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粽子的來歷及傳說篇一
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后,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為什么后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后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于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并逐漸發展成為我國的端午節食品。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節在宮中吃了九子粽后,龍顏大喜,贊不絕口,欣然賦詩一首:“四時花竟巧,九子粽爭新。”
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種,即為九只粽子連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狀各異,非常好看,并且用九種顏色的絲線扎成,五彩繽紛。九子粽大多是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如母親送給出嫁的女兒、婆婆送給新婚兒媳的禮物等。因為“粽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粽子”能得兒子的說法。
清代詩人吳曼云也寫有一首贊美九子粽的詩:“裹就連筒米宿春,九子彩縷扎重重,青菰褪盡云膚白,笑說廚娘藕復松。”
粽子不僅形狀很多,品種各異,而且各地的風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咸兩種。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蠶豆粽、棗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豬油粽、棗泥豬油粽等。咸味有豬肉粽、火腿粽、香腸粽、蝦仁粽、肉丁粽等,但以豬肉粽較多。另外還有南國風味的什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還有一頭甜一頭咸、一粽兩味的“雙拼粽”。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使得粽子家族異彩紛呈。
由于飲食文化的傳播,早在古代時,我國制作粽子的技術就傳到了國外,因而世界上許多國家也都有吃粽子的習俗。
秘魯人是在圣誕節吃粽子的,全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歡慶圣誕節,一邊吃粽子,甚至連一些已經出嫁的女兒,在這天也要趕回娘家,再來嘗嘗母親親手制作的粽子。
緬甸人也愛吃粽子。在端午節,他們用糯米作主料,用熟香蕉和椰蓉作餡,這種粽子香氣誘人,軟軟的,甜甜的,別有風味。
日本的端午節是在陽歷的五月五日,他們包粽子的.主料是米粉,其形狀酷似鐘形。
馬來西亞人包的粽子,形狀很像我國廣東的粽子,其特點是個頭較大,除鮮肉粽、火腿粽外,還有豆沙粽和椰蓉粽,食之非常可口。
粽子的來歷及傳說篇二
公元時期關于粽子的來歷。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把竹筒裝米投入江中,引魚蝦來食。以后,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竹筒裝米,投入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為什么后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后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于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逐漸發展為我國端午節食品。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節在宮中吃了九子粽后,龍顏大喜,贊不絕口,欣然賦詩一首:"四時花竟巧,九子粽爭新。"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種,即為九只粽連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狀各異,非常好看。并且九種顏色的絲線扎成,形成五彩繽紛。九子粽大多是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如母親送給出嫁的女兒、婆婆送給新婚的禮物等,因為"粽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粽子"能得兒子的風俗,故"九子粽"便是多子多福的象征。清代詩人吳曼云,也寫有一首贊美九子粽的詩篇:"裹就連筒米宿春,九子彩縷扎重重,青菰褪盡云膚白,笑說廚娘藕復松。
粽子的來歷及傳說篇三
清明粽是古時人每年到清明時節的一種粽,每個地方不同用的原料也不一樣。清明時節有吃粽子的風俗。在浙江湖州,清明節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墳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帶的干糧。俗話說:“清明粽子穩牢牢。”另外,“粽子”是“眾子”的諧音,寓意人丁興旺。
