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魯迅故里游玩文案篇一
在驕陽似火的一天里,我和媽媽懷著對魯迅先生無比崇敬的心情參觀了。我們沿著窄窄的石板路來到了位于東昌坊口西側的周家新臺門。魯迅在周家新臺門內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給人們留下了耐人尋味的蹤跡。新臺門坐北朝南,青瓦粉墻。從魯迅故居臨街兩扇黑油油的石庫臺門進去,穿過小天井,是一間泥地的臺門間,是魯迅家當年用來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那里陳列著橋和檐。
從臺門斗側門進去,有一口水井,那水井里的水多么清澈,多么清涼。把手一伸進井里,你就會感到渾身十分涼爽,仿佛來到了冰涼的世界。井邊有棵小樹,像是一頂撐開的綠傘為井遮風擋雨。
忽然,我想起了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有段描述:我家的后面有個很大的園子,相傳叫做百草園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我多么想一睹為快,于是我漫步來到百草園。百草園其實只是一個普通的菜園子,可魯迅卻能將一個如此普通的菜園寫成一個有著許多昆蟲和種著許多瓜類的瓜園。導游姐姐介紹道:魯迅先生小時候經常和小伙伴們到百草園里嬉戲玩耍,他們還時常在這片小天地里捉蛐蛐兒,看螞蟻搬糧食,冬天還常常在雪地里捕鳥呢!聽了介紹,我仿佛看到了魯迅先生和他的小伙伴們在此玩耍的情景,也仿佛聽到了他們的歡聲笑語。
經過百草園,我們又來到了三味書屋,這是魯迅曾經讀書過的地方。我發現魯迅書桌右下角有一個早字,覺得奇怪。后來,聽了導游姐姐的講述才知道:原來魯迅有一次上學時因故遲到,受到了塾師的嚴厲批評,于是就悄悄地用小刀在書桌右下角刻下了這個早字,用以自勉。
我深深地佩服魯迅的這種精神。瞻仰,更激起對這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崇敬之情。稽山常青,靜水常綠。魯迅浩然正氣,高風亮節永留人間,將激勵我們發奮學習,長大為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作不懈努力。
魯迅故里游玩文案篇二
石板路,舊木窗,石庫門,啊!我走進了魯迅故里!
魯迅,這位婦孺皆知的大文豪,曾經就在我腳下這片土地生活過。
現在,我順著他的蹤影,追到了“三味書屋”,這是魯迅先生小時侯讀書的地方。我隔著柵欄,遠遠地看見魯迅的位子。方方正正的課桌椅,上邊的油漆已部分剝落了,隱約可以看見一個小小的“早”字。我的腦海里不禁浮現起小魯迅用功的樣子,他趴在課桌上,品味著詞句,整理著筆記,思考著問題——同學們都奔進后花園玩鬧去了,只留他一人在學習。想著他的模樣,我又望了眼魯迅那看似非常普通的座位,仿拂嗅到了一股書香味兒。
走進魯迅故里,我也走近了小時侯的大文豪。
魯迅故里游玩文案篇三
在紹興停留的三天,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魯迅故里了。
眾所周知,魯迅是中國偉大的文學家、革命家。他因“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而被人們稱為“民族魂”。他一生以筆為武器,戰斗了一生,深受后世景仰。
8月7日清晨,我們來到了魯迅故里。
遠遠望去,魯迅雕像十分清晰。他手持著香煙好像在思索著什么,旁邊站著幾個頭戴著氈帽的小銅人。聽導游說,那位穿著最為樸素,笑得最甜的,便是魯迅的好哥們——閏土。我仿佛看見他與魯迅開心的在百草園中捉蟋蟀。
走進三味書屋,就像魯迅在書中所描繪的`一樣,“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便是我先生家了。第三間是書房,門中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我們來到了一間與“三味書屋”極為相似的屋子,便開始了我們的第一堂課。
戴上瓜皮帽,我仿佛看見了魯迅小時候的快樂時光。阿q、祥云嫂、楊二嫂等人物也映入了我的眼簾,讓我感觸很深。有的人過得凄涼,有的人過得圓滿,但只要勇敢的面對生活,這就是人生!
