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我們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以下是我?guī)痛蠹艺淼淖钚滦牡皿w會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凝聚法治宣傳力量心得體會篇一
法治,關乎國家,也關乎每一個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社會層面就體現(xiàn)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開門立法,凝心聚力,才能確保國家健康發(fā)展、人民安居樂業(yè)。
例如在制定民法總則的過程中,全國人大常委會3次審議草案,每次審議后,草案都上網公布,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全國有15萬人次參與了民法總則草案的討論,提出意見建議7萬多條。民法總則的立法過程讓廣大人民群眾感受到什么是科學立法、民主立法。
地方立法也要充分體現(xiàn)這一精神。地方立法中:
首先,要增強大局意識,圍繞中心、重點立法。
其次,要增強特色意識,立足市情立法。
再次,要增強問題意識,用問題引領立法。
最后,要樹立體系意識,維護法制統(tǒng)一。
時代呼喚法治,人民期盼法治。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體制和程序,努力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擁護,如此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方可實現(xiàn)。
凝聚法治宣傳力量心得體會篇二
通過學習,讓我深深的知道:“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 到底什么是師德?所謂師德,就是教師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養(yǎng)。愛崗敬業(yè),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誨人不倦,有教無類 ?,這都是師德。“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踏上三尺講臺,也就意味著踏上了艱巨而漫長的育人之旅。未來世界的競爭是教育的競爭、人才的競爭。推動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主體——教師,肩負著光榮而神圣的歷史使命。要培養(yǎng)造就二十一世紀高質量、高規(guī)格的人才,就必須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而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是教師的師德,教師的師德決定了教師的素質,教師的素質又決定了教育的質量。因此,加強師德建設工作是時代的需要,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隊伍建設的總樞紐,也是搞好教育戰(zhàn)線行風建設,決定教師隊伍建設成敗與否的關鍵。當前,由于受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有悖師德的現(xiàn)象屢禁不止,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民教師良好的整體形象。例如:教師急于求成,往往口不擇言,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因做錯題而罰抄卷子,遲到就罰打掃除等變相體罰學生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教師不公平地看待學生,把學生清晰地分為三六九等,做不到一視同仁。對優(yōu)生“笑臉相迎”,對后進生“橫眉立目”,給學生造成極大的心理傷害;追逐短期效益,盲目地亂辦班,亂收費的現(xiàn)象也屢見不鮮。
導致師德失范現(xiàn)象的因素很多,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 尊重個性,因材施教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發(fā)展的主體。教師面對的是學生的未來,而不是個人眼前的榮譽和利益,要立足于學生的成長。因此教書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從大處著眼。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習慣于只看眼前,不顧將來,以剝奪學生個性為代價換取教師的師道尊嚴,以犧牲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代價,過分苛求學生的成績,換取暫時的高分。眾所周知,愛迪生七歲上學,因成績差退學,愛因斯坦兩歲說話,上學智力遲鈍,德國詩人海涅是盡人皆知的后進生,普京上小學時學習成績一塌糊涂,而現(xiàn)在成為力挽俄羅斯經濟大滑坡的總統(tǒng)。事實表明,學習成績與創(chuàng)造力無明顯的聯(lián)系。創(chuàng)造力有早晚,先后之分,越是有個性的人,創(chuàng)造力越突出,個性是創(chuàng)造的前提,把個性多樣性作為一種有價值的東西,一種財富來加以接受,我們就不會按成績把學生分為三六九等,我們眼中就會沒有差生,只有差異。實施有差異的教育,實現(xiàn)有差異的發(fā)展。
