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廣東歷年高考篇一
獨處是靜坐幽篁中的那絲愜意,是禪家追求的那片清涼的菩提,是獨坐萱室中的那抹寧靜……當身心沉浸在獨處的淡泊靜謚中,我們的靈魂也將跟著輕松飛揚。
歷經塵世的車馬喧囂,在碌碌而往中變得迷惘,困惑,找不到通向心靈之路的方向,此刻你不妨停下腳步,找一處清靜之所,獨處一會,將牽絆心靈的一切煩惱暫時置之腦后,讓思緒任意馳騁,讓靈魂自由呼吸。你便會感到一陣醍醐灌頂般的暢然,種種疑慮在此刻也會渙然冰釋,你會清楚地發現將你帶往內心深處的那盞燈。
總喜歡坐在靜室中,想象著遠處竹林中的靜謚,即使不能身臨其境,亦能感受到古人“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的意韻,此刻,世間一切的紛擾頓時煙逝,只留下那獨處所帶來的絲絲淡然,體味到了久在樊籠里,復得反自然后的暢快,原本褪色的心靈此時也變得鮮亮多彩。總喜歡在薄霧彌繞的清晨,獨自走進那片楓林,這時我的心仿佛已融化在氳氳的水汽中,蕩滌盡了蒙在心上的陣陣塵埃,呼吸到了異常清新的空氣沉浸其中,心中想得不再是將要面臨的困境亦或是遭受挫折后的悲傷。不會再忍受痛苦抱怨上天的不公,而是看清自己,向心中的另一個自己尋求安慰和解決困難的途徑。獨處使自我變得更加強大,更加充滿活力。
總喜歡手捧一杯香茗,靜靜地沉浸在詩文的海洋,去體味那靡麗凄婉的《雨霖鈴》,去品味那被落花和笙簫包圍的《滿庭芳》,去欣賞那精致不可措摹的《釵頭鳳》。此刻雖沒有熱鬧繁華的街市和彩燈輝映的城市,我亦能在獨處中收獲詩詞所帶給我的感動,我的靈魂亦能在這之中吸收無窮的精神力量,使心靈擺脫時空的限制與古人一起牽手走向那充滿魅力的精神家園。
佛語有云:“菩提本無樹,明凈亦非苦,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那些崇尚佛學的大師總喜歡獨自一人坐在禪室之中,參悟人生的真諦,因而他們能擺脫世俗,使心靈無塵。我們雖無法在獨處中做到大師們的禁欲清心,摒棄雜念,卻也能在其中嗅到一縷清香,撫慰心靈所受到的創痛,安慰疲憊的身心,破除囚禁自我的枷索。
學會獨處吧!假如你不想任心靈被世俗洗得褪色,失去原有的光輝。享受獨處吧!若你想在獨處中收獲無窮的財富和力量,看清內心深處那最真實的自己。
廣東歷年高考篇二
親愛的成人們:
你們好!我是來自2018年的一個成年人,這封信寫給在2035年剛成年的你們。成年人們,是對你們最恰當的稱謂,是對你們的認可,更是對你們的期望,同時,我是以一個成年人的身份,發出號召,希望2018年成年的我和2035年成年的你們,都可以在我們的時代,與中國一起同行、成長,和中國的新時代一起追夢、圓夢。
不知道你們的母親是否和你們提起過我們這一代人經歷的中國的飛速發展和進步,我們經歷過“天宮一號”首次太空授課,經歷過“精準扶貧”開始推動,經歷過互聯網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或許你們知道我們一代人經歷的苦難,知道2003年的非典,知道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這是我的18年所經歷的,也正是這些,鑄就成你們所生活的時代。在順境中力求突破,在逆境中迎難而上,是你們所處的中國的普遍狀態,希望你們能為之驕傲,為之自豪。
你們的時代又是怎么樣的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不會再有那么多人挨凍挨餓了吧?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社會是不是更美好了?不需要“請自覺排隊”“請勿隨意扔垃圾”這些標語了吧?無論如何,此時握著筆的我,堅定不移地相信,看到信的你們所處的時代,一定是陽光燦爛,鮮花盛開的,因為我從未懷疑過我們親愛的祖國的發展速度,所以也請你們——成年人們,繼續為祖國不懈地奮斗下去,創造屬于你們時代的輝煌。