穿上長衫,我好像回到了魯迅在私塾上課的時光。我不由得想起了“早”字的故事:……有一回,父親重病,魯迅一大早就去買藥,可回來時先生已經開始上課了。先生見他遲到就生氣的說……第二天魯迅一早就來到學校,在書桌右上角包刻了一個“早”字,心里暗暗許下諾言:以后一定早到,不再遲到了!
魯迅故里游玩文案篇四
在暑假的一天,我和姐姐頂著炎炎的烈日從紹興大劇院走向魯迅故里,我一邊走一邊嘟噥:“唉!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出門前沒用防曬霜。”“快看,快看,前面就是魯迅故里了!”只聽姐姐在我的耳邊興奮地叫著,我不由得加快了步伐。
剛進大門第一眼瞧見的便是一塊大大的石壁,上面刻著“魯迅故里”四個大字和一幅魯迅先生的圖片。我們買好票后,便往魯迅故居走去,一個前廳映入我的眼簾,好不氣派,緊接著往里拐便是魯迅及其家人的臥室,還有一間供奉菩薩的屋子和一個廚房,廚房里有兩個灶臺和一些炊具,墻壁上掛著一個米糠笥和一些蔬菜、五谷雜糧的樣品,這是我們這個時代不常見的。
走出故居,我便被附近一家臭豆腐店的“臭”味給吸引了過去,毫不猶豫地買了一盒,因這東西不能帶進參觀的景點,所以我和姐姐也顧不得燙,飛快地吃起來,可是這種狀態持續不了多久,大街上便可見兩個直奔小店買礦泉水的人,真是應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這句話。這天說變就變,不一會兒天陰了下來,跑到門口聽見導游正在說:“三味書屋是紹興的著名私塾,魯迅12——17歲時就是在此求學……”我們走到書房,看到書房的正中墻上懸掛著一塊匾,上面寫著“三味書屋”,魯迅的座位很容易找,因為他在書桌的右方刻了一個“早”字,時時提醒著自己。
我們繼續往前走,到了百草園,光聽名字,給我的印象是那里面種著一百種不同的草,那場面一定很壯觀吧!百草園占地近20xx平方米,這里原來是一個菜園,也可以說是魯迅小時的一個樂園,那些童年趣事在魯迅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主要部分基本上還保持著原樣呢。
匆匆忙忙的我們來到了魯迅紀念館,在這里放著一摞摞魯迅寫的`書和一些有關魯迅的紀念品,我將一本“從三味書屋到百草園”的手寫稿和一套印著魯迅圖像和他的一些詩句用竹葉做成的書簽買了下來。
魯迅故里游玩文案篇五
隨著公交車的顛簸,我來到魯迅故里。
一下車,我就看到一個巨大的浮雕,上面雕刻著四個大字——魯迅故里。我想這下可以見識見識魯迅故里的風采。
魯迅故里的土特產和古玩不計其數,都是最主要的特色之一。
進去之后,就有一陣臭豆腐的香味撲鼻而來,我就連忙跑到賣臭豆腐的地方,買一份。
魯迅故里的臭豆腐可是頗負盛名!那個臭豆腐炸出來的臭味越濃越好吃。我吃一個,那種滋味比得上山珍海味,外脆里嫩,包裹著金黃色的脆皮。脆皮一下子脫落下來,剩下的潔白無瑕的豆腐柔嫩無比,望著湖畔上漂泊的烏篷船,吃著本地的土特產——臭豆腐,也是頗有一番風味。
我們在一弄堂口歇腳時,看見一位工作人員在給陶瓷釉彩。
魯迅故里的陶瓷也是挺有名的。陶瓷的做工精致,巧奪天工。我也來為陶瓷釉彩。我先是在瓶中央畫一個人,那個人手里拿著一朵花,瓶口染成紅色的,代表喜慶,瓶底就畫一個福字。瓶的'邊緣我就畫幾棵小草,就完成我的著作。
緊接著,我就走進魯迅故居。
魯迅故里最著名的就是魯迅的故居。魯迅的故居分祖屋和故居,祖居是魯迅爺爺的爺爺住的,跟魯迅無關。最主要的就是魯迅故居。最讓我感到稀奇的就是魯迅的倉庫。魯迅的爺爺是清朝時代赫赫有名的大官,家財萬貫,但由于最后家庭破落,只留下套祖屋給魯迅和周作人。魯迅的倉庫下面有一口類似井的一個大口,里面是個地窖,是專門窖藏酒的地方。也可以根據地窖改變地面溫度。
最后,就是百草園,百草園有一個石井,是周家汲水澆地之處。童年魯迅經常在這玩耍,在石井上跳上跳下。
由于魯迅故里的景物太多太多,我就不給大家一一道來。魯迅故里聞名中外,景物數不盛,吸引不少國外游客,我們隨同他們一起瀏覽各個景點。
魯迅故里,雖然沒有像五彩池一樣的色彩繽紛,也沒有像泰山一樣高大雄偉,但是,它有自己獨特的風貌,那種帶有中國歷史文化的風貌!
