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好的心得體會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大全,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閱讀公益培訓心得體會總結 教師閱讀培訓心得體會樣例篇一
八仙筒學區中心校 田靜
2015年4月28日---4月30日我非常有幸參加了第八屆全國中小學名師工作室發展論壇,在參加會議的兩天中更是有幸聽到了浙江省杭州市崇文實驗學校副校長虞大明老師講授的(五年級)語文《祖父的園子》一課,同時聆聽了圍繞“略讀課文教學”這一主題展開的主題講座。虞大明老師的課堂對我的略讀課文的教學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我雖不敢說自己聽了虞老師的課之后就一定對略讀課文的教學有了深刻的理解,但是最起碼,現在我知道了略讀課文的教學與精讀是有著本質區別的,而且略讀課文的“略”并不是簡單意義上的隨意刪減,而是減量不減質。略讀課文要的是“去掉繁瑣、僅抓主線、滲透運用、簡約充實”。這是我此次聽課一個最大的感受。想想自己一直以來對略讀課文的理解及教學,真是感覺十分慚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閱讀教學中要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與瀏覽。虞老師在課一開始就告訴學生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又推薦給他們一種新的學習方法,那就是多遍讀,反復瀏覽。課堂中精心設計了三次瀏覽。第一次瀏覽,讓學生緊扣課題,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學生第一遍瀏覽,想到了什么詞,就可以寫在課題旁邊。第二次瀏覽,讓學生把剛剛提煉的詞語變成問題,如“為什么說這是一個應有盡有、生機勃勃的園子?”等等,并強調將這些詞語變會問題,并帶著這樣的問題去學習,就能使學習更深入。學生帶著這幾個問題第二遍瀏覽,從文中找到相應的句子,把這個詞語寫在這個句子的旁邊,進行交流。第三次瀏覽,又讓學生帶著“為什么是自由快樂的“這個問題,用圈關鍵字的方法,想象蕭紅在園子里干了哪些事?又以這些事情中最重要的是哪件時?來引領學生精讀課文的重點部分,看似簡略的三遍讀,實則一遍比一遍更具體。正如虞老師自己所說的那樣,“讓學生學習略讀與瀏覽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這是略讀課文教學的重要邏輯起點。”而在此基礎上重點部分采用精讀,真正實現了略讀課文的簡約但不簡單。
單、有效。如還有的學生說抓住了祖父的神態。老師馬上引導到理解祖父的幾個“笑”上去,同時強調了寫人物的神態可以把事情寫得很具體。虞老師就是這樣引導學生自主發現文中作者把事例寫具體的方法,并告訴學生在今后的習作中進行運用。
短短的四十分鐘虞大明老師展示的不僅僅是一堂精彩的略讀語文課,更是一種對略讀教學的引領,突然間我發現,原來我們的略讀課文可以這么靈動,這么有魅力,讓人思考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該如何研讀文本,如何來駕馭略讀課文,虞老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的關注,是學生學習情緒調動的魅力所在。虞老師以獨到的教學視野,聆聽學生的反饋,作適時的引導,讓學生暢所欲言,始終以高度的注意力參與教學活動。這對于我們平時在教學中,在公開課中往往重于完成自己教學任務,為教而教;教學中不能及時聽出學生的回答時的錯誤,作有機的引導,形成明顯的差異。
生活就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充電的過程,虞老師的略讀課文的教學對于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充電過程,這對我今后的略讀課文的教學起到了引領的作用。
閱讀公益培訓心得體會總結 教師閱讀培訓心得體會樣例篇二
六一過后,園內組織學習了《幼兒園工作規程》。通過學習,我深刻體會到認真學習《幼兒園工作規程》的重要性。《規程》是為了增強幼兒園的科學管理,提高保育和教育質量,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制定的。認真學習工作規程能夠讓本身把工作做到實處,在規程總則中明確指出幼兒園的`任務是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民展的教育,還提出了幼兒園保育和教育目標: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發育和機能的協調發展,增強體質。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和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智力,培養正確動用感官和運用語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進對環境的認識,培養有益的興趣和求知欲望,培養初步的動手能力。萌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愛集體、愛勞動、愛科學的情感,培養誠實、自信、好問、友愛、勇敢、愛護公物、刻服行為和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培養幼兒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等。這些也將成為我以后保育教育工作的奮斗目標。
我們都知道幼兒園期是對人的一生有著重要影響的時期,然而又是易被成人忽視,幼兒自己全然不知其價值和不能把握其發展進程的時期,幼兒期是幼兒需要成人精心照顧和保護的時期,然而又是其自理,自立的需要日益增長的時期。為此,綱要中指
出老師的責任更加重大。它需要教師對生活的熱愛珍惜和敬畏對生命規律的生命潛力的認識,理解和尊重對生命早期智慧的敏感,心中驚喜和理解。它需要教師深刻地懂得生命的整體性。從這個意義上說,幼兒教師必須進行上與幼兒生命特性相結合適應的教育,讓幼兒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
《規程》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這一作風和角色的定位符合當今世界的幼教發展的潮流。”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許多研究都清楚地表明。教師支持是兒童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如費德曼教授的“非普通性發展理論”告訴我們幼兒個體可憑借其后學習的傾向在“普遍范疇”(指人類個體一般都能獲得的共同發展經驗,如客體永久性概念的獲得)實現其發展,總之教師承擔的不僅僅是知識傳授者的角色,如何在教育中靈活地扮演適宜的角色與幼兒積極的互動,這是教師工作中富有挑戰性的環節。
