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讓我們寫一份總結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總結嗎?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總結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分娩室工作總結篇一
按照區政府和市畜牧水產局的安排,5月26日,由區畜牧水產局牽頭組織,環保、國土及鄉(鎮)政府和村民委員會共同參與,我區對湘江兩岸500米內生豬養殖場進行了摸底測量。但在實際測量過程中,由于時間緊,加之老百姓情緒不穩定,我區只對湘江兩岸300米內的.生豬養殖場進行了測量,共測量生豬養殖場154戶,面積63975.51平方米。
7月11-18日,市財政局與市畜牧水產局對我區第一次摸底測量情況進行了復核。復核結果比我區第一次測量少2420平方米。誤差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我區第一次測量時使用的是卷尺,而市財政局與市畜牧水產局復核時采用的是紅外線打點。二是我區第一次測量面積時是以豬舍的屋檐為標準進行測量,而市財政局與市畜牧水產局測量時是以豬舍的墻面為標準。
7月11-18日,根據市財政局、市畜牧水產局、區政府的要求,我區對湘江兩岸500米范圍內漏登的生豬養殖場進行了測量,共補充測量生豬養殖場72戶,面積13889平方米。
分娩室工作總結篇二
尊敬的各位領導: 你們好!
本人8月1號入職石潭豬場學習,在這期間深受領導的照顧和關懷。在組長的帶領下我認真學習,負責做好各項生產工作,以按時按質完成工作任務、爭取做一名合格、優秀的員工為目標。
我在生活區隔離了2天,終于在3號開始上生產線了。根據商品場的養殖程序,豬場分為公豬站,配種舍,分娩舍,保育舍。其中配種舍和分娩舍各3條線。由于工作需要,領導安排我去3產,在組長的帶領下來到了3產。一開始我在分娩舍的日常飼養管理方面有很多無從下手,我對分娩舍的飼養細節了解有限,實踐方面還有欠缺。這里采用標準的分娩母豬飼養管理模式,這和以前實習場采取自采食有較大區別,飼養細節中有細。
一 工作成果 在2個多月時間里,我經歷了在3產分娩舍學習飼養管理的工作流程以及一些工作基本技巧,細節。在組長耐心教導一星期左右,而后飼養3產4單元2批分娩母豬,第一批在分2次斷奶的情況下,9月5號4單元仔豬全斷奶,由于仔豬7天齡就開始教槽,斷奶的仔豬吃料正常。在產床上飼養了3天,4單元賣了223頭仔豬,平均6.15公斤,次豬11頭。第2批:10月6號斷奶,10月11號賣305頭,均重6.3公斤,次豬17頭。
二 飼養總結 1 產前準備工作。
產前先要準備用具,保溫燈、飼料車、掃帚、水盆、水桶,干燥麻袋、毛巾、墊板、麻繩等都是經過消毒才放入舍內備用。
2 分娩舍的飼養管理。
〔1〕母豬是豬場生產環節中最重要的因素 母豬飼養是關鍵。母豬采食是否正常跟泌乳質量有直接關系,奶過稀或過濃會直接導致仔豬腹瀉。所以要嚴格按分娩舍料量表喂料,飼養管理好哺乳母豬是分娩舍的關鍵。每天喂料前要清理干凈料槽,保證每次都能吃到干凈新鮮的飼料。產前一天開始控料,當天不喂,產后開始按量增加飼喂量。每天還要觀察母豬是否健康,對采食少量或完全不吃,腳痛的母豬,要及時測量體溫,治療,嚴重的還要耳靜脈吊針。
〔2〕仔豬的飼養管理
仔豬的生理特點:生長發育快,消化器官不發達,消化腺不完善,缺乏先天免疫力,容易得病,調節體溫的能力差,怕冷。所以要想飼養好仔豬要做到:保證分娩舍溫度在25-30度左右。出生仔豬貼膠布,能有效保護好仔豬漆蓋。調欄是提高仔豬均勻度的重點。弱仔要調到奶水較好的母豬帶,能有效提高窩均正品率。仔豬的教槽也很重要,5-10天撒粉料,11-15天半顆粒料,16天-斷奶顆粒料,還要每天更換新鮮的仔豬料,保證飼料的新鮮度。斷奶當天要將斷奶仔豬欄舍用消毒藥水拖干凈,能有效的抑制細菌的繁殖和傳播。
三 接產
