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工作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問題進行的專門性總結,總結某一方面的成績、經驗。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總結嗎?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總結書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師德修養心得總結篇一
第一位教師她的名字叫做苗占華,她的報告題目是《讓愛在堅守中綻放》,在她的報告中我了解到這個女老師當了18年的老師卻做了17年的班主任,聽到這里我感受到她真是很不容易。在報告中他問了我們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要當老師,這個問題聽起來很簡單,但是我們全體特崗教師心里面卻知道,這個答案在我們的心中。所以她為我們做出了答案:1、為了穩定的工作 2、為了生存 3、喜歡這個行業。其實我認為這個問題是多余的,每個老師從開始上學到現在,不是為了生存誰會上學考上老師這個職業呢?古人早就有名言,先有物質基礎才會上升到精神支柱。在這個體會中這是我不同意的觀點。
在她的報告中有很多是讓我感動的,這個出類拔萃的教師,在這種高物質的誘惑下,居然沒有動搖,這種舉動不但感動了我們特崗教師,也感動了他們學校的校領導。以前我們還抱怨,這個工作我們干的多了,那個工作干的多了,總是在抱怨,和這個老師相比我們做的工作實在是相差太遠了。
在她的報告中,她說了這樣的一句話,貧困的背后卻給了我寶貴的財富,自習室卻成了我經常光顧的場所,清貧卻成了我最大的財富。
在她的案例中,老師要給孩子一杯水,老師要有一桶水,而她說:老師不能是一桶水,而是一眼奔流不息的泉,那么泉從哪里來?就從學習中里來。
在報告中,我體會到成功教育是見見小事的積累,一分鐘講解,一分鐘說,一分鐘唱。我明白要珍惜自己每次培訓的機會,在這里我還知道語言密碼效應,還有一個事漏斗效應,無論做什么樣的培訓要坐在前面,前面的占%68,后面的占%32。
在她的一次家訪中他了解了這樣的一個孩子,他的媽媽是個瘋子,爸爸有病牛皮癬不能干活,當她來到他家的時候,孩子坐在廚房前的小木墩上,這是一個生活在垃圾堆里的孩子,她看到這種情況將要離開的時候,她并沒有給她錢,因為他考慮到這樣回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面臨這種情景班級的這名孩子總是以這種名義給孩子資金,后來這名孩子考上了一高,后來考上了東北師范大學。這個孩子確實是出息了,可以想到培養好一個孩子,他的老師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要想拋棄一個孩子,卻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最后的時候,老師交給我們工作的一些經驗:
1、 你有多優秀看你和誰在一起。
2、 你能走多遠,看誰來引領你。
3、 經驗+反思=成功
第二個教師是乾惠仙:他這樣說選擇了特崗就選擇了與艱難同行,與拼搏比肩。
他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在出了這樣的一道題,說是:一只青蛙從井里跳出來之后,他會怎么做呢?有的孩子說:“看,外面的世界真大啊!”等等各種說法,這是有一個孩子卻說:“這只青蛙從井里跳出來之后,看了看外面的世界,卻又跳了回去,這讓老師犯了難,批評他,指責他,沒有給孩子說自己理由的機會。說那只青蛙是你吧!后來老師在她的日記中才了解到,原來那只青蛙看見外面的世界環境污染的太嚴重了,所以又跳回了井里。只是那個老師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在班級上說原來老師才是井底之蛙。
總之,教育的路漫漫,教育好孩子是每個教師的職責。在這次培訓中,我收獲了很多,我會銘記在心,以這些教師的楷模為榜樣,改進自己,改變自己,盡快的提高自己的各種能力,更好的適應教師的角色。
師德修養心得總結篇二
教育的每一次深化改革和大發展,首先要有教育觀念的更新。教育是以人育人的事業,教師作為這一特殊的職業,直接負擔著培養下一代健康成長的歷史重任,因此,師德比其他職業道德,有著更加強烈的典范性,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良好的教師形象是每個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先決條件,是教師不斷進取,贏得成功的力量所在。對于特殊教育崗位上的老師而言更要做到愛生以德。
愛是生命的維生素,人們都渴望得到“愛”,愛的范圍是很大的,人與人之間也存在著很多愛的關系,而離我最近的、最有內容的愛則應當是一個教師對一群學生的愛。
“讓孩子健康地快樂地成長。”這并不是一句空話,因為在讓孩子健康成長的過程中傾注著教師的無限的“愛”,這種“愛”的就是“愛心”、“奉獻”和“責任”。教師對學生的“愛”能架起師生關系的橋梁;能春風化雨,澆灌每個莘莘學子;能熏陶、震撼學生的心靈,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和求知欲,養成其良好的情感品質,使之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對于班級中的所謂的“差生”,我們要把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感情投向他們。因為這中間包含著教師的責任。師愛是陽光雨露,學生是花朵禾苗。對學生的愛既要象陽光一樣普照大地,又要對一些缺少愛的同學有所傾斜。因為他們長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難以擁有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們能還他們以健康、快樂、自信、向上,那該是多好的教育!我國近代教育家夏丐尊翻譯的《愛的教育》就有這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想這就是教育的真諦之所在。如果把整個課堂比作是河床的話,那么師愛是浮動在整個河床上面最最燦爛、最動人的浪花,是大海富有生命的潮汐。
“愛”只一個字,但做起來談何容易,那需要真心地付出。愛對一個人的品格、一個人的底蘊,一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今后的成長都有重要的作用。教育中有愛,有助于學生個體生命的舒展,有助于學生個體生命的涌動。
師德修養心得總結篇三
學習《新時期師德修養》,無疑是一股清風蕩滌我心中一些陰暗斑點,使我更加看清了前路,明確了方向,堅定了自己的信念。
觸的對象來劃定的四個范圍內的道德吧。
我想做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忠誠并獻身與教育事業。要求教師在社會主義道德觀和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的指導下,在處理個人與教育事業發展的關系時候,應采取利他主義的價值取向,就是所謂的“甘為人梯”、“燃燒的蠟燭”精神。
熱愛學生,誨人不倦。強調熱愛學生是教師對學生情感的最高境界。要求教師全面關心學生的成長,嚴格要求而又尊重信任學生。
堅持教師集體和其他教師的利益和需要高于個人的利益和需要。在教育現實中要表現為理解、團結和謙讓。
真誠相待、主動參與。要求教師在與學生家長交往的時候,表現出一種對家長的坦誠的溝通愿望,以及以積極主動的態度發起或者參教育有關的社會性活動。