“清明大似年,淘米裹粽子,甜麥塌餅嘴里嘗!”這是禾城的一句民間諺語。清明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買粽葉,回家后浸粽葉、煮粽葉,洗粽葉,淘米,將醬油腌肉、赤豆、豆沙、紅棗、蜜棗之類備好以便裹粽子用。
據專家考證,粽子只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說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會而形成的,僅反映民眾的心愿而已。實際上,為了紀念春秋時晉國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間節俗的“寒食節”(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許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與清明食粽的民間風俗。
粽子不僅形狀很多,品種各異,而且各地的風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咸兩種。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蠶豆粽、棗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豬油粽、棗泥豬油粽等。咸味有豬肉粽、火腿粽、香腸粽、蝦仁粽、肉丁粽等,但以豬肉粽較多。
另外還有南國風味的什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還有一頭甜一頭咸、一粽兩味的“雙拼粽”。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使得粽子家族異彩紛呈。
1、粽葉的選用:廣州人包粽子多用箬葉,選表面光滑軟韌的較好。汕頭人包粽子多用竹葉,粽子有竹葉的清香味,但要煮軟再用。上海等地采用每年大伏天從安徽黃山采下的箬葉,含有特殊的清香味,俗稱“徽州伏箬”。
2、粽餡的調味:咸肉粽要先將新鮮的豬肉用少許味精、白糖、酒、鹽、生抽拌勻反復揉擦至調味品滲入豬肉再包。
3、粽子的捆扎:豆沙粽不宜捆得太緊,防止米粒擠進豆沙中,如果煮不透會出現夾生現象。咸肉粽如果用肥豬肉不宜扎緊、松緊適度即可。如果用瘦豬肉就要扎緊,因為瘦肉熟了以后會收縮,粽餡的肥汁會漏入水中,不能保持粽子的肥糯。
4、粽的烹煮:煮粽子一定要水滾以后才落粽子,水要浸過粽面,待水重新滾起以后再用旺火煮3個小時左右即可。
5、添生水:要留意枧水粽不能和其它粽子一同煮。煮好以后趁熱取出。吃時解開棉繩,撥開粽葉,粽香噴鼻,入口油而不膩,糯而不粘,咸甜適中,香嫩鮮美是為上品。
1、忌未熟先吃。包粽時,我們不要將粽包得太大,否則便難以將它弄熟。粽子必定要完全弄熟才可吃,不然對健康有損。
2、忌保存太久。已包好的粽比較好盡快吃掉,不宜保存太久,最多只保存3-4日,吃時亦要再次加熱。此外,保存粽的地方亦要清潔衛生,比較好放于陰涼透風的地方。
3、忌大量進食。粽由糯米造成,但糯米卻不易消化,所以患有或曾患腸胃病的人不宜多吃。此外,小朋友、老人家的消化功能亦較差,所以吃粽時必需有克制,并且盡量趁熱吃,以免冷卻后更難消化。
4、空腹不宜吃粽子。如空腹吃粽子,糯米就會在胃里停留很長的,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導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宿病復發。
6、吃粽子時不宜喝冷飲。吃粽子的時候不要喝冷飲,喝冷的東西更輕易讓糯米凝固,更不易消化,讓人感覺到滯脹。
7、睡前兩小時比較好別吃粽子。粽子粘度高、不易消化,缺乏纖維質,含過多脂肪、鹽、糖,專家建議睡前兩小時比較好別吃粽子。
粽子的來歷及傳說篇四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歷史上關于粽子的記載,最早見于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粽"字本作"糉",《說文新附?米部》謂"糉,蘆葉裹米也。從米,葼聲。"《說文?夂》:"葼,斂足也。"意為鳥飛時收斂腿爪。《集韻?送韻》:"糉,角黍也。或作粽。"
粽子又名"角黍",最早記載見西晉周處的《風土記》:"仲夏端五,方伯協極。享用角黍,龜鱗順德。注云:端,始也,謂五月初五也。四仲為方伯。俗重五月五日,與夏至同。春孚雛,到夏至月,皆任啖也。先此二節一日,又以菰葉裹黏米,雜以粟,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熟,二節日所尚啖也。……裹黏米一名"糉",一名"角黍",蓋取陰陽尚相苞裹未分散之象也。"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清楚說明用菰葉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櫚葉形狀食物,所以稱"角黍"或"粽"。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制作,這時就不叫角黍,而稱粽子了。
粽子的來歷及傳說篇五
食材:粽子葉、粽子繩。
粽子餡:糯米 五豆(花生米、紅豆、青豆、腰豆、蜜豆) 五花肉。
做法:
1、新鮮竹葉洗干凈放入鍋中煮幾分鐘,撈出瀝干過多的水分,切不能吹干水分。
2、糯米淘洗干凈無需浸泡。
3、五豆提前一個晚上浸泡至軟。
4、五花肉切方塊,加入生抽 五香粉 鹽 淀粉 油 腌制半小時。
5、將五豆倒入裝有淘洗干凈的糯米盆里,與糯米充分攪拌均勻,加入適量的精鹽繼續攪拌。
6、包的過程:取兩片粽葉,對折形成封閉的漏斗樣,放入一層五豆米,加入一塊五花肉,最后再放一層五豆米,就可以收口了,包成有鱗有角的三角型狀,最后用棕繩綁緊即可。
7、取壓力鍋,加入清水,清水要以最后放入粽子的量需沒過粽子,半燒開后才能放入包好的粽子,蓋上鍋蓋燒制20分鐘左右,中途放氣,將粽子揀出后逐個翻身再入鍋煮,再煮20分鐘至粽子變軟即可。
