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工作既關乎個人身心健康,也關系到社會的持續發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環保總結時,要明確總結的對象和范圍,提出清晰的目標和要求。這些環保總結是各個單位和個人對自身環保工作的一種總結和反思,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
優秀幼兒行為觀察記錄與分析案例范文(14篇)篇一
觀察是有目的、有計劃的知覺活動,是知覺的高級形式。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歡迎品鑒!
觀察幼兒:xx、浩x。
觀察目的:
1、提高幼兒的探究能力。
2、引導幼兒了解遇到困難要和其他幼兒商量,協商解決。
3、培養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通過交流增進彼此的合作能力。
觀察實錄一:
區域活動開始了,孩子們紛紛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區域游戲,xx和浩x還有其他三位小朋友選擇在了一組,開始探究了他們的積木之旅。這時候我聽見xx在一邊大喊:“你干什么?這是我造的玩具,我的城堡。”扭臉一看,原來是xx和浩x在搶一個三角形的積木。我坐在他們的身邊,詢問是什么原因吵鬧,xx說:是浩x搶了我的玩具,我在做城堡。隨后浩x也是一臉委屈的意思,他也想用這個。然后他們兩個就互不想讓了。
觀察實錄二:
我在孩子們的身邊告訴他們,今天呀要來小客人,可是你們兩個的城堡都太小了,裝不下我們這么多人,有什么辦法呢?他們幾個都說我們可以做一個大的啊!xx說:“城堡要高高的、大大的,有很多的房間。”浩x說:“城堡院子里有很多的樹和花。”這時,旁邊的小朋友也參與進來討論,討論一會兒后,他們兩個想了想都說:“要不我們一起來做吧!做個大的就可以了,說完他們和建構區的小朋友們一起,把所有的積木堆在了一起,大家一起開開心心的搭起了大的城堡,隨后臉上都露出了笑容。
評價分析:
小班孩子對搭積木的游戲很感興趣,搭積木也是孩子們的天性。孩子們對于玩具的占有欲在這個年齡段還是有的,但是他們也在和其他朋友接觸的過程中慢慢的學會了分享,我們可以引導孩子自己去想辦法解決這樣的問題,讓他們懂得和其他人一起,可以獲取更大的收獲,并且懂得了很多問題可以通過協商進行解決的。
效果反思:
孩子們不僅在這個過程中懂得了遇到問題和其他的小朋友商量,不能靠哭泣或者動手進行解決,還懂得了好多事情其實分享更快樂,把自己的快樂分享給別人,自己也會快樂。
思考與對策:
孩子們對見過的,體驗過的,喜歡的事物印象特別深刻,而且也愿意用搭積木的方式把它們表現出來,也真的很好。積木雖然是孩子們自己選的,不代表他們能對積木的玩法很熟練,教師可以適當給予幫助。在引導幼兒的同時要尊重幼兒的創意,讓幼兒說說自己做的是什么,幫助幼兒理順思路。教師適當給幼兒在創作中一些建議,幫助他們完成得更好。我想在下次的活動中,讓孩子們之間有更進一步的交流,孩子們在交流的同時也提升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合作能力。
觀看內容:美工活動。
觀看時間:20xx年10月。
觀看幼兒:岳xx。
觀看方式:隨機觀看。
觀看過程:
今天我上一節美工課《印樹葉》,孩子們用顏料給樹葉印畫。我事先采集了一些紋路比較清晰的樹葉,預備好各色水粉顏料。我示范后,孩子們興趣濃厚,爭先恐后的要進行印畫。可是,孩子畢竟是孩子,一上手,畫面一團糟,滿手都是顏料,衣裳、桌子都帶上色了。我想了想,改變了主意。由老師給樹葉涂色,讓孩子壓、印。沒印幾幅,岳嘉琦瞪著大眼睛一本正經的說:“老師還是讓我們自己做吧!”話音剛落,孩子們渴望的目光都投向了我。我又改變了主意:教孩子們用水彩筆在樹葉上涂色再進行印畫。孩子們興奮極了!教師評析:
岳嘉琦是個聰明語言表達能力很好的孩子,孩子的話發自內心的渴望!作為老師怕麻煩,剝奪孩子動手的機會,實在慚愧!幼兒園的教學就是要體現孩子的主體性,讓每個孩子動手參與,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要設計考慮周全可行的教學方式方法。有機會還是要讓孩子用水粉自己印畫。
情景:午睡室、操場、活動室。
表現。
其他孩子進入夢鄉,銘記的孩子有時坐著,叫爺爺來接,給爺爺打電話,我在旁邊和他在一起,拍他睡覺也沒用。
在早操活動中,銘銘的孩子們不太高興,不想做任何動作,只是一個人站在那里。活動時,他也獨自坐在樹上立刻。在整理玩具時,他表現得非常進取。
