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童心初一字篇一
站在長安街上的一座過街天橋上。晚上,由冷冷的風吹過,我目視著遠處那一片燈火,期待著朵朵燦爛的焰花綻放。
看了看表,時針已經指過了8,橋上的人越來越多。有老人,有孩子,又帶著專業(yè)攝影器材的,也有像我這樣,把煙花刻錄在心上的。風很涼,有的人受不了寒冷,離開了。在我耳邊,確實那群孩子的聲音,叫著,喊著。
也許過了很久,身邊突然有一個孩子叫了起來,“看,那邊有煙花!”。橋上一下子沸騰了,相機、手機一下子全向著一個方向,可是等了不久,大家又恢復了原樣。原來,什么也沒有。有的人看看手表說“已經過9點了,煙花應該放完了。”于是,又有許多人不見了,耳邊卻還是那群孩子的聲音,叫著,鬧著。
孩子的家長們有些不耐煩了,可是孩子的不肯離去讓他們也沒有辦法。“煙花,有煙花!”一個孩子興奮得叫著。孩子們一下子安靜了,注視著那邊的天空。家長們似乎以為又是孩子們看錯來,有的發(fā)著短信,有的聊著什么,離我最近的小女孩去叫她媽媽,把媽媽拉來這邊,她讓她媽媽順著她指的方向看,女人一抬眼,看到煙花后對孩子說:嗯,你好好看吧。接著又去做原來的事情,耳邊是孩子的叫聲,鬧聲。遠處是朵朵綻放的煙花,忽然一陣冷冷的風吹過,我但到那些家長們自己忙自己的事,就像這冷冷的,沉默的夜晚。
可是,我明明看到那個女孩的媽媽,在目光觸碰到朵朵的絢爛時,臉上閃過了一種興奮,一種喜悅,但是,那只是閃過,一閃后就成了冷淡。
在書里,看到過不少有關孩童的描述;他們有一顆純真的心,就像水一樣單純,永遠對生活有一種熱度,留心每一個細節(jié),真實,沒有任何的掩飾…。有多少人,羨慕孩子,羨慕他們的可愛,他們的真實。
其實,每一個人的心都是那一顆童心,看到煙花會興奮的童心。只是隨著時間一點點地走過,我們漸漸的在童心的外面建起了墻。時間越長,墻壁越厚。漸漸的,忘了,忘了在那銅墻鐵壁后面,還有那樣一顆純真的童心,只有在不經意間,讓心出來而后又回到其中。
因為那一堵墻壁的偽裝,生命失掉了本應絢麗的色彩,因為它的偽裝,失去了多少次點滴的感動。把色彩、喜悅、感動還給自己,也把自由還給那顆禁錮的童心。
描寫童心初一作文2有時候孩童的一些言行,是愛的原始表達,簡單而純樸,純潔而可愛,其中卻蘊含著令大人們深思的哲理。
愛在童心時,是一種毫無污染的,直教人滴淚的感恩,一種對生命的最無暇的詮釋,對蕓蕓眾生的深切關懷。
我要講述的是外甥的點滴,點滴中充滿了愛的言語,生命的回答。
小樹受傷了
外甥今年四歲了,姐姐給他買了輛小自行車,三只輪子的那種。單位院子成了他的賽車場,因此常常是叮鈴般的笑聲,像美妙的音樂蕩漾在院子的每一個角落。
那一天中午,姐姐在廚房燒菜,我在房間中看書,外甥則單個兒在院子中逛來逛去,騎在自行車上的他像只小蜜蜂一樣穿梭在院子花花草草之間。不一會,我聽到窗外一陣陣“哇哇哇”的哭喊聲。糟糕,一定是外甥摔倒了!我放下書本,沖出屋外,正看到外甥對著一棵樹皮受了點損壞的小樹瘋狂地哭,小自行車則倒在旁邊。“怎么啦,韜韜?”我跑過去抱住他,“我撞著小樹了,小樹受傷了”,外甥喊著。
這時候姐姐也聞聲趕到,“收起車,回屋里去吧”,姐姐拉著外甥往屋里走,誰知他卻賴著不走,“要給小樹敷敷藥才行”,小家伙堅持著。
第二天,大家都看到了院子里有一棵小樹,上面纏著一圈白色紗布。
小麻雀也是人
七月的南方,常常多雨水。那一天,一場大雨過后,屋檐下積了些雨水,外甥于是跑出去玩耍,玩著玩著,他雙手捧著一只小雛雀跑到我跟前:“大舅舅,這只小雀仔快要死了,你救救它吧!”
