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貓虎歌評課篇一
1、學生演唱一首桑植民歌。
2、視頻介紹桑植民歌及桑植的地理位置,說明為什么說桑植民歌是泥巴里長出的歌。
3、欣賞一首桑植民歌,學生談談對桑植民歌的感受。
4、欣賞《冷水泡茶慢慢濃》。程序:出示歌譜,分析歌詞,談感受;聽錄音欣賞;分析《冷水泡茶慢慢濃》的音樂特點。
5、欣賞用本土語言演唱的民歌《花大姐》。介紹歌曲,強調演唱者是譚盾帶到國外演出過的歌手;屏示歌譜,比較其與《冷水泡茶慢慢濃》的不同;學生用言讀歌詞;學習演唱《花大姐》。
6、欣賞蒙古民歌和印度民歌片斷,比較兩種民歌與桑植民歌的不同。
7、欣賞桑植民歌《門口掛盞燈》,教師指揮,學生演唱此民歌。
8、音樂活動,桑植民歌演唱大比拼,教師、學生單獨演唱本地民歌。
9、欣賞宋祖英在維也納演唱桑植民歌《馬桑樹兒搭燈臺》的視頻資料及其相關圖片介紹。
10、屏示相關教師整理的桑植民歌資料,學生談課后感。
11、在歌曲《美麗的張家界》中結束全課。
我想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應該基本實現的肖老師的教學設想。另外,從課的組材來講,較好地體現了材料的基礎性、典型性和豐富性的特點;從課的教學來講,注重對民歌的感受與體驗、注重學生的參與實踐、注重相關文化的拓展,注重課堂氣氛的營造,等等這些,都充分地體現了對新課程教學理念的實踐,教學效果好。但在此還有幾處細節的問題提出來與肖老師探討:其一,可否將教師、學生單獨演唱民歌的部分放到課的導入部分,可能更有利于激起學生學習本土民歌的興趣,也能更好地營造課堂氣氛。其二,將桑植民歌與蒙古、印度民歌作比較,本人認為可比性不大。其三,欣賞《冷水泡茶慢慢濃》時,要學生對從歌譜和歌詞分析其特點,偏難且音樂性體現不夠,應多聽多體驗,再進行分析。其四,高中音樂課應為四十五分,而肖老師的課為四十分鐘,不需要再增加內容,在某些環節可學習得更充分些。
貓虎歌評課篇二
《貓虎歌》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音教材音樂二年級下冊第六課《獸王》中的一個教學主題,教材歌詞背景取材于民間傳說的一則故事,刻畫了一只聰明狡黠的貓的形象,幽默詼諧,極富童趣,迎合了低年級學生喜愛小動物的天性,突出了趣味性。歌曲有著濃重的說唱風,適合學生邊唱邊表演,尤其是男孩子表演。
1、能清晰的咬字、吐字,用自然、幽默的聲音演唱歌曲《貓虎歌》,并有感情地進行歌表演。
2、培養學生的創作興趣及創造能力,結合歌詞內容進行編創活動,進一步體現歌曲情緒,突出本課主題。
3、讓學生在樂唱、愛唱、玩唱中,樹立保護自然環境和野生動物、與動物和諧共處的意識,培養學生熱愛小動物的情感。
1、難點在于兩段歌曲中最后一樂句的節奏準確掌握。
2、重點能熟練演唱歌曲《貓虎歌》。
3、通過多種體驗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用多種形式編創表現《貓虎歌》。
(一)結合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設計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學生對音樂的喜愛,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教學活動,運用模仿、創造等能力,以獲得對音樂的親身體驗。
(二)在歌曲的教學上,我著重抓住歌曲中出現的難點作為突破口進行處理,如襯詞“吔吔吔”和歌曲結尾處的教學,盡量使教學充滿童趣,調動兒童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從而用更風趣、詼諧的聲音演唱歌曲。
(三)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平等互動與交流,使學生在饒有興趣的學習氛圍中主動探究,積極參與,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逐步獲得創造、表演、感受、評價等藝術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出示課件,教唱曲譜:強調音準
(二)自然加入襯詞“li”、“ye”進行教唱
(三)學生跟琴。注意音樂的連貫、流動性。口腔打開,想像打哈欠的感覺。
