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讀后感書寫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樣才能寫一篇優秀的讀后感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逆向管理讀后感字篇一
這是一個年長的科學家、企業家、哲學家和宗教家寫的警世佳語。書中他總結了自己的事業的成功源于孜孜不倦的心靈管理。開辟了我們對心靈管理的新視野。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雖不認為“無商不奸”這一說話,但也不覺得經商的道理就像書中寫的那樣--作為人應該做的事,以正確的方式貫徹到底,這么簡單。
也許是涉世不深,把這世界想得太過復雜,才會不怎么相信思善行善就能改變命運,取得成功。但我還是會覺得作者的很多觀點都是非常值得學習的,同時心靈管理也是解決我碰到許多瓶頸問題的關鍵所在。
我就怎樣連接心靈管理和商業經營,及這兩者之間的關系說說自己的看法。
1、人生在世,需要三方面的管理:健康管理、才智管理和心靈管理。心靈管理是最容易忽視的,但是又是影響我們生活最大的一點。我們常常因為心靈管理不當而焦慮、痛苦、惱怒。甚至這些問題的出現時,我們都意識不到是心靈管理的問題。
3、如何抑自我,長真我呢?書中說:克己,于事事物物臨機而克,則不克,平素修心則克也。我覺得這句話說得非常的對,就像一個人給你的感覺是非常準的,他裝得了樣,裝不了神,我個人還是很相信感覺的。所以要讓別人感覺好,除非你本來就是很好的人,這需要你平日有意識的修煉自己。
4、然而心靈管理不善對商業經營又有多大的關系呢?書中說到:以利他之心為基礎判斷時,就能看見事物的核心,判斷就很少事物。利他之心是心靈管理的一部分,基礎判斷是商業經營中很重要的部分,通常一個對的判斷帶給你的商業財富是不可估計的。由此可見心靈管理對商業經營的影響之大。
稻盛和夫說:“沒有人生下來就具備高尚的人格和卓越的見識”。這些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和意志塑造出來的。我想人生在世,不管你最后能積累多大的財富,我們追求的都是內心的平和,我們需要不斷進行心靈管理來維持這種平和,經受靈魂的考驗。
逆向管理讀后感字篇二
逆向思維只要運用得當,往往會產生正向思維等常規思維原來所意想不到的創新,特別是在在經營管理中的創新作用尤為顯著。以下是小編帶來的詳細內容,歡迎參考查看。
在經營管理中發揮創新作用的逆向思維,包括以下幾類:方式顛倒、過程顛倒、功用顛倒、位置顛倒和觀點顛倒等。
原來,事物都有自己的“起作用的方式”,此方式發生變化,事物的性質、特點和作用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這是事物與其起作用的方式之間的固有聯系。基于這種聯系,在創新思考中,就可以有意識地顛倒事物起作用的方式,導致事物的特點和作用等發生相反變化,以引發某種新設想、新創意和新效果。這就是所謂“方式顛倒”的逆向思維。美國實業巨子艾科卡曾經說過一句耐人尋味的話:“表揚某個人,用公文;批評某個人, 用電話。”這話道出了批評更要尊重人的深刻道理。俗話說“忠言逆耳利于行”。殊不知有時候反其道而更利于行,我們可以來個方式顛倒, 變“忠言逆耳利于行”為“忠言悅耳利于行。”這樣更能使被批評者接受,不但沒有傷害員工的情緒, 相反使員工樂于接受, 更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而上面廣告之所以能收到如此出其不意的效果,是因為它與一般的廣告所運用的思維方式不同而產生的奇效。一般廣告都贊揚自己的產品, 而這則廣告反其道而行之, 故意說自己在說謊。因而給消費者一種耳目為之一新的感覺, 反到覺得這種產品更可靠了。于是, 出奇制勝的效果也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1984年,瑞典坎路汽車公司所生產的丁型汽車市場需求量急劇增長,供不應求,主要原因是工人手工組裝汽車,生產方式落后。總經理德拉漢姆格外著急。