產前母豬用0.1%kmno4進行消毒外陰、乳房及腿臀部,產欄要用拖把拖干凈進行消毒。仔豬出生后立即用毛巾將口鼻粘液擦干凈,豬體擦干,然后斷臍,離臍帶根3~4厘米斷臍,防止流血,用5%碘酊消毒。仔豬剛出生時要灌服高糖在放入保溫箱中,待毛發干就放出來吃初乳。有個別母豬強烈怒責45-60分鐘或產仔間隔超過45分鐘時需要人工助產。助產母豬需要耳靜脈吊針,以防子宮炎的發生,個別嚴重的需要3天連續注射抗生素。新生仔豬要在當天斷尾,剪牙,注射鐵劑。剪牙,斷尾時要同時灌服頭孢以防出生仔豬各種疾病發生。
四 環境控制
分娩舍環境控制主要歸納以下幾點:
1 產床豬糞衛生清理和母豬豬體衛生的工作,及時清理好產床和母豬豬體衛生,能有效的阻斷母豬到仔豬的細菌傳播,防止仔豬疾病的發生。
2 分娩舍溫度控制,溫度調節的重點是:重在保溫,靈活通風。分娩舍需要的是“雙環境”,所謂大豬怕熱,小豬怕冷就是對這種“雙環境”的真實寫照,夏秋季節溫差較大,要及時開窗,開風機調節舍內溫度。舍內溫度高于30度時,要開滴水防止母豬喘氣,產生熱應激,溫度低于22度時,要開保穩燈,由于仔豬調節體溫能力差,開保溫燈,有效防止仔豬腹瀉。
3 分娩舍濕度控制,哺乳仔豬對濕度的要求很高,相對濕度為50-70%左右。分娩舍高溫高濕環境,是病菌微生物繁殖傳播的理想場所,控制好濕度能減少母豬和仔豬各階段的疾病發生。在炎熱的夏秋季節,通過調節水閥開關水量大小,控制母豬玩水特性,中間過道每天鋪撒石灰,保持舍內整潔干燥,抑制病菌繁殖。
4 消毒驅蟲工作,消滅病原微生物唯一的途徑就是消毒,得高度重視,全場和舍內一般要求每周消毒2次,有幾種不同消毒藥輪流使用,長期使用效果較好。并做好豬舍門口腳踏消毒池和工具盆消毒工作。;另外舍外雜草的清除工作減少蚊蟲也是消毒驅蟲的一部分。
存在的問題:
1 個別母豬在前期采食量下降的情況下,沒足夠重視,導致高峰期采食量下降,泌乳濃度過稀。
1加強飼養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為工作實踐提供更專業的指導,“學無止境,迖者為師”。從對豬的飼養到病豬的防治,都需要扎實理論和實踐知識的支撐,有時碰到專業性較強的為題,我在下班回來之后還要找書或請教老師,這極大的激發了我的學習積極性。
2每天定時檢查豬群健康,及時跟蹤和治療病弱殘豬,減少應激,控制死亡率。
3 定期做好母豬豬體衛生和消毒工作,抑制病菌繁殖。下班之余,在辦公室跟出納學習了金碟eas操作系統,比如學習把各生產線生產情況錄入系統,學習怎么利用系統查看出這一周生產情況,學習及時總結分析出各生產線弊端等。
在學習過程中也深刻了解到,在工作中和同事保持良好關系的重要性。做好事先做人。如何與人相處是現代社會做人的以個最基本的問題。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不埋怨,不指責,當有意見沖突時,先想想自己的過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在休息時間加緊學習專業知識,用書本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工作中分工不分家,為了三產更團結,更好的成績,做出努力。對工作的熱愛,心不累則身不累。像螞蟻一樣工作,對于自己的工作要求嚴標準。
石潭豬場:陳斌 2011年10月11
分娩室工作總結篇三
一般三月開始清塘,清塘時,可留10-20公分的水,以備消毒,若塘水中的有害藻多,比如藍藻、甲藻等多的'話,要盡量抽干。若年前因需整塘而早已干塘,可省略這點。
2、消毒,
原則上,一清完塘,就可以進行塘底殺魚卵消毒,這一步的操作,不受天氣的影響。
3、進水
一般消完毒的第三天可開始進水,若是進水時間比較緊,可每口塘邊上進水深度達到30-40就可放苗,若是進水時間充裕,盡量加到離堤壩僅30厘米左右的水,因為大水體,水質波動小,有利于蝦苗渡過應激期。
放苗前的一個星期開始下菌,一口塘潑發酵好的em菌5-6斤/畝,潑菌盡量在晴天早上用。因有些菌種需進行有氧呼吸,早上下菌有利于它的存活和繁殖。
