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中的抑揚頓挫,相當于音樂中的節奏,音樂需要節拍,演講也需要節拍,你應該讓你的演講充滿節奏感,節奏就是你口頭表達進度的度量。那么演講稿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演講稿模板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遵義故事演講稿分鐘篇一
我演講的題目《做一個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每個公民都應該學習社會主義憲法知識。有人認為學法是一件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的事。其實,這種觀念是不正確的。當今我們的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以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法。我們身邊的學多問題都要依法解決。所以,一個合格的公民必須是一個知法,懂法,且要守法的公民。要有法制觀念,要懂憲法知識,養成依法辦事的習慣。
知法,守法是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我們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人民的希望。祖國和人民盼望我們健康成長,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為了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我們青少年學生不僅要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現代科學文化知識,而且要有憲法知識和守法觀念,懂得合法與非法,違法與犯罪等道理,自覺依法辦事。這樣才能抵制各種不良影響,促進自己健康成長。
為了我們更好的成長,國家制定了像《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憲法來規范人們對青少年兒童的教育和保護。有了這些憲法還不夠,我們應該好好地學習它們。讓這些憲法法規不淪落為空話套話,而是,實實在在地在我們的生活中起到真正的作用。 下面我來給大家講一個身邊的小故事吧。
15歲的小張家境優越,父母都是做服裝生意的。當他因為詐騙罪被公安機關逮捕時,他的父母百思不得其解:兒子有吃有喝,從不缺錢,可是他為什么要到同學家去詐騙呢?兒子在監獄給媽媽寫了一封信,描繪了這樣一個場景:每天晚上,你跟爸爸兩個人都在家討論賺錢的事,吹噓自己把衣服賣出了高價,把冒牌服裝當名牌賣出去了,我聽你們講了這么多,覺得這事特別有吸引力,特別刺激。我想如果他的家人都是知法守法的公民,小張也知道一些憲法知識的話,這樣的慘劇就不會發生了。
離我們生活最近的憲法我想就是交通法了。交通事故時時刻刻都會發生,它就像一顆威力十足的炸彈,一時大意,這顆埋伏的炸彈就會爆炸,炸得家庭破碎,炸得人心苦悲。所以我們要遵守交通規則,紅燈停綠燈行,不能酒后駕車,不能超速行駛,不能隨意橫穿馬路,沒有滿12周歲的小學生是不能騎自行車上馬路的。就是這些簡單的交通規則保護了我們的安全,但是總有些人不懂,不顧,肆意破壞它們,最后給自己帶來的確實非常慘痛的后果。
爸爸媽媽和我說了這么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孩他的爺爺來接她放學回家,在馬路邊等紅燈的時候,他看到他的媽媽就在馬路對面。于是掙脫了爺爺的手像馬路對面沖去。被左邊駛來的一輛大貨車撞壓致死了。一個幼小的生命就這樣離開了人世。如果每個人都能遵守憲法法規,這樣由鮮血釀就的慘劇就不會發生了。
為了祖國的明天,也為了我們自己,去學法、了解法,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做一個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遵義故事演講稿分鐘篇二
生活中我們總是會在無意或有意間觸碰到別人或是被別人為難,這時候我們就得給自己找個臺階。
一次,德國詩人歌德在花園里散步,在一條僅能讓一個人走過的小路與一位批評家相遇了。
“我從來不給蠢貨讓路”,批評家說道。
“我恰好相反”,說完歌德便笑著退到了路邊。
這個短短的故事給了你什么啟發呢?我們都佩服歌德的智慧,但是更讓我們佩服的是詩人歌德的心境,因為他給了自己一個臺階走下去。而批評家卻相反。
詩人和批評家的相遇其實只是一次無期而遇,也只是生活中的一個小細節。
很多時候我們就像批評家一樣,總是高高在上,總是認為自己了不起,總是不會懂得謙讓,最后我們卻找不到讓自己下去的臺階了。
在生活這個大舞臺上,我們每個人都的確演繹著一個獨特的角色,那就是自己。但是,既然是生活這個大舞臺,就不會只是一個人的世界,因此我們就應該懂得謙卑,做任何事情都應該給自己找個臺階。