粽子的來歷及傳說篇六
清明粽是古時人每年到清明時節的一種粽,每個地方不同用的原料也不一樣。清明時節有吃粽子的風俗。俗話說:芭樂的功效與作用禁忌及性味歸經“清明粽子穩牢牢。”另外,豆豉可以做哪些菜大全“粽子”是“眾子”的諧音,祛黃褐斑四個小偏方寓意人丁興旺。
“清明大似年,沙拉應該怎么做淘米裹粽子,甜麥塌餅嘴里嘗!”這是禾城的一句民間諺語。清明節前夕,什么食物含蛋白質高家家戶戶都要買粽葉,回家后浸粽葉、煮粽葉,吃什么食物比較好洗粽葉,鮮鴿蛋的營養價值淘米,堅持喝牛奶有什么好處將醬油腌肉、黑枸杞的作用與功效赤豆、含有維生素的食物和水果有哪些豆沙、草莓的功效和作用紅棗、丹參粉和山楂粉的吃法蜜棗之類備好以便裹粽子用。
據專家考證,優質蛋白質食物有哪些粽子只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說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海馬煲田七適合幾歲吃是后人附會而形成的,僅反映民眾的心愿而已。實際上,為了紀念春秋時晉國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間節俗的“寒食節”(清明前一天)吃粽子,低熱量食物一覽表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什么水果可以稱得上明目許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與清明食粽的民間風俗。
粽子不僅形狀很多,牛肚的家常做法品種各異,吃南瓜可以減肥嗎而且各地的風味也各不相同,蜂膠的作用與功效主要有甜、河蚌湯的做法竅門咸兩種。甜味有白水粽、香梨屬于高糖水果嗎赤豆粽、絕代雙椒怎么做蠶豆粽、吃什么降火最好棗子粽、蟲草花的具體功效與作用玫瑰粽、五毒蛇油膏的功效與作用瓜仁粽、女性營養不良吃什么好豆沙豬油粽、白蜜的功效與作用棗泥豬油粽等。咸味有豬肉粽、3種天然促排卵食物火腿粽、中國十大名茶香腸粽、紅糖姜茶的功效與禁忌蝦仁粽、天麻的功效作用功能主治肉丁粽等,紫薯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但以豬肉粽較多。
另外還有南國風味的什錦粽、豆蓉粽、金錢草的功效冬菇粽等,黃花魚的營養價值功效與作用還有一頭甜一頭咸、一粽兩味的“雙拼粽”。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金英子幾月份采摘使得粽子家族異彩紛呈。
1、如何快速長頭發粽葉的.選用:石菖蒲的功效廣州人包粽子多用箬葉,火龍果的介紹選表面光滑軟韌的較好。汕頭人包粽子多用竹葉,十大高糖水果粽子有竹葉的清香味,野果竹節子介紹但要煮軟再用。上海等地采用每年大伏天從安徽黃山采下的箬葉,含有特殊的清香味,簡單又好看的水果拼盤俗稱“徽州伏箬”。
2、祛濕泡茶配方粽餡的調味:海帶的做法大全家常菜咸肉粽要先將新鮮的豬肉用少許味精、喝什么茶能去除體內濕氣白糖、饅頭一般蒸多長時間最好酒、蒲公英根的功效鹽、荷葉煮水的作用與功效生抽拌勻反復揉擦至調味品滲入豬肉再包。
3、魚丸湯的做法粽子的捆扎:八爪魚怎樣做好吃豆沙粽不宜捆得太緊,什么牌子的酸奶最好防止米粒擠進豆沙中,孕婦可以吃的食物有哪些如果煮不透會出現夾生現象。咸肉粽如果用肥豬肉不宜扎緊、陳皮的藥用價值松緊適度即可。如果用瘦豬肉就要扎緊,痛風不能吃的七種蔬菜因為瘦肉熟了以后會收縮,粽餡的肥汁會漏入水中,食物壯陽生精排行榜10強不能保持粽子的肥糯。
4、腐竹的做法大全家常菜粽的烹煮:藕粉的作用與功效禁忌煮粽子一定要水滾以后才落粽子,淮山能煲雞湯嗎水要浸過粽面,臘腸果的功效與作用待水重新滾起以后再用旺火煮3個小時左右即可。
5、酒的危害有哪些添生水:清燉狗肉的做法要留意枧水粽不能和其它粽子一同煮。煮好以后趁熱取出。吃時解開棉繩,鵪鶉蛋和雞蛋哪個營養更高撥開粽葉,雞肉怎樣炒好吃粽香噴鼻,九種常見的清肺化痰的食物偏方入口油而不膩,營養排骨湯的做法糯而不粘,坐月子吃什么好咸甜適中,鼠草的功效與作用香嫩鮮美是為上品。
粽子的來歷及傳說篇七
龍舟競渡是傳統的端午節習俗之一。在汨羅江畔,每年端午都要舉行隆重競渡儀式。人們穿著新裝,扶老挈幼,先到屈子廟朝拜,還抬著龍頭祭廟,然后才掛燈下水。競賽以鳴炮為號,一聲炮響,船似箭發,雪浪搖空,彩旗飄舞,萬人喝彩。
我國端午節龍舟競渡的習俗,很早就傳入朝鮮、日本、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南洋一帶僑居的華僑,每到端午,都要舉行規模盛大的"賽龍舟"活動。近年來更在歐美各國及澳大利亞得到開展。香港從1976年起還每年舉辦國際龍舟邀請賽,使其變成了一項世界性的體育比賽項目。
端午節全國各地都有"賽龍舟"的習俗。尤其在南國水鄉,每到端午節,總要舉行龍舟競渡的盛會。千百年來,絕大部分的人都認為,它起源于人民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懷念。但此外,各地區關于龍舟競渡起源的傳說多達十幾種。有一種說法認為賽龍船是為紀念吳國大夫伍子胥的。
龍舟競渡除了有緬懷屈原說和紀念伍子胥說,另外,還有起源于越王勾踐說。
學者聞一多先生曾對端午節作過精辟的考證,他認為端午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一個節日,東漢以后這一風俗逐漸向北方傳播。吳越族以前,我們的祖先華夏族是以龍為部族標志的,伏羲、女媧、顓頊、禹、黃帝都是龍族領袖,是以龍為圖騰的,認為龍是法力的神靈。以至華夏族的后人,把這些的祖先也視為龍的化身。
粽子的來歷及傳說篇八
元旦快到了,元旦的來歷和傳說大家知不知道呢?下面小編來給大家介紹,歡迎閱讀!
"元旦"最早的由來