4、放苗前水質要求
苗前對水質的要求不是很高,不用刻意的施育肥水,因為一般的老塘,塘底都有一層底肥,下菌后分解塘底的有機質,會散出適量的肥供水體中藻類的繁殖。一般前期經施菌后的7-10天,水體的透明度在20-60之間,若是施菌后水體肥起后又倒下去,不用急著去施肥,可以再放一次菌。若水清已超過十天,也可清水放苗。
在進水前,要留意各個要進水的塘底,是否有青苔的痕跡,若是很容易出現滋長青苔,進水后,要及時的肥水。肥水可用復合肥加有機肥的方式,也可單下有機肥或復合肥。若是前一種方式一般是2-4斤復合肥加4-5斤的有機肥(如雞糞等),各塘的下肥量,根據塘底的原肥力而定。感覺塘底肥些可以多下點,反之亦然。
5、一般潑菌一個星期后再下苗,這種水體相對穩定。若是有條件,進水后一個月放苗都沒有問題。
6、放苗
每畝放6-8萬,苗進塘后,浸袋半個小時左右,在上風口放苗,放苗前4-5個小時打開所有的增氧機,放苗時關閉所有的增氧機。之后,一直停氧機到40-50天左右。
7、投料
一般看水質的情況,20天左右開始投料,若水質良好,水肥和蟲多,可以推遲到25-30天才開始投料,水質偏瘦或蟲少,就要及早投料,可以在15天左右開始投料。
早期一天一餐,看料時間為2小時,投喂3-4天后,若連續二天提前吃完料,就可以開始投喂二餐。
一開始投料,每口塘投料1-2斤開始試料,不需過多投喂,以免浪費。
分娩室工作總結篇四
縣養殖協會在民政局監督管理下和畜牧局業務指導下,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民建-民管-民受益”為宗旨,以發展經濟為目標,從而快速推進全養殖產業化結構的調整。
養殖協會以養殖大戶為主體,為會員提供組織協調、飼料采購、生產營銷、技術培訓、品種改良等服務。養殖協會設理事會協會制定了協會章程、協會制度、協會領導職責和發展規劃并確定會長為法人代表。
協會自成立以來,始終把協會自身建設、爭創品牌、增強協會凝聚力作為重點工作來抓。一是制定了協會章程,協會內部制度健全,職責分工明確,配套措施到位,確保了協會各項工作科學推進,健康發展。二是明確領導分工,協會會長、副會長實行具體分工,責任到人。三是會員管理制度健全,財務制度完善堅持會長審批制度。四是組織技術培訓,協會通過邀請縣畜牧局技術人員授課,進行技術培訓和學術講課2次,培訓養殖戶40人。五是開展技術信息交流和座談會。定期對市場價格進行分析,形成統一思想,提高抵御市場風險能力,真正體現了協會的優勢作用。
1、組織20名會員到天山種羊場參觀肉羊養殖繁育,激發了協會會員養殖肉羊的積極性。
2、邀請畜牧獸醫局專家,對40名會員進行養殖技術培訓,提高了會員的養殖技術。
3、組織10余名會員集體到縣購買3000余只架子畜育肥。
4、提高了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一是降低了市場風險,價格下跌,組建協會后,由協會統一組織銷售,解決了養殖戶后顧之憂。二是推進了養殖業的標準化生產,指導協會會員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生產,最終形成融合發展成為抵御市場風險的共同體。
協會通過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協調、實力不斷加強。
今后協會工作一是要協會帶動作用,積極籌建肉雞養殖業協會,推廣標準化生產和生態養殖,減少環境污染。二是為會員單位牽針引線搞好服務,上聯屠宰加工企業,飼料加工企業等,下聯養殖戶。三是積極推進品種改良,提高品種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四是積極參與畜牧業科技入戶工作,通過科技入戶的實施,推進協會健康發展。
分娩室工作總結篇五
1、加強領導,成立機構。迅速成立了由劉云輝局長任組長,張建林、嚴佑紅副局長任副組長,畜牧科、水產科為成員的養殖業抗冰防災小組,緊急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對策。
