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春耕備耕下鄉簡報篇一
一、精心組織,加強領導。此次檢查我司高度重視,及時宣傳貫徹了各級關于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的通知精神,成立了安全生產大檢查活動領導小組,由主要領導任組長,抽調精干人員組成檢查組,并指定專人負責,確保檢查工作落實到位。
二、規定了檢查資料,確定了檢查方式。檢查采取項目部自查,業主和監理單位檢查、社會督查相結合的方式,以企業自查為主,條塊結合,公司各有關部門根據本單位職責各司其責。檢查資料包括安全生產職責制度落實狀況,安全生產法規、標準規程執行狀況,隱患排查整改和重大危險源監控狀況,應急管理狀況、安全基礎工作及教育培訓等,同時,以高速公路福泉高速公路莆田段擴建工程為重點,加大了施工現場安全管理、現場標志及防護設施布設、各工種相關規程操作、危險品的使用保管、現場用電及防火等方面的督促檢查。
三、對檢查組進行了嚴格要求。一是本著對職工群眾生命與財產安全的高度職責感,把這次的檢查當作大事來抓;二是深入一線檢查,注意源頭,深入檢查,以此次檢查為契機,把關從業人員安全規范和作業規程專業培訓以及工程設計中的安全規程和建設、生產、經營中的安全管理、安全操作,切實從源頭上排查治理各類隱患;三是嚴格落實即查即改職責制,堅持變差邊改,以檢查促整改,對檢查出的問題立即通知當事人員,嚴格落實整改措施,對暫時不能真該的隱患和問題,制定落實防范措施,指定專人盯守,并嚴格職責追究制度。
四、對檢查出的問題進行匯總。我司要求各施工企業于4月26日前對檢查的狀況進行反饋,由安全生產領導小組辦公室進行匯總,登入臺帳,認真分析、研究,做好總結。此次檢查查出安全隱患項。
透過這次的安全生產大檢查,極大地宣傳了安全生產有關法律法規,增強了全體干部職工的安全生產意識,對排查出的一些安全隱患進行了整改,基本消除了存在的安全隱患。為我市高速公路建設創造安定穩定的良好氛圍,為推動福泉高速公路莆田段擴建工程提前通車任務的順利完成創造條件。
春耕備耕下鄉簡報篇二
一、基本情況
贛縣轄19個鄉鎮、276個行政村,總人口59萬,其中農業人口49萬。全縣外出務工總數166680人,其中農村外出務工人數144930人,城鎮外出務工人數21750人。外出務工返鄉人員(包括春節返鄉)總數122730人。據調查了解,外出務工返鄉有多方面原因,其中因企業裁員返鄉的有24230人,占返鄉總人數的;正常返鄉過春節的有94675人,占返鄉總人數的;政策吸引返鄉就業創業的有3825人,占返鄉總人數的。
二、實施“個十百千”工程,引導扶持就近就地就業和創業
訓、勞動保障事務代理、社會保險、勞動維權等就業服務。二是為應對農民工返鄉高峰,2008年11月25日,縣委、縣政府召開了返鄉人員就業服務工作會議,對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服務工作作了專題部署。三是組織開展了全縣返鄉農民工情況調查,建立了返鄉農民工臺賬,做到返鄉農民工的姓名、年齡、專業特長、培訓愿望、就業要求以及聯系方式等“六清楚”。四是組織舉辦了2009年春季就業招聘大會暨全民創業推介會,共有128家縣內外用人單位進場招聘,提供了20668個就業崗位,并組織138個創業項目進行展示推介,進場人數達36000多人次,報名登記應聘人數19476人,達成就業意向9100人,現場錄用了6736人,達成創業意向213人。
(二)創優十項惠民政策。一方面,我縣積極貫徹落實省政府17條和市政府20項優惠政策,另一方面,結合我縣實際,出臺了10條惠及廣大返鄉農民工的優惠政策措施。
1、提供貸款扶持。出臺了《贛縣提供再就業小額貸款扶持返鄉農民工創業實施方案》,縣財政安排返鄉農民工小額貸款擔保資金300萬元和貼息資金360萬元,對自主創業的返鄉農民工提供5萬元以內的擔保貸款,并實行財政貼息,重點支持返鄉農民工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創辦農村經濟實體。對企業新增崗位吸納返鄉農民工達到職工總數30%以上,并與其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的勞動密集型小企業,給予200萬元以內的擔保貸款。目前,共為61名自主創業農民工提供了貸款扶持,累計發放貸款280多萬元。
人數達820多人;在其他鄉鎮開展農民工創業培訓110多人次。
3、優化發展環境。我縣在全市率先為返鄉農民工辦理《返鄉農民工登記證》,憑此證享受免費職業介紹、就業培訓、小額貸款、稅費減免等各項優惠政策。同時,我縣在縣工業園規劃了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引導返鄉回縣人員在工業園創業發展。此外,采取創建“返鄉創業一條街”等方式,為返鄉農民工回鄉創業搭建良好平臺,引導創業人員走規模發展、聚集發展和集約發展之路,以降低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成本,提高創業的成功率。
4、兌現社保補貼。為鼓勵用工企業錄用返鄉農民工,我縣對符合條件的返鄉農民工優先兌現社會保險補貼。目前,已兌現返鄉農民工社會保險補貼資金5萬多元。
