月球出發,好嗎?(揭示題目,板書)
(二)自主探究,讀文感悟。
1、學習第二段和資料袋。
(1)出示課件演示:
看,這就是月球,當我們來到月球,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樣的景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利用直觀形象的多媒體課件資源,引導學生觀看錄象,整體感知。
(2)請大家找一找在課文的哪一個自然段?把它劃下來,并讀一讀。以讀代講,讓學生劃出描繪月球景色的句子,想象月球上神秘的景象。
采用學生喜歡的形式,以小宇航員的形式為學生創設情境,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4)月球上的景色奇異在哪兒呢?
你能把這奇異的景色讀一讀嗎?(指名讀)
讓我們把這十分奇異的景色告訴地球上的人們吧。(齊讀)
閱讀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要給學生充分的朗讀時間,培養自主讀書的能力,在正確、流利地讀書的同時,獲得初步的理解和體驗,體驗讀書的快樂。
(5)我們原本以為月球上有美麗的嫦娥,潔白的玉兔,然而月球上的景色與我們想象的簡直太不一樣了,那么就讓我們看看宇航員們從月球上拍回的照片。(出示課件)
你們看,宇航員在月球上是怎樣行走的呢?怎么會這樣呢?
結合課文,引導學生學習課后資料袋里的內容,豐富學生的知識。有利于對課文的理解。
2、學習月球的未解之謎。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中,培養對課文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最后對課文內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1)自己小聲讀一讀3~6段,邊讀邊想科學家做了哪些實驗?(全班交流)
這一環節讓孩子懂得自主、探究式地去解決問題及遇到的困難。
(3)匯報交流。
這一環節著眼于學生加強對課文的體驗和領悟,開闊視野,培養綜合素養。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中,培養對課文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最后對課文內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4)課文的第7自然段出現了一個省略號,它想告訴我們什么呢?
第斯多惠說過:知識是不應該灌輸給學生的,而應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在教學中以知謎、探謎為主線,進行探究性學習,激發學生探究科學、不斷質疑的興趣。在探究中通過有效的小組活動的開展,展現一個小組集體智慧的結晶,培養了學生質疑的能力。使得每個學生的頭腦細胞活躍,富有創新意識,其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不斷自主參與、自主學習,培養了濃厚的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發散思維,拓展練習。
1、假如20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準備去做什么?
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為學生留下足夠的空間張揚個性、激揚靈性服務。同時也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決心。
2、師生共同交流描寫月亮的詩句。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月來滿地水,云起一天山。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夏深明月夜,江靜碧云天。
豐富自己的積累,感受詩句的優美。
3、課后搜集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月球資料。
在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能力的同時,激發學生探索奧秘的興趣。
(四)總結全文。
俗話說:編筐編簍,全在收口。課文總結,在課堂教學中地位不可低估。通過總結,能促進學生對一堂課的教學進行梳理,提綱挈領,抓住重點,儲存信息,鞏固記憶知識。有利于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同學們和科學家們一樣都對月球有很大的興趣,有志氣有決心!我想不用多久月球肯定會被人類開發和利用。用課文最后一句話來結束我們這節課:對神秘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齊讀)
塵土是否能殺菌?
22、月球之謎
水藻為何鮮嫩青綠?
年齡是否比地球大?
美麗的月球教案篇二
小時候,姥姥常常給我講嫦娥奔月等有關月球的傳說。這些傳說挑起了我愛幻想的神經,使我不止一次地注視著玉盤似的月亮,陷入深深的幻想之中:我勾畫著月球五彩繽紛的美景;幻想著玉兔的活潑可愛與頑皮搗蛋;想象著嫦娥仙子如花的美貌和翩翩的舞姿……我多么渴望有一天能夠到月球上去玩啊!