最早的元旦由來大約在公元前五萬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為農耕,定居在尼羅河兩岸,他們的農業收成與尼羅河是否發生洪水有很大關系。古埃及人從長期的觀察中發現,尼羅河泛濫的時間是有規律的,他們就把這個時間每次都記錄在竹竿上,從中得知兩次泛濫時間之間大約相隔365天;同時還發現,當尼羅河初漲的潮頭來到今天開羅城附近的時候,也正好是太陽與天狼星同時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時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這一天定為一年的開始。這是"元旦"最早的由來。
中國的元旦
“元旦”一詞最早出現于《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南北朝時,南朝文史學家蕭子云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宋代吳自牧《夢粱錄》卷一“正月”條目:“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
我國在發掘大汶口文化遺物中,發現一幅太陽從山顛升起,中間云煙繚繞的圖畫。經考證,這是我國最古老的“旦”字寫法。后來,在殷商的青銅器鑄銘上,又出現了被簡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圓圓的太陽來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線,意為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夏歷(農歷、陰歷)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漢語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從哪日算起,在漢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歷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歷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從漢武帝起,才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歷的正月初一)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這是夏歷,亦即農歷或陰歷,還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歷,把農歷的正月初一叫做“春節”,把公歷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過當時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歷(實際使用是1912年),并規定陽歷(公歷)1月1日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說的“元旦”,是新中國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說的陽歷。
在當代,元旦指公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為了區別農歷和陽歷兩個新年,又鑒于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歷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農歷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陽歷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元旦”,并列入了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歡樂節日。
傳說故事
傳說在4000多年前遠古的堯舜盛世之時,堯天子在位時勤政于民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才不太成器,他沒把“天子”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堯對舜說:“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來舜把帝位傳給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樣親民愛民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愛戴。后來人們把堯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或“元正”,這就是古代的元旦。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眾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晉代詩人辛蘭曾有《元正》詩:“元正啟令節,嘉慶肇自茲。咸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記述元旦慶賀情景。
拓展閱讀:元旦祝福語
元旦祝福語送家人
1. 快樂時有你的祝福,失意時有你的安撫,遇到你是我的幸福,人生有你我已知足,在新的一年里,讓我們共同來祝福彼此,新年快樂!快樂永遠! 新的開始新希望,新的一天新陽光。
2. 年有一春,春春你順心;一年有一夏,夏夏你發達;一年有一秋,秋秋你豐收;一年有一冬,冬冬你成功;年年有節日,日日都吉祥!元旦快樂!