(四)出示課件,加入“倚音”。感受旋律變化帶來的不同音樂效果。(詼諧、風趣、俏皮、狡黠)
(一)第一次聽范唱
設問:這種幽默風趣,帶有詼諧式語氣的襯詞,也出現在了一首歌曲中。一起來聽一聽,它在歌曲中出現幾次?(四次)伸手指表示你聽到的次數。
(二)第二次聽范唱
設問:歌曲中都有誰?(貓、虎;甚至有同學說出獅子、豹子,老師在此可說明獅子豹子都屬于貓科動物,解決疑問。)
(三)第三次范唱
設問:貓和虎之間發生了什么事?(生2~3名)
(四)老師講述故事,出示課件,點出歌名《貓虎歌》
(一)聽歌曲范唱,了解歌詞,
設問:歌曲中描述的貓與虎的表情是什么樣子?學生:2~3名(課件分別出示:搖頭擺尾、稀里糊涂。)
設問:誰能用動作表演一下?學生:2名。
1、學生分別模仿。
2、老師清唱第一段,學生表演動作。
3、隨范唱表演第一段
師:跟上音樂,我們一起來模仿貓的“搖頭擺尾”與虎的“稀里糊涂”。
(二)跟琴試唱歌曲第一段,并做細致化的處理
1、跟琴,一起唱一唱。
(1)歌曲一、二樂句:前倚音,刻畫貓狡黠的神態和腔調。
(2)第三樂句,說獅子豹子都是貓,讓老虎服服帖帖稱臣。
(3)第四樂句:貓騙得老虎后得意的樣子。
2、隨琴完整唱第一段
3、個別學生表演唱第一段
(三)學習第二段
師:第二段歌詞,你能直接加入歌詞,試著唱一唱嗎?
1、學生加入歌詞試唱
2、根據學生情況,老師隨時指導演唱
3、單獨處理結束句
(1)讓個別學生學一學小貓說這句話的語氣。得出結論:神氣、得意。
(2)加入動作,唱唱結束句。通過動作,解決“王”字的演唱時值。
(3)隨琴再試唱第二段,稍帶說明“反復跳躍記號”。
師:這真是一只聰明機智的小貓,讓我們再來把小貓智斗老虎的過程回味一下,唱一唱,演一演。
(四)隨音樂伴奏,完整演唱
(五)分組表演唱
1、請兩組學生分別演唱歌曲,相互評議。
唱準兩段結束句的節奏難點。以及唱出貓和老虎的語氣和神態。
2、個別學生表演。(善于表演的學生)
1、為了讓歌曲更有意思,我們可以將歌曲歌詞改編一下。
(1)“獅子、豹子都是貓啊”這一句是誰說的?(貓)。那么貓是在表揚獅子、豹子,還是在嘲笑它呢?(嘲笑)所以后面可以加上貓的笑聲。
(3)如果,我還想在歌曲中加上貓和老虎的叫聲,在哪個位置合適呢?貓的叫聲加在哪里?老虎的叫聲呢?(課件出示編創歌詞)
(4)完整演唱
2、表演歌曲。(全體站立跟隨老師表演歌曲:表現貓的狡黠的神態,搖頭晃腦的姿態,體現歌曲幽默,風趣)
小貓見了老虎,也許還會發生其它的故事,請同學們課下創編一下故事進行交流。
孩子們,其實動物都各有各的長處。它們之間保存著自然界中的生物鏈,形成了大自然中"一物降一物"的現象,維系著物種間天然的數量平衡,因此,我們要保護愛護它們。也如同我們同學之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只有大家相互學習,友好相處,才能幸福快樂的生活。
貓虎歌評課篇三
《貓虎歌》十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音樂第四冊第五課《獸王》中的歌曲。這首歌曲是一首民歌風的創作歌曲。4/4拍,一段體結構。歌曲為兩段歌詞的分節歌,幽默詼諧,極富童趣。歌曲有著民歌濃重的說唱風,適合學生邊唱邊表演。
1、能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進行表演。
2、通過聆聽和演唱,感受音樂所描繪的動物形象,教育學生愛護人類的朋友——動物,提高保護動物的意識。
3、鼓勵學生編創老虎和貓的故事,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 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能完整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有感情地進行表演。
教 具:琴、多媒體、打擊樂器
以審美為中心,以學科為基點,加強實踐與創造,加強綜合與滲透,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貫穿于始終。
導入部分:
我采用故事導入的方法,以一段生動的貓和老虎的故事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學習的情境,為學生營造求知的氛圍,這樣在輕松的氛圍下,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部分:
1、先讓學生完整地聆聽歌曲,多次感受歌曲風趣的情趣,再聽琴和小聲哼唱歌曲的音調,然后鼓勵學生自由的讀歌詞,有感情地讀歌詞。在通過小組的練唱小聲隨琴填唱歌詞,分組討論如何表現歌曲的情感,鼓勵學生大膽的來唱,學生給予互評,教師給予指導,最終達到學生能完整地演唱這首歌曲。我放手讓學生去自學,是因為:這首歌曲曲調詼諧,在學生的意識里很想唱好這首歌曲。鼓勵學生大膽的嘗試自主學習,帶給他們的喜悅。
2、換方式演唱歌曲。男女生分唱,師生分唱,小組分唱。通過換方式演唱歌曲,不但能讓學生進一步唱準歌曲,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只有在唱準歌曲的基礎上,才能演唱其它方式,這樣就體現了“在玩中學,在學中樂”的實質。
創新部分:
以小組編創老虎和貓的故事。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發揮他們的想像力,編創自己喜愛的'故事,更好地展現他們的想像和表演能力。
貓虎歌評課篇四
1、能用清晰地咬字、吐字演唱歌曲《貓虎歌》,并有感情地進行表現。
2、能自信大膽地模仿、表現貓虎形象。通過對歌曲的再創造與同學合作編創表演,表現本課主題。
教學重點:表現歌曲幽默詼諧的風格特點。
教學難點:歌曲中倚音的唱法和結束句的掌握。
教具準備:電子琴、多媒體課件、頭飾、小粘貼。
1、 跟著音樂拍拍手。
2、 師生問好。
3、 發聲練習。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音樂課老師帶你們去美麗的大森林里走一走
好不好啊?
生:好。
1、師生一起律動。(播放歌曲《郊游》)
師:大森林可真美啊!你們看,是誰來了?(插入老虎的圖片) 生:老虎。
師:老虎是森林之王,誰能來模仿一下老虎的叫聲?
生:模仿。
師:老虎是很兇猛的動物,它的出現,森林里的小動物們都馬上躲了起來。可是就有一個小動物它不怕,它是誰呢?(師插入小貓的圖片)
生:小貓。
師:小貓怎樣叫呢?
生:喵(加動作模仿)。
2、故事導入:(媒體展示大森林場景)
3、學生展開討論,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
師:同學們可真聰明,幫貓師傅想了這么多好的.辦法。那貓師傅到底用了什么好的辦法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首歌,答案就在那里。
1、 播放范唱《貓虎歌》,學生聆聽感受。
師:你找到答案了嗎?誰能來說一說,貓師傅用了什么好辦法。?
2、 復聽歌曲。(邊聽邊拍手)
師:你能把你記住的歌詞說給大家聽一聽嗎?
3、 師多媒多出示學生說的歌詞并加入節奏。
4、 師領學生一起來按節奏讀歌詞。
5、 出示大歌篇。
6、 學生跟琴學唱歌曲。
7、 解決難點。
(1)、學生找出自己覺得難唱的地方。
(2)、教師找會唱的學生當老師,教唱不會的地方。
師:歌曲我們已經唱會了,從歌曲我們可以看出貓是一只什么樣的貓呢?
生:很狡猾。
師:這首歌曲中的小貓搖頭擺尾裝師傅,還騙老虎說獅子、豹子都是貓,讓老虎服服貼貼稱臣。
師:誰能來模仿一下小貓的樣子。
生:個別學生模仿。學生一起模仿。
(1)、師伴奏,學生跟琴唱一唱。
師:現在讓我們用狡猾的語氣和動作來唱一唱表現小貓的樂句。 (師出示歌詞)
(2)、唱老虎的樂句。
師:貓說完后老虎有什么反應呢?
生:老虎被弄得稀里糊涂。
師:誰能來學一學老虎稀里糊涂的樣子?
生:個別學生學一學。(要求有猶豫,疑惑、無耐的口氣)
(3)、唱結束句。
師:老虎被弄得稀里糊涂,乘老虎發愣的時候,小貓迅速爬上了大樹,大聲地問老虎;森林之王,你服不服!
a、指名學生學一學小貓說"森林之王你服不服!"這句話的語氣。
b、師生評議得出結論:神氣、得意。
c、學生唱一唱。
啟發學生想象小貓在高高的樹上向樹下老虎喊話的情景,讓學生掌握"王"字的時值。
(4)、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師:現在讓我們帶著剛才的情緒一起來唱一唱貓和老虎的故事吧!
1、師放音樂,學生自編動作進行表演。
2、找個別學生到前面表演。(把頭飾發給學生)
生:好!
師:下面請同學們唱著《貓虎歌》走出我們的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