上學以后我才知道,月球上并沒有傳說中的嫦娥和玉兔,也沒有我幻想中的那些美麗的景色,有的只是一片荒蕪的平原和聳立的高山。月球表面也沒有大氣層,只是在幾十公分的空間范圍內才有一定的游離態氧、鈉、鎂等元素,因此這一空間的氣壓比一般行星際空間的氣壓高一到四個數量級。
這些讓我很失望,五彩繽紛的月球原來只是一片荒蕪;可愛的'玉兔原來并不存在;如花的仙子也只不過是個幻影……我甚至有一種希望破滅般的傷心,但過了不久,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讓我激動不已:科學家們預測——月球比其他星球更適合人類生存。這個消息一下子掃除了我失望、傷心的心情,又勾起了我愛幻想的習慣。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月球一定會成為我們的另一個美麗家園。
到那時,我想:因為月球的引力只是地球的六分之一,那么我們居住在月球上,就不用再那么辛苦費力地走著去上學,而是直接飛著去學校。當然,我們也就不能隨手扔垃圾了,因為如果這樣的話,垃圾就會漫天飛舞,清潔工也就只能像捉蝴蝶那樣捕捉垃圾了:好不容易捉到這個,那個又飛走了……那,清潔工將會多么的辛苦,我們生活的環境將會多么的臟、亂。
我還想:當我們居住在月球上時,我要發明一種特殊的植物——氧氣草,把它種滿月球,讓那里的氧氣不再稀薄。我還要發明一種新型的叫“地心引力機”的機器,把它放到地低下,讓它給我們提供引力,使我們走路時不再在月球表面飄忽不定。
這樣想著,便覺得月球又充滿了美麗和新奇,我失望與傷心的心情也在不知不覺間煙消云散了。但是,“飛向月球”,卻又一次成了我的夢想。
所以,現在,每當看到那圓圓的月亮,我就會浮想聯翩,為了實現這一夢想,我決心一定要努力學習,掌握豐富的科學知識,讓月球早日成為我們的另一個美麗家園。
美麗的月球教案篇三
1、認識“懸、遐、奧”等8個生字,會寫“幕、臨、懸”等14個字,正確讀寫。
2、朗讀課文,通過討論初步認識月球及其未解之謎。
3、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
1、課文插圖,月球表面及能表現出月色皎潔、清幽的圖片,樂曲《春江花月夜》。
2、有關月球奧秘的圖文資料。
3、學生收集的古詩詞中描寫月亮的名句。
4、媒體資源:教學演示課件《月球之謎》。
1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題,激發閱讀興趣
1、導語:
茫茫太空,有著不可計數的星球。上一節課我們初步了解了太陽,今天,我們要走近地球的近鄰──月球。
及時肯定鼓勵,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
(板書課題)。
4、點擊課件主頁中的登月圖片,觀看人類登上月球相關視頻。
二、聽范讀,整體感知課文,然后再自讀
1、提出自讀要求:
⑴畫出生字新詞,練習把帶有生字新詞的句子讀正確、讀流利。
⑵畫出課文中列舉的月球上有哪些難解之謎。
⑶就你最感興趣的一個不解之謎,結合上節課搜集的資料和小練筆,在空白處寫一寫自己的猜想。
2、組內交流:
⑴小組長設計形式,檢查組內同學的生字、生詞認讀情況和課文朗讀情況。
⑵組內同學交流所畫出的月球之謎。
⑶討論大家都比較感興趣的關于月球之謎的猜想。
3、全班交流:
⑴各組選派代表或組員接讀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讀的正確、熟練程度,其他小組注意對生字詞的正音。
⑵你在閱讀中發現了哪些月球之謎?