泥塑活動中,銘用橡膠泥做了三層蛋糕,給孩子們看,大家為他唱了生日快樂的歌,我也給他貼了紅花。
效果分析。
1、銘記的孩子們逐漸想成為小伙伴們的好朋友,一個人說話的行為也減少了,他也能進取地幫助伙伴們整理玩具等。
2、銘銘最喜歡捏橡膠泥,他可以專心捏各種橡膠泥的形狀。
矯正措施。
1、進取鼓勵銘牌兒童根據自己的興趣表現自己,向全班幼兒展示。
2.引導其他孩子和銘文進行交流,積極和他成為好朋友。
現有的表現。
我們慢慢發現銘牌的孩子們整理東西的能力也很好。有時候孩子們把不同顏色的橡皮泥裝在一起,他很快就會發現,幫助他們重新分類。因此,我委托銘銘的孩子們當組長,負責接受人偶家的材料、橡膠泥材料等。在工作的過程中,銘和小伙伴們積極交流,成為了好朋友。
從那以后,我們逐漸發現銘銘的孩子們可以坐著,工作也變得認真了。
有效措施。
1、繼續以銘記的興趣點著手,進取鼓勵他發揮特長,挖掘他的其他興趣。
2、鼓勵銘銘與同伴們友好相處,做好組長工作,與孩子們交流,共同玩游戲。
觀察時間:20xx年9月。
觀察方式:隨機觀察。
觀察過程:
“請小朋友把玩具收好。”話一落音,楊雄凱就很快把自己的積木推倒在地上,還把旁邊小朋友的積木都推到,然后拼命的往筐里扔積木一邊扔一邊緊緊地抓住筐,看見小朋友過來,楊雄凱還沒等到積木全部收好就搬著筐往一邊走,想送進柜子。而小朋友也搬著筐,誰也不愿放手。
教育措施:
1、教師要和楊雄凱多交流,告訴哪些事情是就應做的而哪些事情是不就應做的,如:收積木時就應收自己的,將積木輕輕的一塊一塊放進筐里,不允許嘩啦啦把自己和別人的積木全推倒,而使地上到處都是積木。送玩具也是幾個小朋友輪流的,學會商量,不要每次都搶著送,而使得一個也送不成,浪費了時間。
2、推薦家長在家時多給楊雄凱做一些安靜的活動。
觀察記錄:
第一次與鐘x接觸,你肯定會覺得她是個特文靜的小女孩,可從平時的觀察與了解中發現她非常的活潑、調皮,精神勁特足。就拿每天的午睡來說吧,她總是那個睡不著的孩子。針對鐘x這種情況,我對她做了如下觀察:
觀察1:幼兒已經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兒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還是不斷地聽到有誰在小聲地哼唱。這是誰呢?循著聲音尋過去,原來鐘x還沒睡著。
觀察2:幼兒午睡不久就發出均勻的呼吸聲,大部分都沉睡在甜甜的夢鄉中,這時我忽然聽到誰在睡夢中的哭聲,接著就聽到帶著哭腔的告狀聲:“鐘x又動我!”原來又是鐘x在睡不著的時候惹事了。
觀察分析:
鐘x從小就沒有午睡習慣,在幼兒園里時間長了還好,但如果放假回來,便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睡不著。和她家長聯系,家長反映孩子在家從來不午睡,家長也忙,懶得哄她睡午覺,久而久之便養成了她不愛午睡的習慣。
教育策略:
1、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促進其形成良好睡眠習慣。
俗話說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而壞習慣也不是一天兩天能改得掉的。對此,在教育多多時我沒有一下子要求她改掉不午睡的壞習慣,而是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她開始睡不著,我就坐在她旁邊,有時拍拍她,有時給她講一首小故事,幫助她睡眠。慢慢地她能睡一會兒了,但不一會兒就會醒,醒來以后就在床上翻來翻去,我就讓她起來做一些安靜地游戲,比如聽老師講故事或聽輕音樂。不讓她覺得睡覺是一件苦惱的事。等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她入睡的速度快了、時間也長了。
2、家園配合,共同培養其良好午睡習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家園配合是教育幼兒的渠道。如果單在幼兒園午睡,而星期天及節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話,那她永遠無法形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為此,我和家長聯系,要求家長和幼兒園配合,使孩子能在在家中也養成午睡習慣,這樣不間斷地進行培養、教育,也就慢慢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軒軒和涵洞來到數學區蝸牛家玩。
第一次,他們把數字貼在蝸牛家門前,然后貼蝸牛。我一看,數量沒有對應。我想他們可能不知道怎么玩。