3. 感謝爸爸媽媽給我機會,讓我成為你們的孩子!我真的從心里面感激你們!你們那樣相信我!給我提供那么好的條件,從來不讓我從金錢方面受委屈!
4. 等不及了,我決定代全國人民提前祝你和家人新年快樂!身體健康!你以后幾天收到的短信都是我安排他們發的,我為人很低調的,你知道就行,不要聲張!
5. 喜悅,在心中蕩漾;笑容,在臉頰洋溢;歌聲,在悠揚回蕩;舞步,在愜意游走;禮花,在盡情綻放;祝福,在頻頻發送。朋友,元旦快樂!祝你幸福,闔家歡樂!
6. 想你,幾許悲涼;想你,幾許哀傷;想你,幾許彷徨;想你,幾許芬芳,想你,在你看不到的方向,想你,在你想不到的心房。寶貝,愿你元旦快樂吉祥!
7. 向東方采了一些吉祥,問西方要了一絲好運,朝南方借了一份如意,在北方扯了一把平安,將這些全部送給你,元旦到了,愿四面八方的幸福全部涌向你,元旦快樂!
8. 心情的歡悅,元旦的喜悅,思念的愉悅,祝福的短信為你跳躍,溫馨的笑容為你取悅,美好的愿望為你騰躍,提前祝你新年天天看好,成功之門等你躍!
9. 新出爐的短信,帶著熱騰騰的福氣,滾燙燙的好運,香噴噴的吉祥,作為你團圓飯上的一道佳肴,吃了身體棒棒的,心里暖暖的。元旦快樂!
10. 新的開始新希望,新的一天新陽光,開始新的追求,播下新的夢想,翻開新的一頁,寫下新的輝煌。新的一年開始,送你深深的祝福,元旦快樂。
11. 新的一年來到,新的祝愿送到:祝你人緣實現廣覆蓋健康突破保基本好運爭取多層次財運走向可持續,幸福保持穩步漲。元旦快樂!
12. 新的一年新氣象,新的一歲有活力,元旦將臨,祝你在新的一年中吃好,喝好,睡好;財通,運通,官運亨通。元旦快樂!
13. “元”分讓我們在今生相遇,“旦”愿快樂與你相伴朝夕,“祝”福好運在你周圍匯聚,“吉”使遙遠卻依然牽掛你,“祥”念未隨時光般遠去。
14. 走過了希望了春,我們播下了種子;走過了奮斗的夏,我們灑下了辛勤的汗水;走過了收獲的秋,我們享受著豐收的喜悅,走過了反思的冬,我們迎來了快樂的元旦,祝朋友元旦快樂,微笑永掛嘴角!
15. 元旦,祝福精彩萬般,我的祝福略顯平淡,可卻都是發自肺腑心肝,今天我一定要發信息給你,愿你年順利平安!
16. 元旦臘八接踵而至!在此,我謹代表世界各地友人全國各族人民港澳臺各界同胞以及奮戰在節日第一線的各位朋友向你表示節日的問候!祝節日快樂!
17. 新的一天開啟新的一年,新的希望點燃新的激情,新的努力成就新的成功,新的時光記錄新的幸福!,元旦快樂!
18. 我的這條短信里,包含著對你冬至的問候,圣誕牽掛以及元旦的祝愿,愿你“三節”過得喜氣洋洋,“三節”能夠心情舒暢,“三節”好運都在身旁!
19. 元旦像乖乖的貓,喵喵一叫甜蜜抱抱;元旦像威風的睡獅,怒吼一聲大展雄風;元旦像一管空靈的笛聲,穿越美好的思念和幸福相逢。親愛的朋友,元旦快樂。
20. 一年已過,元旦來到;愿你:圓了一個夢想,擔一筐快樂;圓了一個追求,擔一籮美好;圓了一個心愿,擔一簍逍遙;元旦佳節,辭舊迎新;祝你:輕松快樂,幸福美好,和美逍遙!
21. 元旦到了,新的一年里祝你:穿新衣,戴新帽,天天快樂冒個泡;新形象,新心情,心中所想事都成;新一年,新篇章,事業發展這就成!