①有條理地說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謎,如,月球是從哪兒來的?它跟地球一樣嗎?月球上的塵土有殺菌的本領嗎?為什么不同植物種進月球塵土里生長得不一樣?月球的年齡比地球大嗎?等等。
4、合作學習,探究問題:
⑴對某一未解之謎感興趣的同學結為一組,大家共同猜想謎底。
⑵據老師提供的“資料袋”展開討論,組內成員分工,將討論結果記錄下來。
(教師提供的資料,供參考)
①課后“資料袋”。
②月球起源之謎:
目前,人類關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種假說:月球被捕獲說,地月同源說和地球分裂說。到目前為止,三種假說都沒有取得強有力的證據,因此產生了第四種假說──“月球──宇宙飛船”說。
③月球年齡之謎:
根據從月球帶回的巖石標本,可以測定月球的年齡。經分析發現,與地球上90%年齡最大的'巖石相比,月球巖石99%年齡更長。1973年,世界月球研討會上曾測定一塊月球巖石年齡為53億歲,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巖石是37億歲。有些科學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際空間形成了。
④兩位宇航員在登上月球后,馬上開始了緊張的工作:
1969年7月,太陽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類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跡,我們代表全人類,來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然后,又在月球表面安裝了電視攝像機;又安裝了一臺太陽風測定裝置,用來檢測宇宙射線;還安裝了用來精確測定月球和地球間距離的激光儀,測定月震的月震儀。他們又取出美國星條旗,神色莊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這些工作完成后,他們舒了一口氣,跟美國總統尼克松進行了月亮和地球間的第一次通話。
⑤21~22世紀,人類將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將利用太陽能取暖,利用月球上發現的水生產蔬菜、糧食,建立各種生活設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務是開采氮-3,并運回地球,利用這一熱能源發電,供應全球所需電能。人類還將開發地球人拜訪月球村的旅游業。
⑥從“阿波羅”8號開始,10號、11號、16號、17號都曾目擊或拍攝過月面不明飛行物的照片,甚至早在1966年,美國的“月球軌道環形器”2號就發現,在月面上有一些排列有序的12~23米高的塔狀建筑物,隨后,蘇聯的宇宙飛船也發現了這些建筑。
⑦月球表面照片和課文插圖。
3、舉行月球奧秘發布會:
⑴各小組選派代表有感情朗讀本小組感興趣的月球之謎,力爭通過朗讀激起同學們強烈的好奇心。
⑵派中心發言人有條理地說清本組對月球之謎的猜想。
⑶聽了其他小組的發言,你們對月球又產生了哪些疑問?
美麗的月球教案篇四
小時候,姥姥常常給我講嫦娥奔月等有關月球的傳說。這些傳說挑起了我愛幻想的神經,使我不止一次地注視著玉盤似的月亮,陷入深深的幻想之中:我勾畫著月球五彩繽紛的美景;幻想著玉兔的活潑可愛與頑皮搗蛋;想象著嫦娥仙子如花的美貌和翩翩的舞姿……我多么渴望有一天能夠到月球上去玩啊!
上學以后我才知道,月球上并沒有傳說中的嫦娥和玉兔,也沒有我幻想中的那些美麗的景色,有的只是一片荒蕪的平原和聳立的高山。月球表面也沒有大氣層,只是在幾十公分的空間范圍內才有一定的游離態氧、鈉、鎂等元素,因此這一空間的氣壓比一般行星際空間的氣壓高一到四個數量級。
這些讓我很失望,五彩繽紛的'月球原來只是一片荒蕪;可愛的玉兔原來并不存在;如花的仙子也只不過是個幻影……我甚至有一種希望破滅般的傷心,但過了不久,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讓我激動不已:科學家們預測——月球比其他星球更適合人類生存。這個消息一下子掃除了我失望、傷心的心情,又勾起了我愛幻想的習慣。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月球一定會成為我們的另一個美麗家園。
到那時,我想:因為月球的引力只是地球的六分之一,那么我們居住在月球上,就不用再那么辛苦費力地走著去上學,而是直接飛著去學校。當然,我們也就不能隨手扔垃圾了,因為如果這樣的話,垃圾就會漫天飛舞,清潔工也就只能像捉蝴蝶那樣捕捉垃圾了:好不容易捉到這個,那個又飛走了……那,清潔工將會多么的辛苦,我們生活的環境將會多么的臟、亂。
我還想:當我們居住在月球上時,我要發明一種特殊的植物——氧氣草,把它種滿月球,讓那里的氧氣不再稀薄。我還要發明一種新型的叫“地心引力機”的機器,把它放到地低下,讓它給我們提供引力,使我們走路時不再在月球表面飄忽不定。
這樣想著,便覺得月球又充滿了美麗和新奇,我失望與傷心的心情也在不知不覺間煙消云散了。但是,“飛向月球”,卻又一次成了我的夢想。
所以,現在,每當看到那圓圓的月亮,我就會浮想聯翩,為了實現這一夢想,我決心一定要努力學習,掌握豐富的科學知識,讓月球早日成為我們的另一個美麗家園。
美麗的月球教案篇五
1、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知道月球是個什么樣的世界,課文寫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謎。
3、初步培養學生探索月球之迷的興趣。
奇 異
月球之謎 〈 〉 探 索
費 解
觀看月亮的圖片:
1、教師描述浩月當空的美境。
2、提問:
望著它,你會想到哪些有關月亮的詩歌、傳說,或者有關月亮知識呢?
