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二年級寫家小學生二年級家篇一
我愛我家,因為家中,有一個愛偷懶的老爸。老媽總說我是只“小懶豬”恨不得一天到晚窩在家里,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可我百分之兩百確定,我身上的懶惰細胞都是從老爸身上遺傳下來的!比如家里的燈泡壞了,老媽叫老爸去買,老爸就會推給我讓我去跑腿,每當我不愿意跑一趟時,老爸便會堂而皇之地對我說:“多跑跑腿有益健康!”有益健康你怎么不跑?其實超市就在我們家樓下,可我們這對兒“大小懶豬”卻總是為誰跑腿而爭吵……唉!
愛變臉的媽媽,愛偷懶的爸爸,愛嘮叨的奶奶,再加上一個我,組成了一個小小的家。雖然家中時不時有一點兒小打小鬧,但,這個家帶給我成長道路上最多的溫暖,最多的愛!
我愛我家!
二年級寫家小學生二年級家篇二
都說,長大后的女孩子有三個家,。婆家,娘家,自己家。婆家,自己家,距離自己還有些遙遠,和自己情緣最深的還是那個我從小長大的家。
家里的爸爸是個普普通通的農民,近這十幾年,一直在和他的羊群為伍。是的,爸爸是個放羊的,而且一放就是十幾年。記得小時候,很怕爸爸,因為爸爸脾氣不好,總喜歡生氣。
媽媽是個普普通通的家庭婦女,小學沒畢業,大字不識幾個,卻把我們姐妹四個撫養,教育成堂堂正正的人。媽媽脾氣很好,記得小時候,媽媽總是帶著我和姐姐在冬天的大馬路上等賣糖葫蘆的來。那段日子,無論什么時候想起來,都是甜甜的。
老姐比我大一歲,卻對我照顧有加。記得我從三年級開始,才自己背書包去學校,三年級之前,都是老姐幫我背著書包去學校。如今,老姐已經結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小日子。可對我還是那么親。
弟弟妹妹是家里的.小淘氣。因為比我小了十歲,全家人都很寵他們。大概是太寵著他們了,寵的兩小鬼從小就不聽話,高中畢業了就沒在繼續上學。
如今,兩小鬼都在外面打工,可以自己養活自己了。長大了。希望他們可以照顧好自己。
家,是那么一個溫暖的字。當我在鍵盤上敲下這些字跡,不禁想起父親的嚴厲,母親的溫和,姐姐對我的呵護,弟妹的淘氣。想起這些,心里就開始暖暖的,甜甜的。
又快過年了,今年過年又沒法回家了。老姐結了婚也不可以回家過年了。
真的好懷念以前,一家人可以在家過年的日子,團團圓圓,和和睦睦的。如今,只能衷心的祝愿,我最愛的親人,每一天都快快樂樂,開開心心的。
二年級寫家小學生二年級家篇三
魚,可謂是溫州人餐桌上的常客。每日的餐桌上,大大小小,種類不一的魚令人大快朵頤。而我,最喜歡吃鯧魚,特別是媽媽燒的“家常味”。
燒魚,也要分燒法。最普通的,也就屬清蒸、紅燒。魚是一樣的魚,但味道卻大相徑庭。清蒸的魚味道較清淡,外觀也沒有什么特別之處,放一些常見的調料品,一道簡單而又清新美味的清蒸鯧魚就出鍋了。與清蒸相比,紅燒的鯧魚味道較濃郁,香味也更加撲鼻。那清鮮的魚肉,被少許棕褐色的湯汁包裹著,平靜的等待著人們的品嘗。無論是清蒸還是紅燒,都有自己獨特的味道,但始終不改變它們那誘人的香氣,不改變它們那令人心曠神怡的美味。
與清蒸紅燒相比,我還是更喜歡鮮香撲鼻,誘惑人心的蔥油鯧魚。
媽媽如此嫻熟的手法技巧——魚的處理、中火悶蒸、加入調料、澆上熱油……一切都井然有序地進行著,似乎一切都在媽媽的控制當中。火候、時間,媽媽似乎早已胸有成竹。顛顛鍋、翻翻魚,灑灑蔥,澆澆油……在一段熟練的手法后,美味的魚兒就出鍋啦!
