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可以幫助我們明確目標、分析現狀、確定行動步驟,并在面對變化和不確定性時進行調整和修正。怎樣寫計劃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計劃應該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工作計劃書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研工作計劃上學期篇一
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的相關內容,貫徹落實《xx市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xx市《小語學科“十三五”發展規劃》的精神,深入推進語文課程改革,以“基于核心素養培育小學生語文氣質”為研究重點,遵循教育教學規律,遵循言語實踐活動的規律,探索學科教學走向課程變革的新路。合理地繼承,和諧地發展,充分發揮小語學科教學研究、指導和服務的功能,堅守教育常識,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適應師生發展要求的教研機制,在各校語文教研百花齊放的良好基礎上,初步呈現我區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特色,進一步豐富和繁榮我區的小學語文教育事業。
本學期將迎接四年級國測、市學科關鍵能力監測,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不同地域、不同學校之間存在著較大差距,要冷靜反思自身的不足,強化質量意識,落實常規管理,提高學科素養。
(1)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xx市《小語學科“十三五”發展規劃》,對語文課程的重點和難點有更深刻的理解。
(2)繼續學習和研究xx市《學科課堂教學建議(常規)》,重視“小語學科教學建議”在規范教學行為,規范校本教研方面的作用。
(4)認真學習《教學預設與生成關系論》著作,加強生成性教學的實踐研究,引導教師提升教學設計與生成性資源利用、開發的能力。
(5)根據個人興趣需要或完善知識結構的需要,自主自覺地有選擇地閱讀書籍。
根據上學期區教育局對四年級語文學業水平測試的分析,要緊扣語文學科的關鍵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和書寫表達能力開展教學研究實踐,圍繞省規劃重點自籌課題《基于核心素養培育小學生語文氣質》的研究內容,推進語文課程改革,提高學科教科研工作的有效性,以進一步提升學科教師的課程執行能力。
1.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研討和觀摩活動。以“基于核心素養培育小學生語文氣質”作為研究重點,以課程視野選擇適切的教學內容,關注培育氣質的四個方面:興趣與習慣、語用能力、合作意識與審美情趣。近階段的閱讀教學研究仍然要聚焦在語用能力的培養上,把理解與表達更好地融合起來,“以讀促寫”“向讀學寫”,根據不同學段的要求,采用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同時關注合作意識的培養,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區擬舉行相關的專題研討活動。各校在此研討活動之前,可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作用,開展相應的協作片和校本教研活動。
2.積極參加xx小學語文低年段教學研究室的各項活動,結合蘇版一年級新教材的培訓,總結低年級語文教學經驗。
3.積極開展教育評價研究。積極參與xx市、xx區的學科學業水平的常態監測研究,加強對區域內所參與的各級各類抽測、學業水平檢測和畢業考試的研究,增強考試命題的科學性和針對性??茖W分析現狀,反思工作得失,準確謀劃未來,為學生的學業發展和教師的有效指導提供方向性引領。
4.指導積極開展校本教研。加強學科基地建設,充分發揮基地學校的研究與輻射作用;加強教研組建設,以《xx市中小學教研組建設章程》為依據,以區、市級優秀教研組評比為契機,促進教研組主動發展;加強對校本教研方式的研究與指導,積極推廣各校在語文課程建設方面的實踐經驗,互通有無,共同提高。
