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基礎,黨支部書記作為基層黨組織的帶頭人,其綜合政治素養的提高以及工作的開展對基層黨組織工作的開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是保持黨員先進性、帶頭作用的關鍵。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高校領導讀書班研討發言稿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篇一:高校領導讀書班研討發言稿
念好“緊”字訣推進主題教育見實效
學院以念好“緊”字訣為抓手,周密安排、迅速行動,推動主題教育見實效。
一是緊抓理論學深悟透。校黨委堅持把理論學習作為主題教育的重中之重,壓緊“統一思想-學深悟透-研討交流-學以致用”的學習鏈條,邀請教育部宣教中心領導作專題輔導,黨委委員按計劃聯系分管工作開講專題黨課,并到翔安大宅、南安東田、安溪龍門等地開展現場教學。
二是緊盯問題調研整改。聚焦“黨建與事業發展深度融合”“融媒體中心建設”等課題,堅持“走下去”和“走出去”相結合,深入一線找問題根源的同時,組織到深圳、湖南、廣東、山東等地高校學習取經。圍繞解決師生“急難愁盼”,推進美化學生生活區,建設步行街,打造最美南洋湖,建設地下跑道、外環車道,修訂有關職稱評審,科研資助,思政課教師、輔導員專項補貼等文件,不斷提升師生滿意度。
三是緊促學生就業創業。去年,在疫情背景下,學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9。33%,榮獲“2022年度福建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先進單位”。今年繼續加大訪企拓崗力度,組織掛鉤幫扶就業創業難學生,截至2023年6月底,畢業生就業率已達81。2%。
四是緊推學校高質量發展。成立鄉村振興學院并設翔安、德化、閩清、南安東田等工作站,黨團組織和各專業全面對接翔安各村和社區,舉辦翔安村“兩委”學歷提升、美麗鄉村講解員培訓班,共建翔安黃厝電商直播基地、打造大宅火龍果形象標志等;成立家長學院,開講60多場公益講座,舉辦首屆“愛生節”,開展“5·25”心理快樂墻、“5·20”一封家書等活動,獲中國關工委“‘家校社共育’金推手”榮譽。服務鄉村振興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和學校高質量發展。
學校將進一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著力推進黨建與業務的深度融合,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以更高質量的黨建引領學校更高質量發展,為辦好人民滿意的一流民辦職業大學,為建設教育強國和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南洋力量!
篇二:高校領導讀書班研討發言稿
凝心鑄魂學思想踔厲奮發助發展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學院黨委牢牢把握“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把職責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把自己擺進去,加強理論學習、強化問題導向、狠抓落地見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助推軟件學院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
融入立德樹人“風向標”。校黨委以主題教育為契機,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將開展主題教育與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緊密結合,與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緊密聯系,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一馬當先”知識競賽、“青馬工程”培訓、“砥礪奮進新征程”等活動。以德育為先,落實“五育”并舉,鞏固拓展“三全育人”成果,努力開創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把牢思想根基“方向盤”。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舉辦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3場、專題研討會2場,班子成員全員上黨課,黨委班子成員及黨員教師上黨課10余場,參加黨課人數累計1000余人次。大興調查研究之風,黨委領導班子從抓黨建促發展、新時代民辦高校黨的建設探索等6個方面深入調研,對照“深、實、細、準、效”標準,著力解決師生急難愁盼的問題,提出務實管用的舉措。
做好服務保障“助推器”。我們聚焦師生所需,解決實際存在的困難,完成4個辦實事項目。校黨委針對畢業生就業難問題,召開座談會和就業培訓,校領導帶隊訪企拓崗,推進就業工作,拓寬實習就業合作渠道,挖掘更多就業資源。通過“走出去請進來”方式,走訪企業153家,新拓展實習、就業崗位1700余個。校園建設不斷擴大,新建學生宿舍及食堂。成立校園應急隊,24小時值班,第一時間化解苗頭性隱患,維護校園安全穩定。2023屆畢業生專升本考試錄取率創歷史新高。
行百里者半九十。學院黨委將繼續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更高站位、更新視角、更實舉措,推動全體師生將學習、調研成果轉化為攻堅克難的動力。
篇三:高校領導讀書班研討發言稿
深學細研實干培根鑄魂奮進新征程
學院黨委牢牢把握“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學深學精,筑牢思想根基。我們多措并舉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先后開展“學習有聲”“品讀經典”“走進下黨”“知識競賽”等活動,將原文原著研讀與實踐學習相結合;舉辦讀書班、思政大講堂、研討交流會等,引導黨員干部靜心學、沉心思、潛心悟,深入研讀主題教育必讀教材,先學一步、學深一層;堅持將主題教育與學校發展緊密結合,聚焦學校內涵建設,推動學校落實落地“三全育人”、創新教育教學等,扎實推進學校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沉進基層,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結合學校實際,我們堅持用好黨的創新理論,深入基層,研究解決新情況新問題,圍繞師生所關心的難點重點,聚焦鄉村振興、產教融合、優秀傳統文化、黨外干部建設、師資隊伍提升等方面內容,制定7個調研課題,通過走訪基層、座談交流等形式調研,了解師生所盼、基層所難,將調研問題納入“問題清單”,通過黨委會、領導小組會等方式,對列入清單問題逐一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切實推動調研成果轉化為解難題、促發展、開新局的具體行動。
賡續紅色血脈,思政工作抓在實處。創新思政課育人模式,我們與廈門軍營村和白交祠村、寧德下黨鄉共建“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并作為“書記講思政課”教學點。1997年,習近平同志在白交祠村和軍營村考察調研,我在現場聆聽了習近平同志的諄諄教誨、殷殷囑托,切身感受了習近平同志一心為民的情懷。在思政課堂上,我與同學們分享了我的經歷和感受,同學們紛紛表示,要將所學所悟轉化為實際行動,努力學習,讓青春之花為祖國綻放。在下黨,我們與下黨希望學校開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發揮學校教育資源優勢,助力鄉村教育發展。
篇四:高校領導讀書班研討發言稿
持續增強民辦高校思政工作自覺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我院全面落實“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上下功夫,扣牢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目標,大力加強意識形態工作,持續增強思政工作自覺,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一、堅持以學鑄魂,筑牢思想根基
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思政課教師座談會等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加強和改進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旗幟鮮明講政治,胸懷“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根據藝術院校學科專業特點,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辦法、新路子,切實推動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再上新臺階。
二、堅持以學增智,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完善學院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實施時代新人鑄魂工程、“大思政課”建設工程,完善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建立健全思政課一體化備課研修、結對共建和交流展示機制,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加強對教師聽課、巡課工作的檢查和對教師上課過程的監督,進一步完善實踐教學改革。
三、堅持以學正風,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引導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更好擔當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持續落實師德師風第一標準,大力宣傳師德高尚、師風嚴謹、師能突出的優秀教師,評選“師德標兵”,激勵廣大教師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落實師德違規查處通報和報告制度。深化教師評價改革,修訂教師職稱評價標準。
四、堅持以學促干,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我院結合藝術院校特色,依據藝術專業特點,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在內容、載體和方法等方面積極探索,繼續推進“藝術專業課程思政”的教學實踐。特別是在藝術課堂和舞臺實踐中,以主題經典劇目或作品為教材選擇依據,整合專業課思政教育內容,構建課程思政教育教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