前幾天和哥哥坐車回家,他的一位同事和妻子鬧了別扭,打電話也不見人接,于是哥哥說:“為什么不找個臺階走下去呢,何必騎在虎背上下也下不去,這樣不是你站得高,而是給自己斷了后路啊!”我頓時覺得這話很有道理。
的確,不管是做事情還是說話,我們都應該給自己一個臺階。
一道臺階的建立不僅僅是為了人行方便,有時候也是人與人心靈溝通的通道。臺階往往是從下而上,我們只想過走上去,而忘了還要下來。在人生著個舞臺上,我們不僅要一道走路的臺階,也需要一道心靈的臺階。如果我們總是站在那個高高在上的地點,忽視了別人的存在,那么我們就會被拋棄在那個“高高”的地方,陪伴著自己的就只會是寂寞和孤獨。
歌德的那一笑一退就給了他一個很好的臺階,不僅不失面子,也還深刻地諷刺了那個批評家。我哥哥的那個同事聽了我哥哥的話后回家就直接給妻子承認自己的錯誤,后來就恢復了原來的幸福家庭。
其實,每個人的獨特也猶如一顆懸浮在液體里的微粒,難免會受到沖撞或沖撞到別人,只要在心靈深處給自己一個臺階,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更有情調,也不會給對方帶來傷害。因此,臺階不是總往上爬,很多時候,我們還得用它走下來。
遵義故事演講稿分鐘篇三
今天我選擇了“和孩子共同成長”這個話題和大家聊聊。孩子有多大,我們為人父母的時間就有多長。從孩子生下的那一刻,我們成為了父母,在此之前,我們沒有受過任何的培訓,只能邊摸索邊前進。我們家長,從做媽媽(爸爸)的角度來說,我們和孩子是同歲的,我們也只是孩子而已,我們需要和孩子一起學習、成長!
看了昨天家長寫回的答卷,深深體會到了我們家長那一份誠摯的心,那一顆顆熱切期盼的心。是的,孩子是我們的希望,誰又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呢?所以怎么樣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又是一個大難題,不是三言兩語能說得清的。因為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這個過程的不同階段都有充斥著形形色色的問題。我想,這一點,大家都有著深刻的體會。我認為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過程,作為家長也是一個成長的過程,從自身的完美成熟,到敦促孩子的健康成長,這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成長進步。
那么,在目前的這個階段,我們又面臨了哪些問題,該如何解決呢?在這次的答卷中,我感受到了許多來自家長的想法。現在我就針對快樂、自主、溝通三個方面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有的家長說:“童年屬于孩子,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所以我覺得應該給孩子一段無怨無悔充滿快樂的童年。”我很認同“快樂童年”這樣的見解。孩子應該是最快樂的。所以,沒有必要一定要拔苗助長,要求每個孩子都成為精英。在智力發展上,我應該學會等待,我的孩子不是神童,所以當孩子有些東西搞不清楚的時候,不要一味地逼迫,而是通過引導讓他們慢慢去接受,慢慢去適應,讓孩子在慢慢的進步中感受到成長的快樂。但是,同樣的,我也認為讓孩子快樂,并不是讓他為所欲為。
“有的家長片面的認為快樂就是讓孩子開開心心地玩,不要讓孩子去參加這樣那樣的特長班,怕過重的學習壓力破壞了孩子好學的天性。” 我覺得這和給孩子學過多的興趣班一樣,都是兩個極端。首先,有的孩子學習落后了,但是家長有時間和能力輔導。那就沒有報學習興趣班的必要。但是如果恰恰相反,你自己沒時間管教孩子,只是讓他自己在外面亂玩,或者在家整天看看電視。那我覺得報興趣班學習也是未嘗不可的。我們有的家長也比較心急,學了一個學期,就覺得沒效果,就不學了,也不采取其他的有效措施,隨他自由發展,我覺得也是不可取的。要讓孩子能快樂地學,快樂的發展,是我們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第二個話題“自主”。培養孩子在家的自主學習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家長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因此,在起始階段,家長每天一定要抽出一點時間來關注孩子的學習。在孩子看書、做作業的時候默默地陪在孩子的身邊,這樣孩子的心里就會感受到來自家長的關心與支持。在孩子完成學習任務的時候幫助他檢查一下,及時對其學習情況進行評價,當然這樣的評價以鼓勵為主,適當提出需要改進的地方。