樂于為學生發展提供服務。重視寫字教學,落實好課標對學生寫字的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本學期將組織學生參加xx市小學生寫字團體比賽。
樂于為教師發展提供服務。加快不同層面的語文教師培養速度,提供各種機會,通過多種途徑,讓更多的“名教師”和優秀青年教師不斷涌現。
樂于為學科發展提供服務。加強小學站建設,讓更多的老師分享優質資源;研究學業質量監測與評估制度,探索學業質量監測與評估實施機制。
二月份
3. 參加xx市小語青年教師基本功競賽。
三月份
1.參加xx市一年級新教材教學研討活動(一);
2. 區閱讀教學專題研討活動;
3.學科基地活動;
4. 搭建區小語教師讀書線上交流平臺。
四月份
1.參加xx市同題異構活動;
2. 參加xx市小學生寫字團體比賽;
3.學科基地活動;
五月份
1.參加市畢業班復習研討活動;
2.參加市一年級新教材教學研討活動(二);
3.區畢業班復習研討活動。
六月份
1.部分青年教師座談會;
2.畢業考試、期末考試。
xx區教師發展中心(小學部)
20xx年2月10日
教研工作計劃上學期篇二
為了緊跟我市初中課改研究的步伐,以市教師進修學校工作計劃為依據,以貫徹國家教育方針為核心,進一步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加強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研究,以推進課程改革、探索有效教學的策略和提高骨干教師隊伍素質為重點,突出抓好課程改革、教學評價改革,堅持與時俱進,加強教研隊伍建設,加強課題研究,進一步提高校長本教研工作水平和效益。
1、扎實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課改中課堂教學的實際問題,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做好各級課題申報、立項、管理、研究、驗收和推廣工作。
3、根據課程改革需要,加強信息技術課、心理健康課、綜合素質課的研究。
4、不斷優化課堂教學思路,積極探索以基礎性、主體性、開放性、探究性、獨創性和發展性為主要特征的創新性課堂教學模式。
5、充分利用已開通的遠程教育信息技術,提高自身教學改革能力和效果。
6、加強骨干教師的培養,使其真正成為所學科骨干,具備引領本學科教學教研能力。
7、進一步利用基地教研校的作用,把我校教研推向新局面。
8、抓實抓好常規課教學,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上級學校輸送優秀畢業生,提高我校在農村的知名度。
1、嚴格教學管理,加大常規教學督導力度,促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加強集體備課,引導教師在鉆研教材優化設計和落實備課質量上下功夫。
2、進一步完善教學評估和監控機制,突出教學質量管理,嚴格質量評估方案,突出教學成績,監控管理好課堂教學。
3、強化師資培訓,努力提高教研隊伍素質,本學期初我校選派了語文學科全體教師去進修學校培訓,地理的周寶華、王麗影,體育學校張洪剛,信息技術楊延坤、姜偉等同志也相繼去進修進行了培訓,這些教師的'素質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4、充分利用遠程教育網和基地教研,大力開展新課改教研活動。
本學期骨干教師、教研明星、教學標兵每人作一節示范引領課,其他教師作一節匯報課,每位教師這學校聽課必須達到十節以上。
九月份選派優秀的語文、數學、生物學科教師參加基本功大賽,積極參與全市學科帶頭人評選活動。
十月份為我校校本教研開放月,請學生家長、進修校教研員來校聽課指導,配合這項活動,擬選聞煥青、張少波、徐影、劉淑媛、周寶芳、于秀艷等同志參加農村中學教學能手評選活動。
十一月份在校本教研的基礎上,選派有代表性的教師積極參加片基地主題教研活動,積極籌備參加優秀教學案例及教學反思評選、交流、展示活動,提升教師素質和教學水平。
十二月份組織各年級期末質量檢測,領導要深入考場監考,嚴肅考試紀律,作好試卷評卷工作,把好質量關,各學科寫好質量分析,為下學期開學總結試卷做好充分思想準備。
校本示范教研課具體時間安排:
第四周:心理健康教師蘇宏作《自我中心要不得》教研示范課。
第六周:八年級思品教師仲維杰作《網絡上的人際交往》示范課。
第七周:歷史教師黃艷秋作《俄國、日本的歷史轉折》示范課。
第八周:九年數學教研明星作《圖形的旋轉》展示課。
第十周:九年級化學教師劉洪生作《燃燒的條件》示范課。
第十一周:美術教師唐宏偉作《學習服裝搭配》示范課。
第十二周:由八年級孫桂春作英語示范課。
第十三周:周市教學標兵孫海玲作《平方差公式》展示課。