2035年的我也許是你們的老師,也許是你們所用文具的制造商,也許是你們所看節目的編導,希望2035年的我,是為祖國奮斗了春秋十幾載的我,希望此時看到這封信的你們,跟2018年寫信的我,都懷揣著一顆中國心,都帶著我們的中國夢,為祖國作出貢獻。青年強,則國家強。2035年成年的你們,是此刻祖國最朝氣蓬勃的一代,擁有銳不可擋的力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和機緣、使命和挑戰,希望你們能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向中國和世界展現出屬于青年的力量。
正如一位名人所說:“這道檻你必須跨過,跨過后繼續櫛風沐雨,披荊斬棘。”希望在你們讀到信的2035年,35歲的我會和18歲的你們并肩作戰,跨過一道道檻后繼續披荊斬棘,與中國一起圓夢。
祝:
身體健康
不斷努力
一個2018年的成年人
2018年6月7日
<
廣東歷年高考篇三
昨日之時,你教我*長鶯飛,細雨朦朧。
今日之時,我教你細數花名,測天看云。
仍記得小時候,父母外出,外婆你總是在鄉下帶著我忙農活。正當夏時,天氣炎熱,忽然一場大雨,你放下農活,笑瞇瞇地翻過我趴在床板上的身子,說:“囡囡,熱了吧?走,外婆帶你涼快去。”一個激靈,魚躍而起。外婆打著把破舊的傘,肩上騎著小小的我便出了門。外婆所說的“納涼好去處”竟是村里的一片蓮藕地。地是小方的淺池塘,有一間破木屋,我們進去時已濕了身,外婆順手摘了片荷葉搭在我的頭上,淺淺的荷香,仿佛我就正是荷花欲開時剛醒來的花仙子,我離荷塘多么多么近啊!大雨沖刷了盛夏的暑氣,連人身上的毛孔都是清涼的,溢著花香的。
荷花淡淡開,在風雨中舒展姿態,綠色的裙擺隨風揚起。我偎依在你懷里,糯糯的聲音問道:“外婆,為什么下雨了就會涼快?為什么荷花夏天開?為什么……”“哎呦,可問怕外婆了!外婆哪里知道些什么,外婆只管曉得看看天,就知道明天下不下雨。”“那后天呢,大后天呢?”我追著問,你捏了捏我的小臉,說:“那要等囡囡長大后才能教外婆了。”我心中略有惆悵,這片荷塘已離我有些遠了。是啊,長大了,我會了。我會牽著你去散步,瞧見路邊開得正爛漫的小野花,我可以指著它,告訴你:“外婆,那是覆施子,有清熱解毒之用……那是金錢草,因為它的葉子圓圓的像銅錢……”你笑而不語,臉上盡是自豪。你突然看看天,我知道你想看清天上的云是怎樣的狀況。但你瞇著眼,總是看不清,覺得天更遠更遠了,自嘲的說道:“哎!老了,眼睛不中用了。”我拍拍你的手背,翻了翻手機里近幾天的天氣預報,說:“外婆,明天又是晴天呢,這個星期都不會下雨,我們去看荷花吧,我可以告訴你荷花有哪些藥用價值哦。”我揚了揚手機,天空就在這里,自然也在這里,不遠。我們可以離那片荷塘更近。
很感謝你,帶我去看荷賞雨,讓我親近自然,獲得感性認識;現在,我帶你去看荷花成片,給你數數荷花的藥效,讓我們理性認識自然,不必遺憾。
我們,去看花海成片,細數花名。
點評:
大道至簡。高考場上的作文亦然。本文的“至簡”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是標題簡。題好文一半。高考作文要求“題目自擬”,該生擬的是“帶您去看花海”,此題是全文一以貫之的線索,擬得很有詩意、很能吸引人眼球;用“您”這個第二人稱寫作,在70萬份高考卷中其辨異性很給力,值得點贊。其二是結構簡。全文共7段。第1、2段快速入題分別寫“昨日之時感受自然、今日之時感受自然”,第3、4段詳寫我幼時被外婆帶去“感受自然”,第5自然段寫我長大了帶外婆“感受自然”,第6自然段用議論抒情綰結前文,第7自然段扣題點題作結。全文絕無蔓枝,渾然一體。今年作文的關鍵詞有“感受自然”、感受自然的途徑(用身、用心、用科技手段)、感受自然的結果(自然離我們“遠”“近”),作者用7個自然段將其掰開揉碎、扣得很充分。其三是題材簡。全文就地取材,就寫田邊地頭,就寫真情實感,人物少、情節明、環境“簡”,很有“實戰”價值。此外,本文文體特征突出,文情(天人合一)理(光大發揚孝文化)并茂,詳略處理亦無不當。