二重視溝通,情感育人
搞教育不能搞形式主義,這也是一種不理智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因為,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有其階段性,不能強求一致,無法整齊劃一。而真正能夠給學生以偉大啟迪和深刻影響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細節(jié)。課堂上,先與學生進行溝通,問問他們想聽什么,怎么講才能調動興趣,然后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讓每一個學生都對學習有新的認識,不訓斥學生,總是能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給予及時的表揚,真誠地賞識他們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是教師最基本的道德素養(yǎng)。我們的教師隊伍中,絕大多數(shù)責任心都很強,然而,僅僅有責任心是不夠的,變單純的“責任”為豐富的“情感”,按理說現(xiàn)在的學生在家里是小皇帝,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與其父母相比,我們再去關心他們的生活豈非多余,如果這么想那就大錯特錯了。生活在學校里的學生當然希望得到來自老師的關心愛護。時常關心學生的衣食住行,會讓學生感覺到長輩的關懷,集體的溫暖。作為學生,都愿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師。作為教師,也都愿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學生。所以,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同學都愿意接近的學生,或者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學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師,你本身就應當是一個有道德的人。
通過學習《教師法治教育讀本》使我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自身需要學習怎樣的法律知識。而《教師法治教育讀本》旨在向教師普及法律知識,幫助教師提高自身的法律素養(yǎng),運用法律更好地教書育人。《教師法治教育讀本》遴選出與教師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緊密結合“五五”普法的要求,結合切實的案例,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教師進行一次法律的洗禮,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實踐性。前四章梳理了憲法、民法、刑法以及行政法的基本內容,使教師對法律知識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后四章重點講述了教育法律制度以及教育法律制度在教學中的具體實施。書中詳細闡述了有關教育法的基本理論,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怎樣運用法律來教育教學提供了建設性的意見,并提出了具體的方法和措施。編者力圖通過這《教師法治教育讀本》,為教師隊伍提供一個藍本,幫助教師增加法律知識的儲備,提高法律素養(yǎng),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自覺運用法律知識,保護廣大學生的合法權利,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遵紀守法做好表率,保障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在辦公室很多老師都在議論案例分析的警鐘。使我深刻的認識到我們在抓好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教育的一些法律法規(guī)更要時刻銘記于心,我們要依法治校,在對學生的管理上,不要因為怕?lián)熑味蝗ス芾碚f教,也不要帶有體罰性質的懲戒。
我也真誠地希望廣大教師能夠認真閱讀這本《教師法治教育讀本》,嚴格遵守教育法律,以教育法律為準繩,正確地處理學生事件,捍衛(wèi)自己的權利,履行教師的義務,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
最后提醒我們的同行們,要認真學習教育法制的基本知識,不斷增強教育法制觀念,在教育教學中才能自覺地貫徹執(zhí)行國家的教育法律、法規(guī),正確的履行自己的權利和義務,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不斷增強貫徹國家教育方針的意識和能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管理學生水平。
依
法
治
教
——讀《教師法治教育讀本》有感
本學期上班第一天,在學校行政會議上,何校長特意提到了這本書,準備要在法制學習的時候給教師們講一講,尤其是要把案例部分重點地講解分析,以此給所有教師明鑒:我們在抓好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教育的一些法律法規(guī)更要時刻銘記于心,我們要依法治校,在對學生的管理上,不要因為怕?lián)熑味蝗ス芾碚f教,也不要帶有體罰性質的懲戒。