教研工作計劃上學期篇三
本學期即將結束,在學校領導的關心、指導下,在每一位英語教師的努力下,堅持以人為本,倡導創新精神。加強教學管理,優化課堂教學。
以“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學生”為宗旨,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認真貫徹執行學校的新的指導思想和落實學校的新的思路和舉措,一切以提高中考成績為宗旨。認真履行科組職責,腳踏實地工作,協調好組員的關系,組織全體組員經常認真學習新的課程標準,搞好常規教學,創新、深入地開展新課程教改活動,積極開展各項英語特色活動。認真執行集體備課計劃,抓緊落實科組常規教研,為把我組的教研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臺階而努力奮斗。
1、備課與教學要求:加強集體備課活動的落實和指導,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各備課組統一集體備課,統一教學內容,統一教學進度,統一重點作業。大力提倡發揮個人教學特長,創新教學思路,注重教學后反思。
2、教研要求:認真開好每人一課,加強教研管理,在每周定期的科組會上加強新課程理論的學習,努力提高我組教師的教研水平。
1、按照教導處要求每周四下午召開科組教研會議,進行新課標理論學習,布置教研教學活動,進行集體備課。
2、要求各科任教師,積極主動及時地反饋教學學情,并提出整改意見,指出努力方向。
3、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不同表現,注意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寓思想教育于教學工作中。按照學校要求每位教師必須幫扶一名學生,使他/她有所進步。
4、落實本學期教研聽評課工作安排,要求老師互相聽課。鼓勵教師多總結,撰寫教學論文。
第一周
制定教學計劃
第十二周
聽評課
第二周
聽評課
第十三周
聽評課
第三周
聽評課
第十四周
初三中考
第四周
聽評課
第十五周
撰寫教研文章
第五周
學習教改文章
第十六周
期末考試
第六周
有效課堂教學展示(九年級)
第七周
英語課堂教學模式
第八周
聽評課
第九周
期中復習
第十周
聽評課
第十一周
學習教改文章
教研工作計劃上學期篇四
在教導處的領導下,團結奮斗,認真學習新課標,鞏固發展愛校愛生、教書育人,富有進取精神、樂觀積極向上的融洽的教研新風貌。以打造有效課堂為中心,組織教師參加教學理論學習和培訓,組織研究課和專題研討等系列活動,以促進教師轉變教學觀念,促進教師整體素質和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各科之間有特色的開展工作,共同和諧發展
1、體育組:
1)落實“兩操”工作,并做好檢查。
2)抓好田徑隊、兵乓隊和象棋隊訓練工作,為迎接市區各級各類體育競賽打下扎實基礎。
3)開展好校園足球活動。
4)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游戲活動,激發學生愛體育的興趣。
5)扎實有效地開展大課間活動。
2、美術組:在普及教育的基礎上,培養特長生,并注意優秀作品的積累。爭取通過一學期的學習,讓每個班級都能用學生自己創作的優質作品進行班級文化建設。同時留意各類比賽信息,推薦學生作品參加各類比賽獲獎。
3、音樂組:大力推進有效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搞好音樂教學,培養學生的藝術水平,能歌善舞的能力。讓一些學生脫穎而出,成為小小演奏家、小小舞蹈家和小小歌唱家;抓好歌詠隊和舞蹈隊的訓練,積極參加第十五屆小學生文藝匯演和揚州市師生才藝大賽,力爭在各級比賽中獲獎。
4、科學組:開展科學興趣小組活動,做到有計劃,有活動,有記錄,培養學生獲取科學知識的能力和科學探究的興趣。做好金鑰匙比賽的準備工作。
5、英語組: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研究譯林版新教材的各版塊的教法。抓好備課組活動和一人一課,注重資料的積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是本學期英語教學中重要的任務,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習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積極參加英語教師基本功大賽,爭取獲獎。