廣東歷年高考篇四
選擇一個“早”的時間,就是選擇一種生活。
早上九點鐘,陽光已將街道的空氣照暖。這時候,你真正能感覺到“車水馬龍”,上班族們在各自的“水滴”中,思維早已開始運轉。這個時間的生活,是快節奏的,也是充滿了競爭的。
早一點,到七八點鐘,正是學生走在大街小巷的時間。各色學生穿著各色衣服,背著各色書包,把城市與鄉村都裝點得色彩斑斕。小學生的臉總是高高揚起,一臉歡悅;初中生的臉稚氣未脫,但也在努力成熟著;而高中生,臉上或多或少帶著疲倦,卻也寫著堅定。但有一點,所有學生的眼里都刻著對知識的渴望。這早上的時間,便分配給了學習。無論你是在上學的路上,還是已捧起書本,你都將生活方式定為了學習。
再早一點,在農村里就該看見炊煙啦。這時候太陽剛剛升起,大概是六、七點鐘吧。在朝陽下,夜里攢下的露珠支撐不住,摔開萬道金光;在河邊,薄霧彌漫,你盡可以享用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到村里,看“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也是再好不過的。這時的生活,便是平靜美好,無煩無憂的。
還可以早一點吧。再早那么一點點,你可以到山腰去體會“半壁見海日”。也可以去溪上的小橋,看看有多少人跡踏亂了板橋霜,還可以找一處空闊的原野,信步閑游,看太陽如何徘徊,殘月何如不舍,更可以半躺在漁船,煮一壺茶,嘆一聲“洗盡古今人不倦”,讓映著日出紅勝火的江花裝點你的船窗,也讓你和船裝點別人的夢。選擇了這個時間,你便成了古時的游者,縱情山水,偃仰嘯歌,你找到了自由快樂的靈魂,天地間多了一顆忘返的心。
喜歡學習、渴望知識的人,能將“早”字刻在桌上,也刻在心里。三味書屋里那個小小的,火炬似的“早”,點亮了多少學子的眼睛,誰又能說,我們不快樂,不滿足?至于山村水郭的人們,也都有著“兩山排闥送春來”的.詩意和小兒溪頭臥剝蓮蓬的美好。
廣東歷年高考篇五
親愛的朋友:
你好!
此刻讀信的你,或許正同寫信的我一樣,冥思苦想,奮戰著高考語文的最后一題。擺在我們面前的,都只有一份試卷、一支鋼筆。但窗外的點點滴滴,早已翻天覆地。18歲的我,正跟隨廣大人民的腳步,邁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時期;18歲的你,已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土地上茁壯成長。
我今年18歲,剛剛跨過成年的關鍵期。遙想當年,我踏著二十一世紀的鼓點呱呱墜地。牙牙學語之時,朦朧地看見日歷上“2000”這個整齊漂亮的數字,聽著耳邊“龍寶寶”“千禧寶寶”的嘖嘖稱贊,我不明白它們的含義,卻能清晰地感覺到:我,我們這一代,被時代寄予厚望。我們這一代人的成長與國家的發展有著與生俱來的緊密聯系,國家與時代給了我們“龍寶寶”“千禧寶寶”使命與責任,我們要為國家發展,民族的復興貢獻力量。
朋友,此刻寫信的我,作為18歲成年人、應承擔社會責任的我,正思考著未來如何通過大學四年的學習,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添磚加瓦。身處2035年的你要知道:你所生活的現代化社會主義國家,正是千千萬萬個像我這樣的熱血青年,用18歲到35歲這多年的大好青春鑄就的。兩個18歲,時代的接力棒將你我緊密相連。如何實現從2035到2050年的飛躍,實現從基本實現現代化到建成現代化強國的宏偉目標,靠的是你們這一代人的拼搏努力。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朋友,若你讀信后能有所啟發,進而立志為中國夢而奮斗,那我寫此一信,足慰平生。
愿2050年的你能像我一樣,有足夠底氣地向你的下一代說起你為中國夢的實現而奉獻出青春的動人故事。
此致
敬禮!?