第二次:我提出要求,涵洞和軒軒先把所有的蝸牛送到相應的家里,然后軒軒開始數蝸牛的數量,指蝸牛的數量,1,2,3數完后,她貼上了3個想法。涵也學習了她的方法,開始了其他蝸牛的數量。1、2、3、4、5找到了數字5貼在家里。
軒軒全部結束后,她從頭再數一次,確定正確后,她回顧我,問我是否正確。
分析:分析:::。
第一次操作是兩個人沒有數對,沒有理解游戲的玩法。
通過說明,兩人的第二次操作是正確的。
從軒軒和涵洞的操作過程可以看出,他們倆可以手頭一致地點數,也可以知道想法和數字,掌握對數的概念。
這是一款實物與數字、創意的配對游戲,在小班課下學期,大部分孩子都已經掌握了這些數字的概念,但是還有一部分幼兒不認識數字,或者手口不能達到一致的分數,但是更多的是他們不了解游戲的玩法。
調整:明確游戲的玩法,在旁邊畫游戲的玩法圖,貼上步驟圖,幫助自主游戲。
改變形式,讓幼兒再次玩耍,鞏固點數的方法和數量的概念。
優秀幼兒行為觀察記錄與分析案例范文(14篇)篇二
澤澤、杰杰兩人選擇結構區。脫了鞋子,兩人就開始搶大的積木來搭建房子了:他們兩人各自管各自,分開著搭建。基本上是在壘高。因為在取積木時,一項要求他們能用一個拿《www.》一個,所以他們也是這樣做的。澤澤搭的房子就在積木框旁邊,他就位于房子和積木框當中,還是比較方便的。杰杰稍微遠一些,但他取積木必須經過澤澤的房子,一不小心,將他的房子碰倒了,澤澤很生氣,向老師告狀,建議并幫助他們將積木框放到兩個房子中間,兩人又開始搭建起他們的房子了。
兩人一邊搭建,一邊比賽誰的房子高,誰的房子大,氣氛還是很好的。教師提醒他們:是給誰搭的房子?他們這才想起小豬,杰杰將小豬圖片放到墻頂上,澤澤也學他的樣子,將另兩張圖片放到自己的房子上。問:“小豬怎么進去,他們在哪里睡覺、吃飯呢?兩人很茫然的樣子。
因為聽過《三只小豬》的故事,又投放了小豬的圖片,要求他們為小豬搭建房子。兩人的任務意識還是有的,忙著搭建房子了。碰倒別人的房子,經常有發生,但移動積木框后,矛盾就解決了,越是小年齡的孩子,他們的情緒是來得快,去得也快。
兩人的房子因為是用壘高的形式搭建的,所以,看上去是“實心“的小豬沒有地方進去,也沒有空間住,他們還算聰明,將小豬的圖片貼在墻頂上,目標是比較醒目的,一看就知道是小豬的房子。如果投放玩具小豬的話,會給他們有空間意識的提醒和幫助。
優秀幼兒行為觀察記錄與分析案例范文(14篇)篇三
本地生,是個可愛、大方、寬容的孩子,也是個很有愛心的孩子,愿意與大家一起分享。觀察環境:午間散步。觀察實錄:又到了午間散步的時間,通常這個時候前面的羽哲寶寶會和我聊天,不知道這小家伙今天又有什么新鮮事要告訴我,我正期待著。羽哲寶寶歪著腦袋看著我說:老師,星怡今天又打我了。我趕忙檢查羽哲的小臉有沒有受傷,幸好沒有,我問:星怡打的你痛嗎?羽哲說:痛的,不過沒關系,星怡還小呢。聽到這話讓我很驚訝,我問羽哲:這話是誰說的呀?羽哲笑嘻嘻的說:是我媽媽說的。
羽哲是個懂事的孩子,經常會幫助星怡,把星怡當小妹妹一樣,很多時候星怡打她了她都不啃聲,還是很愿意去幫助星怡,老師對她這一點一直是表揚的,通過和羽哲的聊天中發現了,家長的觀點對孩子的影響力是很大的,所以羽哲寶寶之所以能這么寬容,也是家長教育的。結果。
我對羽哲寶寶的寬容進行了表揚,并告訴了班里的孩子,要學會寬容,學會謙讓。同時也告訴了星怡,不能再欺負羽哲了。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以上就是為大家帶來的6篇《幼兒行為的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希望可以對您的寫作有一定的參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樣本、模板格式盡在。
優秀幼兒行為觀察記錄與分析案例范文(14篇)篇四
我班學生史晶早晨便來到教室很興奮地拿出一本《藍精靈》從第一頁開始認認真真地看了起來,看了六頁后,她開始皺眉頭,然后拿著書去找周琦說:“周琦能給我講一講嗎?我看了幾頁后面看不懂了。”周琦把自己的玩具收了,來給史晶一頁頁的講起來,兩個人邊講邊交談:整個活動時間她倆一直都在看這本書。不時有幼兒加入他們的隊伍,一起翻看這本圖書。
我班根據幼兒園的早期閱讀活動進行了“家中閱讀合作行動”。
在家里幼兒能更加熟悉故事內容,爸爸媽媽已經給他們講了很多遍,來到幼兒園,幼兒自己就成為了伙伴們的小老師,為大家講述,幫助大家閱讀,這對于幼兒及全體幼兒都會有很大收益。在幼兒相互交流的過程中語言表達能力及邏輯思維水平都會有相應提高,而且我們還可以看出幼兒感興趣的內容,熟悉的故事情節仍然是他們主動閱讀的前提與契機。
1.教師還應有重點的選擇圖書為幼兒講述使幼兒了解圖書內容。
2.鼓勵幼兒為全班或有需要的幼兒講述。
3.與家長溝通配合將這種好的方法堅持下來。