真誠地希望廣大教師能夠認真閱讀這本《教師法治教育讀本》,嚴格遵守教育法律,以教育法律為準繩,正確地處理學生事件,捍衛(wèi)自己的權利,履行教師的義務,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
凝聚法治宣傳力量心得體會篇三
1、筑堅強堡壘,樹先鋒形象,促科學發(fā)展
2、掀起創(chuàng)先爭優(yōu)新熱潮,開創(chuàng)富民強市新局面
3、實施“凝聚力工程”,夯實黨的執(zhí)政基礎
4、做好凝聚群眾工作,增強黨組織感召力
5、增強凝聚力,創(chuàng)爭譜新篇
6、做好凝聚社會工作,增強黨組織影響力
7、創(chuàng)先爭優(yōu)求突破,科學發(fā)展促趕超
8、一點一滴匯聚你我之力,一舉一動成就科學發(fā)展
9、凝聚力就是吸引力、感召力、影響力
10、實施“凝聚力工程”,提高黨的執(zhí)政水平
11、創(chuàng)先爭優(yōu)無止境,科學發(fā)展不停步
12、下基層,訪群眾,解難題,促發(fā)展
13、實施“凝聚力工程”,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
14、增強黨的凝聚力,永葆黨的先進性
15、發(fā)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努力建設“五個沅江”
16、立足崗位做貢獻,創(chuàng)先爭優(yōu)當先鋒
17、凝聚黨員,凝聚群眾,凝聚社會
19、組織爭先進、黨員爭優(yōu)秀、群眾得實惠
20、強化爭先意識,提高服務效能
1、大力實施“凝聚力工程”,深入推進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
2、增強創(chuàng)先爭優(yōu)意識,提升黨建工作水平
3、發(fā)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努力建設“五個沅江”
4、凝聚黨員,凝聚群眾,凝聚社會
5、做好凝聚黨員工作,增強黨組織吸引力
6、凝聚力就是吸引力、感召力、影響力
7、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凝聚發(fā)展力量
8、做好凝聚群眾工作,增強黨組織感召力
9、做好凝聚社會工作,增強黨組織影響力
10、增強黨的凝聚力,永葆黨的先進性
11、堅持科學發(fā)展,加快富民強市
12、加強黨的建設,推動科學發(fā)展
13、強化爭先意識,提高服務效能
14、實施“凝聚力工程”,提高黨的執(zhí)政水平
15、組織爭先進、黨員爭優(yōu)秀、群眾得實惠
16、一點一滴匯聚你我之力,一舉一動成就科學發(fā)展
17、筑堅強堡壘,樹先鋒形象,促科學發(fā)展
18、下基層,訪群眾,解難題,促發(fā)展
19、實施“凝聚力工程”,夯實黨的執(zhí)政基礎
20、實施“凝聚力工程”,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指數(shù)
1、增強創(chuàng)先爭優(yōu)意識,提升黨建工作水平
2、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tǒng)一和社會穩(wěn)定。
3、大力普及科技知識,提高各民族群眾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4、保障少數(shù)民族的平等,維護民族區(qū)域自治權力。
5、鞏固好、發(fā)展好、維護好全縣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fā)展”的良好局面。
6、加強民族團結,發(fā)展上杭經濟。
7、積極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
8、一點一滴匯聚你我之力,一舉一動成就科學發(fā)展
9、凝聚力就是吸引力、感召力、影響力
10、實施“凝聚力工程”,提高黨的執(zhí)政水平
11、創(chuàng)先爭優(yōu)無止境,科學發(fā)展不停步
12、下基層,訪群眾,解難題,促發(fā)展
13、實施“凝聚力工程”,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
14、增強黨的凝聚力,永葆黨的先進性
15、發(fā)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努力建設“五個沅江”
16、立足崗位做貢獻,創(chuàng)先爭優(yōu)當先鋒
17、凝聚黨員,凝聚群眾,凝聚社會
18、實施“凝聚力工程”,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指數(shù)
19、組織爭先進、黨員爭優(yōu)秀、群眾得實惠
20、強化爭先意識,提高服務效能
凝聚法治宣傳力量心得體會篇四
作為教師,只有不斷地去學習,才能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范圍,及時更新知識,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求,進而更好的搞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對于我們青年教師來說在實際工作中有許多值得去學習和完善的地方。魏書生在班級管理中曾談到:學生是助手。對此他還進行了詳細的解釋:“班主任其實是專門為學生服務的船工,他們接了一屆學生上船,奮力將船劃向對岸,學生們上了岸,奔向遠大前程了,而班主任老師又把船劃回岸邊,接送下一屆學生。”每一屆學生的情況、素質并不由我們決定,對他們,作為老師,是沒有選擇的余地,就像船員沒有選擇顧客的權利一樣。我們只有接受,而且還要盡我們所能幫助他們教育他們。也正如他所說的:許多事情是沒辦法選擇的,但你可以選擇態(tài)度。
