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捉泥鰍三百字篇一
大哥哥好不好咱們去捉泥鰍
……
真有他的,還是單曲單句循環模式。我打斷他:“你捉過泥鰍?”他一臉懵懂地望著我,總算是按了暫停鍵。
小時候,老家的稻田里,不夸張地說,泥鰍都是用竹撮箕舀。小小的山村依山傍水,稻田傍著小河順著山坡鞋墊子似的摞疊上去,灌溉用水都是用木槽或竹槽把河水引到最上面的稻田,再一塊塊灌下去。每家的稻田靠大路的一側都用稀泥圈了界,界內是自家的稻田,界外則是水流自上而下流經的渠道。水是公用的,每到灌溉季節,各自把泥巴圈扒開一個豁口,水流進自家的稻田,等灌飽了,又把豁口給補上。至于田坎上公共水流通過的豁口,只要需要,都可以扒開或是堵上。
那時捉泥鰍,都不敢在泥圈內的稻田里,糧食都是活命的根本,弄不好屁股就要挨大人的板子,故而,我們捉泥鰍都是選擇泥圈外的公共水道。一人把上面的田坎豁口堵上,掏一條小槽把水引到大路旁的水溝,一人把將要捉泥鰍的稻田泥圈外公共水道的水排了只留少許,然后把田坎豁口也堵上。準備工作就緒后,一人把從家里偷出的竹撮箕斜向下按到稀泥里,另一人則赤著腳在稀泥里往撮箕口趟。時機到了時把撮箕端起來口稍上抬,就見大半撮箕稀泥里有肉滾滾的東西在翻騰、扭動。岸上一人接過撮箕,到大路旁邊水溝的小水潭里淘洗掉泥漿,把泥鰍倒進木桶里。如此周而復始,一會兒工夫就有大半桶泥鰍到手。幾個孩子分了,拿回家有的干煸,有的加韭菜炒,有的加酸菜燉,饞得家里的貓咪圍著灶臺一邊轉一邊喵喵地叫個不停,大人們也省了些嘮叨。
這樣的捉泥鰍法,泥鰍來得似乎也太容易了。不知從什么時候起,稻田里的泥鰍越來越少,越來越難捉到。幾年前帶老公和兒子回老家,本想把兒時經歷過的一些東西也讓他們體驗一遍,只是,所有的稻田都改成了旱地,用竹撮箕舀泥鰍,湮沒在了小村的歷史長河里,也無奈地沉到了我的記憶深處。
小孩子的心是最單純的,在他們的認知中,除了好就是壞,人有好壞,動物也一樣。比如說小時候看到螞蟻打架,總是習慣性地認為紅螞蟻是好的,黑螞蟻是壞的,總會毫不留情地幫助紅螞蟻把黑螞蟻碾死,或是用力吹一口氣把黑螞蟻吹走,或是一瓢水把黑螞蟻淹沒。關于泥鰍,我們也在心底里把紅尾巴的當成最好的。
捉紅尾泥鰍,其時我已經跟著父親在鎮上讀了小學。父親在鎮教育組工作,教育組的辦公地點是暫借的太坪高中的房子。太坪高中不遠處就是太坪河,河里魚、蝦、蟹都多,自然也少不了泥鰍,還是我們眼里頂頂高貴的、個頭肥大的紅尾泥鰍。
說到捉紅尾泥鰍,我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高我兩級的妮。她父親是高中老師,她和妹妹都跟著父親在鎮上小學讀書。我們住一棟樓,她家在二樓,我家在樓下。這個小妮子不是讀書的料,對玩卻是都在行,女孩玩的`項目她樣樣精通,就是男孩玩的那些把戲,她也從沒慫過。可以說,那時她就是教育組和高中所有老師孩子的“王”!