筆者認為,當今社會,閱讀是人們獲得知識和信息的基本途徑,閱讀能力已經成為21世紀成功者、領導者的核心能力。閱讀能力是任何學習的基礎,每一門學問都從閱讀書籍開始。對于年幼的幼兒來說,閱讀不僅僅是視覺的,也是聽覺的、口語的,甚至是觸覺的,只要與閱讀活動有關的任何行為都可以算是閱讀。凡幼兒親身體驗的內容,都可以轉化成閱讀材料,可以在各領域活動中豐富、延伸幼兒的語言、閱讀興趣、習慣與能力。閱讀能力和多元智能的發展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
筆者認為,閱讀能夠很好的加速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閱讀學習與其他領域的學習是緊密相連的。凡是幼兒視野所及的內容、親身體驗的內容,都可以轉化成閱讀材料,可以在各領域活動中豐富、延伸幼兒的語言、閱讀興趣、習慣與能力。在幼兒園開展閱讀的拓展活動,旨在增進刺激性的生活體驗,通過其豐富性的拓展活動為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的發揮和發展創設良好的環境。
我期望通過幼兒生活中開展閱讀活動,將閱讀能力的培養和其他教學目標結合在一起,幫助幼兒打通經驗通道,激發閱讀興趣,使幼兒由個體閱讀經驗建構到社會經驗共建,產生經驗連接點,使幼兒會遷移、運用閱讀經驗。能夠在拓展活動中大膽表現,促使多元智能的提高。
優秀幼兒行為觀察記錄與分析案例范文(14篇)篇五
20xx年10月。
岳xx。
隨機觀看。
今天我上一節美工課《印樹葉》,孩子們用顏料給樹葉印畫。我事先采集了一些紋路比較清晰的樹葉,預備好各色水粉顏料。我示范后,孩子們興趣濃厚,爭先恐后的要進行印畫。可是,孩子畢竟是孩子,一上手,畫面一團糟,滿手都是顏料,衣裳、桌子都帶上色了。我想了想,改變了主意。由老師給樹葉涂色,讓孩子壓、印。沒印幾幅,岳嘉琦瞪著大眼睛一本正經的說:“老師還是讓我們自己做吧!”話音剛落,孩子們渴望的目光都投向了我。我又改變了主意:教孩子們用水彩筆在樹葉上涂色再進行印畫。孩子們興奮極了!教師評析:
岳嘉琦是個聰明語言表達能力很好的孩子,孩子的話發自內心的渴望!作為老師怕麻煩,剝奪孩子動手的機會,實在慚愧!幼兒園的教學就是要體現孩子的主體性,讓每個孩子動手參與,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要設計考慮周全可行的教學方式方法。有機會還是要讓孩子用水粉自己印畫。
優秀幼兒行為觀察記錄與分析案例范文(14篇)篇六
澤澤、杰杰兩人選擇結構區。脫了鞋子,兩人就開始搶大的積木來搭建房子了:他們兩人各自管各自,分開著搭建。基本上是在壘高。因為在取積木時,一項要求他們能用一個拿一個,所以他們也是這樣做的。澤澤搭的房子就在積木框旁邊,他就位于房子和積木框當中,還是比較方便的。杰杰稍微遠一些,但他取積木必須經過澤澤的房子,一不小心,將他的房子碰倒了,澤澤很生氣,向老師告狀,建議并幫助他們將積木框放到兩個房子中間,兩人又開始搭建起他們的房子了。
兩人一邊搭建,一邊比賽誰的房子高,誰的房子大,氣氛還是很好的。教師提醒他們:是給誰搭的房子?他們這才想起小豬,杰杰將小豬圖片放到墻頂上,澤澤也學他的樣子,將另兩張圖片放到自己的房子上。問:“小豬怎么進去,他們在哪里睡覺、吃飯呢?兩人很茫然的樣子。
因為聽過《三只小豬》的故事,又投放了小豬的圖片,要求他們為小豬搭建房子。兩人的任務意識還是有的,忙著搭建房子了。碰倒別人的房子,經常有發生,但移動積木框后,矛盾就解決了,越是小年齡的孩子,他們的情緒是來得快,去得也快。
兩人的房子因為是用壘高的形式搭建的,所以,看上去是“實心“的小豬沒有地方進去,也沒有空間住,他們還算聰明,將小豬的圖片貼在墻頂上,目標是比較醒目的,一看就知道是小豬的房子。如果投放玩具小豬的話,會給他們有空間意識的提醒和幫助。
優秀幼兒行為觀察記錄與分析案例范文(14篇)篇七
我們一起在解構區投放了兩只小豬的毛絨玩具。在上次活動講評的基礎上,他們知道了小豬能住在房子里面的。程程和悅悅、妍妍來到解構區后,妍妍一下子就抱起兩只小豬來玩,悅悅叫她放下,理由是:“小豬先睡覺,我們來給它們造房子。
兩只小豬站兩個地方,然后悅悅和程程負責開始造房子了,妍妍則幫助他們搬來積木。他們兩象搭建圍墻一樣,將小豬圈了起來,然后再在此基礎上壘高。悅悅搭好一間后,又在邊上搭了一間,她拿了個半月型的積木將一塊長的積木換掉后,對程程說:“小豬沒有門,它就不能出去玩了。”并告訴老師,這是小豬的門,還介紹說:“這是小豬睡覺的房子,這是小豬吃飯的房子。還別說,有套房的格局,程程見老師表揚悅悅,也用一個大長積木將搭的房間隔開,說是小豬看電視的房間和睡覺的房間。