出鍋的鯧魚,竟是如此的惹人喜愛。鮮嫩的魚肉上,相伴著綠油油的碎蔥,綠蔥猶如點睛之筆般地點綴著魚肉,就好似亭亭玉立的'鮮花邊有著嫩綠葉的點綴,更加完美無瑕。蔥油鯧魚之所以是我的最愛,不僅是因為它有誘人的外形,而且它的味道也并不亞于紅燒及清蒸。魚兒原本的嫩肉香,伴隨著碎蔥的撲鼻香氣,在高溫的油中盡情釋放了出來,完全覆蓋掉了魚兒原帶有的一絲絲魚腥味。
芬芳撲鼻的香氣,讓人不禁胃口大開。拿起筷子,選擇魚兒的背部——最美味的部位,看準,出擊!穩準狠!魚肉來到了口中,帶來了一絲清鮮。上下腭慢慢咀嚼著鮮嫩的魚肉,每一個味蕾盡情享受,好一般美味涌上心頭。一口,兩口,似乎完全停不下來,毫不猶豫地獨自品嘗完了整盤鯧魚。“嘖嘖”嘴,差點脫口而出:“再來一盤!”媽媽站在一旁,看我如此滿足,微微笑了笑,點點頭,露出了心滿意足的神情。
二年級寫家小學生二年級家篇四
我愛我的家鄉,因為我的家鄉具有獨特的美。
我們壽光是全國著名的菜都,享有“共和國的菜籃子”的美譽。我們壽光的蔬菜暢銷全國,我們的菜博會名聞于世界。我們靠的是什么呢?是創新,是智慧,是家鄉人的奮斗不息。
我為什么喜歡我的家鄉,我的家鄉為什么有獨特的美?是因為我的`家鄉人人都懷著創造的心,人人都有新思維。他們懷著對祖國的愛,對人民的情,對未來的希望和憧憬。他們努力,他們勞作,他們奮斗,他們創新,他們是21世紀新時代的代表。聽爺爺說我的家鄉80年代還是一個窮村子,那時普通的家庭就連正常的生活都難以維系。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富民政策的引領下,我的家鄉迅速崛起,由窮村子變成為一個和諧富裕的新農村,短短的二十幾年我們家鄉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家鄉人的勤勞和智慧,靠的是黨的富民政策。進入90年代以來,在王樂義的帶領之下我們家鄉發展了冬暖式蔬菜大棚,掀起了一場農業綠色革命的浪潮,走出了另一條發展道路——農業現代化之路。現在我們家鄉農業已成為中國農業的典范。
農業的發展激起了家鄉人對經濟發展和生活富裕的熱情。現在,我們家鄉的工業和第三產業也迅速崛起,國民生產總值已遠遠超過濰坊其它縣市區,躍居山東前列。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們家鄉大力拓展交通,加快城市化建設步伐,家鄉真的是越來越美麗了。現在家鄉的公路及高速路已成為全國道路網最密集的地區,我們的綠化在全國也是遙遙領先,實現了天人合一的綠色城市目標。雖然我們的鐵路不發達,但絲毫不影響我們的發展進程。我們壽光的目標是:趕超榮成,緊追江浙各市,最終躍居全國縣級市前列。我們家鄉每個人都有一個夢想,為家鄉多做點貢獻,為家鄉多盡一份力量。我們家鄉每個人都應有奮斗目標,都應有對未來的積極的追求,因為我們是壽光人。
作為一名壽光人,我是榮幸的。我愛我的家鄉,我愛家鄉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棵花草。我一定認真學習掌握本領,將來為家鄉服務,為家鄉人民謀取富裕。原因很簡單:因為——我愛我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