《規程》提出: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幼兒園應該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中,并注意活動過程。這使我大白:必須徹底改變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偏向。我班雖然是學前班了,但是我們也應遵照《規程》中的內容,在平時的教育教學當中多以游戲的形式舉行,增強師幼之間的相互作用性,提高幼兒的踴躍性,讓幼兒在興奮的中學習知識。
我認為做為一名幼兒園教師,先要學會尊重、信任孩子的思想。教師都應該以周全的眼光來看待每一位幼兒,發揚幼兒的優點。要很好的把握教育教學方向和目標,在教學實踐中學會創新,時刻堅持幼兒園的教育宗旨,為幼兒更好的成長面奮斗。
《幼兒園工作規程》是所有幼兒教師在工作中的理論依據,它為幼兒園教育工作者指點引導了方向。通過學習《規程》,在工作中要做到胸有成足,在以后的工作實踐中,我將不斷的、深入的學習,把《幼兒園工作規程》精神慢慢落實到工作本身去。
閱讀公益培訓心得體會總結 教師閱讀培訓心得體會樣例篇三
7月16、17我們在襄陽職院主校區進行了為期兩天的小學英語新教材培訓,此次培訓邀請了兩位英語教學專家,為我們細致、全面而又生動地講解了小學英語改版以后的內容及要求。小學英語教師必須學習“英語課標”才能適應教材改革的需要,才能適應新教材新教法的需要,才能適應當今素質教育的需要,才能把握新知識體系和學生實際,提高課堂效益,達到"英語新課標”設計理念的基本要求。一句話,才能順應教育改革發展潮流,當一名合格的或優秀的小學英語教師,達到教書育人,不誤人子弟的目的。
我對新課標的最大的體會是:新課標體現了以人為本,注重人的發展的新理念.摒棄了過去的教學大綱只重視知識技能的傳授的落后觀念。
一、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英語有濃厚的興趣才會愿意學,要讓學生有興趣,我們首先得讓學生感到英語易學,其次讓學生樂學,最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他們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二、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
現代課程價值的取向就是要使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要做到面向全體學生,正確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在小學英語教學的整體目標上不僅僅是關注小學生知識有所得,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要使小學生能夠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擁有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要讓小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換句話說小學英語教師一定要關注學生健康人格的發展,既要從事教學活動,又要從事教育活動。
2、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要確立以學生為中心和以學習為中心的指導思想。以學生為中心就是要求小學英語教師在教材選用和教法設計時,密切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考慮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發展水平,考慮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學習要求與個體差異。以學習為中心,就是要求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把英語課上成知識傳授課,不要以教師的教代替學生的學。小學英語課一定要讓學生在活 動中去學習英語,通過說說、聽聽、唱唱、玩玩等形式,讓小學生感受到學習英語的快樂,從而培養學習英語的興趣。
3、要真正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課堂教學氛圍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和諧的師生關系有時教法更重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以小學生的朋友、幫助者的身份出現。尊重每一個學生,特別是關愛那些在英語學習方面有困難的學生,要盡可能多地為小學生提供實踐英語的機會,鼓勵他們所做的嘗試,保護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學習英語的活動中,增強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參與性,培養合作意識。
三、創設情景
用自己充滿激情的表情和動作去感染學生,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來。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創設情景,相互交流,啟發學習動機,樹立學習信心。直觀情景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之中一種很重要的教學技巧。教師要充分利用教科書中的課文來創設情景,如打電話、購物、生日聚會、旅游、問路等。為學生提供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
四、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