毛絨的小豬玩具比較有立體感,在上次活動的基礎上,他們明確了搭建房子的要求,三人中,妍妍最小,喜歡跟著別人玩,目的性不強,另外兩個則有一定的任務意識。
小豬先站好,再用積木圈起來,就像是造房子打地基一樣,不同的是,悅悅有點量身定做的架勢,而程程,則房子比小豬大得多。
或許是受故事的影響,或許是受到老師點評的影響,悅悅很愛動腦子,意識到要做出門,方便小豬進出;還有生活經驗中,睡覺和吃飯的房間是分開的,所以,她搭好后還會介紹。程程也很聰明,受到她的影響,一塊積木就改變了房型。要是添些小家具什么的,會更豐富有趣。
優秀幼兒行為觀察記錄與分析案例范文(14篇)篇八
在區域活動美術區開展的線描畫“百花園”活動中。我先給小朋友展示了四幅不同形狀不同姿態的“花朵”線描畫范畫激發幼兒繪畫興趣,然后讓小朋友說說范畫中裝飾花朵時所用到的點、線、面以及花朵的繪畫方法。在讓小朋友說說還可以用哪些點、線、面裝飾花朵時,我發現一向保持沉默的晨晨小朋友也舉起了小手。于是,我抓住機遇請他來回答。雖然他的回答與前一位小朋友類似,但是我還是及時表揚了他。在繪畫時,他好像還是沉浸在剛才的喜悅中,用了許多他剛才說到的線條裝飾起了花朵。我及時引導,在我的引導下他用小點裝飾了花蕊,用螺旋線、相連弧線、鋸齒線、圓形等裝飾了花瓣,用粗細不同的直線裝飾了葉子。
在美術活動線描畫“美麗的毛衣”活動中,我先引導幼兒在已有的經驗上進一步認識凹凸線和十字點然后指導他們大膽運用點、線、面有規律并對稱地裝飾毛衣。在繪畫活動中我發現晨晨能運用以前學過的鋸齒線、波浪線、螺旋線還有本次活動中學到的十字點進行裝飾毛衣,只是線條分割的時候沒有掌握好距離,疏密方面略顯欠缺。于是,我走過去及時表揚了他,并告訴他畫線的時候要看好邊上一條線條,兩根線條之間的距離要掌握好,他笑著點點頭。但當我問他知道自己所用的線條名稱時,他搖搖頭。
算算時間,重點關注晨晨已經第四個月了,除了偶爾還要手把手的指導他繪畫,現在他已經能通過老師的語言提示獨立運用一些簡單的線條、點、面自主裝飾了,進步還是非常大的,但是他還是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1.手眼能力較差,特別是對于圖形分割,距離的把握是他的弱項,導致他不敢下筆。
2.想象力教差,缺少線描畫點、線、面結合的經驗。對于自主搭配方面的能力較弱,而且缺少一些線描畫點、線、面方面基礎的技能。
1.多花時間給他欣賞一些線描畫范例,教他認識一些簡單的線條和圖案,幫助他了解繪畫方面的知識。
2.在調動幼兒學畫積極性的同時,加強幼兒美術技能的鍛煉一些機會讓他練習線描畫如:
(1)利用區域活動及早晨來園時間,鼓勵晨晨練習并掌握各種點、線、面的畫法。
(2)提供各種范畫,引導其發現教師在裝飾時使用的點、線、面的豐富性,鼓勵其在自己繪畫時能夠結合運用。
(3)提供各種輪廓圖,鼓勵其進行線描畫活動,教師給與指導。
3.與家長溝通,讓幼兒在家也能繼續練習。
4.在以后活動中要鼓勵他多練習,對于他的進步要及時表揚,調動他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優秀幼兒行為觀察記錄與分析案例范文(14篇)篇九
觀察時間:
觀察地點:
觀察對象:楊**徐**。
看到了什么?
浩浩進入娃娃家直接來到小床邊,坐在圓桌邊的小凳子上,抱起小床里的娃娃,“哇!好大的蜘蛛。”廚房那里傳來小欣欣的叫喊聲。浩浩放下娃娃,轉了個身走到廚房邊看了一會,又回到小床邊,拿起娃娃又放下,然后拿起小床上的小被子蓋在娃娃身上,并蒙住了娃娃的頭,欣欣看見了拉了拉小被子,露出了娃娃頭,小被子是皺皺的。接著浩浩來到方桌上坐下和包玉婷一起玩著塑料的小灶,而欣欣在另一角蹲在櫥柜下的塑料框里翻著各種材料,不知在要尋找什么材料,浩浩拿著一把湯勺拉拉可可,說:“嗨,可以做飯了。”欣欣說:“好的。”她在塑料籃里拿出了幾只盤子、碗放到煤氣灶一邊,又拿起了一個奶瓶,用小勺子作舀東西的動作,又做了個防水的動作,然后拿著奶瓶搖了搖,走到浩浩身邊說:“你給寶寶喝點奶,我去做飯。”浩浩接過奶瓶放在桌子上,走到小床邊,抱起娃娃給喂奶了。
學到了什么?
娃娃家是孩子們最最喜歡玩的一個角色區,縱觀今日的娃娃家游戲,整體發現孩子們有角色意識但相互之間沒有溝通,彼此角色不夠明確,進入娃娃家以后,孩子們是各玩各的,都是擺弄一些玩具材料。
下一步該怎么做?
1.教師和孩子們一起制定一些游戲規則,中班的孩子剛剛從小班升上來,規則意識薄弱也是難免。在和孩子們討論游戲講評的時候,先讓孩子們講述自己的扮演的角色,孩子們都能給自己定了角色,但是我說我不知道,指導孩子們要相互之間告知,讓他們明白這樣別人才知道你是誰。
2.提出一些問題供孩子去思考,如:如何擺放娃娃家的擺設更合理,逐漸來提升孩子游戲經驗。
幼兒觀察記錄案例(二):奇妙的變色游戲。
觀察時間:
觀察地點:
觀察對象:創意工作室的小朋友。
看到了什么?