我想首先需要奉獻。“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這是雨果先生曾經說過的話。其實教師這個行業就象那默默奉獻的綠葉,學生就像那含苞欲放的花朵,綠葉時時刻刻襯托著鮮花的美麗。“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品行和素養是教師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也只有對“怎樣做一名教師”這一問題有深刻的認識,才能提出對自己更高的要求。
其次,我應該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捧著一棵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教師良好的師德形象是教師偉大人格力量的體現。記得我上中學的時候,我曾想“平平淡淡的一生,倒不如轟轟烈烈的死。”正因如此,我羨慕那詩意的生存,羨慕那豐富多彩的人生,不甘于過平淡、庸常的生活。如今教師走上三尺講臺,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臺為人師表。教師不僅僅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更是莘莘學子們的道德基因的傳遞者。因此,師德的形象,不是簡單地說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形象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讓我們以良好的師德形象,展現在世人面前,共同攜手撐起那片教育的蔚藍天空吧!
文檔為doc格式
師德修養心得總結篇四
教師隊伍是我國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的主導力量和決定因素。要辦好教育,要穩步推進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必須堅定不移地建設和造就一支師德優、業務精、作風正、能夠讓人民群眾滿意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經過這次師德師風教育學習,讓我覺得要使教師轉變教育觀念,重德為師,愛崗敬業,依法治學,忠誠于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為人師表,要在加強和改善教師思想政治教育、職業夢想教育、職業道德教育的同時,重視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強師德的制度建設和教師的師德、業務考核管理;要大力弘揚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千方百計地為教師辦實事、辦好事,不斷改善教師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為教師教書育人創造更為良好的社會環境;熱愛學生、尊重學生、關心學生,以愛執教,刻苦鉆研教學業務,不畏艱難,進取進取,勇于創新的高尚師德。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下,堅持以人為本、以德立教、愛崗敬業、為人師表,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業務素質,以高尚的情操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做為人民服務的教師,做讓人民滿意的教師。
經過師德師風的教育學習,我對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活動的重要意義有了較明確的認識。師德建設決定教師隊伍建設的成敗,也就決定教育事業發展和改革的成敗。教書育人,教書者必先學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世范。教師職業的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更高的素質,而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的靈魂。師德決定了教師對學生的熱愛和對事業的忠誠,決定了教師執著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師德直接影響著學生們的成長,教師的夢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師德就是一部教科書,就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對學生的影響是耳濡目染的、潛移默化的、受益終生的。所以,針對師德師風建設中存在的、人民群眾反映比較強烈的熱點或突出問題,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活動是極有必要的,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也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實施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對照教師法等法規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我認為教師應注意從下頭四個方面加強學習和修養,才能更好地擔負起培養“有夢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中國特色社會注意事業接班人和建設者的重任。
師德修養心得總結篇五
眾所周知,教師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老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教師的任務就是使學生在德、智、體、美諸方面都得到發展,人是個整體,是不可分割的,德、智、體、美也是不可分割的,正如人們所說的“木桶原理”一桶水的容量,取決于木桶全部木板的長度,一塊短板對于木桶的容量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一個學生某方面素質的缺乏,有時會極大地影響他的成長和成才。
在教學中,我認為教師的個性品質是教師在學生中贏得威信的基礎,是對學生產生巨大影響的精神力量。我國傳統的教育思想中,對教師的定義是授業解惑,也不曾提及如何育人之說。但在現代的教育教學活動中,一個老師如果只忙于教學、只強調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對于學生的成長過程采取不管不問的態度,這至少不能說他(她)是一個非常稱職的老師或者說他(她)缺少愛心,從長遠的角度看這樣的老師也代不出好的班級。如果一個班集體沒有凝聚力,一個老師尤其是班主任老師如果對所有的學生沒有愛心,沒有較強的個人人格魅力,那么這個班級到頭來必然會人心渙散,紀律渙散,更談不上教學成績。
從相反的角度講,一個老師不管他代不代班主任,只要他有愛心(注意我說的是真心地去愛孩子而不是假意地去敷衍他們甚至討厭他們),真正地關心學生的生活身體心理健康、愛護學生的愛好興趣、尊重學生的人格、耐心地聆聽他們的心聲,急學生家長之所急,說學生家長之想說而又不敢說,做學生家長欲做而又不便做,都能在班級學生和家長心目中樹立較高的威望,這樣以來當你在班級里上課時學生無論是聽課狀態還是聽課注意力集中程度都是空前的,如有人在課上違反紀律,就會像冒天下之大不韙一樣,受到同學們群起而攻之。在這樣的班級里課堂氣氛輕松,師生基本上是對等的,師生關系融洽,合作默契,感情溝通盡在細微處;有時候一個提問,一個手勢,甚至一個眼神,都將會永遠地印記在學生在心靈中,這也許會成為他進步的動力,或許會成為他從一個落后生轉變成一個先進生的轉折點,因為他知道:老師在關注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