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校慶文藝演出主持詞匯總一
湖南工程學院辦校六十周年,全校上下正火火熱熱的為校慶做準備。做為湖工的一分子,我們也應該行動起來,為母校的六十大壽歡呼吶喊。
二、活動目的
1.為迎接我校六十周年校慶,加深同學們對母校悠久歷史、深厚文化底韻的了解,提高同學們做為湖工學子的自豪感。同時倡導同學們以自己的行為為母校祝壽,攜手共創文明校園,為湖工驕傲,也要湖工因我們而自豪。
2.為了增進本班同學間的交流,營造和諧融洽的集體氣氛,豐厚同學們的校園生活,陶冶情操。
三、活動主題
迎接六十校園,創造文明校園
四、活動組織
1、活動總負責:機設194全體班委
2、活動策劃書:團支書:張夢媛組委:許瀟
3、活動地點:湖南工程學院南院一教
4、活動時間:__年4月25日晚19:~21:5、參加人員:機械系機設194全體同學
五、活動內容
1、前期籌辦
1).班長組織班委開會,為活動做籌辦。
2).組委通知全班同學,并將參加成員以寢室為單位分為六組,由每個寢室長擔任組長,負責本組人員,班委負責組長。
3).班長接洽場地。
4).班長、文娛委員、團支書、組委選擇一些到時將要進行的娛樂游戲。
5).選出兩個普通話較好的、有自信的人負責主持。
6).所需物品:布置教室的裝飾品(彩帶、汽球等)2、活動歷程
1).晚上18:3全體班委在活動地點集合布置教室,并互相交流一下具體活動內容及活動流程。
2).晚上18:5全體參加成員于活動地點集合,并以組為單位坐好。
3).首先由班長上臺為本次活動致開幕詞,再由全班同學輪換上臺發表自己對學校的看法和在六十校慶到來之對學校的祝福。其間由同學自發組織娛樂節目來表達對母校的祝賀。并就創造文明校園發表個人意見。
4).21:活動基本結束,由團支書做閉幕詞。
5).21:5由班委清場,大家解散。
六、注意事項
1).在別人發言時,不得打鬧,要學會尊重他人。
2).在活動期間自由組織些有益、有趣、有序的節日,不做危險游戲。
3).不能在會共場所亂丟果皮紙屑,4).關于本次活動的未盡事宜,班委另行通知。
七、后續工作
各班委根據各組長的意見及自己的觀察,討論總結此次活動的經驗教訓、進步,本班組織能力,此次活動組織者寫出活動的總結,供以后活動參考,其他參加活動的成員也可以自己寫一些類似于領會的文章。
有關校慶文藝演出主持詞匯總二
母校橋黃中學迎來80華誕,光臨先生數次來電囑我寫篇回憶母校的.文章。一來自己資淺歷薄,無絲毫成就,二來久不練筆,為文之道已日漸荒疏,心中不免生出一絲怯意,本欲借故推托,又怕有違先生的好意,只好硬著頭皮應承下來。但對于母校,我是真真切切懷念著的。
20年前,也就是1984年,適逢母校60華誕。當時我在母校念高中二年級,還是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苦讀求未來的懵懵少年。彈指一揮間,20年過去,自己不知不覺已近不惑之年,如今,作為遠離故鄉的母校學子以另一種方式紀念母校的80華誕,不免感慨萬端,思緒萬千。20年的母校情結,該是怎樣的濃郁醇厚和刻骨銘心!
1983年至1986年,我在母校高中部學習,3年光陰不是很長,但卻令我終生難以忘懷。那里有我的夢與向往,有我的悲歡苦樂,甚至還有少男對少女的朦朧之愛。沒有在母校的3年讀書時光,不知我的人生之路將通向何方?1986年仲夏,是莘莘學子們收獲的季節,當我接到北京大學歷史系的錄取通知書時,我知道我與母校作別的日子來臨了。然而,朝夕相伴了3年的母校,夢生夢圓的地方,我怎能輕易將她忘懷?
