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藏在記憶深處的一件事字篇一
小時候最愛吃的是年糕,特別是奶奶做的年糕。
那個時候,爸爸媽媽因為工作關系沒空管我,就把我寄托在奶奶家。由于貪玩,我不知在田里受過多少次傷,但每一次受了傷,奶奶都會變著花樣給我做年糕吃。奶奶的年糕是她自己打的,打年糕的工序很復雜,先得把米蒸熟,再把蒸熟的米放在打米臼里,用木錘一下一下的錘。木錘很重,必須要用很大力才行。奶奶每錘一次,就要“嘿”的喊一聲。我在一旁看奶奶打年糕,看著一粒粒的米飯在奶奶的一聲聲用力的捶打下,變成了軟糯的糊狀。打年糕是很累的,奶奶累了,就會換爺爺來錘。奶奶休息的時候也不停歇,她會坐在我旁邊,給我唱山歌聽,奶奶唱歌的時候,頭會一搖一搖的,手還會打著節拍。
米飯打好后,把米飯取出,放在盆里,撒一些鹽,倒一些水,再放一點面粉。接下來就開始了無休止的搓揉,這一過程雖然是漫長且無聊的,但是有奶奶山歌的陪伴也就不覺得無聊了。直到米飯粘成一團、彈性十足,抱到長條桌板上,揉搓成圓柱形長條,按壓得平整光滑,然后只需要將面團切成塊狀,年糕就做成了。
不知道為什么,奶奶打出的年糕特別好吃。滑滑糯糯的,有點甜,有點清香。奶奶還常常會變著花樣給我做年糕吃。除了通常的年糕湯、炒年糕,奶奶會把年糕放在油里炸,炸得表面金黃金黃的;奶奶還會把年糕放到火上烤,那香味直到今天我依然能聞得到呢。
可是,兩年后,爸爸媽媽便把我接回了他們身邊。再后來,我跟隨爸爸媽媽又遠離了老家,從此就很難再見到奶奶了,也就吃不到奶奶的年糕了。
前幾天,媽媽帶我去菜場,我看見了一家賣年糕的,我挑了幾盒,付了錢。回到家,我依奶奶的方法把年糕放在油鍋里炸,但不知是現在的口味變了,還是年糕本身的問題,自然沒有奶奶做的年糕好吃,口感很硬且沒有嚼勁,甚至沒有奶奶炸的年糕的香味。
如果問我最懷念童年時光里的什么,那或許是奶奶做的年糕吧,當然,更有記憶深處奶奶打年糕的樣子,那不知名的山歌,那一聲聲的“嘿”、“嘿”、“嘿”……一直盤旋在我的腦海里。
藏在記憶深處的一件事字篇二
記得一年級的時候,我去了迪拜的水上樂園,我當時差點死在那里。
我那次是在一個超大的游泳池里,那里水不深,最深只有一米四,人也很多。我當時正在和我弟弟玩,我們還不會游泳,所以都在游自創式蛙泳,來比誰游得快。當我們游到深水區時,我說:“我們繼續往前游吧,我們可以的!”可是弟弟卻害怕,游了回去。于是我只好自己向前游去,我雖然也有點害怕,不過我還是想去試一下。
當我游到深水區時,我突然發現我踩不到底了,于是我拼命往回游,可是我感覺被什么東西擋著似的,根本游不回去。我一下子著急了,我想大喊“救命”,可是離岸邊至少有50米,爸爸媽媽根本聽不見,而在我旁邊的都是外國人,我又不會說英語。
突然,我覺得自己被一雙大手抱了起來,我回頭一看,原來是爸爸來了!我的救了,一直懸著的心終于平靜下來,我幾乎要哭出來了!
原來,爸爸想找我玩,聽弟弟說我在深水區,一聽覺得不對勁,就過來找我,幸好爸爸來得及時,否則……我差一點就命懸一線,看來在關鍵時刻,爸爸是我的“救命神”啊!
藏在記憶深處的一件事字篇三
夜,很靜很靜。我坐在書桌前,黃色的燈暈投灑在書桌上。遠處幾盞燈火斷斷續續,大概是慈母還在等待未歸的游子或是也像我這樣正在奮戰小考吧!
