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期試發清秋期試水一語定一注篇一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這種韻味,惟屬清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有關秋天作文:清秋,希望對各位小讀者能有幫助。
春夏秋冬,四季輪回,不盡演繹著自然的奧妙。春之韻,夏之炎,秋之實,冬之冽……那清秋濃香的豐收味兒,給人無邊的鼓舞啊!
如果用“驕陽似火”形容夏天,那么秋天無愧于“香氣迷人”之譽。
秋天姍姍來臨,之前種在壇中的樹兒們在一眨眼之間掛起了米粒似的花朵,陣陣清香令人神往。哦!這是終冬不凋的桂花啊!桂花清可絕塵,濃能遠溢,堪稱一絕,尤其在夜靜輪圓之際,把酒賞月,陳香撲鼻,置人的神思于月宮之中,回念嫦娥奔月的場景,觀吳剛之斫樹,可謂佳中境,夢中絕。
“秋林只共秋風老,秋山卻笑秋吟少。卻恨有秋香,青巖秋成涼。清酒須是酒,結客秋知否”。
詩人們結伴游林,賞秋香,飲酒暢談人生之夙愿,吟首首名詩,“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李白若游于這美好佳境,便會吟出“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表述了他的獨孤伶仃,以及無限惆悵:憂國憂民的杜甫誦起“清秋望不極,迢遞起層陰。遠水兼天凈,孤城隱霧深。”的陣陣感慨:玉溪生(李商隱)郁郁不得志只好望月寄托情思“不見姮娥影,清秋守月輪,月中閑杵臼,桂子搗成塵”。
淡淡清秋給了人憂,又給了人喜。
走在遍布桂花香的小徑中,仿佛身臨與童話世界,見到可愛的綠毛蟲,見到活潑的小飛蟲,也見到透明的露珠公主,小徑很幽靜,很適合在她的蔭庇下靜靜地念書,“品桂花香,誦讀書聲,童話世界里,盡情地放開心思,享受人間趣味”這一“世外桃源”之風景,讓我流連忘返。
一年四季輪回,無憂的時日只有得不到時才會珍惜。孩提時代,不懂得珍惜她的可貴.現在,才懂得秋的清閑。
淡淡清秋,時代的印跡……
近日下了幾場零星的小雨,淅瀝清冷。在地上積起一小洼一小洼,未掃去的葉子就那么依偎著它,打濕了邊角,又潤了也許還有幾絲氣息的脈絡。
秋天應該算是我最喜歡的季節。它沒有北國的粗暴大風和飛沙,它沒有三伏天的酷熱難熬,它沒有三九的冰冷徹骨;它有的只是一樹黃葉,幾場秋雨,一片蔚藍和絲絲寒意。同樣的`,春天的萬物復蘇它沒有,夏日的茂密熱情它沒有,冬日的雪白晶瑩它也沒有。盡管如此,它還是以獨特的風韻讓古今騷客流連忘返,讓我心弦撥動。
我喜歡秋天午后暖陽的舒適溫度,它讓我感到自己的靈魂正赤裸展開在太陽之下,它讓我感到一種無法言喻微妙的感覺,甚至在經歷后,你會忽而覺得那陣陽光竟然變得有些不真切,有些奢侈了。再想起了那陣陽光,心就會莫名激動。它那么美好,在時間邁向寒冬的步伐里顯得越發珍貴。
可它畢竟那么不真實,雖確是親身經歷過的,但它就像手心里的水,想要用力握緊,它卻從你的指縫間漏掉,消失了。那短暫的陽光啊,轉瞬即逝的幸福啊,你吝嗇地不肯多施舍給我一點時間來思考來享受,就無情地把這些溫暖收回他處售賣。
慢慢地,我便移情寂寞的清秋。
她很普通,甚至每天都能見到她。她是清晨的襲人溫度,她是未沾泥污的紅火落葉,她藏在樹梢偷偷窺視你,她躲進昏暗的路燈里看濃厚的夜空。她時時刻刻出現在我的周圍,她用她的冰冷氣息不斷告訴我:“我在!”她在我眼里慢慢變得真實,變得具體形象。
我喜歡孑身一人在路上行走,聽著幾片落葉在腳下的細微聲響,偶爾抬頭看看樹丫與天的交融擁抱。大口呼吸著冰冷的空氣,感覺五臟六腑都被這空氣洗濯。這種清醒的狀態讓我平靜,給我一段安靜的時間讓我能任情感飛揚。
能甘于人生清冷,而不醉心于追逐暖陽的能有幾人?就算有人說自己可以,但他絕不能違心地說自己不喜歡暖陽——誰不喜歡幸福快樂呢?即使是苦行僧,也是為了能獲得幸福而甘心苦修的。暖陽就像是一束光,你追逐它,你渴慕它,你珍惜它 ,所以它顯得那么迷人。它會牽引你的心無規律地跳動,甚至狂跳。