花落花開,冬去春來,一晃已離開母校18年,雖然身居京都繁華之地,身心也漸漸融入北國他鄉之中,但對于母校的眷戀和懷念之情卻越深、越濃。夫人徐荷芳是我在母校上學時的同班同學,兩人一同考入北京,一同留在北京,在北京安家扎根。雖說歲月悠悠模糊了人生的許多往事,但對于母校的記憶卻依舊那么清晰,那里的人,那里的事,那里的景,那里的點點滴滴,至今歷歷在目,仿佛就在昨天。
在母校學習3年,師恩最為難忘。教授英語的殷國良、劉龍壽先生,教授數學的封國齊先生,教授政治的胡阿明先生……一個個儒雅之士,都是當時母校的精英。
當然印象最深的當屬光臨和海德兩位先生。兩位先生皆為良師,曾先后擔任高二、高三文科班班主任,從他們那里我得益頗多。光臨先生戴一副深度眼鏡,文人氣質極濃;先生教授語文,自成一統,極為得法,頗得學生好評;先生還寫得一手好字,其漂亮工整的板書令人贊嘆不已。先生生性耿介,脾氣倔強,遇事寧折不彎。記得高二那年,因為體育比賽時個別裁判有失公正,先生便不依不饒,領著全班同學在操場靜坐,非得討要“說法”,任誰勸說也不退讓。我當時任班團支書,校領導便要求我把全班同學帶回教室,但看到先生一臉凜然便露了怯意,最終還是學校給了滿意的答復先生方才作罷。不知過了這么些年,先生的脾性有否改變。先生也有溫情柔愛的一面。班上的學生不少是從農村來的,80年代初、中期的時候,農村的日子還較貧苦,先生常常接濟一些日子過得比較清貧的學生,并從精神上予以鼓勵。我和夫人都曾受先生恩澤,每每憶及這些,不禁對先生肅然起敬。
到了高三,x先生擔任文科班班主任。先生從事語文教學數十年,德高望重,在周邊各校也頗有名望,每遇有教學重任時校方總是請先生擔綱。先生細高個子,一臉威嚴,令人敬畏,班里的學生大多怕他。但對于品學兼優的學生,先生總是慈愛有加,倍加呵護。先生剛認識我時,見我穿著“時髦”,以為是紈褲子弟,當聽說我還是班上的團支書時,更為不快。但不久先生便改變了對我的看法,一來我學習極為用功刻苦,二來我學習成績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先生便打消了原先要撤掉我團支書職務的念頭。對于上述細節,先前我并不知道,都是后來我夫人在憶起先生時告訴我的,因為她當時也是先生極為器重的學生。填報高考志愿時,先生親自為我選定北京大學,后來果然一舉考中,我不由得對先生心生欽佩和感激之情。上大學期間,曾偶爾回母校看望先生,但后來回故鄉和母校的次數越來越少,屈指算來,竟有10余年未見到先生了。每想至此,心中不免愧然。但對先生,心中確是惦念著的,每當與母校有一點淵源的人來京造訪,我都要問起先生的情況,聽到先生身體康健的消息方才釋然。
小女10歲,常聽我和她母親提及母校的舊事,便日漸起了興趣,常常追問不休,并纏著我們帶她去見識一下我們的母校校園。為了卻小女的心愿,也為著化解對母校深深的思念之情,2002年春節前夕,我帶著妻女回了一次母校。這是10余年后第一次回母校。站在校園里,一切是那么陌生,看著這透著濃郁現代氣息的美麗校園,我不禁茫然,這是我日思夜想、魂牽夢繞的母校嗎?