比你大18歲的朋友
2018年6月?
<
廣東歷年高考篇六
自然好似一個幻化的魔球,在我們面前呈現著絢麗多姿的色彩,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空間都如此千變萬化、奇妙莫測,恰如蘇軾的名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現實生活中,為了全方位的詮釋自然,我們已經習慣于運用網絡上的系統知識來進行詳盡的演繹,譬如想要欣賞大自然的美麗風光,只要搜索一部美輪美奐的風光紀錄片便可滿足;若想了解名山大川的地形特征,只需搜索相關的地理知識即可;若想認識森林綠地里的奇花異草,只需點擊相關的植物學便可搞定。一切都是那么輕松便捷,手到即來,小巧熒屏將所有的疑難未知領域清晰呈現。然而,在沉醉于無所不能的互聯網之后,我們漸漸發現,自己的內心在不知不覺中變得麻木,很難有心動和震撼的感覺,對一切都漫不經心,不以為然,情緒低落精神渙散。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越來越少,對網絡的依賴越來越深,久而久之,近視、肌肉勞損、肩周炎這些疾病與我們如影隨形,而健康的身心與我們漸行漸遠。
于是,我們開始反思,作為天地的主宰,萬物之靈的人類,我們對大自然的認識是否就局限于虛擬的網絡世界,我們可否想過用自己的身體、心靈去感知、去觸摸神妙莫測的大自然。
再說說九寨溝吧,雖然美輪美奐的風光片也能讓你觀賞到湖、瀑、灘、泉的異彩繽紛、絢麗斑斕,然而熒屏上的美景對你是如此遙遠、陌生,不可企及,你無法與它相依相偎,水乳交融,只有當你身臨其境,徜徉在它溫柔的懷抱中時,你的內心才能真正地被感染、被震撼,真正地如癡如醉,超然物外。
九寨溝的春天,冰雪消融,春水泛漲,山花爛漫;夏天,九寨溝掩映在蒼翠欲滴的濃陰之中,流水梳理著翠綠的樹枝與水草,銀簾般的瀑布抒發四季中最為恣意的激情;秋天是九寨溝最為燦爛的季節,五彩斑斕的紅葉、彩林倒映在明麗的湖水中,繽紛的落英在湖光流韻間漂浮;冬天,九寨溝變得尤為寧靜,尤為充滿詩情畫意,山巒與樹林銀裝素裹,瀑布與湖泊冰清玉潔,湖面的冰層在日出日落的溫差中,變換著奇妙的冰紋。
從不同的途徑感知自然,用身體和心靈去觸摸它,感知它的“形味”;從網絡、文字中去感知它抽象的“意性”,相互彌補,相得益彰,如此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融入自然。
廣東歷年高考篇七
最近有一句網絡流行語叫“別人家……”,意思是羨慕別人家的xxx,而自己卻沒那么命好,沒能碰上。同樣一張試卷,小明考了98分,結果得到的“獎賞”是一個耳光,小王考了61分,就得到了一個鼓勵的親吻。哎,又是一個“別人家”的家長,同樣一張試卷,獎勵和懲罰的命運卻千差萬別。
理解潤親情,鼓勵成遠方。成功沒有標準答案,勝利不一定就是滿分,只不過期望值不同而已。有些時候,我們習慣于成功,習慣于完滿,把標準定得太高,把腳步邁的太大,可能落差也會更大,還不如春風化雨,腳踏實地,讓成就一步一步積累,讓喜悅一點點綻放。
北風與南風打賭,看誰的力量更強大,他們決定比誰能把行人的大衣脫掉。北風無論怎樣強烈,行人只是將衣服越裹越緊;而南風只是輕輕拂動,人們就熱得敞開大衣。“南風效應”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強扭的瓜不甜,早熟的柿子生澀,早拔的育苗根兒松,漫灌的鮮花會被淹死,關鍵看你如何把控尺度,如何設置期望值。