5、實行崗位補貼。對40歲以上的返鄉農民工優先安排在縣內公益性崗位就業。對錄用他們的用工單位,按每人每月200元的標準撥付崗位補貼資金。目前,共開發和騰出各類公益性崗位140多個。
6、開展職業介紹。凡是返鄉農民工,在贛縣人力資源市場和各鄉鎮及工業園區勞動保障事務均所可享受免費職業介紹服務。目前,已為返鄉農民工提供免費職業介紹1780人次。
7、接續社保關系。農民工返鄉務農或失業期間,允許其重新建立個人賬戶,按城鎮靈活就業人員參保辦法接續社會養老關系、失業保險關系,繳納失業保險費、養老保險費。
8、減免有關稅費。農民工返鄉新創辦企業或從事個體經營的,兩年內減免工商、稅務、衛生等部門登記類、管理類和證照類規費。
9、緩繳社保費用。返鄉農民工創辦的企業,經批準可以在兩年內緩繳社會保險費。經核準緩繳期間,企業和職工繳費年限連續計算,職工應享受的各項社會保險待遇不變。
10、調處勞動關系。設立勞動保障服務中心,為返鄉農民工提供服務,并公布服務電話:4441431。
(三)推介百個創業項目。一是針對返鄉農民工的具體特點,我縣就業、外經貿、項目等部門齊心協力,密切配合,通過各種渠道收集項目,目前共收集和整理了100個適合返鄉農民工創業的項目,并在春季就業招聘大會暨全民創業推介會期間進行了集中展示與推介,確保廣大返鄉農民工及時參觀了解本地的創業項目,激發他們的創業熱情。二是在全縣范圍內開展“全民創業模范”評選表彰活動,對各行各業的創業典型,特別是返鄉農民工代表進行公開表彰,在全縣營造起和諧創業的濃厚氛圍。三是積極爭取上級支持,2009年2月11日省就業局在我縣開展“雙帶”(即帶資金、帶項目)服務活動,組織了全省80多個極具市場潛力的創業項目進駐我縣展示推介。
(四)創造千個就業崗位。我縣通過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發展農村產業化經營,大力培植第三產業,努力擴大縣內企業就業安置容量,僅今年元月份工業園就有贛州中瑞科技有限公司、贛州鋁業股份有限公司、贛州晶泰鋰業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開工或竣工,將新增就業崗位5000多個。在春季就業招聘大會暨全民創業推介會期間,我縣還將舉行隆重的“送資金”、“送崗位”活動,確保返鄉農民工在家門口實現就業,促進全縣就業形勢平穩,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贛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李敏榮)
春耕備耕下鄉簡報篇三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創業人員。
根據文件精神和要求,結合我鎮實際,制定下發了《201x年度創業工作安排意見》,成立了以鎮長陳文寶同志任組長,鎮分管副鎮長楊金林任副組長,各相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創業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鎮辦,負責日常事務。同時,為了確保創業活動有序開展,鎮創業辦公室將創業工作納入了年終目標責任制,對創業工作進行考核。
1、制發《201x年度創業工作計劃》,并與各相關單位簽訂了《201x年創業目標責任書》,明確了各相關單位創業人員的責任。
2、制定了創業目標責任書,明確了各單位的創業承諾。
3、制定了創業工作計劃,明確了各單位的創業目標責任。
4、制定了各相關單位創業工作計劃,并組織召開了創業工作動員會,對創業工作進行了部署。
5、組織召開了創業啟動會,對創業工作進行動員。
二、存在的問題
6、農村經濟總量不足。我鎮的經濟發展受到諸多因素制約,特別是農村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村產業結構不合理的主導因素還很多。
7、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農村勞動力素質較為低,缺乏創業意識,創業觀念不強,缺少創業。
8、農村勞動力的整體素質不高。農村勞動力的素質低,缺乏創業意識。
三、xx年創業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深入動員宣傳,營造氛圍。
充分利用各種宣傳陣地和各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積極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提高農村農民的創業積極性。
二)加強領導,落實創業舉措。
鎮、成立創業辦主任陳文寶同志任組長,鎮長楊金林任副指導,各相關單位、各相關村(社區)負責人、各相關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創業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本單位的創業工作,并明確各自創業工作的目標任務和要求。
三)加強協調,形成合力。