小學英語教學在教學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設計、教學評價的實施和課程資源的開發上都要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就目前小學英語教學的現狀來看,要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主要應該都考慮以下幾點:一是把課堂還給學生。小學英語教學一定不要變成教師滿堂灌的知識課,不要讓小學生在課堂上被動地學習。“玩”是兒童的天性,“游戲”是兒童的重要的學習方式,從這種認識出發,“活動”就應該是小學英語教學的主要形式。只有在活動中兒童的天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釋放,只有在活動中兒童才會獲得學習的成就感,才會鞏固學習興趣。二重新定位師生關系。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主要的作用是指導小學生在活動中構建知識,提高技能,磨練意志,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發展心智和拓展視野。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一定要強調師生互動。小學英語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小學生的學習會更加主動,學習效果會更加明顯。三是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教學評價的過程中,一定要滿足小學生英語學習的需要。
尊重個體差異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十分重要。尊重個體差異有兩層含義,一層含義是要認識到我們的學生是有差異的,另一層含義是我們應該做到針對不同差異的孩子進行教學,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所獲
五、應及時進行有效評價。
評價是一種教學方法,一種教學手段,一種學生成長的記錄。首先,教師可以用語言對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如恰當地運用好:good! good job! you did well。 great! well done! you’re a good boy。 you’re a good girl。 其實,教師只要真心真意地尊重學生,就會想出各種各樣生動的、表揚式的、激勵性的語言來鼓勵學生。這些贊揚的話就像“興奮劑”使小學生精神振奮,信心倍增;其次,教師還可以用體態語言對小學生進行表揚和評價。如小學生英語說得好,教師就鼓掌祝賀;小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回答正確時,教師就豎起大拇指贊賞;對認真聽課的學生,教師微笑贊許。對表現好的小組,教師進行加星等,更好地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學生的知識結構在不斷更新,駕馭英語的能力在不斷提高,掌握的詞匯在不斷擴充,社會對英語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教師只有通過對新教材的學習,迎接新理念新考驗新挑戰,大膽運用新理念、新方法到課堂實踐中,努力落實新課標,善于鉆研,才能駕馭教材,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
閱讀公益培訓心得體會總結 教師閱讀培訓心得體會樣例篇四
《與幼兒教師對話——邁向專業成長之路》這是作為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書籍,值得我們好好品味一下,為此靜下心來讀了這本書。麗蓮。凱茲博士是國際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從事幼兒教育、教師成長研究多年,對兒童發展與教育、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乃至學前教育事業發展具有豐富、獨到的認識。一打開書,發現這書由上篇和下篇二部分組成:上篇“幼兒與幼兒教育”,下篇“幼兒教育議題”共十六章節,一個個的章節,來自凱茲博士在世界各地的早期教育會議上所做的演講,其中大部分的內容源自于幼兒教師、父母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提問或討論中涉及到的特別體驗的問題,這些特別的問題和體驗均是他們在如何更好地解決與孩子相處時的共性問題中所遇到的,雖然他們來自世界各地,但是他們遇到的問題竟然如此的相似,有著非常多的共通之處。
通讀此書我收獲頗多,全書大體從三個方面介紹闡釋幼兒教師的教育過程。
一、從研究孩子的需求著手,作為研究的客體——幼兒,我們只有在知道他們需要什么,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引導他們,才能使教育效果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本書概括出幼兒“六要素”即(安全感也給我日常工作中的不足之處進行彌補,從而使我對幼兒有了更深一層次的認識;適度的自我肯定、生命的價值與意義;理解生活經驗;與有“權威”的成人一起成長學習;樹立學習的榜樣)讓我們知道其幸福與世界上其他幼兒的幸福是密不可分的。
二、在教學的方式、方法、方面的探討和研究。
此書在介紹一些教學的方式、方法時,充分地體現出麗蓮。凱茲博士的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豐富的教育涵養,在給我們拓寬知識面的同時,也告誡我們在教育幼兒時:一是充實自己知識的貧瘠和對教育的嚴謹態度。二是增強對知識的掌握深度和對是非標準的衡量。三是引導幼兒教育方向上,不能一味盲目地教育幼兒教師的價值取向決定幼兒的價值取向,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人生觀、價值觀方面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認識水平。
三、系統地對幼兒教師隊伍進行分析與研究。
在分析教師角色、幼兒教育的專業性時,麗蓮。凱茲博士教育反應強調教師要與兒童維持一種適度的“疏離”來增進兒童評價的客觀性,也有助于避免教師自身的情感衰竭,并保證教師正常執行角色功能,給予兒童公平的教育與發展機會。凱茲博士提醒人們,盡管兒童自尊和發展是教師與家長共同關心的一件事情,但是“目前用來培養自尊的做法實際上是在養成兒童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以及關注別人如何看待自己”,而不利于培養兒童適宜、積極的自尊。
作為讀者,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時刻感受到麗蓮。凱茲博士豐富的教育經驗和思考,從這一刻起我會細細品味、感知麗蓮。凱茲博士學術的氣質和精神!并不斷地運用于我的教育教學中……
閱讀公益培訓心得體會總結 教師閱讀培訓心得體會樣例篇五
1、學習到教師職業的特點:堅持以身作則、說到做到;堅持讓學生認為他們每天都有所不同;堅持拒絕放棄任何人;堅持幫助學生,讓他們有信心完成任務;堅持良好的態度,因為態度決定一切;堅持讓自己成為學生心中的精神領袖;堅持幫助學生認識到他們可以是成功的人。總之,堅持就是課堂管理的鑰匙。
2、明白到教師要想積極地開展教學,就要講到學生的心里去。首先就要讓學生信任你,這樣就可以帶領學生們遨游四方。
3、確立規章和制度,當學生背離了約定的章程時,就要督促他們練習、練習、再練習等等。