“老師,我變出橙色了!”“老師,我的顏色也變了!”孩子們在動手讓兩個顏色混合后,都有了自己的發現。“你是怎么變出新的顏色的,你用了什么那兩個顏色變的?”我問。“嗯,我的紅色和綠色在一起,變臟了,黑黑的。”馮悅琪看著自己的圖畫紙,“還有,我的`紅色和黃色,變出了橙色……”她很仔細地看著紙上她的許多個變色組合,認真地一個一個看著說。
學到了什么?
中班的孩子在游戲的過程中,已經能帶著問題去進行操作了,而且能將自己的發現比較清晰地講述,但是孩子之間還是存在差異的,在孩子的操作中,不是所有的顏色混合都能看出新的顏色的,但是游戲的意義是在積極探索和發現,更重要的是過程的體驗和主動精神.孩子們對于這樣的游戲還是比較感興趣的,也能積極嘗試。
下一步該怎么做?
可提供水粉顏料和水等,繼續讓孩子進行玩色游戲,進一步探索和感受變化的樂趣。
優秀幼兒行為觀察記錄與分析案例范文(14篇)篇十
年齡段:
幼兒活動情況:
今天早上逗逗龍班小朋友們各自散開練習跳繩。在活動中他們還是能夠認真的投入到活動中去。還有部分幼兒會自由結伴進行個人與個人之間的比賽。
教師指導情況:
1、在晨間活動中教師指導的較少,都是讓他們自由玩跳的。
2、活動的組織上缺少創新性、多樣性、放羊式的為主,讓幼兒自由組織游戲形式。
活動中可以采用競賽的形式來增強幼兒的積極性。合作競賽的形式比較適合大班的幼兒。可以引導他們自由結伴小組與小組之間進行比賽。這樣,既激發了幼兒興趣,又能促進幼兒責任感,榮譽感的形成。
3、安全第一,并要注意幼兒運動量。
在幼兒進行晨間活動的時候,安全是最重要的。我們要合理的安排幼兒的晨間活動,視線不得離開幼兒,時刻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安全。而且,教師要注意控制幼兒的活動量,過大過小的活動量都不利于幼兒的發展。
材料的準備:
晨間活動的材料準備是晨間活動的基礎。逗逗龍班在晨間活動中仇老師為幼兒準備了跳繩。跳繩是大班年齡段必須要學會的一個體育運動之一的項目。
優秀幼兒行為觀察記錄與分析案例范文(14篇)篇十一
觀察內容:
能積極投入藝術活動并學習自由表達自己的感受,發展審美情感的體驗和表達能力,能用繪畫的形式大膽的表現出來。
實地記錄:
軒軒是一個靦腆的小男孩,總是乖乖的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特別安靜平時也不怎么說話。從來不需要老師擔心,有時老師都會不小心忽略他的存在。
下午起床后,老師請孩子們自己上來排隊拿紙畫畫,等到小朋友們都拿到紙后,老師開始觀察與孩子們交流,可到后來我發現他面前空空如也原來是沒有去拿紙。我問他:“你為什么沒紙呢?需要我幫你拿紙嗎?”只聽他小聲的說:“老師,我不想畫,我不知道畫什么,我也不喜歡畫畫。”“可以隨你畫什么,想畫什么就畫什么,畫你喜歡的就好。”老師是,他還是固執的搖著頭,堅決不畫畫。
家長工作:
1.在家時請家長多鼓勵孩子畫畫給,給孩子足夠的信心。
2.帶領孩子嘗試新鮮的事物,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愛好。
3.在家時不溺愛孩子,對孩子的一些獨立的愛好進行規劃(看電視)。
優秀幼兒行為觀察記錄與分析案例范文(14篇)篇十二
大班的丁丁小朋友是下學期的插班生,第一天來到幼兒園就很惹人注意,因為當時他哭的異常悲痛。見到的教師都很奇怪,大班的孩子怎樣會哭成這個樣貌。之后發現他很依靠他的媽媽。沒多久他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寫數字。他十分的排斥,并拒絕寫作業。一次為了完成數字1-10的書寫,媽媽打了他。早上來園時眼淚還掛在臉上,低著頭也不和教師打招呼。媽媽把我拉過去,告訴我今日早上因為寫數字被媽媽打了,媽媽看他哭的很悲痛的樣貌,也覺得打孩子是不對的。和他媽媽聊天得知,丁丁是在之前的幼兒園學習時,幼兒園沒有教小孩子學習寫數字。所以丁丁不會,但脾氣也很倔強,怎樣打就是不寫。在課堂上寫數字時,他也一向看別的小朋友不動。
就丁丁的這個問題,首先我觀察了他在班里的表現和人際交往。經過幾天的觀察,我發現丁丁的語言表達本事,觀察力和理解本事都很不錯。一個故事他會用比較完整語句來描述。在一節美術課《我的朋友》,他一向在觀察他的同伴,在繪畫是抓住了同伴的特征。所以我總結他必須會是個懂禮貌懂道理的孩子。