(二)加強教研組的工作,踏踏實實的開展教研工作,真抓實干。
1、組內35周歲以下教師必須上一堂研討課,加強課堂實際操作能力。建立教師互聽、互評的制度,按學校要求,每位教師聽課節數至少10節。
2、在每一次組內教研課前確定主題,課后大家多提意見,以“同伴互助”為推動,繼續開展撰寫教學反思的活動。總結經驗,共同成長。
3、做到每個人都有機會上公開課,每個人都有鍛煉的機會,互相取長補短。
4、每人確定“我的教改實驗”為本學期的教育行動研究課題,做好主題研究。
(三)加強教育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理論素養
1、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每人寫一篇學習心得。加強譯林版新教材的研討,每人要寫好學習心得和教學設計。
2、本學期每位教師讀一本教育專著,并寫一篇讀后感。每月至少精讀一本教育雜志,每周至少精讀一篇與自己任教學科相關的專業文章并寫好讀書筆記。
3、組織本教研組教師撰寫案例與論文。全體老師要通過理論學習,不斷反思、探索,并聯系實際積極撰寫教育教學案例與論文。
(四)狠抓教學常規落實,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1、進一步抓好“教學常規”的學習和實施工作,組織本教研組年輕教師學習常規,學習校內外先進典型,加強檢查督促,使學習常規,實施常規成為全體教師的自覺行動。
2、加強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是發揮群體優勢,提高備課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落實教學常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必要措施。為此,我教研組要積極組織集體備課,做到有計劃、有目標、有實效。為促進青年教師盡快成長,教研組將開展“評課”會。
在組內開設研討課,組織全體教師進行集體備課、聽課、評課,深入探討教學得失,群策群力,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教研工作計劃上學期篇五
以新課程為導向,以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為宗旨,以課程實施過程中學校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為研究的主體,緊緊圍繞課程改革,通過校本教研,提高校本教研管理水平和校本教研質量,探索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不斷提升學校辦學理念和辦學水平。
以新課改為導向,使教師們領悟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解決教師在教學中遇到問題或困惑,提升教師駕馭課堂能力,促進教師向專業化方向發展,致力于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樹立良好的師德師風,使教師的自我反思行為縱深發展,凸顯個體價值,倡導團體合作,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為核心要素,以“理論學習、集體備課、主題校研、反思交流”等活動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深化校本教研。大力倡導務實求進的作風,把“開展自己的教研,解決自己的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改進自己的教學”作為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
(一)集體備課
具體做法:
1、規范集體備課制度,力求“實”字。
以區教研室倡導的“一課三議”教研模式為理念導航。以學科教研組為單位建立備課組,主備教師要提前三天把主備教案發到組內教師手中,副備教師要認真閱讀教案,并提出修改意見,作為一度調整方案用紅筆注上。在集中時討論交流,進一步完善教案,經過大家討論形成的共識作為二度調整;上完課后寫出教后反思作為三度調整。
2、積極探索“同課異構”突出教研的“活”字。
各教研組安排教研活動時,要有對“同課異構”教研形式的呈現。力求通過“同課異構”,打磨課堂,引發大家爭鳴和參與,切實活躍研究風氣。全體教師要通過“引、讀、練、評”活動,多管齊下,促進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