清秋有色,寂寞無聲。若是能夠在尋不到暖陽的日子里甘于寂寞的清秋,任心境淡然,也莫過于此罷了。在找不到江海的日子就靜臥溪畔,在聽不到鳥啼的日子就讓耳朵安靜,在尋不見暖陽的日子就欣賞清秋吧。清秋不是江南小巷里那多愁傷感的女子,也不是柔弱無力的西施美人,她就是一個真實理性又有些冷酷的人。正因為如此,她才能給人們其他景色所不能給的一種讓心平靜的力量。
期試發清秋期試水一語定一注篇二
細雨初晴,清風徐蕩。秋,如一幅丹青古卷,一展靜美流芳的畫意,悄然落入眉彎。云水煙嵐,溫涼婉轉;冷香幽渡,清虛淡遠,令人柔懷悠漾,詩情闌珊。
——題記
秋風秋雨秋滿樓,秋月秋花入秋眸。秋心秋曲秋何處?秋江秋水葬秋愁。
秋,帶走了夏的狂熱煩躁,也帶走了夏的瑰麗絢爛。一簾疏雨打黃昏里飄過,窗外似乎變得格外寧靜,靜得讓人感到些許的落寞和悲涼。推開秋窗,驀然發現,卻別有一番風景,遠山空濛,近水微瀾,星光恬淡,籬煙輕纏。幽涼的月色下,幾株菊影在微風中輕輕搖曳著瀟灑獨特的舞姿,一縷暗香靜落在窗前,仿佛思念已久的戀人隔江飛渡捎來的夜語情話,給寂落的心空頓添了一抹溫馨和浪漫,使點點秋愁,絲絲秋緒皆在這一派空靈曼妙的秋聲中悠然的隨風飄散,逐水逝遠。
喜歡在這細雨初晴,菊意冉升綿繞的秋夜,斜倚疏籬,啜飲一杯菊花陳釀,細品時光深處的冷暖。拈一縷月色,傾入香盞,垂眉仰首間,許自己一份清逸悠然,用來雋美柔軟的心田。其實,秋天的顏色,向來都是冷暖交織、沉浮碰撞而馭生的奇顏妙色,猶如一幅水墨丹青畫卷,極具古典大氣的情懷,又不失婉約浪漫的韻調,十分耐人尋味。紫陌紅塵,也正像這秋畫一樣,褪盡三千繁華的同時,也浸染了琉璃歲月,歷盡無數滄桑的同時,也豐盈了人生底色,使我們在浮華塵世中漸漸變得淡雅寧靜,恬然自安,也漸漸懂得了珍惜人生旅途上每一次美好的遇見和每一份溫暖。
踏著晨煙曦霧,漫步蜂消蝶匿的花間溪徑,看片片殘葉從容的隨風飄舞,羽羽花瓣安然的逐水而流。佇立溪邊,回首靜思,每一片葉子,在這個世界上來去都是如此的從容灑脫,每一羽花瓣,都是開得靜美,落的也是如此安然,它們以自己曾經的美麗驚艷了春,斑斕了夏,又以無聲的姿態殘落在清冷的秋。就這樣,在生命輪回、四季流轉的往復中,天然的勾勒成一幅力量無窮、意境深遠的精美畫面。紅塵蒼茫,風雨無常,同樣會使我們在冷暖交織、起落沉浮的變換間逐漸成長,所以,莫抱怨,莫悲傷,將煩惱躁動的心慢慢沉淀下來,終會化為智慧的光芒,從而像這靈秀的秋畫一樣,自會濡染出最美的人生畫卷,譜寫出最亮麗的人生篇章。
踩著暮靄蒼波,穿行于冷飛寒舞的蒹葭叢畔,看湖光無塵山色遠,秋水無際共長天。遙念水煙伊人,是否在這個蘆花飄雪的季節,已是青絲霜染,卻仍是媚態嫣然,宛立在葦叢間。又是誰,也已是白發若雪,在蒼茫的水岸“溯游從之、溯回從之”的流連輾轉、翹首企盼,續寫出《詩經》里千年不老的,美麗動人的愛情詩篇。詩一樣的清秋,詩一般的畫卷,總是引人向往純真無暇的愛情,在喧囂繁雜的紅塵里能夠安靜無悔地守望著愛的信念。
秋,也是最惹相思的季節。當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獨坐楓林,看“彤霞”滿霜天。片片紅葉迎風起舞,舞動著綿綿的情,火火的愛,又是一幅多么溫馨而又醉人的畫面。秋,有愛的溫暖,有情的纏綿,有相思的濃郁,有花落的淡然。情意綿綿的秋,總會有一片楓葉為你而紅,總會有一葉相思為你而染。用大自然帶給我們的每一份感動,潛心品味如畫秋天,心湖深處定會綻放出清雅雋美的花朵,那么,我們的人生底片上就會繁花似錦,人生的旅途上就會風光無限。
秋水徜徉,秋光蕩漾。在如畫的秋天,攬一襲闌珊秋色,掬一脈澹澹秋香,揚灑在清弦上,且將閑愁煩緒吟成曲,琴聲悠悠,婉轉隨著秋風去。
繁華如夢,歲月如流,在婆娑的紅塵大千,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一切,感謝人生路上經歷的風風雨雨,感恩風風雨雨中沉淀下來的美好回憶。且將愛的顏色,潑灑在這如畫清秋,以似水柔懷,將自己雕琢成最美秋畫中最美的風景。
期試發清秋期試水一語定一注篇三
讓我遇見你,在我生命最美的季節。遇見你,讓我怎能舍棄。讓我舍不得回憶。
沒有太美的邂逅,也沒有戲劇性的相遇。在那個黃昏的午后,忍受了幾千年寂寞的修行,終于換來了三生石上我們的名字走到一起!相遇,已經不需要太多的言語。
