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對某一特定時間段內的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夠使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總結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總結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幼兒園開展冬至活動總結與反思幼兒園冬至活動總結字實用篇一
時光,在我們的忙忙碌碌、酸甜苦辣中一天天逝去,一張張日歷在春夏秋冬中匆匆飄散。不知不覺又到了年終歲尾,除了準備迎接新年,圣誕的氣氛也濃厚起來了。
不過,12月22日的冬至不僅是我國農歷中的一個重要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在我國古代,不僅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但是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太快,一些隆重溫馨、豐富有意義的傳統節日習俗正在被人們淡忘和簡化。比如冬至,就是很多中國小孩所不知道的。
為了讓孩子們了解中華民族傳統的冬至節,弘揚民族文化,將富有中國特色的節日傳承下去,xx幼兒園小二班的老師和孩子們一起開展了“快樂冬至我傳承”的主題教育活動。
活動開始啦,老師根據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先組織孩子們用觀看動畫片的形式,簡單了解了冬至的由來,知道了它是24節氣中最早制定出的一個,這一天,是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通過觀看動畫片,孩子們還了解了一些冬至節的有趣的風俗,例如包餃子、搓湯圓、吃餛飩等等。其中,孩子們最感興趣的是餃子的傳說。因為餃子是孩子們非常熟悉的一種食品,但是對于它的來歷卻沒有知道的。
現在,孩子們明白了原來它是“醫圣”張仲景的杰作,知道了它的原名叫“嬌耳“,是張仲景為了救治遭受凍耳之苦的鄉親們而做的。后來,張仲景在冬至這天去世了,人們為了紀念他,從此都要在冬至這天包一頓餃子吃,并且都說,冬至這天吃了餃子,就不會凍耳朵啦!
接下來,老師們趁熱打鐵,引導孩子們進行了包餃子活動。老師把五顏六色的太空泥發給孩子們,然后一步一步進行包餃子的示范活動。孩子們認真的看著老師把太空泥揪成一個個小團子,把它搟成薄薄的圓形,再在里面放上彩色的“餡兒”最后把兩面對起來,捏緊,一個“餃子”就包好了。平時,只吃過餃子卻沒自己動手包過餃子的孩子們有了實踐的機會,都禁不住躍躍欲試,所以當老師示范完成后,都自己動手包了起來。一邊包,老師一邊交給孩子們一首兒歌《冬至到》。
在綿綿柔長的兒歌聲里,在冬至那溫暖的陽光里,看著自己包的五顏六色的可愛的“餃子”,孩子們覺得自己度過了一個溫暖難忘又別具一格的冬至節,體會到了冬天的美好。而這些,也充分體現了我園生活化園本課程的特點。
幼兒園開展冬至活動總結與反思幼兒園冬至活動總結字實用篇二
雖然窗外寒氣逼人,但xx幼兒園的每個教室里卻是溫暖喜氣,原來這里正在進行著結合傳統節日“冬至”開展的包餃子親子活動。在活動現場,家長和孩子們共同配合,一起和面、揉面團、搟面皮、包餃子,一會功夫,就一起包好了許多餃子。
2、在活動過程中,家長和孩子們其樂融融,忙得不亦樂乎:有的搟面皮,有的做造型,有的捏花邊,雖然包出來的餃子千姿百態,形態各異,但從家長和孩子們臉上洋溢的笑容中可以看出來,他們的心里是多么開心快樂。
xx幼兒園教師表示,因為冬至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幼兒園之所以在冬至舉辦這樣的活動,一是為了讓孩子們了解冬至的由來,知道這個傳統的節氣,再一個就是讓孩子們增強自己動手的能力,但是最重要的還是促進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交流,營造一個良好的親子關系。
幼兒園開展冬至活動總結與反思幼兒園冬至活動總結字實用篇三
12月22日是傳統節日冬至,“冬至到,吃水餃”是中國傳統習俗。冬至這一天,為了讓孩子們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豐富孩子生活經驗、提升孩子生活情趣,xx幼兒園在冬至這天,舉行了“冬至包餃子”活動。活動邀請家長走進班級,和孩子們一起包餃子,共同歡度這個中國特色的節日。
在包餃子開始之前,老師先給孩子們講述了冬至這個傳統節日的習俗由來,然后,老師又教給孩子們一首“冬至到”的兒歌,接著認識了包餃子所需要的原材料和用具。
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
讓孩子了解冬至的由來,也給孩子們一個自己動手的機會,讓他們感受一下包餃子的那份快樂。
孩子們對活動充滿期待,家長朋友也對活動十二分的支持,紛紛從家里帶來了搟面杖、還有彩色面團等。
活動現場,只見有的家長協助小朋友們搟面皮、包餃子!有的孩子們也不閑著,幫著爸爸媽媽們按皮、撒面粉……場面溫馨感人、其樂融融。
大家瞧瞧,孩子們一個個全副武裝、大顯身手,忙得不亦樂乎!
