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的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奇跡男孩讀后感字篇一
《奇跡男孩》這本書的主人公奧谷斯特(簡成奧吉)就有一張不普通的臉。他是個出生時就畸形的小孩,每年大大小小要動兩三次手術,見過他的人都以為他的臉被火燒過。他很害羞,害怕去上學,但是在家人的勸說下進入了畢徹學校讀五年級。他遇到了新的老師,各式各樣的同學,也遇到了新的挑戰。
這本書最好的地方就是從不同的視角敘述同一個事件。明明是同一件事,在不同人的眼中會變得不一樣。作者很好地詮釋了不同人的心理變化。比如,有一次奧吉聽到自己最好的朋友杰克在說自己的壞話,從奧吉的視角看,你會覺得杰克是個十足的大壞蛋,是個口是心非的人。但是,當你讀到杰克的視角時,你會了解他因為和奧吉做朋友所遭受到的質疑。
讀完這本書,我的感受很多。首先不能以貌取人。例如,奧吉雖然長得不好看,但是內心卻勇敢善良,并且學習成績優異。其次,不要把樣貌看得太重,因為這樣很容易讓自己感到悲哀。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眼光。書里的奧吉就是這樣的。有些人喜歡你最真實的樣子,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只會使自己失去自我,感到自卑。
總結成一句話:不要以貌取人,也不要以貌取自己,更不要迷失自我。
奇跡男孩讀后感字篇二
通篇作者以主要線路的幾個人的視角很好的描述了一個由主觀營造的相對客觀的畫面,也解決了我很多次看一些小說會好奇如果以另一個角色描寫又會是怎樣的故事,真的是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傷痛,但它們是可以被克服的。盡管作者在刻畫奧吉的時候是美化了除去外表以外的其他的能力,但不得不承認,通篇讀下來在讓人感覺到暖心的同時也讓人深思,就像譯者說的,雖然美化了奧吉但是他就是分割線,分割著正常的孩子和不正常的孩子,所以可以想見,那些在沒有擁有健全外貌的身體的同時,如果智力、家庭條件、疾病等等任何一項也加注在這些孩子身上的話,真的是件令人悲痛的事。
就像校長說的,我們不僅有善良的能力,同時也有選擇善良的能力,所以比我們自認為的更善良些吧,當正確與善良選其一的話,請選擇善良,這樣,起碼我們不是加害者,起碼這些孩子可以過的那么輕松一點。
老實說這種經歷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兩件,細細回想我以前遇見的人和事,慶幸自己沒有對那個滿頭白發的男孩釋放惡意,也希望自己在今后碰到這些孩子的時候不會因為成長而變得冷漠甚至露出厭惡的情緒,選擇盡可能更多的善良。
奇跡男孩讀后感字篇三
今天,媽媽帶我去大商影城,觀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奇跡男孩”,我很有感觸。
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名字叫“奧吉”的男孩,剛出生就由于父母的基因問題,面部畸形,聽不到聲音,經過醫生的27次手術,他恢復了聽力,但面容依舊丑陋。奧吉是一個喜歡星球大戰,夢想成為宇航員的平凡少年,因為害怕面容嚇到別的孩子,出門總是戴著面具,母親也只好在家教他小學課程,到了五年級才嘗試著去正規學校上學,也因為差異,他從小經歷著和常人不同的生活,他說:“我不想去庭院,即使那里有很多孩子,雖然不會欺負我,但他們總會假裝看一下別處,又看一下我。”他幾乎每時每刻都要經歷別人異樣的眼光,正如他所言:我最想要的超能力是隱身,這樣別人就不會再看到我。