其次我和他做了深度的聊天,剛開始他很害羞,不敢和我講他的想法,那么我就找他最喜歡的機器人的話題和他聊,他很開心。用崇拜的目光望著我,因為我明白很多變形金剛的名字。和他聊天才明白,他不會寫字怕教師和同學笑話他,并且媽媽說他不會寫字就不喜歡他。他最喜歡媽媽,寫字讓他覺得很難過。
最終我和他的媽媽聊了下。看的出來丁丁的媽媽對幼兒的教育還是采取民主的自愿學習的教育方法。并且她很尊重孩子的選擇。對于孩子寫字她是支持的為了孩子更好的幼小銜接。可是我告訴他媽媽,孩子不會寫不要去責備他,也不要說如果你不這樣我就不喜歡你等這樣的話。媽媽表示在家也要鼓勵為主。每次寫數字時,我都會過去幫忙指導當他寫的有提高時及時給予鼓勵和獎品,也會在所有的小朋友面前表揚他。丁丁的自信心越來越強了。學期也快結束了,我看到了他的作業書寫的十分工整和干凈。我告訴他媽媽,他的提高十分的大,丁丁媽媽說她也發現了。那么我們就給丁丁的作業本上貼個大大的紅花。丁丁高興的樂開了花。
優秀幼兒行為觀察記錄與分析案例范文(14篇)篇十三
輝輝由于身體的原因一陣子沒來幼兒園了,今天是放假后來的第一天,之見他愣愣地坐在位置上,看著其他小朋友搭積木。不一會他就走向其他小朋友中間,說:“我也來搭吧。”沒等其他孩子反應過來就拿了積木玩,沒過一會,就聽其他小朋友在叫:“老師,輝輝搶我的積木。”“這個我也要玩的。”輝輝大聲地說,一邊說,一邊手里還搶著積木不放。
長時間的沒來幼兒園,輝輝在家中又是備受寵愛,對幼兒園里的一些常規以及與同伴的相處,使輝輝又有些不適應了。自我為中心的心里一下又暴露出來了,于是老師就走向他,先詢問:“發生了什么事情了?”“這個積木我也要玩的。”輝輝理直氣壯地說。我又說:“那你剛才來的時候別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呢?”“他們也在搭積木”“對了,別的小朋友先在搭,你比他們晚來,如果你也需要的話,應該等一下,等別人不用這塊積木再搭。
如果你很需要的話,要先問別的小朋友,他們同意了才用。那你先問問其他的小朋友好嗎?”我說,輝輝說:“好的。”于是,在老師的幫助下,輝輝比較有禮貌地問了其他的孩子,在征得了別的孩子許可的情況下拿到了這塊他需要的積木,過后我還問你現在覺得心里怎么樣,他說很開心。通過這件事讓輝輝了解到了在和同伴相處時商量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
優秀幼兒行為觀察記錄與分析案例范文(14篇)篇十四
【導語】認真觀察、分析幼兒在游戲中的行為,能夠幫助教師認識幼兒的認知和社會性發展等信息,進而采取行之有效的引導策略,幫助幼兒解決問題、提升經驗、獲得進步。那么,教師應該怎樣做好觀察記錄呢?今天東星資源網為您推薦了大班幼兒觀察分析記錄,歡迎大家的參考借鑒。
觀察時間:**月。
觀察地點:室內益智區。
觀察對象:高xx、李xx。
魔尺一直是孩子非常喜歡的益智玩具,幾乎百玩不厭,而且玩出了越來越多的花樣,小小的魔尺在幾個小男孩手中不斷翻新,像魔術師一樣每天都探索出不同的玩法,一會兒是“手槍大戰”一會變化“小船”還有各種各樣的圖形寶寶。
行為與解讀:
1、大班小朋友已經具備一定的思考力和創造力,已經能夠獨立完成一件作品。
2、老師在這一活動中不會再過多的干預。大班幼兒已經有一定的獨立思考力和創造力。
情景再現:而“魔尺球”是高瑞浩小朋友最近探索出的新花樣,玩法比較復雜。這引起了其他幾個小朋友的興趣,紛紛想要學習。
隨著后面步數越來越難,有的小朋友直接將魔尺拆開,自行變其他造型了,只有李宗駿還在拿著魔尺執著的擺弄著,后面遇到了難處,這時他用央求的目光跟高瑞浩說:“這一步我不會了你可以教教我嗎?”。高瑞浩看到后,二話沒說快速幫李宗駿變好了,可這時李宗駿拿著手里的魔球并不死心,小聲嘀咕道:“我一定要學會怎么變。”繼續跟高瑞浩說道:“你能再教我一遍嗎?”高瑞浩說:“好吧。”于是倆人一步步變了起來......李宗駿直到能獨立完成一個魔尺球了,才長舒一口氣,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回應策略:
1、在整個過程當中,老師沒有過多干預,而是讓孩子自行解決交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2、分享魔尺的新玩法,新造型為其他幼兒提供參考經驗。在益智區主題墻上張貼多種魔尺玩法的圖片供幼兒參考,創設一塊“挑戰擂臺賽”區域,激發幼兒進一步挑戰的愿望。
3、在一日活動中表揚和鼓勵其他表現突出的幼兒,增加幼兒自信心,激發幼兒探索愿望。