2、強化服務,排憂解難。一是全力開展養殖業抗冰防凍技術指導。編印了養殖業防寒防凍技術資料xx份,組織鄉鎮動物防疫員發放到各養殖專業戶;抽調6名同志成立3個技術小組,克服重重困難,采取直接上戶或電話聯系等方式,指導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大戶開展屋頂除冰、防凍、防疫工作。二是認真做好相關服務工作。組織基層動物防疫員,冒著惡劣氣候,對全縣所有規模養禽戶進行了一次禽流感的全面免疫接種;鼓勵生豬人工授精員發揚不怕苦的精神,盡量滿足養豬戶的要求,實在不能到位的,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我局積極聯系縣內飼料生產企業,解決部分規模養殖戶因運輸原因造成飼料告急的嚴重問題,想盡一切辦法為養殖戶排憂解難。
4、有所側重,適當補償。為搞好災后恢復重建工作,上級下撥了部分資金作為養殖業受災損失補償。由于受災面積廣,受災戶多,而補助資金不多,受災戶不能全部得到補償。為搞好資金發放工作,我局綜合考慮,統籌兼顧,采取有所側重,造當補償的辦法,共補助受災戶76戶,補助資金108萬元。
3、認真申報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項目。按照上級要求,聯合縣發改委對相關規模場(小區)進行現場審查,確定建設項目單位15個,其中備選項目3個,累計資金900萬元,其中中央扶持資金560萬元,自籌資金340萬元。
8、完成水產養殖業污染源普查。按照上級的布置安排,2月開始了水產養殖業污染源普查員的業務培訓,3月召開了全縣水產養殖業污染源普查工作動員會,4月進行入戶普查工作,共完成普查資料xx套,5月完成了數據的入庫工作,水產養殖業污染源普查工作順利完成。
1、廣泛宣傳。根據上級要求和實際需要,多層次、多方位的開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獸藥管理條例》、《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等畜禽水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宣傳,印發法律法規、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知識、養殖業投入品安全知識、食品安全知識等宣傳資料1萬余份,全面普及畜禽水產品質量安全知識,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食品安全意識,強化畜禽水產品生產經營戶安全生產要求,提高養殖業投入品質量安全判別與防范能力。
二是全面加強水產用藥和水產品質量監管。開展了漁業生產環境執法專項行動,對喬口漁場、靖港啞河漁場、格塘千龍湖、黃田漁場等重要漁業生產基地和漁藥經營點的漁藥進行清查,嚴厲查處綠霉素、孔雀石綠等違禁用藥,沒有發現使用禁用藥物的行為。同時要求漁業養殖戶建立健全健康養殖檔案,準確登記漁藥(飼料)購買、使用及水產品購銷往來情況,做到有據可查。累計檢查漁藥經營單位和養殖場20家,整改8家。
三是全面加強肉類產品安全監管。加強對城區肉類市場清查,嚴格清查各肉類經營點來源,對無證、無檢疫的白板肉和病死豬肉進行收繳并無害化處理,有效保障城區居民肉食安全。
四是全面加強以“瘦肉精”等違禁藥物為主的獸藥、飼料專項行政執法工作。由縣局畜牧水產執法隊牽頭,組織相關執法人員,加大了獸藥和飼料生產、經營企業產品檢查力度,對違禁藥物和假冒偽劣藥進行收繳處理,并開展養殖場(戶)、生豬販運戶的尿樣抽檢,高度關注全縣違禁藥物市場動態。累計檢查飼料、獸藥生產企業和經營單位66家,整改4家,沒收禁用磺胺類藥、呋喃唑酮片、氯霉素片等4800片,沒收蟾毒素、蟲菌克、通便開胃精、百毒殺星等過期藥20合(瓶、袋)。
