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博物館博物館字篇一
今天,我們參觀了陜西歷史博物館。早耳聞藏物的珍貴和多樣,我很期待今天的活動。
隨著大巴的前進,博物館霧灰色的頂部在一排松柏的縫隙間不時地顯露,一會兒就到了大門口。黑底金字的長匾,白色的柱子,博物館的壯觀盡在眼前。
走進博物館,我首先關注到的是大廳內的墻紙。鮮紅的底色,有墨黑色的塔城綿延在之間,長著細長腿的仙鶴悠悠飛過,別具特色。整個廳內都顯出歷史的氣韻。
我們跟隨講解人員前往第一展廳,開始參觀。秦朝的箭矢讓人驚嘆,根據介紹,這些箭的剪頭都做成規整的等腰三角形,更不可思議的是,磨制的痕跡是平行的,說明這箭可能是用類似砂輪的工具打磨出的。我佩服不已,早在那時竟然就有了如此巧妙的制造手藝!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是無限的。
接著看見的是唐朝著名的工藝品——唐三彩,其名為“三彩載樂駱駝俑”。在偌大的方形玻璃罩中,一只昂首挺胸的棕毛駱駝邁著優雅的腳步,在駱駝身上有吹笛子的,彈胡琴的,吹風管的……還有一個站著歌唱的女人。他們神情歡愉,演繹著美妙的異域歌舞,迷人的音樂仿佛穿越千年歷史傳入我的耳朵。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們身下鋪著的毯子,擁有著綠色、黃色、藍色等鮮艷的色彩,色澤光亮,變化無窮。
在這次參觀中,我更深地體會到古代人民的智慧浩渺。
漫步在歷史的殿堂,從前的古老記憶仿佛浮現在眼前,那面含微笑的胡人好像牽著汗血馬,慢慢地朝盛世走來。
博物館博物館字篇二
今天,天公作美——是一個晴天。大家心里也喜洋洋的,因為今天我們要去參觀太倉歷史博物館。
一路上,我在想,太倉歷史博物館是什么樣子的?里面有什么東西?有真品嗎?一路我帶著這些疑問,走向太倉歷史博物館。
到了博物館,第一個問題,太倉歷史博物館是什么樣子的`這個問題我知道了,它像一個帽子,進去一看,里面有什么東西也就迎刃而解了。里面有畫家的書畫、清、宋、吳朝的東西。而且大部分是真品,第三個問題也知道了。下面就讓我來給你一一介紹吧。
里面的書畫真不少啊,那里不僅有唐朝四大名家的曠代書法。更為人喜愛的是那一幅幅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畫。最令人難忘的當然是山水畫,瞧,那堅忍不拔的松樹、幽幽清泉,簡直是一張彩色照片。
太倉博物館除了曠代書畫,還有青銅器等,比如青銅八卦獸紐蓋熏爐,上面有八卦圖案,分別象征天、地、雷、風、水、山、澤八種自然現象。
我們還意猶未盡時,到了返回學校的時候了,我在想,太倉歷史博物館里的東西真多啊,真為我們祖國有如此燦爛的歷史文化感到自豪,我要努力學習歷史文化知識,為祖國做出貢獻。
博物館博物館字篇三
今天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我和爸爸媽媽懷著喜悅的心情來到綿陽科技博物館。
走到一樓大廳門口,就看見幾枚大小不一的導彈和飛機模型。放眼望去里面沒有璀璨的霓虹燈閃爍,也沒有五顏六色的裝飾,卻顯得那么潔凈,一塵不染。各種各樣的導彈發射,在屏幕上一清二楚,真讓我耳目一新,還有清晰的講解,讓我感到肅然起敬。這里顯得非常神圣而莊嚴,我完全被吸引了。
二樓是xxx與核科技區,有xxx結構探秘核能來源,太空任行互動系統,中國“天宮一號”太空空間展圖等等。看著屏幕顯示,那蔚藍的天空,浩瀚的大海,我仿佛也身臨其境了。我們邊走邊看,還時不時地去摸摸個別模型。
走上三樓展區,一行非常醒目的《中國科技城——綿陽》展現在我的眼前,還有錢學森、鄧稼先、周光召爺爺等院士的塑像。啊!他們是多么的偉大!為中國現代科技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有了他們的付出,中國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科研這方面更是突飛猛進,成為了中國的驕傲與自豪。
古往今來,智者奇思睿想,舍身飛天,在天空自由翱翔,不折不撓,終馴核能造福人類。經濟之騰飛,華人之豪邁,銘心國恥,不辱使命,獨立自主,創科學奇跡,鳴驚世界,踐行科學發展之觀,為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而奮勇爭先!
不知不覺到了下午,這時才覺得有點餓了,帶來的零食卻沒有吃,我看見別的游客帶了零食和水果,也沒有人吃。我想:大概是我們生怕弄臟了那潔凈、神圣而莊嚴的展廳吧!