每個小朋友的手里都拿著一個小搟面杖,還挺像那么回事。
孩子們有的在搟面皮,有的在做造型,有的在捏花邊,雖然包出來的餃子千姿百態,形態各異,但從孩子們臉上洋溢的笑容中可以看出來,他們的心里是多么開心快樂!
一會功夫,小朋友已經包好了許多,雖然樣子不是很美觀,但是孩子們都非常興奮。“吃餃子了!”一聽到聲音,孩子們都興奮的尖叫起來。瞧!一個個跟小饞貓一樣,吃得可香了。
幼兒園開展冬至活動總結與反思幼兒園冬至活動總結字實用篇四
12月22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冬至,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可是隨著西方文化的進入,現代人更多的了解的是西方的圣誕節,萬圣節,在孩子們的眼中更多的也是圣誕老人等形象。
為了從小培養具有中國文化色彩的多元人,對孩子進行傳統的中國節日教育,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和意識。xx幼兒園于12月22日舉行“過冬至,師生同樂包餃子”活動。12月21日,離園時總是聽到孩子們興奮的聲音 “媽媽,明天是冬至,我們要包餃子”。
冬至這一天,孩子們一大早高高興興來到幼兒園,有的小朋友在搟皮,有的小朋友在做,有的小朋友在包餃子,弄得不亦樂乎。“你看你的白鼻子”“你看你的餃子都睡覺了”“等他進了鍋以后,她就睡醒了”“ 你的餃子太瘦了”“等他進了鍋以后就變胖了,肚子能像爸爸的那么大”歡聲趣語充滿孩子的活動室。有的小朋友在家里從來不動手,不知該怎么包,好朋友就細心耐心的幫他“先把它的嘴對齊,然后再使勁捏嚴,要不然就破了”,儼然一個小老師。最后該煮餃子了,煮出來的餃子,真是千奇百怪。“老師,我從來每見過這樣的餃子,真好吃”。
吃完餃子,孩子們都說“今天的餃子真好吃,我今年冬天肯定不會凍耳朵了”“老師,我的肚子就要爆炸了”看著孩子們狼吞虎咽的樣子,聽著他們的歡笑,老師們也都會心地笑了。
幼兒園開展冬至活動總結與反思幼兒園冬至活動總結字實用篇五
一場降雪為首府帶來了寒意,而xx市xx社區的食堂里卻顯得格外溫暖。12月x日,冬至節來臨之際,xx社區邀請“民族團結一家親”結對人員和轄區xx綠化環衛公司環衛工人代表一同開展包餃子過冬至活動。
xx社區結對人員有和面的,有拌餃子餡的,你搟皮來,我包餡大家一來到食堂就忙活起來,有和面的,有拌餃子餡的,你搟皮來,我包餡,不分民族老少。xx從來沒有親手包過餃子,他的姐姐xx手把手教他,“餡不要放的太多,口一定要捏緊,要不然下鍋會爛了。”照著xx的樣子,xx包出了第一個餃子。
和xx不同,xx是一名包餃子“老手”了,她包出的餃子餡兒飽樣子也好看,社區工作人員紛紛贊賞并和她學起來。大家有說有笑包出各種樣式的可愛餃子,有金元寶,有可愛老鼠,有彎彎月牙,個個飽滿誘人。
半個多小時,經過大家共同努力,各式各樣的餃子擺滿了桌子,雖然樣式不同,但各民族之間團結友愛的感情是相同的、濃厚的。當一盤盤熱氣騰騰的餃子端上桌子時,大家品嘗著、交流著,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請環衛工人吃溫情餃子
“昨天下雪,你們半夜就起來工作,多吃點哦,辛苦了!”社區書記xx向環衛工人表示感謝。她說,借冬至佳節來臨之際,把結對子的親戚請回來,進一步加深感情,讓我們各民族之間相互交融、融洽,在一起共同度過一個溫暖的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