有一次,他去一家肉食品公司參觀,發現該公司的屠宰場是由一條條先進的生產線組成的,只見:牲畜被送進去,經過流水線,被制成一塊塊、一包包肉食產品。整個過程只需要十幾分鐘。他深深地被這一場景所吸引,心里問自己:能不能把屠宰場的這種生產方式運用于汽車生產呢?汽車生產的過程和屠宰場相反,能否將汽車的零部件送進去經過流水線后就組裝成一部汽車呢?于是,就按照這種設想,從歐洲各國請來了設計高手,與本公司的專家共同研究,經過一次次試驗,終于研制出了被稱為“坎路生產方式”的汽車生產線,結果大大提高生產率,很快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一場新的生產方式的'革命,各種工業生產都先后從“坎路生產方式”中得到了啟發或借鑒。
事物起作用的過程具有確定的顯著的方向性。當事物的發展過程發生了方向顛倒的重大改變后,人們對它的認識和態度也會隨之做相應調整。因此,在某一創新問題的思考過程中,如果有意識地就事物起作用的過程從相反的方向思考,便有可能從中引發新設想的萌生。德拉漢姆的“坎路生產方式”新設想正是有意識地運用逆向思維中的過程顛倒方法萌生、創造的。
美國的派克鋼筆是世界名牌,20世紀40年代達到鼎盛期。后來,出現了簡易輕便、價格低廉因而頗受歡迎的圓珠筆,使派克筆的銷售市場受到很大沖擊,面臨破產倒閉的嚴重危機。雖然也曾經想出種種辦法降低銷售成本與銷售價格,但是仍然無法與圓珠筆競爭。在這種情況下,派克公司的歐洲主管馬科利認為,這不是以己之長、攻彼之短,而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長,這樣的競爭是沒有出路的。后來,他買下了派克公司,采用“倒過來干”的做法:不再繼續降低銷售成本與銷售價格,而是重新投入大量資金,添置新的生產設備,提高原材料的質量,改進生產工藝,生產出新的派克筆,不僅書寫流暢,更耐磨經用,尤其是外觀更精美,具有一種特別高雅華貴的氣質;產量也嚴加控制,銷售價格不是降低,而是一提再提。他的這些“倒行逆施”做法的目的,就是要使派克筆不再是大眾化的一般文化用品,而是顯示較高社會地位和身份的象征物。為進一步樹立派克筆的這種新形象,除了通過各種媒體大力宣傳外,還費盡心機地爭取到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將派克筆作為英國皇家的御用筆,大大提高了派克筆的身價。因此,派克筆價格雖然十分昂貴,但銷路卻越來越好。顯然,派克筆由原來大眾化的書寫工具,變為社會地位與身份的象征,是一種事物功用上的顛倒,這正是馬科利利用逆向思維進行“倒行逆施”的目的――給派克筆重新定位,大獲成功。
任何事物都有其各種各樣的功用,人們可以采取一定措施,使得事物因其性質、特點的改變而起到同原有功用相反的功用,包括把事物對己不利的功用轉變為對己有利的功用,也就是就事物的某種功用從相反的方向思考,可能引發觀念創新。
自從冰箱問世以來很長一段時間,冷凍室一直在冰箱的上半部分。人們認為這樣的設計是合理的。因為冷空氣比重較大,它會自動地從上向下流動,所以將冷凍室放在冰箱的上半部分有利于對冷空氣的利用。但是它又帶來一個新的問題:冰箱的上半部分,人們取食物不必彎腰,是人們使用冰箱最方便的高度。一般家庭開啟冷藏室的次數,要遠遠多于冷凍室。從這個角度看,將冷凍室放置在冰箱的上半部分并不理想。日本夏普公司的科研人員對此帶過來想,認為可以將冷凍室和冷藏室的位置上下調換,只要能把下面冷凍室的冷空氣提升到上冰箱半部分的冷藏室即可。沿著這樣的思路,他們就很快想出去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在冰箱內安裝上風扇和一些通風管道,通過它們將下面冷凍室的冷空氣提升到上面的冷藏室。就這樣,市場上便出現了冷藏室在上半部分的新型冰箱。
沿著位置顛倒的思路,不僅可以改進原有產品,還可以用于領導管理工作。在美國的一個中學,每當有學生違反校規,校長就把這個學生叫到校長辦公室,讓他坐在自己的椅子上,校長則坐在來訪者的椅子上,然后才開始交談。這位校長介紹說,學生處在學校負責人的位置上能更好地考慮和認識自己所犯的錯誤。