3、通過活動實踐,書寫教研“效”字。
本學期,我校響應區教育局關于“課內比教學課外訪萬家”的活動號召,將認真開展優質課競賽活動,促進教師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引領更多的教師在課改中脫穎而出。9月份課內比教學優質課比賽——語文組、英語組。十月份:課內比教學優質課比賽—數學組、綜合組。
(二)反思交流
通過前一階段組內討論形成的教案在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或困惑進行反思交流,促進教師與同伴的對話,注重“以老帶新、以強帶弱”鼓勵教師大膽評點各抒己見,促進教師共同提高。
具體做法:
1、量化教學反思。
教齡5年內教師教案中課課要有反思,即教后反思,每次不能少于50字。50歲以下5年以上教師每單元要有反思,每篇不能少于100字。
2、加強對教學反思的階段檢查。(期中、期末)
3、重視對教學反思的收集評比。
20xx年1月份教務處舉行50歲以下教師教案反思展評。20xx年秋季學期專題反思四次,即9月、10月、11月、12月。教研組長確定主題,主題要有系列,教導處每月評選出優秀專題反思,裝訂成冊。
(三)同伴互助
1、量化教師聽課。
具體要求:
同年級同學科教師互相聽課一學期不少于5節,帶雙班教師聽相應年段相應學科不少于5節,小學科聽組內教師授課不少于5次。
2、細化教師評課。
要求凡聽課必評課,評課為3+2模式,即3個優點,2個建議。
3、深化師徒結對。
在上學期基礎上,我校本學期將深入抓好師徒結對工作,進一步發揮骨干教師的引領作用,促進共同成長。
具體做法:
一是組織新一輪師徒結對報名,結對儀式,落實結對過程管理。
二是“搭建青年教師成長平臺”。學校優先為青年教師、骨干教師外出聽課、進修、參與教育科研、發表教學論文創造條件。
4、強化領導推門聽課
本學年實行每周一推門聽課活動,以強化常態課管理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推門聽課除學校校長、行政外,還請教研組長和相關學科的骨干教師結對師徒參與聽課指導。聽課過程中,我們繼續采用聽、看、查、問等形式進行。“聽”即聽隨堂課,“看”即看教師課堂新課程理念的落實、學生主體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趣;“查”即查教師的備課、作業批改;“問”即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詢問本節課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問學生對教師、對自己的學習評價。聽課者認真總結分析每一次調研情況并及時反饋給教師,與學科教師共同探討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四)專業引領
鼓勵教師與市、區內外的教育專家、特級教師、名師攀親結對,使自己的專業發展步入快車道。通過觀名師課堂錄像、學名師課堂實錄案例、評名師課堂細節等形式拉近與名師的距離。同時發揮“校內名師”的優勢,互幫互學,形成濃郁的教研之風。
(五)理論學習
1、問題收集理論學習。
本學期,我校將圍繞組內教師困惑的教學專題,開展“對癥下藥”式的理論學習。理論學習做到組內學習與自己自學相結合,通過理論來指導教育教學實踐,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2、業務書籍充電閱讀。
本學期學校將重點打造教師讀書活動,以讀促教,以讀促研。要求每個教研組自選理論專著一本,全體成員進行研讀,寫好讀書筆記,引發自我反思。教研組召開一次讀書交流會。
1、本學期課堂教學研究的重點是突出三個環節:一突出有效備課研究。二突出有效課堂研究。三突出有效訓練研究。
2、各教研組要圍繞校本教研主要形式積極開展活動,落實好集體備課、反思交流、主題教研、理論學習的四項活動,做到每周安排一個固定活動時間,周二下午為語文教研組活動時間,周三下午為數學教研組活動,周四上午為綜合科活動時間,周五全天為音美教研活動時間。在活動時把集體備課與反思交流活動結合起來,主題教研與理論學習結合起來。每次教研活動,相應教師要按時參加并積極發言,與同伴互動、共同進步。教師要樹立主人意識,勇于展示自己,促進自身專業素質的提高。
3、以“新課程有效化教學”、“高效課堂”兩個大主題研究為載體,根據年級科目的特點,從教學中遇到的困惑問題來確定學科教學研究主題。
4、通過教學觀摩、專家講座、名師教學示范、案例分析、談心得體會等活動為教師搭建參與教研的平臺。