3、學生自由說。
(評價時教師引導學生利用課后的提示和課后資料袋的知識,幫助學生學習)
1、教師描述:
月球和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和我們想象中的一樣嗎?人們總想揭開它的神秘面紗。1969年7月20日,兩名美國宇航員首次登上月球。
2、播放課件圖片:阿波羅號登月。學生齊讀課題。
3、學生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想想:
當我們首次登上月球,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樣的景色?
4、激發想象,交流:
理解“荒漠、奇異”。
⑴ 學生自由回答首次登上月球,第一眼看到的景色。
⑵ 提問:什么樣的地方可以稱荒漠?
(強調課文中荒漠指沒有水,沒有生命的月球。)
⑶ 請一位孩子起來為我們讀一讀這句話,其他孩子靜靜地聽,體會體會月球上的“荒漠”。
⑷ 提問:
課文第二自然段用了哪個詞語,概括出了月球上景色的特點?
(板書:奇異)
⑸ 提問:
月球上的景色,讓你覺得最奇、最異的是什么?
學法提示:
如果我們能向剛才那位孩子,抓住課文中重點詞,帶著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再仔細讀一讀第二自然段,相信一定會有新的收獲。讀書時,可以在詞語下打上圓點,好好讀一讀,體會體會。
⑹ 學生再次自瀆課文第二自然段,交流讀書感受。
(借助登月圖片引導學生體會月球天空和表面景色的奇異)
⑺ 指導朗讀,師述:
在月球上我們能感受到黑夜,又同時能感受陽光,還能感受到那里沒有一點生機。月球上的一切,真是“十分奇異”!(指著板書引導學生說)你能把這種感受送入朗讀中,用聲音表達出來嗎?有感情的讀一讀,練一練吧。
⑻ 播放月球景色的課件,師述:
你們想親眼看看月球上奇異的景色嗎?讓我們看看宇航員從月球上拍回的照片。
⑼ 教師引讀第二自然段,再次感受月球景色的奇異。
1、過度:多美的讀書聲!月球真神秘!更多的神秘還在后邊,不信你默默地,靜靜地讀讀課文3、4、5、6自然段,看看你又會發現哪些月球之謎?(在板書“謎”下打點)
2、師提要求:
然后,畫出課文中的問句,待會起來讀一讀。
3、學生自讀,勾畫。
4、交流課文中的月球之謎,出示三個問句,指導朗讀。
5、提問:
這些“月球之謎”科學家解決了嗎,弄明白了嗎?是啊,這一連串實驗結果(引導學生說:多么令人“費解”啊!)(板書:費解)
6、教師講述:
在書上找到這個句子了嗎?捧起書,咱們一起來讀一讀。
學生齊讀。
指導:
讀好感嘆句,引導學生認識一句話獨立成段起強調作用。
7、提問:
令人“費解”是什么意思?