我仔細看了看那只小麻雀,黑黑的羽毛都讓大雨打濕了,估計是被風打落下來飛不了了,渾身沾滿了泥巴。“快,快,快,把它扔出去,很臟的。”我催促著。外甥一看我的態(tài)度這么冷漠,急了。他輕輕地把小麻雀放在沙發(fā)軟墊上,然后一只手插著腰,另一只手指著小麻雀,儼然一副小大人的姿態(tài):“大舅舅,你壞,看到小雀仔要死了也不救,還叫我扔出去,小雀仔也是人哇!”
聽到外甥這樣說,我哭笑不得,可是心情卻很沉重,有點慚愧,面對小大人的“教導”,我默然了。
其實不管孩童的言語是多么單純,行為是多么幼稚,他們的童真卻是可貴的,可敬的。
愛在童心時,聽生命在歌唱。
描寫童心初一作文3朱紅磚墻,藤蘿漫長。細碎的塵碾承著縈戀千年的似水流光,回廊寂寂無聲。日暈明惶,慵懶的映過青樹枝椏,將在斑斑駁駁的石板,似有輕響陣陣,不絕于耳。姥姥家的小院是我兒時溫潤的家,是我童心爛漫的地方。而姥爺舒然明朗的童心宛若晴靜的空,在小院之上徘徊。
與姥爺可稱“忘年交”。少不懂事時竟戲稱姥爺為“玉光兄”,姥爺不慍不惱,目光殷殷,高聲應答,頗顯頑皮童真之心。平素挽著姥爺信步小院,老葉大概童心使然,牽起我走向木柵,瘦小暗黑的螞蟻在木柵周圍艱難爬行,背上的“重擔”令它步履蹣跚。嘴角上揚,我擠出一絲不屑,欲動手將其碾死。姥爺緩緩蹲下身,“你生活辛苦,我若落井下石,還不如幫你一把。”聲音深沉渾厚,穎慧如水。我不由審視起這小小的螞蟻,懸在半空想碾它的手,不忍的落下了。姥爺是在對螞蟻說話么?心底漣漪淺淺。
倏的明了,姥爺之語是在提喻不諳世事的我。微風拂面,暗香盈袖。姥爺起身,握住我的小手——該回家了。
為人處事之哲理,仿佛就蘊含在姥爺看似童心蕩漾的舉動和話語中。姥爺真的是因為童心使然么?看螞蟻,抑或品味人性。
惡作劇是我的慣用伎倆。姥爺水杯里的鹽,姥姥被子里的紙團,都是我的杰作。姥爺并不多言,卻在遛彎兒時帶回了一本兒童書。姥爺澄清是沒給自己看的。姥姥笑他童心未泯,姥爺不以為意。好奇心蠢蠢欲動,我躡手躡腳的潛入姥爺的房間,“偷出”了這本書。翻開,便愛不釋手,目不轉睛,沒有注意到姥爺正慈祥的望著閱讀的我,滿意地點著頭。
倏的明了,姥爺正是為我和書籍牽了一縷長長的紅線。心智簡單的我因了這條堅韌絲柔的線而日漸博聞。姥爺坐在我的身旁,“把你喜歡的故事給我講一個…。”
與書結緣,仿佛就是由姥爺看似童心未泯的舉動和話語中“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姥爺真的是因為童心使然么?看兒童書,抑或翰墨書香相伴一生。
姥爺確有童心使然之時,與我對詩罰彈腦門;和我下棋,大戰(zhàn)三十回合;上網匿名與我長談,不小心暴露了身份…。諸如此類,滔滔不絕。
淺吟低唱,執(zhí)子靜思,案“微小之物”的紋理…。一切似乎又不是姥爺的童心使然。那是對外孫女的良訓,卻隱而不言,潛移默化,真當深遠持久了。
大愛無聲亦無欲,落花滿地盡沾衣。包容萬象的空微笑不語,永久留連在小院上空的一方凈域。
描寫童心初一作文4村里的那口老井,因竹葉的遮蓋,井口處的光線頗淡。似神秘幽靜的殿堂。縱是驕陽高照的麗日,也只是點點的碎光浮動。
——題記
撫摸童年。幼稚
撫摸童年,我們不敢輕易挪動手臂,生怕弄疼每一個簡潔的景象或每一個粗糙的老繭。眼前的景象,浮現開來。……
坐在老井旁,我們幾個小屁孩兒吵吵鬧鬧的。嚷著要去摸摸這個美麗的地方。于是乎,整個村莊都充斥著我們的笑聲“快來呀!我抓到了!”