做班主任不能選擇學生,什么學生進來,你都得接受,但只要我們盡心盡力,問心無愧,積極面對學生的實際狀況,總有一天,學生會提高,會進步的。我一直認為,作為教師,就是傳道、授業(yè)、解惑。只有教師認真地教書,學生就可以學的好,這既是教師的職責,也是教好書的唯一途徑。盡管在素質教育中也提到“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但是我始終還是認為,作為教師,應盡職盡責地去教書,學生認真地聽老師的話,就是無愧于自己的事業(yè)。現(xiàn)在,通過學習魏書生的教育理論后,才清楚地認識到,這其實是一個教師角色的問題。教師是“船工”,學生和教師既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也是攜手互助的關系。因為在渡河的過程中,大家的目標是一致的,如果遇到狂風巨浪、險灘暗礁,教師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揮者,只去發(fā)號司令,而應把學生視為助手,并且與他們同心同德,共闖難關。我們教師必須從神壇上走下來,不要把學生和教師看成是矛盾的雙方,而是應該和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真正讓學生成為“助手”,而不是下屬或附屬。
自覺提升教育理念表現(xiàn)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我們更加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買通學生書本和生活之間的界限:關注學生的生命價值,給學生主動探索的時間和空間;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關注學生的心理世界,創(chuàng)設有挑戰(zhàn)性的題目情景;關注學生獨占的文化,增強師生間的有效互動;關注學生的生活狀態(tài),打破單一的教師教學的組織形式。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教師必須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多領域涉獵知識,而且具有多層次、多角度的發(fā)散性思維,進一步對本學科知識的理解和整體能力,對課堂教學的駕馭能力,建立有利于學生學習的良好氛圍,其核心是師生同等。課改使學生思維變得靈活了,使他們的自我意識增強了,甚至敢于向老師挑戰(zhàn),教師要放下架子,學會蹲下來欣賞學生,學會換位思考,有勇氣承認自己有不懂得地方,愿意與學生共同探討。教育是生命的火把,使聰明的橋梁,是通向文明的門路;教育事業(yè)是一項激動人心的事業(yè),它為我們提供了實現(xiàn)理想、激發(fā)聰明的宏大舞臺;為實現(xiàn)師生雙方的生命價值、獲得內在的幸福提供了無窮空間。我們教師肩負著課程改革的歷史重任,新課程的理念要內化為我們教師的教學行為,需要漫長的路要走。從根本上改變我們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將是一場持久地攻堅戰(zhàn),因此,我們必須隨時對自己的工作及專業(yè)能力的發(fā)展進行評估,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把學校視為學習的場所,在實踐中學習,不斷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反思,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
凝聚法治宣傳力量心得體會篇五
一個春心蕩漾、樂享青春的年紀。可她,在18歲時,遇到了一件不幸的事。但又稱,發(fā)生了一件奇跡。
那天,陽光不燥,微風正好,藍天托著白云。她來不及欣賞這美麗的風景,就急匆匆地趕往農田中。途中,要經過一條大渠。這條渠,有百年歷史,水非常洶涌。她害怕去遲了,于是,一路上小跑起來。到了渠邊,她仍然飛奔著。可就在這時,說時遲,那時快。她一不小心掉入了那條看似平靜,實則,隱藏著極大殺機的水渠中。
她掙扎著,可是,她越掙扎,水越猖狂。她這時才感覺到這水像一個脾氣暴躁的大漢。這時,奇跡發(fā)生了:離她十米遠有一對漢族兄弟瞧見了,兄弟倆不顧生命;不顧渠水的洶涌;更不顧一切。一個趕忙跳下去救那位回族女子,另一個則在旁邊尋找長棍什么的。大哥攔住女子。而小弟也找到了一根很長的竹竿。他爬下把竹竿的另一頭遞給大哥。可是,由于水的兇猛,大哥抓了一次又一次,才抓住了竹竿。在倆兄弟的默契配合下。他們戰(zhàn)勝了洶涌的渠水。這位脾氣暴躁的大漢都不得不在他們面前“低頭彎腰”。救上了那位女子。
后來,那位女子的父親帶著禮物,親自去拜訪這對“救命恩人”。雖然他們的民族不同,但他們就像一家人似的。從此幸福的生活。
由此看來,我們只有放下民族不同,方可團結一致。唯有團結一致,我們的祖國才可以變得更加強盛。“團結就是力量”,這句話說的好。如果我們不團結,會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嗎?如果他們弟兄倆不團結。就來那位女子6和她的青春嗎?我想:這是不可能的。
放下糾纏,彼此和好;放下心結,共筑大事;放下恩怨,團結一致。我們五十六個民族,就像石榴那樣。緊緊的團結在一起,組成一個大家庭。民族團結意識,應該烙在每個人的心中。
唯有民族大團結,方可奮進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