指導:
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8、提問指導學法:
這些實驗哪些地方令人費解?請孩子們再讀課文3~6自然段,勾畫能夠回答這個問題的句子。
學生默讀勾畫,交流學習收獲。
9、體驗感悟:
如果你就是做實驗的科學家,當你做完實驗后,你會說些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相機進行德育教育。
(板書:探索)
2、引導猜想,師:孩子們,看看還有哪些“月球之謎”需要去解開?選你最感興趣的一個“謎”進行大膽猜想,和伙伴說說。
1、教師給學生讀報:
講述:孩子們,現在你們雖然知識有限,可你們的想象力卻是無限的,科學家的研究都是從猜想開始。在你們剛才的發言中,還運用到了許多課外知識,老師這里也給大家介紹一個關于人類探索月球之謎的最新消息(出示報紙)這就是4月12日的《重慶時報》登載的消息,它告訴我們:人類的最新研究表明月球可能存在“水”了。有興趣的孩子可以在課外找來讀一讀。
2、學生齊讀最后一段:
教師講述:多么神秘的月球啊!人類的探索還將繼續下去,請捧起書,我們一起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3、總結,布置課后作業:
講述:老師更相信,你們對月球探索的興趣也將繼續下去。建議在課外可以看看相關書籍、收集關于月球的知識,或者把今天在課堂上的猜想用幾句話、幾段話寫下來,作為習作小練筆。
美麗的月球教案篇六
小徐連連稱是。
我們針對《月球之謎》繼續探討:《月球之謎》作為說明性課文有著本文體常規特點:結構嚴緊、邏輯性強,語言表達準確。又有著本文的個性特點:圍繞“謎”字從“已解之謎”向“未解之謎”逐步深入,誘發學生對太空探索的盎然興趣。從本班學生學情來分析,讀通課文應該沒有問題;對“皎潔、遐想、奧秘、古往今來、費解”等重點詞,引導聯系上下文能夠理解;對文章結構、內在邏輯三年級學生可以忽略不講,而文章中準確簡練的語言表達恰恰是學生容易疏忽的`,正是教師需要點撥的。
一、讀通課文,并圈出“皎潔、遐想、奧秘、古往今來、費解”等重點詞在文中位置,聯系上下文猜測揣摩,然后把詞語所在的句子指導讀順讀好。如根據“遐想”詞義來引申出已學與“月”有關古詩,然后根據古詩意境指導讀出這句話的美感。
二、自讀課文,想想讀了本文你對“月球”了解了什么?可先照文讀原句,然后引導歸納提煉“表面景象、塵土特點、巖石年齡”重在引導學生學會概括。
三、根據課題,讓學生尋找文中哪些是已解之謎,哪些是未解之謎。你們還有什么謎?激發學生探索宇宙未知世界的欲望。
四、欣賞文中語言,選擇兩處:1、“夜幕降臨……美好的遐想。”從形象地描寫中感受月亮的魅力;2、“把玉米種……長得特別鮮嫩青綠”從“明顯、一旦、特別”等修飾用詞中感受作者語言表達的準確性。
五、收集資料,完成《月球知識小百科》一文,評出“最佳百科獎”。
美麗的月球教案篇七
本單元以“明月”為主,編排了兩首古詩,一篇散文和一篇記敘文,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文體描寫月亮,介紹月亮。《飛向月球》真實地再現了1969年人類首次登月的過程,通過學習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熱愛科學的良好品質。
四年級的學生經過三年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以下能力:
段,查找到有關月球的知識,對月球有了一定的感性知識積累。這樣,在課堂上就容易與文本產生共鳴,較快地進入情境。
2.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力。學生已經能夠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通過合作進行探究學習――包括如何分工、如何有序的表達、如何在討論時表達清楚自己的觀點、如何尊重他人,認真傾聽他人意見等等。所以,在本堂課我在突破重難點時,設計了小組合作學習。
3.一定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學生在課堂中,能夠根據教師的要求,用完整、通順的語言回答問題,進行師生、生生間的對話。為了在理解課文的同時,培養此項能力,我還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活動“請你以一位航天員的身份給大家介紹在宇宙飛船飛行的過程中,你是如何吃飯、睡覺、工作的”。
4.朗讀課文的能力。學生已經掌握了小聲自讀、默讀、齊讀、輪讀、站起來大聲朗讀等不同形式的`讀。在本節課我根據教學的需要,就設計了以上不同類型的讀,目的是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品位、在讀中思考。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要求會寫、會認的14個生字以及多音字“著”。
3、自讀課文,采用多種形式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人類在離開地球后的奇妙變化及月球的神秘面紗,激發對月球的好奇心,幫助學生樹立探索科學奧秘,向宇宙進軍的遠大理想。
教學重點:了解人類在離開地球后的奇妙變化及月球上的神奇情景。
教學難點:理解“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邁出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