1、嚴格執法。一是加強檢疫隊伍建設,嚴格考核,做到持證上崗,亮證文明執法。上半年全縣無因行政執法而引起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案件。二是加強產地檢疫,采取定點收購的駐點檢疫與流動收購的主動申報檢疫相結合的辦法,嚴厲打擊逃檢、抗檢等違法行為。三是集中時間,集中力量抓好村點屠宰檢疫,安排專人抽檢,定期收費,造冊登記。屠宰場實行專人24小時值班制,實施宰前、宰中、宰后全程檢疫。鄉鎮農貿市場逐步實行天天檢疫,收費、蓋章同步進行。四是各鄉鎮明確專人,加強對村點屠宰免疫標識的查驗、回收工作。五是開展經常性監督稽查,嚴厲打擊經運戶違法違規行為。六是明確專人及時查疫、堵疫,加強對動物疫情的監控,嚴防外來疫畜禽流入我縣。上半年全縣共查處逃檢抗檢經營戶、違法生產經營單位3起,檢出病死畜15頭,病死禽470羽,病死動物產品170公斤,已全部作無害化處理。
2、加大檢測體系建設力度。年初對縣站的實驗檢測體系進行規范添置必備的儀器設備,明確實驗專人,加強人員培訓,確保我縣能夠開展口蹄疫、禽流感、藍耳病等重大動物疫病免疫抗體檢測,同時進一步完善血吸蟲病的實驗檢測和放化療等。
1、進一步加快生豬養殖方式的轉變。認真落實國家發改委、農業部的生豬標準化規模(小區)建設項目,提高全縣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水平,促進生豬生產可持續發展。
2、進一步加大生豬疫病防控力度。一是穩定鄉鎮畜牧獸醫技術推廣人員隊伍,加強科學養豬專業技術型人才的培訓。二是對可能發生的重大疫情即時監控、即時跟蹤、即時防疫。三是做好生豬防病治病知識普及工作,盡量減少疫病的發生。
3、扎實有效地開展水產養殖技術的培訓工作,主要是對生產方式的轉變、水產品質量安全、新品種、新技術等的培訓。
4、做好水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認真進行生產管理和監管工作,創造條件進行水產品檢疫和檢測工作,為水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做好前期工作。
分娩室工作總結篇六
為確保血防工作落到實處,我們成立了血防工作領導小組,由局長任組長,分管局長任副組長,漁政科及各鎮街水產站負責人為成員。同時,我們結合漁民生活狀況及分布特點,每年都制訂了血防工作實施方案,把汛期及易感染季節防控血吸蟲急性感染作為血防工作的重點和疾病控制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作為實現血防規劃近期目標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由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
控制消滅血吸蟲病是一個系統的社會工程,做好湖區、大江及大河的血防工作,尤其是做好在湖區、大江及大河作業的漁民的血吸蟲病防控工作,是消滅血吸蟲病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多年來,我局一直重視加強廣大漁民的血吸蟲病查治的組織和宣傳教育工作。一是積極當好區血防辦和血防站的參謀,配合各鎮街做好血防工作,把湖區、大江及大河漁民的血防工作作為我們工作重要內容,并在各鎮街設立血防聯絡員。20xx年,我局將木閘鄉萬子村定為血防工作聯系村,并在局屬天生養殖場落實了滅螺面積500畝。二是與局屬國有漁場及各鎮街水產站負責人簽訂急性感染防控工作責任書,明確具體的血防工作目標及任務,做到層層建立目標責任制管理,落實考核制度,把血防工作落到實處。三是對漁民進行了調查。為了實現全年的血防工作目標,我局對全區范圍內的湖區、大江及所有通江河流的漁民進行了全面摸底登記,掌握了詳實的第一手資料。四是加強了血防工作宣傳教育。組織相關人員深入到全區各鎮街、漁場、湖區、漁業村等,積極宣傳血防條例,落實防治血吸蟲病的防治措施,勸阻漁民接觸疫水;要求漁民上岸定居,船只配備便桶,加強糞便入廁管理;暑假期間不讓學生到血吸蟲感染區游泳和參加捕撈生產;定期組織漁民進行體檢,做到防治結合。