午休自由活動了,孩子們拿著各自的玩具玩開了,有圍在一起看書的,同伴們一起玩彩泥的,女孩子們過起了娃娃家……只見一群男孩子拿著奧特曼的玩具當起了奧特曼和怪獸,瞧“卿卿”奧特曼正在消滅“峰峰”怪獸呢。加入的孩子也越來越多,都在投入地在玩,而我發現有一個孩子一直在旁邊觀望,望著他們的行動,看著他們的“表演”,顯露出羨慕,當“奧特曼”與“怪獸”對打時,他也露出了驚恐的神情,心情時高時低,隨著他們改變,當奧特曼最終“勝利”時偉福的臉上也露出了甜甜的微笑。
分析與思考:
從孩子的表情可以看出,其實柯偉福是也很想能加入他們,因為在男孩子心中奧特曼是勇敢無畏的,是他們崇拜的對象,是心目中的神,孩子們玩時的歡聲笑語和行動已經感染了他,可是他不知道自己該用何種方式參加,也沒有孩子們的主動邀請,他也不確定同伴們是否會接納和喜歡他,所以他選擇了觀望。
幼兒園里每個星期二、四的下午都會消毒幼兒床墊。大班的老師們一般會請幼兒動手將自己的被褥卷起來后再離開寢室。洋洋今天第一個穿戴好離開寢室。他得意地走到午點筐前,準備給小朋友分午點。這時,我抬頭看了一眼他的床,他的被褥還平展展的鋪著呢,顯然,他為了想要發午點,當第一個穿戴好的小朋友,卻忘記卷被子的事兒了。我正尋思著怎么跟洋洋說的時候,班里的銳銳就已經憤憤不平地來向老師匯報了:“錢老師,洋洋沒有卷床就出去了,他偷懶!”旁邊的小朋友一聽紛紛大聲喊道:“洋洋,你沒有卷被子,還不快去卷好!”別的幾名常常急老師之所急的孩子還走到活動室去叫洋洋。
洋洋這時已經發完午點了。只見他表現得很生氣,朝迎面而來的同伴斬釘截鐵地說了一句:“不是我!”隨后就倔強地坐在小凳子上,紋絲不動,眼里充滿了焦慮和恐慌。任憑多少孩子跑來叫他,他都不理會。事情此刻僵持住了。
分析:洋洋是一個自尊心非常強的孩子。他聰明、動手能力強,但卻敏感、害羞、謹慎、力求完美。他的媽媽曾經告訴我,洋洋不愿意做的事情,無論怎樣勸說,哪怕是他錯了,他也常常執拗地不肯認錯。
洋洋在幼兒園度過的中小班時光是略顯孤單的。
因為他的孤僻、執拗,常常錯失一些集體表演的機會。在往常的一些親子活動中,家長、老師“連哄帶騙”也無法令洋洋很好地合作。
洋洋的父母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存在諸多不當之處。孩子在公開場合的過分害羞常常讓家長覺得“丟面子”,事后會對孩子的行為大聲指責,甚至說反話冷嘲熱諷。此外,孩子的媽媽是典型的完美主義性格,孩子行為稍有不對,媽媽就直接干涉,或者用犀利的眼神審視孩子。這使孩子的性格變得更加內斂而倔強。
今天,他肯定不是故意不卷被褥,大概是為了成為最先穿好衣服的人,想得到發午點的機會,才急匆匆地出了寢室,卻忘記了今天要卷被褥的事兒。
采取措施:
1、對于洋洋這種自尊心過強的孩子,需要更多的教育機智。如果簡單處理,孩子可能只會木訥地站在一旁,擔心著老師的批評和同伴的嘲笑。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令孩子更加抗拒。
2、對完美主義,非常害怕犯錯誤,有時為了避免懲罰還會否認自己的錯誤的洋洋來說,要假裝忽略他的對抗,讓他不知不覺放下防衛。對他的錯誤多加包容,對他的優點多些表揚,讓孩子以平常心看待生活中的“失誤”。
3、和孩子家長共同協商,在家里,家長避免對孩子的要求過于苛求,對孩子的錯誤多謝包容,對孩子的成績及時肯定。不要傷害孩子自尊心,不強求孩子當眾表現。在班上,從安排洋洋做值日生、老師的小助手入手,每天分派許多具體的任務給他,經常以小獎狀的形式表揚他。請洋洋父母把孩子做過的有進步的事情拍成錄像在班級播放,客服孩子懼怕在集體面前表現的心理,以此幫助洋洋重新建立起在集體中的“形象”,敞開心扉、快樂成長。
獲取成效:
片刻后,我站在寢室門口,搖手招呼他道:“洋洋,來,給錢老師幫個忙吧,你平時最愛幫老師干活了,是不是?”果然,他半信半疑地跑來,問我要他幫什么忙。我悄悄地湊到他的耳邊說:“幫我把那張鋪著紅毛毯的床鋪卷一下,老師知道那個小朋友忘卷了,不過沒關系,知錯就改還是好孩子,你去幫幫他吧!”他看著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就立即跑去把床鋪卷好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家園努力,洋洋逐漸開朗起來。面對別的小朋友的小失誤,比如打翻水杯,弄壞美術作品等,他還會學著老師的口氣說:“沒事兒,老師不會怪你的。”可以看到,洋洋對待錯誤的評價也在漸漸變得積極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