“巧了,我也是!”竹片和蜘蛛絲構成的網被我們高高的托在手里。歡快的奔跑,一只蜻蜓跌落網上,停止了飛翔,當他正享受著日光浴,卻不料被早已埋伏好的我們拿著網子用力一揮,上鉤了!我驕傲的捏著蜻蜓,雙手一叉,笑著“哈哈哈,厲害吧!”其他小伙伴投以羨慕的目光。
幻想童年。大膽
我的童年大部分都是坐在老井旁,與幾位小伙伴一起幻想:老井底下有沒有小動物,天上會不會飛著老虎,有沒有可能怪物披著人的外皮潛入村子……
有一天我躺在草坪上,又幻想著螞蟻王國該是什么樣子。我變成一只螞蟻進入螞蟻王國,蜈蚣變成了王國列車搭載螞蟻們出行,螢火蟲的職務是當好紅綠燈。螞蟻王國一點兒也不比人們的差,甚至比人類社會繁華得多。螞蟻們一大早就開始自己的工作,到晚上按時回家,并與家人分享這一天的所見所聞,一家人其樂融融,好不快活。
我也漸漸反應回來,奶奶在等我回家吃飯呢。便匆匆與小伙伴告別,屁顛屁顛的跑回家了。
樂趣童年。無憂
依然是在老井旁,我與伙伴們有太多有趣的游戲,什么跳方格子啦、翻花繩啦、躲貓貓啦比比皆是。到現在回到村子里,腦海中還是會回蕩起幾個孩子幼稚的童聲“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三二五六、二四二五七……這些聲音似乎一直都在,似乎在那口老井守候,讓我回憶起童年。
春來花開,花落春去,流年似水,往事如煙。歲月流去我們的童年,漸長的我們告別了老井的樂園,尋找自己的路。老井的水卻依舊蓄得滿而不溢,深不見底。似一座禪僧捂著世間種種的因果恩怨。老井守著我的童年,也守著我那流逝的童心……
童心初一字篇二
從前,狐貍、狼、獅子和老鼠,是非常好的伙伴。
一天,狐貍在草叢中走著。突然,它看見了一只正在午睡的鹿,口水就已經流出三米開外了。它急匆匆地跑到了獅子、狼與老鼠的家去。“我在草叢里看到一只正在午睡的鹿,我們四個合伙把它捉起來吃掉吧。”狐貍說。其余三個忙答應了。
大家出發(fā)了。沒過一會兒,它們就把鹿抓來了。回到家里,大家開始商量怎么分吃鹿肉。獅子說:“我是叢林之王,應該我吃身體和一條腿,其余三條腿給你們三個吃”。其他動物說:“不公平、不公平為什么我們每人只有一條腿吃”。這時,老鼠腦筋一轉說:“我們把鹿肉藏到一個沒人知道的洞穴里”。大家都立即反對說:“那不行!你會打洞,當然為你自己考慮了。“老鼠說:“我天天跟你們在一起,怎么有機會自己先去享受呢!”大家想想老鼠說得也有道理,就這樣決定了。
秋天到了。一天,狐貍餓瘋了。就去對伙伴說:“我姨媽的女兒生了一個兒子,請我去吃喜酒。”伙伴們答應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不能太貪心,好東西要跟好朋友們一起分享的。
童心初一字篇三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考題試寫:重拾童心_初一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爸爸這個人,不管是在家中,還是在單位,一向是很嚴肅的,可是他卻在千步沙沙灘重拾了童心,一眨眼變成了一個六歲的孩子。在千步沙沙灘玩,爸爸顯現了一個小孩十足的玩勁。他一見到大海,就手舞足蹈著,“啊!這地兒一定很好玩。可以等潮水退了,去捉跳魚找樂子哩!”他單位里的同事如果見著他這副小孩模樣,一定目瞪口呆。在單位里,他可是很有領導范兒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感受著襲襲海風,看著腳邊的浪花撫摸著沙灘,又不舍地退回,是一件多么享受的事呀!可我那剛剛找回童心的爸爸卻不愿僅僅享受這美好的'一切,還想著怎么玩開心,怎么玩有趣,他拉起我的手,向我嚷道:“還不快把鞋襪脫了,陪老子玩玩,活動活動筋骨。”他那股玩勁,如頭牛似的,直往前沖,一刻也不想停下。我也無奈地脫下鞋襪,陪這“老頑童”好好玩玩。
后來,海水可算是退潮了,可我爸的心里卻漲著潮呢!他望著無際的灘涂,心花怒放,對我們說:“快下去玩玩唄,我陪你們。”這把戲誰不知道,嘴上說是陪我們,實際上心里才不管我們呢!他就像個小孩子見到了新買的玩具似的,興奮異常,在我們面前,整一個長不大的人。爸爸二話不說,還真走進了這灘涂,渾身全是泥,一個泥猴似的。他“隨手”一抓,嘿!竟抓找了一只跳魚,一邊高呼著:“桶!桶!我抓到跳魚了。”他將跳魚扔進桶里,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搜捕。他興奮的模樣可真比小孩還富有童心。這股玩勁與小孩子氣,那時在我身上都找不到,真羨慕他呀!沙灘上,爸爸重拾了童心,身上有一股用不完的玩勁。希望他能一直保持著這顆童心,別一回家就弄丟它!