奧吉在暑假時第一次參觀了即將步入的學校,有三名同學迎接他,雖然不是很友好但還是給了奧吉信心。第一天上學,同學們都用嘲笑和譏諷他,但在吃飯的時候居然有小朋友和他坐在了一起,讓他對今后的學校生活充滿了希望。雖然不斷有同學的不友好對待,但他依然自信。萬圣節是奧吉最期待的節日,他可以戴著面具肆無忌憚的行走各處,與不認識的人擊掌,可也是奧吉第一次嘗試到背叛的滋味,他回家大哭,在姐姐的勸阻下,爸爸媽媽的鼓勵下,他鼓起了勇氣繼續去上學。
奧吉雖然沒有完美的容貌,卻有很高的智商,他成績優異,同學們回答不上來的問題,他都能回答上來。由于他的善良、樂觀、自信,受到了老師們、同學們的尊重和鼓勵,交下了很多好朋友。
看完這部電影,我學到了奧吉在困難面前不氣餒,堅強樂觀的面對人生,我感覺他越看越好看,我想是由于一個人不是因為漂亮而可愛,而是因為可愛才漂亮吧。我現在身體健全,溫暖和睦的家庭,為什么不努力學習呢?為什么不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呢?奧吉給了我力量,這種力量不在大小,而在于他影響了身邊多少人!我就是其中之一,今后,決心努力學習,不辜負父母對我的期望。
奇跡男孩讀后感字篇四
奧吉,因為臉部的原因需要帶著頭盔才讓他有勇氣出門,他認為從小只有爸爸媽媽姐姐喜歡他,其他人都會嘲笑諷刺,看到生人會躲起來,唯一的朋友是一個叫黛西的小狗相依為命。
10歲那年父母鼓勵下奧吉上學了,他帶著頭盔的原因大家對他很好奇,甚至排斥他,在一次科學考試中,他認識了第一個朋友,杰克,他非常高興,并介紹給自己的家人認識,性格變得也開朗了,但是沒有多久,學校組織的萬圣節中,無意間聽到自己的好朋友,講自己的壞話,他很傷心,認為她們很虛偽,,在一次手工活動又認識了新的朋友,畢竟風雨后就有一片彩虹!奧吉也從中也客服了膽小,讓這個受傷的孩子得到心靈的安慰。
在一次野餐中因為幾個孩子嘲笑奧迪,奧迪和幾個人打了起來,被躲在暗處的杰克看見,出手相助,是他們重歸于好,慢慢的大家不在嘲笑這位帶著頭盔的男孩!同時自己也找到了自信!不再帶頭盔!
看完電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總是閃爍這個男孩的身影,在那個影片情節中穿梭,在那個輝煌的大堂中,他走出了陰影,走出了黑暗,走出了陌生……迎接了勇氣,歡樂……真心希望奧吉能收獲更多的`友情。
毫無疑問,奧吉是勇敢面對苦難的小英雄,但從弱勢到強大的過程永遠不是個人秀,能夠真正融入社會更多源自親情的關愛、友情的支撐和社會的容納,而這恰恰是實現機會平等的根本之所在。
對奧吉而言,這是你的奇跡;對奧吉身邊的人而言,這更是你們的奇跡。
奇跡男孩讀后感字篇五
今天我讀了《奇跡男孩》這本書,書中主人公奧吉面部畸形,剛出生時醫生甚至認為他活不下去。但他憑借著頑強的毅力,樂觀的態度不但活下來,而且在畢業之后還榮獲了學校的獎章,這讓他在人們的眼里成為一個奇跡。
對于奧吉來說,從家庭走向學校是個不小的挑戰。他在學校里受到許多人的歧視。例如:吃飯的時候,不用抬頭他都能感受到自己在眾目睽睽之下,他知道人們正在互相斜著眼睛打量著他。他很討厭自己的吃相,更討厭自己因此被關注……但是他的爸爸、媽媽和姐姐一直接納他、鼓勵他、支持他,這讓他能夠正視自己的缺陷,愛把他心中的枷鎖解開。
書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奧吉的姐姐,她是個懂事的孩子。奧吉做過很多次手術,手術對弟弟的折磨讓她心疼,更讓她學會了成長。在生活和學習過程中的委屈和痛苦她都獨自承擔,因為她知道與弟弟承受的苦比起來這些都算不了什么!