20世紀英國著名心理學大師唐納德·溫尼科特曾提出“足夠好的媽媽”的概念,具體含義是媽媽做到60分,滿足孩子的基本生活需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把剩下40分的愛以“特別狠心”的方式隱藏起來,留給孩子足夠的空間,讓他自己努力學習成長。相反,六一兒童節之際,湖北武漢一“著急媽媽”火了。從半歲到5歲,她為自己的小孩累計投入近12萬元,報了英語、數學、聲樂、表演等17項培優班,結果沒想到兒子竟然由“學霸”變成了“學渣”。對比觸目驚心,做“60分媽媽”總比做“著急媽媽”更令孩子接受。
上善若水任方圓。98分的“學渣”與61分的“學霸”,獎懲分明、區別對待背后是一種焦慮,中間隔著習慣性與偶然性的轉換差,而這個差值正是中國應試教育下的一種常態。在此呼吁別讓“中國式焦慮”毀了“中國式教育”,因為方圓即乾坤。
廣東歷年高考篇八
宋如郊說,今年作文好在一是防猜押,二是有難度,三是抓住了作文教學的核心——訓練學生的思維。
他說,廣東開始自主命題,大家都在押寶,都以為可能出新材料作文,但是年年都不考,今年也一樣。今年作文做到了防猜押。
宋如郊認為,今年作文審題難度大。從廣東獲得自主命題以來,今年作文比往年的《常識》、《與你為鄰》、《不要輕易說不》的難度都大,一開始考生不知道如何下筆,哲學意義難以短時間寫出來。他說,議論這個問題時,應該從我們為什么要回到原點、怎樣回到原點,回到原點又會怎樣幾個角度來考慮,而這些都是哲學問題。其意義和價值是什么,回到原點的過程和方法,都可以探討。
雖然到處充滿“原點”,但是短時間考生不容易找到抓手,寫起來卻容易空。
有難度可以拉開考生的檔次,達到有效的區分度。他說,往年高考作文集中得分在42、43分,今年作文恐怕分數能拉開檔次。重視哲學思辨的學生能得到很好的分數,而寫作水平一般、寫得太實沒有升華的,或者很多沒寫完,或草草湊了800字的,就難說得到好的分數了。
談到其他省份的作文題,宋如郊說,高考全國卷《期待長大》,比廣東審題難度小,拉不開分數檔次;湖南《謝謝大家,你們來了》,與前幾年《提籃春光看媽媽》的題目一樣,讓考生不知所云;北京試卷的作文題目《對世乒賽的看法》,與現實結合太密切,不符合作文訓練思維的原則。
宋如郊說:“從作文命題水平而言,有命題的難度、突出導向性,能考察思維訓練,就是有水平的好題目。今年無論與全國橫向比,還是與自己縱向比,廣東省作文命題評分最高可以打95分,可在全國排名前三!”
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
陳少華教授:
作文讓考生有話說
“今年廣東高考作文題《回到原點》,考生看到題目,能夠很快興奮起來,高考作文《今年廣東高考作文》。”昨日上午,高考語文一結束,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語文評卷組組長陳少華教授對作文題目進行了點評。
陳少華認為,總的來說,作文能讓考生有話說,有精彩的話說。
陳少華說,本次作文命題有格調,格局開闊,給考生較大的思維空間,“回到”又要求考生根據自己的成長與認知來說話,避免不著邊際任意發揮,可以較快入題。能夠寫出思想性、真情實感的東西,將人生積極向上,奮發向上的東西辯證地、有效地提煉出來。例如:在寫作中,考生既可以正面立意,也可以辯證立意。在具體內容上,“回到原點”可以是一種反思反省后再出發的大智慧,也可以是一種調整策略或力量后的再出發、再沖刺,是一種以退為進的處事藝術;還可以是表面上寫一種重復或位置復原,其本質是一種螺旋式上升。
考生可以就生活中的具體話題如自然環境回到原生態等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寫物質豐富的今天,人的精神和道德應該回到本真的狀態,還可以寫個人迷失后,如何找回自己本來的位置,等等。