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大部分漁民特別是捕撈漁民以船為家,居無定所,流動性強,給血防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下一步,我局將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結合長江春禁,利用捕撈漁民休漁期相對集中的特點,廣泛宣傳《血吸蟲病防治條例》和防控血吸蟲感染的知識,發動漁民參與和做好自我保護。二是加強重點漁區、重點漁民的急感防控宣傳,督促局屬國有漁場和各鎮街水產站做好職工及用工人員的血防健康教育和急性感染防控工作。三是加強疫情監測和報告工作。各血防聯絡員發現感染漁民,要及時送各地醫療衛生機構就診,并及時報告當地血防(疾控)機構,或直接通過區水產局上報區血防辦。
分娩室工作總結篇七
今年以來,我局認真按照省局和棗莊市局工作部署,圍繞實現保供給、保生態、保安全總體目標,突出特色高效畜牧業發展重點,加快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積極推進生態循環發展模式,強化動物防疫和畜產品質量安全保障措施,全市畜牧業保持了健康穩定的發展勢頭。年度新建、改建標準化養殖場103處,預計出欄畜禽3900萬頭只,肉蛋奶總產量達到18萬噸;農業部兩次來滕調研畜牧業工作,對我市采取的工作措施給予了高度肯定。
一是畜牧業生產方式轉變加快。加強項目爭跑力度,爭取惠農扶持資金和項目資金1500萬元,實施了高效特色畜牧業示范縣、生豬生產大縣、秸稈養畜示范、標準化豬場改擴建、生豬良種補貼、能繁母豬保險、病死生豬無害化處理補助等惠農項目,標準化改造養殖場建設21處,良種優化能繁母豬2.5萬頭,保險能繁母豬1.97萬頭,無害化補助生豬1.8萬頭;創建棗莊市和省級畜禽標準化示范場14處;大力發展食草節糧型畜牧業,新建肉牛、肉羊養殖場30個,青貯利用作物秸稈15萬噸。強抓畜牧污染治理,完成畜牧污染治理項目6個;積極推廣標準化生態化養殖等畜牧科技,促進了畜牧業轉型升級。
二是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扎實有效。強化防疫體系和防控能力建設,實施績效考核管理,扎實開展春、秋兩季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強制免疫畜禽2200余萬頭只,完成疫情監測樣品7400余份。修訂完善了突發動物疫情應急預案,強化應急管理,全市重大動物疫情得到有效預防。統籌做好人畜共患病等綜合防控,開展布病動物檢測2700頭只,無害化處理陽性動物55只;開展狂犬病免疫16萬頭只;普查小反芻獸疫羊只12萬只,免疫接種41萬只,建立了良好的動物保護屏障。
三是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有力。落實食品藥品工商質監管理體制改革措施,順利完成了牲畜定點屠宰大隊整建制劃轉任務,對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分類管理,組織專項檢查活動8次,限期整改問題74條,關停屠宰企業1處。加強外來生豬肉品經營監管,實施備案準入和復檢管理,集中復檢、集中交易、集中分銷,目前已備案經營商4家,每日監管換證肉品量達15噸。強化動物衛生監督執法,嚴格畜禽養殖監管和動物檢疫規程,推進檢疫電子出證業務,開展產地檢疫畜禽1350萬頭只,屠宰檢疫畜禽1400萬頭只,抽檢“瘦肉精”樣品4500份,監督企業自檢樣品22萬份。加大畜牧業投入品管理,全市獸藥gsp認證企業達到65家。強化監督執法,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嚴厲打擊危害畜產品質量安全各類違法行為,查處違法案件3起,有力震懾了畜產品違法行為,維護了人民群眾肉食消費安全。