姐姐也是個孩子,倍受家人的疼愛,但在有了弟弟奧吉后弟弟就成了家里的中心,這讓她也有過失落和傷心但更多地是換位思考后的包容和理解,這份包容和理解最珍貴。
這讓我想到了熱心公益獻血的王金鳳,她是一名護士,懷孕時發現自己得了宮外孕,才得知自己是稀有的熊貓血,當時她陷入了迷茫和無助,不知未來如何?是稀有血型志愿者們的無私幫助,讓她走出了困境,并且她在第二年生下了健康的兒子。這讓她萌生了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的想法。從此,她從被救助者轉變為主動無償獻血者,十幾年來她堅持無償獻血,從未間斷。獻出的血液早已超出她全身血液的總和。有一次她兒子被懷疑為猩紅熱正住院觀察,有一位正在接受白血病治療的小姑娘急需熊貓血,當她看到孩子媽媽的求助信息后,為了挽救這個小姑娘,王金鳳狠心留下兒子去捐獻血小板,當她來到約定地點時看到的是一位焦急無助的媽媽,她深深的對王金鳳鞠了個躬,當她抬起身時已是淚流滿面。在兒子生病期間,她選擇義無反顧的去獻血,就是因為她理解對于一個母親而言孩子就是她的命根子,正是這份理解和換位思考,才讓她選擇了獻血。
在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多一份理解和換位思考,唯有如何才會學會關愛,這就是我讀《奇跡男孩》這本書最大的收獲。
奇跡男孩讀后感字篇六
“每個人一生中都至少應該獲得一次全體起立鼓掌的機會,應為我們都勝過這個世界。”讀著奧吉這句明信片上的信念,我深深的被感動了。
奧吉是一個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孩子。因為他有一張不平凡的臉,十歲之前他從未上過學。但十歲這一年,父母把他送進了畢徹中學。奧吉在學校里還結識了幾個知心好友,兵仔畢業典禮上獲得了畢徹獎章---學校的最高榮譽。
回想起那時,我不禁有點慚愧。為什么那時,就不能堅持一下,興許,就能做出來了呢?為什么那是,就不能多想一想呢?為什么那時,就不能仔細讀讀題,也許,是理解錯了呢?為什么那是,就不能翻翻書,找找思路和解題方法呢?讀了這本書以后,我更加慚愧了。
書中的奧吉,那種努力融入集體精神令人十分感動。他因為一個不太好的外貌而被別的同學排斥,但到了最后,他又以自己幽默的性格與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同學們的青睞與友誼。
還記得剛上小學的時候,我和班里的同學都不熟,只是坐在位子上,看著自己帶來的漫畫書。這時,一個扎著麻花辮的女生主動向我打招呼,大大方方的作了自我介紹,我才慢慢的融入集體,也交了很多好朋友。若不是那個女生主動打招呼,我還做不到想奧吉那樣主動融入集體呢!
再說說我們自己吧,我們有著正常的外表,健康的身體,為什么都不能像奧吉那樣努力學習呢?我在心中暗暗的想,我一定也要好好學習,爭取做一個像奧吉那樣的“小學霸”,去實現我的夢想!
奇跡男孩讀后感字篇七
這書太好了!我簡直是一口氣讀完的。
原本以為不過是小屁孩兒的故事,翻翻得了,沒想到越看越好看,被吸引住了,被奧吉的一切,他的疾病,異于常人的相貌,他的家人、同學、朋友,以及他們一起經歷過的事感動了。這書真應當多宣傳,讓更多的人讀到它。不僅僅因為奧吉及其家人的勇氣,戰勝病魔,克服困難的勇氣,還有周圍人們的善良,最重要的是整個社會對待殘疾人的態度。
我們國家在這方面絕對趕不上人家對待殘疾人那么尊重,所以我們在外面很少看到殘疾人。看人家怎么從小教育孩子們怎么去尊重殘疾人,尊重那些與自己不同的人,不管他是相貌上的不同,還是身體上的,或別的什么不同。進而尊重那些在某個方面不如自己的人。其實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都有弱點或不足。應該教育孩子們善良、寬容、體貼、熱情地接納他人,這也算是我們中華文明的好傳統吧!還有那個善良的老校長最后說得真好,勇氣,善良,友誼,人格,這些品質把我們定義為人類,有時候能推動我們成就偉大。
作為教育者,就是要發現孩子們身上的偉大之處,或者培養他們,促使他們成就偉大。
最后,譯者也給大家講述了她兒子參與在她整個翻譯過程中,并從中受益的故事。真希望有更多的家長能把這本書介紹給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補上這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