一份相知、相惜,讓兩顆路途中疲憊的心,在彼此的世界得到短暫的棲息。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可以編造著共同的夢。一起幻想著到小橋流水的江南去旅行。在湖邊的小樓上品著清茶,聽湖面隱隱的琵琶聲。一起商量著去大漠孤煙的漠北,喝著大碗的烈酒,在夕陽西下時,在駱駝背上吼著那嘹亮而空曠的歌。
一起到幾里之外的山谷里聽風,然后再回來時故意迷路。還一起信誓旦旦的說著,如果把我們的日記寫下來絕對比‘狂人日記’更狂。
可是,當秋風催促著凋零的楓葉,匆匆趕來時,我們終究還是演繹了一場離別。而我們都是見證,我們見證了這曲終人散。
當你轉身離去那一刻,我知道我不會熱淚盈眶的到珍重,那不像我,你知道的。我也不會勉強著擠出一個笑,然后說:一路順風。那不是我的性格,你也知道的。想哭就哭,想笑就笑,這才是我。
可當你的背影已經模糊時,我突然才發現,這個秋天漫長而孤寂。漫長得讓人忘了時間,孤寂得讓人忘了自己。
看著屋后開了一地的桂花訴說著美的凄涼。我怕秋風太冷,那一地的花瓣會流淚。我想太陽能吧秋風勸得暖和些。可是,我走了好遠好遠,依然找不到太陽升起的地方。
我只能用草簾將他們圍住,希望風可以輕些,再輕些。可是,秋風實在太瘦,還是擠了進去。
小心翼翼的走在秋的脊背上。我突然想輕輕的掀開秋風,看看她背后究竟藏著什么。
而不知不覺,雨就來了。這雨來得太急,我還沒想好沒有你我如何才能像從前那樣在雨中奔跑。所以我提著傘走了好遠。走著走著,就真的忘了回去的'路。
當我想問問你這是‘狂人日記’多少集時,轉過身才發現少了你的影子。于是,我一路走過都不敢將那些匆忙的背影看清,我怕我在那些陌生的面孔中找不到你熟悉的笑,秋風會嘲笑我。
當黑夜又踩著枯萎的枝條輕輕走過時,路燈從窗戶爬進來陪著我寫下這篇文章。我真的不知道是太想念你才寫文章,還是寫文章就想念你。有時,總覺得自己似乎在等待著什么,可當自己追問自己究竟在等什么時,自己也莫名其妙,開始不知所措。
期試發清秋期試水一語定一注篇四
白露、寒露和霜降,是3個連在一起的節氣。這3個節氣是秋天漸行漸遠的腳步,以水凝結成露、進而為霜這樣三種形態為標志,讓一個秋季特別是深秋季節,變得如水墨畫一樣,可觸可摸。在這里,露兩次出現,顯示出在秋季位置的重要性,與蒹葭或落葉或鴻雁等秋季常出現的象征物相比,都要格外別致。如果說前者都有些秋季的蕭瑟感覺,唯獨露顯示出秋季的晶瑩剔透的一面。中國有很多說秋的詞匯,其中一個特殊的詞,叫做清秋,這個清秋的“清”字,應該是露所塑造而成的,只是寒露的“寒”字,讓這晶瑩的露變為清冽,透露出季節的嚴肅與嚴酷性。
寒露的露,比白露的露,要冷了許多,這時候的露與馬上到來的下一個節氣霜降,緊迫得只有一步之遙。過去常用一句詩是:冬天來了,春天還遠嗎?也可以這樣說 :寒露來了,冬天還遠嗎?寒露時節,能夠隱隱聽到冬天的腳步聲,在霜那邊等候,在雪那邊整裝待發。
寒露時節,露是主角。盡管它們只是在夜里出現,在清晨的陽光下消失。但是,它們就像一幕大戲里那些主宰全劇命運的神靈,在倏忽一閃中,在不動聲色里,主宰著季節的癥候,讓開放了整整一個夏季絢爛的花朵盡情凋零,讓春天就開始長出的繽紛樹葉紛紛飄落,讓秋草可以一夜變黃。古詩里說:素秋寒露重,芳事固應稀。又說:九月寒露白,六關秋草黃。說的都是寒露不可阻擋的力量。
在中國古詩里,有很多這樣和節氣密切相關的詩句,中國古詩為節氣立傳,體現了對大自然的敬畏,因為中國古代文化講究天人合一。如今的詩歌講究自我和內心,在向內轉化的過程中,流失了很多的東西,是非常可惜的。如今,如果不知道白露和寒露的差異,是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寒露時節,大雁和菊花是不可或缺的配角。在寒露的節氣三候里,它們占了兩候,說是鴻雁來賓、菊始黃華。它們一為動物、一為植物,一動一靜、一天一地,作為這個時節與露水相配的配角,是再合適不過了。盡管落葉紛紛,來年還可以重新綠滿枝頭,但是落葉畢竟有死亡的特征。大雁南飛,來年依然可以飛回來,和落葉的含義本是一樣的,卻因為生命的存在,便像南飛過冬串門走親戚一樣,讓人有了期盼的情感。孟郊有詩:秋桐故葉下,寒露新雁飛。他在大雁前偏偏用了一個“新”字,是修飾,也是強調大雁來年飛回時新的生命意義。