日本一家人造絲織品公司曾從美國杜邦公司獲得了尼龍和滌綸的壟斷權, 很容易地發了一筆大財。后來, 由于化纖制品聲譽日漸下降, 該公司不得不一再減產, 因此企業出現了嚴重的危機。正當此時, 這家公司的一位班長發現, 所有絲織行業都是將5 根紗紡成1 根線, 為了提高質量, 都在想方設法地讓這5根紗粗細均勻。他一反常態地打破了這種傳統觀點,大膽地提出了自己的設想, 有意識地將粗細不勻的線混紡在一起, 豈不是一條更好的新路子嗎? 于是, 他將這種設想作為一項提案送到了公司高級管理層, 立刻引起了公司的高度重視。公司立即組織有關人員研制開發。而此時社會上出現了喜歡穿表面粗糙而松軟的衣服的潮流。要制成這種面料, 就必須要加入30% 像被蟲蛀過一樣的粗細結合的混紡線, 而這種混紡線正是公司開發而且已獲得專利申請的實用新型。由于該公司壟斷了這種產品, 再次獲得了巨大的利益,化解了企業的危機。
既然客觀事物可以倒過來想,那么在把關于客觀事物的思想觀點作為對象進行反思的時候也可以倒過來想,也就是將一種觀點從相反的方向思考,以便從中獲得新的認識,形成新的見解。就是所謂的“觀點顛倒”。觀點顛倒也是創新的一種思考方法,在生活和工作中有重要應用。最初,面對斷臂的女神維納斯雕像,人們都感到莫大的遺憾。不少藝術家還曾多次為她做過重塑雙臂的嘗試,但都失敗了。于是,藝術家們紛紛從中悟出了一個“倒過來想”的觀點:在一定條件下,某種不完整、不對稱的“缺陷”,也可以是一種美。近年來,人們在街頭巷尾會驚奇地發現,竟然有不少男男女女,身穿“破破爛爛”、“千瘡百孔”的“叫花子服”,洋洋自得地“招搖過市”。這種時髦的現代乞丐服,正是服裝設計師們按照觀點顛倒的“缺陷美”審美觀設計出來的。日本公司也是憑借對傳統觀點的顛倒獲得了新生。
第一,逆向思維是正向思維的對立面。正向思維是符合常規的,而逆向思維是反常規的。正向思維由于長期反復使用,往往成為一種習慣和思維定勢,甚至深入到潛意識成為下意識的“本能”活動;而逆向思維則必須有意識地、自覺地破除習慣和思維定勢,經過反復思考才能進行,非有意、自覺所不能為。
第二,逆向思維對正向思維具有相互的依賴性。正向思維是一種習慣化、定勢化思維,在人類的思維活動中占據主導地位,可以高效率地處理大量的常規問題。但是,如果出現正向思維所解決不了問題而陷入“山重水復疑無路”困境之日,正是逆向思維打開“柳暗花明又一村”局面之時。沿著正向思維一路前行,把我們帶至逆向思維的門口。能否破門而入,就看我們的思維勇氣和智慧了。
逆向管理讀后感字篇三
企業管理究其本質是生產力管理,是人的管理和物的管理。管理所指的人不是單純的自然人,而是社會人,包括所依存的社會屬性。管理所指的物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物,是除人之外的所有管理對象,包括生產方式。
人類發展史表明,管理的制度、方法(簡稱為管理方法)有其歷史必然性,決定管理方法的是生產力,管理方法必須與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和生產方式相一致,不是誰主觀想象憑空研究的結果。
管理方法不能超越時代。在農業社會無法憑空產生工業社會的管理方法,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所處的社會無法憑空產生第二次工業革命所處社會的管理方法,現今社會同樣無法憑空產生人類未來社會的管理方法,這是發展的客觀規律。可以斷言,即使真的出現廣泛使用可自我復制機器人甚至人機復合體的工業后文明社會,管理方法必將與現代工業社會的管理方法截然不同。無論是管理的未來,還是未來的管理,必將同樣遵循這個規律。
人類的發展史還表明,工業社會中管理方法的改變,即使所謂革命性的變化,都是基于先前的管理方法而來的,管理方法是在繼承中發展的,是在不斷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中發展的。
許多管理學者和管理者把管理當做技術科學,癡迷于管理技巧,企圖從技術上改進完善管理,完成管理的終極版本。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管理方法已進化成學派,紛紛自稱是管理科學的集大成者,認為自己的管理方法是最完善的終極版,這只是一廂情愿的空想。其實,管理是方法論。方法有很多,沒有最好的,只有合適的。企圖建立空前絕后的最全面最好的管理體系只是幻想。