魯迅故里游玩文案篇六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美麗的魯迅故里,我是帶領你們參觀的導游何許。
朋友們,我國最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誰呢?那當然是魯迅啊!魯迅被列為世界十大文豪,他的作品《朝花夕拾》、《吶喊》、《彷徨》膾炙人口,家喻戶曉。而魯迅故里也是名副其實的水鄉古城歷史街區。它占地50公頃,總投資10億元。現在,我們一起去領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兒時生活地方的風貌吧!
讓我們先去看看魯迅的故宅——紹興三大臺門之一周家老臺門。周家老臺門古色古香,是一座典型的士大夫住宅。它坐北朝南,后面有一條小河,河中的水清澈見底,如同一塊碧玉。房子呢,雪白的墻上長著青翠的爬山虎,烏黑的瓦間冒出幾根蔥綠的草,生機勃勃。而屋中的家具則顯得有些古老陳舊,但不論是桌椅,衣柜還是書箱,都干凈得不粘一點兒灰塵。
繞過小河,就來到了魯迅上過的學堂——著名的三味書屋。瞧,放在角落里的那張課桌,就是魯迅的課桌。桌上刻著個像小火把般的“早”字,這個早字中有一個動人的故事。魯迅小時候,父親生了病,他每天買藥、熬藥,并幫母親照顧父親。因此經常遲到,遭到了教書先生的訓斥。魯迅非常難過,他在桌上刻下一個“早”字,下定決心不再遲到。從此以后,魯迅刻苦學習,成了有所作為的人。
繼續向前走,可以看見一片草木蔥郁的草地,這就是魯迅幼時的樂園——百草園。在游客們看來,百草園也許只是一片普普通通的.草地,但在魯迅眼里,這兒的一只蛐蛐,一條蜈蚣,一節何首烏都充滿樂趣。幾顆蔥郁的參天大樹,一些不知名的奇花異草,百草園的美是自然的。
離開魯迅故里,朋友們一定有些不舍吧!紹興的美景還有許多,說也說不盡,歡迎大家有機會再來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紹興游覽!