童心初一字篇四
生活中讓我們保持著最初的童心,讓自己的內心充滿溫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關于童心的初一作文7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少年的心里住著童年,不經意間,你會發(fā)現枝頭的花兒在匿笑,墻角的蟋蟀在歡唱……大人的心里藏著童心,不信你看,爺爺與你的忘年之交,嚴謹的老師天真的一笑……讓我們用眼睛去“聽”,用耳朵去“看”童心就是一個小世界,每一顆童心的小世界都不一樣,有的是花園,有的是田野,有的是沙灘,有的是小溪,我的則是一座小山。
我出生在一個小城市——婁底,但是我媽媽把我?guī)У搅艘粋€小村莊里,在那里我度過了歡快的童年。
再那一個小村莊后有一座小山,那一座小山上有我和兩個死黨的多個“秘密基地”。第一個是一個小型垃圾場,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人們開始往那里丟垃圾了,雖然那里有點臭,但是我們在哪里玩的不亦樂乎,比如配置“毒藥”。我們總是喜歡把各種奇奇怪怪的小果實捏破,讓里面的汁留出來,盛到杯子里,然后到處扯些雜草,撕碎,撒到杯子里。最后一步,到垃圾堆里毫不嫌臟的把一些還留有一些液體的瓶子撿出來,不管三七二十一倒到杯子里,所謂的“毒藥”就完成了,然后我們把“毒藥”灑在螞蟻身上,打算毒死他們,從沒有毒死過一只螞蟻,還有幾次,我們把它倒進螞蟻洞里,確實死了螞蟻,可惜它們是被淹死的。
第二個是一塊泥巴地,每當下完雨,那里的泥巴總是最多的,自然而然成了我們的風水寶地。每次下完雨,我們都會跑到那里,玩起了泥巴。由于就在那塊地旁有一棟房子,所以我們總是喜歡把泥巴揉成團,然后往石壁上砸,看誰砸的最高,小時候的好勝心比較強,所以我們都砸的十分賣力,但是我的一位死黨“開外掛”,我們之間只有他會爬樹,所以他每一次都會像一只猴子一樣爬上樹,在樹上扔,所以每一次都是他砸的最高,而我們也會玩泥巴大戰(zhàn),在大戰(zhàn)時期,我和另一位死黨集中火力對準爬樹的死黨砸,把所有的怨氣在大戰(zhàn)中都發(fā)泄出來,由于火力太猛,他總是被砸的連還手之力都沒有,每當他要彎下身子撿泥巴時,我倆總是會有一個拿著泥巴毫不客氣的往他頭上砸,他一抬頭就又是一團泥巴飛過去,打在他那“帥氣”的臉上,使其“毀容”。而當他要還手時,我們便分頭跑,當他猶豫不決該砸誰時,我們早就跑遠了,他只能無功而返。
在那座“寶山”上好玩的地方十分多,一時也說不完,而我就在那寶山上歡快地度過了我的童年。
當你在一個孩子身上看到歲月的成熟與干練,不知你心頭浮起的是欣賞還是心酸。當一個孩子不再向大人撅嘴撒嬌,取而代之的是一份老成疏離,你是否體會到一份“親情”的苦澀。當一個孩子不再與長輩親昵交談,不屑于你幼兒的“樂趣”,轉而專注于ifauh,你是否有了心間的無奈與疲憊。
仿佛英國作家赫胥黎所說的:“為什么人的年齡在延長,少男少女的心靈卻在提前硬化。”何為硬化?當一顆心,少了夢想,少了天真無邪,少了專屬兒童的天真爛漫,多了計較,多了冷淡疏離,多了進入社會的復雜,心便被硬化了。而這正是當今社會一個令人憂慮的趨勢。冷漠的親情關系成為話題。少年的不良習氣正在蔓延,一些規(guī)模化的教育造成兒童或少年創(chuàng)造力的受限等都已為人們敲響了警鐘。
可是孩子不應該是這樣的。中國作家豐子愷說:“孩子的眼光是直線的,不會轉彎的。”他們應有一雙明亮的眼睛,看到世上最美好的東西,他們具有一種力量,聚集許多微笑的閃光點,用他們的真善美照亮世界。