鎮成立創業工作辦公室,明確各相關單位的主要成員和各村(社區)負責人任小組組長,各村(社區)、各部門負責人和各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創業辦理領導小組,形成創業辦與各相關單位、村(社區)和各部門的協調機制。
四)做好宣傳,提高群眾創業意識。
充分利用各種宣傳陣地和各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氛圍。
xx年度創業工作總結范文二
我鎮201x年實施創業工作以來,在上級業務部門的精心指導下,在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經歷了由于地方政策和上級領導的重視和鎮村兩級和廣大農民的積極參與,在創業工作的開展上取得了一些成績。
一、我鎮基本情況
一)基本情況
我鎮位于鎮西南部,全鎮共有22個村。現有耕地面積萬畝,總面積萬畝,其中耕地面積萬畝,旱地萬畝,旱地萬畝,旱地5000畝,水田萬畝,水田萬畝,旱地萬畝,水田萬畝,人均純收入5500元。
二)主要工作
9、認真貫徹落實《農民負擔監督管理條例》,切實推進農村經濟發展。
10、認真執行國家政策,認真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糾紛調解工作。
11、繼續加大農村土地承包糾紛化解力度,確保農村土地承包糾紛的化解。
12、認真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糾紛調解工作,積極配合好農村部門搞好農村土地承包糾紛化解工作。
13、繼續加強對村民小組組織建設的領導,切實加強村民小組隊伍建設的管理,認真做好村民小組和村民小組長的培訓工作。
14、繼續完善村級集體土地承包協議。
15、繼續抓好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排查和調處工作。積極配合好國債項目的實施和農村土地承包糾紛調解工作。
16、抓好農村土地承包糾紛矛盾調解和調處工作,認
春耕備耕下鄉簡報篇四
一、領導高度重視,精心部署
我局高度重視這次“回頭看”活動,及時召開會議對這次“回頭看”活動作出具體安排,成立了由局長任組長,分管局長為副組長,各科室股室負責人為成員組成的“回頭看”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局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局辦公室,負責活動開展的組織、協調和日常事務管理。同時局領導高度重視,及時召集各科室股室負責人、各股室股室負責人召開了“回頭看”動員會,進一步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明確了任務,為開展“回頭看”工作奠定了組織保證。
二、精心組織、周密安排
按照省農業廳《關于在全省深入開展“回頭看”活動的通知》(農農發[2007]15號)文件要求,我局認真制定了“回頭看”工作實施方案,并及時召開了專門會議傳達貫徹了省農業廳的文件精神,要求各科室、股室結合本科室、局屬單位實際,制定“回頭看”活動的具體計劃、工作要求;并將活動的開展情況及時匯報給領導及相關股室。
三、精心部署、精心部署
我局根據《關于在全省深入開展“回頭看”活動的通知》(農農發[2007]43號)文件的要求,對本次“回頭看”活動進行了精心部署,要求各股室、股(室)要結合本單位實際,制定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較強的“回頭看”活動方案,并及時召開了專門會議對“回頭看”活動進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各科室、股室負責人要高度重視,精心部署、周密安排,精心部署、周密安排,認真落實各項活動的各項工作。
四、活動內容及形式
1、“回頭看”活動開展情況
2)召開全局職工大會,對本次“回頭看”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局職工要認真學習領會省、市農業廳有關活動方文件精神,并按要求撰寫好“回頭看”材料,做到有文件有落實,有總結,有活動報告。
4)領導到位,人員到位。
5)活動到位,時間到位。
6)活動形式到位,組織到位。
7)活動過程到位,活動成效到位。
8)活動效果到位,效果明顯,達到預期的效果。
9)活動效果到位,成效明顯。
五、活動效果
通過此次“回頭看”活動,局的各項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效果明顯,受到各級領導和職能局領導的好評。
在此次“回頭看”活動中,我局全體職工充分認識到“回頭看”活動的必要性、重要性,在局班子和全局同志的共同努力下,通過扎實工作、開拓創新,使我局“回頭看”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取得了一定成效。通過本次“回頭看”,我局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與使命感,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強領導,加強學習,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努力完成好局領導和上級組織的各項任務,以優異成績迎接農業局第十六次全國農業工作會議的召開。