魯迅故里游玩文案篇七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本次旅行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小胡導游。
今天我們到紹興古城。紹興是美麗、古老的“代號“地名,它既是橋鄉,還是魚米之鄉。紹興還是一個杰出人才的地區,徐文長、周恩來......其中一員就是我們家喻戶曉的魯迅爺爺。他既是文學家,革命家,又是思想家。今天我們去的是魯迅爺爺的在故居。
一跨進木頭做的矮欄桿,就可以看到三個小孩兒的銅像,離銅像不遠處,就有一個老師的銅像,似乎在看學生們的課間嬉戲。
背后的一塊厚厚的石頭材質的雕畫像,畫著身著中山裝的魯迅爺爺手鉗一根煙,正打算吸一口呢!左拐、右拐,終于到了新周家臺門門口,走進去,經過一條三尺寬的羊腸小道,我們就到百草園的門口了。進了這扇小門,百草園的風景可就會映入眼簾。一大片土地,一大片作物,還有一片小樹和幾條小路,是一個田園菜地的基本構造。說實話,百草園的確是田園版的風景菜園。但是周家臺門所在的幾戶人家所用的種菜地,就是百草園里的這塊菜地。
不過,幼年時的魯迅可不那么想,“一小顆土坷垃就可以給我帶來無限的夢想,無限的歡樂,無限的幻想,何必有這么多事物呢?一定不會玩膩的!”百草園還有一口小井,水質很好。童年時的魯迅總是在井上跳上跳下,他媽媽發現后,就講了個井里的妖怪吃了一個離井很近的書生,從此以后,魯迅不敢再玩了—還不敢靠近,因為妖怪會跳出來吃他,他怕怪物、妖怪。
離開百覃斬釘截鐵,再走上幾百米就互了三味書屋。經過上座小石橋,穿過兩扇大堂門,里頭就是三味書屋。進入書屋,陳舊的書桌上寫滿了字跡。正堂上《三味書屋》和松鹿圖映入眼簾,下方擺了一張壽老先生的講桌,一個筒,四支筆和一把戒尺一塊墨,這便是桌上的“舊時文具”,不像我們現代,方文具應有盡有。
魯迅故里的景點多得是,時間不早了,我就不一一說了,旅途結束,希望你多多來幾次,細細觀賞,再見!
魯迅故里游玩文案篇八
暑假,我帶著對魯迅的仰慕之情和家人來到了浙江紹興,參觀游覽了著名的魯迅故里。
一走進魯迅故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面石墻,上面刻畫著魯迅的形象。緊挨石墻往北走,就來到了魯迅祖居。魯迅祖居是魯迅的祖輩居住的地方,是紹興保存得最完好的清代建筑之一,里面的東西擺放得很整齊,像是現在還有人居住在里面似的。
出了祖居,一路沿著大街往西走,左手邊“民族脊梁”四個大字盡收眼底,它的后面就是有名的三味書屋。它是紹興最有名的書塾,魯迅幼時就在這里上學。一進入三味書屋,我就可以看見屋內懸掛著一塊牌匾,上面寫著“三味書屋”四個大字,底下是一張梅花鹿的畫像,畫像前還有一張大桌子,這是教書先生的桌子。魯迅的書桌在一個安靜的地方,在遠處望,桌子上可以看見隱隱約約的一個“早”字。有一次,魯迅為了給父親買藥,遲到了,于是便在課桌上刻下“早”字,來警醒自己。從那以后,他再也沒有遲到過。
在三味書屋參觀完后,繼續往西走,路兩邊的小吃吸引著我,令我垂涎三尺。臭豆腐是紹興的一大特色,我買了一碗來嘗。看起來金燦燦的,吃一口,金黃酥脆,唇齒留“香”,好吃極了。不一會兒,就到了魯迅故居。它建于清嘉慶年間,除了去南京求學,其它時間魯迅基本都居住于此。至今,這里依舊保持著它的原貌,在這里留下了濃厚的歷史氣息。我靜靜地在這里走著看著,心中生出一種神秘感,一種崇拜心。
穿過故居,后面是一大片菜園,這里就是魯迅幼時經常游戲、玩耍的地方——百草園。耕地上長著南瓜藤,綠油油的,像是為大地鋪上了一層碧綠的地毯。上面還留著露珠,陽光往下一照,南瓜藤一下子顯得金光四射,美麗極了。一直往前走,泥墻根下有許多的洞,這是什么東西?原來,魯迅小時候聽過一個傳說,如果遇到根部是人形的何首烏,吃了它就可以長生不老。正好泥墻根下有許多何首烏,每天他都會拔上幾株,以至于墻根也快被他挖壞了,出現了許多孔洞。挖何首烏、捉蟋蟀、捕鳥、乘涼……魯迅在百草園度過了一段美好的童年時光。
這里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帶我重溫了魯迅先生的童年生活,感受一位偉大作家曾經的歷史與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