22. 等有錢了,我要用美元為你鋪地,用黃金給你蓋屋,讓鈔票給你點煙,請嫦娥為你捶背,今日元旦,祝你元旦快樂!
23. 元旦未到,祝福先到;短信問好,友人可安;祝愿朋友,財源滾滾;吉祥高照,鴻運當頭;幸福圍繞,健康相伴;一生平安,萬事順心;笑口常開,新年快樂!
24. 元旦天氣預報:傍晚下人民幣,西北方有支票,局部會有金塊,半夜有零星美元轉歐元,華中地區會有罕見的大面積降美女現象,提醒各位朋友,戴好鋼盔,備好麻袋,準備發財!
25. 回首歷經過往,一年充實奔忙,圣誕意猶未盡,元旦接著登場,同賀共度雙節,場面喜氣洋洋,新年啟動航向,祝你好運連連,愿你好事成雙。
元旦祝福語送朋友
26. 本短信可保平安,促健康,增財氣,包你看完后,一年都生龍活虎,萬事勝意,財運亨通。是元旦節的必備佳品,一定要收藏好,還要和朋友分享,不能獨吞哦。
27. “元旦”寶貝已下架,擁有元旦獨特的幸福布料,愉快花色,團圓款式的商品正在熱銷,親只需用時光支付寶,消費您所有煩惱便可購得,溫馨免郵,請笑納。
28. 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新年的焰火即將點燃,新年的祝福迎著曙光,喜氣洋洋地走進你心房。愿快樂對你過目不忘,愿你的幸福地久天長!元旦快樂!
29. 新年好運到,好事來得早;朋友微微笑,喜慶圍你繞;花兒對你開,鳥兒向你叫。生活美滿又如意!喜慶!喜慶!一生平安如意!元旦快樂!
30. 泄露三條天機:一元旦微笑一天,壽翁就會關注一生。二元旦發祝福給朋友,福星就會跟隨一輩子。再悄悄說句,我已把你的名字從窮神的名單上刪掉了。
31. 無錢不惱,有錢不驕,生活不易,知足最好,快樂多多,煩惱少少,健康常伴,平安籠罩,友情擁抱,親情圍繞,紫氣東來,福運繚繞,元旦沒到,祝福早到。
32. 送你吉祥金蛋,愿你事業輝煌燦爛;送你如意銀蛋,愿你一生平安相伴;送你快樂銅蛋,愿你身體健康永遠;送你美好圓蛋(元旦),愿你美夢成真圓圓;元旦到了,祝你元旦開心順愿,美妙常歡!
33. 人生匆匆一秋,日子嘩嘩一年,緣分淡淡一世,聯系雖然時斷時續,惦記卻是分分秒秒,我的祝福永遠永遠,我的朋友,天寒氣冷,加衣保暖啊!祝元旦快樂!
34. 母雞下蛋不新鮮,公雞下蛋很少見。為表彰趙本山牌下蛋公雞,今年元旦節由它擔任報幕員,為大家打鳴。雄雞報曉,不是催你是起床,而是祝你:元旦快樂!
35. 溫馨伴你走過絢麗的春天;甜蜜隨你走過激情的夏天;平安同你一起走過嫵媚的秋天;溫暖與你走過冰清的冬天;元旦將至,祝你新的一年快樂到永遠!
36. 北風颯颯雪飄散,煙花燦爛過元旦,好久不見思綿綿,短信一條送祝愿,快樂心情把你伴,開開心心賽神仙,吉祥好運常相見,健康平安永連線,甜蜜不斷福無限,生活幸福比蜜甜!
37. 奔波一年又一年,道句辛苦了。攜手一天又一天,說聲感謝了。走過一程又一程,終點變起點。人生一站又一站,日子苦也甜。元旦將至,祝你幸福平安!
38. 奔流的歲月長河,在你我心里沖積出友情的平原。肥沃的土地上,盛開出兩朵美麗的花,一朵是你,一朵是我,互相陪伴著迎接新年燦爛的黎明:新年快樂!
40. 本次人大兩會絕密文件,我冒險通知你:為迅速提高全民素質,聯合國計劃在元旦節后密殺一批弱智兒童!你快逃吧.不要謝我!路上小心!
41. 不知不覺到元旦,匆匆而過又一年;云卷云舒情如水,年末短信來祝愿;月落日出為賺錢,愿你日子如蜜甜;汗水澆開財運花,大步流星總向前。元旦快樂!