春耕備耕下鄉簡報篇五
20xx年,在區委、區*的正確領導下,區級各有關部門扎實工作,區農業產業化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密切配合,全區上下以中央1號文件及全市、全區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堅持以新農村建設為統攬,以突破產業發展為核心,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堅持“突破性發展生豬產業,快速發展高淀粉薯類和蔬菜產業,鞏固發展烤煙、蠶桑、獼猴桃產業,按照市場規律引導發展以青蒿為主的中藥材產業”的發展思路,全年建設農業產業基地30萬畝,區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總數達16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由去年的3家增加到6家,全部龍頭企業預計實現工業生產總值超過2億元,與上年相比增長30%以上。全區農業產業化工作邁上了新的臺階。
(一)產業化基地建設取得新突破。一是生豬產業超常規突破性發展。近一年來,按照區委區*《關于突破性發展生豬產業的決定》(黔江委發[20xx]33號),全區各街道、鎮、鄉,區級有關部門緊緊圍繞到20xx年實現年出欄無公害生豬120萬頭(力爭實現200萬頭)的目標,按照品種優良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產業化、養殖現代化的思路,制定了現代化養殖200萬頭無公害生豬實施、建設方案,全面啟動“11661”工程。完成1個一級擴繁場,30個二級擴繁場建設,培育100頭以上養殖大戶2343戶,1000頭以上規模養殖場108個,1萬頭以上規模養殖場2個,生豬人工授精站31個,培訓業主萬人。1-10月出欄生豬萬頭,存欄生豬萬頭(能繁母豬萬頭),畜牧產值億元,同比增長,預計年底存欄62萬頭。二是烤煙產業在重大自然災害中穩步發展。以主攻質量、科技興煙、提高效益為重點,全區完成烤煙種植面積萬畝,收購煙葉萬擔,上中等煙比例占75%,收購均價元/公斤,實現產值5391萬元。三是養蠶產繭突破萬擔大關。全區抓住國家“東桑西移”、重慶市“高效生態蠶業科技示范基地”和“十百千萬”優質蠶繭工程在我區實施的機遇,鞏固5萬畝在地桑園,完成補植補造桑園8815畝,強化養蠶基礎設施建設,今年產繭14300擔,較去年增長,蠶農收入實現1200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0%;同時,2400緒繅絲廠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200萬元,目前已基本完成場*。四是獼猴桃產業取得新進展。全區已栽植獼猴桃畝,分布在6個鎮、鄉,23個村、居委,種植農戶達2850戶,戶均規模為畝。今年掛果面積2310畝,產量412噸,與去年相比增長,產值210萬元,出口產品169噸。五是高淀粉薯類產業和蔬菜等產業快速發展。完成高淀粉薯類5萬畝,播種蔬菜7萬畝。蔬菜產量12萬噸,增產2萬噸,產值億元,增長20%,其中出口2600噸。中藥材、茶葉等特色產業穩定發展,山葵、花椒等新興產業初具規模。
(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迅速發展壯大
20xx年,全區堅持扶優扶強的原則,以發展大型農業龍頭企業,帶動一批中小型企業群是為突破口,為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經濟效益為核心,努力實現企業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區級龍頭企業由去年的10家增加到13家,市級龍頭企業由去年的3家增加到6家,全年可望實現生產總值突破2億元,比上年增長30%。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
生豬養殖業、加工企業不斷入駐。今年以來,我區已有重慶百發肉類加工有限公司、重慶雨潤牧業發展公司、重*潤牧業發展公司、重慶天雍農業發展公司等4家生豬養殖、加工企業落戶,為我區生豬產業大發展奠定了基地。
蠶業公司實現超千破百。公司以鞏固桑園,加強養蠶設施建設和“六化五配套”技術推廣為基礎,全年收購蠶繭14028擔,實現銷售收入1815萬元,上繳稅金75萬元,實現利潤105萬元,分別比去年增長、18%和。
蓬江食品公司發展勢頭良好。公司堅持“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之路,堅持以人為本,強化管理,加大投入,提高質量,不斷創新,開拓市場,全年銷售收入3000萬元,實現利稅34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0%和30%。