不上學的日子,妮帶著我們一群孩子不是在山上亂竄,就是在河里游蕩。相比較難得爬的大山,我們更喜歡將太坪高中環抱在懷里的這條太坪河。其中,捉紅尾泥鰍是我們必玩的樂此不疲的項目。
妮多半帶我們在靠近高中的河這邊玩,但要是捉泥鰍,就得趟過河到對河岸附近的緩水里。太坪河就像臥著的一位妙齡女子,身材凹凸有致,途經太坪高中的這段剛好是“s”形,靠近高中的這邊水急一些,淺水里幾乎沒有青苔等水生植物,河對岸水流緩,回水灣較多,鵝卵石多半被絲縷狀的青苔覆蓋。那些回水灣,正是紅尾泥鰍的藏身處。
夏日的周末午后,妮叫上我們一群孩子,提著空酒瓶,浩浩蕩蕩地向河邊進發。到了河邊,大家一個二個地踢掉塑料涼鞋,赤腳趟水過河。赤著腳從青苔滿布的鵝卵石河底趟過,是需要技巧的,稍微不慎,就可能腳底打滑一屁股坐到水里,打濕褲子裙子不說,屁股蛋子跌得那個痛哦,保證讓你呲呀咧嘴記憶深刻。妮的技術好,跟三腳貓一樣,三下兩下就安然跳過去了。我們其他人多半是手拉著手,串成一串往前趟,萬一哪個有閃失,旁的人也能及時扯起來。
還記得有一次,住我家隔壁的小男孩非要跟著我們過河去捉泥鰍。他還不到上學年齡,我們都看不上這么個小不點,妮堅決不帶他。沒想到他也膽大,跟在我們后面跑,到了河邊來不及脫鞋就下了水,戰戰兢兢地沒走幾步,撲通一聲,坐到了河里。妮看事情不妙,趕緊跳回去把他撈起來。可是褲子已經全濕了,小人兒死活不敢回家。最后沒轍,妮把他帶到河邊不遠處的草棵,要他先躲在那里,把褲子扒拉下來給她拿到河邊大石頭上曬。大熱的天,小人兒光屁股躲在草棵里,一會兒在喊有蟲子咬,一會兒又在喊,等褲子曬干穿時,腿上盡是紅疙瘩和抓痕。
捉紅泥鰍時,妮是給我們分好工的,有人打探,有人清理青苔,有人搬石頭,有人協助圍圈,有人負責拿空酒瓶。妮是主攻手。她的眼睛有些賊,紅尾泥鰍晃個影,或是紅尾巴沒藏好,或是吐一串小泡泡……一絲一毫動靜都逃不脫她的眼睛。眼睛毒,下手則快、準、狠,絕不猶猶豫豫拖泥帶水。你仿佛就看她一捧或是一按,一條紅尾泥鰍就已經被她收歸囊中了,中間的細節總是抓不住。我們也曾試著捉,不是手太慢還沒觸到水面泥鰍已溜之大吉,就是好不容易逮著了還沒出水面泥鰍又滑脫逃走了。一群孩子,誰也沒有妮捉的紅尾泥鰍多。
我們捉的紅尾泥鰍全塞到空酒瓶里。沒有想到要吃它們,純粹就是好玩圖個樂子。裝著紅尾泥鰍的空酒瓶不蓋蓋子,就那樣擱到桌子底下立著。往往半夜里聽到酒瓶滾地的聲響,第二天早上爬起來,根本不敢腳沾地,水泥地板上橫七豎八的全是泥鰍,有的已經僵硬,有的奄奄一息,有的身子還在翻卷、扭動。
經歷過幾次如此的“恐怖”事件后,我們再捉到的泥鰍,在河里時還是裝到空酒瓶里,等上了岸,大家提著酒瓶不回家,而是往河畔的獨門小院走去。那是高中校長住的地方。校長家里養了一只黑貓。校長對黑貓寵愛有加,在那缺油水的年代,他常常在下午往返學校與“食品”之間,手里顫顫地提著一掛豬肝,或是其他邊角料。黑貓也長他的臉,足有二十幾斤重,論個頭,小豹子一樣,要論叫聲,夜里聽起來,虎嘯一般讓人寒毛倒豎。妮帶著我們去找校長,校長看到我們手中酒瓶里的紅尾泥鰍,樂得合不攏嘴,那可是他寵貓的最愛啊!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沉浸在捉紅尾泥鰍的趣味里。校長家的黑貓似乎更壯了些,毛色都油光水滑的。某一天,不知黑貓是吃泥鰍或是豬肝吃膩了想換換口味,還是腦子里進了水,它吃了一只藥死的老鼠,翹了辮子。校長傷心了好久。
捉泥鰍三百字篇二
最近,我們班正在開展《動物大世界》的主題活動。一天,陳辰小朋友帶來了幾條小泥鰍,說:“我昨天和爺爺在捉泥鰍,泥鰍很難捉的,很滑的。”孩子們對泥鰍不容易抓的現象有了興趣。于是,我們生成了《捉泥鰍》這一科學探索活動。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并不滿足泥鰍表面特征的觀察和感知。活動中,我從幼兒的興趣出發,以捉為主線,讓孩子在捉的過程中發現泥鰍因為黏液的幫忙而容易逃脫的現象。在此基礎上,不同材料捉泥鰍的結果使探究活動又上升了一個層次。在這個過程中,我重在讓幼兒比較粗糙材料與光滑材料捉泥鰍的不同現象,讓孩子們自己發現,共同探究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有助于幼兒發現和判斷自己的實踐。