月,很清很清。一輪圓月掛在夜空中,散發出光芒,照亮了大街小巷,為貪玩晚歸的孩子照亮了回家的路。
父母房間的燈亮了,一陣陣輕微而細碎的腳步聲向我傳來。“孩子,時候不早了,早點睡吧。”我正在為一道題而絞盡腦汁,媽媽把我的`思路打斷了,“別說了,要睡你去睡。”我生氣地說。媽媽先是楞了一會兒,轉身就走了。媽媽離去的腳步聲仿佛是一把大鐵錘,重重地砸在我的心上,我錯了。
過了一會兒,一陣更輕微更細碎的腳步聲傳來。“晚上冷,喝口茶暖和緩和吧!”“媽,剛才我......”沒等我把話說完,媽媽就打斷了我。“傻丫頭,媽媽不生氣。你看這茶,只有多泡幾次才能溢出香味,人也一樣,只有多經歷幾次磨難才能成功,考試你只要盡力而為就行。快喝吧!”我接過茶。茶,很香很香。輕啜一口,滿口清香。
母愛就如同茶的芳香一般,沁人心脾,終生難忘。
藏在記憶深處的一件事字篇四
“磨剪刀……”多么熟悉的聲音啊!那年我9歲。當我探出好奇的腦袋時,那一雙干枯而沉陷的眼睛便急急地向我迎來。
“有剪刀磨?”
眼前的老人,使我幼小的心靈一陣緊縮。只見破爛的衣服包裹著又廋又小的身軀,背上搭一條褐色的口袋,那雙臟布鞋仿佛餓了似的張著大大的嘴巴,真是要把秋風都吞盡了呢!
我一時遲鈍得沒有回答,只是不知所措地喊:“奶奶!奶奶!”奶奶急急地從屋內走出來,皺起眉頭遲疑地打量著佇立在風中的老人。老人或許是被盯的尷尬了,微微動了一下,略帶沙啞地說道:“大嬸幫幫忙吧,家里孩子得了白血病,日子過下去了,給點吧!……有剪刀嗎?我幫你磨了,算是感謝。”奶奶驚疑的臉色一下變了,似乎變成了笑,又不是笑:“啊?白血病,別拿這種把戲來哄人!唉,算了,你把墻頭上那把刀磨一下,這一塊錢就算給你的工錢!”說著,奶奶一邊拿出那把無人問津的剪刀,一邊摸出一元硬幣塞到老人手里。
沙沙沙……外面傳來了老人磨刀的聲音。我暗暗竊笑:“那把刀早就沒用了,磨了等于白磨,誰叫你是個騙子呢?”不知過了多久,“沙沙”聲仿佛消失了。凝神細聽,原來確實消失了。我連忙跑出門,向著小巷望去,老人正向前慢慢移動著。“剪刀呢?”我警覺起來。我正要叫住那位老人,一轉頭卻發現一把錚亮的剪刀完好地躺在墻頭上,剪刀下壓著那枚銀色的一元硬幣。我頓覺血管一下漲滿了,思想受到了徹底的侮辱。當然,一半來自奶奶,一半來自自己。
這件事雖過去好久,但我再也沒有見過記憶深處的那位老人。如今每逢在大街小巷,偶然碰到那些同樣為生活而流落的人,不需他們開口,我總要盡力幫忙。雖說微乎其微,卻實實在在地慰藉了我心靈深處的遺憾。
藏在記憶深處的一件事字篇五
今年放暑假,媽媽給我報了一個國際音標課,爸爸天天開車接送我,突然有一天,爸爸要出差,不能送我,媽媽雖然會開車,但是媽媽送我就只剩奶奶一個人了,總不能讓奶奶一人在家吧!于是我決定自己坐公交車去讀書。
終于到了學校,我垂頭喪氣的走進了教室。
到了4點半,與進教室前截然不同的我從教室了走了出來,那時我心花怒放,臉上像是開了兩朵花似的,因為我得了25個蘋果,這打破了一節課最多得22個蘋果的記錄,這個豐功偉績我可得告訴媽媽。
我興高采烈的來到了車站,等了好一會兒,終于看到了一輛公交車,我放眼一望,不知是“305”,還是“335”,不管了,等車靠近再說。車停進了站,由于當時烈日當頭,我不想抬頭看到底是幾路車,匆匆的走上了車,沒怎么多想。
要轉彎了,這時右轉燈正巧亮起,公交車加速通過綽綽有余,可是車進入了直行車道就停下來了。
我一開始還是莫名其妙,可當直行燈跳起,車緩緩通過而所有乘客都泰然自若時,我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死定了坐錯車了。我一看站牌,還好這車到丁橋,正巧我住在筧橋,而筧橋離丁橋不遠。真是不幸中的萬幸呀。
到了丁橋,我下了車,這里的一切都很陌生,我打了一個寒戰。我急忙東瞧瞧,西問問,試圖知道筧橋怎么走。可忙活了半天還是徒勞無功天色暗了下來,我越來越害怕,這時,來著一部的士,太好了終于能回家了。沒過幾分鐘,我就平安回到了家。
吁——虛驚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