博物館博物館字篇四
突然有一天,我媽告訴我說:“明天給我報了去蘇州市博物館的小記者活動。”我滿心歡喜的去了。
今天我認識了許多鎮館之寶,如:宋真珠舍利寶幢,五代秘色瓷蓮花碗、盛宋珍珠舍利寶幢內木函。
其中最讓我眼前一亮的是五代時期的秘色瓷蓮花碗和宋真珠舍利寶幢。
五代色秘色瓷蓮花碗是五代十國時期的陶瓷器,它通體以施青釉、晶瑩潤潔。它是蘇州市博物館三件國寶級文物之一。通高厘米,由碗和盞托兩個部分組成,。整個器物造型規整,結構巧妙,碗身及外壁都飾有淺浮雕大瓣蓮花圖案,整個造型恰似一朵盛開的蓮花,高雅出塵。
宋真珠舍利寶幢是宋代文物,是用珍珠等七寶連綴起來的一個存放舍利的容器。它高厘米,真珠舍利寶幢是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做的一件珍貴的藝術品,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自下而上共分為三個部分——須彌座、佛宮以及塔剎。
今天我見到了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為古代人民的這種精美的藝術所折服!
博物館博物館字篇五
陜西省歷史博物館是一個占地1萬多平方米的博物館,那里的歷史文物不計其數,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知識的寶庫。從藍田人、大荔人、先周(即夏朝、商朝)、西周起,到秦、漢,再到隋、唐、宋,最后到元、明,每一樣,都是無價之寶。
正好,今天外邊的天氣不太好,不適合在外邊活動。我和媽媽便“明智”地選擇了再去一次陜西省歷史博物館。
館中有幾件藏品令我印象尤其深刻。它們是:獨孤信的多面體煤一精一組印、白地黑彩玉壺春瓶、白釉“官”字款五瓣碟、獸首瑪瑙杯和舞馬銜杯紋銀壺。
“白地黑彩玉壺春瓶”,這個名兒可真長呀!白釉“官”字款五瓣碟,這個名字似乎更長。這兩件文物不有名,也沒有太多的歷史背景,可它們有一個共同的閃光點——顏色素凈、形態優美。我正是被這它們美麗的形狀和素雅的色彩所吸引。真的很好看!一個是白地瓶上描黑紋,一個是白瓷盤中刻梅花。我站在玻璃柜前,翻來覆去地看著它們,直到媽媽開始催我了,才肯離開。
那塊紅色的、十四面的“石頭”吸引了我的目光。這又是啥?我走近一看,嚇得跳了起來!這就是“中國第一老丈人” 獨孤信的多面體煤精組印!我在雜志《博物》上看到過它,記下了它的名字。這個獨孤信可真的不得了:他有七個女兒,大女兒是北周明帝的夫人、七女兒是楊堅的妻子,四女兒嫁給了李淵的爸爸!他一定肩上有各種各樣的官職,才會有這么多頭銜吧。
我們又到了大唐遺寶館,這個館的由來十分值得一提。1970年,西安的一個工地上,一群工人在打地基。突然,他們的工具敲在了一個土中的大陶器上。工人們立刻挖出了它,打開后,看見里面全是文物,他們立刻打電話找來陜博的文物負責人,拿走了這些文物。后來,他們又挖出了兩個同樣的陶罐,它們中的文物,單獨放在大唐遺寶館。神奇的是,這三個陶罐就在市區,埋在離地面八十厘米的地方,一千多年來,竟然無人發現。
大唐遺寶館里的獸首瑪瑙杯和舞馬銜杯紋銀壺,都是鎮館之寶。它們不可以被拿到外面展出。它們做工精細、原料上好,都是難得的好寶貝。獸首瑪瑙杯最早出現在胡人的畫上,這個杯,體現了唐代文化的包容。而舞馬銜杯紋銀壺,表現了唐玄宗時代的一種消失的禮儀,在宴會上,舞馬口銜酒杯,為皇帝倒酒。它們做工精湛,讓我驚嘆。
說陜博是個知識寶庫,不如說是一片海洋,它是我們偉大祖先的智慧結晶,它向我們展現了華夏文明的源遠流長。
博物館博物館字篇六
殷墟是我國奴隸社會商朝后期的都城遺址,位于河南省安陽市區西北小屯村一帶,距今巳有三千三百多年歷史。因其出土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銅器而馳名中外。
殷墟博物館于2005年3月動工,日正式對外開放,博物館的建成彌補了殷墟一直以來都沒有展示真品的缺憾!整個博物館分為5個展廳向我們展示殷商文化:1.大亦商廳2.青銅廳3.玉器廳4.文字廳5.特別展廳-司母戊鼎真品展示!整個博物館只有兩件是復原品,其余都是真品!
后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遺憾,一是殷墟文化具有世界性影響,精美的殷商文物征服了不同國家的收藏家和美術愛好者;二是提醒參觀者,這些流失到異國他鄉的殷墟文物,仍需國人掛懷這件展品很遺憾的是只看到了底,沒看到蓋。安陽,駐足殷墟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看著那些文物,似乎觸到了他們的脈搏,聽到了他們的呼吸。
真為祖國,有這么璀璨的文化而驕傲,更為有幸親眼目睹而自豪此次殷墟之行,我們的收獲都是超長的頻多.當我們置身于殷墟博物館時,看到的不只是精美藏品,還有歷史塵埃,聽到的不只是專業講解,還有心潮起伏。設計者們用獨特的心去感悟歷史,感悟藝術,作為游客的我們則聽到了來自先人的呼喚,內心不可抑制的思古幽情襲上心頭,讓人咀嚼得百味叢生.歷史與藝術的結合終究是一種絕世的驚艷,此刻,我們感覺同三千年前那個謎一樣的時代貼得很近,很近,這便是殷墟博物館的魅力所在!
這次旅游,我也跟著你們再一次領略了殷墟的博大魅力,用心感受了三千年前的帝都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