5、積極鼓勵教師跨學科,跨年段,互相聽課,每人每學期聽課至少15節。加強業務學習,每學期教學讀書筆記和心得體會不得少于3000字。
6、鼓勵“閑聊式”教研方式,提倡同伴互助風氣。同事間要善于利用課余時間,就某個教學問題或教育現象,進行閑談,發表評論,并努力獲取有價值的教育教學經驗。另外,就個別教師工作中碰到的難題,提倡同伴積極協助,共同解決。
7、由于校內資源有限,僅憑校內力量不可能完全解決學校、教師在教研中所遇到的問題,必須有專業研究人員的參與。為此我們將開展“里外結合”的專業引領活動來培植一支過硬的隊伍。“外”即有計劃安排老師外出培訓學習;“里”即每次公派出去參加研討會教師回校后為其他教師做專題講座,為教師上觀摩課。
8、開展網絡教研,達到優質資源共享,積極參加省校本研究網、點軍區教育信息網上研討、學習活動,開創教研新天地。
教研工作計劃上學期篇六
結合縣科學研訓活動工作安排和本??茖W教師任教情況,本學期科學教研活動是以新課程的理念為指導,結合“小科學家培養”的'開展,更新教育觀念,扎實做好科學學科的教學工作,抓好科學實驗室教學的管理工作,充分發揮科學老師各自的優勢,努力提高科學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學生的科學素養,使教研活動真正成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本教研組組員全是本??茖W教師。但這些成員老中青年齡參差不齊。而且這個組人數只有四位,人數偏少?;顒颖容^難開展。大部分教師不是??瞥錾怼H狈τ幸欢ㄙY歷的教師引領團隊。
(一)加強理論學習,推進新課程改革的進程。
1、加強科學學科的相關知識學習,不斷提高科學教師的知識水平和科學素養。
2、組織科學教師認真學習新課標,并充分利用好《科學課》、《科學課程標準》等專業性學科期刊,組織教師學習教育理論、教學文件和教學業務知識,注重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3、積極鉆研教材,用科學新課程理論來指導科學教學,組織教師開展教學反思研討會,一起交流科學教學中的收獲和反思,探討科學教材中的難點,鼓勵教師對教材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建議,培養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積極地思考,敢于創新,敢于糾錯。
(二)加強教育教研,提高教師業務水平。
1、定時、定點、定內容,形式多樣的開展教研組活動,鼓勵教師積極修改集體備課的教案,認真撰寫教學反思,及時反思教學的成功之處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切實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2、精心備課,認真上課,科學合理地安排好各項教學活動,借鑒先進經驗,爭取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高度重視科學教師的理論創新,要不斷鼓勵科學教師,依托自己的教科研實踐,認真總結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
3、利用每周周二的學科研訓時間進行科學教材分析活動,并結合本學年的教研活動主題,解讀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和實驗注意事項,解決教師教學中的困惑,提高教師的教材解讀能力和教學處理能力。
4、組織教師的實驗操作培訓,讓教師明確本學期的重點實驗和操作要領,提高教師的實驗操作能力。
5、組織教師結合學校的科技特色教育活動,輔導學生參加科技節活動,努力培養“小科學家”培養。引導學生把科學課堂上的學生拓展、延伸到生活中,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組長:鄭秀
組員:楊建晟 鄭海軍 葉貴才
1、制定教研組工作計劃,每位教師制定本班教學工作計劃。
2、幫助實驗員制定實驗計劃。
3、縣優質課觀摩活動。
4、撰寫教育教學論文。
1、修改、學習小學科學導學卡
2、集體備課、教學觀摩與研討一
1、集體備課、教學觀摩與研討二
2、理論學習(鄭秀)
1、理論學習
2、抓緊期末復習工作。
3、完成教研組博客日志跟帖,并及時小結網絡教研的所得與困惑。
4、理本學期開展教研活動的過程性資料和成果資料,教研組考核評估的期末自查工作。
5、期末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