記憶中的母校有著一種自然而古樸的美。木質小樓,青磚紅瓦平房,垂柳白楊,小池溪流,處處透放著濃濃的古色古香。尤其是校園東南的“洗馬池”令人難忘。據說岳飛勇將牛皋當年曾在此洗過戰馬,“洗馬池”便由此得名。池子水面不大,但清澈見底,微風吹來時,柳枝隨風搖曳,十分招人喜愛;夜籟人靜時,一彎明月倒映池中,景色異常迷人。池子里是不讓游泳的,但每到炎熱夏日,我們幾個頑皮的學生便在夜黑人稀時偷偷下水,讓渾身涼爽個透。一旦被發現,我們偷偷快速上岸,由于天黑,對方無從辨認,只好不了了之。現在想起這些往事來,頗覺有趣。
校園北邊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小河,河岸長滿了青草和蘆竹,我們的百人大教室便緊挨著河邊。每當下午上自習課時,我們便三五成群地來到河邊,名為讀書,實則借機放松休息。起初海德先生并不同意我們在河岸讀書自習,但經不住大家一再要求,先生最終還是順了我們,當然其中的“奧妙“先生是無從知曉的。
還有一個地方那是萬萬忘不了的,那就是大禮堂兼大食堂。每到開飯時間,那景象頗為壯觀,數百人在一起就餐,不分男生女生,8人一桌,輪流打飯分菜。于是便有人利用這個機會搞起“惡作劇”來,要么少給某人打菜或專給某人肥肉,要么把某人的飯盒藏起來不給飯吃。我就曾受到過這樣的“待遇”,至于是誰下的“黑手”當時無從知曉,到了后來我與夫人成為一家人后方知是一女生所為。有一年舊日同學聚首提及這件事,那位女生竟樂得前翻后仰。
眼前的母校幾乎已全然沒有了往日的痕跡。大食堂變成了現代化的禮堂;原先的小木樓和平房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新建的高樓大廈;“洗馬池”依然還在,但砌了石駁坎,變得漂亮了,只是水面比原先小了許多。我極力想找到記憶中的母校的影子,只有當時全校唯一的一幢教學樓還在,看來記憶中的母校只能成為永遠的回憶了。然而事后一想,我已10余年未回母校了,現在的10年時光該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啊。記得北京大學百年校慶的時候,校長陳佳洱院士曾說過,北大是常為實、常為新的,我想我的母校也應該是常為新的。當然,不僅是她的外表,更是她的精神和靈魂。
80年蹉跎,80年崢嶸,不知不覺,母校已走過了悠悠80年的風雨歷程。80年來,為著國家的昌盛、民族的復興,母校在一直做著怎樣的奉獻和拚爭啊。她始終把自己與祖國、與人民的命運緊密相連,始終不忘自己肩負的神圣使命,這正是母校歷經80載而長盛不衰的真諦。80年來,一批批優秀學子走出母校進入大學深造,又一批批走向社會,報效祖國。80年對一個人來說已到垂暮之年,而對母校來說,卻正充滿著勃勃生機,只要精神永存,母校就會永遠年輕。再過20年,便是母校的百年慶典,但愿到那時,母校風彩依舊,更進一步。在此謹作拙詩一首,與母校師生共勉:
教書育人甘為梯,勤學苦讀作棟梁,師生共立凌云志,百年華誕更輝煌。
有關校慶文藝演出主持詞匯總三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中午好。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歷史的烙印粒粒再現,百年的鳳師迎來了這天——一個讓數千學子眺首以待的節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這百年校慶的隆重集會上,我首先代表鳳師的全體學生對各位老師、各位長途跋涉返校的校友們,致以最誠摯的問候!對各位在工作崗位上取得顯赫成績的教師,表示最熱烈的祝賀。
中國的十月是一個歷史滄桑的月份,它讓我們想起舊中國的血淚史、解放初的艱辛史、新中國的跋涉史,而鳳翔師范——這顆矗立在寶雞市內璀璨的明珠,也是在這個月份誕生的。
19xx年鳳翔師范的前身——鳳師學堂在革命先輩的鮮血和智慧中建成了。這個地方以前是數千位講師云集的地方、以前是英雄模范人物頻繁出現的地方、也以前是風靡市內師資力量最雄厚的一所學校。從那里走出過教授、專家、工程師;走出過渾厚高亢的交響樂;也走出過聞名世界的繪畫家。這天我要自豪的說:“我們鳳師是富有的,我們鳳師的學子是富有創造性的”。
百年的歷史、百年的滄桑、百年的奮斗、百年的期盼,在這天這個特殊的日子里一同展此刻我們眼前。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等待我們前去勝任,這是我們鳳師學子的共同心愿。人生本來就是靠理想生活的,沒有理想就會失去生活的力量:饑餓里盼的是豐收;戰爭里盼的是和平;災難里盼的是幸福;黑暗里盼的是黎明。正是對未來報著理想,我們的同學才會對前途充滿信心,在這個令人振奮的日子里,在這個碩果累累的季節中,我們99級的學子即將踏上三尺講臺,讓我們共同為他們祝福:用一顆人類智慧的心,去哺育苗圃里的花木茁壯成長。
我們是未來中國教育界的建設者,我們中的有些人可能還會成為鳳師的驕傲。但不論怎樣,xx年10月的這天,將是我們心靈為之震撼的一天,它是我們所有鳳師人永難忘懷的一天。
老師、同學們,讓我們這天歡聚一堂,共同喜慶這個莊嚴的日子。讓我們載歌載舞、讓我們盡情書畫、也讓我們暢所欲言吧!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迎接鳳師的明天。
多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