菊花在這時候開得最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梅花是冬天的象征、荷花是夏天的象征、蘭花是春天的象征、菊花是秋天的象征。詠菊的詩多如牛毛,如果不算屈原詩中的菊花有過于強烈的個人情感意義,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可以說是鼻祖。清淡如菊,淡雅而有味道,是只有人生到達這個季節里才會有的心態和境界。
寒露時節,登高是最好的選擇。其實,登高任何時候都可以,但在寒露時節登高,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特征。這時候登高,才會看到大雁南飛、菊花盛開,更會看到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壯觀。這時候,大自然的生老病衰,一下子顯得格外醒目,生命在對比中顯示出特別的色彩和意義。所以,唐代劉禹錫的詩里才會說: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他強調寒露和山的最高處。應該說,這更是這個季節里人在大自然的感召下最高的心態和境界。
今年的寒露是10月8日,俗話說:“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這句諺語提醒大家:白露節氣一過,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體;寒露節氣一過,應注重足部保暖。秋冬季交替時節,合理安排秋季衣食住行盡量與氣候變化相適應對于身體健康十分重要。
常言道:“寒露腳不露。”寒露過后,氣溫逐漸降低,不宜經常赤膊露身以防涼氣侵入體內,同時夏季的涼鞋基本可以收起來,以防“寒從足生”。每天晚上可用熱水泡腳,這樣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減少下肢酸痛發生,緩解疲勞。
腳自古就有人體的第二心臟之說。從養生理論看,腳離人體的心臟最遠,而負擔最重,因此,這個地方最容易導致血液循環不好,再加上腳的脂肪層很薄,保溫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響。(關注中醫養生(了解更多內容)
研究發現,腳與上呼吸道黏膜之間有著密切的神經聯系,一旦腳部受涼,就會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纖毛運動減弱,導致人體抵抗力下降。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
注:回復“穿衣法則”查看:秋冬如何知道自己該穿多厚的衣服
寒露過后,天氣寒冷,老人、兒童和身體體質較弱的朋友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漸增添衣服。俗話悅“春捂秋凍”,秋天適度經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膚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種慢性疾病者,則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凍”出病來。
換季穿衣服別換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為主,“不穿單衣”也是寒露養生的重要一點。研究認為,在氣溫下降和空氣干燥時,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增強。當環境氣溫降低后,人體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會下降,因此,為了及時預防感冒,要適時更衣。同時,還應隨時備好急救藥品,防止因氣溫驟降而引發哮喘、中風、心肌梗死等突然疾病。