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后,家長要與孩子進行真誠的溝通與交流,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學習就像是你現在的“工作”,完成了“工作”才能更好地長大,最近這段時間你的表現很好。但是,爸爸媽媽沒有這么多時間陪著你學習,除了工作,家里還有很多事要忙,所以你一定要學會自己學習。
這樣交流下來,家長就可以給孩子布置學習任務了,要求孩子對老師布置的作業要在規定的時間內獨立完成,完成后由家長進行檢查、評價,當然這樣的要求要每天堅持。
第三個階段鞏固階段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對于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的情況要給予及時關注,不要讓孩子覺得自主學習就是“家長不聞不問”。而家長對孩子的自主學習情況要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如孩子完成作業的時間、質量等各個方面,如果孩子做得好,家長要給予表揚,如果孩子做得不好,要給孩子指出正確努力的方向。相信只要家長努力,就一定能培養出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孩子。
第三個話題:溝通
技巧之一:努力營造平等、自由交流的氛圍。父母應平等地與孩子交談,注意多傾聽,少搶話,有耐心,聽了他們的全部感受或是內心體驗后再作評判。在接納、理解的前提下,再做引導,加以教育。父母對待親子間的分歧應持寬容態度,過于強硬的要求孩子單方服從,就會造成情感上的傷害,往往波及他們的行為。其結果不僅會使親子間的交往變得困難,還有可能因為沖動,造成不良的后果。
技巧之二:親子共同活動,做孩子的好朋友。朋友間的友誼常常會無話不談,同理,要做到與青春期孩子有效溝通,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俯下身來與孩子做朋友,摸爬滾打共同活動,共同游戲。親子間的共同活動可以增強彼此的溝通與合作,改善親子關系和家庭關系,增強家庭的和睦。有了這樣的情感基礎,還愁不知道孩子想什么嗎?親子活動的方式多種多樣,如親子游戲;一起參加體育活動;一起閱讀;一起聊天等等。
家庭教育的水平高低也決定了我們孩子的發展。我們的家庭教育也要往有效的方面去努力去發展。說實在的,在這方面,還真要靠各位家長自己去摸索合適的方法。因為只有你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有差異,教育是要因人而異。老師只能對你的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做引導,所以很多時候還是要靠各位家長自己摸索,可以從借鑒其他家長好的教育經驗,可以和老師商討等等。
我總結了幾點,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多肯定,少否定。多溝通,少責罵。多鼓勵,少打擊。
多陪伴,少放任。多身教,少說教。多關心,少溺愛。
多理財,少給錢。多學習,共成長。好習慣,益終身。
我深信 “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適合孩子的教育。” 孩子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充實,使我們變得更成熟。所以,實際上我們是在和孩子共同成長。最后,衷心祝愿每一位家長都能和自己的孩子共同成長,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從而讓孩子快樂地接受教育,健康快樂地成長。
遵義故事演講稿分鐘篇四
大家好!
“學習雷鋒好榜樣,忠于革命忠于黨。”這斗志昂揚的歌聲在莘莘學子心中蕩氣回腸;“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這家喻戶曉的句子在黎民百姓口中經久不衰。
我們小區有一位熱心的“活雷鋒”——張大爺。他個子不高,平頭,兩鬢斑白,總愛帶個收音機,在暖陽下曬太陽。平時街坊鄰里有困難他都要去幫幫忙。
張大爺不但樂于助人,而且生活節儉,每月只能依靠補助維持生活。但他卻在短短的幾年里面,用平時積攢的錢,支助了6個貧困山區的孩子上學,幾乎每周的星期六、星期天,張大爺都去山里看望那些孩子們,每次都是大包小包的文具、書等。孩子們見了他,都用稚嫩的語言,喊著:“張爺爺,張爺爺……”張大爺也用親切的語言說著:“好孩子,你們是祖國的未來啊!”沙啞的聲音中,帶著一些滄桑。“孩子們啊,你們一定要好好讀書,長大以后一定要報效祖國,報效黨啊!”張大爺的聲音仿佛是一盞明燈,支持著山區的孩子。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著你生活的崗位……請大家都積極行動起來,用愛心、雙手、善良去創造一個春天般的世界吧!讓我們樹起時代的桅桿,鼓起理想的風帆,在人生的航道上乘風破浪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
遵義故事演講稿分鐘篇五
大家好!