博龍食品公司。公司全面加強管理,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拓寬融資渠道,保障生產經營,革新技術攻質量,20xx年銷售粉絲、粉皮1300噸,完成產值1400萬元,實現利稅10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00%、30%。
其它企業實現產值、利潤雙增長。
20xx年,我們以園區建設為重點,努力打造龍頭企業的對接*臺。我們重點規劃了鐵西、城南、慶云、八寶、中固等五個工業園區,在每個園區內都專門規劃了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區。其中鐵西工業園區占地*方公里,是遼北規模最大、建設速度最快、輻射帶動作用最強的工業園區。中固工業園區是去年新規劃建設的,規劃占地面積2*方公里,園區起步區基礎設施建設于20xx年8月14日正式開始動工,經過70多天的艱苦工作,園區各項工程于10月末全部按期完成。共投入資金1100萬元,鋪設下水管線5500延長米,新修黑色路面4公里,安裝路燈114盞,架設電力和通訊線路3000米,修復景觀大堤1500米,新砌石籠壩4道,栽植綠化風景樹萬株,實現了園區美化、亮化、綠化。當年就引進了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即開原市大豆蛋白有限公司和開原市亞輝禽業有限公司等兩個超億元項目,實現了當年規劃,當年建設,當年投入生產的目標。我們在抓好園區建設的同時,還突出抓好了龍頭的引進和培育,按照“誰有能力誰牽頭,誰能牽頭扶持誰”的原則,對重點龍頭企業予以傾斜,使一批規模較大、實力較強和輻射帶動能力突出的農業企業迅速成長、不斷壯大。20xx年我市共新上投資額超20xx萬元的農業產業化項目15個,其中超億元項目6個,總投資35億元,當年新增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完成億元。其中大連金信集團投資建設的燃料乙醇項目總投資21億元,是遼北投資額最大的農業產業化項目。龍頭企業規模的壯大,進一步拉長了我市的農業產業化鏈條,目前我市已經初步形成了以嬴德肉禽、勝利牧業為龍頭的肉雞鏈條,以凱祥鴨業、亞輝禽業為龍頭的鴨鵝鏈條、以雨潤為龍頭的生豬鏈條,以東羽乳業、明光乳業為龍頭的奶制品加工鏈條等10大農業產業化鏈條。
我們按照“圍繞龍頭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依托市場建基地,連片開發建基地”的思路,堅持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發展、優質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狠抓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著力構筑農業產業化的“第一車間”。優先扶持了綠色水稻、良種繁育、蔬菜、苗木花卉、煙葉、水果、生豬、肉禽、肉牛、乳制品等重點產業。形成了以慶云、八寶為主的綠色稻米基地,以馬家寨為主的良種繁育基地,以靠山為主的苗木花卉基地,以松山為主的優質水果基地,以慶云、三家子、業民、老城為主的蔬菜基地,以八棵樹、李家臺為主的煙葉基地等6大農業產業化種植基地,基地面積達到40萬畝,占全市耕地面積的。在規模基地的聯合帶動下,我市農業正逐步實現由“傳統型”向“現代型”、由“分散型”向“集約型”轉變。20xx年,我市綠色水稻面積達到12萬畝,蔬菜面積達到24萬畝,優質水果面積達到18萬畝,苗木花卉面積達到6萬畝,煙葉面積達到2萬畝。肉牛飼養量達到41萬頭,豬飼養量達到111萬頭,禽飼養量達到2910萬只。村外畜牧小區達到80個,養殖專業鄉鎮15個,養殖專業村48個,養殖專業戶5000多戶。形成了靠山苗木花卉、慶云綠色水稻、八寶蔬菜、三家子草莓、業民大蔥、老城大蒜、松山水果、業民生豬、威遠肉雞、八棵樹肉牛等一批特色產業專業鄉鎮。
在推進農業產業化建設的過程中,我們堅持一手抓生產、一手建市場,農產品商品率不斷提高。我們重點是做好三個方面工作。一是完善本地批發市場。我們重點對老城蔬菜批發市場、鐵西種子銷售市場、水果批發市場、八樹樹黃牛市場、古城堡黃牛市場等農產品批發市場加強管理,完善設施,提高了市場的交易能力。二是開拓外埠市場。我們先后組織我市的嬴德、鶴采、圣亞等龍頭企業參加*壤國際農產品展覽會、沈陽第二屆國際農產品展銷會等各類展會,進一步提高了優質農產品的知名度,拓寬了農副產品的銷售渠道。目前,雨潤的豬肉制品、嬴德的雞肉制品、鶴采的綠色無公害大米、圣亞的蔬菜制品及靠山的花卉苗木、三家子草莓等一批優勢農產品在沈陽、長春、四*、上海等大中城市及山東、浙江、江蘇等沿海發達地區市場均占有一席之地。三是積極培育中介組織。按照“民辦、民營、民受益”的原則,通過*引導和農民自發組織相結合,放手發展各類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狠抓農村經紀人隊伍建設,培植和扶持了一批購銷實體、種植能手和專業大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