42. 此信雖無墨香,筆尖祈愿徜徉,舉目間有祝福流淌;幸福新年時光,心中情誼激蕩,愿您一生無憂,快樂美滿,幸福常伴,元旦歡暢!
43. 漫天漫天的雪花,是飛舞的樂符,是輕揚的樂曲,是思念的樂章!我用祝福奏出祈盼,希望在這寒冷的冬季,帶給你暖暖的問候!祝你元旦快樂!
44. 元旦愿你抱著平安,擁著健康,揣著幸福,攜著快樂,摟著溫馨,帶著甜美,牽著財運,拽著吉祥,邁入新年,快樂渡過每一天!
45. 以幸福為筆,以快樂為紙,畫了一個圓蛋,送給你,‘元旦’開心隨你,以祝福為圓心,以問候為半徑,畫了一個圓蛋,獻給你,‘元旦’吉祥伴你,以真誠為核心,以短信為介質,寫了一段心愿,發給你,愿你元旦樂相隨,如意繞心間!
46. 冬日里,寒風吹,多節緊隨好運來;發短信,送祝福,寥寥數字表關懷;冬至日,平安夜,元旦緊跟隨;祝愿你,笑甜甜,生活無憂喜連連。
47. 元旦前后,歡聲笑語席卷全球,大面積會下鈔票,局部有金條,你的手機將裝滿祝福,心情陰轉晴,歡樂熱度不斷提升,此類天氣預計持續一周。
48. 新的開始奮斗著,油加滿了吧!朋友,愿你節后盡快調整情緒,年更為努力!
49. 讓開,讓開,我的元旦祝福來啦!發送的人真心實意,收到的人快樂無比,閱讀的人大吉大利,儲存的人甜甜蜜蜜,轉發的人萬事如意,刪除的人依然順利!元旦快樂!
50. 為你劃一個幸福的圓,用快樂做邊,鑲上如意的花瓣,穿上情誼的絲線,嵌上財富的珍珠串串,再點化上好運的光環,為你一年的幸福加冕。祝你元旦快樂!
粽子的來歷及傳說篇九
從前,揚州城里住著一個沒爹沒媽的小泵娘,誰也不曉得她姓什么,叫什么,因她靠剪名堂子賣錢過日子,大家都叫她"花丫頭"。
一天,花丫頭大早晨就出去賣名堂子,奔忙了一天,只賺了幾文錢。回家路上,望見前頭圍了一堆人正看熱鬧,就走了過去。她擠上前一看,只見一個老奶奶坐在路 邊上正替人家剪名堂子呢。花丫頭心里話:"我剪的花老是沒得人家的好,老是賣不出去,今兒個正勤學學秘訣,看人家怎么剪的。"只見老奶奶的剪子在手上就像 活的一樣,紙在她手上三轉兩轉,一張名堂子就剪出來了。乖乖!這個名堂子剪得真神,那些枝兒、瓣兒、葉兒、朵兒,比真花還要悅目呢!把她都看呆了。直到老 奶奶收攤子的時候,她跪著求老奶奶收她做徒弟。要跟老奶奶學剪名堂子。老奶奶說:“孩子,學手藝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要吃好多苦,你受得了嗎?”“嗯。” 花丫頭點點頭,老奶奶見花丫頭一片真心,當晚就把她帶到自己家里。
第二天,老奶奶交給花丫頭一條扁擔,兩個小桶說:"你先替我澆花吧。"花丫頭一看:"啊!好大的花圃啊!"各色各樣的花多得數也數不清。從那天起,花丫頭就不聲不響地整日擔水澆花。就這樣挑啊,澆啊,肩膀磨破了,長出了老繭,桃花落了,荷花開了,桂花落了,梅花開了。花丫頭整整挑了一年的水,澆了一年的 花,她閉上眼睛都能數得清這園里共有幾許種花,想得出那些花的樣子,說得出哪一種花有幾許瓣。可老奶奶仍是不提教她剪花、樣的事兒。
一次,花丫頭不由得問老奶奶:"師父,多晚子教我剪名堂子呀?”