當您走進位于河北隆化縣城的一座烈士陵園,一個場景立刻會展現眼前???身著軍裝的他,昂首挺胸,左手高擎炸藥包,右手緊握拉開的導火索,英勇無畏,氣壯山河……他就是年僅19歲的,全國著名戰斗英雄、模范共產黨員董存瑞。
這天,就讓我們在烈士的銅像下,回到1948年5月25日的戰場…
董存瑞挾起炸藥包,彎著腰沖了出去。橋型暗堡里,敵人的機槍越打越緊,子彈帶著尖利的嘯聲,從他耳邊掠過。但董存瑞沉著機智,仍在忽左忽右地爬著。敵人的機槍打緊了,他就伏下不動。敵人的機槍稍一停,他就飛似的向前躍進幾米。突然,敵人的機槍又集中朝他打過來,他的腿受了傷,鮮血直流。但他仍抱著炸藥包猛沖到橋下。這橋離地面有一人多高,兩旁是磚石砌的,沒溝、沒棱,哪兒也沒有安放炸藥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藥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著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東西代替火藥支架。怎樣辦?董存瑞急得直攥拳頭。
這時,身后響起了嘹亮的沖鋒號聲,總攻的時間到了。大批的部隊像潮水般地涌了上來。橋型碉堡上的磚頭一塊塊被推開了,子彈像急雨一般向沖鋒部隊射去。董存瑞抬頭看了看橋頂,又看了看身后一個個倒下的戰友。不行,務必立刻把暗堡炸掉,否則有更多的戰友要倒下,也會影響整個戰役。想到那里,董存瑞毅然決然地將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橋中央,左手托起炸藥包,緊緊貼住橋型暗堡,右手猛地一拉導火索,巍然挺立,紋絲不動,像是一尊雕塑。就聽董存瑞高聲喊道:“為了新中國,沖啊!”剎那間,一聲巨響,地動山搖。敵人的橋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此時,我的耳邊響起了一個聲音:“為什么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歌聲回蕩在陵園的上空,也繚繞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
謝謝大家!
遵義故事演講稿分鐘篇六
高爾基曾經說過“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而現在的孩子不好教,要么是獨生子女,要么是家中的獨子,在家中寵慣了,以我為中心,稍有不順,就說要這樣,要那樣。我就遇到過這樣的學生。他在家中排行第四,前面有三個姐姐,打小全家人什么都依著他。想要什么,買什么;要吃什么,其他人想吃也得讓給他吃;稍有不順,就把自己就關進房間,管他誰叫也不開門。小的時候父母都不以為然,可上一年級開始,麻煩事就來了:同學碰了一下他的腳跟,賭氣不上學;見別人有點讀機他要買,不買賭氣不上學;好不容易他來上學了,科任老師希望他堅持來上學,故意安排一些職務給他做,他覺得辛苦又賭氣不上學??總之不上學是常事,家人及老師為了讓他堅持天天來上學,可謂是絞盡腦汁。家人為此也不知流過多少眼淚。有時都把他送進教室了,他都執意要回去。身為班主任的我,給了他母親般的愛。
“愛需要用心去聆聽”。我覺得要想與孩子得到溝通,必須從聆聽開始。對于這樣的孩子一味的指責是不行的,我從他的家人、鄰居、與他要好的同學、朋友入手,聆聽所有關于他的事情,對他進行初步的了解。然后再與這個孩子進行交流,盡管頭幾次去都吃了閉門羹,隔著房門,我像一位慈祥的母親,我跟他說:“老師見不到你來上學,老想著你,想來聽聽你的聲音。”一開始他跟我說的很少,慢慢地他跟我說的話多了,他知道我是他的忠實聽眾,從而我開始走進他的內心世界。
“愛需要真心去欣賞”。作為一個班主任要學會欣賞自己的學生,就像母親欣賞自己的孩子。無論怎樣的孩子,總有他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我們要仔細地去挖掘。其實這個孩子也很聰明,盡管他經常沒上學,囑咐他姐姐回去教一下他,他的成績幾乎是全班最好的。這也是我欣賞他的地方。在欣賞他的同時,也嘗試教他去欣賞自己,去欣賞別人。這樣才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愛需要持久的付出”。對于教育這樣倔強的孩子,真不知道要拿出多少的耐性。他不是一天兩天不來上學,有時會連續好幾天,你必須一有空就往他家里跑,耐心去引導。雖然過程是艱苦的,但我始終相信堅持就是勝利。
“愛是感動”。天下的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有情有義的人,而這個孩子有嚴重的自我為中心,只想自己,很少去理會別人。對于父母、老師、同學為他做的很多事情,他都熟視無睹,不懂得去感恩。要改變這個孩子,必須讓他學會感動。我常利用班會課開展關于感恩的主題班會,并收集不同時期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如地震、水災、火災中的一些感人畫面,讓學生觀看,讓孩子的心靈得到洗禮。讓孩子學會感動,從而知道感恩,成為一個有血性的人。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慶幸自己是一群孩子的母親,見到孩子們在自己的精心培育下,健康快樂地成長,我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