在秋天里,秋燥是讓人煩惱的一件事,對付秋燥的最佳飲食良方就是:“朝朝鹽水,晚晚蜜湯”。發現皮膚越來越干燥,不少人以為,只要多喝水,就可以補充水分啦。真相卻是,光喝白開水,水分反而易流失。不過,如果在白開水中加入少許食鹽,情況就大不同了,這種方法,與補充生理鹽水是一個道理。
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現代醫學證明,蜂蜜對神經衰弱、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肺病等,均有療效。在秋天經常服用蜂蜜,還可以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
如果因為脾胃寒涼而造成腹瀉,可以用艾灸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艾灸肚臍的方法多種多樣,可以使用艾灸對準神闕穴(肚臍),進行施灸,以有溫熱感為宜。每次灸半小時左右,每天進行1次,連灸10次為1療程。一般來說,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此法,但以秋冬季效果最佳。
因體質虛弱而出現的胃腸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病,用此法進行防治,效果很好。
寒露后,雨水漸少,天氣干燥,晝熱夜涼。許多人會相繼出現中醫上所說的“涼燥”癥狀,即咽干、鼻燥、皮膚干燥等。寒露時節,養生最主要的是預防“涼燥”,從養陰防燥、潤肺益胃方面入手。在飲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銀耳、蘿卜、番茄、蓮藕、百合、沙參等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水果有梨、提子、荸薺、香蕉等;蔬菜有胡蘿卜、冬瓜、蓮藕、銀耳等,以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
早餐應吃溫食,最好喝熱藥粥,因為粳米、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生地粥、黃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應多吃些紅棗、蓮子、山藥、鴨、魚、肉等。同時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注意補充水分。
老中醫(提醒秋天氣溫漸漸變涼,而胃腸道對于寒冷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護不當就會引發胃腸道疾病或使原有的胃病更加嚴重。因此,寒露以后的養生特別要注意養護好自己的胃部。首先要注意保暖,入秋以后要特別注意胃部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間睡覺要注意蓋好棉被。
另外消化道潰瘍的發生、發展與情緒也有一定的關系,因此要注意情緒的健康,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穩定。
寒露節氣不少人為了防止口干,晚上睡覺前會喝不少水。但是這樣一來,夜尿的頻率就會增加。一些人即便是夜里或者凌晨感覺到了尿意,由于嫌起床較冷,常常下意識地憋尿繼續睡,這其實是非常不健康的習慣。
尿液中含有毒素,如果長時間儲存在體內,含有細菌的尿液不能及時排出,就易誘發膀胱炎。而高血壓患者憋尿會使交感神經興奮,導致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引起腦出血或心肌梗死,嚴重的還會導致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