管理不是越復雜越好,易于掌握和操作遠勝高深莫測。管理本身也有時間成本與費用成本,物極必反。企業要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管理方式。
管理的根本屬性不是世界觀而是方法論。
世界觀包括價值觀、人生觀。對人的管理中,既有科學的成份,也貌似包含道德成份,常見輪番使用。但是,利益歸屬如果與員工基本無關,員工不是企業主人翁,要把價值觀、人生觀置于方法論之上,終將遭遇管理天花板:我為誰而干?須知,企業中資本所有者天生具有的責任心僅限于自身所有的企業,因而并沒有普遍價值。如此,對人的道德層面的管理最終成為對物的管理的延續。在私企中這是宿命,在國企中這是國家層面的制度設計問題。
方法論在人的管理上的運用,諸如責任心、工作態度、崗位責任制等,是生產方式所固有的紀律,否則生產無法有序進行,因而其本質還是對物的管理的延續。
在工業社會中期,對人的管理是著名的泰羅制。泰羅制清楚的體現出對人的管理本質是對物的管理的延續。
在管理活動中,人的管理是最難的。畢竟,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物化的人沒有物化的心。
管理的方法論在對物的管理中表現出多樣性,但科學內核是同樣的,是數學、行為科學等多門科學的綜合運用,無止境,有局限性,前有所述,不遑多論。
逆向管理讀后感字篇四
不想活了的年輕人可以看完此書再死——一本溫情的“成功學”。
剛剛讀完了這本書,沒想到最后一章的內容居然從感性層面打動了我:羅杰在按照計劃調整精力之后,突然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哭了起來,視線模糊以至于無法開車,第二天下班回家與家人擁抱時,又哭了起來。我相信這部分記敘是真實的,因為工作之后,我也一度不知不覺地被生活折磨的冷若冰霜。
讀這本書的原因是由于我發現自己有段時間非常易怒,只身在大城市打拼,身體不好心情也不好,常常會莫名其妙地對著視頻中的父母發怒,事后又感到后悔。上班時總有一種類似于長跑“撞墻”的感受,特別是到了中午和下午的飯點,很多次都快要暈過去。
考慮到已經為工作付出了夠多,并且已經烙下了病根,所以我想選擇平庸而舒適的混。
混了幾個月,我發現效果并不明顯,我依然累的頭暈,對父母發火……曾經的乖乖男、同事們口中的好小伙,如今卻恐慌、易怒、逃避現實,我感到自己可能要完犢子了。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遇到了這本書,我想既然連混都這么累,那應該是我的精力有問題,所以希望從書里找到一些答案。
書的寫法和內容和我小時候看的各種成功學書籍差不多,先講道理,然后舉個例子。我對照自己的癥狀,很快找到了突破口:血糖!
我的勞累和易怒可能僅僅是因為血糖的變化曲線太陡了而已……此處我應該為之前對父母發火而狠狠地扇死自己(不過現在心態調整好了,下不去手,而且最近我發現我逗她們開心其實也很在行)
調整血糖的方法非常簡單而有效:多吃點升糖慢的食物,上班時帶一點燕麥棒或者每日堅果作為零食。
嘗到甜頭的我繼續讀,而后發現類似的問題其實都沒有自己想象的復雜,以前遇到一個問題,我會以為關系到人生的走向,關系到結構性調整,關系到制度改革,而把問題拆分之后(學會拆分問題也是書里教的),我就發現,其實僅僅是需要自己換一個視角、養成一個好習慣、接受一種價值觀而已,就這么簡單?就這么簡單!
說說自己現在的情況吧:
現在在休假,休假的原因是為了鞏固一個習慣:晚上9點睡,早上5點起。由于習慣不好堅持,所以我通過休假來集中精力維持這個習(目前已經堅持兩周)。
當然了工作上的效果更大了,精力確實充沛了不少,隨之而來的是效率提高,效率提高讓我有更多時間休息、思考和總結,現在上班有一半的時間是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另一半時間是在指導幫助同事完成他們的工作,以及給領導籌謀劃策提建議。
其實我從這本書里收獲的不是方法,而是體驗。一種將富余的精力投入到真正重要事情上的體驗,體驗到親人間的溫情、體驗到工作中的成就感、體驗到被信任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