最后科學活動來源于生活,更應回歸與生活。本次活動的延伸也是繼續探索的起點。所以,我從捉泥鰍的現象中生成防滑活動,讓幼兒理解科學對我們生活的幫助和重要性。
1、大膽親近泥鰍,進一步了解泥鰍的主要特征,體驗捉泥鰍的快樂。
2、在探究活動中發現粗糙材料易抓泥鰍的現象,激發探索身邊科學現象的興趣。
一、欣賞童謠flash《捉泥鰍》(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的生活經驗,生生互動,了解泥鰍的一般特征,同時激發幼兒探索泥鰍的積極性。)
師:歌曲中的小妹妹為什么那么高興?泥鰍長的是什么樣的?(請個別幼兒講述已知的泥鰍的特征)
二、觀察感受泥鰍,進一步了解泥鰍的外形特征。(提升幼兒經驗,解決重點:黏液。
1、(出示泥鰍)師:請小朋友仔細看看,泥鰍身上還有那些地方我們沒說到的?它有沒有特別的地方或有趣的事情呢。
2、幼兒觀察后講述自己的發現。(師提醒幼兒講完整的話)
3、幼兒徒手嘗試捉泥鰍。
師:泥鰍這么調皮,它有什么奧秘讓我們難以捉住它大家來找一找,
師:這些滑滑的、粘粘的是什么呀泥鰍身上為什么滑滑的?
(如果幼兒說不出,師直接豐富:黏液)
師:這些黏液對泥鰍有什么好處(能幫它逃走)
師:除了幫它很快逃脫,黏液還會有什么好處呢,你們猜一猜好吧,老師請你們看一段錄像,看了就知道了。
4、看錄像,梳理有關泥鰍的知識。
師:現在你們知道了吧,泥鰍的黏液還有什么作用呀?
三、通過競賽,比較發現粗糙材料易捉泥鰍的現象。
2、幼兒自由探索用棉手套和塑料手套、青菜葉和甜瓜葉、干毛巾和錦絲布捉泥鰍,并在相應的表格上作記錄。(在使用的材料圖片邊打勾或打叉,要求兩樣對比著都試一試)
3、幼兒自由結隊進行捉泥鰍比賽。(提醒幼兒各隊人數相同)
4、比賽后、師出示統計表,記錄,比較、發現結果不同的原因。
2)小結:粗糙的棉手套捉泥鰍時,防止泥鰍逃跑的力量變大了,泥鰍就不容易滑走了,塑料手套自己也是滑滑的。它捉泥鰍時,防止泥鰍滑走的力量還是很小,所以不容易捉到泥鰍。
四、聯系生活,初步知道如何用粗糙材料防滑(讓幼兒感受到探討科學的問題,是為了解決生活的問題)。
1、師:剛才我們捉泥鰍,把地板弄地濕濕的,瞧地板變滑了,為什么我們沒有滑倒?(引導幼兒觀察鞋底)
2、這個道理和我們用棉手套、瓜葉子捉泥鰍防滑的道理是一樣的。還有沒有其他方法讓滑滑的地板變的不滑?(鋪紙板、地毯、地上劃紋路等)
4、在《捉泥鰍》的歌聲中整理場地,用拖把、抹布檫掉地上的水等。
捉泥鰍三百字篇三
周末,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外婆家游玩。
外婆家有一條小溪,我走過去一看,見到幾個孩子在泥里摸索著什么。我好奇地問:“你們在干什么呀?”只聽他們異口同聲地說:“抓泥鰍!”我看著看著,也加入到這支“抓泥鰍大軍”之中。
我學著他們在泥里摸索著,展開了地毯式搜索,忽然,我的手指碰到一個長長的,滑溜溜的東西,我斷定這就是泥鰍,猛地把它抓起,嘿!還真是一條泥鰍,我還沒來歡呼,這個狡猾的家伙卻一下子從我的手里滑走了。
這次我吸取上次的`教訓,把一條泥鰍逼向岸邊,我看準機會,把它推上岸去,我得意地想:“哈哈哈,看你還怎樣跑!”誰知泥鰍的頭突然向下鉆去,我還沒來得及反應,它已經“淹沒”在泥里了,我連忙去阻擋,但它已經去別的地方了。
經過兩次失敗,我總結出一種辦法,和第二次差不多,但在岸上面埋一些瓦片,它就跑不了了。工夫不負有心人,第三次我終于抓到了一條泥鰍,隨后又抓了幾條。夕陽西下時,我們滿載而歸。
抓泥鰍真是太有趣了!