四是系統政風行風建設成效明顯。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扎實推進系統干部隊伍作風建設。深入開展畜牧生產形勢調研和養殖技術指導工作,幫助解決農民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主動簡化行政審批程序,做到熱情服務、規范執法,營造了良好的畜牧業發展環境。在滕州市紀委、組織部組織開展的'“百名科長”評議,我局動監所在執法管理類別中被評為第6名,得到了社會的充分認可。
我們將認真按照全市畜牧獸醫工作部署,圍繞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主線,以標準化示范創建、生態健康養殖為抓手,進一步調整優化畜牧業結構,創新發展服務、防疫保護、安全監管機制,加快推進現代畜牧業進程,力爭新建、改建標準化畜禽養殖場100處,創建棗莊市級以上示范場10處,全市出欄畜禽4200萬頭只,肉蛋奶產量19萬噸,實現畜牧業產值27億元;進一步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和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確保不發生重大動物疫情和重大畜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工作中重點加強提升六個方面的能力。
一是加強提升標準化示范場創建能力。按照分類指導、典型帶動、特色發展、穩步推進的原則,大力推廣標準化養殖技術,對新建養殖場、符合創建條件養殖場和已創建養殖場實施科學的規劃管理,重點扶持奧華、運成農牧公司等養殖建設項目,培育生態循環和農牧結合發展典型,加快畜牧業結構調整,提升標準化生產水平。
二是加強提升動物疫病防控能力。以夯實防疫質量基礎為重點,強化防疫人員管理、疫情檢測和防疫冷鏈設施、監管檔案建設,繼續加大防疫隊伍培訓,增加疫病監測數量、比例和頻次,充實基層獸醫站防疫設施建設,提高疫病綜合防控水平,統籌做好重大動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確保不發生重大動物疫情。
三是加強提升畜產品安全監管能力。探索建立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長效機制,進一步強化監督執法體系建設,試點開展全省“動監移動”信息化體系建設,優化檢測設施條件,推行“瘦肉精”、投入品常態化抽檢。積極推進無公害畜產品認證,探索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模式和機制,強化畜禽屠宰管理和動物衛生監督執法,有力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
四是加強提升生態畜牧業建設能力。加大養殖場污染治理,大力推廣生態養殖、沼氣綜合利用、有機肥加工技術,適宜推廣立體養殖、林下養殖等農牧循環養殖模式,優化飼養環境。
五是加強提升畜牧產業化發展能力。繼續實施龍頭企業帶動戰略,扶持企業改善生產和技術條件,促進產品開發,增強市場競爭力。規范發展畜牧合作經濟組織,引導建立合作社資金互助機制,積極推進“龍頭+基地+農戶+標準化+市場”五位一體的經營模式,鼓勵企農、企超合作,擴展產品銷路。積極爭取財政支持,擴展商品畜禽保險覆蓋,提升畜牧業市場活力。
六是加強提升畜牧獸醫服務執法能力。強化隊伍法制建設和業務技術培訓,規范行政執法,簡化辦事程序,努力做好服務群眾和行業執法工作,樹立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良好形象,促進全市畜牧業健康快速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