老奶奶拿出一把剪刀,笑了笑說:"孩子啊,別著急,三分手藝七分家伙,剪紙要有好剪刀,你先替我把剪刀磨磨快。"花丫頭接過剪刀一看,"哎呀!"這是什么 剪刀啊,銹得都不像樣子了,刀口缺缺椏椏的,就和鋸齒差不多。花丫頭不聲不響,來到小河畔,磨啊磨啊,太陽落山了,月亮出來了,刀石磨斷了,又換了一塊, 冬季小河水結了冰,春風又把冰吹化了。就這樣又整整磨了一年,剪刀越磨越亮,刀口也尖銳了。花丫頭手里捏著雪亮的剪刀,趕快去找老奶奶。當她跑到原處一 看,不由驚呆了,哪里有老奶奶的影子啊,就連自己住餅的草棚子,澆過的花圃都不見了。花丫頭正在希奇。突然半空中傳來老奶奶的聲音:“功夫不負有心人,買 名堂的人兒踏破門。”花丫頭這才明白,自己趕上了神仙了。
花丫頭帶著老奶奶留下的剪子,回到揚州城里,替人家剪名堂子。說來真怪,剪刀一拿在手上,想剪什么花,面前就呈現了那種花的容貌,一張紙片兒到她手里三轉兩轉就剪出一張活靈活現的名堂子,那一朵朵名堂兒,各不相同,一枝一葉,就和真的一模一樣,剪出的名堂子,果然一下子全都賣光了。
后來有人說:那位老奶奶就是八仙中的何仙姑變的。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很快花丫頭的名聲就傳遍揚州城。
從此,花丫頭家的門口可熱鬧啦,買名堂兒,討教的,就差把門給擠破了。后來,花丫頭還帶了許很多多的徒弟,把她那絕妙的手藝一代一代地傳留了下來。
粽子的來歷及傳說篇十
傳說一:
臘八節是農歷臘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據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里受苦時,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谷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頓。后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
傳說二:
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后經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并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并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后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于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
傳說三:
臘八節來自“赤豆打鬼”的風俗。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后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傳說四:
臘八節出于人們對忠臣岳飛的懷念。當年,岳飛率部抗金于朱仙鎮,正值數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飛死后,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于成俗。
傳說五:
秦始皇修建長城,天下民工奉命而來,長年不能回家,吃糧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萬水,糧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餓死于長城工地。有一年臘月初八,無糧吃的民工們合伙積了幾把五谷雜糧,放在鍋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還是餓死在長城下。為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資紀念。
傳說六:
相傳老兩口過日子,吃苦耐勞,持家節儉,省下一筆大家業,可是寶貝兒子卻不爭氣,娶個媳婦也不賢惠,很快就敗了家業,到了臘月初八這一天,小倆口凍餓交加,幸好有村人、鄰居接濟,煮了一鍋大米、面塊、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雜合粥”。意思是:“吃頓雜合粥,教訓記心頭。”這頓粥讓小兩口改掉了惡習,走上正道,靠勤懇的勞動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來。民間流行臘八吃粥的風俗,就是人們為了以此教訓警告后人而相沿的。
傳說七:
西晉時有個極懶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閑,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屢勸無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斷炊了,那小伙子饑腸難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壇壇罐罐,將剩粒遺粉連同可食的殘碎物,過洗入鍋,煮了一碗糊狀粥喝下,從此,苦思悔恨,狠下決心痛改前非。當地人們便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臘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臘祭日不忘祖先勤儉之美德,又盼神靈帶來豐衣足食的好年景。
傳說八:
在臘八節的由來傳說中,流傳最廣泛的,最被認可的一種傳說是牧女乳糜救佛祖。這一傳說被認為是臘八節由來的傳說中最為真實的一個,臘八粥也因此傳說而來。
傳說佛祖釋迦牟尼在成佛前,因忍看著眾生經歷生老病死之苦,離開了自己的宮殿,修行入道,但是釋迦牟尼苦苦修行多年仍然一無所獲。一天他想到河中沐浴,清醒一下頭腦,沐浴過后卻因身體羸弱,無力爬回岸上。
這時一位牧女從旁邊經過,將他拉上岸,牧女的名字叫蘇耶妲,即為善生的意思,蘇耶妲給他了一碗用米、栗等熬的粥。佛祖吃后精力充沛,來到菩提樹下幡然覺悟。這一天恰巧是農歷十二月初八。
從此以后,佛門弟子將臘八這一天稱為“佛成道節”,同時在臘八節這一天,將粥視為良藥,寺廟每年在臘八這天以粥供佛,并向世人布施。受此影響,我國民間也逐漸形成了臘八節吃粥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