那么究竟是什么弱化了孩子的這股力量?也許是社會的污濁,也許是關愛的缺損,也許是教育的不當,當然還有更多。
而還有一些缺乏關愛的兒童,留守的孩子,或者父母太忙而遭忽視的獨生子女,都是家庭關愛缺失的受害者。若沒有火種,孩子該如何維持一顆柔軟溫暖的心。
法國前總統(tǒng)希拉克,他愿意用身體擋著陽光,用身后的陰影為一個不相識的小男孩帶去陰涼,他的柔軟之心,你感受到了嗎?而千千萬萬孤島上的孩子呼喚的,僅是這樣一種微小的關懷。
就像廣告上所說的,多花點時間陪陪你的孩子,對于父親沒釣到魚是一無所獲,孩子卻說:“這是我最快樂的一天。”孩子需要快樂,孩子需要正確的引導,需要一扇過濾社會不安與灰暗的屏障來護住他們的真善美,所以勿讓他們失去了這些,勿讓社會失去了這無比寶貴的財富——童心!
蔣勛先生在《不忍傷害》中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年輕媽媽帶著5歲的兒子去公園玩,媽媽與熟人攀談起來,小男孩蹲在桐花樹下,不一會兒身旁便飄落成桐花的海洋。母親叫兒子過去,小男孩卻無法挪動腳步——只因不忍傷害滿地的桐花。
童心是如此純潔與美好,無論是皇帝還是平民都不忍舍棄。在電影《末代皇帝》中,溥儀回到昔日的皇宮,眷戀的并不是金碧輝煌的大殿抑或是萬人稱臣的壯觀,而是龍椅下藏著蟈蟈的籠子。孩童的眼睛里看不到權力與名利,有的只是對自然的流連。
擁有一顆童心,不僅僅擁有了一個快樂的童年,還擦亮了人發(fā)現世界的眼睛,給他將來的創(chuàng)造奠定了基礎。譬如沈從文兒時在湘西的學堂里讀書時,便喜歡和小伙伴們爬上樹枝捉蟋蟀,辨別各種植物,甚至在回憶錄中寫道:“我在自然里學到的東西比在學堂里多得多。”
是啊,如若沒有這段經歷——看似閑玩、無意義的經歷,又怎會有《邊城》中彌漫著水霧的湘西山城,又怎會寫出那擠得出水的青春?
然而,現在的孩子們變了。十幾歲的小女孩作為車模在人們面前搔首弄姿,毫無純真可言。有些孩子恃寵而驕,對長輩大呼小叫,出言不遜。但更多的卻是情感上的麻木,不懂得交流,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創(chuàng)造。
在文章開頭的小故事中,媽媽對小男孩吼道:“死小孩,快給我過來。”破壞了男孩呵護美好的愿望。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若每個大人都在利欲熏心的社會中迷失了前進的方向,又怎能以身作則,帶領孩子走向美好的明天?
有人說,老鷹將小鷹從懸崖上拋下,小鷹面臨著死亡的危險便會努力學會飛翔,這種說法很美好,有一種堅韌的品質。但當父母爭做老鷹,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便過多地輸入成人化的教育,只會讓小鷹因不適合生長環(huán)境,輸在終點線上。大仲馬在《基督山伯爵》中說:“人生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這兩個詞中——等待與希望。”等待孩子點滴的成長吧,切莫剝奪那美好如珍珠的童心,用自己的行動帶給孩子們希望吧,他們的未來就是世界的明天。我們正飽含希望地等待孩子成長,莫出現童心之殤。
童心的初一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