1、人非圣閑,教師在不小心犯了錯的時候,要及時改正錯誤。要做到承認錯誤并從中吸取教訓,不應該一蹶不振,要勇敢地振奮你的精神。
2、要觀摩其他教師的課或是多讓指導教師聽聽自己的課,從中會受益頗多。
3、在教學上,要因材施教、切忌只講不練、切記照本宣讀、允許和鼓勵學生互相幫助,一起學習、多關注學生的優點、適當傳授一些社交禮儀、將課堂內容與現實生活相聯系、作業適量、讓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總之一切教學以學生的最大利益為重。
1、首先必須意識到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獨特的天賦、技巧、優點和夢想。要尊重差異,尊重個性,發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
2、教師要點燃學生心中的火花,要保持微笑。在孩子的世界里,他們更喜歡開開心心的教師,一個簡單的微笑足以讓你走進孩子們的內心世界。
3、教師要搭建成功的舞臺,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不斷地督促他們前進,讓他們相信自己能行,他們就能做得到。
4、教師的評價,對于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因此,要給學生比實際情況稍高一點的評價,讓他們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會成為最優秀的自己。
1、每天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在建立了某個規范后,一定要堅持執行下去,只要你能讓自己堅持下去,你就有機會掌握教師管理權。
2、從講桌后面走出來,站在講臺上,你是那些求知若渴的學生思想的源泉,走出來,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提高學生的聽講意識,促進教學的展開。
3、樂觀地教學,切記,學生需要的是積極的、有影響力的、真正關心學生成長的老師,他們更喜歡這樣的老師,同時也更喜歡這樣的老師講的每一節課。
時間飛逝,不知不覺就來到了結束語部分。在結束語部分,明白了老師勤于探索和追求,就可以點亮孩子的靈魂,慢慢地,改變他們的世界,讓孩子不斷地實現自我超越。教師要用愛心去感觸每一個孩童,一直鼓勵他們勇于攀登,耐心地給予他們你所擁有的一切,這樣可以改變孩子的整個世界。
讀完這本書,明白了作為一名教師身上所承擔的職責,明白了教師力量的偉大,明白了教師職業神圣的內涵。除此之外,還體會到教師真正的意義。真是如此,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對于新手上任的我,在這本書的帶領下,我會快速成長,試圖做一名合格、稱職、優秀、受所有學生敬愛的老師。我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學生,我會鼓足干勁、精神飽滿地對待每一天的教學。相信愛心+耐心+恒心=成功。教師職業,我來了!
閱讀公益培訓心得體會總結 教師閱讀培訓心得體會樣例篇六
在這本《名人傳》中較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的故事。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不幸的是,貝多芬的父親并不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他天天讓貝多芬練琴,不顧及他的心情,一個勁兒的培訓他,有時甚至把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進一個屋子里關起來,一關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學音樂。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他的母親在他十六歲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變成了揮霍的酒鬼。這些不幸一起壓到了貝多芬的頭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也因此導致他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地他就成名了。當他沉醉在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當中時,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他的耳朵聾了。對于一個音樂家而言,較重要的莫過于耳朵,而像貝多芬這樣以音樂為生的大音樂家,卻聾了耳朵,這個打擊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為什么還能成功呢?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有著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斗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愿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那么,對于今天的讀者來說,《名人傳》又能給予我們什么呢?在一個物質生活極度豐富而精神生活相對貧弱的時代,在一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里,《名人傳》給予我們的也許更多是尷尬,因為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在《米開朗琪羅傳》的結尾,羅曼·羅蘭說,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不說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們應上去頂禮。在那里,他們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們再回到人生的廣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斗的勇氣”。對于我們的時代,這實才是真言。《名人傳》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
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斗。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斗。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