捉泥鰍三百字篇四
在我童年的時候,有許多有趣的事,比如:游泳、釣魚……但我最難忘的就是在我二年級的.時候捉泥鰍的事情了。
今天,我們一大家子來到媽媽的老家,準備捉泥鰍。我提著水桶,脫掉鞋,興沖沖地往稻田跑去。
水溝的水很少,可泥土濕漉漉的,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泥土上有一個個小圓洞,聽大人說那就是泥鰍的出氣孔。
我目不轉睛地看著水面,急切地等待目標的出現,忽然一條黑不溜秋的泥鰍躍出水面,翻了個跟頭就鉆到水中去了,好像個跳高運動員,我大喊一聲:“泥鰍!”說著便把手伸進水中亂抓,弄得水花四濺。“嗖”,我的手捉到了泥鰍,但它掙扎了一下,我就不由自主地放開了,還嚇了一大跳,接下來的幾次,我不是讓泥鰍從我的“五指山”下逃了,就是沒找好時間把手提起來。有一次竟還把一根枯木當成泥鰍,用了“降龍十八掌”把它捉了過來,空歡喜一場,但我并沒有灰心,心想:雖然泥鰍狡猾,但只要我有耐心,就一定可以做到。
經過和泥鰍比敏捷的幾個回合里,我練就成了一身“好功夫”。一下午就捉到了幾十條泥鰍。
時光飛逝,現在已經不再捉泥鰍了,但是我依然懷念捉泥鰍的感覺,那是一種豐收的喜悅。
捉泥鰍三百字篇五
前天一大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外面鍛煉身體。在回家的路上,我們突然感到有雨點落了下來。雨越下越大,我們趕緊跑回到了單元的樓道下避雨。一會兒,就看到地面上就有了很多的小水坑,在太陽的照射下下閃閃發光。很快雨就停了。
看到天氣這么涼爽,我想叫爸爸帶我去黃河灘玩。因為小豪和爸爸在黃河灘捉了好些的泥鰍,所以我也特別的想去。我和媽媽坐上爸爸的摩托車,因為剛剛下過雨,感覺還有些涼涼的。到了黃河邊,我看到很多的小水洼。我知道這都是前一段黃河放水排沙,水漲以后又落回去形成的'。因為過了好些天了,所以水洼很淺。
我和爸爸就直直的站在那里一動不動。果然,那些小泥鰍發現風平浪靜了,一個個從泥里拱了出來。我和爸爸輕輕的彎下腰,死死地盯著它們,兩只手漸漸的接近...突然,爸爸用手一捧。“啊!抓住一條!”太棒了!媽媽連忙遞上一個大可樂瓶把泥鰍放進去了。我一看也連忙去逮我的戰利品。
然而,我一連好幾次都撲了個空。我有些沮喪的對爸爸說:“真討厭,我為啥老抓不住!”爸爸笑著說:“唉!水平不中嘛。”我突然的想起了小豪逮泥鰍的辦法。我靜靜的看著,發現一只泥鰍剛剛露頭,我就連忙捧起那一大塊的泥扔到了岸上。我一看,果然逮住了一條。
哈哈!此法果然有效,我們也是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